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家长家庭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刚入幼儿园时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同时,部分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幼儿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促使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一、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家长合作意识不强烈幼儿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及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支持。

第一篇: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教育胜过小孩教育读“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有感

【摘 要】 说到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孩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小学教育者,处在人生启蒙阶段上的教育者,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和不同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教育改革;家长教育

最近,我读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题目是《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文章讲了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小孩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文章因此指出,中国的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國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读后我沉思良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从事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我非常认可该篇文章的观点。确实,中国教育的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对家长的教育胜过对小孩的教育。

一、教育家长的必要性

孩子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当前,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言传,不注重身教,比如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好好读书、听老师话、上课认真听讲、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谎话、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笑脸迎人、放学及时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等诸如此类关心孩子的话。这些话孩子不能说不听,也不能说不愿意这样做,谁都想成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没有做到呢,其实很多孩子没有学好问题主要出在父母身上,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放学及时回家,但是自己却因为工作忙很晚才回家,尤其是父亲,孩子会认为父亲回家这么晚,还要求我及时回家,其实晚回家是小事,孩子回家看不到自己的父亲,在母亲教育十分严厉的家庭,孩子没有安全感,时间长了孩子也不愿意回家。由此可见,在孩子教育方面,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家长在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

现在很多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家长只负责小孩的吃穿玩。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等等。孩子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可是遗憾的是,现实中家长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且看当下,但凡家长接送的小孩,有几个小孩的书包是背在小孩自己身上的;有几个小孩能主动帮家长去做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这些本该小孩自己做的事却被家长包办了,这不是对小孩的关心和爱护,这是对小孩的溺爱,从而断送了小孩从小就该培养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以至于小孩今后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成绩不好是爸爸妈妈没给我请个好老师辅导;找不到好工作怨自己没有一个当官的爸爸妈妈;开不起豪车怨自己没有一个富翁爸爸妈妈……

再看当下,有多少家长牵着小孩的手(甚至有些是强行牵着)没有从人行横道处横过马路(也就是所谓的乱横穿马路);有多少家长带着小孩践踏公共绿地的草皮,摘下公园、小区或路边的花朵;有多少家长举抱小孩到文物上照相留念……家长可知,你的这些行为举动,不仅仅是违反交通规则,带来交通安全隐患,破坏了花草树木,损坏了公物,更重要的是你从小就培养小孩不遵守规则的意识。家长的言行最容易影响小孩的一生。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就应该顺应社会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就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成才。对家长的教育胜过对小孩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俊.家长教育培训研究:从家庭教育到家长教育(上)[J].成人教育,2008(10):4-6.

[2]郝若平.亲师互动关系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5):79-83.

[3]马尔科姆·诺尔斯著,蔺延梓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1-42.

作者:陶芳军

第二篇:浅析影响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家长因素

摘要: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成人教育机构,但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种种的问题,家长的认识、家长的社会背景差异、家长的文化背景差异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种种问题,需要学校与家长努力改进,发挥家长学校的价值。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育质量;家长因素

作者简介:林小芬(1986—),女,江西上饶人,上海师范大学2015级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形象地说,家庭教育好比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教育的树干、枝叶和花朵。”这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教育的效果直接受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方面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学校是学校给家长指导的主要方式,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家长学校至关重要,但家长学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制约了家长学校的发展,而家长是影响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家长学校的阐述

2004年全国妇联、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长学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2011年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家长学校要“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根据以上两个文件的精神,一般的理解是:家长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可以推断出,家长学校是学校或相关机构为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而创设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子女任务的父母进行教育和训练的成人教育机构。

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可以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学校的这些培养目标正是衡量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

二、家长学校的价值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家庭的配合。家长学校可以有效培养家长的教育素养,进而提高家长的配合度,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使学校教育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就家长而言,家长学校能够有效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家长不是天生的教育者,而是承接着上一代的经验,凭着自我主观思想对孩子实行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教育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上网问题、离异家庭孩子问题等。

传统经验无法去解决现在社会所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学校和专业教育者给予家长一定的辅导,用新的教育理念去解释问题以及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家长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便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新一代。

就学校而言,家长学校能够培养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一致性,能够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保证学校教育的质量,极大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就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正确性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在家庭与学校接受着一致的教育和影响,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就社会而言,家长学校能有效提高成人的文化水平,总体上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不仅如此,家长学校的开展对学校教育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有利于新一代的培养,从而促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家长学校的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能加快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提高人口素养,促进社会文明。

三、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状况

现今,很多学校都有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对象是家长。家长参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

1.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目的偏差

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不想得罪老师,是担心自己不去,老师和学校会批评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是为了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而去家长学校的。比如,有些家长说到要去家长学校,就埋怨着:“谁叫我们是求老师的呢,不去老师不高兴,就会对我们孩子不好的。”他们去家长学校不是出于自身的学习欲望,而是被逼无奈。家长只是应付老师而去家长学校,并非是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成效会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帮助家长摆正心态可加强促进其学习。

2.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态度消极

家长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上比较被动,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家长甚至还有排斥和抗拒情绪。比如,在我身边就听到很多家长发牢骚:“我被学校安排去家长学校学习了,真不想去,觉得丢死人了。”当然,家长有家长的理由,在他们看来,被叫去家长学校学习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是学校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所以才需要去上课。甚至有家长认为这是学校推卸责任,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叫我们家长去学校上课干什么。家长这种被动甚至是排斥的心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影响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

3.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效果甚微

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效果微乎其微,很多家长参加完家长学校经常是没有任何感想的,他们在家长学校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瞌睡,或者是聊天,有做生意的家长甚至在介绍自己并推荐自己的产品。比如,问家长参加完家长学校,在以后的子女教育上会有哪些改变?很多家长会说:“我根本就没有听。”有的说:“我根本听不懂。”由此可见,家长学校的教育效果令人担忧。

四、影响家长学校教育质量的家长因素分析

家长学校的教育目标并未实现,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仍然很低,从而影响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致使家长学校受到质疑和忽视,难以开展工作。家长学校主要是为家长而开办的,家长是影响家长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对家长的聊天话语中就可以得出,家长的认识与态度、时间与精力、文化水平、家庭状况对他们是否愿意参加家长学校和有没有认真上课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家长的认识不到位

1.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责任缺乏认识

很多家长被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左右,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不断地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或者是贵族私立学校。尽管家长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才问题,但是他们把教育责任直接推给学校,甚至将孩子不成才的责任归咎于学校和老师,自己的责任就只是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以及子女教育的经费,怎样教育和教些什么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不懂也不会。家长对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责任漠然无视,却不知自己对孩子的前途和发展影响是最深的。

2.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性缺乏认识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一味地去追求孩子的成绩,他们重养轻教、重智轻德,没有考虑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能处理好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的关系。他们将自己对学校与孩子的关切突出表现为对学校教育质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高期望。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好的方法管教子女,也不能帮助辅导子女学习,觉得自己缺乏教育能力,就全指望学校教师,在孩子培养和成长中对学校教育过分依赖。殊不知,他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人或者机构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有着基础性的地位。

3.家长对家长学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家长学校的价值,在参加家长学校时比较被动,有的甚至产生排斥和抗拒情绪。有很多家长不重视家长学校,被安排去家长学校学习,不是嫌学校事多,就是觉得丢面子,认为自己家孩子有问题,才会被学校叫去上课,有的家长甚至会责骂孩子,或者埋怨老师。而不知道去家长学校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使自己能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学校一同更好地教育孩子,促使孩子全方位地发展。

总之,由于存在以上种种认识误区,导致家长缺乏参加家长学校的主动性,表现为家长积极自觉学习掌握系统家庭教育知识的动力不足,以及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态度消极被动,甚至表现为排斥和抗拒。这会严重挫伤家长学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是阻碍家长学校工作有效展开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的社会背景差异

1.家长的经济状况

家长的经济状况差异不仅会制约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和具体教育的投入,也会影响家长对子女所接收的教育质量的关注和对家长学校的参与。低收入家庭的家长,经济相对拮据,面对生活的压力,首先要考虑的是生计问题,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维持家庭生计上,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更谈不上对自己的教育素养的提高。对于家长们来说,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去参加家长学校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因为有工作要做,有家庭要照顾,还有生活压力。

2.家长的工作性质

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的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高学历的家长工作紧张,下班后也存在加班等情况,即使想去参加家长学校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者,部分高学历家长也认为自己水平很高,不需要去参加家长学校;低学历的家长工作时间很长,劳动强度很大,他们也没有这个意识去参加家长学校,即使去也不用心或感觉听不懂。这些都会影响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家长的文化背景差异

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他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问题处理解决能力,因此,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从而使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与评价。所以,由于家长的水平和需求不同,差异性比较大,加大了家长学校工作开展的难度,故家长学校要有所区分、有所针对地展开工作,才能保证家长学校的效果。

(四)家长的家庭结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观念的变化导致传统型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等大量涌现。离异家庭的家长会存在相互推诿、漠不关心的态度,参加家长学校时会推给另一方,而单亲家庭由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经济的重重压力,对参加家长学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隔代教养家庭由于祖父母的文化教育素养和精力有限,导致他们会忽视参加家长学校,也没有精力去参加家长学校。

总之,家长是影响家长学校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教育责任和家长学校的价值,并且根据家长的特殊性开展家长学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五、影响家长学校的家长因素的优化

(一)学校方面

1.营造理解氛围,转变家长认识

著名教育专家熊川武认为:“理解就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晶。”首先,家长学校要主动开展工作,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合作的气氛,对家长进行引导,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教育责任,调动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家长学校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信任家长学校,激发家长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热情。最后,通过专题讲座、家长示范等方式让家长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2.提供多样化办学方式,方便家长参与

家长学校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传统授课制虽然能最大效果地给家长传授教育知识,但需要结合针对性辅导和个性化咨询,帮助家长解决疑惑,这样才能适合不同家长的不同需要。举办家长教育经验交流,家长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邀请家长代表交流教育经验与得失,给家长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家长学校可向家长推荐相关教育书籍或者有针对性的文章,以便家长能够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家长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拍摄教学视频,家长不需要来学校学习,在家或者工作之余随时随地就能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

3.提供不同层次教育指导,满足家长需求

家长学校开展教学应对不同年级孩子的家长进行分类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辅导和讲座,使家长体会家长学校传授的知识是切实可用的,提高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兴趣。甚至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特别是学困生或者是问题学生,帮助家长一同寻找分析症结所在,使他们真正所忧愁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家长学校还需要照顾到家长不同的文化基础,对不同家庭情况进行分别指导,确保每位家长在家长学校里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使家长认为家长学校开展的活动与教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让他们对家长学校充满期待,愿意主动来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

(二)家长方面

1.家长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家长需要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不断学习孩子教育与心理方面的知识,自我警醒,自我提高,在教育时能运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孩子。家长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在遇到教育困惑时,可以主动向专业教育工作者寻求帮助,或者与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积累教育经验,能够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问题。家长要在学习和反思中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形成性格特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才能正确教导孩子,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或者生活压力有多大,都不应该忽视孩子,忽略孩子的需要,以及与孩子的正确沟通方式。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参加学习,参与家长学校,使自己能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素养和能力,以确保家庭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处理好家庭与孩子教育的关系

不论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关心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也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必须处理好家庭矛盾,协调好教育孩子的任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亲密的亲子关系会促使家长更积极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学校,促使家长更多地参加学校的活动,增加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当然,家长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和了解不同沟通技巧,才能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而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去学习的,家长学校对于家长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

六、家长学校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我们把教育锁定在孩子身上,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却忽视了家长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群体,从而使得学校给予孩子的教育被不当的家庭教育行为严重削减。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竞争的加剧,全民对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也随之备受重视,并产生“家长教育是教育真正起点”等这样的理念。学校将家长教育纳入教育计划,重视家长教育,为家长教育创造各种条件和营造不同氛围,为家长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人们的文化素养在不断提高,家长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对家长学校的重视,也推动了家长学校的发展,并可以为家长学校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家长学校的发展拥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极强的动力。

参考文献: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睿智的父母之爱.罗亦超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张坤霞.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作者:林小芬

第三篇:如何帮助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刚入幼儿园时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同时,部分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幼儿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促使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合作意识不强烈

幼儿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及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的言传身教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笔者在观察实践中发现,部分家长较少主动与教师联系,或者没有意识到家园合作的作用,甚至将教育幼儿的任务完全交给教师。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强,不利于家园合作的顺利进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家园合作形式单一

目前,部分幼儿园仅通过家长会开展家园合作,形式较为单一,且家长会的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将所有幼儿的问题一一告知家长,导致家校合作的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针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提出良好的建议,助推幼儿的发展。

(三)家园合作不够深入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在家园合作中十分被动,与教师的合作程度不高。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关注较少,对幼儿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

二、家长教育幼儿的要点

(一)培养倾听与表达能力

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比如,在幼儿放学后,家长可以询问幼儿今天有哪些收获,教师布置了哪些任务,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亲子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还要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活动,如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开展亲子家庭游戏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与思考,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思考力。

(二)培养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家长的帮助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意义重大,能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家长可以在幼儿放学后让其讲述一天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大、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家长可以给他们描述小学学习生活的场景,引起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如家长可以在周末给幼儿规定早起和午休时间,如果幼儿能遵守家长制定的作息时间,家长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促使幼儿能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还可以给幼儿安排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任务,督促幼儿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三)训练正确的坐姿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骼发育情况对体态及身高的影响巨大。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坐姿,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还可以保护幼儿的视力,促进幼儿的骨骼发育。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饭、看电视时监督幼儿,及时纠正幼儿的坐姿,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如何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制订科学的家庭教育计划,让家长做到既不苛刻也不溺爱,避免幼儿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具备正确的育儿观能促使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师要在平时多与家长交流,通过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活动如儿歌表演、舞蹈展示、幼儿手工作品展示等,并与家长围绕幼儿行为展开讨论,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念。教师还可以定期推送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供家长参考学习,并建议家长在推文下留言讨论,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教师还可以在过节或者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组织幼儿录制祝福视频,让家长感受幼儿的成长。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向家长推荐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放牛班的春天》等,引导家长思考教育问题,并根据自身实践经验针对家长的育儿困扰给出建议,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制订科学的家庭教育计划。

(二)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技巧

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掘幼儿的优点和潜能。为了提升家长育儿的科学性,幼儿教师可以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总结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促进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技巧。

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忽略了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促使家长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家长为幼儿营造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其智力与其他各项能力均在快速发展中。教师要激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与家长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家庭教育,这时教师需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激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举办家长日活动,为家长提供一个互相沟通、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家长在听取别人育儿经验的同时反思并积极改正自身的错误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但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沟通、互相配合。教师和家长要从生活小事入手,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

作者:邹菲

第四篇:家长教育案例反思

内容摘要:为响应全国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专业的项目组为家长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性公益性服务。大家团结一致制订了周密的活动方案,围绕家长提出的典型问题积极互动沟通,其中以一例“妈妈,您是爱我的吗”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小衔接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亲子关系

一.“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简况介绍

为响应全国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专业的项目组为家长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性公益性服务。大家团结一致制订了周密的活动方案,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家长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施教,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认可。通过交流,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解决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而是最后一位奶奶描述家里宝宝脾气犟的问题。

二.案例详录

现将答疑记录展示如下:

我:您家宝宝多大了?您是奶奶还是姥姥?男孩还是女孩?您是主要接送人吗?

奶奶:3.5岁,女孩,我是奶奶,总是我负责接送孩子,现在孩子在小班。我家孩子脾气特犟,和她妈一样,犯浑时什么都听不进去怎么办呢?

我:(刚准备追问,奶奶继续说道...)

奶奶:妈妈犟,胎带时会经常发脾气,爱生气...对宝宝的态度不好,上班后回家也不怎么理孩子,对宝宝照顾少。有一次孩子要喝奶粉,让妈妈帮冲(平时几乎都是我帮冲),好在妈妈答应了,妈妈说“等我敷完面膜就给你冲。”等到敷完面膜,妈妈拿起手机玩儿,孩子就对妈妈说“答应我,给我冲奶的,你快点儿去冲啊。”妈妈厉声的说“冲什么冲,都已经刷完牙,赶紧睡觉。”我这时听见了,就赶紧过去了,我还不能说儿媳妇什么,就对孩子说“奶奶给你冲,喝完咱们刷牙就睡觉。”宝宝愉快的答应了。孩子是总也不和她一起睡的,晚上一定去我那儿睡。还有一次等妈妈下班进屋后,孩子一下子把妈妈抱住,又是亲又是搂,特别热情,对妈妈说“妈妈,一会儿带我去外面玩儿吧。”妈妈答应了。可等到吃完饭,孩子让妈妈领去玩儿,妈媽不去了,孩子躺在沙发上大哭,怎么哄都不行。边哭边喊“已经答应我了...”

奶奶:我家孩子妈妈下班回来从来都不会和我说话,孩子和她妈妈脾气都特犟,遇到一起就会吵,但宝宝很听我的话,在园里会帮助老师摆放碗筷,领着小朋友们上厕所、洗手。

我:阿姨,首先我们要找到孩子脾气犟、犯浑时什么都听不进去的原因。一是:宝宝在母体内受到了妈妈情绪的影响。二是:家庭环境氛围的影响,尤其是妈妈的榜样示范作用,脾气犟、爱生气,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妈妈关爱少,孩子想引起妈妈注意。希望得到妈妈多多的爱;宝宝觉得我对你的爱比你对我多的多。(奶奶说:当孩子主动亲近妈妈时,妈妈会避开)三是:你们祖辈的宠爱。

我:阿姨,您应该尝试与妈妈沟通。

奶奶:沟通不了,不和我说话,一提孩子的事儿就呛我。

我:我很理解,您看是否可以让孩子的老师多与妈妈沟通,多沟通孩子在园在家的行为表现、孩子的需要。

奶奶:嗯,可以让老师与她沟通。

我:其实,孩子所谓的犯浑、大哭,都是在引起妈妈的注意,因为宝宝是爱妈妈的,但是她不知道妈妈是否爱她。妈妈对宝宝的关注、关爱较少。所以我建议:在宝宝犯浑时,当过一段时间孩子情绪稳定后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然后再去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的问题。

如可以这样做:一、家长先什么都不要说,可以回到自己的房间,只让宝宝一人留在那儿(前提是保证宝宝安全);可以对宝宝说,一会儿平静一下再来找我吧。

二、孩子情绪较稳定后可以拿一块温毛巾,轻轻的擦拭宝宝的脸,抱抱宝宝,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吻一吻她的额头,或者是拉着她的小手手指转圈。用温和的语气说:宝贝,奶奶看到你刚才特别的不开心,但是奶奶不想去问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但是我现在觉得你好像心情变好了,你可以把这个东西告诉奶奶。三、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这样我也很难受,(让孩子知道你是爱她的,感同身受)但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身边的人,这样大家都会很难受的。四、可以和宝宝说:我小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当时也像你这样乱发脾气,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情绪不好是应该发泄出来的,但我们要有方式。

三.个人思考

1.从案例本身分析

听完奶奶的话,我深受“感动”。感动的是:我心疼这个只有3岁半的小女孩。她为什么在本该快乐的年纪却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痛苦。这位妈妈的冷暴力远远比肉体暴力还要更加摧残宝宝的身心。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那么小,能知道什么,愉快的不愉快的转眼间就会忘记。如果您是这么认为的,那您真的就是大错特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与成人是平等的,享有着相同的权利。他们有自己独有的感知、认知、思维、情感表达等能力。就像记录中妈妈的冷暴力做法,也许对于一个3岁半的孩子来说,她也许不会像成人那样用语言组织表达出来,但您可知道,您的一个冷冷的表情、过激的态度、锋利的话语就像一颗颗针扎在了孩子心里。社会中不乏有这样的家庭存在着善于运用冷暴力的父母。在此,我想恳请这样的父母,希望您能尽快丢掉这种所谓的“教育方法”。孩子就是孩子,她没有成人复杂多变的心思,而他只有率性纯真,是一位真人。孩子需要的爱很简单,您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次夸奖,足以让孩子快乐。

2.从宝宝角度分析

从案例奶奶的描述中可知这位三岁半宝宝的脾气犟的原因。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会有它自己的原因。而案例中宝宝的情况,我们一定要追根溯源。因为我们也没有深入家中观察宝宝的日常情况,但单从奶奶的描述中可以得知:宝宝与妈妈的关系很微妙;脾气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宝宝在母体中受妈妈脾气影响;二是自从宝宝来到这个人世间,得到妈妈的关爱、关注较少。

从宝宝的角度来讲,我很理解寶宝那种对妈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痛苦。妈妈,您知道我为什么在奶奶、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是懂事的吗?您知道我每次想和您亲热一下需要多大的勇气吗?妈妈,您知道当我需要您的时候,您冷冷的呵斥与拒绝,我是多么难受吗?妈妈,我让您帮我冲杯牛奶,只是想在您的房间多待一会;妈妈,我想让您带我饭后出去,只是想和您单独多待一会,想让您多牵牵我肉肉的小手,多了解了解我;妈妈,我也想在您面前作奶奶口中“懂事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小助手”;妈妈,我的世界只有您。妈妈,我是爱您的,您能爱我一下吗?

3.从奶奶角度分析

奶奶描述中提到:与宝宝妈妈无法沟通,一提及孩子的事情就会闹的不愉快,甚至平时也不会有交流。似乎二者都对双方存在不满。因为我对这家人的情况也不了解,也没有进行过追踪记录,不知道起初婆媳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二人在一开始就是互不理睬的关系,在孩子的问题上二人继续保持“冷酷”,也是不足为奇的;如果二者起初的关系还较好,那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二人的关系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如是这种情况,奶奶是不是也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妈妈对您的态度、对孩子的态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您对孩子过度的爱,已经占据了属于妈妈的那份爱吗?您在孩子这件事情上,是否已经超过了一位做奶奶的界限,您如果既给了孩子奶奶的爱,又抢夺了妈妈的爱给予了孩子的话,那么请问:您给的爱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全面,妈妈的爱给予谁才能合适呢?这位奶奶,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但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是否会换位思考呢,是否会反思自己的所为呢。在此,我希望奶奶能反思一下自己,再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从妈妈角度分析

从奶奶的描述中,首先我们应弄清楚妈妈对孩子、对奶奶态度的原因。一是个性使然。奶奶说“妈妈是独生子女,脾气大且犟,在家时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二是妈妈是否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如是“突如其来的宝宝”是否打乱了妈妈的人生规划。三是妈妈在产后休养中受到了哪些外界影响。四是是否是奶奶抢夺了妈妈那份给予宝宝的爱。如是第四种原因,那么这也是最糟糕的,此种情况的妈妈会认为:我在自己宝宝这儿,是没什么地位与作用的,我算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宝宝没有我,成长的也很好。此时的妈妈是自卑的,这样的心情又有谁能懂得。没有哪个妈妈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在此,我希望妈妈能反思一下自己,能主动与奶奶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希望二人能坦诚相待,在育儿上步调一致,可以有个完满的结局,为宝宝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同时我也希望这位妈妈能主动多与幼儿园沟通、参加家长讲堂、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5.从家庭教育本身分析

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无论成人还是小孩。都享有公民权利。案例中的家庭很具有代表性。它折射出了一个家庭体制。无论是妈妈的性格特点,还是奶奶的对人方式。其实这两组家庭都是属于溺爱型。妈妈从小的娇生惯养,奶奶对孙女的一味满足。可我们是否真正的反思过,这样的家庭体制会为家庭每一个成员带来了什么,是否会潜移默化地害了我们的孩子,您的爱是否正确...

不同的家庭体制会影响出不同的人来。在此,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多大、无论什么职业,多一些的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怎么去教育。

6.从家园协调角度分析

从奶奶的描述中可知:奶奶是宝宝的主要接送人,幼儿园老师也是直接与奶奶沟通的。基于婆媳二人的关系,建议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地与妈妈多沟通宝宝在园、在家情况,老师也要多了解宝宝的家庭情况。也请奶奶和妈妈能够多参与园里开设的家长课堂,与幼儿园紧密联系,参与合作。我知道,这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小方法。要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追根溯源。

7.小结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就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高姿态来要求他,不要用您所谓的冷暴力“教育方法”来对待他。孩子需要的爱很简单,您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等,足以让孩子快乐。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化成了一面镜子,给您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所以,所有的家长们,请平等的善待你们的孩子,他们的到来会让你们变得更好。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势开端V>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研究》,项目编号:201910232024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范玉晓

第五篇:论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艺术

作者简介:王星(1993.09-),女,汉族,四川自贡,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方向。

摘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能造就良好学校教育的,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教育艺术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家长素质; 家庭教育; 家长; 孩子

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由于家长的素质各异,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周围家长的总结和查阅资料,我发现影响家庭教育的家长素质主要有: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长的道德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从而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方法以及家长教育质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决定着家庭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氛围,从而使置身于相应家庭环境之中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长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只有家长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家长的道德素质通过家长的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三)家长的心理素质。家长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好的家长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分析能力,要有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只有具备了这些积极的心理素质,家长才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迅速调节自己,避免家长把负面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从而影响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也许有的人会说,有的家长素质不高,但他们教出来的子女却非常优秀。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因为家长素质只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教育艺术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艺术能够给孩子的成功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形势,愈来愈多的教育家投身于家庭教育艺术的研究与探讨。我比较推崇的有:

家庭教育艺术之让孩子自由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他在自己的著作《爱弥儿》中曾说:“孩子生下来是完整的,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今后一直保持儿童的这种完美特质,顺乎自然,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的自由独立,尊重他们的个性,研究他们的特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行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孩子的六大解放,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教育。第一,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第二,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第三,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第四,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第五,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第六,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们考试,不合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做的事情。

但让孩子自由发展,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自由发展是在法律道德范围内的发展,是在家长正确指导下的发展。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失为一种好的家庭教育艺术。

家庭教育艺术之赏识激励

有人曾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更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愈来愈坏。赏识是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我们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赏识与激励犹如是孩子们的营养剂。只要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不求上进的孩子乐于求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而责罚与报怨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自责。

周宏老师认为,教育孩子不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将这些星星之火,通过家长的“小题大做”,使其形成燎原之势。因为通过对孩子的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的想象力,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那要怎样来赏识激励孩子呢?其一,可以用激将法,当孩子们将别人与自己比较时,我们可以激励他们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们。其二,可以多方赞美,对于孩子,只要他们有可取之处,家长都应该肯定他。其三,可以带孩子去做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赏识激励,这样不仅可以舒缓压力,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艺术之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提倡孩子要听从家长的意见,不能做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现在我们更强调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孩子希望,家长和我们平等相处的时候能够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权力。作为家庭的一员,家长在讨论家庭事情的时候,应该让他参与,讲出自己的想法,做决定的时候,多问问他的意愿。

(二)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每一份兴趣,每一份爱好都有被尊重的权利。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就我们的一番事业。

(三)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少说多听。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希望家长能够先停下来听他讲明事情的缘由,而不是见到他就指责。

(四)不将孩子与别人做比较。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家孩子与邻家孩子进行比较,从而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但是很多家长却恰恰相反,将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打击他的信心和自尊心。

家庭教育艺术之做好孩子的榜样

《庄子·天道》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也,不可以言传也”,又有《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

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从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班杜拉的理论中,他强调了榜样对他人的示范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好的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尊重他人从说话做起。作为与孩子最亲的人,父母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不论何时何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以及与父母的关系。身为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对配偶的说话方式,如果经常发牢骚、指责甚至辱骂对方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能随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赞美对方,孩子也会成为心中充满爱的人。

(二)父母适当的亲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多家长认为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亲密,怕孩子“学坏”。其实爱人之间的适当的亲密可以很早就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他们一个人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养成盲目强势霸道的坏习惯,可以给孩子提供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也学会爱人,也可以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溺爱

现在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都比较好,很多家长都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让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溺爱,让他们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仍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甚至找理由为孩子开脱。殊不知,这样过度的宠爱最后可能断送了孩子美好的未来。

误区二: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父母也就不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不会先敲门,没有得到孩子的允许就随便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牵涉到子女的决定也不会先和子女商谈,甚至有的家长怕孩子早恋,经常偷偷 查看孩子的笔记本或手机短信等等。家长这样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三: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一切表现的指针,而忽视了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发展等。这种唯成绩论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厌倦学习,更可能扼杀孩子某方面的天赋,磨平孩子的个性,培养出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孩子。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家长要正确选择家庭教育的艺术,防止自己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九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3]周明星,曾令国.《家庭教育新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王星

上一篇: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资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