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3篇)
【教材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葡萄沟》一课写的是新疆吐鲁番风景秀丽、瓜果飘香,为学生们展示了与维吾尔族人们息息相关的葡萄沟这一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设计理念】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看图、朗读、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情简介】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新疆的吐鲁番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由于对课文的理解缺少生活体验,所以要不断的创设情境,才能深入理解。【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理解句子。并让学生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葡萄沟好在哪,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特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情境法、感悟法、引导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吐鲁番》”。
2.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它的名字——葡萄沟。看老师板书课题。3.读课题时要注意什么?
4.学写“沟”。“沟”是本课的生字,怎样记住它?会组词吗?怎样写漂亮?(左窄右宽)范写,学生练写,书页。
二、自由读文,识记生字。1.今天我们就去葡萄沟做客,打开书
43页,自由读课
45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多和生字宝宝打招呼。2.指名分段读,纠正字音。3.识记生字。课文读通顺了,淘气的字宝宝早在课后排好了队等着我们来点名,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葡萄沟,大家快快叫叫它们吧。
三、理解文本,随文识字。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认识“疆、维、吾、鲁、番”五个生字。
我们在地图上先找找“新疆”,“新疆”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找到“吐鲁番”。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原来看地图也可以识字,这几个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
(2)学习二、三句。
听说葡萄沟这个地方出产水果,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水果成熟,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指名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还是去葡萄园看看吧。葡萄种在哪儿?指名读。什么是“梯田”?课件理解“梯田”。
(2)我们登上山坡,睁大眼睛,看葡萄长得怎么样?自由读,出示第2、3句话课件。课文从“枝叶”和“成熟的葡萄”两方面来写的,板书:枝叶、葡萄。(3)指导朗读并理解描写“枝叶”的句子。
再读这句,能感受到枝叶的什么?(枝叶茂密)从哪些词感受到枝叶的茂密呢?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连在一起是什么景象呢? 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带着感受读。
(4)指导朗读并理解描写“葡萄”的句子。识记生字:够。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挡住了阳光,多舒服啊。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自由读。再读,相信有一个词会跳入你的眼帘。(五光十色)什么意思?(颜色多)还能发现什么?(光泽)
“吃个够”是什么意思?猜个谜语:多一句。(够)3.学习第三自然段。识字:碉、堡。
结了这么多的葡萄,除了这里的人们心情地吃,还怎样了?(指名读)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录相。
四、总结。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有最好的,有最好的,还有热情好客的。(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巩固识字。
字宝宝和我们一路同行,玩得很愉快,我们再叫出它们的名字和它们告别吧。
六、作业。
1、向自己的家长或朋友介绍葡萄沟。
2、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家乡。【板书设计】 葡萄沟
枝叶 种得多 葡萄 结得多
【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本课题来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模块中专题五第一节糖类。这节课的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出现,重点介绍了葡萄糖的分子式、葡萄糖的物理性质,以及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和葡萄糖与新制Cu (OH) 2的反应。本着知识螺旋式上升的编写意图,这节课的主题是根据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从定性、定量角度推出葡萄糖的结构,从本质上理解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2.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学习了醇、醛、酸、酯的性质,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和特征反应有了深入的理解。我们的教学除了落实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如果按教材中给出的方案求得葡萄糖的结构式,对学生来说,起巩固和提高作用的只是燃烧法计算求分子式和酯化反应的定量计算,但对以往知识的综合利用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二、教学过程
1. 引课
问题1:你知道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2:谁能告诉我, 葡萄糖为什么叫葡萄糖?
介绍柿饼上的白霜,让学生感知并回忆自然界中葡萄糖的存在,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问题3:分子式为C6H12O6的有机物就是葡萄糖吗?(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葡萄糖结构式的探究做好铺垫。)
2. 难点突破
问题4:根据分子式猜测葡萄糖可能含有的官能团,并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1: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用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是否褪色来验证。
学生2:可能含有醛基,根据能否与新制Cu (OH) 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来验证。
学生3:可能含有羧基,测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4:可能含有羟基,根据能否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验证。
学生5:可能含有醚键,检验方法不知道。
学生6:可能是酯类物质,可以通过水溶性及能否水解能验证。
……
问题5:以上同学的猜测是否有道理?他们的验证方法科学吗?
学生7:根据能否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验证是否有羟基是不对的。因为葡萄糖是固体,跟金属钠不反应,如配成溶液,则水会产生干扰。(设计意图:通过对葡萄糖结构式推测及验证方法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猜测不是随意的,必须是有根有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积累对成功的猜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的设计不仅仅考虑物质的特征性质,还要考虑实验的条件、官能团间的相互干扰等。)
问题6: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我们猜测葡萄糖的结构中可能含有羟基、醛基、醚键、羧基、碳碳双键。以上官能团是全部都有呢,还是只是含有其中某些?设计实验时是每一个官能团都一一验证,还是验证其中某一个就可以?(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9:根据不饱和度,醛基、羧基、碳碳双键、酯基只能有一种。最简单的是先测溶液的酸性判断有无羧基,如没有,则用银镜反应来判断有无醛基,因为醛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如果没有银镜反应,则再检验碳碳双键。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10:葡萄糖结构中有醛基。但有奇怪的现象,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 (OH) 2浊液,浊液消失,溶液变澄清,颜色加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老师演示实验:在甘油中加入新制Cu (OH) 2浊液。现象同上。(老师介绍: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有机物与新制Cu (OH) 2浊液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由此说明葡萄糖中含有多个羟基。)最后结合书本上的数据,得出葡萄糖的结构式。(设计意图:从猜测到具体实验过程,实践中出现的意外很多,实验的局限和干扰使学生明白理想到实践是有距离的。要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必须严密思考,步步推理,多角度分析,找出最佳的方案。)
3. 性质推理
问题7:根据葡萄糖的结构,结合官能团的知识,推导葡萄糖具有的化学性质。
学生答略。分组写出葡萄糖与钠、乙醇、银氨溶液、新制Cu (OH) 2浊液反应的方程式。(设计意图:巩固官能团的性质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对葡萄糖性质的推导,落实有机物的学习方法。)
4. 拓展介绍
(1)老师介绍葡萄糖的环状结构。
(2)老师介绍葡萄糖生理作用,糖类的合理摄入,糖尿病人的合理饮食等。(设计意图:具备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思维,说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对自然事物和现象具有好奇心,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他的科学素养才能不断发展,对事物的看法才能更客观、全面。)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深挖教材内容,从知识落实、能力立意角度设计教学过程,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趋势,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进行,既不是老师把内容、活动、步骤都设计好,而学生只是傀儡的假探究,又不能没有任何铺垫的全开放探究。中学阶段的探究是有条件的探究,根据我们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是设计实验方案的探究,也可以是组成成分的探究,还可以是最佳实验探究的探究,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用心,一切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出发设计教学,日积月累,相信我们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八月进行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味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月份我主要抓住“请葡萄上架”这一段落中的打号子扛起老藤这个细节去和学生一起感受,把口语的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声音去传达出来。这种喜悦感在四月里也有,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学生通过诵读,能读出劳动者在观察葡萄生长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喜悦,感受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五月份写的是喷药、掐须。“抽条”一节,抓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在这里,葡萄就像正在长大抽条的少年,而劳动者此刻就像是一位微笑着看它长大的母亲,所以要读出一种嗔怪的语气,一种爱多于责备的语气;“卷须”一节,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部分的反复,因为它能体现出葡萄的长得快、长得疯以及种葡萄人的勤劳。
八月写葡萄着色、成熟,全班齐读。重点抓住“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这一句,指导学生充分体会种葡萄人的喜悦,体味他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丰收的喜悦自豪,以及无私奉献的坦荡。
二、揣摩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汪曾祺的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我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揣摩以及展开分组讨论,探究汪曾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原因。
首先是口语的使用。所谓口语,就是指口头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汪曾祺先生对口语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端午的鸭蛋》)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让吃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口语的力量。《葡萄月令中》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口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特别的活泼、俏皮、亲切,让读者分享到葡萄种植者的喜悦感觉。在口语运用方面,北方方言的使用,比如“然后,请葡萄上架。”“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葡萄成熟时的“磁棒、挺括”,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增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显得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其次是采用了许多短语、短句,加重了口语的节秦感,没有过多的修饰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五月和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简洁明快,言简意赅。一方面说明农事繁忙,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出在这种繁忙的季节之中作为劳动者,有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喜悦感。汪曾祺对短句的使用也是炉火纯青的。例如:
“盆里的花渐渐萌发。九月,开了花,短干粉朵,闻闻,有酒香。浇以酒,则茂。”(汪曾祺《聊斋新义》之《黄英》)
语言凝练,寥寥数句,形色味俱全(短干、茂,粉朵,酒香);同时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于字里行间跳荡着一种音律之美,使人百读不厌。
在短句使用上,我补充了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让学生去充分感知长、短句之美: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聽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这样的比较,很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短句短小精悍,简单明晰;长句子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长、短句结合使用,正所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造成结构上的美感,错综灵活,恰似如歌的行板,余韵绵长。
其实读文章,就像品酒,允许你有不同的爱好,你可以喜欢白酒的甘冽,也可以喜欢葡萄酒的先苦后甜,还可以喜欢锐澳鸡尾酒的简单轻松易入口。刘绍棠曾说,俗到家也就雅到家。我们读文章,就应该做到雅俗共赏。通过这样的比较,既能让学生对长、短句各自的特点有更直观的认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由文及人,知人论事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59年,汪曾祺受“反右”政治运动的影响,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河北农村去改造,在农村劳动改造的时候,他亲手种葡萄。政治上受到牵联,排斥,本该是汪曾祺人生的坎坷和不幸,可是他却善于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发现美、创造美,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在这里,我补充了大词人苏轼的诗词和生活经历。拿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心境与汪曾祺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汪曾祺就是用这样一种从传统里继承的、从劳动中汲取的豁达、乐观、知足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难的。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够比较好的解读汪曾祺的语言特色,能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格之美。本堂课努力做到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再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近作者。但愿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能对生活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感动!
教学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变化过程,并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观察习惯。
3.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大表格一份、记录表。
2.学具准备: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个托盘、记号笔等每组一份。记录表每组2份、芸豆、弹珠、红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瓶水,引起观察兴趣。
桌上的两杯水一样吗?有气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发现?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儿猜想:同样大小的葡萄干放在两杯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表格记录)
2.操作验证,并记录。
3.分享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1.观看视频,了解原理。
2.师幼小结:
原来这是因为当葡萄干沉入杯底时二氧化碳气体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变轻浮到液面上来,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实验,经验迁移。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仔细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样上下跳舞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绿色的表格里。会跳舞打“√”,反之打“×”。
活动延伸:
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
教学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垫步,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2、学习如何从“臂测”过渡到“目测”的方法来学会“S”形穿插的队形变换。
3、在“葡萄搭架”的表演中体验坚持的乐趣,在猜测舞伴活动中体验尝试推测及与新舞伴共同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音乐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葡萄,今年的葡萄大丰收了,这么多的葡萄在一起,高兴的跳起舞来了。
二:幼儿站成大圆圈,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1、教师唱谱幼儿随音乐复习垫补及手腕转动。
2、幼儿单圈变双圈,男孩在内圈,并转身面对女孩,(随乐)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三:女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S”形穿插的队形变化。
1、男孩在面向圈里拉手成“葡萄架”,教师示范钻“葡萄架”。
2、女孩面向圈上站立,按瞬时针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进行“S”形穿插。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探索摘葡萄动作。
4、教师唱歌谱,女孩练习钻葡萄架、摘葡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要求女孩先用手指,在用眼睛看该钻葡萄架的第一个空间,然后随乐钻一次葡萄架,摘一次葡萄。5、随乐练习“S”形穿插的队形变化。
四:学习垫步看朋友动作。
1、教师唱歌谱,男孩垫步转身,女孩原地垫步。
2、随音乐练习垫步看朋友的动作,注意眼神自然交流。
3、随音乐练习舞蹈1——2遍。
4、男孩、女孩交换角色,男孩学习“S”穿插的队形变化。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内外圈交换位置的方法。我们可以猜一猜,谁是我们的新舞伴,再随乐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对乐句和乐曲结构的认识、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乐曲的听辩、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以及自主学习方面都能获得较多的经验。
东营小学 杨会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3、熟悉了解并练习用“······就像······”、“······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教学重点: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准备:
课件、影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 ?
2、那么谁愿意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既然葡萄沟给同学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葡萄沟,再去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现在谁能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盛产”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板书:盛产水果)
3、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三、精读理解:
(一)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葡萄 枝叶茂密)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课件)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茂密”一词的意思,并回忆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途径。
(出示句子)学习感受比喻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并学习运用“······就像······”造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三句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这句话,初步感受葡萄成熟后的美。
(出示句子)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看看哪个更好一点?为什么?(对比“一大串一大串”和“一大串”之间的区别)
(齐读句子)课文利用了一个词语描写葡萄的颜色,是哪个词语?(板书:五光十色)
和“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词语而要用“五光十色”?
3、学习第二自然段第四句
看到这么多诱人的葡萄,老师都忍不住想尝一口了,你们想不想尝一尝?(生:想!)那么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把葡萄给我们吃吗?(生:会!)你们怎么知道的?谁能用课文里的话回答老师?(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我们的老乡可真是···?(板书:老乡 热情好客)
(二)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有这么热情的老乡招待我们,美丽的景色我们也看了,好吃的葡萄我们也吃了,可是这么多的葡萄吃不完还能做成什么呢?(板书:葡萄干)
1、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指名读文)学习运用“······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质疑文本)看到这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2、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二句
(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回归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描写晾房的句子。
(出示课件,指名回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晾房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了解从外到里的描写顺序。
3、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三句
(指名回答)谁思考过晾房为什么要修成这样?修成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维吾尔族老乡的另一个特点(板书:聪明能干)
4、学习第三自然段第四句
如此简便的方法制成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葡萄干的特点?(指名回答,板书:色鲜味甜 非常有名)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葡萄沟这个地方好不好呀?(生:好!)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的好呢?(指名回答)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生:好地方!)(板书:好地方)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葡萄沟吧!(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六、作业:
找个你感兴趣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从几个方面写一写它的特色。
七、板书:
葡 萄 沟 盛产水果
葡萄 枝叶茂密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聪明能干 葡萄干 色鲜味甜 非常有名
好 地 方
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研究课上完之后我也感觉收获颇丰。但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我感觉优点和不足都比较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我认为以下两点把握得比较好:
1、通过课件,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茂密”一词的意思。通过枝叶由少到多的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枝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茂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对词义进行总结。这样的方法比较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句型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特殊的句型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还将“······就像······”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比喻句的相关知识已达到最终运用的目的。还有将“······有的······有的······”句型让学生自己练习造句,学习应用。
不足之处在于:
1、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课堂缺少实效性。就本课内容来说,有很多具体描写葡萄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好。同时应该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自己以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做铺垫。但在安排学生读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予以正确、准确的指导,阅读、朗读方法指导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朗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帮助。
采前控制及采收方法
用于贮藏的鲜食葡萄采前10天不要灌水, 如遇大水要推迟采收时间, 防止发生严重裂果现象;生长期间不能喷催熟剂、增红剂等加速果实成熟衰老的药物, 防止贮藏中出现脱粒现象;采前1周内要喷1次杀菌剂, 消灭真菌病原;采收时选择无风天气, 忌早晨有露水及烈日暴晒下的中午采收;保持果面果粉不擦掉, 将小果、病虫果、破损果清除干净。
包装
在保持葡萄不变形、不挤压、不损坏的前提下, 尽量使包装精美, 同时要注意果品卫生, 保证鲜果无污染, 不失水。
贮藏条件
贮果前2~3天要对贮藏库 (室) 进行2次充分、全面的消毒。先用福尔马林溶液配成有效成分 (甲醛) 为1%的溶液, 或用40%的新鲜石灰水在整个贮藏库内进行全面消毒;再用10~20克/立方米的硫磺粉进行熏蒸消毒 (工作人员最好戴上防毒面具并及时撤离) , 经过8~10小时即可。
鲜果贮藏期间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2℃,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7%~95%。低温可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 但不宜过低, 防止遭受冻害。空气湿度过低, 不利于保鲜, 过高则果面易结水珠。
防腐保鲜剂的用法用量
在0~1℃的贮藏温度下, 各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萌发, 菌丝可以生长, 因此易引起灰霉病和交链孢霉腐病等真菌病害的发生, 所以, 需利用防腐保鲜剂杀菌保鲜。
二氧化硫:能够抑制微生物及强氧化酶的活性, 防止葡萄腐败、变色, 并对灰霉病、交链孢菌、青霉菌、多支霉菌等真菌病原有抑制和杀死作用, 还可以抑制果实、穗梗的呼吸强度及乙烯的产生。
硫磺粉燃烧的有效成分为SO2, 在鲜果入窖后用4~5克/立方米另加少量助燃品点燃, 在密闭条件下灭菌40~50分钟, 之后每20天熏蒸一次。大部分保鲜片均可产生SO2 (如S-M, S-P-M保鲜剂, CT保鲜剂等) 。一般每千克葡萄放1~2片, 如京优葡萄用CT片按每3公斤放5片, 在0~1℃温度与90%~92%相对湿度下, 贮藏6月好果率达98.5%。
注意SO2用量不能过多。过量会造成果实不同程度的脱色、变白、下陷及果蒂周围变褐、果皮变黑等症状。因此应以需SO2最小量进行。
过氧化钙保鲜片:乙烯能够加速果实的衰老速度,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控制乙烯的积累。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乙二醇和消石灰, 可以吸收果实释放出的乙烯, 从而延长贮藏时间。药量以2公斤葡萄用1克保鲜片。此外, 高锰酸钾溶液、硅藻土、蛭石对乙烯的吸收也有良好的效果。
辉渠小学李凤娟
《葡萄沟》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介绍了葡萄沟水果多,葡萄多,葡萄干有名以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并能升腾起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教学中我紧扣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爱祖国,爱家乡来组织课堂。以“研、讲、评一体化”的原则来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解决每个教学问题。紧紧抓住教师引领、点拨的时机开展课堂教学,希望通过不失时机的引领、点拨让学生写好字、读好文、说好话。
写好字,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二年级学生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用地图明确葡萄沟位置简洁导入之后。“了解了葡萄沟的位置,我们还要写好它。”用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沟”。为了扎实写好“沟”字,①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观察字的结构和占格,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合体字要仔细观察每一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搭配.先让学生自己说,教师再提醒。学生能说出左窄右宽、点在横中线上、撇折的撇的部分在竖中线上。教师提醒不仅左窄右宽还左短右长。②书空,通过观察学生对生字有了整体的感觉,对生字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以熟悉汉字笔顺并初步感受汉字造型美。③练写,学生根据“沟”的特点,自己练写。以对生
字有自己的体会。练写汉字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一生上黑板写。
④评价,学生自评,对照范字,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桌互评,通过互评学习他人长处,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调动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并能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和学生的自评、他评。使写字教学扎实有效。⑤改写,评字之后及时改写,再感受、再发现。争取把字写的更端正、美观。⑥运用,学生用“沟”字组词。
通过这些指导,学生们大多能写好“沟”字,并知道怎样欣赏汉字,怎样写好汉字。写完“沟”字,顺势引导学生识好字。
读好文,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边读边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葡萄多、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本文的朗读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景色之美,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朗读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的意思。通过指生说、教师点拨、出示图片来理解,理解了以后学生们读的更有感情了,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顺势让学生背过这些句子,以积累语言。
说好话,在充分朗读,充分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之后,通过补充句子的形式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的家乡,“ 我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因为我的家乡()。”学生们争先恐后。教师也参与进来,并结束全文。
本课教学设计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明显。但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兴华学校上课时,可能会场内听课的老师太多,我感觉孩子们很拘谨,不放松。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活跃课堂,怎样去调动学生积极性,怎样和学生建立融合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秋节三天几乎都在想怎么讲这节课,看了大量的资料,教参、书本,新旧版本的教材对比,教学内容的改变,甚至在网上看了几节本课的课堂实录的视频,找到自己认为比较恰当的处理方式,设计好本堂课。设计好之后,总觉得很多地方讲不透,又去找很多细节的处理方式,以文本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画一画、做标记、找一找等方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又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方面开始钻研,怎么讲好仿句练习,怎么挖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运用关联词;但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葡萄沟的美呢?必须有真实的情境,除了查找了精美的图片,又设计了动画,查找视频,购买了道具,尽量让学生能够走进作者描述的葡萄沟,甚至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的同时,引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当课成型之后,总觉得自己上的缺乏点味道,自以为是的认为就是自己的语言不精练和学生发言评价的不到位导致的,所以临阵磨枪的在前一天又查找了许多适合课堂的评价语,记住了一两个。最后模拟上了很多遍,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熟练了。
但是,上完课后,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1、语文的学习还是应以词语的积累为主,很多学生积累量太少,在仿句练习时,关于花的描写,能说出四字词语来的没几个。因此每天应该让学生学习两个四字词语,可以以类别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成语故事,积累词语非常重要。
2、学生语言组织的练习,句子表达的完整性,应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句式:我认为……我来补充一下……我从第几句知道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是在这点点滴滴地回答问题中锻炼出来的。
3、朗读评价语很关键,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既会非常简洁,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但同时也需要积累,积累多了才能运用自如,自己在这方面平时注意不得当,最后导致语言表达不恰当。
4、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走进自己设计的情境中去,这也是我后知后觉领悟到的,就连自己都没觉得葡萄沟有多美,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总的来说就是自己没有把自己投入到课文中去,只是想让学生感到美,这是远远做不到的。其实有几个学生去过葡萄沟,可以把照片给所有孩子看一看,也分享一下自己去葡萄沟的感受,再结合课文的描写,感觉更真实一些,也会让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
我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的理解:
1。在教一篇文章时,拿过来首先要看文体,它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还是童话呢?每一种文体的讲解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曾经的校长对我的指点,在此时又提出,感觉自己走过一年级,只想着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巩固基础知识,似乎忘记了文章的讲解方法。教一篇文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与此类似的文章,也就是要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说作者写葡萄沟是抓住了葡萄的特点来写,那么如果写天津是个好地方,就要先找到天津有哪些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描写一件事物,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不知道在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写作方法会不会有点深,但也要点一下,明确教学思路。
2。板书设计,板书是为了明确文章脉络,但好得板书不只是起到这个作用,还会引发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可以慢慢尝试图片文字相结合和思维导图的方法,更能说明文章为什么这么写,总之讲一篇文章,要明确: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由繁入简,由简入深,抓住关键词句,多朗读进行体会。
一、优质葡萄的色泽
不同葡萄品种成熟时的色泽不同。过早采摘葡萄颜色较浅, 口感青涩, 过晚采摘葡萄颜色过暗, 糖度降低, 口感变淡。表1是朝阳地区栽植的一些品种的色泽、含糖量及成熟挂果期。
二、影响葡萄色泽的原因
1. 水分、光照、温度
在浆果生长期对水分要求比较高, 充足的水分使果实迅速膨大。葡萄是喜光植物, 对光反应敏感。如果光照不足, 果实品质差, 颜色较淡, 枝蔓不能成熟, 越冬时, 枝芽易受冻害。温度是葡萄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成熟期的昼夜温差应大于10℃, 这样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颜色的提高。
2. 葡萄架式
一般在我国长城以北地区大多采用棚架, 以便有较宽的行距, 供冬季植株防寒取土, 并使根系不致因大量取土而裸露受冻害。棚架栽培葡萄离地面较远, 受光充足, 空气流通性好, 比篱架栽培更易上色, 品味较好。
3. 挂果量与穗形大小的影响
葡萄亩产量过高, 葡萄上色时间就会延后, 而且上色的色泽达不到成熟时的固有颜色。葡萄穗形过大, 同一果穗内外上色不同, 甚至夹青粒, 采摘时穗中的果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不相同, 影响葡萄的商品性。
三、提高葡萄色泽的措施
1. 合理控制水分, 通过套袋改变果实的微域环境
北方地区, 在春季雨量少, 易出现干旱, 但是此时正是葡萄生长旺盛时期, 对葡萄生长有不利影响, 所以为获得葡萄优质, 高产, 在其生长季节, 就必须相应在进行灌溉, 满足其生理上的需要, 葡萄萌芽前后, 葡萄开花前10天左右, 都要灌一次透水。但浆果成熟期水分不宜太多, 果实成熟期雨水过多, 会引起葡萄果实糖分降低, 出现裂果, 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北方早期缺水, 后期正值雨季是栽培中的不利因素, 因此, 在这一阶段, 应注意水分的调节,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果实套袋能抑制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日灼病的发生, 避免虫害, 防止裂果, 保证果实不受农药污染, 增加葡萄的光鲜度和颜色。通常于疏穗整形后, 先全树喷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待药液干后即套袋。
2. 合理选择葡萄架式
葡萄的架式主要为篱架和棚架。单壁篱架的优点是通风透光好, 地面辐射强。浆果着色好, 品质优。管理方便, 利于计划密植。缺点是形成平面结果, 单位面积上新梢负载量低, 架面垂直受光不匀, 下部枝叶荫蔽, 新梢易向上促长, 枝蔓绑缚费工, 果穗暴露易日灼, 结果部位低, 易受真菌病危害。棚架优点是通风透光好, 易生产优质果品, 便于丘陵坡地及地形不整齐的地块使用。缺点是结果面积少, 病虫防治不方便, 病虫害严重。棚篱架综合了篱架和棚架的特点, 前期在篱架上结果, 后期在棚架上结果, 易获得前期产量, 后期新梢容量大、产量高而稳定。
3. 严格控制产量、穗形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以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喜欢吃葡萄吗?葡萄吃时味道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出示中国地图,找出葡萄沟在地图上的位置,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看图片: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2、品读美句: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学习葡萄沟好在哪些方面。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
3、读中悟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先是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中对于葡萄沟的印象,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即本课的主线。
再让学生围绕中心句自主阅读,勾画出哪些句子能让你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向下挖掘,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葡萄沟的“好”。在读中悟,悟中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接着根据板书内容回顾并梳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的描写突显主题“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畅想如果自己去到葡萄沟,会做些什么。先说再写,有层次地进行表达练习。
课堂整体脉络清晰,重在读中感悟,较为准确的把握住了年段目标,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对于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我也进行了以下反思。
反思一: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和处理不够恰当。
(1)仿写比喻句的处理显得生硬,课堂中学生们所生成的句子要么脱离生活实际,要么使用不恰当。形式上进行了练习,却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用。课后反思时我想,如果出示图片,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联想、想象,应该能说出更加形象、生动、恰当的语言。
(2)回顾课文内容这一板块,采用了在小组内互相介绍再指名介绍的方式,环节复杂,且学生参与范围不大。如果换一种方式,小组合作介绍,既能增强趣味性,更能在生生互动中使全班参与课堂。
反思二:教师的评价语缺乏引导性,在关注细节,落实目标方面有待完善。
关键词:葡萄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砀山
砀山县地处黄准之间, 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长, 是我国著名的水果生产之乡。以梨、苹果、桃等为主要栽培树种, 葡萄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 由于保护地葡萄等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陆续在砀山果区建起了葡萄日光温室、葡萄塑料大棚、葡萄避雨栽培、葡萄果实套袋等保护栽培生产基地。在葡萄市场淡季上市, 收入可在30万~45万元/hm2, 是露地葡萄经济效益的3~5倍, 是梨树栽培的5~7倍, 成了砀山果农新的致富途径。随着葡萄栽培面积不断的扩大, 在砀山县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品种结构、设施类型、生产管理、采后处理等。为迅速提高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水平, 解决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广泛调查与总结的基础上, 对今后砀山葡萄生产快速提出了发展对策。
1 砀山县葡萄产业现状
1.1 优良的自然条件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 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处。全县面积1 193 km2,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14.1℃;降水量761 mm;日照时数2 480.6 h, 无霜期200~210 d, 有效积温4 597.2℃。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适宜于优质葡萄的发展。土壤为黄河冲积土, 多属于沙土或砂质壤土, p H值7.5~8.7, 呈碱性, 土壤肥力贫瘠, 有机质含量0.5%~0.9%。砂质土壤热容量小, 春季温度上升快, 夏、秋季昼夜温差大, 利于葡萄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 对生产优质葡萄极为有利。
1.2 葡萄生产现状
全县目前葡萄种植面积约200 hm2, 不足砀山水果总面积的1%;各乡镇均有分布, 但不成规模, 大部分处于零星种植状态, 生产管理较为粗放。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少量的避雨栽培等。葡萄品种老化, 单产较低, 病虫害发生严重, 经济效益不高。随着近几年新的栽培技术的引进, 葡萄产业在品种引进、设施栽培、产后处理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果农受高经济效益的影响, 种植葡萄的热情逐年增加, 其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到100 hm2左右, 葡萄产业正在成为砀山水果产业的一个亮点。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新老品种混杂, 老品种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熟晚不抗病产量低的品种未被淘汰二是果农引进葡萄新品种时大多属于盲目跟风, 引进的多是未进行严格区域化试验示范的葡萄品种, 在实际生产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三是葡萄设施栽培生产技术水平低, 不能充分发挥葡萄优质栽培技术的优势。
2.2 未形成规模化葡萄生产
这一点在砀山葡萄生产中尤为突出, 由于农村生产体制的限制, 砀山县农村葡萄栽培大多数属于分散种植, 分户管理, 生产规模小, 生产技术跟不上。至目前为止, 还未能形成依照当地优势的自然条件建立的多品种、多模式、高水平的现代葡萄生产基地。
2.3 设施简陋, 未能建立起无公害葡萄技术生产体系
由于发展葡萄产业只是一部分果农的行动, 远未形成统一的政府、集体、企业、果农的联合行动, 未能进行大面积推广, 仅是一小部分农民的尝试。而果农又限于资金、技术、土地、信息等因素的制约, 所建造的葡萄保护地栽培设施多相对简陋。如葡萄苗木的繁育、保护地设施的建造、葡萄设施栽培的技术等离规范化、标准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葡萄产品采摘、分级、包装、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水平低, 冷库贮藏、冷链运输等尚属空白, 大多数葡萄果实是以初级产品上市, 商品性较差使其经济效益不高。
3 发展对策
3.1 建立葡萄生产基地, 集中规模发展
大力推广葡萄保护地设施栽培, 利用砀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的优势, 全县统一规划, 每年建立10个以上的葡萄生产专业村, 每村葡萄生产规模在10~20 hm2以上。使葡萄生产从小而分散向大而专、大而优的栽培模式转变, 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品种专用化、品质优良化、栽培模式设施化[1,2]。全面发展各村的特色产品, 努力提高葡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3.2 大力发展葡萄设施栽培模式
计划葡萄设施栽培与葡萄露地栽培面积比例为7∶3。其中葡萄设施栽培面积中,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栽培的比例应为2∶3∶5。争取3~5年时间全县葡萄面积发展到1 000hm2以上。有条件的村以发展日光温室为主。日光温室采光条件好, 保温性能优, 抗风雪能力强, 是当前葡萄保护地促成栽培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最优模式。一般可使葡萄提前成熟40~45 d。有加温设备的日光温室可将葡萄的成熟期提前60 d以上, 其经济效益也远大于其他的栽培方式。日光温室内葡萄品种应全部采用早熟、极早熟品种。但这种生产方式一次性投入成本高, 土地利用率低, 发展应量力而行[3,4]。
塑料大棚应成为砀山县葡萄设施栽培的主体。塑料大棚单位面积造价低且建造容易, 移动方便, 透光性能好, 增温快, 便于操作, 坚固耐用。缺点是无保温设施, 散热快, 低温时不易保温。但它以投入少、易建造、易管理深受果农的欢迎。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户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一般可使葡萄提前成熟约30 d。如日光温室一样, 塑料大棚也应选择早熟与极早熟葡萄品种。
大力推广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葡萄避雨栽培是现阶段砀山县发展葡萄产业最应采纳的栽培方式之一。它是介于塑料大棚与露地葡萄栽培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是在葡萄树冠上部加1个以钢材与薄膜做成的大伞保护葡萄树, 躲避雨水直接淋洗到葡萄的叶、蔓、果实上的一种办法。根据用材不同, 可分为钢架与竹木水泥柱2种结构。钢架结构费用7.5万元/hm2, 可用10年。竹木水泥结构费用3万元/hm2, 可用3~5年。这项技术的优点:一是可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及空气湿度, 抑制葡萄病害发生, 减少用药次数, 防尘、防雹灾, 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安全食品。二是提高坐果率, 增大果粒, 减少裂果, 提高糖度与果实品质。三是延迟葡萄果实成熟, 提高葡萄销售价格。扩大葡萄的栽培区域, 引进那些市场售价高、品质优而又不适宜本地栽培的葡萄品种。一般葡萄避雨栽培可使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2~3倍。这项技术简单易行, 成本适中, 是目前栽培高品质葡萄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措施, 易于为果农所接受, 应是今后砀山葡萄生产发展的主要选择。葡萄品种应以中晚熟的优质葡萄品种为主。
3.3 全面改善葡萄品种结构
对于葡萄生产品种的选择, 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极早熟、早熟品种在保护地中栽培。二是选择果粒大、果穗紧、色泽艳丽、品质好、易丰产的高档次鲜食品种。三是选择易成花、花芽着生节位低、自花结实率高的品种。四是选择休眠短、能早萌芽、早开花、成熟早的品种。五是选耐贮运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品种。目前, 符合以上条件的优质葡萄品种多属于欧亚种群及少量的欧美杂交种。因此, 可选用的品种有京金、京可晶、京玉、凤凰51、京亚、无核白鸡心、巨峰、夏黑、红乳、巨玫瑰、金手指、美人指、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等。调整葡萄品种结构, 应因地制宜的引进新品种, 逐步以新品种替代老品种, 特别是要依据葡萄品种的特性合理布局及区域化栽培, 将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的比例, 控制在53∶2的水平上。注重发展极早熟与极晚熟的葡萄品种。
3.4 抓好葡萄生产的关键技术, 实现葡萄的标准化生产
保护地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是砀山县水果生产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保障, 要加大对葡萄设施的资金投入, 对规模较大的葡萄保护地生产基地要集中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 共同打造砀山新型的葡萄设施栽培基地。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在种苗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葡萄花果管理、采后处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广葡萄套袋技术。使果农在短时间内掌握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建立起适宜于砀山葡萄生产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及技术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王海波, 王孝娣, 王宝亮, 等.中国设施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 (5) :61-65.
[2]尹义臣, 马鹏蛟, 季长兴, 等.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果菜, 2007 (4) :53.
[3]路文鹏.我国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 7 (10) :30-31.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阅读: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葡萄》11-03
《葡萄沟》优秀教案设计11-17
小班健康活动《小兔摘葡萄》反思11-11
12狐狸和葡萄教学设计07-15
二下语文葡萄沟课件06-11
《葡萄沟》教案(含三维)06-19
新疆的葡萄沟作文11-20
葡萄酒的包装设计调研10-16
二年级下册10、葡萄沟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