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卷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卷

统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键点位分析

统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相较于原人教版教材在课程内容设置和体例上都有所变化,为了便于进一步深入教材分析,梳理教学线索,突破教学难点,笔者确定了本章的三个关键点位,即“经济危机的本质”“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道路抉择”“人类应对危机所形成的智慧”,并从这三个关键点位切入,进行单元整体分析。

一、第四单元关键点位分析及教学策略

(一)关键点位一:经济危机的本质

1.内容剖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表示,政府不应该介入经济活动,他主张私人经济活动自由放任,不加干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利益的漠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资本家压榨工人的工资,使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最终酿成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重视资产所有权的现状,不问获取过程是否公平、合理,这也是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内在根源。

2.教学策略

针对本关键点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播放视频,形象直观地揭示机器大生产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资本家的富裕生活与工人艰苦生活之间的反差,便于学生了解经济自由主义政策造成的社会分化和潜在危机;通过听罗斯福炉边谈话的音频,聚焦罗斯福针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从危机“病根”入手,推理出减少生产社会化带来的诸多弊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关键措施在于政府能够对经济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看完、听完上述材料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弊端;引导学生认识美国新政是在照顾到资本家利益的同时顺带考虑普通民众的福祉,这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为了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而奋斗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同时,揭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关键点位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道路抉择

1.内容剖析

(1)美国的经济危机对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力量,局部调整了大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及中间阶级的关系;对资本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稳定了美国的局势。

(2)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危机对策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在德国,纳粹党利用中下层人民对失业和破产承受之苦及其对现政权的不满,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同时积极寻求大资本家的支持,建立法西斯专政,并通过大修基础设施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战争做好了准备工作;20世纪初意大利就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出现了社会大动荡。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最早采取了法西斯主义的统治形式;日本通过近代天皇制,逐步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在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力量,其通过对外发动战争取得对国家政权的支配。

2.教学策略

要突破本关键点位,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史料分析。选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所受到的冲击,以及分别采取的应对危机的策略的相关史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展示,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揭示不同国家选择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和具体措施。教师可以预设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小组进行分析。例如,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和罗斯福的主张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何理论依據?如果你是当时生活在美国的资本家或普通工人,你希望政府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假设你是当时罗斯福政府或希特勒政府的官员,你会如何认识本国和对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带来的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此设计,既可以使学生厘清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措施,也可使学生反思时代大背景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必然抉择。

(三)关键点位三:人类应对危机所形成的智慧

1.内容剖析

20世纪,凯恩斯通过对一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时代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认识到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需要变革,资本主义必须进行国家调节才能获得现代的生存。美国罗斯福新政正是运用了这一理论,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摆脱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其做法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经济危机的应对也给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时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选择了以合作代替分裂和对抗。

2.教学策略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国际会议节选史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类应对危机之后的反思,小组推选代表分享归纳概括所形成的智慧,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和家国情怀。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其历史解释能力。例如,组织学生模拟战后联合国大会场景。分组讨论,推选美国代表、欧洲代表、中国代表等,围绕二战对本国或本地区带来的影响,从本国或本地区利益出发希望构建怎样的国际秩序。联系实际举例,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贡献有哪些?这一理念将为推动建立新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问题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成果交流,思维碰撞,实现“教得多→学得多→学得透”的三层转化。通过历史理解得出历史解释,形成家国情怀。

二、启示

本文尝试以选取关键点位,设计教学主线,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为策略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此做法兼顾了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关键点位分析教学策略,把关键问题挖深挖透,让必备知识丰满起来;以一主线理顺复杂的历史知识,构建内在逻辑关系,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感和厚重感。这种教学策略下的课堂,能够带动学生的学,引发其思考,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黄铭钊

作者:何宏武

第2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质量检测卷

洲()填()烈()漠()稚() 州()镇()例()模()雅() 班级:——————— 姓名:———————得分:———————

基础知识

一、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3分) 好奇.(hàohǎo)胸脯.(pùpú)漂.亮(piàopiāo) 埋.怨(mánmái)贫.瘠(píngpín)树冠.(guànguān)

二、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ǎoyànyāoqǐngtǔrǎnghuìjí

()()()()

èlièshìnòngdàijiàhúnhuáng

()()()()

xīngluóqíbùyuányuánbùduàn

()()

三、 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滥()浑()跨()涮()掌()

监()挥()垮()刷()撑()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2分)

星()棋()纵()交()一()千()流()忘()口()悬()闪()其()支支()()妙 ()连()

积累运用

一、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需要必须

1、

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2、

我们()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严格严肃严酷严峻

3、

我犯了错误时,爸爸的态度总是很()。

4、

面对()的考验,我们要有信心。

饱()深(不()之(欲()又()飞色( ) ) ) )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我一口气读完了《十万个为什么》。 改为“把”字句:

—————————————————— 。 改为“被”字句:

—————————————————— 。

2、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散步。 缩句:

—————————————————— 。

3、河水冲下去。 改为比喻句:

—————————————————— 。

5、

语文没考好,我的心情很繁重。

修改病句:

——————————————————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共15分1-3每空一分)

1、“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文中重点

介绍了()这个城市。

2、《云雀的心愿》一课中,小云雀的心愿是()。

3、《池上》和《小儿垂钓》都是写()的古诗。《池上》是()代诗人()写的。其中写事的诗句是(),借景抒情的诗句是()。

4、请编写一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2分)

—————————————————————————————。

5、默写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写上诗人的名字(5分)

———————————

————————————————————————————————————————————————————————————————————————

)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散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我们指着这些树和草皮问。 “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片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阿联酋人民像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散步:——————————————————眨眼工夫:——————————————————

2、 在文中的括号内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3、 从画线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4、

文中有一句话能够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分)

—————————————————————————————。

二、快乐阅读(7分)

谦让是一种美德

我与小李去商店,车子拐弯时,不小心碰了过路人,过路人顿时面有怒色,这时我恭恭敬敬地走上前,诚恳地说:“对不起,请原谅!”那人一听,怒气顿消,还微笑着连声说:“没关系,没关系。’这几个字竟有如此消气生和的作用,使我感慨万分。

生活是美的。谦让也是一种美。生活中离开了谦让,美就显得不协调。 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问?子贡回答说: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里的 “让”就是指谦让。可见,谦让之美可以修身正人。谦让陶冶人的情操,也丰富了生活的色彩与和谐。明朝时,河南洛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作事,一天,接到母亲来信说家里因盖房砌墙发生争执,让他出面干涉。董寄诗一首云:“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董母觉得有道理,照办。邻居受到教育,也主动退让。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两墙之间成了一条通道,被称为“仁义胡同”。

谦让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道德、气质和风度,同时也

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程度。古人言:“富润屋,德润身。”富贵钱财可以充实人以外的东西,道德品质才能修人的本身。

不懂得谦让的人,就难以领略到生活之美。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诚恳--()争执---()协调--()充实---()

2、 照样子,写词语。(2分) 恭恭敬敬(AABB)

——————————————————————————

3、本文围绕谦让举了几个例子?分别写一写。(3分)

—————————————————————————————。 —————————————————————————————。 —————————————————————————————。 —————————————————————————————。 —————————————————————————————。 习作(20分)

请从下面提供的事物中选择几个,试着编一则童话故事,体现环保的主题。 小刺猬小白兔溪水啄木鸟森林野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使馆妈妈》同步练习(II )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使馆妈妈》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1分)

1.

(7分)读一读,写一写.

①我shén

zhōu________,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②tái

wān________岛,隔hǎi

xiá________,与大陆,是一家。

③各mín

zú________,qíng

yì________浓,qí________fèn

fā________,共繁荣.

2.

(8分)课文先讲________年初秋的一天,中国驻________大使馆收到一封________的信,寄信人名叫________,信是从________寄来的。说这封信不一般,是因为信中开头的称呼是“________”,这足以显见写信人对中国大使馆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情。本文这样的开头别具一格,能吸引读者,让人产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欲望。

3.

(3分)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词语。

________: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

________:出于内心。

________:安排;安置。

4.

(4分)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水桶

________的地方

________的孩子

5.

(8分)辨析字形,组词。

喝________

沈________

住________

衷________

渴________

忱________

驻________

衰________

6.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改反问句)

②时间很紧迫。我们仍如期完成了任务。(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7.

(5分)用所给出的词语造句。

①祝贺:

②勇敢:

8.

(4分)形近字组词

场________

汤________

忱________

沈________

9.

(5分)抄写词语

热忱

朦胧

由衷

10.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举目________

言不________

11.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缺乏________

安慰________

12.

(5分)修改病句

足球比赛时,队员们提出“胜不骄,败不馁”。

13.

(3分)查字典

“忱”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5题;共35分)

14.

(5分)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15.

(5分)读课文《大使馆妈妈》,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怎样?

16.

(5分)品读课文《大使馆妈妈》5到7自然段,说一说大使馆是怎么样帮助陈小龙的?

17.

(5分)读课文《大使馆妈妈》,简要概括一下陈小龙受到帮助之后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18.

(15分)阅读理解

生命的价值

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②院长总.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

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阅读练习

(1)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3)第⑤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3题;共6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二、阅读题

(共5题;共35分)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第4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知识卷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卷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本文是(回忆录),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2、本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即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

3、(被捕前)写父亲(烧文件和书),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和(处境)的危险。

4、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前后照应)。

5、课文开头与最后三个自然段(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首尾呼应)(文章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牢记于心)的思想感情。

6、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李大钊(受过酷刑)。“精”说明李大钊受刑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酷刑下(毫不动摇),相反,他要用(镇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灯光》

1、 作者(王愿坚),本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 《灯光》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都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

1 (写灯光),都是(首尾呼应)。

3、

3、“多好啊”是文章(线索),共出现

(三)次,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对(灯光)的(赞叹),由此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是(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说的,他深感(羡慕)。第三次,是(郝副营长),想到战争胜利人们过上(安乐生活)时说的,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为人民服务》

1、本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2、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3、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

(三)方面意思。(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要(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夜的工作》

1、 作者(何其芳),本文选自《回忆周恩来同志》,讲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这部分内容从两方面来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仰。

2、 在写周总理(审稿子)时,用了四个动词,(看)( 画)( 想)( 问) ,表现了总理做事(细致一丝不苟)。1工作劳苦2生活简朴

3、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实际上,花生米增加了分量,但仍(数得清颗数),以至让人怀疑是否有增加,所以加了(好像)一词。

4、 形容月光不明→(朦胧) 形容快睡着或 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 ——朦胧

5、 本文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学习园地

1、《囚歌》作者(叶挺),这是他在(重庆)被囚禁时写的,体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红岩》记叙的是(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在(中美合作所)。

3、革命题材的小说

(刘知侠 ) ——《铁道游击队》 (吴强)——《红日》 (徐光耀)——《小兵张嘎》(王愿坚)——《小游击队员》 (张品成)——《赤色小子》

4、13课《一夜的工作》4个细节描写:(1)(办公室陈设简单。)(2)(审稿子)(3)(喝茶吃花生米)(4)(扶转椅)

《为人民服务》第二段是关于(死的意义)的论述,毛泽东引用了(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的意思是(本来),或的意思是(有的)。“于”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本来(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2、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有(李大钊),(郝副营长),(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二喜),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

选音:追悼(dào,diào)黑魆魆(qū,xū)歼灭(jiān,qiān)膝盖(xī,qī)娱乐(yú,yù)妩媚(wǔ,fǔ)摇曳(yē,yâ)深邃(suísuì) 迎风引吭(kàng,háng)旋转(zhuǎn,zhuàn)向左转(zhuǎn)奇葩(bā,pā)贮仓(zhù,chǔ)竹篾(niâ,miâ)黏合剂(zh

3 ān,nián)夯筑(hāng,kāng)蜜饯(zhàn,jiàn)招徕(lái,lǎn)吞噬(shí,shì)一钹(bó)粤东北(yù,yuâ)

《十六年前的回忆》

1、作者( )本文是( ),回忆了父亲( )的全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父亲的( )与深切的( )。

2、本文按( )顺序来写,即按( )---( )---( )的顺序。

3、( )写父亲( ),工友( )被抓,反映出形势的( )和处境的( )。

4、本文最突出的写法( )

5、课文开头与最后三个自然段( )这样写的好处是:( )( ),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 )的思想感情。

6、“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李大钊( ),“静”说明李大钊受刑后( )“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 )

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对革命事业充满( ),所以在苦刑下( ),相反,他要用( )( )影响亲人,使她们( )。 《灯光》

1、作者( )本文通过一件关于( )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

)的(

)说明( )

2、《灯光》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都采用了( )的手法,由( )写起,叙述( ),结尾又回到( )都是( )

3、“多好啊”是文章( ),共出现( )次,第1次,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对( )的( ),由此引起了作者对( )的回忆,第2次是( )看了书中插图后说的,他深感( )。第3次,是( )想到战争胜利人们过上

4 ( )时说的,他心中充满了对( )的( )和憧憬。 《为人民服务》

1、本文是( )于( )( )月( )日在( )同志( )所作的( )。

2、本文是一篇( )

3、本文围绕(

)讲了(

)方面意思,①(

)②( ),为人民的( ),坚持( ),改正( )。③要( )( ),提高( ),互相( ),使整个民族( )起来。 《一夜的工作》

1、作者( )本文选自《 》,讲述了他陪同周总理( )时的( ),这部分内容从两方面表现了周总理( )①( )②( ),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 )和( )。

2、在写周总理( )时,用了四个动词( )( )( )( )表现了总理做事( )( )

3、“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实际上:花生米( ),但仍少得( ),以致让人怀疑( ),所以加了( )一词。

4、形容月光不明----( );形容快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 )

5、本文中心句:( ) 学习园地

1、《囚歌》作者( )这是他在( )被囚禁时写的,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 )的( )精神。

2、《红岩》记叙的是( )年至( )年解放战争时期,( )地下党组织与( )反动派展开斗争,在( )

3、革命体裁小说 ( )----《 》 ( )-----《 》 ( )-----《 》 ( )-----《 》

( )------《 》

4、13课《一夜的工作》4个细节描写①( )②( )③( )④( )

1、《为人民服务》第二段是关于( )的论述,毛泽东引用了(

)文学家(

)的话( )“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 )“于”表示( ),这句话的意思:人本来( ),但( )有( ),有的( ),有的比( )。

2、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有( )( )( )( )( )( )等,他们的死( ) 选音

追悼( 膝盖( 摇曳 ( ) 迎风引吭( 奇葩 ( 贮仓 ( 招徕 ( 粤东北(

)黑魆魆( )娱乐 ( 深邃 ( ) 旋转( )黏合剂( )竹篾 ( ) )吞噬( )

) 歼灭( ) 妩媚( ) 土馕( ) 向左转( ) 夯筑( 蜜饯( ) 一钹( ) ) ) ) ) ) )

第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童年的足迹

单元主题分析

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地认识“疏、檐、吴、赖、”等27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锄、蓬、赖、媚、檐”等5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篇章。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古今中外儿童生活的各种乐趣,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描写童年趣事方法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快乐。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古诗词二首》2课时

《天窗》2课时

《快乐的足球赛》1课时

《芦叶船》2课时

《女孩儿乌塔》2课时

《综合学习一》4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

单元主题分析:

动物就是动物,它是自然界中的存在。但是,自从“人”和“动物”有了分别,那么怎样去看待动物,也就成了一面镜子,这镜子可以照出人的心地,可以照出灵魂。不信,就请你来照一照吧,只要人与动物打交道,只要人会思考,那镜子就会存在。学习本单元,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一切,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2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55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富有童趣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我们家的猫》教学2课时、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2课时 《树上的鞋》1课时

《老人和鸟》2课时

《自然之道》教学2课时

《综合学习二》4课时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智慧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生活中的智慧”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孩子有孩子的心思,《锁不住的心》就是孩子对妈妈说的心里话。诗中的孩子也许就是更多的孩子的缩影,他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小溪流的歌》写的是小溪流,但是,小溪流的歌却更像是人自己的歌。认识了乌塔,《成长》中又介绍了一个叫“约翰”的意大利男孩儿。有的时候,智慧是通过比较才获得的。《差别》中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拿同样的薪水,最后的发展却不同。-《给予的故事》中那种面临的抉择在生活中也许不多见,但是,生活中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却是非常多的。故事中的旅行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他相信别人,同时也是因为,他考虑得不仅仅是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新词。

2、积累优美语句。背诵指定的篇章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3、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感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与家人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继续培养阅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团结协作,以读为主通过感情朗读、表演读、想象读、配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除此外,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与家人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设置:

11、《锁不住的心》

2课时

12、《小溪流的歌》

3课时

13、《成长》

1课时

14、《差别》

2课时

15、《给予的故事》

2课时 阅读链接《道理可以这样讲》

2课时

《综合学习三》

5课时

第四单元 人在画中游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人在画中游”为主题,共五篇课文,其中《颐和园》《东北大森林》《水乡行》《威尼斯的小艇》是精读课文,《海市蜃楼》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链接《行走四方》和综合学习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会写字46个,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了解会认字41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重点词义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及游记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在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

(3)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文章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要通过阅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及游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祖国山河的美,同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课时设置:

16《颐和园》 2课时 阅读连接《行走四方》 2课时 17《东北大森林》 2课时 综合学习四 5课时 18《海市蜃楼》 1课时 19《水乡行》 2课时 20《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第五单元 倾听探索者的脚步声

单元主题分析:

本组教材以“倾听探索者的脚步声”为主题。人们常说:“脚踏实地”,但是,现在,人类的脚步已经到了太空。只不过,到过太空的人还只是少数。所以,有更多的人要通过阅读文章去了解那神奇的太空生活。也许,今天的学习中就会有一颗科学的幼芽萌发,也许,今天的点滴思考就是一颗科学的巨星蹒跚起程。很多的发明、发现都源于假如。 只要没有找到答案,探索着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只要还有疑问,学习者的脚步也不会停下来。探索者有探索者的精神和风采,探索者有探索者的故事和经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9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表演,复述故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查阅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机智灵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体会人类的进步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的道理。

4、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热爱弱小的生命。 教学思路:

教学时,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录象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此外,为了丰富学生对科学适应的了解,还要调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积极性,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课时设置:

21 《向卫星求救》 2课时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2课时

2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课时

24 《蝴蝶的家》2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 综合学习五 5课时 阅读链接《不会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2课时

第六单元 永远的冰心奶奶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思路:

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时设置:

26 《别踩了这朵花》 2课时 27《在寄小读者》 2课时

28* 《只拣儿童多出行》 2课时 29《肥皂泡》 2课时 30 《大舞台》 2课时 综合学习六 5课时

第6篇: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试卷

一、知识与技能.1、给下面带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供养(gōng gòng) 困难(nān nàn) 哺育(pǔ bǔ) 方便(biàn pián)

2、读拼音写词语。

bǔ yù shuǐ tǒng guǎi zhàng iuò yì bù jué

( ) ( ) ( ) ( )

bào chóu píng tǎn kuì jiù shù mù cōng lóng

( ) ( ) ( ) ( )

3、,按要求填空。

(1)陶冶的“冶”是( )结构,部首是( ),再查( )画,选择正确的解释( )A、用黏土烧制器物;B、制造陶器、C、比喻造就,教育。

(2)仰望的“望”是( )结构,部首是( ),再查( )画,选择正确的解释( )A、脸向上;B、尊敬;C、依靠,依赖。

4、比一比,组成词语。

幕( ) 淘( ) 浮( ) 抄( ) 愧( )

暮( ) 陶( ) 俘( ) 炒( ) 槐( )

酒( ) 渐( ) 句( ) 板( ) 沸( )

洒( ) 崭( ) 旬( ) 版( ) 俘(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审问( ) 发表( ) 训练( ) 征服( )

审查( ) 发行( ) 锻炼( ) 克服( )

坚强的( ) 疲劳的( ) 连续的( )

顽强的( ) 疲倦的( ) 连绵的( )

6、选词填空。

(1)危险 危急

他不怕( ),跳进急流中,抢救落水儿童。

正在十分( )的关头,我们增援部队赶到了。

(2)清晰 清楚

小华写的字非常( )、秀丽。

这篇文章写得条理( )、层次分明。

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古井像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哺育着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的脸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4)天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修改病句。

(1)王平和李建华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2)老师介绍了许多小明的事迹。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多么好的古井啊,它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______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

_________,也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中“甜美的乳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哺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四条名言或警句。

二、综合与创新

(一)阅读园地。

课内阅读与思考: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望着这一片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能长出来吗?”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没过多久,菜园里长出一片绿绿的豌豆。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选自《父亲的菜园》)

1、给多音字组词。

Zhǒng( ) sì( ) nān( )

种 似 难

zhòng( ) shì( ) nàn( )

2、用下面词语造句。

信心十足:

疑惑不解:

3、回答问题:我为什么疑惑不解?父亲的话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外阅读与思考: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章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声中入睡,我感到是那么吉祥和快乐。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的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小心的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的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td>

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我捉蛐蛐的五个动词。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

3、用“//”将短文分成三段。

4、作者爱美丽的月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天地。

题目:我的一个星期天

提示:想想你们家的星期天都怎么过的,从中选一个你最爱写的星期天,把它写出来。注意在叙事过程中写出你和家人的感受。要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三)实践拓展。

搜集几首你喜欢的诗歌,或自己写一首诗歌。

第7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字词复习卷

班级姓名座号

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1、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qí huàn ()的神话。

2、你把我的思绪引向yuǎn gǔ(),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zào wù zhǔ()的存在,冰冷的hái gǔ()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3、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wū yǒu(),生之灵火却悄然qián xíng ()在地下,黑色的躯壳guǒ cáng ()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hǎi kū(),shí làn(),rì zhuǎn(),xÿng yí()……

5、复原的恐龙、mþng mǎ() 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cōng lïng()、yōu yǎ(),啊,你——令人tàn fú()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6、天上的云,真是zÿ tài wàn qiün(),biàn huà wú cháng()。

7、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还有的像fýng luán(),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8、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yÿ shà jiün()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9、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yù zhào()。

10、那最qÿng yíng ()、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11、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 yún chân(),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12、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býng tü()了,乌云mí màn()了天空。

13、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 是大风雨的zhýng zhào()。

14、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rǎo luàn()。

15、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üi míng()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

16、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shîu liâ()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üi háo()。

17、让我们远离xuün xiüo()去倾听,去沉思吧。

18、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ruî rîu qiáng shí()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yǐn yǐn yuý yuý()的xÿ sū zuî xiǎng()。

19、 在这yÿn yǎ()而lián xù bù duàn()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20、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chãn jì()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yâ sâ cüng máng()中的jìng mì()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2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gâng shâng yÿ chï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cuàn duï()了你的名声!

22、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zhōng sÿ() 时同样的麻烦。

23、我给它们wōjù() 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

24、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jÿng huüng shÿ cuî()地飞起逃窜。

25、但是这种以jiã lûâ()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

26、蝈蝈有着有力的大â()、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küi táng pî dù()的情况极少出现。

27、它们对这道菜吃得jÿnjÿn yǒu wâi(),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duàn zhÿ cán tuǐ()。

28、因为在这个部位,在sù náng ()里,堆积着蝉用huì ()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

29、绿色蝈蝈kù’ài ()甜食。

30、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háo bù yïu yù()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31、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lǐ chãng býi()。

32、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 “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áng shǒu tǐng lì ()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33、飞船的zhǐ lìng()长阿姆斯特朗、zhǐ lìng()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34、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guün câ()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35、飞船像yÿ yâ piün zhōu()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

36、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yáo yáo zài wàng()。

37、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hã suàn()的。

38、“阿波罗 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hǎi yù(),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39、登月归来后不久, 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chàng tán ()登月的感受。

40、huàn() 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41、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chán()院。

4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mãng(),始悟为山市。

43、未几,高yuán()pì nì(),连gâ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44、楼五架,窗 fýi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4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上一篇:春季运动会活动记录下一篇:煤矿一通三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