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教育之魂演讲稿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德是教育之魂演讲稿(共10篇)

师德是教育之魂演讲稿 篇1

师德是指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都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个人品德的要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敬语,教师是奉献的代名词。教师的道德不仅是“他律”而更重要的是“自律”。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与社会偏见的压力,安守清贫,甘为人梯,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多少个月转星移,她们搞好每一个活动从深夜到黎明,多少个冬去春来,他们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正是她们——我身边的教师,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师德”,正是她们,让我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也正是她们让我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荣与神圣。

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师爱是师德之魂,师爱是宽容与理解,师爱是尊重与信任,师爱更是责任与期待。一直以来我在努力地奉献着这种爱,传递着这种爱,播种这种爱。

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女孩,那是一个身上的皮肤找不出一块完整的地方,稍微碰一下就会出血从小,她养父母说她是先天性的皮肤病,就因为这个原因使她一出生就被她的亲生父母所遗弃,她的性格异常的自卑,从小到大除了家人,没有其他的朋友,碰到生人也不说话,她的父母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我和陈丽媛老师的身上。我耳畔时刻回荡起一个着急父母的重托:“陈老师、刘老师,孩子我们交给你们了,我不期望她有多大的前途,只希望她能成为一个活泼、开心的孩子。”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第三年,陈丽媛是一个参加工作多年的教师了,她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那就是:“对于我们教师一个孩子只是我们班级中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将是他们的.全部希望。”这句话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而陈丽媛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应该怎样做,她主动关心她,抓住她聪明的特点,寻找她能力强的闪光点,让她当小组长、值日生,给了她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尊重与信任。当她过生日时又为她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小朋友、老师都为她准备了一份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为她表演了节目,和她一起吃为她准备的生日蛋糕,奇迹终于出现了,她变了,变活泼、开朗了,下课时她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再不会害怕别人笑在她而一个人躲在教室里;上课时她能勇敢地举起自己的小手,教育是一种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实践让我们感到你播种爱就必将收获爱。她笑了、她的父母笑了、小朋友笑了、陈丽媛笑了、我也笑了。

随着记忆闸门的打开,一位位默默耕耘在教育田地里的教师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了病,仍然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夏文娟园长;倾情付出、以片片灵动的绿色诠释生命魅力的陈丽红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石红芳老师;孩子病了,仍坚持在工作岗位的石宏丽老师;孩子吐了,忍住阵阵恶心,帮孩子们收拾干净的孔国娟老师;放学前,弯腰帮孩子们整理衣裤的陆惠珍老师;喉咙哑了,仍在进行教学活动的陈炜英老师……从园长到普通教师,从鬓染秋霜的老教师到颊映朝阳的年轻人,哪个又不是将“俯首甘为孺子牛”演绎成了美丽的风景?一个个细节,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教师的内涵:教师,人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门,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都将永守心中的希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谁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谁说老师像粉笔,留下了知识,耗尽了生命。不,老师是感情的富有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德是教育之魂演讲稿 篇2

一、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 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 理解他们失败的痛苦, 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对他们努力的肯定。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用他十几年的心血, 把一名喜欢偷窃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位成功的农庄主, 可想而知, 他的用心良苦。在此, 不久前中心教师送学生去急诊的一幕不禁浮现脑海, 这是责任, 但我看到了更多:这更是关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 爱的激励机制, 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使学生感到温暖, 增强自信, 从而会有巨大的进步。我们说热爱学生, 其实就是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一个人喜爱、疼惜自己的孩子, 这是本能, 而喜欢、疼惜他人的孩子, 就是伟大的爱的精神, 我们说这种爱是神圣的, 但这种爱也正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当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基本的功能。对于那些来我们工程训练中心实习的学生, 我们老师都给予无私的关爱, 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我们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我们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 愉快的接受教育。

二、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 就该有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甘为人梯, 像“春蚕”吐尽了青丝, 像“蜡烛”化成了灰烬。田维敏老师在大山深处坚持教学十多年, 把青春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学生, 心甘情愿的在大山中工作, 在大山中奉献, 她大山一样的情怀, 让爱充满了大山。她凭着一颗坚定的恒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真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在工程训练中心工作的这段时间里, 工程训练中心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为了能准时给学生上课, 有的老师甚至早上5点就从家出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全国各高校的蓬勃发展, 工程训练中心将创新实践作了长期规划, 组织创建了学生社团“创新俱乐部”, 举办了数次校内智能小车竞赛和趣味创新大赛, 也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国家级重点学生竞赛,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 这毕竟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模式, 而且实施过程往往占用的是老师的业余时间,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工程训练中心老师们的无私奉献, 也正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坚持不懈的教学团队, 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了强悍的竞争能力, 而且企业对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赞誉有加, 也许这就是老师们的所图吧, 或者说这就是对老师的报酬。正是因为大家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我们工程训练中心在不断向前!

三、以身立教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以身立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就是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们都会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 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因此, 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以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丰富的学识影响和引导学生, 乃至影响整个社会!在某个小山村里有那么一位不寻常的人民教师, 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年轻教师, 他的颈不能转, 腿不能曲, 腰不能弯, 但每天在教室里都能看到那个拄着双拐, 忍着疼痛、冒着冷汗还仍坚守在讲台上的顽强身影。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身为教师的我们以及坐在讲台下的孩子们。常言道“言传身教”, 而身教则更胜于言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用行动来示范不为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当我们自己做到无可挑剔, 达到一种境界, 成为了学生们最为敬仰的对象, 默默的影响着学生品行时, 我想这也是我们工程训练中心最为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吧。

四、以勤为基

《三字经》里说, “教不严, 师之惰。”师德的内涵可以用“师爱为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来概括, 但是内涵的落实, 都要靠师勤去完成。人们自古就认为“勤”是人之美德, 勤奋更是教师应有的品质。毛泽东同志说过“世上无难事, 要是肯攀登”, 强调的就是勤奋。华罗庚的“聪明出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更是对人之勤的赞扬。虽然, 勤奋不一定成功, 但不勤奋肯定不会成功。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它是一个培养教育人的职业, 教育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知识、态度、能力、价值观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素质, 教师的这些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收获理想的果实。师道勤为基。那么, 教师的勤奋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首先, 教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了解学生, 懂得学生的需求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勤与学生沟通。就我们工程训练中心来说, 面对的学生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 都是“90后”, 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定型, 对很多事都有极强的好奇心, 思维灵敏, 思维跳跃性较大, 我们在了解学生共性特点外, 还应注重课程上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生的想法, 这样才能很好的授予他们知识。而且, 在实习以外的时间, 我们有专门的教师会随机找一些学生进行座谈会, 了解学生实习中对知识和操作的消化程度, 了解学生对实习内容、实习教师授课情况等的看法, 并将座谈会的全程做成记录本, 从中总结经验, 并更好地运用在今后的实习教学中。其次, 教师需要勤思考。只有勤思考才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 对教材不断修正, 实习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课堂提问的设计, 学生的实习表现等教学问题应该是教师每天思考的内容。这个思考甚至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就应进行, 发现了问题, 就可以在下一节实习课程中及时修改、调整。

关爱学生是师德之魂 篇3

关爱学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这种爱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器,更是打动学生内心的真正力量。

关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他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和无限忠诚;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情和殷切期望。他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育家陶行知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对学生有着深切的“爱”,他曾对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爱”的涵义。

与之相反,现在某些老师不能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他们偏爱优生,歧视后进生,甚至对成绩不好的、违犯纪律的学生实施冷嘲热讽和人格污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讲过他一位朋友的孩子就读于北京一所著名高中,孩子没有进入该校的实验班,一次家长会,老师跟家长这样说:“我对你们普通班的家长没有什么要求,普通班的学生都是烂人。”所以顾先生不得不道出这样的心声:“我现在不担心教师教不好学生,我只担心教师不会爱学生,没有爱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

央视名嘴崔永元在回忆他的学生时代时说,他本来数学成绩非常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就因为他的数学老师一句“你丢尽了全班同学的脸”而从此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的“关爱之心”直接决定了该教师的言行举止,而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些所谓“恨铁不成钢”,执著于升学率的教师,“体罚学生”的教师,说到底,他对学生的关爱不是真爱,而是功利使然。朱自清先生对此曾发感慨:“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他指出:教育者“第一先须有温热的心,能够爱人”。“能爱学生,才能真的注意学生,才能得学生的信仰;得了学生的信仰,就是为学生所爱。”朱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上海公学中学部任教时,因为来访的学生很多,他干脆就在家里放一张桌子,让学生们环桌而坐,并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绝不敷衍了事,往往一次长达数小时。

大师亦如此,我辈何哉?

新时期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就要高扬关爱学生大旗,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师德之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从单一以分数为评价标准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中醒悟过来,摒弃功利。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关爱学生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生动、具体、可感。它闪耀在我们平日里朴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篇4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这个话题,由古至今谈论者难以计数,在传统社会里师德这个话题似乎很少为人所诟病,师与德顺理成章的构建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道德大厦,师道尊严似乎听到这样的词语人们精神不禁会为之一震。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范跑跑”,听说的是,一些老师在教师节、新年、甚至学期开学肆无忌惮的收受从电话充值卡到保健品礼盒,从家用电器再到小汽车、出国旅游,更有甚者,直接向学生索取礼物。师德这个大厦添砖加瓦者少了,撼其根基者多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该作何思考?师德风暴来得如此猛烈,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又该做出何种行动?

我们先来追本溯源,“师德”一词由“师”和“德”二字组成,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西汉时司马迁使用了“师表”一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代地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着力于师的表率作用这一点。“师”是职业基础、“德”是职业升华。“师”规定了职业的方向性、授业水平指向性,“德”则指指明了职业的德行及操守。从师到德、师德合一,只有二者和谐共处,两翼齐飞,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从教师到师德高尚的教师这个质的飞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应在“培养”二字上下功夫。

一、要培养教师热爱学生,因材施教

记得校长在新教师见面会上说过,对待自己的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热爱。也许我们不会遇到5.12汶川特大地震那样的对我们的师德的终极考验,那么就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吧。在那些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教师对学生每一句关怀的、鼓励的、赞赏的话语,都将会对学生内心那平静的小湖泛起微澜,长此下去学生一定会从中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无比的快乐。爱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距离小了,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知识上、情感上的教育。

心中有了爱,你的师德之树就已经开始萌生,成长了。一个班集体,几十个孩子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兴趣、性格迥异。在今天我们作为教师的师德培养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懂得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因人而异。把那八个字时时放在心里,处处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于 “学优生”要善于引导克服骄傲、自满心理,对于“学困生”要积极疏导怕学、厌学心理。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知识很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传授知识很重要,对于两者都更为重要的是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道德判断等公民的基本素质的养成。

二、要培养教师热爱工作,不断学习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随便翻阅古今中外的那些优秀教师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德更是一种才,一种相对于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才。一个教师他钻研教学,教学成果突出,我们可以评价他是有才能的老师,一个教师他懂得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这也是教师“才”的体现。

师德的表现不仅仅是狭义的爱和责任,能进行高效率、大效益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的爱和负责任的表现。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这四部分组成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的最主要的发生器。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说到:“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加强学习,不断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观念是人的一切行动的灵魂,读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养。当前,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急切地需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完

善自身知识结构,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对学生产生着怎样重大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教师是密不可分的。

三、要培养教师热爱本职,身正示范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话语。教师从职业分类来看它和其它很多普通职业一样,就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个饭碗。但是教师职业又有其特殊性,他的服务对象是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他的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鉴于少年、儿童成长阶段的特殊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有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一些是会随即产生结果的而更多的是将对这个孩子以后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因此,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要更高些。

作为教师必须也应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较高的道德标准,较规范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也说过“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各位老师只有不断的去追求提高自己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完成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总之,师德的培养工作永远是每位教师需终生努力的主题,正如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所说:“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作为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以自身的言行来给学生树立做人的模范标准。在更多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潮流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心经营自己的

师德演讲稿:博爱之心 师德之魂 篇5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风雨,从教多年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点,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他们能在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热情也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高效的学习。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产生矛盾在所难免。教师若能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怀着一颗“博爱之心”与学生沟通,把其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保护,若有矛盾也能迎刃而解了。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学生对教师的”好心”可能会产生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用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那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等等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几年来,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

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的,我会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这样的语言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会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以此鞭策我不断进步。

3.严爱结合。

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我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也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师德是教育之魂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6 个方面,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提升。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遵守以上规范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师德的底线,但远非师德的终极目标。在师德方面我有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

我们应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防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所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关爱学生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保护学生而放弃自己生命的人民教师,正是在这一批批优秀老师的教育下,也冒出了诸如“小英雄”林浩等一批舍己救人的优秀少年儿童。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如果光传授知识,教师教学完全可以被电脑教学代替,然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只有“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将学生“标准化”,应鼓励“人尽其才”。“允许落后,鼓励冒尖”,“欲成才,先成人”,“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不仅要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体现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问题上。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爱心、用高尚的师德来投入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功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但我认为这种爱,更应该是智慧的爱。智慧的爱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现在老师们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爱学生好难!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对学习缺少热情,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在意老师的教育,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教师为学生付出了一片苦心,可学生根本不领情。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必须充满智慧。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不会无休止的抱怨,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学校,抱怨社会,而应该执着的去学习、去研究,在学习、研究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全国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有一次霍老师提问,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 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都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霍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这就是霍老智慧的爱。

二、追求高尚师德,做发展型教师

记得刚上班时,在教师师德演讲中还经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但在今天当今教师接受的师德应该是一种有着尊严感、幸福感、成就感的优美师德,教师们所向往的是成为有智慧、专业发展的阳光教师,教师所情愿献身的职业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更充满着专家的成就感,成才的光荣感,创新超越的自豪感。“发展” 是师德修养追求的目标,师德应当将教师引向辉煌,而不是毁灭。在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中,“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些要求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成为智慧的、有创造性的专业化教师。所以今天的教师道德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做一个汇集“爱心”“奉献”和“智慧”“发展”于一身的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最后用三句话与同仁们共勉“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师德是教育之魂演讲稿 篇7

一、民主平等, 构建和谐师生情

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 就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 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 关系比较和谐, 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 有了良好的学习心境, 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反之, 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 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 学生学习成绩也不会好。有时由于教师有“宁给好心, 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 可能学生会产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教师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

班主任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 严于解剖自己, 努力培养民主的气氛。班主任如能既是做人的楷模, 又是治学的表率;既是严格的师长, 又是知心的朋友, 学生就会近之;反之, 如果班主任只有冷峻、威严、独断, 学生就会敬而远之。班主任必须在尊重、信任、爱护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以高尚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 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 才是师生情感的纽带。

二、真情相处, 凭心灵到达心灵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他们还需要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 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 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 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 就能载起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如果没有这种关心, 爱护, 小舟就会搁浅, 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每一位优秀班主任的写照, 也是我所追求的境界。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 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我不让任何一个需要我帮助的学生失望, 我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看重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老师往往最关注学生的弱项而忽略了他们潜在的能量。给学生鼓励, 给学生机会, 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惊奇。班里有一位女生叫王梦莹, 由于父母离异, 父亲是个农民, 在班里很自卑, 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语很敏感, 有时还默默地流泪, 更是无心学习, 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 就特别关注她, 与她谈心, 帮助她摆脱自卑, 找回自信心。我让他先后担任了组长、物理课代表等职, 她似乎变了个人, 开始变得活泼开朗, 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 学习进步也很快。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一中。

自信心是学生力量的源泉, 如果折断了学生自信心这个翅膀, 学生就会丧失学习信心, 很可能产生敌对情绪, 最后发展到厌恶学习, 逃避学习。

三、宽容以待, 撑起自省的天空

爱学生要宽容,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一种宽广的胸怀, 一种高贵的品质, 一种崇高的境界, 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作为班主任, 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 不能一棍子打“死”, 要多一分宽容, 耐心疏导, 允许他们改正错误, 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在我刚接任班主任时, 很多问题生就想趁此机会大闹天宫, 开学的第一天以马俊威为首的所谓“七人帮”与校外打群架, 紧接着, 逃课、上网吧、截钱、欺负女生, 为此, 学校给予马俊威警告处分。家长多次来校, 含着眼泪恳求我, 不要放弃这孩子, 自己一定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我多次与马俊威谈心, 并给予鼓励, 这些孩子学习虽然不好, 但在打扫卫生, 班务劳动中表现却很突出, 马俊威曾几次向我发出疑问, “杨老师, 你真的相信我能改好吗?”我说:“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后来他再也没有违纪现象, 只是学习起来很艰难, 数学英语课根本听不懂。心里很着急。有一天, 我看着他在写作业, 他显得很认真的样子, 我脱口而出“马俊威你这道题做得很棒!”这时, 他惊奇得说:“杨老师, 我这样的人竟然还能得到你的夸奖!”我说:“你现在都已经知道学习了, 这个进步还小啊?”此时他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后来他顺利的参加了中考, 上了职业高中。如今见了我就像乖巧的小姑娘, 他很感激我, 说我挽救了他, 明白了如何做人的道理。

对学生的宽容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从而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宽容他们的不足, 宽容他们的失误, 宽容他们的个性。是人, 就难免有缺点、弱点和不足。常言道:“荆岫之玉, 必含纤瑕, 骊龙之珠, 亦有微颣”, 况乎人哉?

四、批评有度, 踏雪无痕心相宜

最受学生欢迎的批评方式, 应该是善意的带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宽严适度。有的班主任在批评和劝戒学生时, 经常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 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 班主任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的原则下, 批评学生。有时沉默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批评。不要太在意自己批评效果, 一定要“耐心”。在工作中要持之以恒, 对学生们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这样才能引导好学生。育人不比育苗, 不能笼而统之, 大而化之, 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行为习惯好, 表现优秀的学生, 应当多鼓励, 使之自然发展;对于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的学生, 应当耐心说服教育, 防微杜渐, 使之纠正缺点错误;对于思想素质差, 品行恶劣的学生, 如果说服教育不起作用, 可以发挥班集体, 家长的作用, 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 使之痛改前非。班主任对待有缺点的同学, 好比医生对待病人, 有的只需心理暗示, 有的需要吃药, 有的需要打针, 有的则需要你果断地拿起解剖刀, 割掉其思想上的毒瘤。另外, 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 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因受到鼓励而树立自信, 走向成功。

礼仪教育是新时期德育之魂 篇8

为了给师生间的理解友爱宽容提供行为准则,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塑造良好的校园形象,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恭、敬、辞、让”教育实属有益。我区礼仪教育的蓬勃开展给校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思想、言行举止接受了“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做文明人,创文明班,立文明校”的喜人氛围又在重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现将一些个人的认识与大家探讨。

一、普及礼仪知识,重在教师示范引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皮格马里翁的王子,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在象牙少女身上,竟然使象牙少女获得了生命。受皮格马里翁的启示,笔者发现在礼仪教育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种“微笑效应”,师生通过“微笑”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形成良性循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笑教学法”,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切与期望,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礼仪教育与“微笑教学”融为一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实施教学创新,强化文明礼仪要求

礼仪风范是一个人思想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的外在体现。礼仪教育不能凭空洞的说教强迫学生接受,否则“治标不治本”,一定要有某种让学生容易接受的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创作“礼仪儿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如根据课间礼仪标准让学生创作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下课铃声响,轻声慢步在走廊,不追逐不打闹,文明休息不喊叫。”学生在吟诵当中感染健康的文化气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另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保持教室内外环境的清新悦目、整洁有序,让环境无声着传递着礼仪文化,如此,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宁静和升华。

学校可以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礼仪教育的不同内容和要求,但是应该在所有年级当中有一些共同的内容,加以强化。如:接待朋友的礼仪,接待亲戚的礼仪,接待老师和长辈的礼仪,可开展“学做小主人”“学做小客人”“过家家”等充满乐趣的小品演习活动,寓教于乐,礼仪教育离不开这种“纸上谈兵”的形式,必要和恰当的形式可以强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增强礼仪教育的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规范德育阵地,创设校园礼仪环境

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引起师生的共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班队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四、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组织管理,教师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适时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3、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定会让学生逐渐成为有教养的现代合格公民,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素养提升的文明习惯。

师德之魂----师爱 篇9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何谓师德,那就是爱,这正是师德之魂。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感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师德的光辉:汶川县张米亚老师,在地震发生时双手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来救出孩子,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在灾难面前,选择了摘下自己的翅膀来保护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崇高与伟大的真正含义,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师爱的伟大;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和讲台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的牺牲成就了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的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师魂。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低落,一副无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结。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而是避开这事,表扬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教师对学生的爱更不应该是“分数高于一切”的爱。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身心疲惫。这样的教育适应现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博爱之心 师德之魂 篇10

刘庄学校:封秀荣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没有教育对儿童阳光般的爱,学生的成长地将会弯曲变形。”教坛十几载风雨,在酸甜苦辣中,我品尝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必须用那颗博爱之心去热爱学生,让自己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一.爱岗敬业,甘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每当站在讲台上,透过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每个孩子背后所有家长期待的眼神。我们的肩上不仅担负着培养孩子的重任,还承载着家长们的殷切希望,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是处在“无责任”位置上。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今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洒,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就误了学生。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而且,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二爱生善导,潜心探索教学新思路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当时我并不懂得他所说的含义,步入教坛后才才深深感受到:教育的全部秘诀就在一个字——“爱”。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用欣赏的眼光平等看待每一个孩

子,用尊重的态度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宽容平和的心态耐心的教育每个孩子,也会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用充满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满怀期待的眼神去启迪他们的心灵,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领他们进入知识的大门,让孩子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今的学生学习条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学生的“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也就造成了他们心理的某些障碍,特别是其中的后进生,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心理,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乃至工作。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学生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尊重他们,何况我们的后进生呢?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得到老师的尊重,找回自信。我想,每位老师都是爱学生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今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然而爱不是束缚,也不是放纵,爱应当从尊重开始。

三.用真诚和爱心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

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一定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不仅要解决知识上的疑惑,更要重视道德、行为上的疑惑。即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在自己热爱学生的同时,我还注意让每个孩子学会去爱他人。我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要想别人爱你,你首先学会爱他人”送给学生们。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爱,亲身感受爱,最终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爱。教师一人之爱是有限的,学生的爱才更宽广。教师以一人之爱,唤起学生之爱,才是师爱的延续,师爱的非凡力量。

四.用赞美和赏识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学会用激励性语言。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一旦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更容易从心理上得到满足,那些不被人重视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这时我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他们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会以实际行动向新的目标努力。对他们的闪光点,甚至微小进步,要多鼓励,多表扬,把那些微弱的火光点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上一篇:读什么有感高中作文650字下一篇:副秘书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