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荷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制定和完善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以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品质为基本维度,并将“自我评价、专业发展和注册程序”作为标准完善的辅助工具。这一专业标准制定的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功能对我国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师专业化发展;专业标准;启示

根据西方学者的著述,教师教育工作者既包括大学教育中负责教育、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师,又包括指导职前教师实习的中小学合作教师(cooperating teacher),同时还包括指导初任教师顺利人职的指导教师,以及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大学教师。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制定对这一职业群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纷纷出台了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美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1996年提出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Dutch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1999年颁布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英国高等教育学院(Higher Education Academy)2006年出台了高校教师教学的专业标准框架。经过十年的发展,荷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为本国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荷兰制定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做一探讨,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吸取经验,为我国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制定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提高荷兰教师教育的整体水平,改善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提出了“构建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和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设想,并把制定专业标准作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一支由20位教师教育工作者组成发展团队负责起草了专业标准的内容。随后,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在1999年1月工作会议上就专业标准的初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于1999年6月出台了第一套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

2003年,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在第一套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第二套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这套标准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方面: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品质。标准还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做了新的说明,强调了他们在知识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007年,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对第二套专业标准作了补充,规定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工作主要有三项,分别为:了解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和监督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协会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专业能力诸如理解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008年,为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要求,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出台了第三套专业标准。这套新标准兼具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优点,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认同、专业动机、专业责任和专业实践等方面提供了评价框架。

二、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分析

(一)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和SPR程序

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于2003年制定的第二套专业标准,一共施行了5年,是比较完善的专业标准。尽管第三套专业标准已经出台,但其内容也是基于第二套标准进行的修改。以下我们主要探讨第二套专业标准的内容。

第二套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共有六个基本维度,我们将对每个维度进行简要的介绍:

我们从表1中可以看出,基于对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内涵的理解,把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品质六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作为专业标准的基本维度。尽管这六个维度系统全面、相辅相成,但对于每个维度的解释却没有过多描述。这不仅让教师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施展空间,防止他们被过度细化的标准条例所束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形成对自己的专业负责,并主动寻求发展的习惯。

然而,仅有专业标准是不够的。为保证教师教育工作者质量,促进其专业发展,荷兰于2000年开发了“自我评价、专业发展和注册(self-assessmen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stration,SPR)”程序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辅助工具。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把遵守专业标准、完成SPR评价程序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视为“合格教师教育工作者”。SPR包括以下七个程序:

1.利用标准评分表来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2.与同行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

3.收集来自其他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反馈评价(不少于30名学生、5名教师教育工作者);

4.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计划;

5.与两位同行评审一起讨论制定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计划;

6.创建成长记录袋,通过成长记录袋来收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发展情况;

7.与同行评审一起对教师教育工作者进行总结性评价。

在简要介绍以上七个程序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SPR程序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首先,SPR程序是建立在教师教育工作者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其次,由于SPR程序需要同行评审,所以教师教育工作者所在学校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评审费用;另外,完成SPR程序的前四步和第六步分别需要40个小时,所以,教师教育工作者所在学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育工作者以时间补偿;同时,每一位参与SPR程序的教师教育工作者都需两位同行评审,评审人由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来选定。同行评审的工作包括评价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成长记录袋,并评定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在SPR程序中,同行评审常常要求教师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师教育的核心、职业行为的理论原则和道德原则以及专业发展计划制定等方面的问题。

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和SPR程序已经成为评鉴教师教育工作者能力、确定教师教育工作者资格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帮助。明确了专业标准和SPR程序的内容及意义,教师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认识、规划及反思自己的未来,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实现自我提高和发展。

(二)对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和SPR程序的功能分析

荷兰将制定和实施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研发SPR程序作为推动教师教育工作者发展的重要策略,希望这两项措施能够加快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进程,使其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此外,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和SPR程序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明确了教师教育工作者职业群体和个人的专业责任。专业标准在一定高度上规定了教师教育工作者在能力、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品质等方面的专业责任,阐明了教师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学习获得发展的观点,同时也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达到专业成熟境界的要求。另外,专业标准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它赋予教师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自主性,有助于教师教育工作者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准。

第二,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职业群体和个人的专业发展。2005年荷兰学者鲍勃·考斯特与彼得斯·丹哲瑞克(Bob Koster & Jurriēn Dengerink)随机抽取了三名教师教育工作者,就专业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一名受访者表示:“有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我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思考我本人的特长和潜力。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中看出自己的缺陷到底在哪里。这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另一名受访者强调:“确定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后,我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教师教育生涯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我个人的专业成长是相当有必要的。而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通过把自己的观点与其他教师教育工作者对职业生涯的看法作比较,从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2006年考斯特与丹哲瑞克又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教师教育工作者对SPR程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参与了SPR程序的教师教育工作者都在认识上有所改变,并且绝大多数在行为上也有所改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认为职业群体在通过和完成程序中获得了进步。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表示通过程序考核,他们提升了自信心,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一位被访者表示,通过参加SPR程序,他拥有一种自尊,增加了对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个行业的热爱程度。

综上所述,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明确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责任、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质量、推动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实现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专业发展重点、实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同时,专业标准还能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团体、专业协会、教师教育工作者个人提供指导,以便在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三、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制定对我国的启示

荷兰第二套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在个人专业发展能力方面,强调教师教育工作者通过反思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专业态度方面,注重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在专业品质方面,要求教师教育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执着的专业精神;第三套专业标准增加了对教师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认同、专业动机、专业责任、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关注。这些内容与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Michael Fullan)提出的“新专业性”(New professionalism)概念很符合,这一概念指出:在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要求上,不仅增加常规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他们在专业品质、专业态度和价值观上发生相应的改变。

我国对教师专业化问题十分重视,但对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却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如何衡量专业化水平的标准认识比较模糊,对资格的认证不够严格,准入的门槛太低。目前我国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尚停留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对他们的专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关注不够。我国强调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和学历培训,忽视对教学情境、学生反馈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品质方面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已经对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其专业成长,特别是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品质的形成应该得到关注。因为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与学生和其他教师教育工作者建立积极的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对自身工作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执着的专业精神等。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如何建构能适应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和转型要求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这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对我国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在确定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时应体现出地区差异,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教师教育工作者基本资格尚无法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应侧重强调他们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学科知识;而对于发达地区,应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调整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内涵。总之,根据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的时代性特征,我国在制定专业标准的过程中既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也要考虑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

四、小结

随着各国对教师教育研究的推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推动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学术界的共识。作为培养广大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一专业群体的素质及其专业发展更应该受到专业标准的保障和支持。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为此做了大胆尝试。在实践中,荷兰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强调教师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坚持以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为制定专业标准的依据。这不仅明确了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责任,也实现了促进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目的。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制定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责任编辑 曹 莉

作者:李 玲 邓晓君

第2篇: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思考与实践

摘 要 教育装备标准化是新形势下做好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抓手,尤其在基础教育装备的配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从论述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在完善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体系和发挥标准化作用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 教育装备;标准化;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仪器

1 前言

习近平同志在给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1]中着重强调了标准化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标准是一个国家质量建设的根基,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供给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会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依靠高标准并体现高标准。

“十三五”期间,教育装备工作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教育装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2]。在教育装备工作中做好标准化工作,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衡量教育装备建设水平的标尺,是提升教育装备配备质量的必要保障。本文针对教育装备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以教育装备标准化作为引领,有效地提升了本地区教育装备标准化的工作水平。

2 充分认识标准在教育装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共同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即为标准[3]。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是在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建设和配备过程中需要统一执行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教育装备产品的质量标准、配备标准、建设标准和管理评价标准等。教育装备标准涵盖的范围一方面是学校校舍建设,包括普通教室、各学科功能教室、图书馆室、运动场馆等;另一方面是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包括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信息化教学设施等[4]。教育装备标准是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的主要依据,可从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等多个维度和层次进行划分,适用范围依次缩小。标准约束力按照推广力度可划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要求与规范。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与配备所依据的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化,标准化工作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经验,推动我国成熟的教育装备标准“走出去”,加强各国间的标准互认[5],不断提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教育装备标准化是为了在教育装备领域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教育装备配备与应用效益最大化,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及应用文件的活动。教育装备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和过程,包括教育装备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以及标准制定前的研究和标准实施后的修订工作。教育装备标准化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在教育装备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导作用 教育装备标准是中小学校装备建设中的重要依据,学校的建设不同于一般建筑场所,有其特殊的功能性要求,所有的建设与配备都应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校舍和教室的建设必须按照学校建设的有关标准,教学仪器配备必须满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满足通过开展学科教学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按照统一的配备标准配置,也就是按照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进行建设。按照相关的标准推进学校专用教室建设和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化、均等化、一体化发展,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均衡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特别是近些年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标准发挥了利器般的指导作用。

规范和引领作用 中小学校配备的教学仪器種类和数量是依据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需要将更适合、更能够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仪器设备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配备标准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既可以要求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配备教学仪器,也可以将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充实到配备目录中,体现教育装备的时代性,更好地规范和引领教学活动。

标准的作用不单可以约束配备何种教学仪器设备,更可以指导学校配备符合教学性能要求的仪器,依标采购、依标验收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仪器配备质量。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精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审批程序,可以加快标准更新的速度,能有效补充原有教学仪器标准缺失、老化、滞后的问题,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提高学科教学装备的管理与应用水平 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对各个学科的教学仪器进行了科学分类。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新的《基础教育装备分类与代码》,对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及教学辅助装备、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装备,从分类规则、编码规则和代码表三部分做了详细规定,根据规定,教学仪器设备都拥有统一名称和统一规格,为各级装备部门和学校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对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依据。

教育装备的管理是基础,应用是目的。2019年新发布的《初中物理教学装备配置标准》等六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在列出学科教学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的同时,还给出实践活动建议,并说明活动所体现核心素养,为配备标准的作用赋予新的功能,在为教学提供活动建议的同时体现所承载的学生素养发展价值,凸显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亦可以根据建议拓展实践内容,进一步提高教育装备的应用水平。

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质量、效率、动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变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质量在教育装备行业中同样重要。当前,教育装备行业外延式发展和规模上的扩张已成为过去,主要矛盾已由总量性矛盾转变为质量与结构性矛盾,做好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抓手,依据教育教学需要制定的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对教育装备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破除无效供给,带动科技创新。教学仪器的标准又是生产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新颁布的六项配置标准还对教学仪器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了界定,对于无标教学仪器的质量控制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有利于企业提高教学仪器产品质量。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利于推动教育装备行业加强创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3 完善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体系

在教育装备标准化推进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凸显的是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工作保障措施和积极的推动方法。同时,由于大量的教育装备标准缺失,在装备质量管控过程中缺乏管理依据,教育装备工作的评价机制也就难以建立。在标准化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储备上,由于大多数地区以往对教育装备质量的忽视,缺乏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而导致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在贫困地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缺少专业的教育装备质量检测人员,在教育装备质量控制和检测机构的建设工作中就变得捉襟见肘。部分地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对基层采购单位的标准化工作指导较为薄弱,基层单位不能发挥标准的实质性作用,最终导致标准与应用的严重脱节。因此,认真落实有关教育装备的各项标准,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是做好教育装备标准化推进工作的重点。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和基层采购单位应积极强化标准意识、提高标准化业务水平,同时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标准化工作体系尽早建成。

强化标准意识,提高依标管理的自觉性 教育部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6]

中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以教育装备标准建设为主线,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变革与创新。2018年,教育部再次就教育标准化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指出在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教育标准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在新形势下,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引导我国教育总体水平逐步进入世界前列,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必须增强标准意识和标准观念,在整个教育装备行业形成按标准办事的习惯,提升运用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标准化成为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健全本地装备标准体系,形成依标管理的工作机制。

强化标准培训,建立标准化专家队伍 做好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批标准化工作专家。2000年以来,由于基层装备部门相继取消了教育装备检测室,在老一批教育装备质量检测专家退休后,没有注重培养新的质量检测人员,致使各级装备部门缺少标准化工作人员,具备审核和撰写标准能力的专家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为了做好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工作,河北省首先著手建立省级教育装备专家队伍,选拔思想过硬且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并加以培训,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明确标准化工作重要意义,整理学习教育装备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提升专家人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并通过质量验收、标准制定和审定、标准宣贯等实践工作锻炼提升,为河北省教育装备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人员基础。

强化标准编制,注重教育装备标准化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在教育装备领域所涉及的有关标准尚不完善,部分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亟待加强指导。因此,河北省在收集整理教育装备有关最新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文件的基础上,着重组织标准化专家编写急需的标准规范。

一是针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2001年开始陆续发布验收标准并通过实践不断予以完善,最终编写下发《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建设规范涵盖中小学涉及的所有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要求,对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二是针对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2000余个教学仪器的规格、型号空白或描述不详细的问题,组织专家将已颁布的教学仪器标准中可操作的质量参数要求进行整理,依据教学仪器的一般质量要求和教学应用等要求,制定控制质量的基本参数要求,汇总编制《河北省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技术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所有教学仪器的质量要求。

以上两个标准文件的编写,既是宣贯已有教学仪器标准的有效举措,也是对没有教学仪器标准产品质量要求的完善,使得全省教学仪器产品的招标采购和验收全部有据可依。

4 充分发挥标准在教育装备工作中的作用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完善重点领域标准,形成按标准办事的习惯,提升运用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做好基层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强化装备标准在构建教育装备质量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有效措施加大标准在教育装备工作各个环节的使用力度。

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和地方教育装备的有关标准 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在实际中未能引起基层单位的足够重视,标准贯彻应用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招标采购单位对教学仪器标准不了解,有产品质量标准的不清楚如何在教育装备工作中发挥作用,不清楚如何将教学仪器标准合理应用于教学仪器的招标采购中。为此,河北省首先通过下发文件和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单位对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其次,统一购买教学仪器标准下发到每个县(市、区),依据下发的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等有关标准,加强培训与指导;三是对国家新颁布的标准及时培训宣贯,邀请主持标准制定和起草的专家对全省装备系统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应用。

依据标准努力做好教育装备的配备工作 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教育装备的支撑,教育装备要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工作。实际工作中,根据教学改革需要,一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标准化专家的能动作用,依据标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导配备与应用工作,帮助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装备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在标准化和特色化之间寻求有机的统一;二是要依据标准不断充实完善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使其在“全面改薄”和推进均衡发展等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依据标准积极开展教育装备质量监测工作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仪器产品的质量问题,河北省使用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教学仪器设备质量检测室,并组织专业人员、采购专业检测仪器开展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使高效的监管成为避免教育装备质量低下的有效防线。近年来,以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检测室为主要阵地,同时推动市县两级的质量监测工作站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已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质检网络体系,依据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两个文件要求,全方位地开展质量监督检验工作,通过每年的教育装备质量监测活动,对教学仪器设备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教学仪器设备产品配备质量提升建议,对提高教学仪器产品质量、规范市场、保障师生安全健康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为今后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依据标准积极构建教育装备配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河北省研发了河北省教育装备教学效果评价系统,该系统将对进入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开展教学适应性评价,将优质的教育装备收纳到系统,方便基层教学单位查找所需的教学仪器,便于采购与应用,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学校,从而提高采购质量,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装备质量快速反馈渠道,对出现的教育装备质量问题进行实时预警。

加强经验交流,联合检测机构开展检验工作 注重挖掘总结各地开展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借助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取得很好的成效。同时,积极同河北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和河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多个专业质量检测机构合作,发挥专业质检机构的监督作用,组织教育装备专业人才,在产品检测中为产品的教学效果评价提供支持,力求教育装备产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发挥行业管理职能,推进教育装备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充分發挥在教育装备行业的业务指导职能,引导教育装备企业做好标准化工作。利用河北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组织教育装备生产企业积极宣贯有关标准,鼓励企业制定所生产产品的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做到依标生产。通过加大培训与交流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装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促进教育装备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创新,全面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充分调研河北省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教育装备领域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加强指导与监督,规范制定与评价机制,使河北省教育装备地方标准与团体标准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英国著名的标准化工作者桑德斯曾说:标准不仅奠定当前的基础,而且决定将来的发展。教育装备质量的发展也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撑,不断探索教育装备标准化管理价值、制度价值和创新价值的丰富内涵与实践,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实施途径,真正将标准化工作变为教育装备规范发展与创新驱动的直接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J].质量探索,2016,13(8):2.

[2]林永泉.“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装备智能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教育装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案例[J].浙江教育技术,2017(6):59-61.

[3]于连超.《标准化法》的新理念与新制度评析[J].标准科学,2018(1):6-12.

[4]艾伦.教育装备标准分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24):21-23.

[5]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J].重庆与世界,2018(24):19-21.

[6]汪晓革,曹华.引领教育装备工作 谋划教育装备未来:学习《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的体会[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34(Z1):151-

153.

作者:郑秋辉

第3篇:新课程标准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针对班队工作课程教学特点所提出的实施探究教学的新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班队工作;教学模式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系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当前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加强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尽管许多师范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师范生进行班主任技能训练,但都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技能训练形式单一等,致使师范生班主任技能普遍欠缺。针对这类情况,有必要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展开对师范生的班主任技能训练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期全面提高初教专业师范生的技能训练水平。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引导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习者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稳定的教学结构的形式”。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①《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旨在培养我院学生必备的小学班主任从业专长,以掌握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为出发点,以班主任所应具备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本课程还充分考虑到师范生应具备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并明确对其进行职前培训的职责,降低小学班主任培养的经验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升小学教师,特别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的培养质量,为班主任从业提供了基础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职前与职后的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作为一门教师技能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班主任技能训练的教学中,应采用与本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班主任技能训练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会探索、沟通、合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贯彻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具有全盘的掌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也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任务”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目标落到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上,“任务”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可分解为“大任务”或“小任务”,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具有独立性,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任务”的设置不能过于复杂,要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

1.明确目标。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技能的主要目标为明确研究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师根据学习的总体目标,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具体的任务来完成总体的学习目标。

2.分析任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创设情境形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讨论方案、明确任务的方向。具体步骤是:①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方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弄清任务;②教师启发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线索和资料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然后师生在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具体方案,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步骤。

3.完成任务。当明确任务之后,学生进入“自主合作完成任务”的体验阶段,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个阶段的学习分两种,第一种是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单一及封闭性的任务可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第二种是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合作分析问题,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进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发表见解、评价和反思。综合和开放性的任务可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4.评价任务。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任务的评价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二是方法:常用的有观察法和作业评价法。三是方式:常用的有自评、互评、点评。

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尽量找准他们的闪光点,表扬学生在自学、思维、观察等能力及实训技巧等方面的长处,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评与他评,创造一个开放式的评价机制,使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提升。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保障

1.适应性。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兴趣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发展能力及年龄等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导入知识点,通过具体的案例,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2.系统性。任务中所涵盖的大小知识点应具有内在的联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任务这一媒介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达到知识学习的螺旋式上升,有利于提高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层次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能够完成基础目标中所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能进一步完成发展目标中所对应的大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能够完成最终的开放性任务。

4.可操作性。让学生有事情可做。《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当学生明确任务之后,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或者通过学生间的帮助,让学生探索具体的事情,而不能让学生感到无事可做。

总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班主任工作实务与技能训练》中,不仅转变了课程的传授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实现了班队工作中课程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任务”带给他们的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黄洪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崔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李蕊.高职优质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4]林令华,朱振华.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5]林尚波.“主角”和“配角”的课堂角色转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6]李庆春.新时期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完善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2(中旬刊).

[7]张秀萍,陈文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8).

[8]谷裕.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6).

[9]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

[10]闫坤.高师专业“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钟大鹏,庄巴朗.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0,(9).

作者:于聪

第4篇:教师工作量标准

杨庄一中11--12学年教职工工作量计算方法

一、周工作量定值及系数:

语文、数学、英语为10课时(1),物理、化学、政治为12课时(0.833),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为14课时(0.714),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地方课程为16课时(0.625),白天自习0.5课时,早自习1课时,晚自习0.7课时。

二、课时增加(凡增加课时均为标准课时):

班主任加3课时(含班会课),教研组长加1课时,毕业班科任教师加1课时, 跨级授课及跨学科授课教师加1课时),职代会主席及团支部书记加1课时,英杰、志宏加3课时,校长、副校长加5课时、科室主任加3课时,科室辅助人员(副主任)加3课时,科室聘任专职人员按6标准课时计算,,每周周清语、数、外、加1.5课时。

三、代课工作量:

经教务处临时调课工作量归代课人员,同时扣除相应教师的相等工作量。

第5篇:教师工作标准

xxxx中学

教师工作标准

为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每位教师明确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消除教师懈怠情绪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形成严谨的教风,特制订我校的《教师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师应热爱教学工作,坚持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发扬“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精神,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地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第二条我校教师应服从工作安排,积极承担教学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适合义务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三条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经常地、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注意因材施教,并以严谨的教风、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每一堂课。

第二章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期授课计划表

第四条教师承担各类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均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各课程应采用部颁和省颁的课程标准。无统一课程标准的课程,各教研组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教学时数,组织教研室制订课程标准,经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执行。对于某些内容更新较快的或新开设的课程,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前提出修改意见或制订出课程标准,经系主任批准后执行。

课程标准由系按专业汇编成册。

第五条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学时来组织教学、选用教材和安排教学进度。教材的选用由教研室提出教材使用方案,教研组长审定、教务处审核后经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确定。

第六条教师对所承担教学的课程,应在开课前两周内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填好课程授课计划表,经教研室主任审查、系部主任批准后由教务处、教研室和本人各执一份。

第三章备课与课前准备

第七条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并按学校的要求,撰写好教案。

初次上课或上新课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试讲合格,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之后,才能正式授课,听课及试讲记录存放在各系部备查。

教师讲授以前上过的课程时,要认真总结过去上课的经验和不足,必须重新备课,并完善教案的内容。

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好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好一周教案。理论课程教案根据课程授课计划按课次编写。实习课程一般编写日教案。不准沿用旧教案,禁止无教案上课。教研室每周检查一次,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学校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抽查。学期结束时,教师将一学期的教案交各教研室保管备查。

第八条教师备课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和难点。

第九条教师备课应广泛收集有关的现场资料,了解生产、管理、服务实际中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反映最新经济动态和广泛采用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附有现场实例或案例,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十条所有教研室都应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并存放在教研室备查。同一门课程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教师讲授时,专业或教研室应组织集体备课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教具模型、教学挂图、教学仪器、工具材料等硬件在授课前要逐一检查和落实,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学专业的特点,处理好本课程与选修课和后续课的衔接关系。

第十二条对于技能课和实践课、以及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课前进行试做,并做好材料、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

第四章授课

第十三条教师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强化技能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导。 第十四条教师授课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提倡“教、学、做”结合起来的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五条教师授课或承担其它教学任务时,必须携带教材、教案及课程授课计划表。

第十六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教师传授专业技能时应严格遵守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各类安全事故有预防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在传授技能过程中,要进行集中示范,巡回指导,不断探索和总结先进的技能教学法。

第十七条教师授课应着装整洁、大方,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提前二分钟进入教学场所,中间不得随意离开教学场所,严禁教师在课堂上开通和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教师上课时不抽烟、不坐讲,不得随便离开课堂。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讲课,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易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体罚和侮辱学生。

第十八条教师因事、因病需要调、停课或请人代课,应提前向教研室主任提出申请,系主任签署意见,按照教务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教师因故不能提前办理手续时,原则上应提前12小时通知所在系领导,事后再登记备案。未经批准擅自调、停、代课者按教学事故论处。

第十九条教师上课应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拖课、不提前下课,上课无故迟到和提前下课者按教学事故论处。

第二十条教师上课应把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作为上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重视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纪律的好坏是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十一条教师授课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和设备,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声像合

一、图文并茂,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形象化、实物化,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十二条教师应及时按要求填写《教室日志》。学期结束时,教师应认真、及时、如实、完整地填写《教师工作手册》,报教务主任审核。

第五章辅导答疑和作业 第二十三条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负有辅导答疑责任。辅导答疑应坚持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热情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满足优秀学生的需要。在答疑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并通过答疑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十四条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后要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并及时认真地批改。任课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目的明确、难度适中、份量适当。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在备课时就应认真筛选,作业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书面作业的形式要规范化。教师对作业的难点要加强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教师也要及时检查指导并进行评价,不能放任自流。

第二十五条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批改作业。学生书面作业要全部批改并做登记,判分及评语要客观公正、具体明确。要教育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及时地完成课外作业。严禁学生互相抄袭作业。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敷衍应付、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教育,追交或令其补做。

第六章技能教学

第二十六条技能教学包括实验、技能(实务)训练、实习、课程设计和综合训练等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其内容和方法,认真备课,编写相应的指导书,并提前作好各项准备。

第二十七条在校内进行技能教学时,属于理论教学穿插进行的,可以2~4学时为一单元安排,按理论课程教学的作息时间执行;凡是整周安排的各项实训和实习的作息时间要参照8小时工作制执行,并严格遵守实训中心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八条在校外进行技能教学时,参加的师生应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作息时间和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九条教师指导实验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在校内指导实验时,不得随意离开教学场所,并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和解答有关问题。

第三十条在课程设计或综合训练教学时,教研室主任应提前两周组织指导教师认真做好选题、分题工作,并做好资料或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题目类型、范围及其深度、广度要符合课程设计或综合训练大纲的要求,课程设计(综合训练)为同一题目的学生人数要适宜,避免学生互相抄袭。

指导教师在每个工作日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时间不应少于3小时。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和综合训练必须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考核,要按考评标准评定成绩,写出评语,并写出本次课程设计或综合训练的书面总结向教研室主任汇报,留存在所在系资料库备查。

第三十一条确定技能教学环节的师生比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校内与校外)、安全条件、教学内容与要求、指导难度等因素,必须经教务处核准。

第七章课程的考核

第三十二条所有课程都必须考核,其形式可以是口试、笔试、操作、开卷、闭卷等,具体形式在课程教学大纲中确定。

第三十三条平时考查、单元性考试和期中考试由任课教师安排,但须在课程授课计划表中反映出来。

第三十四条任课教师在课程的结束或期末考试前应掌握本课程学生出勤情况的统计资料,按学籍管理、违纪处罚、学生考勤管理等有关规定确认学生的考试资格,对不具备考试资格的学生,应在考试前报学生所在班和教务处。

第三十五条教师命题应按学校《考试管理规定》执行。并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探索以能力考核为目的的考核内容和形式,试题需经教研室主任审批。

第三十六条阅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评分。成绩一经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十七条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在三天之内将试卷、教师工作手册交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初审后交系教学秘书处,由系主任审核签字后保留备查,并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第三十八条考试监考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监考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监考规定》,认真履行监考职责。

第八章奖惩

第三十九条奖励:

(1)教师模范遵守本规范,并在课堂教学、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者,系将按规定予以奖励。

(2)奖励的材料记入教师本人档案,供晋升教师职称参考。 第四十条处罚:

(1)教师违反本规范的要求和规定,责任在个人者,按教学事故论处。 (2)教学事故分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3)对教学事故的责任人,系将根据不同情况、情节轻重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给予批评教育或必要的行政处分,对不适合做教师者将建议学校调离教师岗位。

(4)对教学事故的处罚按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规定执行。

第6篇: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是依据教师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确定的以时间为单位的教师工作量数量衡量尺度。它是衡量教师是否完成其职责的重要的数量标志。它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工作量数量标准的实际确定是比较困难的,但从理论上说,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不能是个别劳动时间。所谓个别劳动时间,是指单个教师为完成教学诸环节及其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而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千差万别的,确定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的尺度,只能是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表示这种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在社会对教师合理的职责要求和受教育者平均的接受能力下,完成教育诸环节的过程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量和社会必要劳动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大体有三种情况。如果某个教师的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劳动量,说明该教师恰好完成工作量定额。如果某个教师的个别劳动量小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在一般情况下就说明该教师没有完成工作量定额。对于没有完成工作量定额的情况,要分清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果确系由于编制数量确定有误,那么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及时给予调整。如果个别劳动量大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则说明教师超额完成了任务,付出了较多的劳动量。我国在20 世纪50 年代,高等学校试行过《教师工作日和教学工作量办法》,1978年起原教育部重新拟定《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试行并总结、修订后,于1981 年正式颁发《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在这个《办法》中,根据每学年42 周,每周5 天,每天8 小时计算,教师工作的全年定额为1680 小时。

从理论上说,这个定额时间不属于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按8 小时工作日制度的规定数乘以工作自然天数的小时积。与这个法定时间额相比较,我们在教师工作量的实际计量中,往往是用教师各项工作的实际时间,乘上相应的经过科学计算和处理的加权数。教师各项工作的实际时间可以制成调查表,下发到教师手中,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填报。调查表汇总上来之后,测算出本校教师从事各项工作的平均时间,以及占总的工作时间的百分比。一项调查表明,高中教师的备课时间是每周18.4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13.9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4.2 小时;高中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每周10.6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11.3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2.4 小时;高中教师的作业批改时间是每周11.8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11.2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0.3 小时;高中教师的辅导时间是每周4.9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5.15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6 小时;高中教师的第二课堂工作时间是每周0.49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0.9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2 小时。

在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这个问题上,还需说明的是计量标准的单位问题。我们认为,以自然小时为单位比以学时为单位相对好些。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教师教学工作量中的授课时间表面上是以学时计算的(40 ~50 分钟),实际上与授课有关的其他教学环节所花费的劳动时间都是以自然小时为单位来计算的。其二,课间休息的10 分钟,表面上好象不属于教学时间,其实不然。课间休息时间是师生授、听课的必要条件,它虽然发生在劳动过程之外,但属于劳动过程的继续,是授课时间的延长。其三,以小时为尺度来计量教师工作量,兼顾了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不同劳动特点,非教学人员不适于用学时来计算工作量。

第7篇:教师课时工作量标准(07.8)

枣庄经济学校 教师课时工作量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当前就业市场要求的不断变化,我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由侧重于理论教学转为以实训教学为主,力争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时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原多年来使用的教师工作量课时标准也急需改进,现在原定标准的基础上重新规定如下:

一、工作量课时标准

1、文化基础课(10节/周):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理论课(10节/周):

机电、电子专业: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加工类课程、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模具加工工艺、电工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工艺、计算机绘图、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电路制作等。

计算机专业:汉字录入、C语言、office 、

VB、 VF、网页制作、flash、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平面设计等。

财会专业:珠算与点钞、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基础、统计原理、财务管理等。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活动设计、手工、素描、水粉、键盘、唱歌等。

导游专业: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模拟导游、古代园林及建筑等。

3、实习实训课:(8~9节/周)

(1)室外作业,有污染且危险性大的:(8节/周)

1 车工、焊工、钳工、数控、强电类(电工基础、家电维修、平台的强电实验等)等

(3)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危险性较小的:(9节/周)

平台弱电及模拟实验、电子类、计算机类、文科类(会计模拟类,导游、学前的有关实训等)

实训课(1)要做到“五有”(有实训计划、有教案、有实训报告、有实践操作考查、有作业);(2)课前要准备充分、上课要跟踪指导、课后要做好整理工作。

4、职业素养课:(12节/周)

体育、音乐(非学前专业)、职业道德、普通话、礼仪、书法等

二、工作量系数

1、同学科跨年级不同进度任课,所任辅助课节数乘以系数1.2。

2、跨学科任课,所任辅助课节数乘以系数1.5。

3、一教案一课时任课,每周任课节数乘以系数1.1。

以上三个系数不重复计算,只取最高的一个做乘数。

2007年8月20日

第8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精选多篇)

个人工作总结

***,男,*族,中国共产党员,生于****年*月,1***年***月毕业于******学校,****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学九年级语文学教学工作。工作以来,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受到上级机关、领导、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现将我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

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为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始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我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注意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多年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关注国家兴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职责。

二、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努力做到“学高为师”。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教育理念中,我恪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原则。因此,我自1997年9月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至今,始终认真

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学科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是第一位的,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环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并认真写出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同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不

断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我非常重视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

的转化工作,实际工作中,并不限于对他们进行知识的辅导,我更重视对他们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辅导。我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从而使他们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三、率先垂范,以德服人,努力做到“德高为范”。

我因教语文课,早自习每周三次,当班主任更是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全天候为学生服务,风雨不误。多年来,从不旷工旷课,连事假病假也很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近年来我一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课,每周七天几乎都要上课。在繁重的工作中,我能够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在我做班主任几年中,我十分注重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用高尚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学生的思想

政治工作,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耐心细致地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都能够及时预见,并能及时妥善解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影响下,我班形成了和谐向上的风气,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热情关心每一位老师、同事。我不但自己认真研究中考,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而且能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全体九年级老师共享,同其他毕业班老师积极教研,积极探索,积极听评课,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四、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新形势。 想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

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拥有一条河流。我们

说,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我们明天的工作,我们今天的工作是为了学生明天的事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这样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对书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而成功的语文教育,总离不开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断通过各种方式为自身充电。平时博览群书,吸取新鲜血液,做了大量教学笔记与课后感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因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有较深刻的了解。所以近年来我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体会,撰写了多篇论文并连续获奖;另外2014年我还在县中招考试研讨会上

做过经验介绍发言,还多次承担县、乡教研公开课。

这些活动对我而言是一种有益的鞭策,使我不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既锻炼了业务能力,又积累了教学经验,使我由一名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这更促使我不断的努力,为自己确立更高的追求目标。因为多年来出色的工作,我在以下方面取得些许成绩:

优质课奖:

2014年12月《醉***》获教育技术技能竞赛南阳市二等奖;

2014年9月在***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4年12月在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课评选中获县级一等奖;

2014年3月在****青年教师观摩课中获一等奖;

论文奖:

2014年8月教科研成果《?????》获市三等奖;

2014年8月《素质教育????

合》获市二等奖;

2014年9月教育教学理论成果《让师爱洒满天下》获市二等奖; 2014年4月《学生考试的心理反应及对策》被评为县优秀论文;

2014年8月《观********开源》荣获南阳市一等奖;

2014年9月《浅议新********读量》省三等奖;

2014年6月《再议新************学》荣获县一等奖;

2014年7月《浅谈如何*****堂》获县一等奖;

2014年7月《浅谈如何构建*************堂》获市二等奖; 辅导奖:

2014年9月在*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市辅导奖;

2014年5月在****学生优秀作文评选中获得县辅导奖;

教师节等表彰:

2014年9月荣获*****教学管理二

等奖;

2014年10月荣获********育教学管理一等奖;

2014年9月被****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14年4月被**********教育局评为“教师教育先进个人”; 总之,从1996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听从组织、领导的安排,努力工作,虚心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思想,任劳任怨,总是以一名优秀教师和优秀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已,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了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也尽到了一名班主任应尽的职责。今后,我会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努力使自已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

个人工作总结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

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学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

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

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

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总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枝柘坪小学王少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到如今,已经过了整整一个学期了。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这个学期我担任两个年级四个班的体育和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有些忐忑。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本人也倍加努力,本学期我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对于教学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节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于是,我就认真学习教参和教案,做大量的习题和试卷,做到心中有谱。于是,这种情况逐渐的有了好转。

2、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

二、为了更好适应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更快成长,我为自己设立了以下几个目标,以激励自己:

1.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2.在业务技能上,继续夯实基本功,力争在两年之内,使个人的教育教学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加强学习,除了向书中学习外,还要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课题探究。

4.继续坚持及时撰写好相关的文章和总结,为学校和自己的课题作好准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

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来要求自己,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

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

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四、德育方面

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教育学生要注意环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强自身安全、法律意识。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

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还将继续向各位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世界胸怀、中国灵魂、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的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奋斗而更美丽。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工作总结

本我以满腔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我担任初

三、、、

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及化学备课组组长工作,能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坚持抓纲务本,夯实基础,注重科内综合,使教学科学、实效。现将这半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认真钻研教科书,深刻领会其教育理念及目标要求。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 由于这是本届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坚持不懈地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个教案,写好教学心得,坚持准备好每一套教学演示仪器、学生实验仪器等,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能利用本学科实

验的优势,有效调动学生 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注意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对于在测验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能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使得学生自愿自觉地学习化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还坚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力求在40钟的课堂教学任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本学期化学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产生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

习解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技巧,克服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合理布置课内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有效反馈与矫正,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部分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通病,帮助学生彻底纠正习惯性错误,我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开设“纠错栏”,记录每次作业及试卷中的错误,出错原因,纠正的措施等。对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生,要求规范地做适量的练习,逐步实现由“懂”到“会”,由“会”到“对”,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严密性,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注重学习交流,不断充实自我

我积极参与有关教学教研的学习和探讨,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除此之外,我还勇于承担组内各种公开课等教学任务,并能针对此类课进行相互学习和研讨,为共同搞好教

学质量而出谋献策,我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认真听取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本学期听课达三十多节,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提高。。

通过自己不断地充电,我感觉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并且对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6、研析近三年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

研析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把握试题导向和试题种类。研究命题趋势,研究题型示例,对目前化学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命制符合新课标及中考导向的单元检测题。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是新课程,对某些知识点的提法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致使自己讲授起来也比较盲目。有些方面尺度把握得不好,给传授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2、所配资料习题设置难度太高,好多都是中考真题再现。导致授课内容和资料的不衔接。

3、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 没有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思维能力。

4、各班都有一定量的差生,基础相当差,虽然不定期的给予补习功课,但收效甚微。

第9篇: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工作计划

城北办邵火庙小学2016落实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教育的发展,教改的深入,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作为学校的建设一项重大工程,予以特别关注。

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念决定行动。作为一所学校的带头人,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必然成为影响该学校教师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只有校长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才能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校长必须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本校教师队伍发展中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第二、制订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制订教师个性化发展计划。 每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是不相同的,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必须首先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了解所在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确立本学校教师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全校性师资发展规划。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出针对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发展计划。每一位教师身上的长处和短处或许是不同的,他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也不相同,而教师的个性特长、教学风格、能力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教师所处的教学生涯阶段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制订适合他们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可塑性很强。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即为学校未来教师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培养需要骨干教师的带教和指导。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中年教师的持续发展问题。这些教师是学校现有师资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师资发展或培养规划中,他们的发展成为了一片被遗忘的地带。如果不重视这些教师的继续提高,则他们在惯性的作用下,教育教学水平将在原地踏步,随着时间的流逝,甚至出现退步情况。所以,学校要注意分析这部分教师的情况,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提高,以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学风格。对于老年教师,学校要注意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重视他们在学校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

研究制定全校教师《专业发展意向表》,并已完成发展建议。并开展全校性全体中青年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好的课和不满意的课已经交换意见或请专家继续点评。听课评课活动将按“规范有序,阶段侧重”的原则操作。课堂教学评估以浦东新区教研室印发的《听课评价表》为依据,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素养、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六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量化: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人、区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和教研组长等组成的评估小组;评估活动以“活动月”的形式开展,语文、数学、外语为首批评估学科,任教上述三门学科的四十五周岁(包括四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为此次评估的重点。学校将通过首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在总结、交流经验和大力表彰先进典型的基础上,在对其他学科进行评估。

第三、建立学习和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专业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领域,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必定影响并决定着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行为。教师工作的特点是日复一日重复且琐碎的事物,如果不加强学习,在每日的重复中,教师不知不觉会失去改变的激情,从而陷入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渐渐便忘记学生的不同性,对书本教材知识的日益熟悉,反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是一种退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很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制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从而转变教育观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所反思。这些学习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知识的再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本学科新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方法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也可以要求教师经常读书,写读书笔记等等。

同时,教师的反思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忙碌,由于重复,教师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按照经验进行处理。但时代的飞速发展,过去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不同,学校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反思制度,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进而提高。

利用寒暑假布置有关二期课改、赏识教育的理论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布置小学毕业调研考试的试题研究,每人完成当年有关学科的毕业模拟试题各一份;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论文,并要求在开学初交到校教导处。

第四、规划校本培训计划,有效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对于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于校本培训的内容和科目,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各所学校的不同情况,也有会所不同。学校的校本培训应该针对本校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确定。当前,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新理念、二期课改学习、信息意识和技术培训、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外语培训等等。

开展 “二期课改”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主题的培训若干次,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拟举办以下讲座,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教师要‘研究型’备课”、“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开展研究,指导实践”等专题讲座。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转变,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拟在适当的时候举办若干次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能力。

第五、大力开展学校教研和教科研工作。

大力开展教研和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相当部分教师存在着只知埋头苦干,轻视教育科研的情况。同时,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容易蜕变成行政命令传达会,没有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作为学校,应该认识到教研和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宣传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进行这样的研究,将教科研活动制度化,并在平时的工作中鼓励教师进行研究,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六、探索科学的、激励性的教师专业评价体系。

教师都是爱面子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评价的意义。评价不是为了将教师分为三六九等,而建立科学的、激励性的专业评价体系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激励意义。其次,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教师的自评为主,校长、同事、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从而使教师从多种途径得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有利于他的反思与提高。第三,教师的评价系统应该是动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工作性质有其特殊性,他的教学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行为,同时也与学生本人、甚至学生家庭有着重要的联系。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必须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指导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以此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开展教师评价研究,参加评价的有学生、家长、教师自评、教研组评定和部门评定等。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进行中肯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提出课堂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教研组长和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参与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每个学期教师都要写出教学改进的小结。

第七、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的质量。 要抓好教研组长的校本培训,通过教研组长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都应及时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教导处要加强各学科教研活动的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每次活动都必须讲究实效,努力解决教学中的

一、两个主要问题或突出矛盾。教导处要负责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期末或年终考核挂钩。

城北办邵火庙小学

2016年2月

上一篇:对自身认识的思想汇报下一篇:计算机操作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