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精选8篇)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清基本国情,了解我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树立全球意识,培养爱国情操。

2、关爱他人,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公平待人、公平合作。激发感恩情怀,增强公平与正义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培养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把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明确人民代表的责任,树立法治意识,培养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4、感悟幸福,体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内容分析

2.知识内在联系:四个单元按照“我与国家”、“我与他人”和“成长中的我”这样的逻辑安排,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分别从国际视野、品德和人际交往、法律教育、毕业教育等不同方面设计教育主题、安排教育内容。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第二课《中国的声音》: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四课《伸出你的手》:第五课《这是我的责任》:第六课《心中的天平》:第七课《神圣的宪法》:第八课《依法治国》:第九课《人大代表的责任》:第十课《幸福的味道》: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第十二课《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要做好下面的工作:(1)课前备课下功夫①认真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2)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①、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②、抓优扶差。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③、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2

一、探究性化学知识的积累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单质、氧化物性质的研究性学习,如对氧气、氢气,主要考虑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和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对单质碳的学习,一般从木炭的颜色、状态、吸咐性以及可燃性、还原性等角度考虑。对金属铁的探究,一般从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生成物氢气的可燃性、亚铁盐溶液的颜色等方面考虑。对金属铜的探究,主要考虑铜的颜色;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铜绿;在氧气中燃烧能够得到氧化亚铜、氧化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猜想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硫气体,并通过生成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不同的氮的氧化物等。对氧化亚铁、氧化铁、氧化铜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虑它们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硝酸反应生成物溶液的颜色进行探究性教学。

如右图,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红磷作为固体反应物, 它们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利用过量的红磷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生成新的固体物质, 使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小 (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 气体的压强减小, 引起水面变化, 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这一实验中, 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 气体压强变小。假如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 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 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 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 因此, 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 实验就会失败。

二、探究性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操作及装置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以训练和巩固应该掌握的化学知识。在研究实验现象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比较容易理解,如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就说明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有两种,一种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种可以进一步燃烧,并观察到蓝色火焰;对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不是如书本所述为准确的2∶1,氧气的体积总是偏小,通常解释为氧气具有微溶性,而实际水电解未生成氧气前氧元素还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消耗,这方面知识虽超出了初中课本知识的范围,但要升华学生的知识,就必须深入探究,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对初中生少见、富有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如对铜是否能与浓硫酸反应,如果反应后能生成气体,气体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这样,从生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角度来考虑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再如,某班同学,通过上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实验总是有误差,他们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后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同学们产生了各种猜想:甲同学可能是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也可能是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是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也可能是因为他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他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在上例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通过分析,学生们的想法就得到了证实,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得以激发。

三、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又服务于生活。为了生活而学好化学,是化学新课程体现的重要理念之一。九年级化学教材有许多新情景材料的探究习题,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广泛联系起来的意识,使之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达到学以致用。如家庭小实验,可以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由此,他们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通过全家总动员,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印象也更加深刻,这就有利于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3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欧姆定律这节课,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所以,做好实验,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二个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4.1视频引入,激发学习热情

4.1.1学生观看视频

看看调光灯是如何调节灯的亮度的?

4.1.2提出问题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时,才能得到调光灯需要的电流值呢?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观看视频和提问,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4.2展开探究活动,分组实验

4.2.1猜想与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____。

4.2.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实验电路图以及所需的器材。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并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对于发言的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肯定;对于错误或不足之处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并由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画出的电路图中没有滑动变阻器,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改进,为什么要改进,并投影正确的电路图,特别要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4.2.3实验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做这个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对欧姆定律的感性认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可以二人一组,先后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记录的数据是否真实等。

分组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重现整个实验的过程。(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3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交流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

4.3.1培养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各小组设计的表格,并由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表格中一般要包含实验次数、记录的物理量符号及其单位等。

4.3.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得出结论,故意造假,凑出比较理想化的数据,教师要告诫学生,这是违背科学探究精神的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误差。

4.3.3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比较简单,描出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而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时候,很显然描出的点不是一条直线。怎么办?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既然电流可能与电阻成反比,那么电流是否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课上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借助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向学生展示分析数据的过程。

4.3.4交流与评价

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之后第一次将这些器材组合起来使用,因此学生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这节课上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今后完成其他的电学实验,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由小组代表陈述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无变化;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反偏;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偏角太小……

然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如遇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引导,帮助解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仿真实验来展示。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探究,学生可综合之前得到的两个实验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数学表达式。

4.4应用欧姆定律,拓展提升

(1)重温开头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思考,在调节灯泡亮度的时候,实际上调节的是什么?是不是运用欧姆定律?这样起到一种首尾呼应的作用。

(2)通过两道例题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堂小结:突出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

4.5课后作业

(1)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导体的电阻。

(2)以“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意义”为题,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4

一.选择题(本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国家主席之所以要忠诚的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是因为()

A.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B. 宪法比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C.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D.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人们把宪法称为“母法”,把普通法律称为“子法”,“母法”与“子法”关系表明()

A.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B.宪法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C.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D.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3.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A.宪法可以代替其他法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建立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4.“刑法+教育法+民法+合同法十„„=宪法”的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法律是国家一切法律的总和

B.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C.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要依据宪法制定

D.错误的,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问题 5.下列属于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①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 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 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从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关系看()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宪法的具体化 B.宪法包罗万象,可以代替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地位不同,但是都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D.宪法从根本上将未成年人的权利加以确认,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宪法的补充 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制度

8.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这就要求()

①公民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②公民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③公民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 ④在任何情况下,权利都等于义务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主要体现在()①提议制定、修改的主体不同 ②通过的人数不同 ③公布的机关不同 ④适用的人群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人大代表的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便根据宪法修正案进行相应的修改。这表明()A.宪法的修改引起普通法律的修改 B.宪法的修改影响普通法律的制定 D.宪法的修改影响普通法律的实施 C.宪法的修改影响普通法律的权威

11.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该法颁布后,政治老师引导同学们探究该法与宪法的关系。你的观点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依据宪法制定该法

B.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宪法包括该法 C.该法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D.该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宪法相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A.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13.我国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共同点是()

①都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都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④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⑤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样严格 ⑥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①②④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坏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段话表明()A.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B.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C.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性 D.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

15.维护宪法尊严,为保证宪法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那么,保证宪法实施,我们应该()A.认真学习宪法 B.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C.自觉遵守维护宪法

D.防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 16.宪法和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

①积极学习宪法 ②宣传宪法 ③自觉遵守宪法 ④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辨析题

“如果把我国的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由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如果把我国的所有的法律比作有多种乐器演奏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交响乐团的最高指挥”。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三、简答题

1,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下边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你谈一谈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具体表现内容。

2.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都是法律,没有什么区别,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3材料一:漫画《暴力拆迁》。

材料二:2010年9月27日《重庆商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官员前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是透露,国务院正在准备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拆迁条例》与《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保护公民及其他不动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存在抵触,这导致了 城市发展与私有财产保护两者间关系的扭曲(1)“暴力拆迁”让人心痛不已,备受关注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被提上议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修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修改说明什么?

(3)说一说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是怎样的?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办公室发布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初中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学习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1)我们初中生为什么要“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作为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实践探究题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的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迎接法制宣传日的到来,某校要求各班制作一个“法制宣传”网站,请你参与: 1.【经典回眸 我的记忆】假如你参与此项活动请你把知道的我国历年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通过专题网页与广大网民共享。(至少三个)

2.【经典回眸 我的解读】上述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基本都与宪法有关,假如网站正征集有关法制宣传日的宣传主题与宪法有关的原因的解说词,邀请你参与,你准备写一句什么话呢?

3.【宪法宣传 我的行动】为了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该网站要求有一项向广大市民宣传宪法的活动,你计划选择哪些相关知识向人们宣传?专题

七、神圣的宪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 2.D 3.B 4.D 5.C 6.A 7.D 8.D 9.A 10.A 11.A

12.B 13.D

14.B 15.D 16.D 二.辨析题

答案:(1)这个观点正确。(2)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必须根据宪法来制定,不得和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三.简答题

1.答案:(1)说明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答案:作为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都是法律。但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等方面看,二者有着重大区别。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而普通法律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必须以宪法为立法基础,是宪法的具体化,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3.答案:(1)普通法律必须与宪法为依据来制定,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被修改或者宣布无效。(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率和法律地位。(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地位看,是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石。从内容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的是全社会根本的活动准则:从效力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2)我们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四、实践探究题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认识并理解,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的关爱;

2、认识到并懂得,要常怀感恩之心,把爱回报给社会,懂得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是基本道德。

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对话创设情境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理解关爱的内涵,影响并体验被关爱的感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深切体会在关爱中成长,感受人与人之间,社会中处处有爱,感悟爱的真谛,并学会用感恩之心把爱回报社会。

2、从而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社会的帮助。【教学难点】: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 她突然想到了她的女儿,于是阿姨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她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阿姨告诉小护士,阿姨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她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导语:

是啊!将心比心学会关爱,我们都爱自已的亲人,我们也希望亲人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关爱。不是只我们爱亲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样都是深厚的。他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是如果人们都只想让自己以及家人困难时候得到关爱,而自己却不去关爱别人,如果人们都这样想,何来关爱他人呢?我们不能只奢求别人给予关爱,而自己却不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关爱。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当别人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关怀像流水一样流进她的心田。我们都曾有美好的童年,也将会有白发苍苍的暮年。难道你希望像幼年时就算跌倒了,坐在那里哭哭啼啼也没人理你吗?难道你不希望在你白发苍苍的时候,几乎走不动路,有人扶你过马路吗?文明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不是靠个人完成的,不是有一首歌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亲爱的同学们,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一份关爱,让我们共同手拉手走向美好的明天,我相信, 1 在爱心的世界里,有你、有我、有她(他)。

二、新课讲授

(一)理解关爱

1、一颗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吗?土壤、阳光、雨露„„

2、如果说小树的成长是一个奇迹,那么一个人的成长奇迹又是什么创造的呢? 得益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和他人的关爱。关爱是个人成长的动力。

3、阅读《关爱铸就灿烂》,思考下列问题:

(1)在姜馨田三个月大时,因用药过量而导致双耳失聪。如果父母这时将她抛弃,后果会怎样?(2)父母为什么不抛弃她?

(3)将一个失聪的孩子养大,要经历哪些困难?

(4)姜馨田因为别人的嘲笑而使劲拍打自己耳朵时,妈妈是怎么对待她的?(5)在学校,老师是怎样关爱她的? 学生回答,老师评点。

(6)妈妈、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对姜馨田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点拨:

这些关爱是引导她前进的方向,是激发她前进的动力。这些关爱,使她扬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让她活得更加自信美丽。

(7)你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点拨:

①父母、老师、同学、他人等对我们的关爱。②没有他们的关爱,我们就难以健康成长。

关爱如同阳光,让我们温暖幸福。

关爱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活力,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关爱帮助我们客服困难、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支撑我们跨出生活的低谷,走向更远的未来。

(二)社会处处有关爱

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注民生,阅读P27习近平主席的话,完成P28问题: 你知道哪些蕴含着关爱的规定和活动?请列举一下。学生讨论交流。点拨:

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许多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 学校为家境困难的同学提供助学金;

许多城市规定,年满65周岁或者70周岁的老年人乘坐公交车、逛公园景区免票;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农民也享受到了医疗照顾。

(三)学会感恩

阅读P28阅读角,思考:

1、关爱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

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正是这些手的搀扶,使我们变得自信 和坚强、2 正直和善良。

2、对关爱我们的人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对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用心记住,并常怀感恩之心。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古诗赏析: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3、感恩无处不在

①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让我拥有美好的青春。②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交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③感谢我们的朋友,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了我许多帮助和关爱。

④感谢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环境。请给妈妈写一张感谢卡,利用美术制作课制作一下,送给妈妈。

4、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

(1)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点拨:

①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②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③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 ④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⑤听取父母的教诲,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①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 ②办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③开展以“感恩”为中心的读书活动或写一封感恩信; ④收看“感恩”专题片或举办感恩专题讲座; ⑤唱一首感恩歌曲;

⑥周末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3)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培养我们良好的品质。②有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④可以促进爱心的传递,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健 3 康成长。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正是这些手的搀扶,孕育了我们的自信和坚强、正直和善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就会爱父母、爱师长、爱一切善良的人们,就会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帮助弱小与不幸之人,就会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四、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懂得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2、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3、懂得真诚的关爱如金子般宝贵。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思考、设计活动方案感受关爱,传递爱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学会传递爱心,播种幸福;

2、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积极关爱他人,特别是不幸的人。【教学重点】

懂得将爱心传递给他人,从小事做起,积极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

传递爱心,难在行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我们知道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健康成长。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正是这些手的搀扶,孕育了我们的自信和坚强、正直和善良。我们不能让爱只停留在我们这一站,还要接力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二、新课讲授

(一)传递爱心 点滴做起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充满爱的人生。当你敞开心扉接受他人的关爱时,是否学会了在举手投足之间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呢?

1、经验分享:

你曾做过哪些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情?这可是你人生中的珍宝,说出与大家分享吧!学生分享,老师评点。点拨:

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人、孕妇、小孩让座; 为父母洗衣;

当老师疲倦或 休息时尽量不去打扰。在残疾人需要帮助时施以援手;

疲惫的父母归来时,为他们递上一杯茶水。

2、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让我们伸出关爱之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观察一下父母,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帮助,然后不动声色地付诸行动。设计自己的爱心行动计划,利用双休日去福利院当一回爱心使者。

(二)雪中送炭 关爱是金

1、故事感悟——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 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想:“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说:“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解读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2、关爱是金,对于那些正遭受不幸和痛苦的人来说,真诚的关爱如金子般地宝贵。关爱他人,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实际行动关心那些遭遇困难和不幸的人们。阅读P30材料探究分析:

(1)假如你是田地,此时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点拨:

内心很难受,感觉掉进了冰窟窿。

(2)假如你是班主任李老师,你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点拨:

我觉得同学们的反应太伤田地同学的心了。田地同学的家庭遭遇让田地同学自己已经很痛苦了,我们应该给他充分的关爱,而不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同学们,之所以没事先告诉你们田地同学的实际情况,是因为这是他的隐私。现在同学们可能有些惊讶,不过我相信你们会理解和体谅田地同学的感受的。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建议大家课后找机会交流一下,然后一起讨论一下怎样帮助田地同学融入我们的班级里。(3)怎样做才使田地同学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来。请你出谋划策。点拨:

成立爱心帮扶小组;主动与他交流谈心;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邀请他参加集体的活动等等。

3、谁都希望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而创造这个温暖环境的正是我们自己。只有人人都伸出温暖的手,关心、帮助生活不幸的人,世界才能处处充满温暖。阅读感悟:读P31《全城吃面》,谈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像“全城吃面”这样雪中送炭的义举?

例如:行动苏州——为烈日下的环卫工人送水

在这高温的季节里,从事着高强度的劳动,环卫工人面临着身体消耗大、歇脚地方少、饮水地方缺乏等困难。我们倡议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广泛开展“为环卫工人送清凉”活动,免费为他们在劳作之时递上爱心水,让在烈日下坚持工作的环卫工人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让城市美容师点滴感受到来自贴心的温暖。

(三)播种快乐 幸福自己 爱心是一种奇特的“物质”,送给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到充实。当我们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受到比得到帮助时更大的快乐,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1、谁言雷锋去?请看郭明义。盈怀热心肠,满腔浩然气!读P31下面郭明义的话,了解他的爱心事迹。

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可至少挽救75名为重患者的生命。

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团支部书记、宣传部干事、统计员、扩建办 2 英文翻译、采场公路员等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他很平凡,但他的事迹却处处透着伟大;他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阅读P31丁丁日记三则,并思考回答问题。(1)你能帮丁丁说说他“说不出的快乐”?

丁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邻里的关爱,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让被隔离的万奶奶感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而是有像丁丁这样的邻居和朋友在关心自己,这让万奶奶感到很欣慰。

(2)当你付出爱心时,有什么感受呢? 觉得充实满足和幸福,因为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自己也能够真诚地伸出自己的手去给予别人关爱,也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这样也就成了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3)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人?

①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伸出温暖的手,用行动关心、帮助生活不幸的人,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到处充满温暖。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关爱他人可以给他人提供方便,为他人送去温暖,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幸福。当我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受到比得到帮助时更大的快乐,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点点滴滴的关爱是温馨的,对于那些正遭受不幸和痛苦的人来说,真诚的关爱如金子般宝贵。所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美德,传递关爱。

四、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7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呢?算法概念的理解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对本课进行了如下创新。

大胆构思,细心梳理。教师需要在合理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可控的创新。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了“教学重难点前置”这一突破常规的方法。引入算法和自然语言描述的例子就是课后练习中带星号需要学生思考的例题。解决了这个例题问题,与之相关的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和数学建模问题会迎刃而解,使课堂产生高效益。

一站学习,高效实施。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内需,整个学习过程都基于学习网站。从推演算法入手,酝酿课堂的温度;从变量和重建数学模型入手,构建课堂的深度;从通过“微课”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入手,营造课堂的广度。我从这三个维度精打细磨诸多课堂教学元素,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与变量的概念,学会建立数学模型。(2)初步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3)通过解决具体生活问题,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4)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2.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解与沟通为重心,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生活中的“无刻度量杯取水”问题,通过此题进行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变量、数学模型概念的梳理,实现知识的第一次重构。二是生活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引入第三个变量,理解重建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第二次重构。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打造温度课堂

昨天,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我把题目带来了,请同学们帮忙告诉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推算过程。

课件出示:用没有刻度的3毫升量杯和5毫升量杯,如何量出1毫升的水?

板书:A:3毫升B:5毫升结果Z:1毫升

想一想:杯子有几种操作方法(板书6种操作方法,如图1)。

设计意图:教学难点前置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初识算法,经历探索过程

(1)初识算法

试一试:请同学们进入学习网站,在学习网站的“试一试”栏目中利用拖动“操作方法”模块的方式来尝试实现操作步骤(如图2)。

说一说(反馈):说说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

利用学习网站中的排名记录,先展示步骤较多的操作算法,再展示步骤最少的操作算法(学生描述的同时,教师用图示进行板书)。

类似这样将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而完整地描述出来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算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来描述算法的步骤,则称之为自然语言描述,是算法描述常见的一种方法。

议一议(反馈):看到这两种操作算法,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结果相同,但操作算法相差较大,算法存在优劣,这个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执行的效率。

(2)认识变量

这样的题目,如果数值发生变化,操作算法也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变化。

课件出示:用没有刻度的5毫升量杯和6毫升量杯,如何量出3毫升的水?

请完成刚才算法的同学尝试描述修改条件后的操作算法。

说一说:请一位同学说说想法和操作算法。

这些数值还可以改变吗?类似这样,这些可变数值的对象就是变量。(课件展示:变量是数据的存储单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生活中常见的变量有很多,你能说说吗?(长方形周长C=2(a+b);正方形周长C=4a)

类似这样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数学结构表达式,我们称之为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切入,以解决问题为驱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对算法与变量两个概念进行多层面的理解与沟通。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梳理与重构,积累“算法与程序”基本的活动经验。

3.提炼知识,挖掘知识深度

(1)交换数据

刚才,我们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方法解决了“无刻度”量杯取水的问题。譬如生活中,服务员错误交换了盛牛奶和咖啡的杯子,又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完成杯子的交换呢?

读一读:请同学们先在学习网站“电子教材(教材pdf版,如图3)”中阅读学习,再说说你的想法。

说一说:阅读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梳理:当遇到异质液体时,就不能直接混合了,这时要分析问题,重新确定算法,需要引进第三个杯子Z (板书X、Y、Z)。对于怎样交换,我们需要重建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值交换操作。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刚才,我们知道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其实,算法不仅可用自然语言描述,还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描述,如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请同学们先在学习网站“微课在线”中观看学习。

说一说(反馈):请同学们说说对计算机语言又增加了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小测试来试试自己学的情况哦。(学习网站小测试,图略。)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交换数据这个概念进行了梳理。同时,利用“微课”进行计算机语言发展的自学探究,使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容量更大,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4.小结延伸

(1)梳理

根据“小测试”情况,梳理今天的学习情况。

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建议同学们课后到“百度脑图”中进行笔记梳理。

(2)延伸

这就是刚才微课中展示的交换牛奶、咖啡过程的流程图(课件展示),也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建议同学们课后去预习。

设计意图:注重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九年级人民版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请大家指正。

一、从实验现象可见性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教材中是通过用温度计在溶解前后测量水和溶液的温度来体现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的现象。以此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存在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物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的直接感知,且印象深刻,让感性更强,特进行改进。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创新:①在试管内倒入10毫升水,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沸腾,拿离后停止沸腾。②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水重新沸腾。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实验的创新:①向100毫升烧杯中加入0℃的水30ml,在小木板上滴6~7滴水。②向烧杯中加入25克硝酸铵搅拌,放在小木板上,在烧杯内放一支装1~2毫升的0℃的水。等待2分钟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地培养,比教材上实验效果好。

二、从实验可操作性创新

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创新: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的创新: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三、从实验材料易得性創新

氢气爆炸实验创新:在氢气的爆炸实验时,由于不知道塑料筒氢气的多少和堵住的小孔是否漏气,导致实验没有100%成功。为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用2升左右的食品袋,充入空气,插入导管后压出一半空气,用橡皮筋系紧口。通入氢气待食品袋完全膨胀抽出导管,用燃着的木条捅食品袋,随着“砰”的一声,袋子被炸得粉碎。此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更安全。

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的实验创新: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集气瓶代替大烧杯、在集气瓶底放一小团棉花,在玻璃片上粘上几小条滤纸。实验时在棉花上滴入浓氨水,将滤纸在酚酞试液中润洗,然后放入集气瓶中。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还可清楚的看到分子由近及远的扩散。

总之,化学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俊改.《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浅议》

[2]王勇义.《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的创新设计》

[3]王琴.《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实验改进》

上一篇:传染病表格总结下一篇:物流工作总结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