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船精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
[摘 要]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联系,对民族精神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是成长的一代,是民族的希望,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弘扬“红船精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不仅是发展中国文化的基础,还对青少年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红船精神;民族精神;青少年
[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离不开青年学子的奋斗、创新和奉献。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因此,理解“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弘扬发展“红船精神”,对每一位青年来说都是必要而意义深远的。
一、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篇章。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这期间离不开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丰富。我们当今树立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文化成果得以继承和发扬,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创造出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和困境
经历过大量的革命斗争,我国在各地区形成了很多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我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记载,承载着中华民族所积累的丰富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这些优秀的人文传统和精神文化资源为开展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素材。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发展的方向,从制度層面上保障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同时,前人用切身实践写出了壮丽而华美的中华篇章,为后代攒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随着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的社会发展,青年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思想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在价值判断和道德权衡上存在不确定性,学校对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往往为思想政治课和品德课,学生没有实质上的践行,而在“成绩至上”的当代教育大环境下,家长和学校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对思想道德、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方面的培养分配的精力不足。这些与青年学子不契合的民族精神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与学生形成共鸣,因此教育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与自我混乱的矛盾时期,其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并极易受到外界影响,青少年民族精神价值观确立方面的难度会有所增加。
(二)全球化视野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迫切性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世界变得多样化和信息流畅度提高,淡化了青年人的民族和国家意识。由于文化的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西方文化的植入冲击着传统文化在本民族的发展和弘扬,鱼龙混杂的西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侵蚀,在文化生产和输出方面,我国也呈现出落后于世界的倾向。年青一代人对西方文化和技术的仰慕和向往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考验,深入进行青年民族精神教育迫在眉睫。
二、“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红船精神”的产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其基本内涵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红船精神”在党的历史上和当代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为党的逐步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党的发展历史,党的每一个时期都诞生出一种新的革命精神,而每一个革命精神都引领着我们党砥砺前行,奋勇前进,书写一个又一个胜利篇章。“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一脉相承的精神,是建党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一种进步的力量。“红船精神”的提出在党的革命精神历史上填补了从1921年中共建立到1927年国共分裂期间的中共革命精神的空缺,使中国精神变得更加完整。
“红船精神”不仅是革命精神之源,还是红色文化之源。“红船精神”对教育实践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以“红船”的发源地嘉兴为核心扩展出一个又一个红色文化根据地,对当地甚至外来参观的学者有很大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同时,这些宣传活动会影射到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群体,对中国精神的宣扬和发展以及党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良好的效果。
三、“红船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它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者建党活动而产生的,其本质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对广大青年的教育作用远不可小觑,与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红船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动力和源泉,民族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撑和延伸。
(一)“红船精神”是对中国精神之源的概括
“红船精神”是中国精神之源的本质的概括和提炼,具有深厚的民主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历史上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奋勇前行创造中国奇迹的精神财富,使中国精神变得更加丰满和有力。
(二)“红船精神”保证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向
“红船精神”是建党之际创造出的精神,带有着浓厚的党的气息,保证了民族精神教育方向与党的思想政治方向高度一致。“红船精神”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浓缩,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而后来发展形成的中国革命精神都是遵循着“红船精神”的方向,并不断深化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红船精神”的实质与民族精神完美相契合,并为民族精神教育指引了一条明路。
(三)“红船精神”为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材”
“红船精神”来源于建党之际,是源头之水,为民族精神的培育指引了方向。“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提高广大青年的气魄胆识以及坚韧不屈的勇气和毅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树立理想信念、屡败屡战的坚强意志建立了坚实后盾;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的中华传统美德树立了标杆。“红船精神”是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方向,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优质“精神文本”。
四、将“红船精神”融入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船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实践意义,依托红色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而青少年作为接受知识最快的一代和未来祖国建设的巨大储备力量,对培育其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以下为“红船精神”融入民族精神教育的几种途径:
(一)以“红船精神”为主题开展特色课堂建设活动
在学校开展“红船精神”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业内容,为民族精神的培育打好基础。由于现在的红色文化教育大多停留在表层,不能使青少年真正同化这些内容,所以开展这些课程的意义不大。而青少年主动学习和吸收红色文化的能力和倾向都不够强,所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课堂中有助于知识的渗透和传播。同时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吸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也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打造红色文化网络载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现代教学已经逐渐与科技相接轨,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红船精神”可以使影响面扩大开来。网络的传播速度远高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速度,所以将一些红色影片或者其他红色资源利用网络媒体转播到各个学校平台,作为传播的媒介,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船精神”的培育搭建桥梁。通过在网络平台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留言,发表自己的感悟,互相分享,互相学习,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得到提升。
(三)将“红船精神”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培养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起到潜在的催化作用,现已成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建设校园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红船精神”的有效途径。校园的布置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影响,将红船文化素材添加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学校的“红船固定点”定期开展红船教育活动,让“红船精神”教育真正融入校园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彰显文化的熏陶作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将民族精神丰富的思想内涵还原到现实中来,从而推进民族精神教育。
(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精神教育在新的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果理論学习是基础部分,那么实践活动就是升华部分。例如“学习红船知识,传承红船文化”为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纪念馆开展共建活动,邀请红色文化纪念馆人员来到校园里给学生讲解红船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而且会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和政治意识。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红船实践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走进红船文化的发源地,身临其境,用身心去体会和感受,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得到启发。在布鲁姆的情感态度分类中,将态度范畴内的过程从低至高可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内化等五个层次,根据这个理论,逐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最终将“红船精神”内化于心,对培养年青一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化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五、总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持。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红船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将党的源头精神传递给每一代,建设优秀的革命接班人,不仅在学校要接受书本的启发、学校课堂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在社会和家庭里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红船精神”宣传氛围,使青少年更主动地学习和发扬“红船精神”,并在生活中积极地践行所学,在社会上发光发热,培养民族精神荣耀感。因此,大力开展“红船精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我们应不遗余力地推进青少年“红船精神”教育,培养更具有民族凝聚力的一代有为公民。
参考文献:
[1]巩宁.红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黄文秀,赵金飞,郭维平.习近平“红船精神”论述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4):5-11.
[3]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6-11.
[4]李蓉.红色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5]彭冰冰.“红船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7):97-100.
[6]沈晔冰.论红船精神的文化意义[J].观察与思考,2015(8):55-58.
[7]许徐琪,李金见.“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党政干部学刊,2016(4):38-41.
[8]宇文利.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18-21.
[9]杨晓伟.“红船精神”研究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14,26(2):10-15.
[10]杨作鹏.依托红色资源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4.
作者:陈金慧
[摘要]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其随着社会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红色精神的与时俱进性为弘扬红色精神提供了必然性。“一江山精神”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产生,是红色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要大力弘扬“一江山精神”,把弘扬“一江山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中,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红色精神 “一江山精神” 与时俱进 弘扬路径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了红色文化,它有三种形态,即物质、精神和制度形态。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是红色文化的内核,弘扬红色精神有着重大意义。红色精神是在一定的时期和区域内形成的,受时空因素的影响较大。时空在不断变化,如何在新时期弘扬红色精神成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笔者从社会主题和红色精神本身出发,寻找原因,并以“一江山精神”为例对弘扬红色精神的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一、弘扬红色精神之因
1.社会主题变化是弘扬红色精神的现实需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题随着革命、建设、改革而不断变化:从“打倒列强、除军阀”到“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题变化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时期,也是红色精神创造、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是开辟、坚守、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红色精神在社会变革中形成,既有创造者的属性,也有开拓者的属性,承载的红色文化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阶段。红色精神有凝聚人心、精神激励、整合创新等功能,可为实现各个阶段目标和任务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历史各阶段的社会主题不断地发生变化,阶段性目标也随之改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将发展红色精神融入社会发展各阶段,大力发挥其功能,以完成各个阶段的目标。在革命年代,弘扬红色精神是必然之事,红色精神契合革命主题,凝聚万人之心参加革命,激励众人之魂奔向社会主义,克服重重困难去战胜敌人,建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弘扬红色精神是现实之需,红色精神融入建设主题,团结亿万群众攻坚克难,整合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红色精神与时俱进是弘扬红色精神的归宿。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红色精神的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从不同的时期看,在革命时期,红色精神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精神糟粕相对立,它在革命中产生,在革命中发展,因此它的内涵充满了“革命”元素,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以凝聚力量去破坏旧的社会秩序和制度,建立新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红色精神充滿了“建设和改革”元素,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弘扬,发挥自身诸多功能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自身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与时俱进。
从精神和传统文化关系看,产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精神含有爱国主义精神,后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不仅是爱国主义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革命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等都是红色精神的文化本源。红色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辩证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弘扬。弘扬是与时俱进的前提,与时俱进是弘扬的必然归宿。
二、“一江山精神”之与时俱进
1.“一江山精神”是红色精神。“一江山精神”是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的过程中产生的。1955年1月18日,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统一指挥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进攻“一江山”岛的陆海空三军参战总兵力达1万余人[1]p181。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海空军火力和炮兵火力一齐发挥威力,登陆部队在炮兵、航空兵、舰艇的直接掩护与支援下登岛,仅用35分钟就抢占了主峰,并迅速向纵深发展。经过3个小时的鏖战,解放军全歼守敌,打开了被国民党称为固若金汤的大陈门户——“一江山”岛。在解放“一江山”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对解放军进行了大力援助。相关资料显示,有24700多人参加了支前,抢修和改装70多艘船只,支援军需物资3500多吨,帮助部队运送作战物资2000多吨、油料840吨,为重伤员献血20000毫升[2]。
在这一过程中,解放军官兵发扬红军精神,抱着不胜利不罢休的决心,不怕艰险,藐视一切困难,勇敢战斗;人民群众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不畏艰险,团结一致,勇于支前。解放军、人民群众、地方政府良性互动,融洽了军民关系,形成了“一江山精神”。21世纪初,台州地方学者将“一江山精神”提炼为十六个字,即“不怕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从中可以看出,“一江山精神”就是红色精神,因为“一江山精神”与红色精神的主体内容、发展路径、媒介载体是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的结晶,都有旧址、遗迹、文物、文献、标语、纪念物品等物质载体。
2.“一江山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一江山精神”以民族精神为底蕴。“一江山精神”在“一江山”岛战役中形成,是红色精神,能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在“一江山”岛战役中,解放军与台州人民将爱国主义情怀发挥到了极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台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爱家国的情怀付诸行动,不畏艰辛,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一江山精神”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汲取台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营养,以传统的民族精神为底蕴。因此,“一江山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了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江山精神”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一江山精神”内涵不断丰富,被提炼为“十六字”精神和“十二字”精神;二是支撑“一江山精神”的理论不断发展;三是在“一江山精神”的激励下,台州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一江山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与发展。2000年以前,“一江山精神”没有明确定义,相关文章的作者大都对“一江山”岛战役进行回顾,对“一江山”革命精神激励后人不断进步的事情进行叙述。他们将“一江山精神”等同于“革命献身精神”。21世纪后,台州地方学者将“一江山精神”提炼成十六个字,内涵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一江山精神”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支撑,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支撑“一江山精神”不断发展的先进理论,“一江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与时俱进的“一江山精神”的激励下,台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不菲成绩。例如2013年,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153.34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49位[3]。
从上文可知,“一江山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其民族性是时代性的基础,时代性是民族性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所以说,“一江山精神”是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的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
三、弘揚“一江山精神”之路径
1.把弘扬“一江山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之中。首先,从实施教育的组织方面来讲,这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政策是弘扬的有力手段,制度是弘扬的必要措施,法治是弘扬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要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等制度,加强法治建设。具体而言,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把“一江山精神”及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写进教育规划,组织专门人员编写相关教材,设立相关课题,举办弘扬“一江山精神”的活动。从学校方面来讲,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和方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弘扬“一江山精神”。具体而言,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教育教学制度、科研制度、考核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等,举办弘扬“一江山精神”的活动,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从家庭方面来讲,家庭教育是弘扬“一江山精神”的起点。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因此,家庭要设置目标、制定计划来弘扬“一江山精神”。具体而言,家长要配合政府和学校,将二者的政策落实到家庭教育中,以“一江山精神”知识来丰富孩子,以“一江山精神”言行来影响孩子,以“一江山精神”制度来规范孩子。
其次,从教育引导者来讲,这涉及公务员、教师、家长等。公务员在制定与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弘扬“一江山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举办相关活动等方面弘扬“一江山精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弘扬“一江山精神”。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各司其职,既是教育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在弘扬“一江山精神”时也受到了“一江山精神”洗礼。为了更好地弘扬“一江山精神”,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抑或是家长,都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争做优秀的引路人。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公务员、教师与家长不仅要在各自的行业弘扬“一江山精神”,还要在社会上对“一江山精神”及其蕴涵的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发挥精神文化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最后,从“一江山精神”属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方面来讲,“一江山精神”属于红色文化,是其精神形态之一,弘扬“一江山精神”可与弘扬其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等结合起来进行。在弘扬“红色精神”中弘扬“一江山精神”,学校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专题法、案例法、植入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一江山精神”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专题法,以“一江山精神”主题,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与“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共建基地以推进实践教学工作。不仅如此,还要把“一江山精神”资源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红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有效地弘扬“一江山精神”。
除此之外,弘扬“一江山精神”还可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一江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以民族精神为底蕴,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契合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p81。从前文可以看出,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都蕴涵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在弘扬“一江山精神”与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可采取相似之法,同时进行。
2.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弘扬“一江山精神”。从企事业单位方面来讲,弘扬“一江山精神”离不开政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出台经济发展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以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事业单位要制订发展计划,出台相关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各类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坚持 “一江山精神”内涵发展战略,做到不惧艰难、勇于奋斗、重于求实、开拓创新、善于团结、顾全大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形成利于弘扬“一江山精神”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企事业单位还要坚持实现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具体而言,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弘扬“一江山精神”:将弘扬“一江山精神”与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用科学合理、公正严明的制度体系引导职员信任规则、遵守规则;在宣传教育中弘扬“一江山精神”,将其内涵作为引领企事业单位的精神价值观,以增强职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一江山精神”融入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中,实现双向效益。
从产业方面来讲,第一产业是工业,第二产业是农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各行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5]p44。工业是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保障;第三产业能够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要在发展三大产业的过程中弘扬“一江山精神”,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向发展。具体而言,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着重发展属于第三产业的红色旅游业。一方面,红色旅游能弘扬“一江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红色旅游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6]p30。要发展红色旅游业,就要保护、开发和利用承载“一江山精神”的一切红色资源。台州市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如“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纪念碑、“一江山”岛、大陈岛等。政府和广大群众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也要继续开发这些红色资源,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可采取以下方法来发展红色旅游: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定或完善相关的制度,设立专门的“一江山精神”与红色旅游策划组,加强旅游经营文化建设;切忌重复建设,建设精品、打造品牌;开发与旅游文化市场一致的旅游产品;将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进行协调发展。
四、总结与思考
精神是对人的主观存在状态的描述与定位,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包括认识、意志、情感、理想、信念、信仰等特殊的意识活动。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核。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总称,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红色精神的发展受社会主题的制约,社会主题变化会使红色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但是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实质始终不变,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加强而愈加稳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孕育生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等等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孕育生成了“一江山”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64字”创业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精神是因时而变的社会主题的产物,不断与时俱进,内涵不断丰富,顺应时代发展,同时被社会所召唤和弘扬。除了精神激励的基本功能外,红色精神还有以下四种主要功能:历史印证功能;文明传承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开发功能。红色精神的功能决定了红色精神有被弘扬的必然性,同时也决定了其被弘扬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只要结合社会主题和时代需求,采用得当方法,大力发挥其功能,红色精神的弘扬就会不断深化,拓展广阔天地。
“一江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和广大群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红色精神。“一江山精神”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在新的社会主题面前不断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社会和时代需要“一江山精神”,要把弘扬“一江山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之中,还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弘扬“一江山精神”。除此之外,弘扬“一江山精神”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自强、包容、和谐、发展的时代基调,提升“一江山精神”的创新能力,保证弘扬“一江山精神”的正确方向。二是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只有依据中国的国情,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弘扬“一江山精神”,才能使台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國始终富有活力。三是必须加强“一江山精神”的基地建设。这既能对 “一江山精神”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祖强.红船扬帆远航:中国共产党在浙江90年纪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瞿昌炎.一江山岛战役铸就军民血肉深情[N].台州日报,2009-07-06.
[3]罗浩榕.台州2013年GDP迈入全国前50强[N].台州商报,2014-02-22.
[4]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张启明.新经济知识一本通[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
[6]王晖.中国红色旅游生态化转型升级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陈 洪
作者:赖继年
“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86年了。当我们回顾当年的历史,缅怀民主革命先辈的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便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应当怎样继承“五四运动”的传统,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
“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民主两大诉求,开辟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民主革命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为民主革命的继续和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利用这个良好条件,继续推进民主革命,主要包括:发展市场经济,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建立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肃清专制主义和奴隶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化,发扬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主体化,构建健全的公民社会。只有在持续完成这些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以后,才谈得上社会主义。
遗憾的是,我们在建国不久便偏离了这一条历史必由之路。以“一化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剥夺了资本家、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铲除了市场经济赖以生长的土壤;接着开展的“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剥夺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论自由,切断了在社会上传播自由民主的管道。在斯大林主义指导下的这两个“剥夺”,扼杀了民主革命的继续发展,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复辟繁孳,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政治思想环境,使它得以在“社会主义”的旗号下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导致社会倒退。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却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几十年来,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广泛的民主要求,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从1957年的“右派言论”,60年代的“三自一包”,到1979年的西单墙,以至1989年的学生运动,却都遭到严酷的镇压。即使是以讨论真理标准问题为形式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历史条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一旦触动了专制制度的根基,便受到特权势力的压制,以致半途而废。建国以来的历史,贯串着继续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维护封建专制体制这两种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文化大革命以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被粉碎而宣告结束,民主革命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广大农民挣脱了号称人民公社、实为农奴制庄园的束缚,实现了初步的经济自由;城市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一步一步地跨越了观念和体制的障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民有经济蓬勃成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民主革命在经济领域的重大胜利。
但是,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的进步。在这些领域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专制主义和奴隶主义,不但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而且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的民主革命远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此,继续推进民主革命,就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最重要的时代性任务。
民主革命在政治领域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政治体制,肃清专制主义,建立民主、法治、分权制衡、具有健全的监督机制的政治制度。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上,中央在第三次、第四次全会上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从方法到目标,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社会发展路线。但是,1989年后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却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使这一路线很难畅通贯彻。而腐败现象主要求源于党政官吏的滥用政治特权,来源于政治体制的固有弊病。因此,要推进政治领域的民主革命,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革除现行政治体制的专制极权因素,加强民主法治和监督机制,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岸统一、中国和平崛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8年前,中共十三大曾把党政分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思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也应当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步骤。
民主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是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特别是要实现农业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逐步取消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为民有经济提供创业发展和自由竞争的良好环境;在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的同时,禁绝党政机关对企业活动的干预,堵塞权钱交易、产生权贵资产阶级的渠道;吸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企业的经验,提倡职工持股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民主革命在文化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取消舆论一律的指导思想,废除新闻检查制度,解除报禁;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全社会提倡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以实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普遍繁荣;克服学校的机关化、官僚化,在高等学校实行民主治校、教授治校,鼓励兼收并蓄、兼容并包,使学校成为培养人才和传承、发展文化与科学的自由园地。
民主革命在社会领域的任务是培育公民社会,发挥它对于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此,就必须落实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提倡解放个性,消除奴性,创造条件,使每个公民,特别是知识分子,都能有评论时政得失的良好机会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宽松环境;切实赋予公民以建立和参加任何非政府组织、并开展各项社会活动的自由权利,取消社会团体的挂靠制度。现有的工青妇商文等各界群众团体,都应当与党政机关脱钩,把独立自由地开展活动的权利还给他们。近期最需要的是扶持处于弱势的群体,帮助他们建立能够代表其身利益的群众组织,如农会、进城打工的劳动者协会、拆迁户维权组织等。为了普遍提高民众的公民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恪尽自己的义务,除了广泛进行公民教育外,还应在中小学设置公民课,从儿童开始培养合格的公民。
完成民主革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阶段,它不需要采取暴力的形式,但这有赖于政治家和广大民众的观念更新。目前人们对民主革命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两个与民主革命格格不入的传统观念。一是已经积累两千余年的专制主义和奴隶主义,一是几十年来在斯大林主义的教谕熏陶下形成的错误的社会主义观。因此,要推进民主革命,首先需要人们在观念形态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了凝聚全民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有必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开展一场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既要启自由民主、个性解放之蒙,消除人们在观念形态上的专制主义和奴隶主义;也要启动马克思主义之蒙,使广大民众,特别是党政干部,从斯大林主义的思想牢笼里解放出来。在这个新的启蒙运动中,每个具有独立见解的公民,都应当有尽情驰骋的广阔天地。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以及志在复兴儒学的思想家,都应当有足够的机会,来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理念,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在全面的充分的宣传和辩论中,探索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熔铸完成民主革命的利器。中华民族只有经历一次比“五四运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完成民主革命准备雄厚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才能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
我们在青年时代都曾投身民主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建国以后,经过五十多年的曲折道路,以我们白发苍苍的垂暮之年,才遗憾无穷地发现,我们仍然面临着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使我们感到痛心,也感到沉重的责任。我们希望,一百多年来追求宪政中华的志士仁人的愿望不致落空,“五四运动”以来为民主革命英勇牺牲的先驱者的鲜血不会白流。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启蒙运动,需要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我们热切地希望,一切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能认清这个历史趋势,顺应历史的召唤,为推进新启蒙运动,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 锐 杜 光 李 普 胡绩伟 张 定
弘扬沈浩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沈浩,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个“好人”。他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担任书记,在明知小岗村条件差、矛盾多,他仍义无反顾地住进了小岗村,与小岗村的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命运,他犯过难、生过病、挨过打,但他都忍了,困为他把这看作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6年间他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小岗村的村民两次集体摁手印不让他离开;2009年11月6日,在他因积劳成疾、猝然倒下之后,村民们又第3次摁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
他真正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沈浩那样脚踏实地,从点点滴滴做起,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立足于本职岗位,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我们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
学习沈浩锐意进取、爱岗敬业干的精神,做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正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筑固思想上的防线。加强党性原则,规范自已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已,务实、诚信、表里如一,不让工作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群众办事因我而感冷落,不让单位形象因我而受损。
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要像沈浩同志那样坚定理相信念,襟怀坦白,公道正派。结合工作,从最基本的接待咨询电话,处理科室举报投诉事件开始,真心诚意的倾听、耐心细致的解答,迅速妥当的处置,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解群众之难,学习换位思考 ,假如我是他(她),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我该怎么办?我希望接待我的人该用什么样的态度,解决我的问题。带着感情干工作,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已的事,尽自已最大的能力服务群众。
学习沈浩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工会工作是联系党与职工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是工会组织的全部职责。多为职工群众做雪中送炭好事,在系统内对重病及困难职工进行摸底,实行动态管理,重视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及他们疾苦,反映他们意愿,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学习,我深深受感动、深深钦佩,他不愧是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作为卫生系统的一名普通党员,学习沈浩同志履职尽责,立足岗位做贡献的高尚品质,把沈浩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坚持奉献精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
“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模范部门十二字箴言,建设模范部门,这事关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机关,在这个过程中,榜样先锋的作用意义重大!那么谁是榜样先锋?何人可以堪称榜样先锋?毫无疑问,沈浩同志当之无愧。
2009年11月6日凌晨,沈浩同志因病去世,倒在了小岗村工作第一线,年仅45岁。沈浩同志生前是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是安徽省财政厅副调研员,是安徽省第
二、第三批选派干部。他离开省城合肥,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这六年,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沈浩书记生前参加江苏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就业典礼上引用的两句诗词。短短的两句诗词却深刻的包含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农村土地的热爱,对农村工作的热情。
沈浩同志有着践行信念的执着精神。他是一名党员,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任务多么繁重,但始终没有忘记入党时的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体力行、无怨无悔,真正做到:“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朋友们,我们在工作中,只要心中的
信念这杆大旗不倒,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
沈浩同志有着勤政爱民的公仆情怀。他一来到小岗村,就走访农户。工作中不摆架子,不放空炮,多做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谁家有困难,他去帮助,哪里有问题,他去解决。视人民为父母,团结小岗村人,同心同德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这是何等的公仆情怀!沈浩同志的所作所为,难道不让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汗颜吗?
沈浩同志有着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他一到小岗村,就走访农户,摸清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与村“两委”一班人一起共谋发展思路。路通了,灯亮了,小岗人笑了。朋友们,沈浩同志就是这样,说真的、干实的,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奉献自己。这对那些嘴上花花一套的人,那些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人不也是一种鞭策吗?
“花香蝶自来,树绿鸟自鸣”,沈浩的理想和追求就是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就是扎根基层、奉献自己,多干惠及百姓、利于现实的实事、好事。相信,这样的理想和追求,人人都有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一些人的锐气和朝气越来越少,暮气和叹气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保守,不愿干事、不敢干事,渐渐地不能干事;转而做什么事追求圆滑,重个人利益,轻他人利益,遇到好处就抢,没有好处就让,实在不行就躲。如此品行的人,能受到拥护吗?
其实,沈浩精神并不遥远,它就活跃在我们身边……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小事,都能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坚持下去,就能汇聚成高尚光辉的“沈浩精神”,就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沈浩!
善于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只有科学决策,方保国泰民安。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科学发展,注重民生”的时代大背景,建设模范部门,科学领导、正确决策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机关里的每个人都要提高意识,担起责任。一名机关干部,自当做时代的先锋,文明的模范,当以本身的行动无愧于头顶这片蓝天的信赖,无愧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支撑。我们当用本身的力量化作激情飞扬的音符,乘着“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的春风,继往开来,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儿女,争做民敬民爱民信的好干部。”
这次在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参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红手印”。30多年前,小岗人敢为人先,用按红手印的方式带头包干到户,由此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0年后的今天,小岗人用同样的方式,先后几次按手印挽留一名共产党员干部,他就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就是他带领着小岗村的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业,实现了小岗村的发展进步;是他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好干部的标准,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标杆。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承担着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工作中我们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群众眼中都代表着党员干部的形象。所以,我们要传承好沈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做群众信赖的人,树
一是要坚定信念,不忘立身之本。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承担着服务人民的使命和担当,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为民尽责,像沈浩同志那样,怀着对乡亲们的赤胆忠心,怀着对组织和领导的感恩之情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
二是要敬业奉献,不移公仆之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万精油”,这就意味着基层干部要有担当,勇于直面问题,善于协调和解决矛盾,敢于应对急难险重任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多办群众满意的实事。
三是务实创新,不僵化停滞。面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基层干部要学习沈浩同志的创新求实精神,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也要探索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把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精神贯彻落实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不懈怠、不折腾,按照既定目标抓落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是清正廉洁,讲纪律守规矩。要坚守党纪国法的底线,做到不触碰底线、不逾红线,手握戒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做到严格自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工作中要争先创优,在服务群众方面要真心实意,绝不吃拿卡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这一阵子我们安徽卫视在安徽新闻上连续播出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新闻,安徽各地也在举行了很多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这位扎根基层,辛勤为人民服务的选派干部也被我们所熟知,所称颂。我们为他感到惋惜和遗憾,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留给了小岗村人们,更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我们为我们的社会有了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我们的社会有了这样的人而感到无限的欣慰。
现在很多的选派干部,坦白来说有些人是为了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而干的,他们中的一一些人只是来下面走一趟又匆匆的离开,那里只是他们的垫脚石,敲门砖。然而我们从沈浩的身上看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是有那么的一批人甘心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苦苦挣扎着。
学习沈浩精神是必要的,但是怎么学呢?沈浩精神归结起来又是真么呢?在现在如火如荼的报告会面前我们就能领会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了吗?我看未必吧。今晚我看新闻,记者采访各种的工作人员多说要以沈浩为榜样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来为人民服务。有一条这样的新闻,一群小学老师利用寒假来修缮小学破陋的校舍,于是记者也说这是在学习沈浩精神,我看过以后感到久久不能平静,沈浩精神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那一群小学老师主动修缮校舍的行为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们真正的责任和目标是教好他们自己的课,去引领他们的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修缮教室是我们的政府的事,对于校舍破旧首先当地政府就又责任,这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还谈什么学习什么精神,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人民负责,对我们的社会负责,也不需要什么精神不精神的。我不知道写这则新闻的记者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对沈浩精神的理解有时什么。
现在我们的社会所涌现的先进感人事迹是很多,但是我们在宣传这些事迹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内涵的理解。沈浩精神我个人认为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干实事,我们的干部能够理解这一句话足矣。我们不能陷入盲目的宣传当中,这个社会是需要理性的。
1.沈浩同志的简历简要情况?
答:沈浩,男,1964年5月出生,安徽省萧县人。1986年,沈浩毕业于铜陵财经学院,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2月,沈浩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一线。 2.沈浩同志在小岗村任第一书记多长时间? 答:2004年2月至2009年11月6日近6年时间。 3.小岗村十八位“大包干”带头人是谁? 答:“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
4.现在谁任“大包干纪念馆”名誉馆长?
答:“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和严宏昌担任“大包干纪念馆”名誉馆长。
5.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获得哪些荣誉?
答:沈浩在小岗村工作期间,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荣誉称号、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6.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辞是什么? 答: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哪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7.沈浩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沈浩精神集中体现为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本领。
8.2008年9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小岗村。胡锦涛同志对沈浩同志说什么?
答:胡锦涛同志对沈浩同志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9.沈浩同志因病逝世后,胡锦涛总书记在批示说什么? 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批示中说,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 10.沈浩同志哪年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答:2009沈浩同志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1.《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党中央哪位领导人出席?
答:2010年7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的有关人员。 12.《第一书记》首映式暨首发式是哪些单位主办和协办的? 答:首映式暨首发式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共同主办,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委、安徽省委协办。 13.小岗村的历史地位?
答: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首先在我国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1978年末,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小岗村大包干前后的变化说明,中国没有懒人,所谓的懒人是由于制度和管理办法造成的,如何使人由懒变勤,调动人们的积极,也要了解小岗村的变革历程,小岗村的改革是各行各业人们都要关注的。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促得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 14.小岗村的地理位置?
答:小岗村2008年以前,小岗村由两个自然庄组成,即小岗和大严队。位于安徽凤阳县东部,隶属小溪河镇,距京沪铁路4公里,距省道307线7公里,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公里。现有106户人家、400多人、劳动力180人;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耕地4.29亩。其中承包耕地面积1070亩。
15.2015年3月25日,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联合下文开展“弘扬沈浩精神、打造四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四型机关是指什么? 答: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
16.“弘扬沈浩精神、打造四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教育阶段开展哪四个一活动?
答:1.开展一次专题学习。2.组织一次交流讨论。3.进行一次实地走访。4.接受一次警示教育。
17.“弘扬沈浩精神、打造四型机关”主题实践活动,查摆问题阶段要重点抓好哪四项工作?
答:1.开展谈心谈话。2.征求意见建议。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4.列出问题清单。 18.沈浩在小岗村做了哪些实事?
答:1.修建了村中路一千二百米。2.修建了一条18里跨越铁路,连结101省道和306国道的一条小岗村快速通道。3.建设了两个居民区,109户。建筑面积达14170平方米。4.建设了一个卫生院和一个养老院。5.开办了小岗村的幼儿园,修建了小学校。6.创办了小岗面业。7.盖起了村委会大楼。8.开通了小岗村到合肥的长途线路。9.把一个大型农业科技产业园引入小岗村,预计五年后,此科技园将形成6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每年将为小刚村及周边群众带来6亿元收益。
19.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揭牌仪式是什么时间?
答: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揭牌仪式2010年7月1日上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举行。
20.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展示哪些物品?
答: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清晰地展示出沈浩在小岗村的六年工作历程。用过的手电筒、闹钟、收音机,穿过的黄衬衣、旧皮鞋,以及一页页报道过沈浩事迹的新闻剪报、照片音像,都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沈浩的故事:他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把自己与为老百姓求发展、谋幸福的心愿紧密联系在一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1.沈浩病逝后,中央组织部追授他什么? 答:中央组织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2.沈浩病逝后,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什么?
答: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决定,追授沈浩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23.沈浩同志什么时间牺牲在工作一线的?
答: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一线。 24.沈浩同志什么时间到凤阳小岗村任第一书记的?
答:2004年2月,沈浩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
25.习近平在会见出席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有关人员时强调什么?
答:习近平在会见出席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有关人员时强调:“把学习沈浩先进事迹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沈浩式好党员好干部。” 26.近年来,小岗村获得的荣誉有哪些?
答:2006年10月获"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05年11月村党支部获"中国当代经济建设模范集体"称号。
27.全市“弘扬沈浩精神、推动三个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答:4月12日,全市“弘扬沈浩精神、推动三个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在凤阳县小岗村举行。
28.全市“弘扬沈浩精神、推动三个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哪些领导出席?
答:市委书记李明在会上作讲话,市长张祥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耀才,市政协主席何希勇,市委副书记许继伟,市委常委章义、王图强、朱诚、李玉平、汪建中、李树、郭强、马军出席大会。
近来,举国都在学习优秀村书记沈浩同志的事迹,我们不仅为沈浩的奉献而感动,更为我们党能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骄傲。
学习沈浩,首先要清楚沈浩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沈浩,其次要明白我们应该学习沈浩那些品质、如何学习等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安徽小岗村调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指出,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先进榜样,是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生动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干部。李源潮同志的话很好地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点明了沈浩这个典型对于今天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所谓让人民群众离不开,就是要将自己深深地融入到人民之中,做人民的儿子,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人民、奉献人民,唯有如此,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才能形成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一种离不开彼此的 亲情关系。而这种关系就好像绿叶和大地的关系,大地滋养了绿叶,让绿叶和大树一同茁壮成长,而绿叶在秋天飘落后则会回归大地,用整个身心去回报大地曾经的养育!而第二年的春天,大地又会养育出新的绿叶,为春天带来勃勃生机!这就是绿叶和大地那种相依相爱的深深的眷恋和情怀!
沈浩做到了,他就是这样一片绿叶,他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没有做“镀金干部“,而是满怀着对大地的热爱和感恩,用全部的身心去回馈、去奉献,因为沈浩知道他的根在人民群众,他的舞台就是人民群众的心怀!所以,沈浩的心能和小岗村的百姓一起跳动,就像父子的心一起跳动一样;所以,沈浩的情能和小岗村的群众一起起伏,就像亲人的情一起起伏一样!
心手相牵后,沈浩的眼睛里就是小岗村群众的世界。于是,沈浩所思所想都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如何让小岗村的亲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修路、招商、引进人才、关心弱势群体,一家、一户,一点、一滴,沈浩时刻将自己扎根在小岗村这方热土,并用这种扎根的深情和责任感带领小岗村六年大变样,再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沂蒙》很好地昭示我们:是人民群众用无垠的挚爱支持着我们党取得了革命胜利,我们党有责任用同样的挚爱去回报如此厚爱着、养育着我们的人民!
而这种回报,很简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基层,用点滴的行动,为人民做实事、真事!设想,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每一位干部都能向沈浩一样深深扎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那我们还会有多少地方能向小岗村一样取得巨大的变化?那我们的发展又会取得那些更加令我们骄傲的成绩?
只要我们将心安放在人民的心中,那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得见人民的需要,我们的双手就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就好像一片绿叶,不论飘向哪里,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养育自己的大地!
沈浩,如果你天国有知,我想你一定会对小岗村深情地说: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而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们,如果我们理解了沈浩,我想我们一定会同样深情地对祖国母亲说: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推荐阅读:
弘扬沈浩精神演讲稿09-25
沈浩精神观后感05-28
学习沈浩精神的心得06-20
学习沈浩心得体会参考06-20
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11-04
学习沈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5-31
弘扬延安精神10-13
团课:弘扬雷锋精神09-12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10-28
弘扬革命英雄精神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