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v教学片段及反思

2022-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iuv教学片段及反思

英语片段教学中教师语言意识及实践智慧

一、引言

在我国教学技能训练传统话语中,片段教学与其他诸如说课、公开课、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统称为“岗位练兵”活动。随着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中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片段教学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之一。但是,如同许多从教学实践探索中产生的教学概念一样,关于片段教学的讨论,仍存在实践多于研究探讨、争议多于共识的问题。有关英语片段教学的研究文献,迄今仍显匮乏。下文在讨论、梳理片段教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10位高中外语教师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Classroom transcripts)中,选取典型教师谈话(Teacher talk)作为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两个主要问题:

(1)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片段教学?

(2)他们上好片段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二、相关概念

片段教学,指教师在缩短教学时间、限定教学内容及操控课堂环境等条件下上的“短课”,以展现相对完整的常规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展示、训练或评价教师整体专业教学能力之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界定可以释解出片段教学的四个主要特点:其一,参加的主体是教师,包括职前或在职教师;其二,本质上是教师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不是常规课堂教学;其三,目的是通过片段教学,以展示、训练或评价教师的整体专业教学能力;其四,前提条件是操控时间、操控内容、操控环境,是操控行为,不是自然教学行为。一堂常规课只是片段教学在时间(通常限定10–20分钟)、内容(通常节选相当于一堂课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部分内容)和过程(通常指常规课堂教学步骤或环节)上的参照。因此,将时间、内容和过程作为三个参照系,有利于正确理解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通常是节略时间和内容,而需要保证过程的相对完整,但不是一堂常规课的浓缩,[1 ][2 ]浓缩课通常是节略时间,而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也不是常规课的教学片段,教学片段往往截头去尾、或截尾去头、或留取中段,都不具备内容和过程的完整性。片段教学也不同于说课,说课是关于一堂课的简要介绍,说明一堂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有研究者认为,片段教学类似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Allen教授及其同事始创的教师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模式,[3 ]或认为是“微格教学”洋为中用的创新。[4 ]值得一提的是,“微格教学”主要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5 ]而没有侧重各种教学技能的有机融合。[6 ]片段教学在我国的兴起是基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及教研的需要,是本土化产物。其指导思想是要求教师能在片段教学中体现教学设计思路,反映新课改理念,展示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7 ]可见,它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紧密联系,其内涵已经非当年“微格教学”所强调的教学技能所能涵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我国当今提升教师素养的关切。况且,“微格教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虽然也出现过“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译名,[8 ]广为认同的还是“微格教学”译词。因此,无论从实质内涵、主导思想、概念名称,还是出于保护本土术语知识产权,都应当视片段教学为我国本土教学概念。

教师语言意识(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TLA),亦称“语言相关知识”,指教师对语言系统的深度领悟,它促成有效教学。[9 ]其核心内涵涉及教师的学科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其独特性在于外语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媒介;[10 ]主张教师既教语言,也教语言知识,还应当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恰到好处地再现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教师语言意识作为外语教师认知的主要内容,成为当代语言教师教育的重要主题;[11 ]被视为外语教师能力的一种本质特征和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12 ]涵盖语言教师作为语言使用者、分析者和教师三种角色必备的三大能力——语言熟练水平、语言分析能力和外语教学理论。[13 ]使用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分析教师谈话,不仅可以了解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而且可以分析外语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实践智慧,是Shulman(2004)在论文集《实践智慧:舒尔曼论教学、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文集》[14 ]书名中提出的概念。该书集Shulman不同时期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于一体,涉及教育心理学、教学决策、教师知识、教师评价、教与学的关系、学科教学特性、案例教学的作用及教学研究本质等内容。其实,在Shulman & Shulman (2004)提出的“教师学习”分析模型里对此概念的诠释更为具体。他们的研究表明,优秀教师需具备六项基本特征:(1)热衷于提高视野;(2)情意与动机;(3)知识与理解能力;(4)践行能力;(5)通过反思从经验中学习;(6)成为学习共同体一员。其中,第三项“知识与理解能力”,对于外语教师而言,指的就是教师对语言系统的知识与理解能力,即教师语言意识。第四项“践行能力”指的是理智地适应教学的行为,能将意愿、动机、知识与理解等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的能力,即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15 ]也就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能力”。[1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片段教学,尤其是在职教师进行片段教学,不仅作为教学技能训练,也是日常教研活动、教师评价考核、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进行片段教学过程中凸显的由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及临场随机应变等交织积淀的教学智慧,都源自教学实践,这种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的实践智慧是Shulman所未涉及的。

教师语言意识理论有助于理解、分析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教师教学、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片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展现教师语言意识与实践智慧的过程。下文从教学目标、课堂整体性、教师话语及假想实践四个方面分析英语片段教学的关键问题和话语策略,回答上文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

三、以目标创设片段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英语学科课程总目标,有两种表述法:第一是分级总体描述;第二是内容分级具体描述,即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方面内容进行分级描述。课程目标通常体现在教材模块单元目标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见,课程目标是有层次之分,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外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目标、着眼于分级内容目标、着手于模块单元目标。然而,课程目标最终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因此,描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学定教”,片段教学也当如此。

下文以人教版《新高中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NSEC)模块4第1单元 (M4/U1,NSEC) Women of achievement为例,讨论片段教学目标问题。参加片段教学的是10位高中在职英语教师;一课时教学内容是Using language教学项目,包含 “Reading”和 “Speaking and writing”两个部分;片段教学内容为其中的“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课堂实录显示:这些教师设计片段教学目标的基本模式分为学的目标和教的目标,语言功能目标定位为人物描述(分口头与书面描述),即“说”与“写”的目标,见表1:

表1 片段教学目标设计 (M4/U1,NSEC)

目标确立了,片段教学内容设计应当考虑学生可掌握、感兴趣的内容。课堂实录显示:这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定位和教材内容,较为一致的设计思路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人物选择(除课文主人翁林巧稚医生之外,还选择其他中外杰出女性);第二,成就与品格(体现课文中描述人物成就与品格的形容词);第三,说的任务(如:访谈);第四,写的任务(如:根据访谈内容写成书面报告)。

片段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或环节比较复杂,下文从视频课堂实录(以下简称“实录”)中选取适当教师谈话实例,说明片段教学是体现常规课堂教学相对完整性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完整过程的展示,才能展现整体教学能力,这是片段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在片段教学现场,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同事、少数学生、或评委,不可能实施常规课堂的教学步骤,所以,教师独白话语的完整性显得很重要,凸显教师的话语能力、话语意识和实践智慧。话语完整是基于教师语言意识及话语衔接和连贯,没有学生在场,不能实施常规课堂教学步骤,如何通过独白展现话语能力呢?实录1是一位高中英语教师的片段教学开场白:

实录1:片段教学开场白 (M4/U1,NSEC)

1)Well,boys and girls,just now we read a passage about women of achievement (Writing “Women of achievement” on the board),right?

2)Who did we talk about and read about?

3)Yes,Lin Qiaozhi,right?

4)Next,we’ll do some speaking and writing.

5)Before we do that,we’ll review and do some tasks[…] (T1,2010)

首先,实录1指出“Reading”是已学部分的内容(不是片段教学内容),正确处理了一堂课的“整体”与开始片段教学“部分”的关系,创设了一堂课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凸显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即语言学习意识。因为,学生学习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之前,需要过渡空间,还需要教师明示这个过渡,以便学生调整注意力。其次,这位老师使用时间顺序词语just now,next,before作为衔接手段,创设了课堂话语的连贯性。既交代了前面做了什么,又指明下面即将做什么,还说明了片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简短的开场白突出了片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务,还体现了片段与一堂课“整体”的对接。第4部分将进一步探讨片段与整体的对应问题。

四、以片段创设整体

上文第2部分在片段教学界定中指出:尽管片段教学是节略时间、节选内容、操控环境条件下上的“短课”,也应该展现相对完整的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展示教师整体专业教学能力之目的。此定义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对应关系,可以从五个层面理解:一是时间层面,指片段教学时间(如:15分钟)与常规一课时(如:45分钟)的对应;二是内容层面,指片段教学局部内容与常规一课时整体内容的对应;三是过程层面,指如何通过较为简单的片段教学过程创设常规课堂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四是话语层面,指如何通过教师独白话语创设话语完整性和连贯性;五是能力层面,指如何通过局部教学展示来评价教师整体教学能力。这五个层面中,时间、内容与能力层面较容易理解,过程与话语两个层面需要用实例说明。实录2选取一位教师进行的“访谈任务”片段教学,进一步从过程与话语两个层面说明“以片段创设整体”的原理。

实录2:英语“访谈任务”片段教学(M4/U1,NSEC)

[…](Leading to speaking)

1) Let’s welcome S1 and S2,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 to have a dialogue.

2)So,S1,you will act as the interviewer and S2 as the interviewee.

3) You’ll have a dialogue.

4) Please try to make all of your classmates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5)(Turning to the class) Listen carefully …[Pause:5’’]

6)OK! S1 and S2,thank you very much,and go back to your seats.

7)Just now S1 and S2 talked about a woman you know.

8)They never mentioned the name in their dialogue,but from the information,you know she is…[Writing “Your English teacher” on the board]

9)I’m sorry to write out the three words“Your English teacher” [Smiling modestly].

[…] (T4,2010)

分析实录2得先说明教师对英语教学过程的理解,即语言教学意识。刘道义(2006)提出新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五个步骤的 “5Ps”模型[17],亦称“新五步法”,5Ps指的是:Preparation (准备),Presentation(展示),Practice(练习),Production(产出),Progress(进步)。“5Ps”模型融合西方传统的“3Ps”模型(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我国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以及交际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为一体。堪称中西合璧,又针对人教版《新高中英语》(NSEC)教材而提出,适合用来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用“5Ps”模型可以将实录2划分为相应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实录2中第1-4句,为Preparation (准备);第二至四步,有关学生的Presentation(展示),Practice(练习)和Production(产出)三个步骤在片段教学中,只体现为教师约五秒钟的停顿(第5句);第五步,从第6-9句(及省略部分),为Progress(进步),包括教师对“访谈任务”的总结和评价。

片段教学话语中,停顿起着独特的作用。第5句其实包含三种语言呈现形式:教师转向“全体学生”(属体势语)、教师说“请注意听!”(属课堂用语)和教师五秒钟停顿。从中不难发现,片段教学极具表演性,是一种假想实践。教师通过各种话语形式将常规课堂中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活动“表演”出来。停顿不仅替代了三个教学步骤,还创造了“言欲止,意尤在”的意境,从而达成话语的连贯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效果。

交际教学包括任务型教学提倡通过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达到语言交际目的,还提倡任务真实性。而片段教学恰恰将这些课堂交际链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以各种形式的教师话语取而代之。某种意义上,创设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和话语的连贯,却未能体现交际法要旨——课堂互动、意义协商和任务真实性。因此,在提倡交际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今天,用片段教学评价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五、以独白创设对话

片段教学课堂教师话语即为独白话语,如何通过教师独白创设对话意境,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没有学生在场,缺少常规课堂氛围,不能开展英语课堂的真实对话,但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独白展示相对完整的常规英语教学过程。其独特性和种种限制不仅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话语能力,而且对教师语言意识也提出很高的要求。语言敏感性、判断力、分析能力和鉴赏力是外语教师胜任教学的基本专业特质,直接影响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因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应该提高教师语言意识和能力。片段教学中教师独白话语对外语教师的语言熟练水平、语言分析能力和外语教学理论都极具挑战性。以课堂提问为例,片段教学的提问与常态课提问不同,也具有表演性。教师有可能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无端重复,有时分不清是问还是答,是答还是重复。所以,教师临场需要“表演”到位。实录3是一位教师在讲解英文写作时将三段式作文结构类比为汉堡包(教师当时用简笔画)的三层结构,从而即兴创造了“汉堡包写作法”,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节选片段如下:

实录3:片段教学课堂提问(M4/U1,NSEC)

1)On the screen,you can find …(a hamburger)

2)What’sthis?

3)Yes,the top bread (Writing “top bread” on the board).

4)What’s this?

5)Yes,the meat.

6)And what’s this?

7)Yes,the base bread.

8)Very good![…](T2,2010)

显然,实录3中教师提问、学生应答及教师反馈都由教师一人完成,看似自问自答,但又有违问答常规:What疑问句通常不用“Yes”作为回应。如果看作教师重复学生的应答,上文却并未出现学生的答语。然而,在片段教学特殊情境下,这种教师替代学生应答的话语结构——替代应答 (Substituted Response:SR)——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起到衔接作用,使话语连贯,创造了对话意境。这种话语策略基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积淀而生成的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教师的语言学习意识、语言教学意识和语言意识。

六、 以假想创设实境

外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环境,理解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对语言教学情境的敏感性,营造语言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即语言情境意识。虽然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日常生活的真实交际有差异,但至少,外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可能利用教学资源,因地制宜营造真情实感的情境。片段教学脱离了这种真实情境,是在非自然课堂环境下进行的虚拟演练,教师往往凭借以往日常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假想,这种“假想实践”是基于语言情境意识和实践智慧的即兴话语,目的是创设实境感。实录4、5、6都是同一位老师在片段教学各种情形下即兴发挥的“假想”。

实录4:假想学生做出反应 (M4/U1,NSEC)

1)OK,let’s have a competition.[Pause]

2)Oh…(Pointing and putting up her hand) I saw your eyes,your shining eyes,yes,Lily,please![…](T2,2010)

实录4情境分析: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场“脑力风暴”式的词汇竞赛,看哪一组学生想出更多的形容词来描述林巧稚医生高尚品格。教师发出词汇竞赛指令略停顿后,想象发现一位“学生”做出反应,便即兴说道:“啊,我看到你的目光,你闪烁的目光。请说,Lily!”显然,这是教师与“学生”目光相遇而演绎出的假想,用语言交际理论解释,是目光接触,属非言语交际。真实课堂教学中,类似情形也时常发生。

实录5:假想学生情感变化 (M4/U1,NSEC)

1)Yes,the winner is Group 1.

2)Let’s give them a big hand (Clapping)!

3)Thank you! They did a very good job.

4)OK,Groups 2,3,and 4,please don’t be disappointed because we have more activities today[…](T2,2010)

实录5情境分析:词汇竞赛结束了,第一组获胜,教师在表扬鼓励第一组学生的同时,也发现其他三组学生的沮丧情绪,便及时给予安抚,好让他们有信心参与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虽然这些都是假想发挥,却也反映常规课堂的真实情境。

实录6:假想学生纠正错误 (M4/U1,NSEC)

1)(Writing “determination”on the board,but making a spelling mistake“diter…”)Oh …thank you for correcting me,thank you very much!

2)So,we can say they are determined,they…are…determined (Slowly),right? (T2,2010)

实录6情境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不小心写错一个英语单词,冥冥中“听到”学生的喊叫声,提醒老师的拼写错误,老师意识到并纠正。尔后,老师转过身来谦逊地向“学生”表示感谢。真实课堂中遇到类似的情形,教师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语误,通常有几种反应:将错就错,视而不见;或稍后不知不觉中将错误改正过来;或说对不起并纠错;或感谢学生发现了错误。显然,后两种是积极的反应。实录6中,这位老师正是采取了这种积极主动的纠错策略“化险为夷”。虽然这是片段教学中的小插曲,却显示了教师的谦逊、勇于接受学生意见的品格,是教师情境意识使然、是实践智慧使然,给人以真实感和真切感。

七、 结语

基于高中英语教师片段教学视频课堂实录的教师谈话分析,英语教师主要根据课程、模块、单元中规定的具体学生学习目标和片段教学的具体要求设计片段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通过教师话语整体性和连贯性体现常规外语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完整性,进而达到展示、训练和评价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之目的。由于片段教学的独白话语特征和非自然语言教学的情境特征,英语教师采用多种话语策略(如:替代应答、假想实践等)以期达到创设外语课堂互动对话的意境,和营造真情实感的情境之目的。上好片段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积淀而生成的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教师良好的语言学习意识、语言教学意识、语言意识和语言情境意识。

从教学技能,到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再到教师实践智慧,意味着人们对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从业者专业发展的理解在不断提升。看来,只从教学技能层面看待片段教学是不够的。每个英语老师都可以上好片段教学,关键是心中有没有意识的呼唤,有没有学生的声音。

参考文献:

[1][4] 江涌. 片段教学理论的实践再探[J],教学与管理,2000,(10):53-54.

[2][3]卢健.中小学英语片段教学的设计与展示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4):45-46.

[5]林丽端.高师英语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09,(1):68-71.

[6]Hargie,O. D. W.,Dickson,D. A.,& Tittmar,H. G. Mini-teaching:An extension of the microteaching format [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1978,4 (2):113-118.

[7]邹开煌、林藩.检阅岗位练兵成果引领提升教学技能——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综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5-10.

[8]袁昌寰.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9]Thornbury,S. About language:Task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x.

[10][12] Andrews,S. Teacher language awarenes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ix,167.

[11]Borg,S.Contemporary themes i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Foreign Language in China,2010,7(4):84-89.

[13]Edge,J.Applying linguistic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ELT Journal,1988,42(1):9-13.

[14]Shulman,L.S.The wisdom of practice:Essays on teaching,learning,and learning to teach [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4.

[15]Shulman,L.S.,& Shulman,J.H.How and what teachers learn:A shifting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04,36(2):257-271.

[16]Tsui,A.B.M.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277-278.

[17]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37.

(责任编辑:周大明)

作者:黄军生

第2篇:《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

《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闭眼睛,播放音乐,范读第二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3、师读毕,问学生就文字的诵读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见学生回答得很好了,师就音乐内涵引导。

“音乐中有丁当击石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呼啸的风声„„”学生答得很踊跃。

师引导:

把这些和建筑长城联系起来,修筑长城会采集石头,会用哪些工具会出现哪些劳动情景。可以结合现在的采石场来谈。可那时没有炮药,没有现在用的冲击钻,全靠人力和铁锤铁钻开采的。而每一块石头有上吨重。所有这些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想想,每一块石头的采集和搬运,以及如何在崎岖的山脊上砌成城墙,这就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师再放音乐:

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次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纷纷说出自己奇特的想象。

教师巡视,进一步引导:

长城不是一天一月完工的,一年四季,在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季,同学们由此拓展思维,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6、学生汇报:

生一:我想到很多古人在八达岭上修造长城,有的抬石头,有的搬石头。

生二:我看到很多人围了一块大石头撬得撬,推得推,发出嗨哟嗨哟的号子声。

生三:我想到嘉峪关前很多古人在商量如何在山谷中修筑城堡和关卡,怎样把地基打牢。

生三:我看到山海关前的悬崖上有很多人在开采石头,有的抡大锤,有的用钻子,有的用敲子。他们累得全身是汗。

生四:我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着,全身都晒黑了,很多人肩头还起了泡;寒冷的冬季,他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风冒雪,象一个个动态的冰雕。

生五:很多抬石头人后面有人举了鞭子。我看到不少抬石头的人累死了。还看到这些累死的人被官吏残忍地扔到山崖下去了。

生六:我看到长城修好后从城堡上升起了冲天的浓烟。„„

7、师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想得和作者一样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是被逼迫着去干苦力活的,很多人在严寒酷暑中活活累死。所以课文中说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但长城的作用却不可否认,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防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请同学们从刚才想象的是世界走出用饱满的热情齐声诵读这最后一句。

师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反思】

受钟晓霞老师示范课的影响,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引导学生读文说文中引入想象环节,起先学生并没有出现像钟老师课堂上那么踊跃抢答。于是我及时引导揭示音乐的内涵并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自由发言中终于打开了那扇奇思妙想的门。教学相长,我也借助他们的话题加深引导,对长城建造的场面给以适当点拨。一石能牵千层浪,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他们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于是就有了上述片段。

教学不是模仿,语文教学应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发课程,应用新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反思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讲解点拨都应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服务。本课教学,我采取“我能读”“我会读”尊重学习主题、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切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发展感悟,同时在思想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见识和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所以预设的教学目标要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经验。本次教学在活动化的合作交流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在阅读作者的抒情想象中注入自己鲜灵活见的联想,给师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提供了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意识是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想象是核心。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在阅读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孩子们从作者的想象出发,进入长城修筑时宏大悲壮的场景,在想象中体验当时劳工的艰辛,使孩子们自由创造,尽兴文采,也为理解“血汗”和“智慧”打下了切实的体验基础。这就像刘从华老师在《探究见功夫,功夫在诗外》一文中提出的,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第3篇:《猫》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片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复读文,勾出感兴趣的句段,圈出关键词,还要看这部分是不是引起了你的共鸣,勾起了你的点滴回忆,是否与你心目中的小猫形象一致,把你的感受简单写一写。

学生稍作准备后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师:谁愿意先把自己有感而发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把你的感受讲给大家听。

生: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侯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情事也不过问。从这儿我体会到猫很老实。读到这我联想到了我姥姥家的猫,它也特别爱睡大觉。

师:出示课件(学生读的这两句话)

生:我想到我奶奶家的猫,它喜欢在房顶上睡大觉 生:我大姥姥家的小猫喜欢在被垛上睡觉 师:出示课件:两幅猫的睡觉图插在两句话的下面 看图你想说写什么? 生:猫真会享受 生:猫真可爱 生:猫真老实

师:谁愿意把你对猫的印象融入朗读中表达出来 生:读文 (几名学生读——同桌齐读) 师:猫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与作者有同感?

生: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一声也不出。 从这我体会出猫也会耍小性子 师:你耍过小性字吗?和谁耍小性子? 生:和爸爸妈妈耍过 师:什么时候? 生:我生气的时候

师:生气的时候就耍小性子,那猫要是高兴的时候呢? 出示课件: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生齐读 生:猫很可爱 生:猫真会讨好人 生:猫对自己很娇 生:猫对作者很亲近。

师:老师也有一点体会,你注意到这句话中的“蹭”了吗?什么是“蹭”?

生: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摩擦 师:把蹭换成摩擦读读这句话。 生:读这句话。 师:换成摩擦行吗? 生:不好。 师:用蹭好在哪?

生:让我体会出猫的动作轻,很温柔。 生:猫在表达对作者的喜欢。 生:猫在向作者撒娇。 生:猫很尊重作者。

师:看来,作者这一个“蹭”字,不仅蹭出了温柔,而且蹭出了感情。这就叫“一字千斤”啊!

„„ 反思: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使课堂呈现出自然,平实,朴实的崭新面貌,郭老师饱含激情,倾情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无穷魅力。

一、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上课欢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们的学法:“勾,圈,回忆,写一写”,简单,朴实,明确,可以使“学习什么”与“怎样学习”有机的统一起来,在老师机智、敏锐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在“不露痕迹”的自然氛围中进行,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与师对话,与文本对话,而且学会了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课堂上,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引导、点拨,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学生自由过多,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或是一味鼓励学生自己体验而忽视了文本的思想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案例中,当学生说猫也会耍小性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交流后,郭老师引导:生气的时候就耍小性子,那猫要是高兴的时候呢?又如学生在交流中一直没能体会出“蹭”字的精妙,此时教师引导:老师也有一点体会,你注意到这句话中的“蹭”了吗?什么是“蹭”?这样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使学生不仅体会到猫的可爱,而且也通过作者的用词精妙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间,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课堂死气沉沉。郭老师的《猫》却让我们耳目一新。案例中学生交流“猫老实”这一点时,学生们把头脑中的记忆反馈到课堂上,说奶奶家的猫喜欢在房顶上睡大觉,大姥姥家的小猫喜欢在被垛上睡觉,又如让学生想象猫捉老鼠的情景,描述你曾经看到过的类似的场面。这样的环节设计,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郭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的地方。

第4篇:鲸教学片段及反思

研修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虽然在我脑海中出现过,也力图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实现,但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也只是个人摸索,鲸教学片段及反思。研修后,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生1:进食、呼吸。

生2:还有睡觉和生长特点。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鲸的生活习性中的一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如,可以画画、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就开动吧。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

师:我注意到了同学们在小组中合作得都非常好,分工很明确,而且商量时声音很小,没有影响到其他组。我想研究成果一定不错,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第一小组研究的是鲸的呼吸,我们使用画画的方法学习的,请大家看,这是我们小组画的两幅图(展示给大家看)

师:画得真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生3:我们画的是鲸呼吸时的样子。鲸用肺呼吸,隔一定时间必须到海面上呼吸一次。这幅图上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它是须鲸。在看这幅图,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这头鲸是齿鲸。

师:不仅画得好,讲解得也非常清楚。同学们看(指两幅图的水柱)像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喷泉。

师:作者也是这么说的,特别生动形象。请问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总结出了说明方法吗?

生4:作者把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说成公园里的喷泉,用到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教学反思《鲸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嗯,很好,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别的小组成员有补充的吗?

生5(笑):老师我补充,从他们画的两幅图我就知道,作者还用了比较的方法。

师:你补充的很好,作者用鲸鱼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加以比较,这样来区分须鲸和齿鲸。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生6:老师我们第三小组学习的是鲸睡觉的一部分。我们也是利用图画。(出示图)大家看,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师:大家看这些围在一起睡觉的鲸像什么?

生7: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生8:像漂浮在海面的一个小岛。

师:鲸鱼这种睡姿是为了什么呢?

生9:保护自己。

师:可见鲸鱼非常——

生(齐):聪明。

师:真棒,都知道老师在想什么了。

生10:我们小组学习的是鲸鱼进食的部分,我们是用表演的方法。

师:请你们来表演吧。

生表演:几个同学围住一个同学做撕咬状表演齿鲸吃大鱼和海兽。一个同学表演须鲸吃小鱼的动作。

师:你们表演得很到位。能说一说用到了那些说明方法吗?

生10:“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设问的方法,告诉我们鲸鱼吃什么?“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告诉我们虎鲸食量大,很凶猛。还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你们组学得真仔细。哪一组学的是鲸鱼的生长特点。

生10:我们组,我们用朗读的方法。

师:请吧。

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声情并茂,说一说,你们的成果。

生10:我们组觉得鲸鱼很大,生长得速度很快,而且寿命很长。

师:说证据。

生10:作者是用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的。“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作者还告诉我们鲸鱼是胎生的。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知道你们对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可是据我所知,鲸鱼家族中的成员数量急剧减少,有的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反思:在学习鲸鱼的生活习性时,我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按自己的选择去读书、思考、感悟,获得个人的读书体验,整堂课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有了更多的收获。

我们班共 33 名学生,分成 6 个小组, 2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睡觉, 3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呼吸, 1 组学生选择了学习鲸进食,学生们选择的学习方法惊人的一致,学习鲸鱼睡觉和呼吸的学生都是选择画画的形式,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遗憾的是没有小组选择学习鲸的生长特点,可能是选这一段不太好发挥。巡视时,我发现了这一点,和一个小组商量,能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组的选择,因为如果同学们都选择一样的知识学习,就没有新意了,也不能体现自己小组的能力,所以挑战一下自己,选别人没有选择的,他们都表示同意。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他们的选择大部分会一样,而对于遗留下的他们没有选择的内容该如何处理才更好呢?

第5篇:“中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

中括号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以往的教材是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引出的,即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后发现单用小括号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必须运用中括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至少含四个数、三种运算。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在编写“中括号”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创设任何生活情境,而是以计算式题的形式直接呈现:“我在数学报上看到这样的算式:360÷〔(12+6)×5〕,怎么算呢?”

我是这样教学的:

出示“360÷12+6×5”后提问:“你知道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

生: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

师:如果要先算加法,有办法实现吗?

生:把算式中的加法算式“12+6”加上小括号就可以了。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小括号,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生:一个算式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生:小括号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

师:对,小括号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同学们的数学都学得非常棒!能说说这道式题的运算顺序吗?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师:算完小括号里面的以后,如果要先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还有办法实现吗?

生:用一个符号把小括号里的加法,小括号外边的乘法都放进去就行了。

生:我在课外书上见过一个数学符号“〔 〕”,叫中括号,将(12+6)×5加进中括号里就可以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60÷〔(12+6)×5〕

师:算完小括号里的加法需要先算后面的乘法,也就是还要改变原来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加上中括号,这说明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生:能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是的,中括号起到了改变式题运算顺序的作用。但小括号已经能改变运算顺序了,为什么还要中括号呢?

生1:小括号只能改变需要先算的两个数的运算顺序,而中括号却可以包括三个数。

生:算式中(12+6)已经有小括号,不能再有小括号了。

师:中括号里包括了三个数,包含有两种运算,必须要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把它区别开来,对吗?能说说这道题加上中括号后的运算顺序吗?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边的。

学生尝试计算,两人板演,进一步明确有中括号的式题的运算顺序。

练习题:算一算,比一比

450÷30+20×3

450÷(30+20)×3

450÷〔(30+20)×3〕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道题的数字都是一样。

生:都有除号、加号、乘号。

生:第一题没有小括号,第二题有小括号,第三题既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

师: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小括号,有的还有中括号,括号不同,实际上就是什么不同?

生:运算顺序不同。

生:计算结果也不同。

师生总结:在一道式题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学反思:课前我做过调查,近40%的学生知道中括号,但怎样让学生认识中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获得对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的体验和感受呢?课中我设计两个问题情境:1.面对“360÷12+6×5”提出“如果要先算加法,有办法实现吗?引导学生既复习了不带有小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又创设了学习中括号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积极参与到添加中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探究中。2.通过三道练习题的“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发现:“括号不同,实际上就是运算顺序不同”,在实际计算中体验、领悟中括号的作用。这样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分运用旧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知识。

作者单位

蒙自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第6篇:小学英语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法课堂教学日记3 月 16 日 星期一 阴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一年三班的教室里却比往常安静得多,以前闹起来连屋顶都快吵掀了的孩子们一个一个昏昏欲睡。例行的问好后,我准备上课了 今天该上《Aa-Di-Da 生活英语-咿呀学语》Module3 Unit2Do you like bananas Lesson1了,这课的内容不少,有 robot doll monster cool cute ugly 六个单词,还要复习巩固 Do you like…这个句型。这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Miss Zeng你昨天不是答应要给我们讲故事的吗?” “Sure Today I will tell you a newstory.”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无精打采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齐刷刷地看着我。“Ok.”我合上教案,走到孩子们中间。„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beautifulgirl,她有好多好多玩具 但是她最喜欢 robot 和 doll ‟ (说到这里,我在黑板上板书下 robot doll 并刻意地读了好几遍,模仿机器人走了两步,又做出抱着布娃娃的样子,他们一下子就乐坏了,但也马上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 )了。“The robot is very cool and the doll is very cute. ” (Cool 这个单词以前学过,说到 cute 的时候,我用食指指在腮帮上,做出可爱的表情, )他们也理解了我的意思。我又将这个句子重复了几遍。 “Some kids 来到了她的 house 里 . They ask the beautiful girl „Do you like the robot ‟„Yes I do .‟ the girl Answered. „Do you like the doll‟ „ Yes I (将句子着重重复几遍) „ Come on Let‟ play .‟do .‟ s They played happily,他们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 . Suddenly the house caught fire突然间 house着火了, 大火烧了 the door the bed the books and the table. It‟sdangerous 好危险啊. The cool robot carried the doll they broke the windowand got out of the house.(做出动作) And then the cool robot and cutedoll 看见了一个 monster 此时我夸张的做出模仿怪兽的表情,他们纷纷猜测,哦,有人猜着了. Oh the monster is ugly.做出丑的表情 The ugly monster看见了 the cool robot and the cute doll too. The ugly monster ran towardsthem. The ugly monster 就飞快地跑向他们, The ugly monster wanted to catchthem . And then接下来啊……”我在这个时候故意卖了个关子,学生们焦急的问“然后呢?”“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想。 “可是我怕接下来的故事你们听不懂 ”他们回答的很整齐。啊。这样吧,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新课文,这样我保证你们就能听懂了,好吗?”“好。”我请他们合上课本,一起来听课文录音然后复述课文内容。有前面的故事导入,他们对本课的新单词、句型已经十分熟悉并且能够快速地复述出来了。在操练 cool cute ugly 这几个形容词时,我设计了一连串的动作:甩头发,捋头发,叉腰,做鬼脸等,像拍照片似的说一遍单词换一个动作。接着,我请学 „One two cool.‟„One two cute.‟ One two ugly.‟生和我一起边念边做, „我的参与和幽默的表情使学生兴趣倍增,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被激活了,他们边读边做动作,千姿百态、夸张而富有童趣动作层出不穷,他们看得高兴,说得高兴,做得也高兴,随即我请了几个学生上台表演, 让台下的同学根据表演猜单词,这比平时其他形式的操练效果好多了。口语交际活动和课文部分的学习也进行得很流畅,我顺利而又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快,又善于运用,课后,我又布置了用英语把故事将给同学听的作业,使学到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教学反思: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趣味性,并且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力,掌握新知。英语习得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英语的过程”R.Ellis1985。人的注意力通常由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组成。无意注意往往是没有预定目标、无须意志努力的一种注意。小学低年级学生通常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我在授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反复呈现所要学句型结构和词汇,因而大大提高了所学语言的再现率,加强了他们对单词的记忆,并大量地再现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增加了语言的输入量,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语音语调识别、分辨,以及教师的手势、表情把握故事中信息从而增强了语感,学习了新知识。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整合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2在呈现教学语言材料前,教师创设出新颖有趣的情景,再由该情景逐步过渡到课文所展现的情景中,从而就能增强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好奇心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好奇的话,他们便会迫不及待、乐此不疲地学习下去。为了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在这节课,我没把故事讲完,之后的几个课时,我为这个故事编了续集,又加入了关于Lesson 3 的新单词 fat hippo thin monkey 等作为主角,然后,也加入了 magictree,智斗 monster,凯旋而归等新情节,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都编入了我的故事之中。我绘声绘色的讲叙、夸张的表演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他们陶醉其中并在这个世界中深刻而又轻松的掌握了英语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作出来的小故事,如本文中所呈现的故事。而另外一种就是流传多年,一直被人们传说着的童话类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这些童话类的故事语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3学生在听故事时教师可借用肢体语言来让学生熟悉语言,利用图片、实物、面具和木偶来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也可利用多媒体的声音效果及母语与英语相结合来展示故事人物的性格。学生通过语言声音(包括重音、语调、连读等)的识别、分辨,准确地把握故事中信息。教师通过手势等其他强调做到音、调、意并行,给学生建立定向反射的新异刺激物的整体概念,不断增强语感的训练。 无论是 Aa-Di-Da 生活英语,还是其他种类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以某个主人公的生活、学习等成长经历为背景,使孩子们在精彩的故事中快乐地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巧用 TPR 教法,愉快学习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约瑟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Jame Asher 创立“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 TPR),它是一种把言语与行为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4一年级的小孩子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让他们通过跑、跳、做游戏等学英语,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 Cool cute ugly 这些单词平时常常用到,可是学生对这些词的体会却不深,在单词的操练环节我运用直观事物的形式操作 TPR 教学法,以生活中的“拍照”的手法,和孩子们一起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专注于具体的直观事物,物体越具体,形象越直观,学生越感兴趣。因此,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常用的、常听的事物名称,孩子掌握往往更容易。这种具有生活情趣的活动能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老师参与其中,能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拓展了学习、体验、交流英语知识的环境空间。在我们对漳州市及福建省的 345 名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40%的学生认为做游戏最能吸引他们参与到英语学习中,这证明有趣且有效的英语游戏能很好的促进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同时,在这种游戏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的教师,不妨大胆尝新,放下矜持敢于表现,使孩子们易学、会学、多学和乐学。 TPR 教学可以是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而低年级孩子们自我控制力差,一开心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进行完“拍照”活动后该上课文了,可 “你们不想听故事了吗?”他孩子们却还一直陶醉在游戏的快乐中,这时我问:们一下子就的坐得端端正正的。所以在 TPR 教学中更需要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合理而又灵活地调控学生的情绪和纪律,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进行英语教学,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要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给予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操作训练,并将课本文字化为生活话语,教材内容化为生活场景,课堂教学化为生活交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英语的乐趣。

第7篇:开开心心地玩(习作片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1教学设计及反思

廖炜

教学目标:

1、 留心观察玩的情景,体验玩的乐趣。

2、 学习按一定顺序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3、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快乐的心情。

重、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把快乐的情绪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 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1、导入:同学们,玩,是最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了!你最喜欢玩什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

指名学生说。

2、做游戏

带领学生玩“画方圆”的游戏。

二、 说游戏,与人分享快乐

1、 说说游戏过程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

(引导学生抓住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动作和神态来说。既要说做游戏的同学,又要说台下的同学。)

(1) 上台做游戏的同学说一说。 (2) 小组内说一说 (3) 全班交流。 (4) 教师小结。

2、 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指名说。(抓住这个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说印象深刻的地方)

3、 说整个游戏过程。(可以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语,使自己表达地更加清楚有序。)

三、 写游戏,感受表达的乐趣

1、 想一想,有哪些好的词语能帮上我们更生动的写作呢?(比如:不甘示弱,不动声色、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等)

2、 妙开头和好结尾

开头:①“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笑声,同学们在做什么呢?原来是在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呢。

②今天,我们上作文课,老师就让我们左右两手同时画方圆。大家都不假思索地举起手来跃跃欲试。 结尾:①通过今天这个游戏,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心二用,否则将一事无成。

②今天的这个游戏真有趣啊!我玩得非常地开心!

3、 写一写。

个人反思:习作一直是教学上的瓶颈,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更是。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第一堂的习作教学,就精心设计了一个“画方圆”的游戏。这个游戏比“贴鼻子”等游戏更加具有吸引力。我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上台去画方圆,并且让学生画完后说自己的感受,最主要的一点是我组织小组来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然后让组内组织一段话说给全班来听,边说老师和同学们再来评价纠正。组织说片段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整个课堂十分地活跃,学生愿意去参加游戏,也愿意去说,但是真正写起来还是有点生硬,枯燥,没写出特点及重点。所以,我在课堂上的关注面还是不够,要多引导那些不愿说,写有困难的学生多参与并说、写。

上一篇:少儿模特大赛策划案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