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1000字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百年孤独有感1000字(精选11篇)

读百年孤独有感1000字 篇1

刘欣

我的第一本《百年孤独》是考上高中时表姐送我的开学礼物,一页都没读,就再也没见过那本封面是个老头子的《百年孤独》。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何来孤独,又怎么能看懂,纵使现在的我也不敢妄言理解孤独。

后来听说马尔克斯他老人家仙逝了,才像富豪死了后代们抢遗产一样,抢购了我的第二本《百年孤独》。那一次我看了三分之一,便束之高阁。不是情节不吸引我,也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刚刚离开校园独居不久的我,看到这貌似子孙满堂实则无一人懂我的文字,脑补给我的都是我晚景凄凉的画面,使我有点害怕。加之我读书和看电视剧有点像,经常“出画”,看到“炼金术”几个字我脑子里就一直在想:如何炼金呢?如何炼金呢?到底如何炼金呢?看到后来发现炼金术不是重点,我就去找关于炼金术的书看去了。

现在手里这一本是我的第三本《百年孤独》,这样魔幻的缘分,促使我还是安安静静的把它读完了。这本书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好宏观的评价呀!然于我而言,历史知识仅源于高中历史课本和一个叫高晓松的胖子做的一档说话节目。读书不多的我也基本不区分作家流派,从琼瑶奶奶的言情小说再到神魔小说西游记,我更不关心一本书是如何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

读这本书我是做着笔记读完的,书中男人们的名字相似度极高,以至于后来我把他们想成一个人,这样就不去想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叔叔和二大爷是哪一个奥雷里亚诺或者全是。而且全书无章节,不管看到哪里停下来回想,都有一种站在沙漠的感觉,眼前荒芜,内心更是有种被拧干的感觉。最后被蚂蚁吃掉的是肉体,被孤独吃掉的是灵魂。

书开始的时候,看到痴迷于吉普赛人带来的新鲜事物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我的感觉是他荒谬的有点可爱。等读到他的大儿子时,我觉得他太过生性鲁莽,不那么可爱了,二儿子对小金鱼的痴迷很像他的父亲,我喜欢这脑子发达的家伙。从第三代开始我就不太注意分清楚他们的继承关系了,而且有点作者是不是在中国生活过的错觉,因为这些子孙有点某二代的代入感,无厘头的有点讨人厌。再到后来,整个家族的衰落,有点《红楼梦》的感觉,猢狲都死了,树叶也枯萎了,都是命运吧。

谈谈这本书里的女人们吧,我最喜欢的是乌尔苏拉,很多评论说她无私,伟大,这些词语好高远呀!这的确是我眼中的乌尔苏拉,但是我更喜欢的是她永远充满活力,好像什么问题她都能解决,我爱她,因为她总能让我想起美好的东西。如果现实中有乌尔苏拉,我想和她做好朋友;如果是朋友,我想成为朋友眼中的乌尔苏拉。可现实中,我可能会觉得费尔南达的性格弱点在自己身上更突出,对现状不满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读百年孤独有感1000字 篇2

虚拟的现实, 真实的自我

按照李普曼的观点, 他所提出的“象征性现实”,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拟态环境正是当下网络带给我们的现实状态。当我们面对眼前这个连着网络的机器时, 我们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流, 知道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时事, 不管他与你有没有关系。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被放大或缩小的世界, 我们甚至无需再去寻找真实, 因为我们的生活已变得如此便利。正如作者所说, 现代技术为我们“包办着一个被我们误认为是世界的世界”, 所以, 我们才“安坐了享受”。我们总是这样坚持着, 因为有了依靠, 我们抬头就可以望到窗外, 便能见到所以为的一切。而事实却证明, 原来浅陋是如此轻而易举。

当我们与电视或电脑对峙的过程, 单向传播或虚拟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 虽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但却丧失了传播最初的宗旨:交流。信息网络发展至今, 人们已经尝试了很多交流联系的方式, 网络也为我们开辟了很多途径, 而人们最为乐意的仍是最简单的, 毫无技术性的面对面交流。因为, 真实是人性最本质的追求, 而“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1】, 也许, 像如此真实的精神内容的奢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已难以实现, 我们在“赛柏空间”的浪潮中无法后退, 唯能继续前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随着现实一起“马赛克”, 在虚拟世界里保持真实自我才是避免沉溺的必由之路。吴伯凡提出“自我依靠”是“赛柏空间”的典型追求, 简而言之便是要保持独立。只有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才有可能实现与其他个体的交流, 因为要获得真正的交往, 我们必须从人群中抽身出来, 与孤独为伴, 与自己为伴。

媒介与舆论, 谁为主导

之前我们提到了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变革, 而充当这个变革桥梁的便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媒介”。数字时代, 媒介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便构成了拟态环境的全部。另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 媒介本身就是讯息,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专制社会中媒介可以成为唯一有影响力的权力控制工具了。曾经的同质化的媒介改造道路塑造了一个强权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毕竟不再是强权社会, 专制媒介将成为永远的过去式。

传播上有“热媒介”与“凉媒介”之分, 吴伯凡认为, “热媒介”就是供人看热闹的媒介, 比如电视, 而“凉媒介”就是供人看门道的媒介, 比如网络化的个人电脑。在这里, 作者充分肯定了网络作为大众媒介所发挥的作用, 但他的“热闹”与“门道”之说却有失偏颇。这一点在他的另一表述中也可窥见一斑, 电视真的如作者所说将“寿终正寝”么?毫无疑问, 这是不可能的。网络为我们提供的是未曾过滤过的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低俗化的运行, 当信息海洋泛滥成灾时, 我们所谓的港口, 也不过只是一个噩梦而已。而对于这一点, 电视则显示出了它的相对优势。电视提供给大众的都是经过删选审核过的信息, 这个媒介除了起到桥梁作用, 更充当了净化器, 在鱼龙混杂、信息泛滥的今天, 它仍有着不可代替的生命力, 因为“赛柏空间”并不是要塑造一个混沌的世界, 在这个境域里, 传统的媒介仍为它保持着一份真实的色彩。

当然, 客观上讲, 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只能作为中间力量, 而无法成为主导因素。因为“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大众设置议程的力量”。【2】在人权意识觉醒的今天, 大众不再是“被牵着走”的一代了, 而今我们必须重视的是大众舆论。郭庆光把舆论定义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 便可以看出大众舆论在这个“赛柏空间”的地位了。可以这样说, 无论我们进入到什么时代, 什么空间, 大众传播的媒介都是为人而服务的, 真正引领媒介发展的是人们的舆论方向, 一种媒介能否在不断变化的新时空, 新世界里获得继续存在的机会, 便要看它是如何对待大众舆论的了。

源头活水, 不变的法则

20世纪后期, 由于“地球村”的建立, 各个国家之间交流变得尤为便捷, 每个国家都试图对外输出自身的文化, 于是有关“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日趋白热化。各个国家力图把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 争得在“赛柏空间”里的一席之位。吴伯凡在阐述美国“嬉皮士”文化时这样讲到:文化之水必须是流水。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定论, 尤其在现在我们所处的虚拟空间中。他说, 一个人的使命就是要捍卫他的自由与文化, 把这上升到一个国家, 同样如此, 国家要获得生机, 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内蕴, 更重要的是创造属于这个民族的活水文化。而现在, 我们更多是要用网络的方式讨论文化, 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网络。

要说的是, 吴伯凡在《孤独的狂欢》这一书中, 均以美国文化为例, 大加赞扬年轻的美国是如何创造互联网, 如何在“赛柏空间”里畅游等。我们不否认这些文化值得我们参考, 但仅是参考, 不是借鉴。美国作为一个“孩子”, 在数字时代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优势, 挑战, 创造。但网络不是属于一个国家的, “赛柏空间”里不仅仅是美国, 作者把他的描述对象限定在一个国家, 对于已具世界性的网络来说算是一种缺漏吧。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说, 但仅以此作为一种侧证, 并未对中国于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做出相应的思考, 于受众来讲便萌生了一种价值缺失感。

那么, 作为一个积聚了千年文化的国家来说, 我们应如何在新的环境里续写锦绣篇章呢?我们前面提到的源头活水同样适用于此。我们拥有着五千年的厚重历史, 难道就可以恃之无惧?现在是将来的历史, 如果我们只是追溯和挖掘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 那么即将成为历史的现在又将留给后人什么呢?无可厚非, 我们要获得持久的生存, 必须创造属于当代的精神文明成果, 只有崭新的文化才充实“赛柏空间”, 才是国家文化生存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8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读《孤独之旅》有感800字 篇3

作者 | 刘 菲(浙江温州)

指导 | 汤淑晶

暑假里,我读了著名小说家曹文轩写的《孤独之旅》,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的主人公杜小康的故事更令我难忘!

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刚刚才领会失学痛苦的他,又不得不跟着父亲踏上放鸭的路程,开始了他的孤独之旅……

可塞翁失马,焉知得福?正是因为这孤独的旅程,领导着杜小康一步一步的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就是因为那一场暴风雨,使他孤身一人去寻找吓跑了鸭子,在空荡荡的芦苇丛里不停地寻找着,寻找着……也就是因为那一场暴风雨使杜小康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变得有担当,变得能独自面临困难!而后来呢,他仍旧没放弃,八月份的时候,鸭子终于下蛋了!他开心的把蛋交给了爸爸,父子俩向宝贝似的把蛋放在手心中,“下蛋了,下蛋了……”

逆境不是末日,而在逆境中磨练出来的是一把“宝剑”,坚韧不拔的最好态度就是笑着面对生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失败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他就哭;命运掌握物在我们自己手里,与其在那里成天哭着论失败,何不笑笑看看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无论是书上还是话中都有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也不是一样吗:天生残疾的霍金要经过多少凄风才能在黑洞理论上所有建树呢?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又要经过多少风雨才能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超越常人而闻名于天下呢?再想想:司马迁、张海迪、贝多芬、姚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哪一个没接受过挫折与苦难,哪一个没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而最后,他们开出的花不仅绚丽多彩,更是凝重美艳、清香四溢。

而有些人呢?面对风雨总是临阵脱逃,甚至堕落颓废。就根“愚笨的企鹅”和“胆小的海鸥海鸭”没什么两样,他们也永远做不了那迎风歌唱、高而飞翔的海燕!他们甘愿躲在黑暗又冰冷的角落里,这样的人连开花也不会,更别说绚丽了。

再成功的人生中也会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坑,就像鲜花与荆棘相伴,阳光与风雨同在,希望与失望共存,这是事实,的确,我们不能否认。但如果我们只看到鲜花阳光与希望,而忽略荆棘风雨和失望呢?只要保持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一定能行!一——只要我们有杜小康那坚韧不拔的心态,我们开的花就一定是花丛中最耀眼最高贵,最美丽的!

坦然的面对风雨吧,像杜小康学习,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惧怕苦难,至少希望还与你并肩存在!

教师点评

五星佳作 ★★★★★

读《偶遇》有感1000字 篇4

小强

从前年开始,自己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写读后感。两年来,书没看多少,文笔还是那样烂,但是就是喜欢瞎写写。

对于这本书,我也是偶然得知陈鲁豫她出书了。是在我以前西西弗同事的朋友圈,知道她1月14日要在天津某家西西弗签售。我觉得鲁豫在主持界、文化界,都是有足足的气场及影响力。

我之前给很多书友都说过:看书,一定不能跟风。不要看到什么电影、电视剧版小说就要掏钱买书,也不要为了某个明星而傻傻的追求。我看到陈鲁豫出书,是有一点惊讶。但是,那种感觉不像是之前说的“是个人都可以出书”。因为我认为陈鲁豫在当今主持界的分量足够重。

或许我看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作者是陈鲁豫。主持界中的白岩松、杨澜、敬一丹、陈鲁豫等,就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他们的思维逻辑、思考方式、敏锐的视角、稳健的台风,都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偶遇》这本书,是鲁豫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整合起来的。有七个大类,我现在看了六个大类,还剩最后一章节没看,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

每个小篇章都是,读者来信和鲁豫回信的方式写的。每封来信,都真实。每封回信,都经过鲁小胖的认真思索。。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产生了好多好多联想。感觉这本书,就像《解忧杂货店》内地版的电影一样,用书信方式贯穿全文。我有朋友也考了心理咨询师,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像咨询师。常常给朋友建议,给领导提想法,这些都是“心理”的作用。还有就是“会过去的”,这四个字。不管是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会过去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我不断的警醒。因为每个人都不能保证现在的状况,可以一直持续。

虽然书中涉及到很多政界、商界、娱乐界的某些名人的事迹,但是我更多的关注都在鲁豫的回答中。她的回答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她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爱就是爱,不够爱就是不爱。爱憎分明、身边事例的体现,让我就觉得,陈鲁豫也是普通人。

或许我们都看到了鲁豫的成功、鲁豫有约的成功。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过凌晨4点的香港?又有多少人明白放弃比坚持更困难?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陈鲁豫知道,她不仅仅知道,她还付诸了行动。我前年,见过白岩松,他来重庆签售《白说》。我从白岩松身上看到了他努力的沧桑,也从《偶遇》的书中体会到了陈鲁豫行动的果敢。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失败。你们还记得“一万小时定律”吗?任何事业,只要努力坚持一万小时,就会有一个质的改变。但是这坚持的一万小时,首先要保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小强

读《管子》有感1000字 篇5

在此,管仲就提出了各个法律要素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特别只得称道的是,他认识到了法律的强制性,最后一句同样朴素的体现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下面一段是对人才对于国家的作用的论述,再往下则又回到了对法律、刑罚的论述上,但角度却截然不同。他说:民毋重罪,过不大也,民毋大过,上毋赦也。上赦小过,则民多重罪,积之所生也。故曰:赦出则民不敬,惠行则过日益。惠赦加于民,而囹圄虽实,杀戮虽繁,奸不胜矣。故曰:邪莫如蚤禁之。赦过遗善,则民不励。有过不赦,有善不遗,励民之道,于此乎用之矣。故曰:明君者,事断者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人民没有重罪,是因为过失不大;人民不犯大过,是因为君主不随意赦免。君主赦小过,则人民多重罪,这是逐渐积累所形成的。所以说,赦令出,人民就不加做惕;恩惠行,过失就日益增多。把恩惠和宽赦政策加于人民,监狱虽满,杀戮虽多,坏人也不能制止了。所以说,邪恶的事不如早加禁止。凡行“赦”,总是小利而大害,故久而不胜其祸;“不赦”,则是小害而大利,故久而不胜其福。因此,“赦”,好比奔马的丢弃缰绳;“不赦”,好比瘫病的针炙治疗。对文人只有三宥,对武人一赦都不能有。所谓“惠”,就是多赦,行起来先易后难,久而不胜其祸;所谓“法”,则是行起来先难后易,久而不胜其福的。所以,“惠”,是人民的仇敌;“法”,是人民的父母。最上等的是事先用法制规范人的行止,其次是有错误而能制止,虽有过也不致严重。赦过忘善,人民就不能勉励;有过不赦,有善不忘,勉励人民的政策,就发挥作用了。所以说:英明君主,就是要掌握这善恶的裁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刑罚的轻重也是一个很重要得问题。轻与重之间如何权衡,管子认为:民的仇敌;“法”,是人民的父母。很明显的体现出他法家的观点。他跟韩非一样主张严刑酷法,并且说,明君者,事断者也。体现出他君主专制的主张。正因为此,人们把管仲也列入到法家之中。

下面两段是关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保卫君主的地位的问题,本文不作过多论述。在《法法十六》,管仲还提到法律思想的还有两段,一段是:未布而民或为之,而赏从之,则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则功臣怨;功臣怨,而愚民操事于妄作;愚民操事于妄作,则大乱之本也。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曹党起而乱贼作矣。令已布而赏不从,则是使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令已布而罚不及,则是教民不听。民不听,则强者立;强者立,则主位危矣。故曰: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必】,此正民之经也。在此,他着重强调了法律要事先规定,并让人民知道。否则,不按法律办事,就会使社会处于混乱中。

另一段是: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圆也。多么的精辟!历史的发展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而今我们也谈不上真正理解这句话。就算是理解了,我们也没有完全的那样去做。用它来形容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再也合适不过。

从这篇文章来看,管子的许多对于法律的论述都非常的精辟,虽然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他君主专制思想的烙印。但他对法律的认识却是非常的深刻。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在讨论和研究法律的起源发展的时候,是不是过多的偏重于西方了。我想这是一个误区,那种认为中华法系微不足道的观点更是错误。就我个人的见解,产生这种偏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西方的法律思想得到了推广,而我国由于特殊的经历,没能实现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过渡,主要的法律思想又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了的,才造成了今天的状况。但如果认真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的法律思想在我国古代已经存在,当然不否认我国的确没有西方的那种民主的精神。

读《简爱》有感1000字 篇6

简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矮小的,不漂亮的女人,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外表,也不能掩盖其光辉的内在——不管是寄人篱下,亲人的嫌弃与蔑视,甚至还有侮辱和毒打,这些都使得简从小就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小就承受着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的痛苦,但就是这样的经历,简对这样生活的态度,更能看出她的自尊与坚强不屈的性格,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使得她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简不仅仅是有外柔内刚,自强不屈的性格,在金钱的诱惑下,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一个本心——她在获得叔叔的遗产时,在一夜暴富时,她没有独占这份金钱,而是立即把大部分的遗产赠给她表哥和表姐他们,只因为,在她的心里——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比金钱要更重要的!这让如今许多为了赚更多钱而忽视家人的人情何以堪呢„„

在简的爱情方面,她拥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她不会因为自己是罗切斯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而觉得自己低他一等,她不会奴颜婢膝,不会为了讨好爱人而贬低甚至失去自己,她还是她,不会因为爱情而失去自我。

其实有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对——当你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若是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都不珍惜自己,你如何奢望有另一人来爱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爱的人呢!

《简爱》这本书感触很深的就是她说的“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

这是喊出了千千万万被欺压的下层平民的心声吧!尊严是一个人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若是你连自尊都没有,那又如何获得其他呢。

很多人会认为夏洛蒂的《简爱》如此出名,是因为简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缠绵的爱情故事的话,那是个大大的错误!

《简爱》一书,塑造的简的形象更是重要——一位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她面对困难挫折不放弃,面对爱情勇敢自信,面对罗切斯特先生的欺骗毅然放手,面对巨额财富不迷失,而在最后更是面对自己真正的心意,与罗切斯特先生如童话故事一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读到结尾,其实真正能为简感到高兴,但又感到正该如此不是吗?这样一位美好的女子,这样一位独立自爱的女子,如何会没有自己的幸福呢?

简为千百年来在男尊女卑社会里饱受欺压的女子喊出了心声——爱的有尊严,爱的有自我!

人是群居动物——正是因为本身所被人需要和需要别人,才会形成这样的生存形式。所

以觉得,人的价值,或者说是人存在的价值,我是觉得是被人需要就是其意义所在。而这种需要,也可以广泛的称之为爱吧——家人之间的爱,男女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同事之间的爱,甚至有陌生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爱„„

但若你爱的卑微,爱的失去了自我,却又仿佛失去了你自己,失去了你的价值,这样也是不正确的。

人的价值=尊严+爱——这是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最深的。

读光辉旗帜有感1000字 篇7

——题记

9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祖国——中国曾一度濒于亡国灭种的边缘,列强的侵略,军阀的混战,统治阶级的腐败,无情的践踏着我们这块曾经光辉无限的东方之洲。那时的中国,没有光明,没有前途。也许作为90后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很难感受。

就在这样一个国家岌岌可危的年代,也是国家最为难的时刻。一个可以拯救中国的伟大政党横空出世——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走向富强。1921年——XX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既光辉又艰辛的90年,中国共产党历经了千难万险,只为实现那一个誓言:“为人民而斗争!为祖国斗争!”90年的奋斗,它让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引导中国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读了《光辉的旗帜》,我看到了很多为革命献身的人,他们都是英雄!

向警予,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躯”。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气正气与崇高品格。她就义的时候年仅32岁。她为我国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她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江姐,原名江竹筠,与向警予同命相连,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她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在那里,她受尽了各种各样的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杀害,年仅29岁。她为革命牺牲,为祖国牺牲!她的名字将流芳百世,成为我们永远的榜样!“好样的,江姐!”

他们用勤奋和汗水,生命与热血,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爱国交响曲!我们应向他们致敬,向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们致敬!他们都是英雄!是民族英雄!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哪!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辜负先辈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啊,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开辟出今天的辛福生活,难道我们就用不学无术去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吗?假若我们这充满希望的新一代都那样玩世不恭,那祖国的未来何在?中国还会有明天吗?我们能让上亿位先辈的热血付诸东流吗?不能!不能!我们应该担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要始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为祖国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一个孕育爱国人士的摇篮,它就是给中国带来光明的“伟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是不变的真理!它用了90年,证明了那句永恒不变的誓言——为人民斗争!为祖国斗争!

读《普京传》有感1000字 篇8

巴彦高勒派出所——董震

经常读一本好书,如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铁血,铁腕,民主,强权,鹰一样的男人,个性鲜明的硬汉,这都是用来形容普京的,我觉得这些形容普京来说最恰当不过了。当年,普京所接受的俄罗斯是一个饱经“休克疗法”之苦,“寡头经济”之害、“车臣战乱”之痛和“自由民主”之乱的国家。

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政治上“国家机器失灵”;经济上“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害”;军事上衰势见现;外交上被破退缩,俄罗斯被国际舆论戏称为“泥足巨人”.面对这种现状,普京说出了一句运气冲天的话:“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八年执政,他初步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俄罗斯经济翻了八倍—俄罗斯重新崛起了!而四年后,当普京再次以超过60%的超高得票率当选俄罗斯总统时,这位俄罗斯硬汉也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俄罗斯政坛的“王车易位”一场完美的“二人转”在普京结束了八年的执政生涯后,一个经过普京精心包装的“总统”在俄罗斯大选中成功胜出。他—就是梅德韦杰夫。但是,这位俄罗斯政坛的新任主角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政治性格,换句话说,他只是普京的傀儡,在他修改宪法将俄罗斯总统的每届任期有四年延长到六年时,其实,也为普京日后的王者归来做了铺垫。而在人们猜测究竟梅普二人谁会参加俄罗斯的2012大选时,梅普二人同时出席了统一俄罗斯党第十二届代表大会,同时普京也表态如果他当选总统将由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也就是说梅普组合将会转换成普梅组合。对此俄罗斯各界说法不一。政坛王者,身体硬汉,上天入海、远东射虎、访贫问苦、怒斥奸商、、、、、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位国家领导人可以向普京这样拥有如此鲜明的个性特点。2008年10月,他出现在名为“与普京学柔道”的电视节目之中;2010年4月,普京前往北极追铺北极熊;2010年10月,普京赤裸着上身起码穿越西伯利亚山区,一身健壮的肌肉在陡峭的山体映衬下格外引人瞩目;同年11月,他驾驭着方程式赛车时速度超过240公里、、、、所有这些都将普京的硬汉形象显露无疑。当然,普京的这些举动也有一些的政治目的。“俄罗斯民族感性、尚武,往往容易受到偶像和热血感召,而且不但老百姓如此,大人物也同样,向斯大林、朱可夫等人外形高达威猛的树下也不是什么秘密。”由此可见,普京煞费苦心向外展示的硬汉形象,在俄罗斯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还是很有买点。当然,俄罗斯人需要普京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健壮身躯,同时也因为他能够通过强硬的政治手段,给俄罗斯人带来民族复兴的梦想和自豪感,并使国人振奋精神,重新燃起对于大国地位的强烈渴望。

其实,通过《普京传》读后感,更能想起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站起来,拯救这个国家,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动荡“文化大革命”再次把祖国推向死亡的边缘,这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努力下,邓小平执政,粉碎四人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道路,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起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时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转折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发展深化改革,总书记执政的五年当中,国家的综合实力逐渐强大起来,经济上,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投行的建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把全世界的经济都发展起来,共同发展;国防上,中国军队的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有能力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政治上,大国外交,以一种包容,走出去的战略,了解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放下隔阂共同包容发展的思想,赢得的各个国家和领导人的认同。

读《我们仨》有感1000字 篇9

蒲城站 白瑞丽

那日与女儿聊到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女儿说太喜欢书中作者那种对生活表现出的热爱,是的,那是一种平平淡淡却又真实的爱,我们从杨绛先生的字里行间感受的总有种普通平凡的温暖的味道……

最初读这本书,我看不懂这本书表达的是什么,要写的是什么,是对其中那个“梦”似懂非懂,分不清哪些是梦里,哪些是在现实生活中,让我感到茫然。看到后来才慢慢知道,这是一家人点点滴滴的亲情的诉说与回忆。

看起来很厚的一本书,可句子简短,诉说自然流畅,更多的是书中一家三口美好的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人模样的变化,也有三个人各自工作,各不相扰,夫妻俩互相理发的温馨场面,让人不禁感动万分。这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甚至那个年代还没有彩色的照片,但是我们闻到的,不仅是书香,还有甜蜜的味道和温馨的感觉。

作者追求的更多的,是细节中表现出的家的温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在我们眼中,只是家庭中的理所当然,也可能只是生活料理中的平平常常的日子,但是在作者笔下,这些似乎都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材料,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们三那样,不论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坎坷,不论身在何处,都能够感受到家人的一丝一缕的爱,都能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钱媛躺在病床上,在护士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写了5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无奈,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消逝。一九九七年春,钱瑗去世了;一九九八年末,钟书去世;我们仨分散了,就这么轻易的在人世间失散了。所幸,杨绛先生的人生还是幸福的,即使他们仨已在天地间失散,她仍然可以拥抱那些年一家三口的幸福温暖,她依然可以独自一人默默思念丈夫和女儿。曾经的永远,成了渐行渐远,永不复见,可见作者面对人生经历是怎样的一种释然。她在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生命的末了,依然用自己的余热来温暖整个家庭,即使一家三人分隔三地,在客栈、渔船、三里河的家之间。

“我们对坐吃晚饭,其乐也融融,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友人的同情和关怀,说不尽的感激,心上轻松而愉快。”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不禁为之动容?一家三口无时无刻的相守相助,让这些苦难在风雨中远去,只留下舒坦和温暖,轻松而愉快。

读《工匠精神》有感1000字 篇10

——姬梦姣

首次听到“工匠精神”这个词汇,是我单位职工参加蚌埠市的“珠城工匠”评选时,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读这本书时,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在书中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在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认真和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这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做人,后做事;先专注,后专业;先增值,后回报;先沉淀,后成才;先有为,后有位。剖析自己,离这种精神还有一段距离。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一旦你选择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敬重的关键。”付守永在书中总结: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首先体现在“心”上,所谓“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心性左右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未来。那么,我们都要具备哪些“心”呢?即求知心,平常心,自信心,品质心。

作为一个进去企业不到一年的新员工,对于公司的技术、产品特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的理解是浅层次的、不全面的。求知心必是工作需求的关键,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发现和洞察事物,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工作中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时,不放弃,从点滴细节做起,检查已完成的,规划将要实施的,虚心请教,努力学习就会发现一直在进步;工作中拥有自信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对工作和学习的本身的信任;拥有自信,就会对工作充满激情,更加出色的享受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

国内外的企业“常青树”的经营关键是全体员工追求卓越的绩效管理,关注产品品质,有把品质列为企业发展的首位。从成功的企业发展中学到,中航三鑫的品牌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作为中航三鑫的一员,把握好产品品质的责任我们当仁不让,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品质为中心,拥有好的品质,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就像书里提到的施华洛世奇,德胜洋楼,爱马仕等等无一不是在诉说着品质的重要性。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就要在工作中找对方法,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还有书上提到的80/20法则,效率专家艾维?利的“要事第一”原则和管理学家菲利浦、克劳士比DIRFT原则等等。工作中首先要设定好目标,做好规划,针对特定的工作采用适合的方法,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就要做好沟通。各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没有孤立的部门,也没有独立发展的企业,人际关系处理是我们工作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工作中就要求做好内外部沟通联系。沟通是我们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转换,沟通是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的桥梁。作为技术质量部的一员,是联系生产与技术的纽带,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有问题,不抱怨,去沟通!同事之间要做到开诚布公,不饶弯子。

读山居笔记有感1000字 篇11

这本《山居笔记》是绿色的封面,沉重的绿色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全书共十一篇文章,分别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脆弱的都城、苏东坡突围、千年庭院、抱愧山西、乡关何处、天涯故事、十万进士、遥远的绝响、历史的暗角。”因为时间原因,只细细品读了第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这篇文章讲述了世人对清朝的偏见,也讲述了清王朝命运的跌宕起伏。以下,便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拙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封建主义社会,不知为何,只是清朝受到了猛烈的抨击。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中国等于汉族,虽然歌词里也唱着“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可这只是政治追求,从实施和实现的角度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民族的仇恨便带来了对王朝的仇恨。

我们总觉得中国的贞观之治,盛唐的繁荣景象,都乃汉人所创,在世界工业革命的道路上落后,源于满族。其实,这是一种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观念,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但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看看清朝吧!一个在断壁残垣中的王朝。

这里是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所毁。这里的大多古物,也已流传海外。这里的故宫,皇帝曾连夜逃窜。这些,都是屈辱的烙印,所以我们不聊这些,我们聊一个很美的地方,承德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17,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前,有人劝康熙重修长城,可康熙没有,他选择修建了避暑山庄,一座无形的长城。提到避暑山庄,人们便会想到木兰围场,不得不承认,满族人的确善于骑射,但康熙对汉族传统文化的热爱竟然超过了明代历朝皇帝。课我们呢?问问身边的人,又有几人知道满族文化呢?

总的来说,中国被列强侵略,确实与清朝有关,但谁又敢保证汉人执政,中国便不会这样?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清政府的懦弱,毕竟每个朝代都辉煌过,也衰败过。

从文化角度来说,多元的文化能促进国民素质的发展。康熙身为一国之君,尚且可以钻研汉人文化,我们有为何不能钻研少数民族文化呢?当我们用政治手段逼迫少数民族学习汉字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那个让汉人留长辫子的大清人?

上一篇:搬运注意事项下一篇:06社会保障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