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aba免费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孤独症aba免费

孤独症ABA

孤独症aba 第一节:ABA简介

一、 应用分析行为疗法概述

由于孤独症是一种广发性发育障碍,致残率很高,而且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因此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只能够针对患儿的症状变现进行对症治疗,从而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争取其尽量能回归主流社会。

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Lavas创立少年孤独症训练项目,该项目运用零散单元教学法(又称离散单元教学法),强化理论和简单祈使句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密集的行为训练,后来发展成为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它强调运用功能分析法,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C”模式,即“前因(需要)--行为—结果”来塑造正性行为,该方法是目前孤独症患儿早期教育训练最有效的操作性方法之一,具有可操作性强,方法较简单的特点。

Lavas曾在1987年报道过其纵向研究的成果,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运用ABA技术训练两三年,训练时间每周超过40小时的实验组有47%智商超过100,每周训练10小时左右的实验组只有2%智商超过100,而没有任何训练的对照组智商没有明显变化。后继的研究表明,有90%的孤独症儿童经过训练有显著效果,而1岁2个月是孤独症儿童应用分析疗法进行行为训练的最佳开始期。后来McClannahan等的研究认为,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成年孤独症患者。

二、ABA的优点

1,该方法把所有个体的复杂行为都分解成小单元行为,也就是简单行为,通过回合式教学的方法教会小单元行为,然后再通过训练慢慢把复杂的行为复原出来。例如:洗手,扣扣子等复杂的生活自理行为即是通过这种程序进行训练。

2,个体化明显。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法时,程度不同德孤独症患儿,从哪个小单元开始将行教授,从哪个起点开始也不同。

3,教授的是功能性的课。也就是在课程的选择上选取在患儿社交上的“重要”的行为。

4,正面性干预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较正确的行为而不是进行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让患儿有出错的机会,可能通过及时给予提示的方法实现。

三、ABA产生的影响:

1.干预的场所从养护机构转变到儿童的自然,及日常社区环境中; 2.干预的焦点从治疗改变为教学;

3.教学的主要角色交给家长和老师们(而不是专

业人员);

4.我们把在诊断性分类中划分的孤独症、弱智大脑损伤及其它疾病分解成比较小,比较容易处理的行为单元,包括语言、游戏和自理能力等,且这些行为都是跨诊断分类的;

5. 诊断评定的重要性降低了。

第二节:ABA的基本概念

1. ABA是英文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的缩写,也被称作

应用行为分析法、行为训练、行为技术、行为改变技术,

是一种常被用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与训练的操作性方法体系

第三节:基本原理和特点 1.原理:

2.ABA的基本特点:

(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知道最小的但可以观测的行为单元 (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旁、坐到椅子上、打自己的餐具、用勺子舀东西„„)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每一种孤独症儿童不能表现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到可以被分解成许多步骤。 (2)要求每个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

每个行为单元的教学(从一对一开始)都是通过:发出特定的指令—要求孩子对每个指令做出正确反映—对每个孩子的正确反映给予强化(奖励),这样一系列元素的操作来进行的。必要时给予一些辅助放孩子完成正确反应,但辅助的最终要消失掉,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独立的做出正确反映。 (3)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奖励,即不被强化

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伤等,同时对这类行为进行系统地分析,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行为的出现。 (4)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

(5)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别化设计的(IEP) (6)从“一对一”开始逐渐扩展到“小组”和“集体课” (7)辅助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加以运用 3.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公式:

MO (动机导向)--→S(刺激)--→R(反应)←--C(结果)

可控制的

可改变的

可控制的

第四节:ABA与孤独症

1、为什么ABA适合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最终体现在行为上; 他们有严重的信息输入障碍;

医学上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对症,行为改变则为矫治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切入点。

2、ABA的四大设计特点

孤独症人的人际关系障碍是因感知觉障碍导致;

行为训练从障碍结果入手;

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 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

3、ABA的四个操作特点

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

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对孩子的反应有预期的行为标准(目标行为);

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

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和“集体课”。 4.传统教学和ABA教学的区别:

(1) 教学计划的不同:ABA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设计的。而传统教学设计是针对的一个集体的学生。

(2) 教学过程不同:ABA是一个一个回合的实施教学的,而传统教学却没经过那么细的分解。

(3) 目标大小不同:在ABA的教学中,每个回合都有一个微小的教学目标。而传统教学却对小目标要求没有那么高。 (4) 结果的展示不同:在ABA中要求每个回合孩子都做出反应,即使是错误的。但是传统教学却只是鼓励正确的反应,对错误的反应往往忽视。 (5) 教学模式不同: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室里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孤独症儿童因为其在注意力、理解力、思维等方面的特点需要更积极的教学方法。

第2篇: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董梦娇 康复科学系 1003班 KF100329)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ABA康复训练。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其进行训练,个案语言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有所发展,刻板行为和发脾气专业语言等问题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最好用数据,能说明问题。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减少其问题行为。 【关键词】孤独症 ABA 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B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utistic children fo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of ABA rehabilit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Through its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training, case language ability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e developed, stereotyped behavior and tantrums and other problem behaviors occur less often. Conclusio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communication skil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while reducing their problem behavior. 【Key words 】ABA Autism Case Study

1、 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幼年时期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它以 “Kanner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1]。孤独症儿童常常起病于3岁以内,早期与普通童不易区分。目前资料显示,孤独症儿童大多伴有严重的言语发展障碍,因为言语发展障碍,所以沟通及人际交往有一定障碍;部分存在自伤行为及其他问题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被证实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AB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洛瓦斯将其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经过3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90年代逐渐应用在孤独症的治疗,使很多孤独症儿童走向康复。ABA训练法可概括为,训练高度的个体化,利用强化等手段,改善儿童的不足之处,减少过度行为,把需要教授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单元,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逐一去教,最终使其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2,3]。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本文就一名无口语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BA教学个案研究,以期探讨ABA教学对无口语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发展及行为问题改善的教育训练效果。

2、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刘某,男,湖南张家界人,2006年出生,2岁半时发现异常,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从2012年9月于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康复训练。

生长史:出生时为剖腹产,发现异常前与父母一起生活,接受训练无效后至6岁与奶奶一起生活,于2012年秋开始和父母生活。

教育史:个案出生后一直由母亲照顾并给他提供早期教育。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两岁时将其全托于乡镇托儿管,其在内虽不哭不闹,但不合群独自沉浸于旋转物品中。两岁半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2012年9月至今于张家界某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

3、研究方法

3.1研究时间:2013.3---2013.5 3.2研究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 3.3教育评估 3.3.1个案能力评估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运用访谈法向达达的老师和家长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然后近距离的观察其行为特点、习惯,对达达行为评估如下:

社会交往方面:缺乏交往能力,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或活动,不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只能被动接受简单指令。无同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沟通能力方面:无口语表达能力,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手势动作提示下能遵守简单指令,喜欢发出“啊”的叫声。不会表达要求。有需求时则会发脾气、哭闹、尖叫。对陌生人不陌生。

生活自理方面:能自行脱衣服,但不会穿衣服,穿衣需要大人帮助,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会自己洗手、洗脸。大小需要老师或家长提示,喜欢忍大小便。会使用汤匙进食,但不会使用筷子。

动作行为方面:喜欢原地自身转圈。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好重复性往返跑并伴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随着大叫。喜欢玩自己的手指,喜欢边玩手指边摇头晃脑。喜欢脱裤子。

其他:偶尔会与人对视,对视能持续一到两秒钟。上课不听老师讲课,不能长时间的坐在位置上,坐下来喜欢抠墙或墙上的装饰,喜欢吃由墙体上抠下来的白色粉末。上课铃响需老师提示才能回教室上课。

3.3.2个案问题行为评定

通过观察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与功能分析。

由于个案无口语,无法正确表达要求。当其有需求时个案则常会用刻板行为,发脾气,发出怪异声或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要求,情绪常处在焦虑不稳定之中。有时有自伤行为,喜欢用头撞墙。

3.4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3.4.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及制定训练目标

通过老师训练者平时观察以及与家长等熟悉了解个案的人做访谈确定儿童最喜欢的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等。制定训练目标为:提高个案注意的稳定性;发展基本语言技能;改善问题行为。

3.4.2实施训练计划

实施ABA计划要循序渐进,并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强化物等进行适时的调整。

3.4.2.1提高共同注意力

共同注意是学习的基本能力注意,可以为语言发展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首先训练的是个案的共同注意力。因为个案没有语言,对一些指令也不甚理解,所以笔者从他感兴趣的物品入手(即强化物),引起他的无意注意,逐步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行眼神注视训练。让他坐笔者对面,手不能乱动与笔者对视;在活动中发出“看着我”的指令,要求双目对视等。使其注意相关指令,然后将注意训练融进指令课中进行。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也抓住机会提升其注意力。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3.4.2.2行为训练

ABA训练法训练时会给儿童要求,也就是指令,在帮助儿童理解和遵循指令时,笔者主要着眼于训练一些简单指令,

一、二步指令,如,“坐下”、“过来”、“把椅子放好”等。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坚持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当个案有任何不恰当行为时,都要制止这些不恰当行为,当他听从时要及时强化。因势利导,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当孩子有要求时,满足其合乎规范的行为,不恰当的要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因为其服从性差,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训练内容先从他感兴趣的入手,简单的指令,如,个案喜欢玩具车,指令就是“把玩具车指给我看”、“把玩具车放好”等,慢慢加强巩固,增加难度,泛化到生活中。

3.4.2.3沟通训练及情景教学

如:在要求课中人为控制的给个案刺激,引起其对某一物品的或活动的渴望,使其用姿势或语言提出要求。除设计的一对一教学时间外,每天都为儿童制造让其有自发性提要求的情景教学。做好知识的泛化。

3.5资料的采集

在教学实施之前,训练老师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和家长沟通的访谈记录了解得出个案能力评估以及个案问题行为评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每一项目标反应进行记录,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另外每天都有老师观察记录个案言行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强化物的选择,每天与家长沟通协商出最适宜的强化物实施ABA教学。

4、 结果

结果呈现是前后的变化。直观、简化、全方位

经过三个月ABA教育训练,目前个案,非语言沟通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认知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行为表现有所改善。

4.1非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能基本理解老师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4.2口语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抱抱、喝水等。对有兴趣的事能听从指令。

4.3行为表现方面

个案玩手,摇头晃脑经常性行为发生次数有所减少;有模仿他人的意识,能在协助下模仿一些单纯的动作;情绪控制也有较大改善;抠墙行为发生次数减少;发出怪异声尖叫声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5、

讨论

在ABA教学中要强调任务分析和强化物的重要性。经此次研究ABA教学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行为表达次数的增多,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口语的发展,能够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ABA治疗孤独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目前没有针对孤独症的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改善患儿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艳妮主编.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4. 【2】李雪荣.孤独症诊疗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97-98,160-195.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

第3篇: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董梦娇 康复科学系 1003班 KF100329)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ABA康复训练。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其进行训练,个案语言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有所发展,刻板行为和发脾气专业语言等问题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最好用数据,能说明问题。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减少其问题行为。

【关键词】孤独症ABA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B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utistic children fo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of ABA rehabilit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Through its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training, case language ability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e developed, stereotyped behavior and tantrums and other problem behaviors occur less often. Conclusio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communication skil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while reducing their problem behavior.

【Key words 】ABA Autism Case Study

1、 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幼年时期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它以 “Kanner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1]。孤独症儿童常常起病于3岁以内,早期与普通童不易区分。目前资料显示,孤独症儿童大多伴有严重的言语发展障碍,因为言语发展障碍,所以沟通及人际交往有一定障碍;部分存在自伤行为及其他问题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被证实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AB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洛瓦斯将其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经过3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90年代逐渐应用在孤独症的治疗,使很多孤独症儿童走向康复。ABA训练法可概括为,训练高度的个体化,利用强化等手段,改善儿童的不足之处,减少过度行为,把需要教授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单元,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逐一去教,最终使其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2,3]。

本文就一名无口语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BA教学个案研究,以期探讨ABA教学对无口语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发展及行为问题改善的教育训练效果。

2、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刘某,男,湖南张家界人,2006年出生,2岁半时发现异常,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从2012年9月于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康复训练。

生长史:出生时为剖腹产,发现异常前与父母一起生活,接受训练无效后至6岁与奶奶一起生活,于2012年秋开始和父母生活。

教育史:个案出生后一直由母亲照顾并给他提供早期教育。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两岁时将其全托于乡镇托儿管,其在内虽不哭不闹,但不合群独自沉浸于旋转物品中。两岁半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2012年9月至今于张家界某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

3、研究方法

3.1研究时间:2013.3---2013.5

3.2研究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

3.3教育评估

3.3.1个案能力评估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运用访谈法向达达的老师和家长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然后近距离的观察其行为特点、习惯,对达达行为评估如下:

社会交往方面:缺乏交往能力,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或活动,不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只能被动接受简单指令。无同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沟通能力方面:无口语表达能力,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手势动作提示下能遵守简单指令,喜欢发出“啊”的叫声。不会表达要求。有需求时则会发脾气、哭闹、尖叫。对陌生人不陌生。

生活自理方面:能自行脱衣服,但不会穿衣服,穿衣需要大人帮助,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会自己洗手、洗脸。大小需要老师或家长提示,喜欢忍大小便。会使用汤匙进食,但不会使用筷子。

动作行为方面:喜欢原地自身转圈。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好重复性往返跑并伴

随着大叫。喜欢玩自己的手指,喜欢边玩手指边摇头晃脑。喜欢脱裤子。

其他:偶尔会与人对视,对视能持续一到两秒钟。上课不听老师讲课,不能长时间的坐在位置上,坐下来喜欢抠墙或墙上的装饰,喜欢吃由墙体上抠下来的白色粉末。上课铃响需老师提示才能回教室上课。

3.3.2个案问题行为评定

通过观察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与功能分析。

由于个案无口语,无法正确表达要求。当其有需求时个案则常会用刻板行为,发脾气,发出怪异声或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要求,情绪常处在焦虑不稳定之中。有时有自伤行为,喜欢用头撞墙。

3.4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3.4.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及制定训练目标

通过老师训练者平时观察以及与家长等熟悉了解个案的人做访谈确定儿童最喜欢的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等。制定训练目标为:提高个案注意的稳定性;发展基本语言技能;改善问题行为。

3.4.2实施训练计划

实施ABA计划要循序渐进,并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强化物等进行适时的调整。

3.4.2.1提高共同注意力

共同注意是学习的基本能力注意,可以为语言发展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首先训练的是个案的共同注意力。因为个案没有语言,对一些指令也不甚理解,所以笔者从他感兴趣的物品入手(即强化物),引起他的无意注意,逐步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行眼神注视训练。让他坐笔者对面,手不能乱动与笔者对视;在活动中发出“看着我”的指令,要求双目对视等。使其注意相关指令,然后将注意训练融进指令课中进行。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也抓住机会提升其注意力。

3.4.2.2行为训练

ABA训练法训练时会给儿童要求,也就是指令,在帮助儿童理解和遵循指令时,笔者主要着眼于训练一些简单指令,

一、二步指令,如,“坐下”、“过来”、“把椅子放好”等。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坚持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当个案有任何不恰当行为时,都要制止这些不恰当行为,当他听从时要及时强化。因势利导,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当孩子有要求时,满足其合乎规范的行为,不恰当的要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因为其服从性差,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训练内容先从他感兴趣的入手,简单的指令,如,个案喜欢玩具车,指令就是“把玩具车指给我看”、“把玩具车放好”等,慢慢加强巩固,增加难度,泛化到生活中。

3.4.2.3沟通训练及情景教学

如:在要求课中人为控制的给个案刺激,引起其对某一物品的或活动的渴望,使其用姿势或语言提出要求。除设计的一对一教学时间外,每天都为儿童制造让其有自发性提要求的情景教学。做好知识的泛化。

3.5资料的采集

在教学实施之前,训练老师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和家长沟通的访谈记录了解得出个案能力评估以及个案问题行为评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每一项目标反应进行记录,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另外每天都有老师观察记录个案言行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强化物的选择,每天与家长沟通协商出最适宜的强化物实施ABA教学。

4、 结果

结果呈现是前后的变化。直观、简化、全方位

经过三个月ABA教育训练,目前个案,非语言沟通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认知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行为表现有所改善。

4.1非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能基本理解老师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

4.2口语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抱抱、喝水等。对有兴趣的事能听从指令。

4.3行为表现方面

个案玩手,摇头晃脑经常性行为发生次数有所减少;有模仿他人的意识,能在协助下模仿一些单纯的动作;情绪控制也有较大改善;抠墙行为发生次数减少;发出怪异声尖叫声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5、

讨论

在ABA教学中要强调任务分析和强化物的重要性。经此次研究ABA教学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行为表达次数的增多,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口语的发展,能够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ABA治疗孤独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目前没有针对孤独症的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改善患儿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艳妮主编.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4.

【2】李雪荣.孤独症诊疗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97-98,160-195.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

上一篇:述职报告销售类下一篇:小学生作文难忘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