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 篇1

王老师:

《小螺号》这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总而言之这节音乐课实在。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就需要这样实在的教学,再在实在的基础上,加一些细节上的修饰,那样,音乐课就不乏生动了,如果会比较关注教学环节上的“处理”,那会由生动到灵动了。这样,音乐课的教学会一步步走向成熟,营造出更生动、更灵动的音乐课堂。

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教师将重心放在歌曲的节奏上,通过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法拍节奏。让学生读歌曲的节奏,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练习节奏。比如:男女生读,分组读,男生读节奏,女生唱歌词。学习节奏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歌曲新授课教师把歌谱分析的很透彻,最后在哼唱、律动、聆听中感受歌曲,解决难点。整节课,课堂氛围舒缓流畅、轻松自然、教师教态亲切、和蔼,给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气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及时到位,总是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鼓励着学生。在整节课中,教师除了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情感和演唱的技巧之外,还一再强调学生唱歌的姿势,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专业知识之外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中的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学生才能很快的进入状态,圆满地达成了堂课的教学目标。

郑老师: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依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带学生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引入新课,并以此为情境线索,贯穿始终。师播放《海浪》音效,引出大海。在出示大海边沙滩的美丽图片的同时,以故事的形式创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走进音乐去感受体会音乐之美,整节课都在《小螺号》轻松、优美、愉悦的音乐中完成。

2、转承顺畅,衔接自然。

这节课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巧妙,如行云流水,于无痕处渐入佳境。学生随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进入音乐,兴味盎然地感受音乐之美,循序渐进地体会音乐之美。整节课浑然一体,完整流畅,从情境的创设到学生自主学唱再到小组合作表现歌曲,从新课引入到知识技能训练再到重难点的突破,环环相扣,自然恰切。

3、设问富于情趣,点拨恰到好处,突显教师主体性

在自主学习歌曲阶段,姜红红老师抓住歌曲的重点、难点,以富于情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去感受。对学生的发现和体验及时点拨引导纠正,并适时地进行示范,很好地解决了歌曲中的重点、难点。

4、分组创编表演,培养创新能力,突显学生主体性

翟老师: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像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情景再现(即谈小螺号及其用途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聆听感受、氛围营造(即唱小螺号),协作创造(即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表演歌唱)三方面展开设计,意在从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拓展学生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音乐学实践活动。

张老师:

1、音乐课要学会欣赏学生,给予学生自信。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音乐课上,也要会赞美学生,鼓励的话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2、音乐课也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就是老师教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埋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我们在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那么就能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要重视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音乐课不仅仅是教唱歌曲,传授简单的乐理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地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听评课记录 篇2

《欢庆》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而要将这么美的画面输送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光是口头传授是不够的,低段教学应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因此程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个性体验,在学生初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学习课文重点突出,能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以读带理解,既不是机械的去理解,而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理解。

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读、写、说多方面相结合,训练比较到位;字词学习扎实,方法多样,既能从自主学习入手,又能协作学习。教学重点明确,有主有次,诗歌的句子特别相似,但教师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句子进行教学,既节约时间,又有了放手让学生自答机会,收放自如。

听程老师上课,很喜欢她的大气、自然、机智,还很有激情,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我们的听课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一堂课下来,有些环节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整节课环节清晰、结构严谨。情境导入——生字教学——品读课文——背诵课文——拓展延伸,各环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上始终围绕“读”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在“蓝天飞鸽”这一句的教学中,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学着鸽子飞一飞,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在祖国蓝天上空展翅飞翔的白鸽。老师用生动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中,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

《认识图形》听评课记录 篇3

文昌新屯中心小学

乔培林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抓小偷”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八年级语文教师听评课活动总结 篇4

张春静

2016年9月,每学期一度的校内公开课活动圆满结束。这次公开课是本学期主要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校领导亲自指导、参加,八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积极进行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沟通,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受益匪浅。

这次校内公开课是一次有收获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参加听课的人数有7人次,教研处要求教师每听完一节课,都要及时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在每一组公开课结束后,教研处都组织召开由学校领导和听课教师参加的评课活动。

在评课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后针对不同的意见或建议都开诚布公,直抒胸臆,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评课活动在讨论、交流、总结、提升中结束,每一位教师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

四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 篇5

课题:《木瓜恰恰恰》 授课人:

听评课教师: 执笔:

周三上午我们聆听了由李万亮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歌唱课《木瓜恰恰恰》,李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将听课老师们的评课简单记录整理如下:

李老师的《木瓜恰恰恰》一课,在教学层次上,初步感受、学生模唱、跟音乐演唱等几个环节展开了扎实、有效的教学。

音乐课开始之际教师播放《木瓜恰恰恰》音乐片断,带领孩子们走进印尼国家,感受那里的人文气息,初步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而后在“恰恰恰”处用击掌伴奏,加上碰玲、手鼓等乐器伴奏。二次聆听时,教师在歌曲“恰恰恰”处加上扭胯动作,用舞蹈的方式感受恰恰音乐的特点。在本环节中,李老师除了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情绪、特点外,还让学生在“配乐”中无形的感知了音乐节奏,方法巧妙。

在突破难点时,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让学生用“玩溜溜球”的动作模唱节奏,体会切分音,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难点,为学生轻松学唱歌曲铺平了道路。之后,老师又弹琴,让学生试唱歌曲,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亦歌亦舞,但若李老师在执教过程中的引导语能更委婉点,效果会更加。总体感觉李老师这节课做到了一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教学流程连贯,教学经验丰富;

3、课堂生成自然,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语文听评课心得 篇6

在第一节课时,听了刘传燕刘老师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一课,受益匪浅。刘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引导,语气平缓,态度温和,让人听起来感觉很舒服。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引导学生多遍多形式地用心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在心中渐渐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进而提高学生对保护森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刘老师讲的课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激情,她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评价、矫正、激励、树立学生的信心,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强、紧张而有序。最后,刘老师还设计了“复习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了哪些内容,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打分,谈谈在下节课上还要在那些方面努力。这一环节设计得非常好,让学生找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节课是徐华徐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一课,徐老师在课堂上重视朗读指导,读出人物争论时的语气。文章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的发展,以讲代叙,所以适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讲故事,能讲得绘声绘色。这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讲故事水平,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把我好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从而进入角色,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积累“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争论不休”等词语。抓住文章空白,创设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节课是高庆敏高老师的执教的《槐乡五月》一课,《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的赞美,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高老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品析,体会,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如:“清香、醇香、浓香”,找出了这些重点词语之后再让学生读句子。高老师将这三个词在字体上做了调整,由大到小,以充分激情的话语指导读:“谁能读得更香一些?让我们好像都闻到那股香味儿。”“对,这三个香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大家一起来读读看。”层层递进,让学生读出了香,读出了趣,读出了情。使学生在充分读中体会思想情感,升华感悟,感受语言的韵味,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节课是王建华王老师的《水》,王老师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在作者笔下,水是如此珍贵,但对于身处水源充足之地的我们,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 的,因而,如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在教学中,王老师创设了几个情境来让学生体会: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假如你是雨中的孩子,你会怎么喊?在同学们高兴得喊一喊的体验中,学生入情入景,感受雨中洗澡的“狂欢”。学生自由读、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天的堂课上,王老师就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如学习第三幕情景时,学生自由读文,找出触动自己心弦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谈的感受也很深刻,学习的效果很不错。

语文听评课心得体会 篇7

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开始;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听课,是教师与智者及时交流、分享智慧的过程。好的听课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然而,我非常庆幸参加了这次优质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这次活动,可以说使我受益匪浅。

几个老师,讲课各有特色。他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地准备。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突出了教学重、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他们还具备了一名老师基本的素质,自然地教态,流利精炼的语言,并能恰到好处地调控课堂。同时,又展示了各自的特色。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几点:尤其几个新老师的那份从容,那份自信。我总觉得这一点对于刚站上讲台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经验,也谈不上有博学的知识,我们有的是青春的朝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那份激情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几位新老师都做得非常好。另外一点是老师在们课下备课非常认真。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袁老师的课,她对课文内容做了精准的理解,语言非常简练,准确,最好的一点是对文本的挖掘非常深刻,到位。对文本有这样的理解,足见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他老师的课,也都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他们能精准地把握课堂进程,教学能突出重难点,授课的语调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用词准确、形象。

经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惑,第一,我们上课,尤其是语文课,是不是就课文上课文。在教每篇课文之前,我们是否想过,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那些知识。我们是否仔细斟酌过每篇课文实际的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把教和学结合起来?第二,要想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一提到互动,我们想到的只是分组讨论,除了这个之外,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可采用?难道每节课的互动只能用这单一的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我觉得我们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以后,没有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我总感觉,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容量太单一,就只是讲课本上的东西,很多知识不能扩张开来,让语文和生活脱离了关系。其实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我们却把它变成了固定的文字标本,不能活化。这一点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我们首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然后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评课总结 篇8

经历了半个月的忙碌,语文组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告已小结,每天我们每个人忙碌着调课,然后忙碌着听课、上课、改作业,应该说每个人的公开课都是精品,所以尽管疲惫万分,我们每个老师也不舍得错过观摩任何一节公开课的机会,常常是一上午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办公室里不见一个人影,直至下午把学生送走,办公室里才能看到老师们坐下来的情景,而这时大家讨论的是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思考的依旧是自己该汲取他人哪些长处,可谓为教育工作而忙碌、为教育工作而思考、为教育工作而生活。在本次公开课观摩活动中,大家满载着秋的收获。

一、促进了师徒的的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本组有四对师徒,翟兰玉、王春玲、李金锦、宁喜平这四位师傅都是有着十五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教育智慧。马志丽、吴骞、海航、岳阳阳四位年轻老师刚刚工作一两年甚至刚从大学毕业,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开学以来,他们有空就去听师傅的随堂课,并请师傅去听自己的课,师徒间研讨、研讨、再研讨,看的出师傅们为培养新人尽心尽力,倾其所有(可谓使出了看家本领),更看得出徒弟们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谦逊好学、用心用力。

二、是每节课都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敏而好学,孩子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中真正得到了发展。

三、新课改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教学中能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洞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感受潜移默化的熏陶,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过程。

海航老师执教的是《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教学步骤清晰、课堂上有条不紊,同时他能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9.18事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堂上他的灵活自如,说明对教材对教案已烂熟于心,备课相当细致充分,每位听课者都被他这种钻研精神所感动。

王春玲老师执教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她的课堂语言优美凝练,她讲的是一篇议论文,小学生接触很少,但王老师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使学生既明白了短文所阐释的道理,又从中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吴骞老师执教的是《开天辟地》一课,他能根据学生特点,扎扎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引领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盘古这一英雄形象的无私奉献精神。

马志丽老师执教的是《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她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时视频播放了邓小平追悼会的实录,立刻把学生带到了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课堂上她语调低沉,催人泪下。

岳阳阳老师执教的也是《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她制作的课件精美实用,注重了文本的拓展,注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了解了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邓爷爷的怀念与爱戴之情。

宁喜平老师执教的是《泉城》一课,这堂课的导入设计甚为巧妙,上课一始,宁老师先让学生复习课后第三题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填空,抓住了重点词、段。学生读书情感充沛、入情入味,说明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有素。

四年级语文听评课记录 篇9

评课稿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学过程中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师于该环节中也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

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6)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

指名说。

人们很留恋梅花,就像我们学期学到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阿?(“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7)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指名说。

大家说的都对,人们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更喜爱梅花凌寒独放的精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

【评: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主题。】

师:小朋友们书读得是声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写得端正入体。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发、休、息、欢,指名读(出示课件)

2.这四个字中,师觉得只有一个字需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特别留意一下,它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写“发”(就像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思考,想出了一个好子)【评: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师行间巡视。

评课:

听了徐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电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在整个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师在学过程中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语文教研组第一次听评课小结 篇10

3月6日——3月13日,我校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率先推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听评课活动。听评课活动让所有老师都深深体会到: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智慧与能力的提升,更是推进新模式发展的一针强化剂。在刘校长的带领下,7位老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大胆创新,有的勇于突破,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评委、老师全程参与、细心倾听了几位教师的语文课,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比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本次公开课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对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3、新课堂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效果明显。

本次公开课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运用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有些大胆地创新和改革。低段教师(一、二年级)已渗透了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学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开。她们还善于抓住字、词来讲授,强化低段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深感欣慰的地方。一些新型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技艺娴熟,教学风格娓娓道来,有如清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令我们老师啧啧赞叹。

4、听评课强化素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听课完毕后,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运用中时间安排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

我认为时间安排应有具体规定性(分别是温故互查5分钟、设问导读10分钟、问题研究20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这样每位教师就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方向全失。重难点讲授应通过每一周教研来实现。(分为三大组:

1、2年级一组;

3、4年级一组;

5、6年级一组)。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

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个人魅力?现在的教学形式应与过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身特色为主。也就是把设问导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设计到你的教学中去,体现有特色的个性教学。设问导读只是仅供学生预习中使用或设问导读环节略用一下。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和探讨。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

一、不及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末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有必要加强备课的设计,内容不能太多,时间设定准,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

上一篇:走着走着就散了的散文随笔下一篇:乌克兰留学的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