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综合建设方案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警务综合建设方案(精选7篇)

警务综合建设方案 篇1

1.解决了公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条块结合问题

当前,公安系统的大部分业务应用系统都是按照“金盾工程”一期任务的要求,以条为主,面向单一业务建设的。这样,难以满足跨部门的业务需求,与地市级公安机关业务系统横向联系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必须在市级系统与省级系统纵向贯通的基础上,实现地市级不同条线信息应用系统间的横向集成,真正解决好公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中“条块结合”的问题。

2.解决了公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数据采集问题

目前,公安系统大部分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都是由各业务部门通过专门的工作流程来统一组织进行。这样,一方面使得系统的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又造成部分数据多头采集且互不一致现象。因此及需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使全体民警的日常工作过程成为信息采集过程,变“事后采集”为“过程采集”,实现 “一次采集,多次利用”,“一点采集,全警共享”。

二、应用现状

公安系统目前主要的资源库及业务应用系统(统称为八大业务资源库)有:全国人口信息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全国警员信息库、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全国被盗抢汽车信息库、全国机动车 /驾驶员信息库、全国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和全国出入境人员/证件信息库。

根据公安工作的性质,公安业务应用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垂直应用系统,直接处理公安业务,产生业务数据,主要面向行政管理或单一业务;

另一类是水平应用系统,直接处理公安业务,产生基础业务数据,是面向打、防、控,跨越多个部门涉及多项公安业务的系统。

公安系统的这些业务应用系统和资源库是目前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中运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们为公安系统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保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时候必须保证这些业务系统的可靠运行。但是,公安系统的各类应用系统隶属于公安系统不同业务管理部门,是在不同的时期建立的,因此它们所运行的平台、数据结构等是非常不同的。因此,目前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政府上网工程”、结合行政改革和再造行政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基础建设向应用整合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是实现公安部门内部网络化办公,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决策支持;

二是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加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综合的、只有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系统。公安警务综合系统业务整合解决方案就是要结合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有效管理,促进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对信息化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三、建设目标

业务整合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一个“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的警务综合系统,着力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同时提高公安机关的科学决策水平,消除潜在社会治安隐患;进一步规范公安的基础工作和执法监督,为实施警务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业务整合平台”是公安系统“警务综合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具有松紧耦合相结合的警务系统的关键,它将相互独立的公安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公安综合应用系统。

四、系统总体架构

由于垂直应用系统之间的技术体系的异构性、自治性、封闭性和紧耦合的特点,共享应用系统的软件资源(业务逻辑)变得异常的困难,因此对垂直应用系统的集成通常采用数据级的集成方法来达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企业应用集成以消息代理为核心,通过应用适配器能快速实现垂直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使得垂直应用系统的可共享数据汇集到综合数据库。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可让水平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共享垂直应用系统的数据。

水平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往往需要跨部门,或共享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或业务服务。这些系统需要采用开放的技术体系和基于构件技术进行建设,才能保证综合应用系统的扩展性、持续演变性。水平应用系统的服务端构件可以发布为应用接口服务,供该系统的界面构件使用,从而构建面向服务的完整应用系统。水平应用系统的服务端构件,通过业务系统连接接口,可以访问外部应用系统发布到业务整合平台的服务构件;通过数据连接接口访问综合业务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应用系统服务端构件也可以发布到业务整合平台,作为外部应用系统访问的服务构件。这样,使得水平应用系统之间能够通过服务构件实现应用的接入或业务的整合。业务整合平台中的服务构件,也可提供给上级部门的业务系统使用。而且,上级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各种传输协议来访问业务整合平台中的服务构件。

五、系统功能设计

“业务整合平台”是公安系统“警务综合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具有松、紧耦合相结合的警务系统的关键。警务综合系统业务整合平台,不仅能灵活地整合现有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而且为未来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接入,为构建一个“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的警务综合系统提供基础设施。

基于本解决方案的“警务综合系统业务整合平台”建设完成后,能将相互独立的公安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公安综合应用系统;大大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科学决策水平,消除潜在社会治安隐患;进一步规范公安的基础工作和执法监督,为实施警务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系统技术架构

为简化对系统的理解,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分为两大部分,即警务应用系统和业务整合平台。警务应用系统包括:垂直应用系统及水平应用系统;业务整合平台包括: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s Bus)、内容管理服务和单点登录服务。

关于公安系统业务整合解决方案的技术特点,可归纳如下:

基于 SOA的总体架构。SOA强调重用,但是相对于传统的代码重用,对象重用,和部件重用,SOA的重用粒度更粗。SOA的重用在于业务级的应用,即服务的重用。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服务集成总线InforSIB,实现公安系统的业务整合和应用接入。

基于 EAI的数据整合平台。通过消息代理+应用适配器的模式,实现公安系统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通过直观直观拖放构件方法实现构件协同建模,简化应用适配的构建;基于消息发布/订阅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同步,以及高性能数据交换;并支持多种传输协议接入,使得基于不同协议进行通信的应用系统能无缝的集成在一起。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应用集成中间件InforEAI,轻松实现已有应用系统在数据级和应用级的集成。

基于 B/S多层体系结构的展示平台。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基于B/S多层体系结构、基于构件重用技术的应用开发已逐渐成为主流。支撑B/S多层体系结构的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系统、J2EE应用服务器(EJB容器)、Web服务器(JSP、Serverlet容器)。后面的三种服务器也被业界称为中间件或基础件。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基础中间件平台应用服务器InforWeb来支持基于B/S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开发。

完善的内容管理。为了更好的完成公安系统警务综合系统中对系统门户的建设需求,引入了内容管理中间件,实现政府信息门户的构建。使得警务综合系统门户具有完善的门户功能,将通用与个性化统一、安全与开放相统一,使用便捷高效。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内容管理中间件 InforPortal,该产品内嵌在InforWeb的企业版中,能有效的支持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

灵活的报表管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 B/S应用的迅速普及,公安系统警务综合系统涉及到在浏览器端进行大量报表的浏览、打印、导出及交互。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数据展现工具InforReport,快速实现中西式复杂报表的设计、部署、生成、展现、打印和管理。

基于本解决方案的“警务综合系统业务整合平台”建设完成后,能将相互独立的公安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公安综合应用系统;大大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科学决策水平,消除潜在社会治安隐患;进一步规范公安的基础工作和执法监督,为实施警务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系统技术架构

为简化对系统的理解,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分为两大部分,即警务应用系统和业务整合平台。警务应用系统包括:垂直应用系统及水平应用系统;业务整合平台包括: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s Bus)、内容管理服务和单点登录服务。

关于公安系统业务整合解决方案的技术特点,可归纳如下:

基于 SOA的总体架构。SOA强调重用,但是相对于传统的代码重用,对象重用,和部件重用,SOA的重用粒度更粗。SOA的重用在于业务级的应用,即服务的重用。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服务集成总线InforSIB,实现公安系统的业务整合和应用接入。

基于 EAI的数据整合平台。通过消息代理+应用适配器的模式,实现公安系统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通过直观直观拖放构件方法实现构件协同建模,简化应用适配的构建;基于消息发布/订阅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同步,以及高性能数据交换;并支持多种传输协议接入,使得基于不同协议进行通信的应用系统能无缝的集成在一起。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应用集成中间件InforEAI,轻松实现已有应用系统在数据级和应用级的集成。

基于 B/S多层体系结构的展示平台。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基于B/S多层体系结构、基于构件重用技术的应用开发已逐渐成为主流。支撑B/S多层体系结构的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系统、J2EE应用服务器(EJB容器)、Web服务器(JSP、Serverlet容器)。后面的三种服务器也被业界称为中间件或基础件。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基础中间件平台应用服务器InforWeb来支持基于B/S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开发。

完善的内容管理。为了更好的完成公安系统警务综合系统中对系统门户的建设需求,引入了内容管理中间件,实现政府信息门户的构建。使得警务综合系统门户具有完善的门户功能,将通用与个性化统一、安全与开放相统一,使用便捷高效。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内容管理中间件 InforPortal,该产品内嵌在InforWeb的企业版中,能有效的支持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

警务综合建设方案 篇2

关键词:人才培养;警务技能;新警

一、引 言

面对新时期我国执政理念的显著变化,警察职能也由暴力专政工具转变为公平执法者,因此,对警察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警察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警务技能、正确的政治思想。[1]公安系统为保障公安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每年都会通过公务员考试招聘一些新警补充到警察队伍里面去,而入警培训又是民警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适应职业要求进行的警察培训教育。如何切实提高这一部分新录用警察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使之尽快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是当前从事警察教育工作者应认真考虑的问题。在我国,警察使用武力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滥用武力,有的过度使用武力,有的不敢使用武力,这些问题不只影响了警务工作的质量,也使警察本身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警察队伍应加强警务技能的学习,娴熟地使用警务技能;另外,由于工作的压力,训练时间不够,有的人从未涉足过警务技能相近的训练内容,新录用民警的警务技能培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提高警务技能为切入点,以入警培训中的新警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来促进新入警人民警察警务技能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方案在入警培训中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科学规划和定位的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合理规划和设计的人才培养具体实施途径和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水平,关系到学校整体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

入警培训是警察院校为警察系统输送警察生力军的最重要的形式,当前的入警培训一般是针对于非警察专业的毕业生或者部队退伍的官兵,他们大多数是没有接受过警察专业的教育和学习,通过警察院校短期的新警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警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入警培训的依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不是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但对于短期的教育培训难度更大,内容要少而精,而且要很全面。

三、警务技能在入警培训中的作用

1.警务技能的内容

面对当前社会复杂的治安形势,警务技能的作用与日俱增。警务技能一般包括徒手格斗、射击、警务战术和队列训练、警容风纪等。

2.警务技能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徒手格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临战意识的不断加强,徒手格斗技术在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制服擒获犯罪嫌疑人以及保障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的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被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人民警察所认识,徒手格斗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随着暴力恐怖活动的增多,警察使用枪械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在以前的很多情况下,面对暴力事件警察总显得有心无力,在法律上和使用技能上如能保证警察合理有效使用枪械将对打击暴力事件起到推动作用;警察战术实战技能的作用,是为了执法活动中武力需要和战术指挥需要,这两种需要是一种实践活动。警察战术与训练的课程目标是非理论化,强调职业技能的优势,结合一部分理论知识,运用各种战术和实战技能,依法有效处置武力对抗。队列训练与警容风纪在新警培训中的作用很重要,一是可以塑造人民警察外部形象,二是培养人民警察特定的职业精神、合作意识,三是养成坚毅的品质和优良战斗作风的重要手段。

四、以提高警务技能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因素

1.入警培训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

警察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而警察教育在警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中介转化的作用,通过把警察个体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来,从而解决这个基本矛盾。[3]面对社会的需要,警察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国家服务,在警务技能教学层面上讲,警察教育应该培养警察具备哪些关键的警务技能、才能适应保护自身、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警务技能教育是警察教育中特殊教育,是警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警察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警察体育运动、增强一线民警体质、掌握精湛的徒手控制技能,过渡到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掌握警务实战技战术、精确的射击技术、规范的队列动作等上面来。

2.公安人才需求影响警察院校入警培训培养方案的目标

在公安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前提下,首先,警察院校必须清楚当前公安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警务技能的人才才能满足职业需要,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和警务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培养人才目标的同时,必须遵循公安岗位职业需要这个特性以及需求平衡的规律;其次,学校如何培养新警具备精湛的警务技能是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最后,根据警察职业的需要,警察院校及时地调整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才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服务。

3.师资水平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了以提高警务技能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但能否很好地实施,警察院校的警体教师师资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是课程中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警务技能来说,警察院校的警体教师承担着教学训练任务,教师首先要了解警务技能课程的重要性,对课程必须充分理解、熟知;其次,重视教师专业的转型,警务技能涵盖丰富,有些教师本身并不是从事本课程的专业出身,只是由于警察院校的警体教师师资力量的缺乏,往往会从相近专业里面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对于课程体系的整体把握尚有欠缺,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或深造;最后,要提高警察院校的警体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警务技能课程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不断改善、不断学习,使自己能够胜任不断前进中的警务技能课程的教学。[3]

五、结 语

新招录的人民警察入警培训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警察队伍的生命力,作为警察院校的警体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思考如何提高警务技能以保障新录用人民警察在短期培训中具备精湛的警务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的依据,警体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目前新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擒拿格斗练习、简单地射击训练、缺乏可操作性的战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简单的队列训练的学习上,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和高水平的技能战术训练和对抗性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和一线民警在实际执法的过程中对临场的各种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做出反应,进而采取合理、合法、科学地处置措施,高效打击犯罪,有效地保护警察的自身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屈晨曦,尹衍强.任职资格类培训以提高警体素养为本

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职业时空,2013,(12).

[2] 周文芳,闫军印,单翀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

划与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 吴跃章.关于公安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思考[J].公安教育,

医院建立警务室方案 篇3

近年来医院因医疗纠纷引发的群体性案事件多发,医托、医闹、药闹等侵财案件猛增,醉酒患者在医院寻衅滋事侵害医务人员及他人的身体健康的案件屡有发生,这三大现状已经日益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对此公安局直属分局党委与医院调研协商后,率先成立派出所驻医院警务室。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为维护医疗

机构的正常秩序,和面临的突出治安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的医疗权益,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公安部和卫生部关于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的联合通告,便于涉及医院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建立医院警务室,设立医患纠纷接待调处场所工作。这些措施是维护医院内部安全稳定、预防打击违法犯罪、妥善化解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尽快建立警务室,顺利的开展工作,成立领导组。

二、加强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依法监督指导医院内部治安管理、维护正常医疗工作秩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特制订驻院警务室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警务室的设置:

医院作为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治安状况复杂,人员密集,为加强医院治安管理秩序,方便群众就医,保障医院及周边区域的安全,驻院警务室分别设在医院的一、二两层,一层为值班室,二层为办公室,配备办公电话、电脑、传真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办公设施和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医院警务室建立警务公示栏、法制宣传栏、警民联系箱、工作日志和各类基础台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2、人员设置:

驻医院警务室民警由派出所负责管理,接受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警务室派驻两名熟悉相关法律和公安业务,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群众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公安工作经验民警,六名协警人员,开展警务室的日常工作。

3、警务室的工作职责

(一)及时接受、处理群众的报警求助,调解一般医患纠纷及其他涉医矛盾,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因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收集、上报医院的安全稳定情况和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警务室设置两部报警电话,与医院的内线连接,方便医务人员及群众报警。

(2)警务室的建立是贯彻落实公安部要求警力下沉,阵地前移的指示精神,警务室的报警电话与110报警电话同属公安机关的报警求助电话,法律效力相同,警务室接到发生在医院内部报警求助时,严格按照110接处警有关规定进行登记,五分钟内赶到现场,及时出警依法处置。

(3)警务室民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杜绝发生迟到、早退、脱岗现象,规范接处警流程,依法查处发生在医院内部及周边的治安、刑事案件和相关事故,保障医患双方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4)对多次发生治安案件和不稳定事件的科室,警务室要配合医院有关部门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排除安全隐患。

(二)监督检查医院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督促落实重要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措施,对医院的特殊从业人员,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等进行登记管理预防发生各类案件或事故。

(三)定期向公安机关和医院领导报告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医院警务工作中的问题,构建和谐的警医协作机制。

(四)法制宣传栏定期分析通报治安动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安全防范知识。医院警务室工作日志详实填写每日工作情况,医患纠纷调处、案件接报查处等工作台帐应据实填

写时间、地点、人员、事由、结果等内容,并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泄密。

三、警民共建“平安医院”

医院警务室作为辖区公安机关的一线办公场所,是公安机关警务工作前移的具体体现,便于涉及医院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以前单纯由医院承担保卫职责相比,警务室有着更强的执法力度,弥补了医院保卫部门职责不完善,处理恶性事件力度薄弱,缺乏治安管理经验等缺陷。同时,辖区的公安机关与医院建立了联动、联席制度,共同研究医院及周边地区的治安处理问题。建立警务室这一措施将有遏制“医闹”、“医托”等不法现象,还群众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在医院警务工作中要把公安业务工作与“平安医院”创建有机结合,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为抓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创建台帐资料,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警务室建设情况报告 篇4

我校配备了1名安保人员,(男,42岁).由于人手不足,实行教师轮流值日或教师兼职安保工作。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安保工作特点,制定了保安员管理及主要工作职责,安保人员积极配合学校,努力工作,对学校进行安全管理;协助法制副校长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处置校园各种突发事件;协助学校安全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学校需要配备了电警棍、防刺手套、自卫喷雾器、警用钢叉、灭火器等必须的安保器械。安保器械运送到学校后,安保器械公司人员及时对安保人员或兼职教师进行使用培训,确保安保器械能及时有效地投入使用,现在学校的安保器械都已经有效地投入使用,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之我见 篇5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之我见

作者:陈玉友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5期

[摘要] 当前,农村警务在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密切警民关系、情报信息收集和增强治安防控能力诸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但警务需求增加和警务理念落后等内外因素仍然制约着农村警务建设的发展。调动村干部参与农村警务工作、引导群众参与农村警务工作、构建和完善高效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完善经费保障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首要工作。

[关键词] 农村警务 警务建设 警务室

农村警务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公安工作质量的有效举措。当前,与基层派出所实际相适应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公安派出所的防范和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各地在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警务保障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农村警务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要实现农村警务室建设的新突破,必须对农村警务体制改革的现状和成效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量,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认真的剖析,才能摆脱困境,顺应警务改革潮流,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农村警务建设的现状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农村派出所抓住有利时机,调整警力配置、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警务运作,以不断满足辖区群众的安全需求和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警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1.1 警力下沉和警务管理前移

农村派出所在开展农村警务室建设时,按照地域大小、治安状况、人口因素、警力情况、民警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因素,重新调整合理配置警务室警力,形成“一室两站”、“一警三员一队”的警务运作模式,同时突出重点,明确和规范警务室民警职责,强化责任到人的警务机制、考核到人的评估机制,努力将各项警务工作向警务室延伸,发挥警务室民警立足于警务区,工作于警务区的优势,通过加强防范、严格管理、热情服务,使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1.2 改善和融洽警民关系

通过在警务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警务室,为驻村民警立足警务区提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驻村民警深入辖区走访群众,立足本职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主动、热情地为群众

排忧解难,进一步拉近派出所民警与村民的距离,密切警民关系。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民警的信任感、满意率明显增强,警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1.3 情报信息灵敏

农村警务室一方面作为民警在警务区的工作站、联系群众的服务点,另一方面也为公安机关灵敏、高效地获取各类信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驻村民警通过开展警务工作,多渠道构建治安耳目,组织信息员队伍,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情报信息网络,使驻村民警直接接触群众,及时收集掌握和上报各类治安动态信息,为公安机关能及早介入纠纷、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保证。

1.4 增强治安防控能力

驻村民警依靠镇干部、基层组织和村干部,积极组织、发动各村(社区)和群众,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治安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各类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以治保干部、协警队员为主体、形式多样的治安防范,一方面提高群众治安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范意识,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日趋严密,刑事案件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制约农村警务建设的因素

当前农村警务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影响和制约农村警务建设发展深化的不利因素、难点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必须直面现实,认真剖析,以增强农村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1 外在原因

2.1.1治安防控任务繁重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防范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一些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旦发生有悖自己意愿的事情就上访。

2.1.2村干部作用有限

随着社会转型,农村原有的社会运作机制处于弱化状态,村干部忙于计划生育、支柱产业建设等带有硬性指标的工作,造成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对一些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酿成治安问题。

2.1.3警务需求增加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原有的行政区划被打破,城乡交融,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有所减弱,农村的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经商,使得一些

地方的村级治安联防组织陆续解体,群防群治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效用;农村人群聚集场所的治安力量薄弱,警务需求非常强烈。

2.2 内在原因

2.2.1 警务理念落后

在农村派出所中,仍有相当数量的派出所领导和基层民警将破案当作硬任务,把农村警务区工作作为软任务,思想上还未从传统型的被动反应式警务方式中解放出来,仍停留在“重打轻防”,“重破案、轻基础”的思维定势,导致不少基层派出所把侦查破案、打击处理人员的多少作为评先评优的硬指标,而把治安防范工作作为软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派出所与农村基层组织和一般群众缺乏必要的联系,群众对农村警务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不强。

2.2.2 警力保障不足

基层警力严重不足,以及配置上的不合理,是困扰农村警务建设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警务室规范化建设要求,若以“一室一警”的配置驻村民警,现有警力数量显然不足。在农村派出所中,除去派出所领导,每所平均只有3~4名责任区民警,他们负责案件侦破、群众求助、基础信息采集等辖区所有事务工作已有力不从心之感。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如果警务室建设的警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警务室建设的深化将无从谈起,甚至连维持现状都将困难。”[1]此外,民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群防群治力量薄弱,专项斗争、非警务活动与派出所自主权的矛盾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警力更是捉襟见肘。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在行政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解决问题受到阻力和障碍时,如拆迁征地、建小水电纠纷、计划生育罚款、违章建筑拆除等,往往不是从自身工作中找原因和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却常常把这些棘手的矛盾推给公安派出所去解决,出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多种原因,派出所不得不从中周旋,无形中牵扯了大量的警力。目前,基层派出所非警务活动所投入的警力和时间占了很大的比例。

2.2.3 经费保障渠道不畅

农村警务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需要与地方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于农村派出所来说,更需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的倾斜和支持。从各地农村警务室建设现状而言,地方政府的支持,只是基本解决了农村警务室用房问题,但在维持运作资金上仍有相当大的缺口,警务室日常办公开支经费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同时由于派出所经费保障体制不完善,基层警务经费保障渠道不畅,有的基层派出所只好到处“化缘”求“赞助”,这难免会影响派出所的形象和警民关系。

2.2.4 考核激励机制滞后

实施农村警务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为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必须及时跟上,以发挥其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现行的派出所工作考核机制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与警务工作相脱

节的情况,对防范、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考核还在沿用对打击破案的量化考核办法,以致考核导向性出现偏差,对警务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得不到较好发挥。同时,与农村警务相配套的工作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对驻村民警的奖励办法滞后,激励导向上存在轻视和冷落农村民警的现象,在表彰先进、晋级提拔、福利待遇等方面依然偏向从事破案工作的民警。3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的思考

当前农村警务的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与上述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不无关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农村行政村的划分,人口多少、治安状况、地理环境以及交通便利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配套、稳步推进,对农村警务进行一次战略性调整,重组农村警务体制和机构,从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农村警务建设的新突破。

3.1 调动村干部参与农村警务工作

在农村,村干部是村民与驻村民警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警民关系很大一部分靠的是村干部的协调与配合。当前,村干部由于忙于带有硬性指标的工作,无精力组织开展群防群治,一些经常性的治安防范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推进农村警务建设,首要是调整村干部与派出所的关系。我们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配合甄选村干部,提高村干部素质。目前我国倡导的大学生任“村官”制度是公安派出所开展农村警务的很好契机,为提高农村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警民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警民关系的发展。二是通过村干部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墙报、宣传栏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三是通过村干部组建治安协警力量。如组建由公安、司法、乡镇综治部门及各村委干部组成的调解小组配合农村警务室开展工作。

3.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引导群众参与农村警务工作

3.2.1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在农村热闹处设立警务公开栏、意见箱,公布民警姓名、联系电话,主动到农村开展调查走访、宣传发动、案件调解、警情通报等警务工作。

3.2.2组织安全防范工作

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并组建具有农村特点的治安防控队伍。加强对流动人口、有前科劣迹人员、村里表现不好人员的管理,提高打击效能。据农村发案特点,建立治安预警和提示制度,定期发布治安动态预报和警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控制,开展分等级、全方位巡逻,增强群众的安全预防意识。努力提高基层治保组织在协助公安机关先期处置治安事件、化解矛盾纠纷、保护犯罪现场、控制重点人员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农村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与辖区群众的联系交流,积极构建隐蔽力量和治安信息员队伍,及时获取、分析与处理各类基础信息。

3.2.3开展打防并举工作

充分发挥派出所、农村警务室、驻村民警的职能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警务室民警要带领联防队员定期执勤巡视,深入村组接受群众咨询、求助,调解民事纠纷,把广大农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应对犯罪和各种治安问题的智慧和力量。

3.2.4实施爱民实践活动

各地农村派出所可以结合实施“大走访”等爱民实践活动,认真组织民警开展学习与讨论,依托农村、依靠群众、走进村庄、深入村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等情况,掌握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回访发案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如“警民恳谈”、“相约警务室”等,积极引导广大民警正确把握“便民利民”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实现和谐的警民关系。

3.3 优化和提高警力,推动农村警务建设可持续发展

各地从目前辖区社会治安现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一方面积极争取增加警力编制,加大警力数量的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精简机关,警力向基层倾斜,将有限的警力摆到一线。同时加大改革力度,提高警员素质,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实现警力的最大价值取向。其中,责任区民警的素质问题,是打开农村警务建设工作局面并得以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关键因素。因此,要对民警强化系统的、经常性的理论教育、业务培训,警务技能、体能训练,切实提高民警个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做好民警的业务、法律等知识培训的同时,加强驻村民警有关群众路线、公共关系、警民关系、群众工作方法等专业内容的学习,特别是要针对农村人员分散,宗族观念强,文化程度相对低等特点,采取“强弱搭配、以老带新、优势互补”的警员搭配,促进驻村民警在农村警务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以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切实提高农村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增强驻村民警的信息意识,实施“信息导向警务”战略,以科技强警带动农村警务建设的高效运作,不断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3.4 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和完善高效的农村警务运行机制

要实现农村警务建设的新突破,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农村警务运作机制问题,最大限度地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真正凸显派出所的基层作战实体功能。一是根据农村的不同情况,在整体规划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植,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促进共同提高和完善。二是建立多警种联动、打防控一体化的警务运行机制,构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三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治安状况等差异,各农村派出所积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灵活、高效的农村警务工作模式。

3.5 把握农村警务工作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考试、考查和考核是推动各地加强农村警务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检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成效的有效载体。根据农村警务工作的方向,将现行的各种考查、考核、评比活动进行必要的整合、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进而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综合考评体系。制定考核机制需要注意的是:①考核对象上要坚持考核到人、责任到人。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综合考虑驻村民警管辖地域大小、人口多少、治安复杂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合理性。②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控制警务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提高现行违法犯罪人员抓获率,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效果,提高居民安全感、满意率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多侧面、多角度,科学、合理、规范的警务评估体系。③考核方法上要注重绩效考核。要重结果、轻过程,牢牢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确保民警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工作上来,进一步推进和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3.6 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完善经费保障

经费紧张是制约农村警务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农村派出所应抓住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的时机,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阐明开展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他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笔者个人认为,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更需要市场调节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需要多种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手段。既要运用国家专门机关的力量来管理,又要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因此,通过多渠道筹集警务建设经费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村警务建设经费可根据社区治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弥补农村警务正常运作经费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泽强.福建省南安市公安派出所警务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泉州警务, 2008,(5):

[2] 黄同元.新时期农村警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EB/OL].咸丰县公安信息网.http://10.76.129.10/non-cgi/wmnewsimages/wmnewshtml

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 篇6

社会的大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大繁荣、物流的大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车流和道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到2008年,德阳全市道路里程达到10242公里、注册机动车51万辆、拥有机动车驾驶员70万人,“人-车-路”的矛盾十分突出,改变道路交通现状、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已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公安部、省公安厅交管局作出推进“三项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德阳交警按照市公安局“1373”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强应用,促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和原则,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强力突破制约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瓶颈,努力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深刻变革,积极探索创新型的具有德阳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A、建设篇

党政主导、内外统筹

打响信息化建设大会战

公安交警信息化不能单打一,建设、应用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德阳市交警支队坚持争取党政支持和自我发展并重,走出一条“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推动、交警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协作、全警全民参与”的发展道路。

首先,各方积极支持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纳入党政工程重点保障。一是德阳党委政府主导。德阳市公安局党委积极争取市委政府重视,将公安信息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德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1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意见,将公安及交警信息化建设作为德阳“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优先启动。二是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与财政、交通、建设等部门沟通协调,在资金上给以倾斜、在手续上给以减化、在施工上给以配合,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调研、报批、立项、建设、应用等环节“开绿灯”,加速信息化建设启动进程。三是社会各界参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医院、保险等数十个单位参加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从信息采集录入、业务合作等实现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服务全社会,全社会广泛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其次,交警部门强势推进,公安交警信息化置于中心工作优先发展。一是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二是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三是汇贤聚能,凝聚智慧。

最后,交通民警热情高涨,公安交警信息化氛围浓厚,全警参与。一是激发民警应用的自觉性。二是做大信息数据活水源头。三是增强建设应用强制力。

需求引领、重点攻坚

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跨越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此,德阳市交警支队坚持“立足工作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一,规划力求科学性。为解决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城市交通拥堵、事故多发等问题,德阳市交警支队在德阳市公安局的安排下,先后派出5批次,20多名骨干深入北京等地考察学习、跟班作业,借鉴先进单位的建设经验。同时,在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内部组织大调研活动,摸清底数。按照“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强应用,促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完善“三套机制”——即建设“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无线移动警务、交警基础信息、科技应用服务”三个平台;完善“信息更新维护、应用技能培训考核、信息研判”三套机制。力争走出一条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德阳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第二,方法力求创新性。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二是创新开发应用模式。三是创新项目管理举措。

第三,系统力求先进性。在“一个中心”建设中,集中了DLP电子显示、警力定位等功能。通过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系统建设,减少

车辆在路口的无序滞留;通过交通指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现场可视化;通过闯红灯抓拍系统建设,增强了非现场处罚的震慑作用;通过公路治安卡口系统建设,在治安防控中形成了“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格局。在“三个平台”建设中,突出了系统的实用性、基础性和服务性。

第四,功效力求实用性。把握一线需求,坚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深入各个部门、各大队以及中队,采取选点入轨解剖、业务工作反馈等方法,对涉及全支队的共性需求进行集中搜集、整理,找准实战应用最急需,服务群众最迫切的问题集中攻坚。

集中培训、强制提高

壮大信息化建设应用队伍

提高民警素质能力,是推进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队以“坚持强制入轨,确保全警信息应用水平整体达标”为目标,喊响“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应用的民警失去工作岗位”,号召动员全体民警要坚持敢为人先,挑战自我,采取了八项措施开展应用训练,即:领导班子带头练,全体民警集中练,骨干指导跟班练,开工必用逼着练,年龄差异分层练,新老帮扶结对练,不同岗位分类练,奖励兑现激励练,不断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警察夜校”和“假日警校”,深入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大练兵。为确保效果,对培训人员严格实施考核,“以考促训”,对不合格的实行“待岗”再培训,确保“人人过关”。尤其是市局建立信息化应用技能“准入制”,将其作为晋职、晋级、晋衔的必考内容,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取消“三晋”资格,在中层领导干部及民警中产生极大的震动。支队全体民警、职工经上级考核验收,信息应用考试合格率达100%,为实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长远、健全机制

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离不开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德阳市交警支队从建设伊始,就把机制建设置于突出位置来抓。一是建立信息更新维护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分门别类规定信息采录范围、渠道、内容、方法、流程、格式、标准,明确职责任务,使信息采录工作常态化。健全网上信息日常维护制度,落实“谁采录、谁维护”责任,确保信息资源的丰富、准确、鲜活。二是健全应用技能培训考核机制。对不同岗位制定明确的操作技能标准,把信息分析研判、传递反馈、网上运用等作为民警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举行一次信息应用比武竞赛和应用标兵评选活动,每年对工作中应用科技信息手段取得显著成效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完善信息研判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信息上报、检索、整理、发布、行动、反馈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事故、秩序、车(驾)管、队伍等交通管理工作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剥茧抽丝,去伪存真,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每周在支队办公会议上报告。

B、成绩篇

工作创新带动警务机制变革

德阳市交警支队通过一年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带动警务机制变革。通过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使交通管理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通过信息研判和应用,使工作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通过GPS定位

系统和“天网”视频系统,使勤务管理模式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通过工作考核平台,使民警绩效考核模式由主观认定型向客观评判型转变。

二是带动事故预防能力增强。通过对事故、秩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超前性、预警性和改进性工作意见,加强事故预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能力。

三是带动执法质量提高。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公安交警全部执法管理活动纳入

规范化轨道,实现执法管理网上全程运行和实时监控;依托信息化网络,将民警的执法教育和培训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依托前端先进的信息采集设备和后台强大的数据资源库,对各种违法处罚证据进行保全,为执法争议、行政诉讼提供证据材料,使执法更加规范、更加公正和透明。

四是带动警民关系和谐。依托无线网络安全接入平台,使车管业务前置,建成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站和网上车管所,实现车管业务网上咨询,业务受理网上预约,车辆号牌网上选取,体检证明网上提交,努力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车管业务”。推行交通事故处理“三二三”工作法,使事故处理进入一个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人性化关怀的全新发展阶段。通过科技应用服务系统,让交警为群众的出行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

C、启示篇

信息化建设历程积累了有益启示

回首一年来信息化建设历程,德阳市交警支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主动,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局党委作出了睿智选择和正确决策,推动和争取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只有将公安及交警信息化建设上升到党委政府行为,纳入政府总体规划,才能突破人、财、物及智力支持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社会广泛参与、相关部门支持,是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离开了社会力量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只有充分利用无限的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有效发挥资源整合的倍增效应。

班子转变观念,民警提高认识,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没有全警上下思想观念的更新,就很难获得强劲、持久的动力

支撑。只有坚决打破传统思维方法和警务模式桎梏,牢固树立科技强警和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使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信息化应用的好处甜头,才能坚定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工作需求引领、建用紧密结合,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科技强警服务实战的必由之路。建设和应用脱节,必将造成盲目建设、资源浪费。只有以应用为方向、以基层为对象,尽可能适应一线业务实际,满足一线应用需要,提升一线实战水平,才能有效释放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潜能。

创新警务区建设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7

----记英言派出所基层警务室建设

近年来,垣曲县公安局英言派出所在“三基”工程中,全面加大警务室建设的投入,在派出所强力推行“打击、防范、管理、控制”一体化的警务区责任机制,切实提高派出所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所长郭军根据警力和任务量等情况对各警务室的选址、软硬件投入、工作规范方面合理设计,将派出所要将辖区划分为东河、安河、河底河、席家坪、西河、闫家河6个警务区,警务区实行警员负责制和打、防、管、控大包干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其次,民警每周在警务区的工作时间不能少于72小时。英言派出所自2004年兴建本所的第一个警务室东河警务室以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警务室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亮点:

一、创新机制抓防控,综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建立了责任区民警责任制。以警务室为依托实行警务包干,责任区民警包干负责责任区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划小了基层综治单元,合理布置了警务力量。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工作实绩的考核评定,制定了《英言派出所基层基础实施管理细则》和月考评、年总评,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责任区民警真正做到了

“一送、二问、三查、四帮、五控”﹝一送:送证照上门。二问:问治安情况、治安隐患、所需帮助;问对派出所及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三查:查实有人口;查治安、消防隐患;查枪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四帮:帮整改隐患;帮疏通调解;帮办理证照;帮群众所需。五控:帮控重点人员;巡控重点路段;建控秘密力量;查控刑治案件;抓控在逃人员。﹞和“提村知路、提事知人、提人收集、有困难就帮助”,社会综治基础得到加强。

二是建立了治安防范体系。围绕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在突出民警主体力量的同时,把体系范围扩展到社会群众,注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实行群防群治。先后在各村社、各单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21个,发展治安积极分子65人,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为侧翼的巡逻防范机制,形成了以社会面、村社和驻地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群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

三是建立了“三三三”防控工作机制。即每周进行一次夜间巡逻,走访一次辖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检查一次行业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治安情况通报会,征求一次辖区群众意见,分析一次控制和管理对象活动情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双重双效防控了社会治安动态,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境的安全

防范网络。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严格按照派出所“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警务的重心始终放在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上,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加大责任区防范和控制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台帐,规范工作程序,针对辖区的特点在服务群众方面狠下功夫。如安河警务室,根据辖区内外出打工人员较多这一特点,在节假日为回家探亲的群众做好二代身份证及户籍上的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人民满意,工作开展有序。

二是强化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根据责任区民警掌握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早摸清各类苗头性情况,提前进行调处化解,力避了案件的发生,近5年来,通过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妥善处置多起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各类事态,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刑治案件发案率。

三是利用警务室加大对社会面控制,根据辖区的治安特点,针对辖区内高速施工工地盗窃犯罪活动易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布局,把有限的警力前移。在毗邻高速施工工地的西河警务室,民警认真研究犯罪活动特点,做到了机动车与徒步巡逻相结合、防范检查与措施整改相结合、查破案件与落实防范措施相结合,以防范为主,打击为辅。通过不

懈努力,使高速公路周边治安环境显著优化,有效的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垣曲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立足便民抓服务,警民关系处理得更加紧密。守土有责,知遇报恩。近年来,英言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把保卫责任区平安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服务责任区百姓作为自己的本质,切实做到立警为公、坚持执法为民,利用警务室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警务室在救助特困群众、调节邻里纠纷,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从而拉近了警务室与群众的距离,深受辖区群众的欢迎

上一篇:大班音乐活动 小青蛙回家 教案下一篇:工厂罚款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