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进一步学唱三拍子歌曲。
2、迁移生活经验,积极向同伴学习,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动作表演歌曲。
3、两两结伴舞蹈时,扮演雪人的幼儿与扮演堆雪人的幼儿学会相互配合,并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播放《堆雪人》的录音歌曲,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2、幼儿围坐成半圆。
3、幼儿用书:《堆雪人》(活动前指导幼儿看书中的画面,加深对冬天的印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冬天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教师随音乐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教师:听!我说的冬天,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幼儿和教师一起随音乐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二、学唱歌曲《堆雪人》。
1、教师歌曲1—2遍。范唱时,教师可指导幼儿随音乐拍出每一小节的强音。
2、教师:大家能和我一样,边唱歌边拍手吗?一起来试一试!
3、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2—3遍。
三、根据歌曲《堆雪人》的内容,创编造型和身体动作。
1、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动作,然后选取典型动作,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我们一起来学学雪人的样子,看哪一个人的动作有稳又好看!
2、引导幼儿随歌曲做雪人造型,提醒幼儿每一句变换一个造型动作。
3、引导幼儿随歌曲合作表演堆雪人的动作。
4、引导幼儿随音乐创编双人结伴舞蹈的动作。“雪人堆好了,小朋友们要跳舞庆祝了。请每个小朋友听间奏,找一个好朋友,然后跟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跳舞。
5、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随音乐集体练习。引导幼儿相互配合。
四、教师带幼儿一起随音乐完整地表演唱《堆雪人》。
第一段:幼儿散点站立,按乐句做雪人造型动作。
第二段:幼儿两两结伴,“堆雪人”和“雪人”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013年5月份, 笔者所在学校举行第六届教学百花奖,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课的内容是《音乐与影视》, 课虽然上完了, 但是内心的感触很多。于是, 公开课结束后笔者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从教案、学案、课件上, 从课堂氛围,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乃至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上, 对于教学优缺点加以点评和回顾, 并且对能够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收获颇丰。对于教学反思, 刚工作时, 总听别人说要多写反思, 自己却不以为然, 后来有人说:“教学贵在反思, 反思贵在坚持, 如果连续三年写教学反思, 将来就可能成为名师。”我虽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但还是坚持写了, 每节课都写一点, 有时候几百字, 有时候只是一两句话, 但是, 坚持几年下来, 还真的有不小的收获, 我十分赞成撰写教学反思。下面谈谈我对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教学反思可以丰富和完善自我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 我们每天都要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打交道, 这中间肯定会有一些事、一些现象, 引发我们思考, 如果将这种思考深入下去, 就是一种教学反思, 倘若将这种反思再写出来, 就是一种教学感悟。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现象, 可能是教学中失败的地方, 也可能是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可能是一些新发现, 可能是一个兴趣点, 也可能是一些困惑点……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例如, 在《音乐与影视》一课中, 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大鼓, 两面锣, 铙、钹各一个, 在欣赏影视音乐的同时,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表演中来, 学生的积极性马上提高了, 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 师生之间思维不断发展, 情感不断交流。此时, 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 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们突然而至, 转瞬即逝, 不及时记录下来, 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例如在《音乐与影视》公开课中, 提到影视剧中的打斗场景, 有个学生说到:“现在是春夏之交, 美丽的九寨沟应该是鸟语花香, 我们可不可以用集体吹口哨的方式代替鸟叫, 来营造气氛呢?”我鼓励她, 让她试一试, 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节课下来, 静心反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整理,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定要把这些所思、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 留下第一手资料, 以备他时之用。
二、反思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写作能力
教育的现代化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平时除了上交论文以外, 很少写文章, 这就使得教师的写作能力日趋下降, 教学反思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有鲜活的教学案例, 不用我们再绞尽脑汁去构思主题。例如: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一个教学章节、一堂课、一个教学片段, 甚至一句话、一个教学动作等的反思, 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思考一下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 并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改进的教案。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或处理不当, 或从中突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这种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历练教学艺术, 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 是自身专业技能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避害的“润滑剂”, 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 是不断追求成为名师的“催化剂”。
三、反思可以提高后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写教学反思, 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缺少了这一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有始无终, 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总结和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持之以恒地写好教学反思, 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反思, 从收集事实, 分析事实, 研究事实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创造性的研究使每一位教师从教学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重视写教学反思。
撰写反思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撰写反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教师唯有如此才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应当具有愚公移山精神, 让“撰写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将撰写教学反思坚持到底。既为人师, 我们理应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 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 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 用“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 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心, 用“跳出庐山看庐山”的大胆努力做一个反思性教师, 让反思赋予我们教师正能量, 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摘要:坚持撰写反思可以记录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思考、总结、评价和改进, 让零散的经验形成系统的教学思想, 以丰富和完善自我;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写作能力;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育案例, 改进教学策略, 积累教育智慧, 对提高后续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丁红梅.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 2010 (3) .
[2]何月珍.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1) .
[3]张惠玉.谈如何提高音乐课讲评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 (2) .
[4]刘建东.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审美实施[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10) .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律动掌握二分音符及部分音符的练习。
2.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鞋匠的各种动作。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手铃.彩蛋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题
今天钟老师要带宝宝们去森林里玩。(听音乐律动)
二、手指游戏:《绕线线》
三、幼儿听音乐感受音乐
1、刚才小朋友都要做特别棒的小鞋匠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今天钟老师给小朋友带
来的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听出钉鞋子和缝鞋子的不同乐句的风格。
前面比较慢的音乐像是小鞋匠在干什么?
后面比较快的音乐像是小鞋匠在干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动作。
下面,我们一起做小鞋匠。
四、教师引导幼儿用打击乐器为乐句伴奏。
1、我们小朋友都会修小鞋了,下面我们用小乐器为小鞋匠的舞伴奏。
2、演奏时,穿线的时候由钟老师来演奏,敲击的时候由小朋友来演奏。
五、游戏(修理小拖鞋)。
咦,看一看,老师这里有我们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的鞋都坏了要请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来修。
六、放松活动:合拢放开
附:歌词
绕绕线,绕绕线,拉拉 拉拉 钉钉钉,拿一根针儿缝一缝,拿一根钉子钉钉钉。
绕绕线,绕绕线,拉拉 拉拉 钉钉钉,鞋子做得牢又牢,鞋子做得多又好。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我在音乐技能方面,首先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节奏做出反应,自如地跟随音乐变化节奏动作。在情感与社会方面,我强调幼儿与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合作的幼儿要知道自己扮演的是鞋匠还是顾客,并在相同音乐的地方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要求幼儿能够不受同伴动作的干扰,做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虽说事前准备了一些动作,但是我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的学习空间,例如多次在活动中问幼儿“有没有动作看不懂”,当幼儿表达自己看不懂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下面环节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幼儿。
设计思路:
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中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是一个以日常生活中拍蚊子这件小事演变而来的一个音乐游戏,音乐活泼又动感,还能让小朋友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玩,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因此我开展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激发幼儿听音乐做游戏的兴趣并乐意大胆表现。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掌握“~~~x”节奏型,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准确做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环节中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4、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蚊子道具.2、音乐《拍蚊子》。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掌握“~~~x”节奏型,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准确作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播放音乐《拍蚊子》,幼儿安静倾听。
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意思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基本部分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游戏方法跟着音乐一起做拍蚊子的动作。
1、教师出示蚊子道具,学习不同方位的拍蚊子动作。(口头游戏)
(1)师:刚才你们在这首音乐里面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蚊子)蚊子是怎样叫的啊?(嗡嗡嗡)如果有蚊子在你身边飞来飞去你会怎样?(拍蚊子)
(2)教师初步引导幼儿感受~~~x节奏类型。
师:李老师这里有一只蚊子,它马上要叮大家了,看看它会叮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教师拿着蚊子道具在幼儿面前叮幼儿的各个部位)师:刚才蚊子叮到你哪里了?它叮到你后你觉得身上怎么样?(痒痒的)蚊子叮到你了,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别幼儿回答)
2、教师播放音乐,尝试游戏,引导幼儿发现音乐的节奏“~~~x”。(播放音乐第一遍)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听这首蚊子来了的音乐,听一听蚊子到底在什么时候来的?
师:你们发现蚊子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引导幼儿说出在嗡嗡嗡的时候出现,蚊子出现后我们就去拍它。)(口头游戏,感受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一只蚊子叮)(播放音乐第二遍)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和这只蚊子玩一玩吧,小朋友们认真听它会在什么时候来叮你,叮你的时候要拍它哦。那你们现在先休息,蚊子等会儿会偷偷的来叮咬你们哦!(幼儿休息,教师当蚊子)
4、教师带领幼儿当蚊子,继续玩游戏。(蚊子由少变多)(播放音乐次数根据幼儿兴趣来定)
(1)教师带领多只蚊子玩游戏。
师:小朋友,刚刚你有被蚊子叮咬吗?它咬到你的时候准确的你准确拍到它了吗?(拍它)刚才我被你们拍了好多次,头都被你们拍晕了,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当蚊子帮助我来叮你们,谁愿意来?(请几个幼儿和教师一起当蚊子叮其她小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替换来当蚊子玩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屈,老师.教,案,网”那现在我再请两个小朋友来当蚊子玩一次,其余的小朋友的就坐在椅子上休息,当听到嗡嗡嗡的音乐时,你们就做好准备去拍哦!
(3)教师一个人休息,所有小朋友当蚊子,再次游戏。(播放音乐)师:大家都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哦,我一个人休息,请你们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当蚊子来叮我!好不好?
三、结束部分教师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这样蚊子才不会叮咬我们。
师:哎,怎么这么多的蚊子在叮咬我呀?真讨厌!我昨天是不是没有洗澡啊?(教师边说边闻自己的衣服)蚊子喜欢藏在很臭的地方,所以小朋友要讲卫生,每天洗澡,这样蚊子才不会叮咬我们哦。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嗓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歌词和动作。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小鸭木偶。
2.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木偶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情景。教师出示木偶小鸭,讲述小鸭跌倒弄脏衣服的事,引导幼儿想出帮助小鸭洗澡的办法。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以小鸭的身份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并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以帮助小鸭洗澡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洗澡的动作边演唱歌曲。
4.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时怎样洗澡的?”;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交流后可创编新歌词,继续演唱。
(三)自由结伴表演唱。幼儿分成小组,用互相帮助洗澡的办法,边表演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请家长提供塑料小动物玩具、大水盆,让幼儿实际操作,为“小动物”洗澡。
教学反思:
小鸭是我们班上孩子平时活动中比较喜爱也相对比较熟悉的家畜之一,小鸭走路的形态也是孩子们争相模仿的动作。因此,我在我们班开展了《小鸭洗澡》的音乐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设定了三个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2、喜欢表演,愿意在同伴面前进行表演。3、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歌词和动作,体验创编的快乐。从活动的目标上来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能力水平。特别是第二点目标的制定,对我班幼儿的能力有一个提升作用,因为我班的孩子比较容易怯场,在人多的地方不能很大方的表现自己,因此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希望从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现场表现力。而从活动的效果上来看,三点目标基本能达到。但是相对于前两个目标来看,第三个目标的完成有些不足。
因为材料的局限,没办法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鸭子让幼儿认识,因此在本次活动一开始,我就通过播放图片让孩子们对鸭子有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于接下去活动的开展。接下来我用边唱边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这首歌曲,加上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内容,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环节衔接顺畅,但是避免不了的出现的一些不足:1、教师所提供的钢琴伴奏速度有点快,导致孩子们在跟着伴奏唱的时候,总是跟不上伴奏的速度;2、在让幼儿自由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时,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老师的动作来做;3、为幼儿提供的教学视频音量比较小。
对于音乐方面教学的活动,对我来说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功课,教师应该如何的把握重难点,如何有效的针对活动内容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是我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后,我会有所收获,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功夫拳”三段音乐不同的风格、理解音乐特征。
2、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和图谱模仿、创编动物功夫拳。
3、愿意积极参与表演功夫拳。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借助课件初步感知音乐,激发兴趣。
师:看过《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吗?有这么一段音乐,和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有关,一起来听一听。
师:听了刚才这段音乐,你觉得哪些动物来了?
二、分段欣赏音乐,看秘笈学打虎拳、蛇拳,大胆创编功夫熊猫拳。
1、学打虎拳。
(1)初步感知音乐。
(2)自由尝试打虎拳。
(3)看功夫秘笈,学打虎拳。
(4)听音乐看秘笈打虎拳。
2、学打蛇拳。
(1)跟音乐自由学蛇游动。师:第二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2)看功夫秘笈,学打蛇拳。
(3)听音乐打蛇拳。
3、大胆创编动作,学打功夫熊猫拳。
(1)听音乐创编熊猫拳。师:最后出场的是谁呀?
(2)幼儿创编动作,教师用白板记录秘笈图。
师:熊猫想请你们帮它设计一套秘笈,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3)跟着音乐打熊猫拳。
三、完整表演《功夫拳》。
1、播放音乐,完整表演《功夫拳》。
师:现在这三套功夫秘笈我们都会了,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来打拳吧,注意听清音乐哦。
2、有表情地完整表演《功夫拳》。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发言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听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放背景音乐)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来;自.屈;老师;教.案;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
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教学反思:
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是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紧抓孩子的兴趣所在,乘热打铁,在学习轮奏后,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乌龟和兔子走路的特征创编节奏型并进行合奏,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节奏活动,体验轮奏、合奏的乐趣。
2、尝试根据兔子和乌龟跑步的特征创编节奏型,并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特征创编合适的节奏型,并进行合奏。
难点:将创编的节奏型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故事《龟兔赛跑》(一)和《龟兔赛跑》(二)
2、各种打击乐器若干、空白图谱纸(画有小节线)
活动过程:
一、进活动室
1、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创编龟兔走路的动作。
2、随音乐节奏模仿乌龟和兔子进教室。
二、创编节奏型
师:今天乌龟和兔子又要举行跑步比赛了,1、师:你觉得乌龟会怎么爬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谁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教师板书)
2、师: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节奏爬?这个节奏适合吗?为什么?
3、师:乌龟最喜欢用哪个节奏来爬?
4、师:兔子会用怎样的节奏跳?谁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教师板书)
5、师: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节奏跳?这个节奏适合吗?为什么?
6、师:兔子最喜欢用哪个节奏来跳?
三、教师创编故事情节,幼儿分角色展开节奏活动
1、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你猜谁会走在前面?
2、出示乌龟节奏型:乌龟先爬出了起跑线。幼儿练习敲奏此节奏型。
3、出示兔子:兔子看见乌龟走在前面就一个劲地追了上来。幼儿练习敲奏此节奏型。
(反复交替练习乌龟和兔子的节奏型,为合奏做充分准备。)
4、师:还剩最后一段路,就要到终点了,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呢?(同时到达)
5、分角色演奏。
6、练习合奏部分。
7、交换角色练习。
四、根据兔子和乌龟跑步的特征,选择适当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你觉得哪种乐器适合演奏乌龟?哪种适合演奏兔子?为什么?
2、选择适当乐器准备演奏
五、看指挥演奏
1、看图谱、指挥完整演奏
2、跟音乐演奏
3、交换乐器(角色)演奏
六、延伸(替换节奏)
1、师:兔子说要换一种节奏来参加比赛,我们来帮帮她吧。
2、师:乌龟说它也想换一种节奏来参加比赛……
教学反思:
学习音乐节奏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的,我将节奏融入到有情境的音乐城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在进入音乐城之前,完成了节奏训练,学会了区分两种不同的节奏,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幼儿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中,体验了合作带来的快乐,顺利完成教育目标。
设计意图(可写可不写):
可以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又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节奏的快慢、强弱,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含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环节):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充足的树叶、白色绘画纸、毛笔、调色盒、湿毛巾每桌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树叶,我们一起来做树叶印画的游戏吧。该怎么印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吧。
(二)引导幼儿探索用树叶拓印,展示作品并讨论
1.小朋友印得都很漂亮,这两个小朋友印得也很漂亮,他们两个印出来的一样吗?
2.请这两个小朋友讲一讲他们怎样印的?(引导幼儿说出是用树叶的正面和反面印的)。
3.他们两个印出来的树叶哪个更好看一些呢?
(三)教师示范树叶拓印的方法
1.师:看到小朋友印出来的树叶这么漂亮,我也想试一试,你们来当老师,教教我好吗?
首先在树叶的反面涂颜色,我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用拇指扶住叶柄涂颜色,这样手就不会脏了,这个办法真好,从上到下均匀地涂上颜色。(在涂时故意留空白)涂完了吗?(没有)噢,把树叶全部涂满,不要留空白,涂好之后,把树叶轻轻地放在纸上,能移动吗?(不能)那就让我用大拇指扶住叶柄吧!用另一只手按一按小树叶,也可以动动小手,把整个树叶都印下来。叶子上还有颜色,要再换个地方印一印!”
2.老师印出来的小树叶漂亮吗?我们把用树叶印出来的画叫做树叶的拓印。
(四)幼儿再次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五)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探索用树叶拓印的方法。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活动目标
1、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用各种容器收集雨水,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收集到的雨水的多少。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雨水的成器、记录纸和笔、量杯、雨具。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回忆上次收集雨水的快乐经历。
1、说说录像里自己和同伴们在做什么,有哪些快乐的经历,谈论收集雨水的好处,如浇灌植物、排涝、冲洗道路,雨水经过处理也可饮用等。
2、谈论各自收集雨水的方法:用什么盛器?在哪里收集?
3、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收集的雨水多,有的人收集的少,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说说各自的推测。
二、再次实践探索
1、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表示自己准备去接雨水的容器和准备去接雨水的地点。
2、按照自己的推测去收集雨水。
3、听信号在规定的时间里出发和集中。
三、观察比较
1、集体目测比较谁收集的雨水多。
2、将每位幼儿收集的雨水倒入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记录在各自的记录纸上。
3、和上次的记录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可以多收集雨水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
1、交流各自的发现。
2、通过观察量杯刻度,找出今天收集雨水最多的几位幼儿,并从他们的观察记录中去证实,刚才大家寻找的原因是否正确。
3、从记录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教学反思
将用各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量的比较,讨论如何比较水量的多少,收集来的雨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并在以后下雨的日子里继续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