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精选8篇)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研究状况,科学知识图谱,cite space

残疾人体育是体育学科中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残疾人体育现象, 揭示残疾人体育规律的科学[1]。联合国《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中规定:“各国应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享有进行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同等机会, 应鼓励体育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 各国应支持残疾人参加全国或国际体育活动”。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建立“健康、平等、融合”的全球价值观念[2]。该文拟从文件计量学统计出发, 统计、分析国内的相关文献, 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将结果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现出来, 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残疾人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现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以CNKI上检索出来1975篇有关残疾人体育方面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Cite Space III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同时还采用了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对CNKI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分布特征

最早发表文献的是在1985年, 田麦久记忆开展残疾人体育的作用和意义出发, 介绍了世界及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状况, 以及阐述了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3]。2004年以后发文量增加明显, 尤其是在2007年和2008年, 发文量突飞猛进, 主要是因为2007年特奥会和2008年残奥会在我国的举行。

2.2 作者分布特征

吴燕丹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残疾人竞技体育以业余性为主, 残疾人群众体育参与程度不高, 残疾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薄弱, 并提出应该从残健融合与体育共享两大方向上进行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体育立法与宏观政策导向的共享式改革, 推动残健融合观念的形成和社会接受程度的提高, 合理共享资源与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 开发特定产品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4]。刘永风总结了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实现的, 但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包括法律方面 (立法的针对性不强, 强制性条款和指导性条款划分也不够清晰, 大部分残疾人对相关法律不是很了解, 法律援助等) 融合共享观念尚未形成, 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提出了残疾人体育权利实现策略完善落实相关政策;软法体系建设, 提供经济支持, 推动残健融合;建立国家单位残疾人一体化的健身管理组织;相应监督机制的建立[5]。卢雁总结分析了我国残疾人体育现行组织结构特征, 包括管理专业人才比值偏低, 不能满足其职能要求, 在权责方面和分权程度上也需要变革。同时也进行了有效性评价, 其中包括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不高, 部门分工不合理, 配合不够协调, 信息传递速度慢, 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6]。

2.3 机构分布

北京体育大学主要的组成人员有卢雁、韩松等, 文献被引次数为353次。闫挺总结了国内外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心理技能训练, 心境状态, 焦虑, 心理健康和研究方法[7]。首都体育学院是第二高产机构, 组成人员有戴昕、郝晓岑、王薄等, 其中戴昕主要研究智障学生的体质, 通过为期1年的运动干预后, 对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素质指标、平衡能力指标进行测试, 由测试的结果进一步计算出体质量指数以及肺活量体重指数, 结果得知运动干预可显著提高智障学生生理功能及上下肢力量[8]。福建师范大学是第三高产机构, 组成人员有吴燕丹、黄汉升。其主要以北京残奥会为背景, 指出了残奥会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其一, 训练体制的不合理;其二, 科技投入的不足;其三, 就有相关配套服务关怀的问题;其四, 媒体的宣传的力度比较薄弱。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9]。

2.4 研究热点特征分析

通过Cite SpaceⅢ软件分析, 结果聚类大致可分残疾人, 残疾人体育, 现状, 对策, 体育, 残奥会, 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体育教育。对“残疾人”关键词进行检索找出被引用次数前三的文献进行分析得知, 周芳对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影响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6大因素分别是, 国家中政策法规, 2004年残奥会以及2008年残奥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推动, 社会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残疾人自我意识的建立等[10]。2003年, 李之俊等分别对上海、北京等六大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在笔者调查的六大城市中残疾人体育人口达到了21.9%, 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相比。我国残疾人体育人口比例较低。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中肢残人和聋哑人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最高。其中游泳、操类是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 锻炼场地也主要集中在社区场地以及体育馆。在对策方面指出了应从正确的理念出发, 明确目标。建立残疾人健身锻炼组织, 健全规章制度, 积极创造场地、设施、器材等条件。筹措经费[11]。

3 结语

该文选取了Cnki收录自1994年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领域的1975文献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得出, 以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科研机构为主, 以吴燕丹、卢雁等学者为代表的是我国残疾人体育领域主要科研力量;研究热点集中于残疾人体育的现状与对策, 以及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体育权利等。

参考文献

[1]马维平.特殊体育论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S1) :79-81.

[2]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田麦久.试论残疾人体育[J].体育科学, 1985 (4) :65-68.

[4]吴燕丹, 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 2008 (10) :9-15.

[5]刘永风, 汤卫东, 何金, 等.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3) :17-20.

[6]卢雁, 韩松, 李伟一.我国残疾人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2) :1698-1700.

[7]闫挺, 毛志雄, 连文杰.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体育学刊, 2007 (4) :119-124.

[8]戴昕, 刘曈, 王建, 等.智力残疾学生体质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1) :67-68.

[9]吴燕丹, 黄汉升.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7) :31-34.

[10]李之俊, 池泰棱, 邵健明, 等.我国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科研, 2003 (1) :13-15.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2

一、补助对象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重度残疾人,补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农业户口;

2、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残疾人;

3、重度残疾人本人无固定收入(单位)。

二、补助内容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重度残疾人,在享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07〕37号)和各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的基础上,个人缴费部分由自治区、市(县)政府给予全额补助。

三、资金保障

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全额补助,所需资金由自治区和市(县、市)按照8 ∶ 2比例分担。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应按照参保人数和补助标准,将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四、参保程序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3

专项调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残工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残工委发„2014‟6号)和《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调查方案》,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结合青河县残疾人服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的目的意义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一次技术性较强的大规模专业调查,既要遵循统计调查规律,又要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调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入户调查,保证专项调查数据质量。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专项调查工作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培训的质量决定调查的质量,为调查登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人员的选调

调查人员的选调工作由县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以村(社区)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为主体,主要从村(社区)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驻村干部、民政助理员、村(社区)医生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中选调。从调查员中选择一名有组织能力的人员兼任调查小组组长,一般由村(社区)干部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必须参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登记工作。

地开展调查工作。

(一)培训的组织形式

县残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培训乡镇、村(社区)调查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0人为一个培训批次。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使用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和自治区专项调查办公室印发的教材,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以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填写方法为重点。通过培训,调查小组组长能够有效组织现场调查工作,调查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各阶段工作的方法和要求,熟练掌握入户调查和调查表的填报方法。

(三)培训时间与方法

县专项调查办公室在12月20日前完成村(社区)调查员的培训工作。

采取集中授课、讲解示范、模拟登记,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试点观摩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整个调查的关键环节,各乡镇一定要充分认识调查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在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各乡镇一定要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工

作指导力度,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和支持。

(二)做好经费保障

县专项调查办公室要将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项调查培训工作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提高工作质量

残疾人应当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篇4

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宪法》第53条关于公民遵守法纪和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和维护。(2)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指在国家活动中,不应公布和向外透露的一切秘密文件、秘密资料、秘密情报和秘密情况。泄密行为直接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宪法把保守国家秘密作为公民一项基本义务加以规定,人人都必须遵守。(3)公民必须爱护公共财产。公共财产主要是指一切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爱护公共财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任何公民都必须珍惜和保护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其二是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同一切破坏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争。(4)公民必须遵守劳动法律。劳动纪律是指在社会共同劳动中,所有劳动者必须共同遵守的劳动规章制度。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主要靠自觉遵守,还要靠纪律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但违反劳动纪律的人要受到纪律处分。(5)公民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即社会秩序,具体指工作秩序、生产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实现团结、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宪法将遵守公共秩序规定为一项基本义务。(6)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尊重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必须遵从和珍重社会主义公共生活的各项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德规范,它的执

行一般不是靠国家的强制力量,而人进行排斥、限制或区别对待,从是靠社会的舆论、信念、习惯、传而使残疾人不能与其他社会成员统和教育以及人们对正义、真理的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信仰而使人们遵守和执行。3.维自己的权利,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由于种种偏见和陈腐观念的影响,务。《宪法》第54条规定:“中目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例如,有的高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校以“残疾人有碍观瞻,影响学校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形象”为借口,拒不招收符合录取为。”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条件的残疾考生入学;有的单位无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也与每一个故拒绝接收分配来的高校残疾毕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维护祖业生;有的企业在招工时,对残疾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全体公民人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无理地附加的神圣义务,任何公民不得以任何种种苛刻的限制条件;有的公共文方式侵犯、危及、损害国家的安全、化娱乐场所不许残疾人入内,等荣誉和利益,必须与损害国家安等。歧视残疾人是一种不文明的社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会现象,它既损害残疾人的合法权4.保卫祖国的义务。我国宪法规益,阻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活,又腐蚀歧视者的思想,使他们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的偏见和错误观念加深,不利于社责。”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维会的进步。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施,减少和消除歧视残疾人的现现形式。在平时,公民每时每刻都象,促进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和残疾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人事业的发展。1.在全社会广泛的义务,在祖国遇到危险、遭受侵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人道主略的时候,每个公民,无论男女老义,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少,只要有一点能力,都必须奋起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保卫祖国,打击侵赂者。5.依法媒体,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增进纳税的义务。《宪法》第56条规全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认识和理解;在广大公民特别是青法律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资少年中进行人道主义和扶残助残金的重要来源,这对于任何国家来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水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公民依准,自觉树立助人为乐、助残为荣法向国家缴纳应交的税款,是支援的思想;要使全社会和每个公民认国家建设的爱国行为。

识到: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除了以上义务外,残疾人还必须履在各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行的义务有: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权利,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者;歧视残疾人,是对残疾人合法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权益的损害,是不文明;不道德的;父母的义务等。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如何减少和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关心、帮助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合所谓对残疾人的歧视,是指基于残法权益,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义不疾的原因,在政治、经济、社会、容辞的责任;每个机关、团体、企文化、家庭生活或其他方面对残疾

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组织,都有

责任支持残疾人事业,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2.大力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和地方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要,完善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和权益保障措施。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展示自身能力,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崭新的残疾人形象。这有助于使人们认识到残疾人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自觉地减少和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此外,残疾人还应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不懈奋斗,才能克服自卑感和依赖心理,认识自我,磨炼意志,提高素质;才能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展示自身能力,增进社会理解,转变社会对残疾人的不正确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更要适应时代要求,税,用自筹资金安排生产性建筑投资的免征建筑税。对残疾职工占生产人员总数35%一50%的福利企业,免征所得税;企业所生产销售的产品如果发生亏损或者利润低微,可以免征产品税或者增值税。如果残疾职工占生产人员10%至35%,那么从投产的月份起免征所贯彻执行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为残疾人实现权利、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残疾人能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受公共服务,接受教育,从事生产劳动、参加文化活动,进行信息交流等。3.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把扶残助残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动员、组织广大社会成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努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环境。如果扶残助残蔚然成风,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增多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形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了,那么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就会大大减少。4.通过舆论、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坚决同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作斗争。新闻媒体要对歧视残疾人的典型事件予以揭露、曝光,并发动社会公众展开批评和讨论;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予以严肃处理;残疾人组织要代表残疾人利益,反映残疾人意见和要求,积极为残疾人奔走、呼吁、协调,据理力争,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于诉诸法律解决的,法院、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要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5.广大残疾人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投身经

自身权益,这也有助于减少和遏制歧视现象的发生。(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对于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有何意义?《残疾人保障法》第10条规定:“残疾人应当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所谓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所谓自信,就是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完全能够同其他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谓自强,就是乐观进取、积极向上,超越人生的种种不幸,努力磨炼意志,顽强拼搏,同各种困难做斗争,做生活的强者。所谓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和奋斗实现自食其力,而不是依赖他人生活,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残疾人要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大力弘扬“四自”精神。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帮助的增多和社会补偿条件的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和成效越来越取决于自身的奋斗。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对残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残疾人的奋斗精神。如果残疾人不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平等参与社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残疾人只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社会发展

和现代化建设中去。国家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有哪些优惠和扶持政策?国家对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优惠和扶持政策,既有法律上的规定,又体现在一系列的特殊政策上。《残疾人保障法》第23条明确规定:“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确定某些产品由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当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多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残疾人劳动就业。这些政策主要在税收和信贷等方面。比如在税收方面,对残疾职工占生产人员总数50%以上的福利性企业免征所得税,这些企业生产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产品税或者增值税;对企业从事劳务、修理、服务性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

得税1年,1年后,则减半征收所得税。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免征农业税、各种公益事业费、子女学杂费,免除义务工等社会劳动负担;残疾人直接进口供残疾人或个人专用的物品,免征进口关税,福利企业所进口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出口商品免征出口关税。等等。在信贷方面,残疾职工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的福利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是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要的,国家的贷款利率可以在现行利率20%的范围内给予优惠。除此之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技术改造、原材料供应、资金、信贷、产品销售等方面,给福利企业以照顾;对适合残疾人生产,在福利企业中具有优势的产品,优先安排给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划定某些产品为福利企业专产产品等等。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5

徽县大河店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徽县大河店乡残疾人基本情况

摸底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属有关单位:

《徽县大河店乡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乡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徽县大河店乡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

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乡残疾人基本情况,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根据徽政办《关于印发徽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144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摸底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指我乡辖区内户籍人口中符合国家残疾人评定标准的残疾人。具体是指辖区内户籍人口中已领取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未领取第二代残疾人证的疑似调查对象,对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进行调查登记。残疾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摸底调查主要内容

此次摸底调查主要了解残疾人的基本状况、社会保障情况、公共服务情况和需求情况。基本状况具体包括姓名、性别、户别、年人均纯收入状况、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特殊情况等10项内容;社

会保障情况具体包括生活来源、住房情况、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其他保险等6项内容;公共服务情况具体包括康复服务、辅具适配、职业培训、就业形式、增收项目、托养服务、文化活动、法律援助与服务等8项内容;需求情况具体列了19个方面。

三、摸底调查时间

此次摸底调查按照县残联统一安排,从10月上旬开始到12月20日结束。12月10日前,由各村向乡残联汇总上报本村《甘肃省残疾人基本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和《甘肃省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汇总表》。12月20日前乡残联向县残联汇总上报全乡《甘肃省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汇总表》。

四、摸底调查方法

1、残疾评定

残疾评定以调查员目测为主,评残标准按照“国务院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制定的标准执行,对于难以通过目测认定的疑似残疾人,由本人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评定残疾为准。

2、入户调查登记

各村调查人员要坚持入户调查登记,按照调查表填写要求,逐人逐项进行询问登记,调查中尽量询问调查对象

本人,对不能接受调查的对象要以家庭成员(监护人)的述说为准进行调查登记。

对未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疑似调查对象,对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人标准》进行登记(不作办理残疾人证的依据),做到调查全面、真实准确,并按照《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填表说明》要求,逐人填写《残疾人基本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

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或暂时未领取第二代《残疾人证》但易于认定残疾类别的残疾人,直接登记。

3、各村调查员在入户摸底调查登记结束后,要及时对《残疾人基本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内容进行汇总,并填写《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汇总表》。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数据,经乡残联验收合格后,组织人员进行数据的录入汇总,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残联上报。

五、摸底调查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各村、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对现场调查的支持与配合。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对我乡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领导,成立大河店乡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云劲松任组长,政府副乡长郭景丽任副组长,民政办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残联,由刘海涛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6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引言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方法。伴随社会工作的推广, 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也得到发展和认可, 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显著效果。每一个理论都由它所对应的理论体系构成,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亦是如此。作为新兴的学科, 其理论体系尚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 从目前的研究上讲, 它是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政策理论三大部分构成的。加深研究和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有助于认清其理论特色, 更好地与实际社会工作相结合, 促进两方社会工作理论吸收借鉴, 对提高残疾人服务的水平有帮助作用。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概念

王思斌教授对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 (或残疾人工作) 的理论是关于残疾人现象的看法和如何解决残疾人所遇问题的理论”。这只是针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简明定义, 这个定义表明,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运用一定的原则和特有的论证方式解释和阐释残疾人现象和残疾人相关问题, 已经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残疾人社会工作范围涵盖很广, 包括多种方面。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个人、残疾人群体、残疾人家庭等进行的有目的的社会帮助, 是专业的社会服务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康复, 精神抚慰, 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 提供咨询,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帮助残疾人恢复自信心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其中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康复过程中, 残疾人社会工作起到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简而言之, 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的康复、家庭、生存等各方面, 其在挖掘残疾人潜能、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功能可见一斑。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一)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平等、参与、共享”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此基础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和借鉴国际残疾人运动的经验而提出的。现代文明社会越来越注重残疾人的人道观和人道主义思想, 社会工作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得到发展。

(二)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

首先, 经过多年的各方不断努力, 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日趋规范化和专业化, 丰富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这离不开残疾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指导。主要表现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预防的定义, 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内容, 都作了规范化、专业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阐释。

(三)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政策理论

与上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发展程度相比较,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政策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相关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政策理论主要包括:残疾人政策的定义、残疾人政策的本质、残疾人政策的制定者与参与者、残疾人政策执行能力的加强、创新力和公信力理论在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残疾人政策监管和评估理论研究等等。显然, 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事业、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政策理论研究, 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服务宗旨势在必行。

三、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残疾人问题涉及民政、卫生、教育、法律、公安、交通、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当前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各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主要有:

(一) 民政部门

政府对残疾人的相关特别扶助政策、救济政策和其他福利措施的出台执行, 主要是民政部门负责。其中包括残疾人福利工作政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保护和扶持的政策等。

(二) 卫生部门

这个部门中的大部分工作属于社会工作, 卫生部门起到连接的纽带作用。如协商处理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工伤处理和后期康复等相关待遇和补偿问题, 并且参与针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白内障、聋哑儿童三种残疾人的矫治与康复训练活动, 并开展相应的社区康复试点工作。

(三) 教育部门

该部门强调要保障残疾儿童、残疾少年的受教育权利。残疾人教育和教育康复在青少年方面, 教育部专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 并检查和验收残疾人教育的落实情况。这对我国年轻一代残疾人基本素质的恢复和提高, 对他们的发展和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 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虽在解决残疾人社会问题上有联系中国国情和残疾人现状的独特做法, 但其行政色彩程度仍旧明显, 专业化水平在国际领域属于较低发展水平, 有待提高, 专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还需不断扩大, 加大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引进。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下, 不断从上至下的完善理论与体系, 运用到实践当中, 不断造福于残疾人, 促进他们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仉兴玉.做好残疾人工作需要强化五个意识[J].中国残疾人, 2007.[1]仉兴玉.做好残疾人工作需要强化五个意识[J].中国残疾人, 2007.

[2]马洪路.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2]马洪路.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7

残疾人就业对策尽管《残疾人就业条例》于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在常务会议上通过,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但是现阶段残疾人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残疾人的发展,也是我国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和谐社会中,如何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特殊教育而能够相对独立生存,对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更应该寻找合理的途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残疾人渴望社会关注并期望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他们渴望靠自己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难的现有条件下,作为残疾人群体,他们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他们有强烈的生活和就业的欲望,但在社会中仍然存在许多残疾人无法就业的现象。

首先,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从整个的社会大环境下,劳动力已经供大于求了,并且每年的劳动力不断的在增加,同时,还面临着很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从残疾人就业的问题看,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尽管我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我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提供1.5%到2%的残疾人就业的比例,用人单位如果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应根据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和年度的差额人数来为残疾人支付就业保障金额。但有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金额,都不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个别单位甚至拒绝接受残疾人。

第三,残疾人在社会上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一些执法单位的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现在的残疾人保障体系和职能没有发挥,而且存在其实残疾人就业,个别企业对残障人士靠“名义”的虚挂和只得到“生活费”等现象,不仅骗取了国家的税收,并且侵犯残障人士的个人权益。

第四,很多残疾人的就业观念素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他们的文化素质低,学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就业需求,也不适应当下的竞争机制。部分残疾人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因此容易受到同事的排挤,也容易被解雇,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更严重的是,一些残疾人有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竞争和自我完善意识。

由上述看出,残疾人在寻找成功的路上要比正常的人困难许多,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所以,针对残疾人当前的就业形势,谈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

第一,政府应宏观调控残疾人就业政策并对残疾人就业加以重视,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环境。

要做到认真落实好残疾人就业比例的有关规定。税务、工商、金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保证就业的保障金足额缴纳。综合利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支持和大力安排残疾人就业。在产业调整、企业改革中,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企业福利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使残疾人就业的企業重组或使他们下岗。

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使残疾人的就业联合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并能做出相应的处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险,福利,工资等等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

第二,社会要全面展开助残的宣传力度,组织助残活动。

尤其是媒体宣传方面的加强,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开展残疾人企业的宣传工作,如问卷、传单,以便广大残疾人能够有一个正确认识,真正从残疾人的意识形态转型,全社会要尊重并接受残疾人,残疾人与常人平等。

社区、街道和其他服务单位也要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帮助残疾人找到就业机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残疾人的就业,使全社会能充分认识到实现残疾人的就业不仅是追求目标,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第三,残疾人群从学生时代开始要加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

残疾人从学生时代就要意识到今后要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培养自身技能,是解决残疾人学生毕业后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要培养的目标。

1.学校教学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扬长避短,建立职业教育课程。

例如,由于严重的耳聋学生的听力损失无法形成听觉,认知不全面,影响发展的能力感知的东西。但比普通学生的视觉图像更有发展。他们的视觉意象丰富,容易找到的东西所有的小细节,所以在艺术或设计上的选择职业教育,很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再如,选择和使用很弱或没有听力和视力有更高的职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开设专业课程。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长期的专业课程培训,或短期培训课程,以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后进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

2.课堂教育要走出去,打破封闭式教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它是社会性的教育。和“校厂联办”,“校厂挂钩”是解决残疾人学生就业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一些技巧,使他们在社会中生存,学校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进车间,并采取请专家,民间艺人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教学。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职业教育的教师缺乏的问题。

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就业渠道。现代社会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的工种,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去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使企业了解残疾学生的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自身也可以推荐给企业和机构,并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和就业。

3.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形势,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教育

努力工作,坚定地专注于创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殊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自愿劳动、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工作、奋斗、努力、勇敢的精神。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社会就业形势,通过形势教育,加强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的理解,这样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进行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毅.中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赵闽琴.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

[3]孙宝建.残疾人就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任友媛.社会转型时期苏州市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顾茜.残疾人失业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校外素质教育新蹊径——微社会活动中心新构想◆刘锐李娅娟(西安高新第二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学生应该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按学段、分层次地在“微社会活动中心”对身边的社会和职业进行必要的了解、体验、实践,在“学有所用,用有所想”充分的感知之后,不定期地修正航向,明晰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将会更有效地提升他们在校学习的自主性、方向性与目标性,也会更科学、更有效。

残疾人工作者基本知识 篇8

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进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文化生活相关调查指标的解释和学习。

今天的讲解按照为什么设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领域的调查指标、文化体育生活设立了哪些指标,实际调查中如何把握指标的要点两个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大家对残疾人文化生活体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理解文化体育生活对于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性。在概括性理解的前提下,我们的调查员才能够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调查,才能够更深入、更细致地把最真实的情况摸上来。

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大家熟悉和理解有关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调查指标的内容和目的,各个指标的侧重点,以及指标所包含的核心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入户调查发问的方法、技巧,怎么样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怎么样引导残疾人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了指标到底要调查什么调查才能直接准确。

一、为什么要设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方面的调查指标(目的意义)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客观上讲,我们以前的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大家对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危房改造等工作都比较熟悉,残疾人的精神状态、思想状况关注的并不多,也就是说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未得到重视。

残疾人要想生活得更好,单纯靠“帮助、救济、给予”能行吗?不行。归根到底,残疾人有尊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必须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高素质、增长能力,广大残疾人通过参与文化体育生活,才能更多滴与外界接触,进而解放思想,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提高能力。一个有文化的残疾人才有能力回馈社会,一个有健全体魄的残疾人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救助者向社会创造者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的被救助者向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转变的内在因素。

在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已经成为衡量残疾人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物质、精神生活都达到较高水平,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专项调查设置了有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调查项目。

二、残疾人文化体育调查指标的内容、理解要点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于残疾人文化生活状况与需求共设置了7个调查指标。分别是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调查表R35、R36两项,分别是“一年来是否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和“不能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原因”。以及社区调查表S6、S6.3、S6.4、S10、S11五项,分别是“村(社区)内是否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村(社区)文化体育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文化器材”以及“村(社区)文化体育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器材”、“是否组织残疾人参与村(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村(社区)内是否有体育健身指导员(经过专业培训)”。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各个指标的指标解释和内容: 残疾人调查表:

——R35:一年来是否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指的是残疾人是否参加过社区组织开展的文化、体育方面的集体活动或者有关的辅导、培训活动,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参加的次数能否达到10次(含10次)以上。理解这个指标要把握3个关键词: “活动”、“社区集体组织开展的”和“一年内10次以上”。“活动”泛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看电影、演出、庙会、剪纸、手工、各种棋类、太极拳、柔力球、跑步、游泳、健身等活动以及相关的辅导、讲座、培训、交流等等。“社区集体组织开展的”是指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强调的是“公家出面组织的集体活动”但一定至少3人以上,比如4个人在一起打打麻将、玩一玩扑克、纸牌都算是文体活动。如果是一起聊聊天、侃侃山那就不算了。“一内10次以上”代表了参加活动的频率,偶尔参加一下、看看热闹不能算经常参加。

填报选项两个,是和否。填报结果是排他式的,只有满足1年10次以上并且是公家出面组织的才选“是”。不能满足上述条件选“否”。如果选“是”,则R36不用调查,直接跳转到B1补充问题。

——R36:不能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的原因:指的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残疾人不能参加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统一组织开展的文化、体育方面的集体活动或者有关的辅导、培训活动的原因,或者一年内参与次数达不到10次(含10次)以上的原因。

填报选项有4个:“没有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指的是村(社区)没有组织活动或者虽然有组织活动但残疾人参与不进去。“没有适合的场所和设施”指的是村(社区)没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文化大院等)或者虽然有文体活动中心但存在障碍残疾人进不去。“没人组织指导”指的是即便有心参与,但是由于害羞、没伴、没人张罗没有参与活动的气氛和条件等等。“其他”是指除上述3中情况之外的其他原因,比如活动场所离家远、自己行动不便没人接送、自己没有参与的兴趣不想参加、工作忙没时间参加等等。

填报结果可以多选,因为残疾人不能参加文体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是多种原因的叠加。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残疾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会比较模糊,很可能混合其他问题一起谈,调查员要注意分析残疾人回答问题时所包含的信息。

社区调查表:

——S6村(社区)内是否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站、室):指的是村(社区)现在是否有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理解这个指标要把握1个关键词:“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也就是说是“公家设立的”。现在又一种情况是私人拿出自家的几间房设立一个台球室、麻将馆、棋牌室等招揽生意,这不算。

填报选项有2个,有和无。调查员在填报选项时应采取排除法,如果调查的村(社区)已经设立公共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那就是“有”。如果现在没有就是“无”。

——S6.3村(社区)文化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文化活动器材、用品:指的是村(社区)现有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中是否提供了适合各类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文化活动器材、用品。文化活动器材、用品是指残疾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时需要的钢琴、二胡、牌桌、书报等音乐、文化用品。理解这个指标要掌握1个关键词——“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有些器材是没有区分的,健全人活动和残疾人活动都能用,比如乐器等等,但有些是残疾人特殊需要的,比如盲人用文化用品。判断的标准是残疾人能否用得上,有没有因为一些特殊的用品不具备而不能参加活动。填报选项2个,是和否。如果残疾人能用得上,那么选“是”。如果大部分残疾人用不上,那么选“否”。

——S6.4村(社区)文化场所内是否有适合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器材:指的是村(社区)现有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中是否提供了适合各类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体育健身活动器材。体育活动器材是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时需要的跳绳、柔力球、乒乓球等体育健身用品。理解这个指标要掌握1个关键词——“残疾人活动时可以使用的”。判断的标准是残疾人能否用得上,有没有因为一些特殊的用品不具备而不能参加活动。填报选项2个,是和否。如果残疾人能用得上,那么选“是”。如果大部分残疾人用不上,那么选“否”。

——S10村(社区)是否组织残疾人参与村(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指的是村(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是否主动将辖区内的残疾人纳入进来,或者一年内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单独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理解这个指标要把握两个关键词:“能够参与进来”、“一年内”。填报指标2个,有和无。判断的标准是村(社区)的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如果残疾人有意愿参加多数活动能够参与进来,或者在一年内曾经组织开展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那么选“有”。如果多数公共文化体育活动残疾人想参加也参加不了,那么选“无”。

——S11村(社区)内是否有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是指现在村(社区)是否配备通过残疾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后,具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健身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吸引、组织、指导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健身咨询、健身指导和活动组织的志愿服务人员。

理解这个指标要掌握一个关键词“经过专业培训的指导人员”,调查时,此类“专业指导人员”不仅包括由各级残联培训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外,还应纳入由体育部门、康复部门等机构培养的具备上述专业能力的残疾人体育锻炼专业指导人员。

填报选项两个“有”和“无”,有“专业指导人员”经常指导残疾人体育健身就选“有”。没有上述人员就是“无”。

上一篇: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子有方好家长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