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基础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系统设计基础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设计及其应用

摘要: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本文结合新审计准则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想,从战略论和系统论的角度,试图设计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

关键词: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新审计准则;审计模型

一、审计理念的最新发展——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

审计理念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审计理念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账表导向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财务报表潜在错报无能为力,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应运而生。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risk-basedStrategic system Audit,简称SSA)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其中,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准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审计准则既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又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最新研究成果(ISA315、ISA330、ISA500),强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为起点,以识别、评估和应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中心进行审计,这就从理论上体现了审计理念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彻底转变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

审计理念的革新是审计环境变化在审计模式上的充分反映,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开拓者——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鉴证研究中心主任Timothy B.Bell博士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会计系主任Ira Solomon教授认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是在新时期企业管理舞弊日益增多、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优势和经营风险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比较分析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审计模式是从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入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两个层次的认定进行再认定。这一思路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环境和战略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谢荣、吴建友,2004)。近年来出现的由于被审计单位管理舞弊而导致的审计失败,使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战略和技术方法上捉襟见肘。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目标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还应当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其思路是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战略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通过“战略分析一经营环节分析——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张连起、丁勇,2004),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与披露三个层次的认定进行再认定。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比较如表1所示。

三、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程序和方法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以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为中心。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由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两大部分组成。具体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为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风险评估程序和审计测试程序。

在新审计准则中,风险评估程序由“新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规范,具体为:(1)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新审计准则第1313号)、观察和检查;(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3)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测试程序由“新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来规范,包括:(1)针对会计报表层次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2)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为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3)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应性。

新审计准则将审计测试程序称为“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为基础,并考虑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据此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设计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研究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如原安达信的经营审计(Business Audit)、安永的审计创新(Audit Innovation)、德勤会计师事务专用于银行审计的程序(AS/2)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现行的风险导向审计框架及其经营计量程序(王咏梅、吴建友,2005)。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其审计程序都强调从战略的角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面对日益加剧的企业经营风险,2004年10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为注册会计师从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方面(朱荣恩、贺欣,200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我们认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设计的思路应该是:从系统论和战略论的角度,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侧重于对整个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的分析,围绕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审计流程。结合新审计准则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想,我们设计的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SSA)模型。

此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SSA)模型围绕重大错报风险(RMM)识别、评价和应对的防线,经过初步、进一步和最终三个环节评估财务报表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运用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企业

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解,这是一个连续、动态和系统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并不是必须的审计程序,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和失效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更多地依赖实质性程序,但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与披露三个层次实施实质性程序。

五、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的应用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是现代审计流程的高度概括,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利用该模型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发达,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审计期望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无法满足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需要。在运用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时,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又要充分结合国情,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营造良好的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应用环境,大力推行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式。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首先要接受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这一新的理念,从局限于被动的常规审计程序审核中解脱出来,转化为主动地注重审计程序实质上的审查,充分运用分析程序,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其次,应充分理解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实质和精髓,不能变相为常规审计程序的随意省略,从而削弱其功效,制约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式的推行。

第二,社会公众应对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及其结果有合理预期,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第三,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和“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以及对审计风险的评估量化都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有可能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总成本。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适时调整分配审计资源的思路,把有限的审计资源重点分配于重大错报和高风险的审计领域。

第四,对风险的全面正确评估是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的核心。在审计实务中,风险的评估和量化缺乏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项目管理和金融分析方面的理论体系和统计学、数学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第五,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能力,应用“职业的判断,克尽应有的谨慎和关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转变现行审计思路,提高整体胜任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服务于社会公众。

(责任编辑 杨莲娜)

作者:杨书怀

第2篇: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摘  要: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教学系统的优势和功能结构,设计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介绍了教学系统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使用教学系统,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减少工作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自主学习

0  引  言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存在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加强教学效果,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层次教学新模式,实现让学生使用教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设计的,这就使得任课教师可以将网络中优秀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学习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借助这些教学资源来自主学习。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首先要从问题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功能模块和系统结构,设计原则是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1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较多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生源参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类别。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由于授课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高中和家庭的高考生源学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大班额授课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如果讲授过于常规性质的计算机知识,就会使計算机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讲授创新性的计算机知识又会使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学习吃力而失去积极性。

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经常会出现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自学能力差等问题,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面对非常多的重复问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阶段也存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一个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要从事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每学期面对学生的作业、考试试卷都超过几千份,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批改作业和试卷。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一般体现在课堂,课堂授课在学校计算机机房进行,使用的教学软件也是常规的授课软件和办公软件。教师在课下使用的教学系统也是通用的教务系统、社交软件等。针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较少,造成了教师很难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无法在课后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练习和提交作业,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另外传统的教学系统不够人性化,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仍要手工一个个操作,无法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2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优势

借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教学内容、实验指导等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课程完成后相关的学生作品也在系统内保存供教师查看和批改,系统能够自动统计学生作业的上传和完成情况,教师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程中期和完成阶段,任课教师也能使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来进行阶段测验,测验题库的生成、学生作答、试卷审阅和成绩汇总都在系统内完成,这可以大大降低教师作业批改和试卷审阅的工作量。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支持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在系统内发布通知、作业和回答学生提问。学生也能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自主学习,学生之间能够成立讨论组来交流学习心得。借助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反馈,以便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学环节可以将慕课、微课、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对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3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根据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分为教学网站、作业管理、无纸化考试、教学论坛4个模块。整体功能结构围绕教学工作设计,实现了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交流互动和无纸化作业批改等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也能够帮助任课教师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去。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网站模块是为了满足基于网络的教学新模式的要求,实现开放式远程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模块。教学网站子系统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构建了信息化的网络课堂环境和教育资源库,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的需要。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观看丰富的教学视频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则可以获取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课程内容的准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效帮助。

作业管理模块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作业上传批改功能。通过作业管理子系统,教师可以布置教学内容和作业,学生可以查看实验内容和上传作业。系统可以统计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上传情况,登记成绩和考勤信息,教师批改的进度和结果也会反馈给学生。

无纸化考试模块是为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设置的功能模块,实现了基于Web的自动出题、做题、阅卷和成绩登记等功能。教师可以预先设置考试范围和考试批次,系统自动从题库中随机选择题目组成试卷,学生按照考试安排在指定时间地点考试作答后系统自动批改和生成成绩。教师在考试后可以远程登录系统查看成绩和学生的作答情况,将成绩导出后即可在教务系统内进行学生成绩登记。

教学论坛模块实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课程交流和学习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在论坛中指定话题来让大家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或作品发到论坛上共享和交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论坛发布课程安排信息、最新资讯和答疑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在课下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实用信息。

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3个层次,表示层实现了基于Web的用户界面,使用了ASP.NET、身份认证控件、多媒体展示组件等技术;业务层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处理和读取,将业务处理的结果传递给表示层展现出来;数据层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存储和数据接口管理,使用了性能强大的SQL Server数据库,有利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管理。计算机公共基礎课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5  结  论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系统基于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设计,实现了教学网站、作业管理、无纸化考试、教学论坛等实用功能,满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要,降低了任课教师的重复工作量,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和实时交流的目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学生在系统内可以进行有效预习、自主学习和作业上传,能够与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实时交流,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布置教学任务和作业,可以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和进行考试,能够解答学生课后的课程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昌建,张凡,许锋.基于MOOC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系统设计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72-73.

[2] 周仁娟.《大学计算机基础》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7.

[3] 李福顺.基于多媒体技术下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9):97-98.

[4] 周叶.微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王建华(1956-),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王建华 陈冰红 杨雪玲

第3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会计专业作为目前职业学校开出率非常高而且相对成熟的一门课程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视角提出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要性的凸显,相关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专门对中高级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规划。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升级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目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专注于相关行业的初中级从业人员,是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型工人或服务人员,因此就必须要求这些从业者具备优秀可靠的职业素养及娴熟过硬的职业技能。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近些年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很快,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教学模式,学生要么因为理论知识太复杂从而丧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要么专注于理论而缺乏实操演练,缺乏对实务工作的具体了解与掌握。

会计专业作为目前职业教育中比较成熟而且开出率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教法上的改革越来越多,有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以笔者所在的单位惠州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该校是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对于教学改革极为重视并一直努力践行教育教学改革。该校从2008年开始在校内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改革,该校的会计专业作为学校的主干专业一直以来也是走在了学科建设的前列。笔者试图就该校的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角度来解读和建构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以希望解决原有教学方法所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简介

一个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的工作过程,而职业能力则是由具体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来体现的。所以,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归结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完整化。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界会提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来进行课程设计的初衷。工作过程系统化起源于德国,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并经中国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引入并补充论证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应中国职教特点的一套理论及方法。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该方法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所进行的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它将知识具化在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围绕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实施任务;最后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实施完成来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及掌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有效地解决了“学科体系”所存在的弊端,真正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相比较传统的学科理论教学,后者更贴合实际,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因为其操作性强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笔者结合会计行业本身特点与会计教学考虑从以下方面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计。

(一)课程设计

1.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工作设置及能力要求,并将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转换的关系。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我们会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去向为小型企业的基础会计岗位。小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考虑,业务比较单一,账务处理也比较简单,因此通常不可能设置较细分的会计岗位。所以这类企业对于所招聘的会计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全盘账务处理能力,最好能做到一人多岗。因此,我们在设计以工作过程系统的教学中也应该基于这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于会计核算业务的整体理解与掌握。

2.将基础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进行转换与对应。要想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则首先应该将会计岗位的“行动领域”转化为教学范围的“学习领域”。我们通过进行市场调查对会计岗位进行一系列的解构,将其包含在岗位中的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进行提炼,并将其与专业教学相对应,建立如下所示关系图。

3.分析职业行动领域,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下的专业学习领域。基础会计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并构建起企业业务流程的认识,并掌握企业主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而这些知识点分解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会计岗位需要通过证、账、表等工具对业务进行核算与记录。按常规的教学模式,现在通行的基础会计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包括会计概述、复式记账原理及记账方法、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表等章节知识。这是学科体系下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通过分解知识点逐渐堆积起对于学科的认识。这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也有较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会计整体缺乏认知,知识点单一缺乏系统性的了解,课堂理论学习量大等。因此,结合前述分析,建造一套基于工作过程下的教学环节。初步构想(见图2):

此表上半部分为工作过程,而且是一个非常系统和连贯的工作过程,下半部分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即证、账、表的填制、审核、报送等。通过在各个工作过程覆盖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既能不间断地让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工作能力得到学习与实践,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让学生对于专业有更为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并且我们在此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整个教学过程(如下页表1所示):

(二)实施过程中配套资源设计

目前惠州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有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网络、汽车维修等)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教学的探索。如果在会计专业能按此文所设计的思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专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能还存在一系列的资源配套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或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师资队伍除了大力推行双师型师资以外,还可以考虑在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上仿效香港职业教育模式,对于进入职教的教师必须要求其先取得专业从业资格并达到一定的实务工作年限。另外,可考虑聘请行业专业担任职业学校的专业顾问或客座教授(讲师),并定期邀请他们举行专业讲座。再次,可考虑对于校内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增加实务工作时间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实行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与任职,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学校考评体系的调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可能会打破原有的课堂组织方式,即从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学的模式转化为圆桌模式或小组模式。教师更多地担任一种引导者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与学生的关系可以用表2来表述。

在此状态下,原有的课堂氛围及课堂环境均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原有的对于课堂的考评和对学生的考评体系都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可对相关专业进行试点,对于课堂的考评不再局限于相对死板的课堂环境及课堂纪律等,而应该给予教师相对宽松的课堂设计环境。对于学生的考评则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评体系,而着重于过程及项目的考评。强化实操能力掌握,淡化应试分数考核。

3.配套教材。在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配套教材无法适用。可以考虑编制校本教材的方式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在编制配套教材时应考虑邀请行业专家或专业人士结合具体的会计工作要求进行编写,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总结

总体而言,对《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设计,能够较好地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的情况下都会存在不成熟或不健全的地方。笔者提出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主要并希望能通过在校内部分班级予以试点实施,以检验此种方法的效果及不足,并希望能借此机会对全校性的财会专业教学教研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及促进作用,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及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 李晓峰,左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2,(21).

[3] 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4] 郝雅静.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思想指导《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1,(23).

[5] 李英红.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刘宝亮

第4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一)判断题

1.在机电一体化系统驱动装置中,反馈通道上环节的误差与输入通道上环节的误差对系统输出精度的影响是相同的。(+

)

2.通常,采用STD总线的工业控制机与外部设备的电气接口均为TTL电平接口。

(-

)

(二)选择题

1.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的三个主要要求是(

A

)。

A.传动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性

B.传动精度、稳定性、低噪声C.传动精度、高可靠性、小型轻量化D.传动精度、高可靠性、低冲击振动

2.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

B、C、E

)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A.提高驱动元件的驱动力

B.增大执行装置的固有频率 C.提高系统的阻尼能力

D.减小机构的传动误差 E.消除传动系统的回程误差

(三)简答题

例:试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解答: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新型机械与微电子器件,特别是与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相接合而开发的新一代电子化机械产品。

按用途可分为信息机电一体化产品、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家庭用机电一体化产品。

(四)分析题

例:已知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哪个基本要素?

- 1解:(1)依题意有两种测量方案 a.高速端测量方案:

传感器安装在电机的尾部,通过测量电机的转角实现工作台位移的间接测量。可选用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或者磁电式编码器。

b.低速端测量方案: 传感器安装在工作台上,直接测量工作台的位移。可选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感应同步器或者电位计式位移传感器。

(2) 控制计算机和控制方案的选择

可以使用工业PC机及或者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具体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a.工业PC机集中控制方案:用一台工业PC机对三个自由度实现集中控制,包括任务管理和三个自由度的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

b.工业PC机、单片机分级控制方案:用一台工业PC机与三个单片机通信,对三个单片机实现管理,每个单片机负责一个自由度的伺服控制,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

- 3

第5篇:VI基础设计系统目录报告

VI基础设计系统

1:企业标志设计

□ 企业标志及标志创意说明

□ 标志墨稿

□ 标志反白效果图

□ 标志标准化制图

□ 标志方格坐标制图

□ 标志预留空间与最小比例限定

□ 标志特定色彩效果展示

2:企业标准字体

□ 企业全称中文字体

□ 企业简称中文字体

□ 企业全称中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 企业简称中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 企业全称英文字体

□ 企业简称英文字体

□ 企业全称英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 企业简称英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3:企业标准色(色彩计划)

□ 企业标准色(印刷色)

□ 辅助色系列

□ 下属产业色彩识别

□ 背景色使用规定

□ 色彩搭配组合专用表

□ 背景色色度、色相

4:企业造型(吉祥物)

□ 吉祥物彩色稿及造型说明

□ 吉祥物立体效果图

□ 吉祥物基本动态造型

□ 企业吉祥物造型单色印刷规范

□ 吉祥物展开使用规范

5:企业象征图形

□ 象征图形彩色稿(单元图形)

□ 象征图形延展效果稿

□ 象征图形使用规范

□ 象征图形组合规范

6:企业专用印刷字体

□ 企业专用印刷字体

7:基本要素组合规范

□ 标志与标准字组合多种模式

□ 标志与象征图形组合多种模式

□ 标志吉祥物组合多种模式

□ 标志与标准字、象征图形、吉祥物组合多种模式

□ 基本要素禁止组合多种模式

VI应用设计系统

1:办公事物用品设计

□ 高级主管名片

□ 中级主管名片

□ 员工名片

□ 信封

□ 国内信封

□ 国际信封

□ 大信封

□ 信纸

□ 国内信纸

□ 国际信纸

□ 特种信纸

□ 便笺

□ 传真纸

□ 票据夹

□ 合同夹

□ 合同书规范格式

□ 档案盒

□ 薪资袋

□ 识别卡(工作证)

□ 临时工作证

□ 出入证

□ 工作记事簿

□ 文件夹

□ 文件袋

□ 档案袋

□ 卷宗纸

□ 公函信纸

□ 备忘录

□ 简报

□ 签呈

□ 文件题头

□ 直式、横式表格规范

□ 电话记录

□ 办公文具

□ 聘书

□ 岗位聘用书

□ 奖状

□ 公告

□ 维修网点名址封面及内页版式

□ 产品说明书封面及内页版式

□ 考勤卡

□ 请假单

□ 名片盒

□ 名片台

□ 办公桌标识牌

□ 及时贴标签

□ 意见箱

□ 稿件箱

□ 企业徽章

□ 纸杯

□ 茶杯、杯垫

□ 办公用笔、笔架

□ 笔记本

□ 记事本

□ 公文包

□ 通讯录

□ 财产编号牌

□ 培训证书

□ 国旗、企业旗、吉祥物旗旗座造型

□ 挂旗

□ 屋顶吊旗

□ 竖旗

□ 桌旗

2:公共关系赠品设计

□ 贺卡

□ 专用请柬

□ 邀请函及信封

□ 手提袋

□ 包装纸

□ 钥匙牌

□ 鼠标垫

□ 挂历版式规范

□ 台历版式规范

□ 日历卡版式规范

□ 明信片版式规范

□ 小型礼品盒

□ 礼赠用品

□ 标识伞

3:员工服装、服饰规范

□ 管理人员男装(西服礼装白领领带领带夹)

□ 管理人员女装(裙装西式礼装领花胸饰)

□ 春秋装衬衣(短袖)

□ 春秋装衬衣(长袖)

□ 员工男装(西装蓝领衬衣马甲)

□ 员工女装(裙装西装领花胸饰)

□ 冬季防寒工作服

□ 运动服外套

□ 运动服、运动帽、T恤(文化衫)

□ 外勤人员服装

□ 安全盔

□ 工作帽

4:企业车体外观设计

□ 公务车

□ 面包车

□ 班车

□ 大型运输货车

□ 小型运输货车

□ 集装箱运输车

□ 特殊车型

5:标志符号指示系统

□ 企业大门外观

□ 企业厂房外观

□ 办公大楼体示意效果图

□ 大楼户外招牌

□ 公司名称标识牌

□ 公司名称大理石坡面处理

□ 活动式招牌

□ 公司机构平面图

□ 大门入口指示

□ 玻璃门

□ 楼层标识牌

□ 方向指引标识牌

□ 公共设施标识

□ 布告栏

□ 生产区楼房标志设置规范

□ 立地式道路导向牌

□ 立地式道路指示牌

□ 立地式标识牌

□ 欢迎标语牌

□ 户外立地式灯箱

□ 停车场区域指示牌

□ 立地式道路导向牌

□ 车间标识牌与地面导向线

□ 车间标识牌与地面导向线

□ 生产车间门牌规范

□ 分公司及工厂竖式门牌

□ 门牌

□ 生产区平面指示图

□ 生产区指示牌

□ 接待台及背景板

□ 室内企业精神口号标牌

□ 玻璃门窗醒示性装饰带

□ 车间室内标识牌

□ 警示标识牌

,

□ 公共区域指示性功能符号

□ 公司内部参观指示

□ 各部门工作组别指示

□ 内部作业流程指示

□ 各营业处出口/通路规划

6:销售店面标识系统

□ 小型销售店面

□ 大型销售店面

□ 店面横、竖、方招牌

□ 导购流程图版式规范

□ 店内背景板(形象墙)

□ 店内展台

□ 配件柜及货架

□ 店面灯箱

□ 立墙灯箱

□ 资料架

□ 垃圾筒

□ 室内环境

7:企业商品包装识别系统

□ 大件商品运输包装

□ 外包装箱(木质、纸质)

□ 商品系列包装

□ 礼品盒包装

□ 包装纸

□ 配件包装纸箱

□ 合格证

□ 产品标识卡

□ 存放卡

□ 保修卡

□ 质量通知书版式规

□ 说明书版式规范

□ 封箱胶

□ 会议事务用品

8:企业广告宣传规范

□ 电视广告标志定格

□ 报纸广告系列版式规范(整版、半版、通栏)

□ 杂志广告规范

□ 海报版式规范

□ 系列主题海报

□ 大型路牌版式规范

□ 灯箱广告规范

□ 公交车体广告规范

□ 双层车体车身广告规范

□ T恤衫广告

□ 横竖条幅广告规范

□ 大型氢气球广告规范

□ 霓红灯标志表现效果

□ 直邮DM宣传页版式

□ 广告促销用纸杯

□ 直邮宣传三折页版式规范

□ 企业宣传册封面、版式规范

□ 年度报告书封面版式规范

□ 宣传折页封面及封底版式规范

□ 产品单页说明书规范

□ 对折式宣传卡规范7

□ 网络主页版式规范

□ 分类网页版式规范

□ 光盘封面规范

□ 擎天拄灯箱广告规范

□ 墙体广告

□ 楼顶灯箱广告规范

□ 户外标识夜间效果

□ 展板陈列规范

□ 柜台立式POP广告规范

□ 立地式POP规范

□ 悬挂式POP规范

□ 产品技术资料说明版式规范

□ 产品说明书

□ 路牌广告版式

9:展览指示系统

□ 标准展台、展板形式

□ 特装展位示意规范

□ 标准展位规范

□ 样品展台

□ 样品展板

□ 产品说明牌

□ 资料架

□ 会议事务用品

10:再生工具

□ 色票样本标准色

□ 色票样本辅助色

□ 标准组合形式

□ 象征图案样本

□ 吉祥物造型样本

第6篇:VIS企业品牌系统设计的基础

企业标志是通过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视觉符号,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经营内容、企业规模、产品特性等要素,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之识别和认同企业的图案和文字。企业标志代表企业全体。对生产、销售商品的企业而言,是指商品的商标图案。

企业标志有抽象性的、具象性的和非图案的字体标志。

企业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企业内在素质。企业标志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企业品牌的代表。因此,企业标志设计,在整个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标志有如下特征:

(一)识别性

识别性是企业标志的基本功能。借助独具个性的标志,来区别本企业及其产品的识别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因此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视觉符号,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冲击力,在CI设计中,标志是最具有企业视觉认知、识别的信息传达功能的设计要素。

(二)领导性

企业标志是企业视觉传达要素的核心,也是企业开展信息传达的主导力量。标志的领导地位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集中表现,贯穿和应用于企业的所有相关的活动中,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还体现在视觉要素的一体化和多样性上,其它视觉要素都以标志构成整体为中心而展开。

(三)同一性

标志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的规模、经营的内容和特点,因而是企业精神的具体象征。因此,可以说社会大众对于标志的认同等于对企业的认同。只有企业的经营内容或企业的实态与外部象征??企业标志相一致时,才有可能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同。

(四)造型性

企业标志设计责现的题材和形式丰富多彩,如中外文字体、具角图案中外文字体、具备图案、抽象符号、几何图形等,因此标志造型变化就显得格外活泼生动。标志图形的优劣,不仅决定了标志传达企业情况的效力,而且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信心与企业形象的认同。

(五)延展性

企业标志是应用最为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视觉传达要素,必须在各种传播媒体上广泛应用。标志图形要针对印刷方式、制作工艺技术、材料质地和应用项目的不同,采用多种对应性和延展性的变体设计,以产生切合、适宜的效果与表现。

(六)系统性

企业标志一旦确定,随之就应展开标志的精致化作业,其中包括标志与其他基本设计要素的组合规定。目的是对未来标志的应用进行规划,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设计作业的效率,保持一定的设计水平。此外,当视觉结构走向多样化的时候,可以用强有力的标志来统一各关系企业,采用统一标志不同色彩、同一外形不同图案或同一标志图案不同结构方式,来强化关系企业的系统化精神。

(七)时代性

现代企业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意识形态,不断的市场竞争形势,其标志形态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许多老企业,有必要对现有标志形象进行检讨和改进,在保留旧有形象的基础上,采取清新简洁、明晰易记的设计形式,这样能使企业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标志形象的更新以十年为一期,它代表着企业求新求变、勇于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避免企业的日益僵化,陈腐过时的形象。

企业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案设计,而是要创造出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并兼有艺术欣赏价值。标志图案是形象化的艺术概括。设计师须以自己的审美方式,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去描述它、表现它,促使标志主题思想深化,从而达到准确传递企业信息的目的。

企业标志设计的难点是如何准确地把形象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而不是简单的象什么或表示什么。即要有新颖独特的创意,表现企业个性特征,还要用形象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优秀的企业标志的设计,应该考虑注入企业深刻的思想与理念内涵,方能传达出鲜明独特优良企业形象,达成差异化战略之目的。

随着商业信息传递与科技文化交流速度加快,一切传播行为都极其讲求效率,视觉传播的文字和商业符号一样,都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发展,即要求简洁、共识,同时讲求造型美观、大方、具有个性。企业标志设计也不例外。

标准色及辅助要素设计

◆标准色的设计

标准包是用来象征公司或产品特性的指定颜色,是标志、标准字体及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在企业信息传递的整体色彩计划中,具有明确的视觉识别效应,因而具有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感情魅力。

企业标准色具有科学化、差别化、系统化的特点。因此,进行任何设计活动和开发作业,必须根据各种特征,发挥色彩的传达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制订一套开发作业的程序,以便规划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标准色彩的确定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经营策略等总体因素的基础之上的。有关标准色的开发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企业色彩情况调查阶段

调查的重点在于分析企业本身同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使用色彩方面的差异,色彩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关系,企业商品色彩的特点与消费者的评价,企业环境和企业宣传色彩的情况,以利未来的整体作业。

2.表现概念阶段

3.色彩形象阶段

4.效果测试阶段

标准色设计尽可能单纯、明快,以最少的色彩表现最多的含义,达到精确快速地传达企业信息的目的。其设计理念应该表现如下特征:

1.标准色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于该企业形象的色彩,表现企业的生产技术性和产品的内容实质。

2.突出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3.标准色设计应适合消费心理。

设定企业标准色,除了实施全面的展开、加强运用,以求取得视觉统合效果以外,还需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特形图案设计

特形图案是象征企业经营理念、产品品质和服务精神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具象化图案。这个图案可以是图案化的人物、动物或植物,选择一个富有意义的形象物,经过设计,赋予具象物人格精神以强化企业性格,诉求产品品质。

特形图案又称“企业造型”。它是通过平易近人、亲切可爱的造型,给人制造强烈的记忆印象,成为视觉的焦点,来塑造企业识别的造型符号,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特质。比如,麦当劳专卖店门前的“麦当劳叔叔”、肯德鸡专卖店门前的老爷爷。

企业造型的功能,在于通过具象化的造型,来理解产品的特质及企业理念,因此,在选材上须慎重。造型的设定上,须考虑宗教的信仰忌讳、风俗习惯好恶等。

企业造型图案设计应具备如下要求:

1.个性鲜明:图案应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纪念意义。选择图案与企业内在精神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麒麟啤酒,美国麦当劳等。

2.图案形象应有亲切感,让人喜爱,以达到传递信息、增强记忆的目的。

海尔的两个中法儿童吉祥物的设计,即具有活泼、亲切、可爱的形象,对海尔产品形象的推广,起了极大作用。

◆象征图案设计

在识别系统中,除了企业标志、标准字、企业造型外,具有适应性的象征图案,也经常运用。

象征图案又称装饰花边,是视觉识别设计要素的延伸和发展,与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保持宾主、互补、衬托的关系,是设计要素中的辅助符号,主要适应用于各种宣传媒体装饰画面,加强企业形象的诉求力,视觉识别设计的意义更丰富,更具完整性和识别性。

一般而言,象征图案具有如下特性:

1.能烘托形象的诉求力,使标志、标准字体的意义更具完整性,易于识别。

2.能增加设计要素的适应性,使所有的设计要素更加具有设计表现力。

3.能强化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效果富于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创造视觉诱导效果。

然而,不是所有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都能开发出理想的象征图案。有的标志、标准字体本身已具备了画面的效果,则象征图案就失去了积极的意义,这种情况,使用标准色丰富视觉形象更理想。

一般而言,标志、标准字体在应用要素设计表现时,都是采用完整的形式出现,本容许其图案相重叠,以确保其清晰度,对象征图案的应用效果则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所有画面都出现象征图案。

日本三井银行的象征图案设计非常成功,整组图案是由标志图形延侪变化而来,并对应用效果用了相应的规定,大面积的画面则使用整组图案,小面积的画面则使用一个单元的图案。像这样规划的象征图案非常便于展开运用,有利于强化视觉形象的识别效果。

象征图案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各种宣传媒体的需要而设计的,但是,应用设计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千差万别,画面大小变化无常,这就需要象征图案的造型设计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符号,能随着媒介物的不同,或者是版面面积的大小变化作适度的调整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型图案。

第7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

(三)

2003-12-08

一、填空题

1.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2.S-100 Multi(或STD、STE)

3.总线接口逻辑

I/O功能逻辑

I/O电气接口

4.滤波

电平变换

光电隔离

功率驱动

5.多路开关

采样保持器

转换器

总线接口逻辑

6.采样精度

采样速度

成本

7.D/A转换器

通道选择器

8.信号调理

二、简答题

1.试述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组成。

可编程序控制器可取代继电器控制,完成顺序和程序控制;可组成闭环系统,实现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可构成高速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完全自动化。

典型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由电源、微处理器、存贮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编程器所组成。

2.开放式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麽?

开放式体系结构是近年来在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中流行的一种设计思想,它使得当代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有了很大区别。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向未来的VLSI开放;向不同用户层次开放;向用户的特殊要求开放;采用模块化结构。

3.采用STD总线的工业控制机有哪几种工作模式?

由于STD总线的高度模块化和采用组合方法的特点,STD工业控制机可以灵活地组成各种系统。其工作模式有三种:

(1)独立工作模式

即采用微机的基本系统与工业用I/O模板单独构成控制系统。

(2)作为前端控制机 STD工业控制机可作为其它微机(工业PC机)的前端控制机,完成实时在线控制,并把采集的数据和执行结果传送给上位机。

(3)构成分布式组合

利用STD控制机的组合方法,可方便地进行各种分布式系统的组合。

4.简述STD总线微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STD总线微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1)采用小板结构,高度的模块化,其功能模板结构灵活,可靠性高,硬件冗余小,成本低。

(2)模板设计具有严格的标准和广泛的兼容性。

(3)面向I/O的设计,具有强大的I/O扩展能力,使控制系统非常适合工业控制的应用。

(4)高可靠性。

5.STD总线系统的I/O子系统有哪些主要功能?

在计算机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I/O子系统是过程接口,其主要功能有:

(1)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用于I/O信号的测量与控制。

(2)模拟量的输入输出

用于外部模拟量的采样及输出模拟量的控制。

(3)脉冲量的输入输出

用于输入脉冲信号的接收、输出脉冲信号的控制;定时信号的产生及处理;伺服电机使用的运动控制接口。

6.A/D、D/A接口的功能是什麽?

在工业系统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参数经常是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这些物理量经传感器变成连续变化的电压、电流等信号,A/D接口的功能是将这些模拟量再变换成数字量,以便计算机识别。D/A接口的功能则是将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电压或信号,输送到执行机构,达到控制过程的目的。

三、分析题

1.画图说明工业PC机与普通信息处理计算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工业控制机与普通信息处理机的差别在于取消了普通信息处理机的大母板,将其改为功能插板,与普通信息处理机相比较,工业控制机有以下特点:

(1)具有丰富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

(2)良好的时实性,能对生产过程工况变化实时地进行监控。

(3)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修时间短,运行效率高。

(4)采用抗干扰电源,密封机箱,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5)丰富的应用软件。

(6)具有良好的技术综合性。

2.画图说明8路输入、8路输出STD总线开关量接口模板的组成原理。

如图所示,STD总线的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板的典型接口由STD总线接口逻辑、I/O功能逻辑(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锁存器)、I/O电气接口等三部分组成。输入模板的基本组成为:外部开关信号→输入信号条理电路→输入缓冲器→输入端口译码控制→STD总线;输出模板的基本组成为:STD总线信号→输出端口译码控制→输出锁存器→输出信号条理电路→负载。

3.试分析比较工业控制PC计算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区别。

工业控制PC计算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以较强的输出带负载能力、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在工业现场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两者在系统组成、功能以及程序语言等方面有所不同。

工业控制PC计算机的基本系统与普通PC机大体相同,但备有各种控制模板,一般不需要再作硬件开发,在结构上进行了模块化;系统具备完整的控制功能,软件丰富,执行速度快,适用于需要作大量数据处理的测控系统。在程序语言方面,工业控制计算机以使用高级语言为主,也可使用汇编语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结构小巧,适应性强,可按照使用要求选购相应产品组成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功能以逻辑控制为主,小型PLC适用于实现各种逻辑控制和开关量控制,大中型的PLC为模块化结构,按用户所需的功能选配模块,可组成规模较大、精度较高的闭环控制系统。PLC的控制功能由软件实现,但信号的输入输出采用周期性的扫描方式,这一点与工业控制PC机存在重要的区别。此外,在程序语言方面PLC的编程语言多采用梯形图,大型PLC控制系统可使用高级语言。

第8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

(二)

一、填空题

1.低频分量高频分量

2.固有频率阻尼能力

3.相对阻尼系数

4.固有频率

5.变频信号源脉冲分配器功率放大器

6.最大动态转矩降低

7.线性直流伺服放大器脉宽调制放大器

8.电源频率磁极对数转差率

9.电液比例阀电液伺服阀

10.定位精度定位时间

二、简答题

1.如何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频率特性和系统的加速度。

(1)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减小阻尼。增加传动系统的刚度,减小折算的转动惯量,减小摩擦力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2)提高驱动元件的驱动力可以提高系统的加速度,由此也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2.步进电机是如何实现速度控制的?

步进电机的运动是由输入的电脉冲信号控制的,每当电机绕组接收一个脉冲,转子就转过一个相应的角度。其角位移量与输入脉冲的个数严格成正比,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因而,只要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和电机绕组的相序,即可得到所需转动的速度和方向。

3.试述直流电机伺服系统中脉宽调制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脉宽调制放大器是直流伺服电机常用的晶体管驱动电路。利用大功率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施加于直流电机的电枢,通过对方波脉冲宽度的控制,改变电枢的平均电压,使电机的转速得到调节。

4.交流伺服电机有哪些类型?交流伺服驱动的主要特点是什麽?

交流伺服电机有永磁式交流同步电机和笼型异步电机两类。

交流伺服驱动的主要特点有:(1)调速范围大;(2)适合大、中功率伺服系统;(3)运行平

稳,转速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4)输出转矩较大,而转矩脉动小。

三、分析题

1.分析传感器的误差对输出精度的影响

传感器位于反馈通道,误差的低频分量影响系统的输出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传感器应有较高的精度;而误差的高频分量不影响输出精度,可以允许传感器及放大电路有一定的高频噪声。

2.分析齿轮减速器的传动误差对工作台输出精度的影响。

对于开环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由于无检测装置,不对位置进行检测和反馈,齿轮减速器的传动误差(误差的高频分量)和回程误差(误差的低频分量)将直接影响工作台的输出精度。

四、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电机驱动直线伺服系统,已知工作台的质量为m=50kg,工作台与导轨间的摩擦系数f=0.1,负载力为FW=1000N,丝杠直径为D=16mm,导程为ts=4mm,齿轮减速比为i=5,工作台的最大线速度为v=0.04m/s,试求:(1)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

(2)电机轴的转速;(3)电机所需功率。

解:(1)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负载力矩

摩擦负载力Ff=mgf=50×10×0.1=50N

外负载力Fw=1000N

电机上的负载力矩为

1t1Tms(FWFf)i2

141031 (100050)520.7

0.191Nm

(2)电机轴的转速

niv0.04550r/s3000r/min ts0.004

(3)电机所需功率

Pm1.5~2.5TLPnLP

取系数为2,则

Pm2T2n20.191250120W

2.如图所示的开环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已知负载力F=2000N,工作台长L=400mm,往复精度为0.02mm,丝杠导程6mm,直径d=32mm,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为α=1.5,试确定齿轮减速比i。

解:步进电机的每转脉冲数

ns360

360240脉冲/转 1.5

根据工作台定位精度的要求,选用脉冲当量

δ=0.02mm/脉冲

设传动比为i ,每个脉冲对应工作台的位移为



则ts ins

i

ts61.25 ns0.02240

第9篇:电力系统基础[定稿]

输电线路

输电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

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

输电电压等级可能实现的最大输送功率,称为该线路的输送容量。输送容量大体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输电电压是实现大容量或远距离输电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输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通常:

35~220KV的输电线路称为高压线路(HV)

330~750KV的输电线路称为超高压线路(EHV)

750KV以上的输电线路称为特高压线路(UHV)

一般地说,输送电能容量越大,线路采用的电压等级就越高。采用超高压输电,可效的减少线损,降低线路单位造价,少占耕地,使线路走廊得到充分利用

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1雷击 2.覆冰 3.外力破坏。

输电线路的保护

输电线路的保护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分。

主保护主保护一般有两种纵差保护和三段式电流保护。而在超高压系统中现在主要采用高频保护。

后备保护后备保护主要有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方向保护等。

电压保护和电流保护由于不能满足可靠性和选择性现在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是二者配合使用。且各种保护都配有自动重合闸装置。而保护又有相间和单相之分。如是双回线路则需要考虑方向。

在整定时则需要注意各个保护之间的配合。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电容,互感,有无分支线路。和分支变压器,系统运行方式,接地方式,重合闸方式等。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在220KV及以上系统的输电线路,由于电压等级高故障主要是单相接地故障,有时可能会出现故障电流小于负荷电流的情况。而且受各种线路参数的影响较大。在配制保护时尤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参数的影响。

上一篇:警察职业荣誉感下一篇:建筑工程识图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