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

2022-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就是由一项项的任务组成的,在我们完成一项任务后,势必要面临一项新的任务,而写好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任务中从容不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是德育教育论文,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初中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开展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文献;德育教育;初中

一、 研究意义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来研究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论,有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这一研究也督促教师对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催生了环境道德教育的紧迫。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首先,就教师教学而言,有利于教师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其次,就学生个人而言,环境道德是学生品德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初中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环境道德是基于对环境及环境保护等的认知,并转化为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最后落实在保护环境的行为上。环境道德指人类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关怀,以道德的手段规范、约束人类对待自然的行为,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环境道德主要包含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其内在包含着以下含义:首先,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关系,自然环境有其自身存在的多种价值,而不仅局限在满足人类的经济价值上。人类在获取、支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做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其次,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禁止肆意地滥采滥伐、滥捕滥杀;第三,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有计划地开发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实现人与自然之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对他们进行环境道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其环境责任意识并落实良好环境行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初中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对初中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12。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要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力为限,在当代需要和后代需要之间进行协调与限制,以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离不开环境道德教育。通过环境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人才基础,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走向新阶段。其次,对初中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打造,除了法律的强制约束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环境法律法规主要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约束,很多时候不构成违法但又是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环境道德来调节。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对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持久而深刻,有利于学生环境道德行为的自觉、稳定和坚定。现在的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环境道德素养、高度环境道德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将来他们走向社会,让环境道德的种子在社会各个角落茁壮成长,在全社会起到模范作用。这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四、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时间瓶颈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学校每个月都有月考,为了出题的统一,教师们的教学进程要一致。由此,进展慢了的班级要加快赶进度,很多内容的讲授只能是传授知识,而对环境道德的教育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直接略过。环境道德教育不在于一朝一夕,一两节课,更在于长久的熏陶、耳濡目染。但实际上,拘于时间的有限,出于学校对升学率的追求,限于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不够重视,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也是知识性目标优先,急于交代教材内容,缺少对实际生活的涉及,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不能持续、一贯的进行,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理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实施这么久以来,很多学校依然无法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升学率在学校的地位依然稳固。学校这种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性目的,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时通常为每周两至三节课,课时短任务重;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同学也大有人在,这种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重视。如前文所述,思想品德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环境道德相关知识培训,对环境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不充分,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自身的环境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在过去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在不加节制地、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致使今天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瓶颈。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科技、法律等手段的参与,但根本却在于环境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专门的德育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环境道德教育与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为环境道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依据。对初中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解决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峰.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7.

[2]陆庆芳.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率之思考[J].广西教育,2008(29):18,19.

作者简介:

王海成,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

作者:王海成

第2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教学计划

学生知识基础现状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践行;进一步了解了宪法和相关法律,增强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但同时如何依法参与民主生活、履行政治义务还不明确;对国情国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全面;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够;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必须把对国家、社会、自己的生活,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想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价值追求。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本册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分为两课。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 进行有效备课,理清脉络,建构体系,把握主旨。

2、 精选事例创设情境,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

3、 课前进行新闻播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进度:

预备周: 制定计划,分配备课任务 第一周: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二周: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三周:

第一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四周: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五周:

十一长假

第六周: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七周:

第一次月考及讲评

第八周: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 第九周:

迎接期中考试系统复习 第十周:

期中考试及讲评

第十一周: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 第十二周: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三周:

第三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十四周: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第十五周: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维护祖国统一) 第十六—十七周: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十八周:

元旦假期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第3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新教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为了切实可行的搞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2021年中考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高,但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弱,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不高,所以在教学当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有许多学生对品德课的态度不重视,存在认为开卷考试到时候打开书本抄上就行,平时可以不学的思想普遍存在;

本学期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练习的综合性难度加强,所以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扭转个别学生的厌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时政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基础知识,。

四、具体措施及进度

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首先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使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另外,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目标是提升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的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加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涉及社会热点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强调学生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在平时练习时,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会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会考,之后,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除强化训练之外,还要留出两节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两节课以学生为主,但不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测试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最后一节课,进行考前心理指导和生活指导,强调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五、复习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基础知识点复习

 

2

基础知识点复习

 

3

基础知识点复习

 

4

基础知识点复习

 

5

月考及试卷讲评

 

6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7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8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9

时政热点专题训练

 

10

月考及试卷讲评

 

11

做题方法专题训练

 

12

做题方法专题训练

 

13

回归课本知识点复习

 

14

回归课本知识点复习

 

15

月考及试卷讲评

 

16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17

做题方法专题复习

 

18

考前指导

 

第4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在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道德法制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不可否认在不少学生心目中这门课是“副课”的思想意识还很严重。

三、教学任务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计划40课时):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安排 1-4周

第一单元(1--3课)

8课时 5 --6周

第二单元(4--5课)

4课时 7---8周

第三单元 (6--7课)

5课时

9--10周

第四课时(8---9课)

4课时 11--12周

第五单元(10-11课)

5课时 13--17周

学习下册1-----2单元

10课时 18-20周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5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二、认真备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五、 努力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力求以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为突破口,推进教师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潜心设计每一堂课,力争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参加课组和学校的教学大赛,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听课、交流学习心得和收获,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力求精益求精。主要在以下几项工作中作了努力与提高:

1、认真备课。对于新教材,我已经接触过两年,但是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查阅相关资料,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请教相关教师。这样可以把整堂课备得充实而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2、认真上课。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根据经验,我认为如果学生上课认真听的话,课后温习功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堂课都争取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勤动脑,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同学的努力来活跃课堂气氛,共同提高班级的成绩。

3、适当布置作业。上课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课后落实是学生巩固知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作业又是巩固知识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每节课后,我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课重点难,有选择地给他们布置相当的作业,并要求及时上交,及时批改并写评语感化他们,然后及时发现并订正学生的错误。

4、努力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基础好的同学,每个周末给相应的习题加强训练;对于弱学科的同学,我主要通过每次的测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而对于后进生,我主要从作业和测试出发,就基础知识对他们进行辅导。

5、加强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做好相关笔记和勤于思考,课后补漏,对此,我坚持每个星期五放学前收课本进行检查,学生回校及时指正教育。

六、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九年级以来,学生不再像

七、八年级那样积极发言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自己讨论,找到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把思品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等多种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思品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和解题能力自然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用扎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九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中考这道关卡。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学府,必须有一定的训练做巩固。为此,我在教学中,力求精选习题,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形成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很高兴的看到,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答题日益规范,解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八、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出满勤,干满点。以学校工作为重,以教学工作为大局,正确处理教学与家务,教学与业务进修之间的关系。家务事尽量用节假日、星期天去完成,做到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如有特殊任务需要加班完成,毫不含糊,愉快接受,按时保质保量、创造性完成。

工作不等不靠,主动创造性完成。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班级、学生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依德治校的管理理念。

九、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狠抓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2、加强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本学期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尽力把工作做好,我相信,只要自己有决心,一定可以将自己这些不足改掉。我会不断努力,并虚心接受领导和同科老师的意见,多进入其它教师课堂观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在2014年中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6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对“供给侧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②能够优化经济结构 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有利于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这表明( ) A.社会财富都是由科研人员创造的 B.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C.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D.按劳分配已不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体现党的情怀主要是(

) A.脱贫攻坚,平均分配 B.同等富裕,公平正义C.改善民生,人人有责D.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淘宝全球购发布的《十年海淘报告》数据显示,国人海淘版图逐年扩大,已经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淘品类超过200万款。这直接说明( A ) A.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公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C.人们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5.过去五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这说明脱贫攻坚有利于(

) ①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②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自信 ③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刷脸”进站、空中上网、网 络买票排队……2018年春运进入高峰期,一系列新技术让出行更便捷、更高效、更公平,回家路上票难买、排队长、吃饭贵等难题正逐步改善。这说明( ) A.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科技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我国已成为创新型国家 7.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巨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

) A.中华民族是最有智慧的民族

B.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果 C.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位居世界第一

D.我国已是世界科技强国

8.我们要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弘扬创新、鼓励创新,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之所以要倡导创新精神,是因为(

) ①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 应时代的发展 ③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④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成人成才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 ①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水平近一倍。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这告诉我们(

) A.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B.中国形成了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 C.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D.中学生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代替课堂学习 11.按照“群众提、大家定”的理念,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开向社会征集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踊跃参与。这一活动表明,在我国(

) ①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 ③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活 ④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泰安市成立了12345民生服务受理中心微信平台,成为泰安反映民情民意,关注社会的焦点平台。每天有上千名市民给这个平台发信息,或提供报道线索,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市民这样做(

) A.是在依法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和建议权

B.拥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C.加重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政府部门正常开展工作 D.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具体表现

13.下列关于如图选民证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民主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④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今年3月以来,温州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剿灭劣Ⅴ类水”行动。他们巡查河道,及时将问题和整改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在治水和“剿劣”中释放青春力量。他们的做法(

) ①是关爱社会的具体表现 ②表明人民可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③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④增强了自己的民主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民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

) ①提高公民意识,增 强辨别是非能力 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民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以下做法符合奉行法治要求的是(

) 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监察法草案 ②开展创文创卫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依法惩治制假售假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

) A.依法行政

B.科学立法

C.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

18.“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实施这种“简政放权,优化流程、精简环节”的措施,其直接效果是(

) A.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 事效率B.享受公民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C.加强依法行政,根除主要矛盾D.打造诚信社会,维护公平正义

19.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②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来 ③行政执法部门履行食品安全 监管责任 ④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英雄和烈士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 。民法总则增加了保护英烈名誉权等权益的法律规定,这对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意义重大。这一做法旨在(

) ①强化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 ②发挥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③促进人们道德修养的提高

④用道德来补充法律的不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面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脚步会不会‘稍息’?”的质疑,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强调,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鲜明信号:中国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这(

) ①表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②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③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④符合我国的国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2.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改革开放解决了当前中国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①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 ②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④有利于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中国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创客”。政府大力支持“创客”发展说明(

) A.提高国民素质,改革开放是根本途径

B.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C.我国政府鼓励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创新创业是民族振兴和我国工作的中心

25.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试采高潜力能源“可燃冰”获得成功,实现了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这增强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改变着国家力量对比。“可燃冰”试采成功(

) ①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 ②表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③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已领先于世界 ④说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8年3月2日在全国上映的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截至3月8日晚票房已突破1.8亿,创造该类型电影新的票房纪录。影片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一系列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似的科研成果。回答26~27题。 26.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展示的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③主要依赖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④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勇于探索和钻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和一系列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科研成果说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②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民主,这说明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

) A.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

B.领导阶级的执政意愿 C.它的民主实现形式

D.它的具体国情

29.网络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很多潜在不良的可能性。2017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中国法制信息网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就防范和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等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并向各界征求意见。公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出意见:一是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二是以寄信的方式寄到北京市2067信箱,三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意见发到指定邮箱。这表明(

) 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网络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④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这表明(

) A.公民直接行使一切国家权力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行政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审判权 31.某地领导表示愿就本地的科学发展和网民一起“灌水”,也欢迎大家“拍砖”(“灌水”“拍砖”是网络语言,意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起轰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这是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有利于网民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④该地建成了法治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办理户口登记;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告诉我们(

) ①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有了法律,我们就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 ③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④假如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据新华社报道,云南省某自治州交警支队对人民群众的“民告官”之举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不答辩。最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人民群众胜诉。这说明了(

)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国家机关的事情,与公民个人无关 ②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做到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依法治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④公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受法律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启发我们,厉行法治要(

) 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②加强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严格执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④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 ( ) ①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

③改变了我国根本制度 ④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 ( ) ①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 ②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7.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是 ) 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④免征房产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8.为了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国正逐步完善 ( ) A.基本经济制度 B.收入分配制度 C.根本政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39.之所以说创新改变生活,是因为 ( ) ①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点燃生活的激情 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④ 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0.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_的时代精神 ( ) A.艰苦奋斗B.自强不息 C.改革创新D.锐意进取 41.之所以要坚持创新强国,是因为 ( ) A.创新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B.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世界领先

42.企业的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是 ( ) A.加大资金投入 B.引进外来技术 C.加强人才培养 D.提升创新能力

43.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4.在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的全国政协第十一次专题协商会上,18位政协委员踊跃发言,国务院发改委和民政部等四个部门的领导与政协委员互动,中共中央相关领导人也出席会议并发言. 这种专题协商形式 ( ) ①有利于支持和保证政协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②有利于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协商执政 ③有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④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5.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定、决议的制定,到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从重要人事任命,到重大工程建设,到民生政策的出台,都凝聚着人民政协的心血和智慧.这表明,人民政协 ( ) A.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国家机关 B.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D.具有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

46.“没有候选人,想选谁就选谁,我一定要选能给村民多谋福利的能人.”外出务工人员张某在拿到村委会选民资格证后决定请假回家投票.从这一事实中可以看出 ( ) A.村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B.直接选举是我国的主要选举方式 C.村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D.我国已建立完善的基层民主制度

47.在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就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向公众征集意见和建议,举行听证会,邀请各个阶层的人士开展讨论.还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公民参与 ( ) 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 C.民主监督D.民主管理 48.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建立在 的基础上( ) A.依法治理B.有法必依 C.民主政治D.自由平等 49.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

①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

1.总书记曾经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学们要努力做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 (1)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3)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4)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5)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6)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应健全和丰富哪些民主制度

(7)“让人民监督权力”体现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什么方式?谈谈这样做的意义有哪些。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用性什么?

(10)公民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2.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6个领域。与此同时,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改革使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你分析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改革创新精神?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合肥积极适应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近日发布分析报告显示,合肥五年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生活不断改善. 材料二 五年来,合肥市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分析报告显示,合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普遍快于城镇,农村居民年均增速高于城镇1.5个百分点,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2∶1下降到了2016年的2.0∶1. (1)合肥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2) 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根本原则?请简要说说这一原则体现的意义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四个尊重”是什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近期,一部以法治为主题的政论片«法治中国»在央视播放,引起热烈反响.诚如«法治中国»政论片中所提出的,“无不平之法、无法外之人、无法上之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无论是保障公民权利,还是发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法治. 材料二 对于仍然处于转型的中国,凝聚法治共识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新的法治进程.近年来,中国在立法、执法方面的水准不断提升,法治精神,也再度在国民内心生根发芽, 成为中国推动依法治国的巨大动力.不过也要看到,改革越往深 入,就越难,法治进程也是如此.立法、执法方面剩下所需改革的, 多数都是硬骨头,观念冲突、利益纠缠,想要冲破这些纠葛,就要争取更多民众的理解、支持.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有哪些?怎样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

(3)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什么?现代政府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方针有哪些?

(5)请你谈谈应怎样凝聚法治共识.(6分)

第7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大全)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1921--1949)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富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1949-1956-1978)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2102--2050)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新时代我国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新征)

(1)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4)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2

感受创新

1.谈谈对创新的认识.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2)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发展新引擎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靠创新。

(4)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6)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3

1.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2)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行业间的协调、地区间的协调、城乡间的协调。

(3)坚持绿色发展。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4)坚持开放发展。必须继续迈开步伐,敞开胸怀,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跟进和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又要谋求发挥更大作用,在国际发展进程中更多展示“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5)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同时,发展还要注重公平与正义,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

(6)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2.协调发展战略

(1)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

a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表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b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还很低,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很大。

(2)为什么重视“三农” 问题

a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解决“三农” 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

b全面建成小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协调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c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就走不好,更走不远。

(3)怎样协调城乡发展?(怎样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a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分享,共同繁荣 .

b为解决“三农” 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c当前,我国正在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力度,坚决打基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具体措施: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实施多种惠农富农政策。

c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

d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e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4)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是什么?

a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b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

c实现全面建成小了社会的目标,从区域范围来讲最繁重、最艰巨任务在西部地区。

(5)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实施了什么战略?其内容有哪些?

a国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b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6)为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当代中国青年应怎样做?

胸怀理想,付诸行动,到农村去,到西部,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全面建成小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3.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战略

(1)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蕴含了哪些战略、国策和原则?

①创新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③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⑤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4.我国分配制度

(1)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作用:a我国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还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使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公平、合理,过大的收入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5.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先富带后富的过程,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更不是平均富裕。

财富的取得要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如果利用非法手段牟取财富,不仅危害他人和社会,最终也会害了自己。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4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2.改革

(1)改革原因(改革的必要性):a、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b、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2)改革的意义(重要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对外开放也是改革。

(7)怎样对待改革?

a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b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3.对外开放

(1)原因:a、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b、从世界来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c、从国内看:我国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d、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作用: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

(5)怎么做?

国家:a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b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青少年:a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竞争能力;d要善于学习,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求同存异、最大公约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5.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1)原因:①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③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④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⑤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兴国之要。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5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体制改革: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全面深化改革:

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癌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改革创新精神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6.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腾飞):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国家强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人民富裕)

(4)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总之,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7.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8.改革开放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

上一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下一篇:妇产科工作制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