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性访谈的应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机性访谈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 [1]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教授Miller在1983年提出,后由Miller和Rollnick在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治疗酒精依赖患者的经验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咨客为中心的访谈技术,通过探索和解决自身矛盾心理,从而增强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

1 MI的内容及特点

MI是以跨理论模型 (TTM) 为框架,根据行为改变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将Rogers的人本主义理论、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相结合,将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1.1 第一阶段

行为改变的前意向与意向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咨客的矛盾心理和阻抗,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强调运用移情和发展差异来增强咨客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

1.2 第二阶段

行为改变的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该阶段的关键是咨客能否做出有效的行为改变,制订并履行行为改变计划,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强调提高咨客对行为改变的自我效能。

2 MI的精神及原则

2.1 MI的精神

协作,指教育者与咨客合作,共同探索并解决咨客的矛盾情绪,教育者可以提供关键性问题,与咨客一同讨论行为改变的利弊。唤起,在MI中教育者的角色是唤起咨客的内在动机,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是MI中一项重要精神,咨客行为改变与否取决于咨客本身以及尊重咨客的自主性,切勿以权力去告知咨客正确的解决方法。

2.2 MI的原则

根据动机性访谈“协作、唤起、自主”的核心精神,在运用MI的实践中共总结出以下指导性原则:表达移情、发展差异、回避阻抗、支持自我效能。

3 MI常用技巧(OARS)

3.1 开放式问题 (open-ended questions)

提出促使咨客细致阐述关于问题行为改变的观点与想法的开放性问题,如:您如何看待您的饮酒行为的?使咨客有足够的空间来探索自身矛盾心理,使教育者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于比较宽泛式的开放式问题,可以将问题具体化来引导咨客回答相关问题。

3.2 肯定 (affirmation)

教育者要肯定咨客自身的能力、所取得进步和成功,称赞他们愿意诚实谈论自己的想法,强化内在动机、提高自我效能。

3.3 反馈式倾听 (reflective listening)

该技项是MI中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技巧之一,是指教育者以不评判的态度仔细的倾听咨客的谈话,并对其陈述的本质内容(包括咨客的一般想法、愿望、能力、理由、内心需求等更复杂的方面)做出反馈。

3.4 小结 (summary)

小结是反馈式倾听的一种特殊形式,常用于访谈结束时,或转换访谈内容的过渡。小结还可以肯定和鼓励咨客所做的积极改变、改善与咨客的关系。

4 MI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行为关注程度的提高,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成为维护健康的关键。动机性访谈作为增强患者动机的行为改变方法之一,既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操作性,因而得到了临床及有关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及应用。

4.1 MI在国外的应用

国外有大量研究显示:MI在成瘾障碍 (如酒精、物质滥用、烟草依赖等) 、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进食障碍、心脏康复、传染性疾病等) 以及药物和治疗依从性等的研究中, 被广泛应用于咨询、医疗及其他社交机构, 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 一项有关酒精成瘾的研究表明, 以MI为核心的干预疗效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相比, 患者的自我报告及相关的生化指标均优于后者。MI对于艾滋病患者减少滥用药物行为及增加药物服用依从性行为也具有良好效果。Stotts等[3]的研究发现, 接受MI的孕妇戒烟或者减少吸烟的行为显著增加。MI也适用于改变慢性病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有研究显示,应用MI相比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有明显优势。此外,Treasure等[4]的研究中发现,MI技术对神经性厌食患者成效显著。

4.2 MI在国内的应用

在我国也有部分应用和报道,显现出MI干预在改变行为、改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效果。在慢性病的临床治疗领域,国内对MI的研究相对匮乏,汪星等[5]及曹雪群等[6]研究显示,采用MI干预相比传统健康教育, 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行为改变,提高运动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在外科手术病人临床治疗领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有报道,黎彩红[7]刘辉[8]针对围手术期乳腺癌及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MI干预,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李晴等[9]采用MI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低盐饮食干预也有良好效果。在精神疾病及性传播病方面,黄群明等[10]及杨文方等[11]的研究,证明了MI是改善其行为的有效措施。此外,还有研究发现,MI对于促进大学生向规律运动行为转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鉴于MI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优势,对于患者内在动机及行为改变的巩固程度也更高,在国外广泛应用及认可,但在国内对于MI的应用研究还相对较狭窄,因此, 更加需要临床以及心理学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实践研究。

摘要:目前MI与公共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和专业医学的部分知识相结合应用于其他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 并将MI从心理疗法纳入到了卫生保健的范畴, 逐渐被护理人员认识并应用[2]。但这一技术在我国研究和应用报道还比较缺乏。该文将从MI的内容、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以咨客为中心,内在动机

参考文献

[1] Miller WR.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with problem drinkers[J].Behavioural Psychotherapy, 1983, 11 (2) :147-172.

[2] 侯云英, 范秀珍.动机访谈:促进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新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63-64.

[3] Stotts AL, Diclenstein CC.A motiv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resistant pregnant smokers[J].Addict Behav, 2002 (27) :275-292.

[4] Treasure JL, Katzman M.Engagement and outcome in the treatment of bulimia nervosa[J].Behav Res Ther, 1999 (37) :405-418.

[5] 汪星, 张建凤.动机性访谈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 2011, 32 (12) :2066-2068.

[6] 曹雪群, 王丽姿, 邵静, 等.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改变阶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 :20-22.

[7] 黎彩红.动机性访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身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 :6-7.

[8] 刘辉.动机性访谈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09, 7 (8) :1978-1979.

[9] 李晴, 薛小玲, 等.动机性访谈对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低盐饮食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8) :695-697.

[10] 黄群明, 张作泉, 等.动机访谈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1) :91-92.

[11] 杨文方, 李颖, 等.动机性访谈对性传播感染的家庭认知行为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0) :3211-3213.

上一篇:铁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下一篇: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鼓室注射甲强龙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