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精选10篇)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第三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基本要求和本规范规定,加强建设,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队伍建设

第四条 县级以上残联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同级残联所属事业单位,在同级残联就业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上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配备、岗位设置,应满足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规范管理的要求,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持证上岗。

第六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名称和标识,具体规范和标准按照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原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关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使用统一标识的通知》(„2003‟教就函字第3号)规定执行。第七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费要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要求,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三章 主要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省级以指导、示范性就业服务为主,市、县级以直接服务为主的原则,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县级残联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残疾人组织,搭建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以乡镇(街道)残联专干、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为骨干,建立残疾人就业指导员队伍,做好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

第九条 省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一)按照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本省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辖区内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指导;

(二)在省级残联就业部门指导下,组织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三)组织实施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及其他集中安置残疾人用人单位资格认定工作,指导推动市、县残疾人集中就业发展;

(四)指导市、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与失业统计,进行残疾人劳动力资源和社会用人单位用工需求调查,发布残疾人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用工信息;

(五)示范并指导市、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康复劳动提供服务并进行技术指导;

(六)制定并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市、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七)建立省级残疾人就业信息监测中心,指导市、县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并纳入同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条 市、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与任务:

(一)制定本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在同级残联就业部门指导下,组织实施区域内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三)对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及其他集中安置残疾人用人单位进行资格认定,为用人单位享受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

(四)组织开展残疾人劳动力资源和社会用人单位用工需求调查,发布残疾人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受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委托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进行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五)组织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残疾人就业指导员业务培训;

(六)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康复劳动提供服务并进行技术指导;

(七)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行为观察跟踪服务,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用人单位提供支持性服务;

(八)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制度,协助残疾人职工和用人单位处理好劳资关系,指导用人单位建设方便残疾人职工的无障碍环境;

(九)为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十)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并纳入同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行信息共享。建立城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中心和残疾人就业信息监测点,发布辖区残疾人就业信息综合数据和分析报告,并按相关规定上报数据。通过公网与其他城市网络中心实现信息交换。

第四章 服务设施与功能

第十一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根据残疾人就业服务基本需求,建设服务场所,完善服务功能。

第十二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场所均应符合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具有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与测评、模拟仿真教学、职业技能展示和宣传栏等设施设备,配备业务信息和劳动力供求信息显示系统、无障碍触摸查询系统并确保完好和方便使用。

第十三条 市、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设置以下功能区域 :

(一)窗口服务功能:包括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培训登记、咨询服务、按比例就业审核和残疾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

(二)信息查询发布功能:包括求职信息、用工信息、培训信息、法规政策信息等;

(三)职业介绍功能:包括对求职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匹配等;

(四)职业指导功能:包括职业能力评估、技能鉴定、求职指导、职业设计、心理辅导等;

(五)招聘洽谈功能:包括面试洽谈、用工推荐、用工指导等;

(六)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库管理、信息统计、信息监测及分析等。

第五章 制度建设

第十四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工作规章制度,包括职业培训制度、职业介绍工作流程、就业年审工作操作流程、求职登记工作流程、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流程、残疾人招聘工作流程、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制度、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等。

第十五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强岗位和人员管理,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内设机构工作职责、组织结构说明、岗位职责、服务人员行为准则、服务人员选聘、考核和培训制度等。

第十六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公开服务制度、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承诺等,主动接受残疾人和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中国残联根据本规范制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评估验收标准。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2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涵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就是指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系统化的组合, 包括服务对象系统、工作人员系统、工作流程 (方法) 、资源服务系统、评估系统。每个不同的子系统当中都涉及了许多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独特性和其他类别社会工作的一些相关性内容, 正是由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子系统组成了庞大的残疾人工作体系。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调查数据推算, 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数, 推算出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45%。全国残疾人的家庭户数达7050万户, 约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搞好残疾人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群体的福祉, 更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已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如英国1601年颁布《济贫法》, 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社会福利萌芽时期对贫民的救助, 主要是对残疾人的救助。经过400多年的发展, 英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包括社会保障、保健服务、福利服务、住宅服务、教育服务5个体系, 建立了许多残疾人儿童机构、精神病收容机构、日间照顾机构等。但是很少有文字或专著传入中国, 即使在残疾人福利体系健全的香港也很少有关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资料和书籍。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实施存在问题

1.人们在对残疾人社会工作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解的偏差是多方面的, 有人把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解为凡是与残疾人有关的工作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有人把社会工作理解为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的工作, 只知道残疾人社工是做好事的, 如义工;有的人把社工看做残联相关部门下派的领导, 残疾人专干等等。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认识、理解与认可。

2.残疾人社会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现在一些新招聘的社工大多数只具备一定社工理论知识, 没有社工的工作经验, 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体系得以借鉴, 大多数社工还不了解残疾人领域的一些康复、政策等相关知识;在以前从事残疾人工作的人员又缺乏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

3.缺乏稳定的资金、资源支持

残疾人社会工作活动经费也主要来源于社区残疾人协会的资金, 经费比较难申请。另外在办公场地、人力资源、服务机会等方面也都存在不足, 在加强与社会福利团体联系、调动和整合社区和社会资源方面也未形成长效机制。

4.适合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尚在探索中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在西方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也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由于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社会工作必然也要有所不同。国内社会工作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具体课程的安排, 也大多以沿袭西方经验为主, 而有关社会工作方面的论著并不多。即使有相关的社会工作方法理论技巧, 但是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也是不适合的[1]。

四、完善及实施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的途径

1.加大社工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栏、现场咨询、社区活动等形式在社区开展相关的社区宣传, 主要包括关于对残疾人地位的认识和残疾知识的普及, 树立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氛围。

残疾人社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应从不同的层面着手宣传工作: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社会宣传的主体, 宣传形式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还可以举行专题社工现场咨询活动, 社区宣传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宣传品牌意识。品牌是形象、品牌是旗帜、品牌是效益。做好机构的项目建设, 打造机构残疾人服务的品牌体系, 提高残联工作的整体效能, 扩大残联组织的社会影响。

2.提高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素质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向职业化、应用性发展。作为一种职业的社会工作, 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 它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要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而且更要求社会工作者掌握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 能够用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与手段从事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刚刚兴起, 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专业素质也很低, 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

新入职的社工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要谦虚谨慎, 向残联工作系统人员学习, 注意了解有关残疾人的社会政策、法律法规、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帮助残疾人充分利用政策与法规资源, 依据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争取权益保障。只有在坚持社会工作理念的同时学习好有关残疾人的一些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原有残疾人工作转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人员应突破常规工作方式,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学习, 工作中体会社会工作者的理念与价值并予以内化, 向有社会工作相关经验的人学习, 坚持认同社会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只有这样残疾人社会工作才会有新进展、新突破。

3.建立各种完善的社工的组织体系、社工考核机制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组织系统。我国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还很落后, 长期以来, 我国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 而我国的民间组织 (包括民间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 即现在流行的所谓“第三部门”十分缺乏。因此, 完善这一系统极其重要。目前不论是社工机构还是作为用人单位的残联, 对社会工作者的考核还不是很规范, 应借鉴香港或其他行业优秀的绩效考核经验应用于社工管理体系当中。这样既有利于社工机构的顺利发展、也有利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进一步提高社工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资源运作体系

各个社会工作机构创立初期, 没有一套完整的资源资金运作机制。中国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是一个一体化的社会网络。我们政府掌握着几乎解决社会问题所需要的社会资源, 这为社会工作系统工程的建构提供了推展的主渠道与组织框架。各残疾人社工机构应发展多个层次互补的社会支持网络, 引导工作对象挖掘和利用其拥有的支持资源, 而且要推动其积极拓展和再建构社会支持网络;不但要帮助打工青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而且更应该推动其利用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建设。把这种工作理念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我们尝试提出一种以社区为平台, 从个人、小组、社区多个层面展开介入的网络化模式。

5.促进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本土化、可操作化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工作不需要像西方社会那样从消极的救济工作过渡到积极的保障、从少数人参与到大众参与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将会一开始就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规范化与科学化社会工作的成果, 社会工作者的队伍将不断扩大,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国情、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许多模式和理论在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研究探讨一套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体现出本土化与具体化的特征, 完善独具特色社会工作系统工程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艳娜, 王玉香.透视: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2) .

[2]仉兴玉.做好残疾人工作需要强化五个意识[J].中国残疾人, 2007, (08) :25.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论农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服务体系;规范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56-1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的交汇处。全市耕地面积150万亩,其中旱田面积90万亩。因地势较为平缓,绝大部分耕地适合机械化作业,具有发展农机化的优势。多年来,该市一直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吉林省最大的绿优水稻生产加工基地。2007年6月,梅河口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市有35万亩水田被上级质检部门列为“绿优水稻标准化示范区”。

近几年,梅河口市农机部门根据本市农作物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制定了农机化发展规划。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服务和管理,使农机化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 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维修网点在管理制度上亟需规范

目前,覆盖农村的农机维修网点主要由个体修理部及一部分农机合作社负责建设。一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的制定和修改、人员设置与培训、民主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方式与水平差强人意,经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

2.2 服务领域需要拓宽

维修网点内的维修技术人员大都是老师傅,缺少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以及专门的后勤保障人员。另外,维修站点大都以本合作社的农业机械为主要服务对象,没有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机使用人,一旦遇到机械出现故障,往往要到市区或者个体修理铺才能得到维修。农机合作组织以及农机大户大都满足于自给自足,丝毫没有跨区作业观念,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理念比较淡薄。

2.3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在一些城镇,农机维修网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其保养、维修、检测等技术与汽车4S店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大都无法对农机具进行高质量的服务。另外,由于农机合作社可供抵押质押的资产十分有限,当地金融部门难以实时有效地对其提供信贷资金,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农机合作社的维修设备、设施较为落后。

3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加快政策落实,切实保证农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3.1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要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开展农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社会各界对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将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从而为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3.2 加强合作组织建设,明确政策实施方向

各地应严格按照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合法经营、加强管理、倾心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生产与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与此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农田作业道路建设,解决大型农业机械停放的场地建设问题;全力争取和落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 抓好专业人才引进,搞好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是提高县域农机化发展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各地应本着“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从编制、薪酬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平台。同时,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力量,为广大农民提供通俗易懂、好学管用的技能培训,为他们购置农机创造条件。要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逐步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其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服务能力。

3.4 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鼓励多元合作经营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农机合作社、农机销售公司、农机经纪人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收益。

3.5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地要积极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按照当地产业的优势,致力于农业机械相关设备结构布局调整,积极组织好机械化生产作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打破地区、行业等方面的限制,推动和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进行农机跨区作业,推行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产销一条龙的新型服务模式,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4

简 报

第8期

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

2006年9月15日

编者按:2006年8月18日~23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来自北京、甘肃、天津、河北、上海、浙江、陕西、重庆、宁夏、宁波、广州等地的50多名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本届学术论坛。通过康复医学、康复工程、康复服务机构管理、社区康复专题的学术讲座与讨论,达到了传播先进康复理论和技术,学习总结经验、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目的。参加会议的各省、市残联康复中心同志们,希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全国肢体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强对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继续通过举办康复论坛等方式,促进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并感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本届康复论坛,为广大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创造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会上,甘肃省康复中心、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介绍了本“中心”建设发展和机构管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受到与会人员的赞扬。甘肃省康复中心在省残联领导下,坚持以康复医疗为支撑,以康复工作为 主业,利用康复任务和项目,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化开展康复业务,实现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市残联的支持下,转变经营理念,坚持将康复、医疗有机结合,形成康复专科特色,抢占康复市场份额,同时改革管理体制,向管理要效益,扩大“中心”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现将经验交流材料发给你们,望各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认真学习、借鉴甘肃、宁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积极拓展康复业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管理体制,争取“中心”建设上新台阶。

突出康复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 在实践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康复中心 路生禄

甘肃省康复中心1994年正式开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发展,中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中心”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病床300张,业务科室20个,固定资产5000万元,2000年被评为二甲康复医院。我院自成立以来,已为60万人次的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受到中国残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回顾十二年来我们对康复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和拾遗补缺的发展思路

(一)正确处理康复和医疗关系

作为一个专业康复机构,首先要突出康复特色,将主要的资源配置到康复业务领域,把康复做大、做强、做规范,使康复专业成 2 为康复机构的主业,才能体现康复机构的价值所在。在搞好康复业务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综合医疗工作,所谓适度就是开展与康复有关的临床医疗业务,而且从规模分科等方面不能等同于综合医院,与康复相比医疗处于副业位置。康复中心如果没有医疗支撑,人才就难以引进,机构运转所需的经费难以保证,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再卒中、泌尿感染、癫痫抽风及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康复中心领导要正确处理康复与医疗业务发展,既要分清二者主次关系,又要使两个车轮一齐转,才能使康复机构的运作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把康复与医疗在科室的层面融为一体

我们“中心”一般科室都把主业和副业融为一体,例如把小儿科的业务融入小儿康复科之中;把眼科融入视力康复科之中;把神经内科融入偏瘫康复科之中;把内科融入老年病康复科之中;把骨伤科融入截瘫康复科之中;把五官科融入听力语言康复科之中,等等。同时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有关医疗专业诊疗和护理技术,掌握又要本科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护理知识。实践证明这种融入既有利于主业与副业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康复医疗资源效用最大化。

(三)坚持拾遗补缺原则,因势利导的开展康复业务 在业务发展中,我们坚持拾遗补缺原则,尽量不与三级综合医院形成竞争,而是把综合医院没有的业务开展起来,例如小儿脑瘫、弱智和聋儿的托管康复、老年病康复,把综合医院比较弱的康复治疗技术即PT、OT、ST和传统康复治疗做强、做规范,形成了他无我有、他弱我强的业务格局。

(四)服从行业管理,规范执业

康复机构要开展综合医疗工作,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员、设备,而且需要卫生部门的认可。我们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时,执业范围不仅有康复医学,也把综合医疗列入其中。同时积极争取卫生、劳动等部门支持,使我中心成为省、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工伤事故保险的定点康复机构,为全面开展康复和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团队

(一)加强队伍建设

“中心”在开业前即派人外出学习康复业务,先后派出200人次进修康复业务。如康复治疗科成立之初,该科主任带领本科室的6名骨干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小儿脑瘫康复科成立之前,全科人员集体到河南省学习脑瘫、弱智康复业务。正是对康复人才培养的重视,使“中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一支业务过硬的康复专业团队。正是有了这支团队,才使我们的康复技术在当地处于优势,为医院带来了大量的病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做好人才引进

省、市残疾人康复机构大都成立晚、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吸引人才比较困难。多年来,我们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优厚的条件留人,用灵活的机制留人。建院初期,住房十分紧张,有的院领导还没有分到房,但我们把全院最大的房子预留给了学科带头人,如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业务骨干王茂运副主任医师调入我院时,就分到一套房,帮助我院创建眼科。今年,我们又以住房、职位和科室经营自主权等条件,把全省著名的眼科专家郝保安调入我院,使我院的眼科真正成为甘肃省最强的眼科之一,成为视力康复的领头雁。

(三)把住进人关

我们在省残联大力支持下,坚持按既定标准进人,按专业需要进人,按优化人员结构的目标进人,从而保证了调入人员的质量。现有的151名正式职工中,具有硕士研究生的5人,本科生 83 名,专科生 41名,中专生15名,所有的专业人员均有相应的资格证和执业执照。其中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46人。

(四)注重继续教育

为提高在职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我们采取报销学费、带薪休假等条件,鼓励大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截止目前,已有16名中专学历职工拿到大专文凭;有22名大专学历职工拿到本科文凭;有4名大学学历职工拿到硕士研究生文凭。

三、认真抓好业务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创建核心科室,提升核心竞争力

康复机构只有通过核心科室建设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开业不久,把眼科,聋儿康复科,康复治疗科确定为重点科室,在资金、人员方面给予倾斜,使核心科室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我院眼科目前有正高2名,副高5名,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康复治疗科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弱智、偏瘫效果良好,前来治疗的病人去年就达到了饱和。重点科室支撑了“中心”的发展,是中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二)与综合医院建立转诊关系

我们通过甘肃省康复医学会把全省各综合医院的主管院长和眼科、儿科、神经内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的科主任网罗到这一组织 5 中,为我所用;另一方面,通过联谊会,展示“中心”实力,使综合医院医生了解康复。目前“中心”康复业务优势得到了全省卫生行业认可,与全省各综合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

(四)充分利用各类项目,不断提升康复技术水平

“八五”以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都有白内障复明、聋儿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假肢装配、康复训练服务等康复项目,我们充分利用项目实施,拓展业务领域,锻炼康复队伍。如通过承担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使骨科的矫治手术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承担的假肢项目使假肢装配技术达到了快速提升。

(五)做好机构宣传

残疾人现有康复需求仅占潜在康复需求的20%,有大量潜在康复有待转变为现实康复需求,康复机构要积极开拓康复市场。我们每年都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公民宣传康复知识,展示康复成果,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康复需求,使我们的康复服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转变领导作风

我们注意合理搭建班子结构,懂业务的人占2/3,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3。加强领导班子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提高管理水平,实行分工管理、分级管理、人性化管理。2005年以来,我们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机,把转变领导班子的作风作为突破口,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克服工作中讲的多,做的少;布置的多,落实的少现象。使班子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我们把121个规章制度印制成《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职工人手一册,督促大家学习规章制度的内容。工作中凡是遇到具体问题,都坚持按中心规章制度处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中心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抓硬件建设

我“中心”原有业务用房5000多平方米,康复病床150张,现已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根据中国残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我中心提出的“做大做强康复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要求,实现中心跨越式发展,在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2400万元,修建7000多平方米的康复医疗楼和百级层流手术室,购置了必要的康复医疗设备,有效地提升了“中心”的服务功能和硬件水平。

(五)做好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我们中心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3年在全省事业单位中率先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实现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除基本工资外,附加工资和奖金均根据出勤和贡献大小分配,拉开差距,较好地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与管理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毛兴钢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于1996年成立,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心”创办初期,仅开展聋儿语训一项业务,几十名工作人员收训十几名聋儿,经费不足,运行困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工认为中 7 心没有发展前景。

面对这种情况,“中心”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立足市场,内抓管理,外创条件,积极拓展康复业务,在调整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路,在全面完成各项康复任务的同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心”目前建筑面积4420平方米,工作人员113名,设有医疗康复部、教育康复部、社会康复部、职业康复部四个业务部室,开展聋儿语训、弱智儿童康复、脑瘫儿童康复、偏瘫康复、截瘫康复、骨与关节损伤治疗、脑外伤及烧伤康复、残疾人健康体检、辅助器具供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等业务,45张康复病床利用率达100%,月受训聋儿、弱智儿童维持在120名左右,预算外收入从最初的2万元,提高到目前的近千万元,10年期间共提高了近500倍。以上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是分不开,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积极占领康复市场

(一)摆脱“事业单位”体制束缚

编办核定“中心”为事业单位,编制30名,这在中心成立初期促进了中心建立与发展。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残疾人事业深入开展,“中心”内部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大锅饭”状况难以改变,人心浮动、人才难进。这使得“中心”发展困难,维持也难以为继。近年来,“中心”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突破事业单位概念,采用“福利性单位,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通过开拓康复市场,做到该补贴的补贴,该收费的收费。几年来,“中心”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

(二)扩大康复服务业务领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也随着疾病系谱的改变,康复不仅 8 仅是残疾人的康复,康复对象越来越广,因此,“中心”面对的不仅是残疾人,而是全社会有康复需求的群体。“中心”主动拓展市场,努力占领市场,改善内部管理,使“中心”为宁波市首家医保定点康复专科医院;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成为工伤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开设康复专科门诊,扩大诊治对象,使“中心”逐步顺应市场规律的良性运行。

(三)实现规模经营

市残联和“中心”领导班子都清楚认识到残联康复机构在技术、设备、人员、规模、品牌等方面都无法与综合医院相比,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当前各类医院尚未完全进入康复领域这一“时间差”,尽早、尽快地发展自己,在康复市场里获得更多份额。为此,2003年,宁波市残联投入400万元扩建2400平方米以完善门诊部和住院部;2005年投入6800万元开始建设18000平方米的康复大楼。这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残联和“中心”意识到一个根本问题:市场经济强调规模效应,规模经营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小打小闹的康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而做大做强是残联康复机构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一)转变机制,推行全员聘用

“中心”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对各部门进行定编、定岗、定员。由中心主任聘任各部门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用部门人员。用人机制的转变,使每位职工都有高度危机感,促使职工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加强了职工们的责任心。

(二)培养人才,适应新形势

一是理顺与卫生、教育、人事等系统的关系,解决职工职称晋升 9 问题,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为留住人员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职工开展政治思想、业务理论、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三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探讨和交流,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四是针对新开展的业务聘请综合医院专家为顾问,指导康复训练;五是派人参加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目前,有一大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科室带头人。

(三)精打细算,降低成本

由于不存在成本核算科目,传统的事业单位往往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中心”实行成本核算,把中心的人员费用和运转费用计入各部门考核成本,使每个部门人员和费用与效益挂钩。这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节约了成本。

(四)绩效挂钩,调动积极性

管理的基础是公平,管理的核心是效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础上,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工资福利讲公平,奖金分配看效益”的分配原则。

在严密论证、反复测算的基础上,“中心”建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等四方面考核指标。其中,经济考核按月进行,达到经济指标的部门,按比例提取奖金,未达到指标的,扣除部门相应奖金;社会效益、内部管理、业务发展按季度考核,为了鼓励部门拓展康复项目,业务发展只奖不罚;为了强化各部门注重社会效益和内部管理,这两项指标只罚不奖。各康复业务部室将中心制定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工作岗位,制定出考核细则,从评估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来考核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提取奖金。此项分配制 10 度的实施,一方面改变以往凭印象、凭感情,评价工作好坏,评先选优有失公正的状况,另一方面大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

(一)加强思想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如果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则会影响正常工作秩序,阻碍工作正常开展。几年来,“中心”加强对职工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把思想教育融入到组织文化的建设中。目前,整个单位呈现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为开展业务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医患关系

“中心”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的亲情式服务。我们在康复过程中,不仅在肢体上对病人进行康复,而且在精神上对病人关心、鼓励,让病人充分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三)发挥榜样作用,构建和谐团队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需要重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指导原则,实施科学发展

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改善残疾人的民生、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树立融入大局求发展的理念。适应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大局,充分利用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的政策规定、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三是要坚持走社会化发展的路子。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鼓励和吸引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邻里和家庭的优势,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四是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针对温州市县域状况的不同、城乡差别、以及社会服务体系内在建设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统筹安排。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

一是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服务纳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安排,构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二是要按照“保生活、保发展、保风险”的需求,民政、劳动保障、卫生、教育、城建、司法、残联等部门要将残疾人服务纳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公共卫生、教育、城市建设、司法援助等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制定出台各类专项政策。三是各级公益事业管理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出优惠服务残疾人的政策规定,使其掌握的公共资源能够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要按照普惠与特惠、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将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维权和法律服务、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各项服务与整个社会服务体系接轨,并给予特殊扶助和倾斜。

3、适应社会发展,完善法规制度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制度建设。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二要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国家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方案,明确服务体系建设的范围、内容、目标、任务、措施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三要制定出台公共场所和设施对残疾人实行优惠开放的扶助政策,为残疾人参与、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不足,功能不全,是制约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是建设残疾人托养机构和设施,利用社会福利院、精神病院,对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进行托养服务。二是促进社会资源的共享,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建设之中,将残疾人文化体育需求服务纳入公共文化体育建设之中,将残疾人生活服务纳入基层社会保障和社区建设之中等。三是支持市、县(区)残联搞好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5、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快、应用广、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关键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也应与这一社会潮流和趋势相适应,必须以信息化为基本的社会背景,在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尽快实现残联系统内网络互联,并与相关部门深化信息协同与合作,实现各方面资源的共享。一是从网络组建入手,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科学规划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二是开展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和录入工作,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三是进行信息化工程的研发,突出信息化建设对残疾人服务的功能,进而提升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

6、加强特殊教育,提高技能素质 由于身体状况受限,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特别需要加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二是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三是大力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四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重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7、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6

区政府副区长、区残工委主任周晓东

尊敬的单理事长,省督查组各位领导:

今天,单理事长及各位领导莅临我区检查指导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省残联对我区残疾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亭湖区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根据本次督查要求,我将亭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亭湖区是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时,在原盐城镇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城乡复合型城市区,是盐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8次区划调整后,现下辖5个镇、5个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1个经济区和1个省级物流园区,总面积76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0万。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残疾人达5.12万人,目前我区实际持证残疾人1.31万人,重度残疾人4272人,其中年龄在16—60周岁,符合托养对象轻度精神、智力残疾和其他重度残疾人约3100多人。因此,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有很大的社会需求,机构发展空间也很大。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区按照省、市残联的统一部署,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将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集残疾人托养和

1康复于一体)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规范标准等多项举措,不断开拓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新局面,有力推进了全区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强化组织推进,科学规划布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从2010年开始,区政府连续三年把这项工作列为全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之一,区长李东成、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戴道等区领导多次召集建设、规划、土地、财政、纪委、国资办、教育局、残联等相关部门就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行专题会办,并定期督查项目建设进度,为推进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地组织保障。结合大市区实际情况,经多次会办确定了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原定方案与盐城博爱医院合作,整体购买大洋街道大洋村盐海科技研发中心大楼,后因规划调整,2011年7月经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圩洋实验学校整体划拨区残联,项目实际占地面积26.36亩。

2、强化规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总体要求,我区邀请了资质较高的盐城工学院建筑设计院对项目建设进行量身设计,高标准、高要求制定建筑设计方案,切实做到人性化设计,全方位配套服务功能,配置无障碍设施、养护房间安装呼救系统,室内外活动空间充足,设置托养公寓、康复训练中心、生活技能训练场地、职业培训与教育场所、文体娱乐中心、行政办公区和配套商业设施等。同时,我们坚持高起点定位,按照长远结合的原则,结合残疾人托养和康复的需求,建立残疾人托养、康复、生活、劳作等不同功能区域,各区间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布局合理,并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并设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模拟公交站台、商店购物、储蓄取款、残卫、交叉路口等功能。

3、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推动合力。一是对圩洋实验学校的现状做了勘察评估。组织区残联、财政局、国资办等部门对圩洋实验学校地块进行了实地考察:圩洋实验学校地块占地面积26.36亩,该校位于新洋街道圩洋村9组,东临东伏河,北依中心河,原有校舍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其中:2幢2层教学楼1232平方米(每幢616平方米),平房9幢及传达室、厕所等建筑1744平方米,规模超过省定床位数达到100张,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米的要求。二是对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申请项目立项。区残联编制了项目建议书,区发改委于2011年8月15日下发了《关于同意亭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亭发改审[2011]218号)。三是对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总平面规划的设计。根据圩洋实验学校的现状,与盐工设计院洽谈,派人同盐工设计院工程师一道考察了广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锡市惠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泰州市泰兴残疾人托养中心,结合上述三个单位的先进做法,于2011年9月29日完成规划设计。四是做好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投入资金的测算。据初步测算,圩洋实验学校改造成区残疾人托养机构需投入1109万元(不包括资产划拨补偿费用)。其中:土建费用700万元,绿化场地等附属设施200万元,设备添置费用200万元。五是召集区国资办、区教育局、区国土局、区规划局办理资产划拨和办证的相关

手续。目前规划、国土手续均已到位,房产手续等房屋改建结束办理。

4、强化资金筹措,全力保障建设。项目建设按照“经济、适用、安全、美观、大方”指导思想,利用圩洋实验学校闲置校舍,对可利用的校舍进行改造,不足的部分进行新建。该项目总投资约11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的旧房改造196万元;二期工程的新房建设513万元,场地建设(含绿化)200万元,设备添置200万元。资金来源:区财政拨付300万元,省补助300万元,在残保金中分三年列支500万元(列入区残联部门预算)。该项目于2011年12月18日已完成旧房改造工程招标工作,一号标中标单位为盐城千和建筑公司、二号标中标单位为盐城悦和建筑公司,合同工期45个日历天。按合同整个改建工程应竣工并投入使用,由于周边群众对政策存在误解,屡次阻扰施工,今年5月底才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对原有校舍进行改造,处于室内外装修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管理,遵循设计方案,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加强建设项目的全程管理和监督,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三、下步打算

1、加快建设进度。我们将努力克服进场时间迟、工期短、遇到的施工矛盾和农忙酷暑等实际问题,合理调配人员,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紧扣时间节点,提高工作效益,确保工程进度,争取7月底全面完成旧房改造任务。

2、加强制度建设。对我区残疾人服务现状进一步调研和摸底,研究制定管理运营意见,建立健全服务规章制度,明确机构残疾人托养的服务目标、对象、项目,为建成后的中心顺利运行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和制度保证。

3、提升运营理念。我们将主动与先进的康复企业合作,联合打造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专业管理运营团队,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区情的运营和管理服务模式,聘请专业服务队伍,促进理念更新和服务改进,为中心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

4、强化专业队伍。进一步重视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残疾人托养和康复服务涉及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籍、康复护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多、要求高、覆盖面广,要求机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我们将面向市卫校招收一批专业护理人员,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切实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委托市残疾人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长期定向培养专业服务人员,为中心储备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队伍。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批正!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7

一、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值班工作的重要性

值班工作在党政机关工作中履行着上传下达、沟通左右的重要职责,是确保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值班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机关工作质量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整体形象的好坏。当前,油田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速度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现,一些内部矛盾日趋表面化,一些突发性或由来已久的问题,也成为一些不稳定因素,加上油田各板块资源错综复杂,影响油田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因此,担负值班工作的各级党政值班室,要切实担负起向各级党委报告紧急情况和重大事件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实施有效指挥的助手作用,及时、准确地向本级或上级领导报告重要信息,确保领导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和果断决策,使事件得到妥善解决,即大事化小,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紧急情况和重大事件报告工作,决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更不仅仅是办公室本身的事,而是关系到全油田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应摒弃传统观念,站在全局高度,站在构建和谐油田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值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立足工作实际,下大力抓好各级党政值班室建设,切实把值班室建成“企业单位中心工作的协调中心、处置紧急重要情况的指挥中心、社情民意的反馈中心、基层群众的服务中心”。

二、坚持夯实基础,“软硬”结合,以规范促提高,不断提高值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水平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坚持“软硬”结合。

目前,油田普及推广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大力实施无纸化办公,已经提升了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新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势必带来值班室现有设施的更新,但要用高标准来衡量,用新形势对值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来衡量,各单位办公室基础设施、各类硬件参差不齐,硬件建设还不够完善、制度还不够规范。因此,着眼于提升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值班工作环境,对现有一些性能低下、设备比较陈旧的设施及时更新。要抓好值班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力改善值班工作环境,通过硬件的加强来带动软件建设,确保工作提速。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规范促提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值班工作,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值班工作虽说千头万绪,情况复杂多变,但也有其规律可循,只要加强对值班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就能够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因此,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透,办理任何事情要考虑到位、落实到家,做到程序不抄近路,工作项目不留遗漏,工作办结不留遗憾。各级办公室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抓好值班工作规范化建设,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对一些不能适应需要的制度,要从实际出发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通过规范制度、规范程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运行体系,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力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做好值班工作,必须抓好值班人员的作风建设,必须把“严细深实快”的要求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个环节。严肃对待值班期间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觉,以严谨的作风做好值班工作;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坚持务实为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力求做到深入、扎实,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报告和反馈情况要真实、准确,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报喜藏忧、道听途说,更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在报送紧急情况重大事件问题上,要把“快”作为值班工作的第一要求,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能一分钟办完的事情决不延缓一分钟,能当天办完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办。通过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值班工作优质高效地运转。

三、树立窗口意识,把耐心细致体现在值班服务的各项工作中

值班室是各级党政工作的窗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单位领导和机关的形象,反映着值班人员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值班人员每天都要接收大量信息,接打大量电话,接洽许多事情,很容易烦躁。因此,值班人员要做好值班工作,必须做到“三细”。一是考虑问题做到细致入微,办理文电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要求,接听电话要想一想有没有遗漏,报告情况要想一想是否全面准确,提出拟办意见要想一想是否合理妥当,遇事多想、多看、多问、多记,做有心人、细心人,把每一件事情办得恰到好处;二是安排要细,安排工作要考虑周到,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想清楚,要经常进行分析研究,要有应对预案;三是落实要细,就是要细致、细心,把每一项任务进行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值班人员要文明服务、礼貌待客、遇事要冷静,说话要和蔼,要机制灵活地快速分析、快速反应、快速处理,要通过值班人员服务和值班室这个岗位,传递文明、传递美好、传递和谐、传递机关形象、传递油田和本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油田、了解社区,感受油田政策和社区决策带来的热情与温暖。

四、不断强化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种紧急重大事件的能力

我国残疾人就业促进战略 篇8

关键词:残疾人 就业因素模型 就业促进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就业,这对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促进残疾康复、创造无障碍环境

首先,让残疾人得到康复,是残疾人入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事业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既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另外,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通过建设无障碍体系,将大大改善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环境,为他们全面参与社会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无障碍实施建设要严格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划》进行,坚决杜绝不符合无障碍要求的现象出现并且生活设施规划建设方案应该通过残疾人协会的审核通过方可设施。

2 完善反歧视立法,强化司法干预

偏见和歧视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因素,消除社会偏见或歧视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要途径。当前,关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相继出台,明确规定“不得歧视残疾人”。2007年颁布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中明确提及,法院能够受理就业歧视案件。但是这些政策法规仅限于笼统的法律条文,并未涉及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未明确定义“残疾人”的标准和残疾人歧视标准,司法举证责任尚未明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教育先行。教育公平是促进就业公平的主要途径。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针对残疾人的教育歧视和就业歧视现象,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为缓解社会矛盾,国家本着促进社会公平的理念,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要求各级各类院校不得拒绝残疾人学生的入学申请,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虽然教育歧视在1991年就被列为了非法行为,但是一些高等院校依然利用不合理的体检标准来拒绝合格的残疾学生。2006年,相关部门针对残疾人教育形势进行了转向调查,结果显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只有63.19%在普通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而总的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27%,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可见,教育歧视现象在我国仍然非常严重,而且对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3 优化就业制度,创造优质的制度安排

当前,我国推行集中就业制度与按比例分散的就业制度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但制度执行环节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整改。集中就业促进制度有赖于国家、各级政府和社区福利企业具体执行,其弊端是使残疾人集中就业转变成了一种福利性质的就业形式,忽视了残疾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而且,制度的推行缺乏政府在资金、技术各方面的支持,福利企业盈利甚少,甚至亏损维持经营,最终导致大部分残疾人面临失业困境。政府作为人民公仆,有责任与企业共同担起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任务,应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福利企业建设,适当下调残疾员工的比例标准,以促进残疾人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现行的按比例分散就业制度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挂靠”就业,徒有就业形式而缺乏实质内容,残疾人并未真正参与就业活动。有的是虽然真正参与了就业活动,但薪资待遇没有保障,而且很少有企业帮助残疾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照这样来看,企业的确落实了按比例就业制度,但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仍不容乐观。

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整改。

其一,借鉴美国的残疾人就业模式,即“一刀切”,残疾人就业无固定比例,要求企业必须雇佣通过标准审核的残疾人,并且必须保证其公平的享受薪资待遇和职业生涯规划,晋升或解雇时给予残疾人公平参与的权利。这是促进残疾人平等进入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真正融入平等社会的重要保证。

其二,借鉴德国模式,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严格执行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违规惩戒力度,并且对于积极支持和参与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进社会公平。

4 加强政府的示范作用,倡导平等意识和责任

政府对宣传平等意识、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责任,同时也必须身体力行。政府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个最大的雇主,应该带头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歧视残疾人,应该最大限度地雇用合格的残疾劳动者。政府在公开招考的公务员过程中应该对所有残疾考生一视同仁,凡是能够完成“核心工作内容”的残疾人,就要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就业条件。同时,政府应在全社会倡导“尊重残疾人个体特征、爱护残疾人应有权利”的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我国残疾人就业促进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洪,李志忠.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残疾人,2006,11:56-58.

[2]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M.Oliver.Understanding Disabilit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London: Macmillan,1996.

作者简介: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 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阳谷县残联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阳谷县残疾人工作基本情况

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县,全县现辖1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847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其中残疾人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涉及全县近五分之一的家庭。阳谷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1998年单列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正式独立并设立党组,现有干部职工16人,2003年投

资170万元建设了一所占地4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集办公场所、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康复医疗用品用具供应等职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思想认识,切实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残疾人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大多生活在农村,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他们与健全人在收入水平、生活状况等方面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如何使全县万残疾人一道奔赴小康就成为我县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首要任务,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县主要领导专门听取汇报,深入乡村、街道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当了解到当时县残联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职业技能培训、用品用具供应等项服务无法有效开展时,决定筹资建设一所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并要求县残联抓紧研究制定规划和方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以改变原来的落后面貌,满足广大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改善残联的服务、工作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抓建设规划,积极做好各项筹建工作。建设综合服务设施的思路确定后,县残联立即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着手研究建设方案。根据中残联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聘请规划设计院人员对综合服务设施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规划设计。同时,我们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选址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阳谷县城景阳路商业街东一块亩的土地,很适宜于建设综合服务设施,于是,我们积极与该宗土地单位柴庄居委会进行协商,并采取政府划拨的方式,将该宗土地使用权划拨给阳谷县残联,作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征地问题政策性强,尖锐而敏感,对此,我们给予了高度重视,当时,个别村民对征地持不同意见,为统一群众认识,解决占地问题,我们多次召开征地户讨论会,共同讨论征地的条件及补偿方法,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解决了征地问题。

(三)抓资金筹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建设。要想干好某项工作,我们最常听见的两个字就是“没钱”。但是我们要求大家没钱找钱,决不允许让“没钱”成为不干事的理由,成为干不成事的托词。按照中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低800平方米的要求,我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共占地4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70多万元。为解决建设资金,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并确定了筹资方案;多措并举,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是我们紧紧抓住中残联关于对县级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贴的这一机遇,争取到中残联的8万元扶持资金。二是聊城市残联十分关心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拿出5万元资金用来扶持我县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尽管县财政十分困难,仍然从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中拿出20万元,作为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开工的前期费用。四是县政府有关部门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大开绿灯,在工程的立项批复、规划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全县累计为残联减免各项配套费用达30余万元。五是我们从2000年开始,按照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启动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几年来,累计收缴保障金100万余元,并全部投入到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去。六是我们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对建设资金缺口部分,采取由施工单位垫付的办法予以解决。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保障了建设资金的

需要。

(四)抓全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为高标准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我们专门聘请县规划建筑设计院的规划设计人员,对综合服务楼选址进行了实地勘探,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综合楼地理环境实际,设计制定了工程建设方案。在施工图纸基本定稿的情况下,我们一边聘请县招标办对综合楼进行了标的预算,一边向具有资质的柴庄建筑公司等单位发出招标通知,有效缩短了招标操作时间。标的预算编制完毕后,我们及时公开招标,由县建筑资质量高、技术力量最强的柴庄建筑工程总公司中标。中标的第二天,项目工程正式开工,整个综合楼从选址到开工只用了40天。为确保工程建筑质量,我们积极聘请阳谷县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理长期进驻工地,对建筑工程实行全程监理。县政府有关领导及县残联的主要负责人都亲临指导工地、监督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抓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氛围。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我们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残联、施工单位和其他有关负责人,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维护施工秩序方面,我们专门抽调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处理建设施工中出现的强装强卸等违法乱纪现象,切实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六)抓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后,我们按照预先规划,合理设置了县残联办公室、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残疾人服务社、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康复医疗中心等场所。尽管面临着负债压力,但为保障综合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转,我们本着因陋就简、实用有效的原则,及时添置了一些器材和设备,并率先在聊城市建立了残联网站,开辟了一系列服务项目,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2005年4月份,县残联与职业中专联合

举办了全县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残疾学员30人,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三、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几点体会

总结过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财力紧张、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建设成比较完善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和体会。

一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资金、政策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可以说,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欠发达地区单纯依靠残联自身力量,建设较为完善的残联人综合服务设施是很困难的。

二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县,要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绝不能“等、靠、要”,而是要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途径。

三是必须把为残疾人服务作为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更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关爱。在某种意义上说,残联就是残疾人之家。必须充分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作用,尽最大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虽然我们在残疾人工作,尤其是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决心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落实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努力开创我县残疾人工作新局面。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篇10

DB51 川

DB 51/T 1618—2013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201312发布 201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 1618—2013

前言................................................................................II 1 范围..............................................................................1 2 一般要求..........................................................................1 3 建筑设施..........................................................................1 4 工作设施..........................................................................1 5 标识..............................................................................2 6 应急管理..........................................................................2 7 进驻部门及项目....................................................................2

I

DB51/ 1618—2013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立、牛建平、冯莉、罗光辉、杨路、张凯峰、杨玲、李文平、张应杰、周磊。

II

DB51/ 1618—2013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一般要求、建筑设施、工作设施、标识、应急管理、进驻项目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2 一般要求 2.1 选址

便民服务中心应设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的地方。2.2 建筑结构

便民服务中心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为二级,宜采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结构形式。2.3 建筑外观 2.3.1 一般要求

便民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外观应简朴整洁、庄重大方。2.3.2 单位名称标识

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建立的便民服务机构名称统一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识统一按照白底红字、宋体字制作,在办公地点正面显著位置横排固定。3 建筑设施 3.1电力设施

3.1.1室内照明应照度适中,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3.1.2应配备应急照明系统。3.1.3应配备不间断电源系统。3.2消防设施

主体建筑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火灭火系统,设置紧急逃生通道等。4 工作设施 4.1 服务大厅设施

DB51/ 1618—2013 4.1.1 应配置意见箱(簿)。

4.1.2 可配置饮水机、手机充电台、休息椅、复印机、公用电话、便民药箱等便民设施。4.2 窗口设施 4.2.1 窗口硬件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工作台面高度宜为75 cm左右,宽为75 cm~100 cm,台面颜色为深色。应配置窗口工作所需的资料柜、档案柜、保险柜、物品柜及办公桌椅等。应配备数量适宜的网络接口及电源插座。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办事所需的文具。应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4.2.2 窗口软件

应将四川省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和电子监察系统接入便民服务中心。应提供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所需的授权书、行政审批专用印章、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复印件及收费专用票据和办事指南。5 标识 5.1 窗口指示牌

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应设置窗口吊牌,内容包括窗口部门名称、联系及监督电话。5.2 政务公示牌

5.2.1 便民服务大厅应设置服务事项公示牌,内容包括窗口部门名称、服务项目名称、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

5.2.2 便民服务大厅应设置工作人员去向公示牌,内容包括部门名称、工作人员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工作状态。

5.2.3 便民服务大厅应设置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涉及辖区群众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计划生育、农用地审批、社会福利、涉农补贴、户籍管理等事项。5.3 便民服务工作牌

工作牌内容应包括工作人员姓名、性别、岗位、照片及所属单位名称等基本信息。6 应急管理 6.1 制度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制度化。6.2 实施

应将“应急处置预案制度”装订成册,发放至窗口工作人员,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每年应按“应急处置预案”定期演练。7 进驻部门及项目

DB51/ 1618—2013 7.1 进驻部门

民政、计生、财政、国土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救助部门、公安派出所等面向社会服务的机构应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并派驻窗口工作人员,集中受理或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7.2 进驻项目

应按政府要求将婚姻登记、公安户籍办理等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同时,结合实际,在以上部门和项目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上一篇:小学六一活动串词下一篇:水电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