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警务技战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浅析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国内警察警务技战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1) 社会转型期间, 社会矛盾复杂, 社会问题增多, 公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对警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警察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和输送警务人才, 是兴警之基, 强警之要。继全警大练兵、苦练基本功后, 公安部作出了“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战略部署。新形势下, 公安教育的改革逐步深入, 推动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公安院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必须在职业化教育改革中, 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目标, 以职业化教育与培训为方向, 以素质能力建设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满足警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

2)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构成。课程是教育理念的体现和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目前公安院校的教育与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强, 理论脱离实际, 实战技能训练不足。警务技战术课程改革是提升警察队伍整体素质、执法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建立符合公安工作实践的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关键环节。

3) 当前警察执法环境日趋复杂, 警察工作难度和强度增加, “袭警伤亡”成为警察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育和培训理念是警务技战术课程的指导思想, 但在教育与培训目标的达成上尚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公安院校承接着原有的警察体育课程体系, 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忽视了课程改革的源头, “治标不治本”;民警培训短期的理论突击学习, 忽略警务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短期功利培训, 忽视了课程实施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警务技战术课程需进一步明确当前教育与培训现状, 重塑课程体系, 分析影响课程理念向课程实施转化的不良因素, 探索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的要素与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警务技战术课程提升警察队伍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4) 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为主干, 以“三个必训”制度和公安院校教育教学和民警培训等教育管理制度为依托, 构建和完善了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 其目的是增强公安机关履行职责任务的能力。警务技战术课程一直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中严格规定的训练内容, 推进警务技战术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 对提升教育与培训质量与效能, 全面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警察警务技战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课程是教育计划的基础和行动纲领。”警务技战术课程的改革遵循实践性课程的理念, 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四个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与分析。

1) 目前警务技战术教师队伍主要是由专职教师构成。其优点是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但知识内容过于偏重理论, 脱离实践运用, 缺乏实际运用经验, 知识更新不及时等, 难以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公安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代警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警务技能, 还要掌握包括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多元化的知识, 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是教师个人难以做到的, 必须依靠教师团队的建设来实现。有必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 对教师团队进行配置, 广泛吸收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特长、不同阅历的基层一线民警在警察教育与培训中任职, 以达到知识结构上的互为补充, 各取所长。如何构建开放、动态的教师队伍尚需进一步研究。

2) 随着公安院校的招录体制改革的进行, 招生即招警的模式已经实施,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生源体能素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体能是掌握和运用警务技战术技能的身体机能保障, 同时民警的警务战术技能的职业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 警务技战术课程改革带来压力和挑战。

3) 从警察教育与培训模式上来看, 学历教育模式主要以专业为基础教育单位, 以“学科体系”为中心, 采取课堂式、书本式的传授方式, 注重学历分析, 强调思想、政治纪律教育, 教育评价也是着眼于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政治的表现。职业培训模式依据面向社会、讲究实用的方针, 以警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导, 根据实战单位相关警种的用人要求, 体现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实际两者并不能完全隔离, 体现公安教育与培训指导思想的警务技战术的教材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4) 从警察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来看,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警察教育主要以在职培训为主, “文革”中警察教育遭受严重破坏, 基本陷于停滞状态, 形成了警察人才的断层。1978~1995年在国家“统招统分”的制度的主导下, 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警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培训理念以学历教育为重,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从1995年开始, 公安院校在继续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在职民警培训。1999年, 公安部提出警察教育培训“遵循学历教育与民警训练比重发展的指导思想”, 所以目前警察教育培训包括警察学历教育和警察在职培训两大部分, 两者相互交叉、相互补充, 在发展和改进中为公安工作提供专门人才和智力保障。公安教育与培训制度的完善是警察警务技战术课程改革的大环境和方向, 建立符合公安工作实践需求的课程体系, 势在必行。

3“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实践导向

1) 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在学历教育中课程远比专业重要, 专业实际是课程的组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致力于探索构建教育与职业的跨界的课程体系范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强调的是知识序化的另一种方式。一般来说, 课程开发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如何选择;二是课程内容如何排序。第一个内容是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第二个问题是指课程内容如何结构化。知识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传递。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界习惯依据学科体系的排序方式, 追求的是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 本质上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相对于存储知识的课程范式, 是应用知识的课程范式, 是行动体系及工作过程的结构。警务技战术是警察的职业技能, 其课程开发应结合警务实践应用, 运用新的知识内容排序的方法进行警务技战术课程的研发和教学实践。

2) 警务技战术课程内容包含警务体能、警务技能和警务战术三个方面, 相互之间有所递进, 有所交叉, 但仍以知识储备的课程范式为主, 各自为阵, 割裂了技能运用的特点, 不利于实战情境模拟训练教学实践。所以, 探索警务技战术课程内容新范式下的课程内容是教学实践的需求, 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3) 公安院校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一般有警务体能、警务技能和警务战术三类课程, 主要以体育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与训练。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分析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后可以发现, 课程体系构建有规律和特点可循。

(1) 层次性。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依其功能、目标的不同存在显著的层次性, 各层次之间具有承接性, 同一层次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是并列关系, 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课程的层次与承接, 夯实基础, 整合课程, 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有力的证据。

(2) 渐进性。对知识、技能的认知到运用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各课程隐含了体育教学与训练, 社会学和法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规律。总体上教学训练分步渐进, 由简到难, 符合教学规律, 保证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进而形成实践执法能力。

(3) 整体性。是指各层次的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和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进而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质上是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构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一方面通过课程体系的研究理顺教学内容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 突出核心课程的同时兼顾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 课程体系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 优化课程内容, 选用高效的教学手段, 不仅保证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 更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但由于警务技战术课程的建设尚处于初级段, 在课程实践中仍存在局限性, 所以还需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论证。

摘要: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质上是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构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从国内警察警务技战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研究现状、警察警务技战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实践导向等三个方面浅析了警察警务技战术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一方面通过课程体系的研究理顺教学内容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 突出核心课程的同时兼顾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 课程体系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 优化课程内容, 选用高效的教学手段, 不仅保证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 更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警务技战术,课程体系,课程

参考文献

[1] 顾明, 周昕, 虔王鹏, 刘鹏.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技战术课程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3 (01) .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

[4]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教出版社, 2003.

[5] 陈博.论体能与警察体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6] 王立恒.警察体能训练建设深化研究:基于警察软实力提升的需要[J].科教导刊, 2017 (1) .

上一篇:浅谈作文起步教学下一篇: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