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共11篇)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1

1 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7号) 、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和《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技术文件, 甘肃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在农机维修点资格评审评定抓点示范工作中, 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质量方针和全心全意为农机化服务的宗旨, 使维修点、农机户和管理者在“减轻负担、保障权益、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下形成良性互动, 共建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促进甘肃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 为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审定条件 (试行) 》、《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经营许可审批程序 (试行) 》和《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技术评审办法 (试行) 》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基本情况

甘肃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在2009年5月成立了农机维修点资格评审评定抓点示范工作小组, 6月认真进行了工作准备, 完成了《甘肃省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资格评审原始记录表》《甘肃省农业机械专项维修点资格评审原始记录表》、《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认定评审报告》和《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行政许可 (审批) 意见表》等, 并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维修营业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和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法律法规, 进行了模拟培训,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7—11月, 先后在武威市凉州区和庆阳市西峰区对45个农业机械维修点 (其中综合维修点一级3个、二级6个、三级11个和专项维修点25个) 进行了资格评审评定工作。按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评审评定, 有32个维修点不符合要求, 占示范点的71.1%;按《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审定条件 (试行) 》 (未发布实施) 评审评定, 有18个维修点不符合要求, 占示范点的42.2%。将综合维修点不符合申请等级要求的降级或者降为专项维修点, 专项维修点不符合申请要求的予以取缔, 仍有15个维修点不符合要求, 不能发给《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不能办理营业执照。

3 存在问题

(1) 维修点设备技术落后。农机维修业属微利行业, 投资者少而且经济实力弱, 普遍存在现有设备陈旧落后, 经营规模小, 修理能力低, 修理设施不全等问题。如资格评审评定的45个维修点, 普遍存在综合点厂房、作业间面积小, 设备不齐全、不配套、不先进, 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根本没有现代维修仪器、工具, 如电子检测仪器、设备;专项维修点仅有气泵、电焊机、氧割机等, 只能从事简单的补胎充气、电焊维修等业务。按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对甘肃省近7 000个农机维修点进行资格评审评定, 有70%左右的维修点不能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不能办理营业执照开业, 这既不符合甘肃省农机维修行业的实际情况, 也不利于农机维修行业的科学发展, 更无法缓解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小与农机化快速发展农机维修量大的矛盾。

(2)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修理工水平低, 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修理工, 先是从事农机驾驶, 积累一定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实践经验后, 半路“出家”转向农机维修行业, 这种修理不规范、无质量标准, 修后无监督, 直接导致维修点无法提升自身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二是修理工文化程度低, 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对农机故障诊断、排除、试验鉴定及旧件修复等存在困难较多, 错误率较大, 修理工时增加, 换件率增多, 几乎全是换件修理, 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无法保证维修质量。资格评审评定的45个维修点98名修理工中,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1人, 占92.9%, 持证修理工45人, 占45.9%。可见, 修理工的技术水平亟待培训提高。

(3) 维修管理实际困难多。一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各级政府普遍存在重购机, 轻修机;重发展, 轻基础, 对农机维修业投入为零。二是工作经费缺乏, 管理手段落后。目前, 甘肃省级农机管理工作经费虽然不足, 但还能维持工作开展, 地、县级工作经费缺乏比较突出, 特别是县级管理部门, 基本都缺少工作经费, 地方财政不划拨工作经费, 国家及甘肃省也没有收费政策。另外, 缺乏维修质量监督、行政执法的设备仪器和交通工具, 有的县维修点连计算机都没有, 更谈不上电子化办公, 严重制约了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档案虽然建立, 却无实质内容。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是县级农机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 维修点分散, 且量大面广, 而农机维修管理的各项工作需到现场进行, 维修管理运行成本很大, 给实施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就维修点建档而言, 内容严重短缺, 多数档案里连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审批件都没有, 其他装档内容就可想而知了。

(4) 专职维修管理人员少。历经多次机构改革, 目前除甘肃省天水市保留了原有农机维修管理站外, 其余各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均无专门机构, 除甘肃省农机局及个别市局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外, 大部分市 (州) 、县 (区) 农机管理部门无专职人员负责。县 (区) 外出执法检查农机维修网点时, 都要从农机校或推广站抽调人员参与, 抽调的人员大都无执法资格。管理人员多数为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 他们整天忙于分管工作, 很少顾及兼职工作。农机维修管理力量的严重不足, 使农机维修管理的各项工作难以落实。

(5) 维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农机维修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兼职, 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 专业素质不高。主要是对《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许可审批程序》等专业法规标准学习不够, 工作中有法难依。如农机维修点的资格审查、核查, 不知道该怎么做, 证书都发了, 档案中却无任何审查、核查记录等。由此可见, 维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培训提高。

4 对策措施

(1) 尽快出台农机维修管理规章。由于甘肃省经济条件差, 农机维修网点基础薄弱, 如果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对甘肃省农机维修点资格进行评审评定, 70%左右的维修点将不能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无法办理营业执照, 这样势必导致大量农机具得不到及时维修, 影响安全有效运行。鉴于农业行业标准NY/T1138.1~2:2006《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是推荐性标准, 没有强制性条款, 因此建议甘肃省农机局出台《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审定条件 (试行) 》, 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再放宽维修点资格评审评定条件, 鼓励帮助农机维修点的发展, 满足甘肃省农机维修量大的需求。同时, 相应地将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农办机[2006]16号) 附件《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许可审批程序》第6条内容改为按照《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审定条件 (试行) 》的规定, 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进行核查和资格评定。修改以后的内容不仅与《甘肃农机机械维修点审定条件 (试行) 》协调一致, 也符合甘肃省农机维修行业客观实际情况。同时为了给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许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制定《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技术评审办法 (试行) 》十分必要。因此, 为了使甘肃省农机维修管理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建议尽快出台《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审定条件 (试行) 》、《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经营许可审批程序 (试行) 》和《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技术评审办法 (试行) 》。

(2) 积极争取农机维修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扶持政策体系是推动甘肃省农机维修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建议上级着力做好2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 将农机维修设备购置纳入国家、甘肃省农机补贴范围, 对经农机主管部门确定资质的、自愿接受管理的、维修服务信誉好的和有发展前途的农机维修点购置农机维修设备实行补贴政策, 着力改善农机维修装备条件, 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大力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 减免农机维修服务税费, 减轻农机维修业主的负担, 逐步提高维修网点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促进维修网点上规模、上档次和上水平, 推动农机维修业的发展。通过争取上述扶持政策, 解决维修点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

(3) 确保农机维修管理经费到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 实施农机维修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 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但目前, 各级农机维修管理经费基本没有落实, 因此建议国家和甘肃省财政厅协调并下发文件确保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监督管理总站、市 (州) 、县 (区) 农机 (农牧) 局的农机维修管理经费划拨到位, 以保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顺利贯彻实施。

(4) 加强农机维修专业人员培训。随着现代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农机具投入生产, 对农机维修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根本上讲, 提高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 只有在改善维修点设备的同时提高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农机维修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因此,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并严格落实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 切实提高自己的维修、保养等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并积极参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为依法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档管理。为尽快使用农业部发布实施的农机维修管理软件, 对农机维修点要按照一点一档的原则进行建档和管理, 要建立详实、统一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建议甘肃省农机局将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监督管理总站抓点示范时制作的《甘肃省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资格评审原始记录表》、《甘肃省农业机械专项维修点资格评审原始记录表》、《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认定评审报告》和《甘肃省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行政许可 (审批) 意见表》等作为规范性文件通知实施, 并装入档案, 为今后农机维修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2

摘 要:随着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调解这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越发受到重视,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有效地推动了法院的调解工作开展,案件调解率大大提高,大量的诉讼纠纷被化解,社会矛盾被钝化,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调解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好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事调解;申请执行;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23-02

一、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数占申请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和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迅速提升,且与案件调解率成正比,调解申请执行案件类型比较集中,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加大。

(一)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申请强制执行的调解案件多集中在涉及债权债务合同、侵权纠纷和劳动争议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其中以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最多,其次是侵权纠纷和涉及婚姻家庭的财产类纠纷。

(二)执行难度相对加大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应考虑到自己的履行能力,在协议生效后自觉履行,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调解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义务人仍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和规避执行,从而使自己的诉讼利益最大化。另外,相比较判决案件,调解案件在诉讼阶段采取保全措施的比较少,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更大。

(三)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风险加剧

调解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结果的心理预期比判决案件要高,特别是有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对法官、法院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已经做出较大让步,一旦不能自动履行难免会有情绪,在执行中常常会指责法院办案不力,甚至认为法院调解不当或调解有误,进而引起信访、申诉,使当事人之间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矛盾。

二、民商事调解案件不能履行的影响

(一)债权人权益难以保障

在审判实践中,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相互妥协、让步的产物。一般来说权利人之所以愿意让步、同意调解,是不希望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缩短办案周期,尽快实现自己的权益。但调解协议如果得不到自动履行,那么权利人在调解过程中所做出的让步,不仅不会在执行程序中得到恢复,还将面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甚至在执行中有的权利人不得不再一次让步,显然这违背了权利人进行调解时的初衷,使权利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执行难问题不断涌现

民商事调解案件大量涌进执行程序,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法院执行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使一直以来困扰着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更加突出。从理论上讲,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表明双方实现合意最大化,义务人应当自动履行义务,不应有过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调解申请执行案件占执行案件比例升高,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升高,执行难度增大的“两高一难”现象。

(三)司法资源造成浪费

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书的制作只能代表“案结”,并不能代表“事了”。只有调解协议执行完毕,因纠纷而损害的社会关系才会真正得到平复,法院的工作才真正结束。调解案件从法律本意上来讲是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完成的行为,现在却由法院强制执行来完成,这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法律确立调解制度一种歪曲,同时也助长了某些债务人利用法律规避义务的邪气。

(四)调解功能无法体现

调解案件与判决案件同样进入执行程序,使快捷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的立法本意弱化,作为原告的一方以让步自身利益为代价达成调解协议,主要目的就是想尽快实现利益,但调解后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预期愿望没能实现,使当事人对法律丧失信心,造成对法官不应有的误解,执行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思想更加难以沟通,不利于案件的执行。

(五)涉诉信访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当事人因调解协议得不到及时履行,进而对法院、对法官产生不信任,甚至迁怒于法院和法官。当法院经过强制执行程序,仍然无法实现当事人的权益时,不少当事人选择上访的方式,向法院施加压力,以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实现,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法院涉诉信访的压力。

三、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原因分析

(一)当事人层面因素

部分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缺乏诚信意识,无视法律规定和生效裁判的权威性,挖空心思逃避债务,采取能逃则逃,能躲则躲,能赖则赖的消极态度抗拒执行。恶意调解,逃避债务,一些当事人把调解当作拖延债务履行,减轻债务履行义务的一种手段,在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存有恶意,企图通过调解拖延时间使权利人放弃部分实体权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执行阶段的执行和解逼迫权利人进一步让渡权利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导致调解协议难以自动履行,同时也导致调解案件的权利人对法院意见加大,双方当事人矛盾加剧,执行难度增加的不利局面。此外,当事人无履行能力也是部分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原因。

(二)机制上因素

当前调解率高低成为考核法院、法官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调解原则也由原来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变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重视调解并没有什么,但过分强调调解率,忽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一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导致案件调解过程中存在过于强调调解的表面形式而忽视案件实际问题解决的现象,部分案件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矛盾并未真正化解,进而进入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调解和执行工作衔接机制不顺畅也是导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重要因素,审执分离使得司法工作在各个阶段更加专业化,规制了司法权的滥用,但审执过度分离而缺少衔接则影响了审判和执行的质量,受考评机制和业务量的影响,部分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关注调解案件的履行问题,单纯为提高调解率而调解,导致调解质量不高,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增多。

(三)法官层面因素

在审判实践中,受证据因素和考核目标的影响,部分法官为迅速提升案件调解率,规避办案风险,降低改判、发回重审率,在办案中存在“和稀泥”的现象,在没有查清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匆忙主持调解,有的甚至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结果造成了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不满,调解申请执行率上升的现象。调解协议不完善,也是导致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法官在调解协议的内容表述上不够清晰,致使当事人因履行问题发生分歧而申请执行;另一方面,多数调解书中确定的履行制约措施不足,当事人违约履行成本不高,致使当事人容易对生效的调解协议反悔,进而进入执行程序。

四、降低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调解原则,更新调解理念

在案件的调解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申自愿、合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强化对这一调解原则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依法调解、公正调解;要更新调解理念,树立案件调解率和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兼顾的调解理念,在案件调解过程住兼顾执行,能当庭履行的案件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不能当庭履行的案件要制定惩治失信的措施,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二)健全考评机制,细化调解结案考核标准

矛盾的化解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案件调解率能够反映出来的,对于调解案件的考核不能仅看调解协议是否达成,调解率是否提升等。应进一步细化调解结案的考评标准,建立调解案件当庭履行率、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财产保全率、债务担保率等综合考量的考评机制。

(三)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

审执分离是为了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防止司法腐败,但并不是将审判执行截然分开。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应考虑办案效果,兼顾审判执行,应当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在调解结案后,审判法官应及时对当事人进行答疑解惑,并对案件进行跟踪管理,通过电话督促提醒义务人尽快履行义务,延伸调解工作,必要时审判法官也可直接参与到调解案件的执行程序中。

(四)建立财产申报和担保履行制度

在调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债务人在达成调解协议时对自己履行债务的能力做出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财产的数量、处所、银行账户等等,使其对财产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样,即使义务人不自动履行协议导致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也能依据申报尽快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减少执行难度,提升执行效率。同时,对于不能当庭履行的调解案件可以根据需要在调解协议和补充协议上设立担保履行条款,要求债务人或债务人选择的第三人提供相当于债务数额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者质押担保,如到期不能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执行人员可以直接对担保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执行措施,也可以直接对担保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能够尽快执结。

(五)完善立法修订,将拒不执行调解书纳入刑罚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之规定,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民事案件依法进行的一种审判活动,调解书的性质是在法院诉讼活动中进行的、经法院确认、以人民法院名义发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司法文书。它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修改刑法第313条,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使对那些拒不执行调解书的行为进行追究有法可依。实现对拒不执行调解书的当事人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同等的打击力度。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3

申 请 人:刘友汉,男,1956年10月出生,汉族,住福州市台江区

同安弄7号,身份证号:***193。

被申请人:刘友泽,男,1954年6月出生,汉族,住福州市台江区

同安弄7号,联系电话:***。为申请人之兄长。

被申请人:张淑贞,女,汉族,现年 岁,住福州市台江区同安弄7 号。为申请人之母亲。

申请请求事项:

1、请求依法确认申请人为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7号公租房的共同 居住人,享有对该公租房的居住权益;

2、请求依法确认申请人母亲张淑贞、兄长刘友泽对公租房用益物权的按份共有关系,并按按份共有关系合理分割公租房的拆迁补偿。

3、请求按公租房共同居住人在历史上多次达成的公租房使用协议,确认申请人对公租房权益的共有关系基础上,确认申请人作为被拆迁人的主体资格。事实与理由:

争议公租房屋坐落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7号(原来为9号)。申请人刘友汉和被申请人刘友泽均在此房所在地出生,持有该处的常住人口户口,并居住至今。此房屋在96年以前均为申请人父亲刘春宝作为承租人,系父亲作为户主与福州市公房管理部门订立的承租合同,并持有公租证。1992年时,申请人弟兄之间,因时常为房屋使用及交房租发生争执,在父母主持下进行过一次分房分租,并向当时的房管部门申请分户分割使用房屋的报告(详见附后证据一),该报告显示的分割方案是:房屋按三户分配,刘春宝一户、被申请人刘友泽一户、申请人刘友汉一户;大厅31平方三户各三分之一共同使用;居住用房确认申请人一户占9.9平方。三户代表分别在申请报告上盖章署名后上报房管部门,基层房管部门在该报告上也做了批示,后因上级房管局不同意一房多户,没有批准分户,还是延续原来的承租关系。

1996年申请人父亲不幸去世,在母亲张淑贞的主持下,再次按原有的分割使用方案,具报请求变更承租人为张淑贞、刘友泽、刘友汉(详见证据二)。三人再次确认分割使用方案,并盖章署名具报房管部门。后不知道何原因,只批准了两本租赁证,没有变更申请为承租人。后据申请人母亲回来解释说,现在房管部门只能变更承租人为她和兄长刘友泽,申请人的住房部分,分别记在母亲张淑贞、兄刘友泽名下,其中5平方在母亲张淑贞名下,其余寄在兄长刘友泽名下。当时申请人兄弟都已结婚,且子女都已经出生长大,总面积才60多平方的房屋,居住十分拥挤,兄长通过房管部门同意,在自己居住的阁楼上还加盖了一间。

现因福州苍霞地段正在进行拆迁重建,拆迁公告已公示,申请父子在福州均无其他住房,曾为此找到拆迁部门请求以独立户参与拆迁分配补偿,可是拆迁部门说,他们只能以租赁证为凭,按户确认拆迁补偿方案,不管每户自己内部的拆迁权益分配。申请人为此又找到母、兄协商,母亲承认有5平方在其名下,愿意分割5平方的补偿权益给申请人买房;可是兄长刘友泽却认为自己是独立户,与申请人无关,认为申请人的份额在母亲名下,为此发生纠纷,经亲友多次协调无果,不得已再次向拆迁主管部门、公房管理机构具报请求确认申请人作为被拆迁人的主体资格,或者调处确认申请人为该公租房补偿权益的按份共有人,以满足申请人的基本居住生活条件为盼!申请人申请的法律依据和理由如下:

一、公租房的共同居住人是公租房用益物权的共有人。申请人认为,该公租房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父亲刘春宝作为承租人的公租房。在计划经济时代,公租房是城市居民的一种福利房制度,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房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公租房的承租人对公租房虽然没有所有权,但却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但这种占有权和使用权却不是一种承租人的独占使用权权,共同居住人都享有平等的承租使用权,这就是为什么在承租人死亡的情况下,共同居住人可以申请变更承租人的原因(1994年4月1日实施的《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28条规定),也说明公租房制度下的这种用益物权,是共同居住人之间的一种共有用益物权。这一点已经为我国的许多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所明确证实,上海和北京均有具体的公租房使用权分配及拆迁管理条例出台。最高人民法院也有相关司法解释确认共同居住人在拆迁补偿中的法律地位。1996年申请人父亲去世后,申请变更承租人,虽然把承租人变更为母亲张淑贞和兄长刘友泽,但二人仍然是该公租房共同居住人的代表,不因他们取得租赁证,就可以独占该公租房的使用。政府也不可能把其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排除在外,让他们无处居住。因此,公租房的共同居住人,依法依政策及实际情况,理所当然成为公租房---用益物权的共有人,享有公租房的居住权益。

二、本案公租房用益物权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的按份共有物权。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历史上,两次确认申请人对争议公租房的部分使用权,这一民事契约均是当时当事人之间真实的意思表示,也是合法有效的。事实上,这么多年来,申请人与二被申请人,也都是执行这一分割使用方案,在实际履行这一分割使用协议。因而,该公租房使用权、拆迁补偿权是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等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按份共有用益物权。被申请人刘友泽企图独占公租房拆迁补偿权益,即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合乎法律规定。

三、申请人具有获得拆迁补偿的资格

根据福州市公有房屋拆迁补偿的相关规定及惯例,公房承租户共同居住人有权获得补偿,且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在公租房所在地拥有常住户口;在公租房所在地居住满五年以上;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没有在他处获得过公租房拆迁补偿。申请人至今与儿子刘景冬在福州市没有住房,妻子于2000年时离婚,且长期至今在该公租房居住,户口也在公租房所在地,完全符合获得补偿的条件。

综上所述,申请人特依据《福州市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第57条、我国《物权法》之规定,恳请福州市公房管理部门、苍霞段拆迁机构依法确认申请人为该公租房的共同居住人,依法享有该公租房的居住权益;确认该公租房的使用权和拆迁补偿权益为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按份共有用益物权,并尊重历史、现实及民事契约,按份分配拆迁补偿。以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福州市台江区房管局 福州市苍霞段拆迁办

申请人(签名):

2014年6月17日

独居残疾人春节慰问金申请报告1 篇4

XXX残联:

你好!本人叫XX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居住在:XXXXX,肢体二级残疾人士,日常生活紧靠低保金艰难度日,日常生活开支用去煤费、水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管理费、米、油、盐、酱、醋、茶等后生活难以为继。由于无劳动能力,为了欢度个平安祥和新春佳节,现向区残联申请春节慰问金以解燃眉之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望领导批准本人申请。

恳望申请、万望批准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5

吴先生年仅22岁,16岁就背井离乡,先后到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务工。2008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吴先生所在的企业也难逃厄运不幸倒闭。吴先生下岗以后,2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吴先生回到河北省老家,在亲戚的介绍下,到当地的一个建筑工程队当搬运工。虽然搬运工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是吴先生仍然努力地工作。没想到的是,吴先生在工地上仅仅工作了三天,就遭到了飞来横祸。

在工作的第3天,吴先生像前两天一样,按照工头的指示用独轮推车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层的脚手架上。下午2点左右,吴先生正把建筑材料运送到二层楼时,突然听到脚手架上有巨大的响声。上面有人在喊:“快跑,钢筋掉下来啦!”吴先生听到喊声,刚想跑,就感觉有一个巨大的黑影朝自己的身上砸了过来。吴先生出于本能地向后跳,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掉下的钢筋把吴先生的左腿小腿部分砸伤,血流不止。虽然事故发生后,吴先生被工友及时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吴先生的小腿仍然可能会留下终身残疾。

在吴先生住院治疗期间,工程队负责人带着水果、营养品主动到医院探望吴先生。工程队负责人让吴先生放心,他治疗期间的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工程队会全额支付,并且提出在吴先生出院以后,给予2万元的经济补偿金来终止工程队与吴先生之间的劳动关系。吴先生由于当时身体还没有恢复,因此没有答应工程队负责人的私了建议。

2008年8月,吴先生即将出院时,工程队负责人又一次到医院看望吴先生。当得知吴先生的左腿将留下终身残疾以后,工程队负责人提出用3万元的经济补偿来终止工程队与吴先生之间的劳动关系。吴先生认为现在左腿遗留下终身残疾,对于工程队负责人的这种私了行为表示不能接受,希望依据法律规定的工伤赔偿标准来赔偿自己的损失。工程队负责人知道吴先生想要申请工伤认定以后,态度变得十分恶劣,威胁吴先生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拿着3万元快点离开当地,不要为建筑公司找麻煩,否则要给吴先生“好看”。

吴先生很害怕工程队负责人真的会找自己麻烦,本想还是拿着3万元回老家务农算了,但是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单位应该按照吴先生的伤残程度赔偿相应的伤残补偿金,这笔费用可能超过3万元,而且对于吴先生的残疾,单位可能还要承担一些后续的照顾责任。吴先生所遭受的工伤依法应该如何进行认定与赔偿?

【律师建议】

由于吴先生属于建筑工程队的正式员工,与建筑工程队之间建立了合法的劳动合同关系。而吴先生受到的伤害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因此属于工伤,工伤赔偿的责任人应该是该建筑工程队,而不是开发商。吴先生应该要求建筑工程队为他办理工伤认定并依法给予工伤赔偿。

由于吴先生左腿残废,对于以后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律师建议他不要选择与建筑工程队私了,应该通过法律途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吴先生可以要求建筑工程队陪同他去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社会保障局,申请进行工伤认定,以工伤认定的结果为赔偿的法律依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吴先生应当要求对伤情做伤残等级的认定,以鉴定的伤残等级作为工伤赔偿的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免税资格申请报告 篇6

材料一: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申请资料目录 1 材料二: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 2 材料三:申请报告(包括10项报告或说明,便于格式统一,每项说明单独用一张a4纸填写打印后加盖单位公章,各项说明纳税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填写,模板格式可做参考)(1)申请报告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报告 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税[2009]122号、财税[2009]123号文件相关规定,本单位符合财税[2009]123号文件第一条规定,属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对本单位取得的财税[2009]122号第一条规定的收入申请免征企业所得税。在此声明,本单位提交的所有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资料都是真实的、合法的、有效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望给予批准!

(单位公章)年 月 日

(2)基本情况说明

(单位全称)成立于 年 月 日,属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非营利组织类型,成立的法律依据是,非营利组织登记证书编号为:,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是,业务主管部门 3 所,本单位成立的宗旨是,主要从事 业务。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3)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且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的说明 本单位按照组织章程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申请认定)年从事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均发生在中国境内,主要公益活动如下:

1、活动的时间、地点、依据及内容 ;

2、;

3、;

……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如果从事组织活动超出章程或管理制度规定的事项须单独予以注明。4(4)申请免税资格的支出情况说明

本单位(申请认定)年支出总额为 元,支出明细情况如下:

1、向(收款方单位全称)支付款项 元,用于(支出目的及内容);

2、向(收款方单位全称)支付款项 元,用于(支出目的及内容);

……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对用于超出登记管理机关所核定的或章程所规定的公益性或非营利性事业的支出须单独予以注明。

(5)财产及其孳息的分配情况说明

本单位成立于 年,出资方为(出资人全称),出资 元;(申请认定)购入 资产(资产内容及金额);(申请认定)接受(捐赠者全称)捐赠 元;资产存入银行产生的孳息 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产生的孳息 元,非经营性收入产生的孳息 元;本单位(申请认定)末,剩余财产的分配情况:

1、; 5篇二:免税资格申请模版 x x x x x x x 免税资格申请资料

申请单位(盖章):

办公地址: 联系电话: 申请时间: 目录 1.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3 2.关于xxxxxx 办理免税资格的申请........................................................................................4 3.机构基本情况说明........................................................................................................................5 4.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且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的说明....................................6 5.申请免税资格的资金来源及支出情况说明........................................................................7 6.财产及其孳息的分配情况说明....................................................................................................8 7.登记核定或章程对于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途的规定................................................................9 8.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的声明......................................10 9.申请免税资格的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福利情况说明......................................11 10.申请免税资格的年检情况说明........................................................................................12 11.应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能够分别核算的说明.................................................................................................................................13 12.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14 13.非营利组织登记证复印件........................................................................................................15 14.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16 1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7 16.开户行许可证复印件................................................................................................................18 17.申请前的检查结论复印件........................................................................................19 18.xxxxxx章程(附后).........................................................................................................20 19.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附后)................................................................................................21 1.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 2.关于xxxxxx 办理免税资格的申请

甘肃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

于 年 月 日经 批准成立,注册号为:,注册资金:,主管税务机关: ;纳税识别号: ;纳税人编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税[2014]13号文件相关规定,本单位符合财税[2014]13号文件第一条规定,属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同时本单位满足文件中认定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各项条件。

据此,本单位申请自2015起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本单位了解并理解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政策。在此申明,本单位提交的所有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资料都是真实的,合法的,有效的。望给予批准!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3.机构基本情况说明

成立于 年 月 日,属于 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类型,非营利组织登记证书编号为:,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是,业务主管部门是,主管税务机关,本单位成立的宗旨 主要从事:(单位公章)年 月 日篇三:免税申请书a 免税申请书 xxx市国家税务局:

我店店名xxxxxx,位于xxxxx路xxx号,纳税人代码(x 字xxxxxxxxxxxx号),微机代码:xxxxx,法人代表xxxx,无其他聘用职工。这是本人下岗失业后寻找的就业出路,做一些熟人间的服装经营,顾客范围小,生意一直不是很好,每月营业额远低于个体户税收起征点,因此现向贵局申请免税,望给予办理为盼!xxxxxxxx店

法人代表:

201x年x月x日

现在国家对个体工商户有税收优惠政策,月营业额不足2万的不征税。如果营业过程中不需要开票的,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证。如果办理了,一般都会给你定2万元的起征点,3%税率,就是每月交600元,这时候再去办免税申请,头一个月的税就必须要交的。篇四: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报告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报告 黑龙江省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本单位于2014年11月18日经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设立,注册号为黑社证字第1200号,注册资本为3万元。

出资者及出资比例如下:(单位:元)

税务登记:主管国税税务机关:黑龙江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识别号:***;主管地税税务机关: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方税务局;纳税识别号:***;管理编码:***00000。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7

有关问题的通知

(粤残联[2001]13号)

各市、县(市、区)、自治县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残疾人联合会,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有关规定,为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现就用人单位申请缓、减、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条件及程序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请单位条件

(一)申请缓缴保障金单位条件

1、由所属行政主管部门确认为扶持、解困对象或确认其生产经营存在暂时困难的单位;

2、无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经所在县(区)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核定其确实存在困难的单位。

保障金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二)申请减缴保障金条件

1、被政府有关部门确认为扶持、解困对象,且在岗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数如50%的单位。

2、连续亏损2年以上,且在岗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数50%的单位。

3、单位职工工资发放水平低于上年度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经过当地人事局或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实,且在岗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数50%的单位。

保障金减缴数额不得大于应缴数额的50%。

(三)申请免缴保障金条件

1、法院已立案受理破产申请的单位。

2、被政府有关部门撤销的单位。

3、已经办理歇业的单位。

二、申请单位须提交资料

(一)已填好的《用人单位申请免、减、缓保障金审批表》一式三份;

(二)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申请报告一份;

(三)上年度统计部门《劳动情况》104表或《劳动年审手册》,《社会保险基金月核定表》;

(四)相关的证明材料。

1、申请缓缴单位:应提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扶持解困文件、上年度报税务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纳税申报表(或费税金流转税表)等财务报表。机关、事业单位须提交上年度年终上报行政主管部门的年终结算报表。

2、申请减缴单位:应提交政府扶持解困文件、前两个年度(含上年 度)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审核的年度财务报告;单位职工工资月发放情况表及当地县(区)以上人事局或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部门审核意见。

3、申请免缴单位:应提交政府有关部门撤销该单位的文件或已办理歇业证明材料,法院受理企业破产证明材料。同时提供上年度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审核的年度财务报告。

三、申请程序

根据《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第十条规定:“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行年度审查制度”。各用人单位参加年审备案后,对照上述申请条件,向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领取《用人单位申请缓、减、免保障金审批表》,并在按比例就业年审期间每月的1-5日(如遇节、假日,时间顺延)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递交申请材料,由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汇总上报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及财政部门审批。资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

关于残疾人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8

实践目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且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关注身边的残疾人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组主要调查方向是关注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和业余生活状况。实践方法: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

实践内容:

一、残疾人的就业状况

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残疾人,他们有的肢体残缺,有的智力残缺,但是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平等人权的公民。在这个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普通人的就业都存在着高压的困难,更不用说残疾人了。要研究残疾人的就业状况,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残疾人的失业问题。

1、残疾人失业现状

残疾人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意愿却未能参与社会劳动、取得报酬或收入的人。据统计,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1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1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1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1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130%。截止到“十五”末,已实现就业的2267万人,全国有46316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80314万。但是,仍然有858万有劳动能力就业或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失业率约为15%,并且残疾人新增劳动力以每年30万的速度增长。

残疾人失业情况同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体失业状况出现同构性。首先,是地区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西部地区的失业率比京、沪等发达城市的失业率高出近20%左右;其次是城乡差异,由于城镇与农村就业体制和福利待遇的不同,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比城镇的失业率高出近5%左右,可以从表1中看到,农村残疾人的累积就业与持续增长的城镇残疾人新安排就业相比体现出不稳定状况。而且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尚未脱贫,与城镇残疾人生活水平和整体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最后,虽然城镇新安排就业人数呈比例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很多残疾人下岗与待业的现象,就业增长的同时失业也在增长。

2、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

首先,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劳动力市场体现出供大于求的现实状况,残疾人在就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成为失业的主体。

其次,残疾人失业严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虽然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制定了保护残疾人的法律,规定了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生活、平等参与社会领域同其他公民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残疾人歧视仍然普遍存在,特别在就业方面,歧视不仅来自招聘企业,还来自企业员工和客户;并且即使在同等条件下,残疾人也受到诸多不平等待遇。

相比我国,国外很多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一直致力与实现人的平等,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更是为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对个人价值的认可。自从1973年制定的《恢复就业法案》(Rehabilitation Act)要求政府机构雇用残疾人以来,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11项重要法律,旨在让残疾人

在教育、交通、残疾人就业、技术和住房等方面获得更多机会。1990年的《美国残疾人法》为残疾人打开了大门,使他们为美国经济作出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贡献。《美国残疾人法》是一项禁止雇主歧视的民权法律。它规定,企业必须提供方便,使残疾人能够从事其有资格从事的工作从而实现残疾人就业。例如:为有糖尿病的人提供工间休息,以便检查血糖值;或为盲人提供使用电脑的软件。除了在工作场所提供方便外,《美国残疾人法》还要求公共设施拆除妨碍残疾人购物、进入影剧院或使用公共卫生间的障碍。同样,加拿大政府也真正的为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加拿大就一直在为保护残疾人和其他弱势族群的平等权益而努力。1982年,加拿大通过了《权利和自由宪章》。《宪章》明确规定了人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权利,任何人不得因种族、来源国、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精神及生理残疾而受歧视。《宪章》奠定了加拿大社会平等和反歧视的基础。

1985年,另一部与残疾人权益紧密相关的法律《加拿大人权法》出台。该法禁止在服务、住房、就业和宣传出版方面因种族、来源国、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婚姻、家庭和残疾等原因歧视他人。《人权法》是加拿大的准宪法,地位高于除宪法外的其他法律。自该法出台之后,在服务、住房、就业和出版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就是违法行为。残疾人如果认为自己在这些领域受到歧视,可以向人权委员会提出申诉。人权委员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将对应诉方(无论是个人、单位或各级政府)依法进行处罚。如双方不接受人权委员会的决定,申诉案将移交人权法庭判决。人权申诉是免费的,有利于低收入阶层(包括残疾人)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1986年,专门保护残疾人和其他弱势族群就业权利的法律——《平等就业法》通过了。该法目的“是要达到工作场合的平等,以至于没有人会因和能力无关的原因而被拒绝就业机会和福利”。该法专门保护残疾人、妇女、土著人和少数族裔四个弱势族群的就业权利。“平等就业的意思不仅是要对人一视同仁,而且对差异要采取特别的手段去照顾。” 1996年,修订后的《平等就业法》对政府的责任规定得更为具体,要求联邦政府和每个相关单位必须确保四个弱势族群在公务员队伍中的代表性,审查和鉴别就业系统、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中对四类人就业的阻碍,取消规章制度或录取标准中的不适当规定。加拿大人权委员会定期对政府实施《平等就业法》的情况进行检查。联邦政府最高管理机构每年要向议会报告《平等就业法》的执行情况,接受监督。

在这方面,加拿大的做法可以参考:他们从法律制度入手,以反歧视为核心,不断地修正规章制度中妨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完善措施,使残疾人在就业软环境中享有无障碍条件。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向参加任何职位的竞争。

以公务员的招聘为例:加拿大录用公务员条件中没有对身体条件的限制,而且明确规定招收残疾人,消除了利用制度歧视残疾人的可能性。许多残疾人(其中不少是重残者)通过竞争成为公务员。相比之下,中国新的公务员法,要求公务员“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这在录取公务员过程中很可能成为歧视残疾人的借口。再如,加拿大每年招收的新的残疾人公务员中,有三分之一从事管理和外交类工作。残疾人参与外事工作,更能体现国家注重平等的精神。在西方社会,当一个团队面向公众时,如果里面有残疾人、妇女和有色人种成员,就会被认为是一个包容的团队,因而赢得人们的好感。反之,如果某团队是由清一色的白人男性正常人组成,往往会令人侧目。

再以就业保障金为例:按中国现行政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比例的单位,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就容易被误解为:交钱就能规避法律责任。在这方面,加拿大的做法是:政府带头,哪个部门录用残疾人数量未能达到劳动力市场比例标准的,必须在年度报告中对未能达标的原因做出解释,并会同上级机关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分析未达标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限期达标。行动计划的执行要接受人权委员会的监督核查。联邦

政府每年也要向议会提出平等就业报告,接受公众的监督。两相比较,哪一种做法更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显而易见。

从西方国家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把残疾人和我们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不歧视他们的同时,尽量的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

3、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方法

(1)加强就业政策的完善和实施

首先,完善就业政策。《残疾人就业条例》已经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颁布了《关于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的通知6、5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但是残疾人参与就业的困难和障碍并未从根本上予以消除,在保护福利企业和支持自主就业等方面,还应该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并且在实施细节上制定更明确的强制措施。其次,加强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虽然,近期出台了许多针对残疾人就业的法律保护政策,但是实行情况却令人担忧(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政府应该更密切的结合司法部门,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执法检查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侵害残疾人就业权利的行为,要采取法制宣传普及深化和严厉打击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护残疾人利益。

(2)完善就业培训和求职信息网络

鉴于失业对残疾人在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巨大的冲击,建立完善的再就业体系,有助于残疾人解决因失去收入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助于残疾人更好的投入再就业。首先,完善符合现代劳动力市场要求,以就业需求、岗位需求、创业需求为核心的就业培训体系,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并且加强残疾人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法律服务方面的意识。同时,在心理上,使残疾人重树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顺应新形势和新需求,增强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快就业。其次,当今社会是网络化时代,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信息平台,随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并将残疾人个人信息公布在网络平台上,让供求双方双向选择,并与残联和街道联网,以便及时联系和更好的了解情况,形成纵横交错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系统。

(3)创建社会支持环境

政府保护残疾人就业,不仅要给予法律、政策支持和物质援助,还要运用各种途径,给残疾人就业以舆论和道德的支持。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新残疾人观,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助残典型,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从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的角度,保障残疾人的就业、生存、发展,为残疾人营造充满关爱的人文环境。

(3)拓宽就业渠道,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政府应该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除安排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创业外,在税收方面也实行重点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管制那些雇佣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用以鼓励残疾人创业的奖励金。用政策的杠杆来促进残疾人就业。残联可以通过协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以激励残疾人创业。比如社区服务领域,它所蕴含的岗位多,就业门槛低,比较适宜残疾人就业。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开设小型超市、图书店等,有的可以通过协会管理,开成连锁店,互助互利,增加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构建起社区服务网络。

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状况

许多残疾人会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缺陷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即使平日里有空闲时间,也不愿意走出门去和社会接触,宁可自己闷在家里。然而,这样的情况更不利于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会在他们肢体残疾的同时,带来更大的心里不健康。因此,我们要多加关注残疾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的大家庭里感受到爱和温暖。

中级教师资格申请述职报告 篇9

XX市XX学校XXX

本人2001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XX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专业,2007年1月取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函授本科毕业证书。2001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一线美术教学,因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气氛活跃,自2002年起受学校委任从事英语教学。在XX小学从事一线教学期间,我同时担任着学校美术课外小组的指导老师,并负责学校团委的宣传、组织工作。2009年6月本人通过努力考取了“初级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书,经教育局安排,交流到原泰州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工作,并于2010年考取了“高级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书。现在本人于XX学校从事初中部的美术教学工作。

从教10余年来,本人勤勉自律,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和相关证书,具体如下:1999年1月取得二级甲等普通话测试证书;2002年6月取得《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2年6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合格证书;2002年12月取得江苏省专业人员信息化素质(办公自动化)合格证书;2004年6月取得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考核合格证书;2009年6月取得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2003年8月被聘为小学一级教师。任现职以来,本人始终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踏踏实实,尽心尽责。已具备中学一级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

现就本人政治思想表现、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进取,工作中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团结同志,关爱学生。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大局为重。在大浦小学工作期间曾被授予“学陶师陶”的荣誉称号,在由教委推荐到少年宫从事儿童美术教育指导工作期间,被少年宫评为“优秀外聘教师”,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考级活动中,也多次被评为“全省美术考级优秀辅导教师”。

二、教育教学能力

本人从业以来负责校课外活动小组指导工作八年,教委组织的校外教育指导工作5年。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所带活动小组学生绘画兴趣浓厚,绘画水平有显著提高,还多次举办作品展,受到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我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由文化、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项和省市级奖励。因组织、指导的学生成绩优秀本人也在由泰州市文化馆举办的泰州市第二届少年美术、书法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举办的第四届和第五届“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中获“艺术园丁(伯乐)奖”和 “艺术辅导(伯乐)奖”,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绘画类指导工作二等奖。

本人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评比。2008年,在XX小学举办的“符合新课程理念”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

二等奖,同年我在XX区开设了小学英语示范课《I can swim》受到专家和区其他同仁的一致好评。本次课的教案设计也在同年获得了泰州市中小学各科教学设计案例二等奖。2009年在XX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在学校组织的“五优”评比中获得优质课一等奖,课件比赛二等奖。2010年在XX区“百节优质课”评比中,我教学的美术课程《奇妙的肌理》一课获得一等奖。本人一直以“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标准要求自己,能胜任小学美术,小学英语,初中美术,高职美术等循环教学。在教学中能刻苦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科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科研方面

本人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工作中注意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人所撰写的《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004年海陵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在2010年全省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撰写的《体态语与小学英语教学》获2008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I can swim》在2008年度泰州市中小学各科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两篇次教育论文在XX日报教育导刊发表,并在学校组织的论文评比中,多次获一 二等奖。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10

各学校各老师:

根据省厅工作部署,全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已经开始,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定时间

报名时间为2014年4月1日—7月10日(其中4月1日—6月2日为网上报名时间,6月3日—7月10日为现场确认及认定时间)

网上报名地址:中国教师资格网

网上报名审核通过后,再按现场确认时间到惠水县教育局政工股现场确认。

二、现场确认所需资料:

1.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可电脑打印 贴好照片);

2.身份证复印件2份(需验证原件);

3.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需验证原件)申请小学教师资格需中专以上学历,申请初中教师资格需大专以上学历;

4.《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表》(县医院或中医院体检原件)1份;

5.《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已经工作的教师由学校出具,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1份;

6.完成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的证明材料(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无需提供);

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复印件2份(需验证原件)需达到相关学科要求的普通话水平;

8.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照片两张(与上传电子相片一致,要求为身份证的白底小二寸彩照);

9.学校拟聘任意向书(已经工作的教师由学校出具,原件)1份

注意:一个教师可持有多本教师资格证,但是同一申请人一年内只能申请认定一种教师资格。

如有意向申请的教师,具体要求可咨询刘龙老师,所需相关电子表格可到刘龙老师处复制。

惠水县大坝乡中心学校

关于申请残疾人资格证的报告 篇11

[2013年3月26日]

各位同学请仔细阅读:

根据成都市教育局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关于开展2013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函》(成教资[2013]02号)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2013届毕业生实际情况,现将本届毕业生申报教师资格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次申报教师资格种类仅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及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请向学校所在地的区(市)县教育局提交申请。

二、申报教师资格者务必在2013年4月1日至19日内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网上查询,查询时间另行通知。请报名成功的同学把钱交到年级办公室。

五、今年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申报学生除参加试讲、面试等测试外,还须参加本人申请任教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本学科(专业)相关联的实践能力、对本学科(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六、证书办结后,符合教师资格申报要求的将《教师资格证书》发给学生本人,返回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必须装进学生本人人事档案,遗失不予补办。

七、请各系认真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严格审查学生提供的材料,认真填写《2013届毕业生申报教师资格学生情况统计表》,汇同所需材料后务必于4月23日(第九周星期三)内统一交教务科。年级办公室收取材料的截止时间是4月18日下班前。

八、各类成人教育学生教师资格认定,须取得毕业证书后,到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

九、装订、材料整理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一起侧面两颗钉装订;

2、按照培训要求整理材料(教育学类和非教育学类分开整理)。

若有与其它相关文件冲突条款,以本通知为准!

特此通知

因后期需要大量的时间为大家整理材料因此必须在4月18日前交年级办公室,过期责任自负,谢谢合作。

运动系2009级学生管理办公室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网上操作示意图:

操作

1、在未参加全国统考申请人网报入口进入,任教学科:体育与健康 操作

上一篇:内部审计国内外现状下一篇:指导意见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