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至,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四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同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参与国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一、红安精神传承与弘扬的效果及主要举措
红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形态, 主要蕴含在红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所保存着的红色资源中。近年来, 在湖北省政府和红安当地政府的重视下,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与弘扬红安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 大多数红安居民对于红安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革命时期的歌谣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并对他们的道德修养、思想觉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外来的游客中, 有13%的人认为自己获益匪浅, 学习了红色精神, 提高了思想觉悟, 37%的人认为通过这次旅游了解了红安当地的红色历史, 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综观红安精神传承与弘扬的举措,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和红色旅游为依托进行红安精神宣传教育。
红安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 境内遍布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除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外, 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坪革命旧址群”37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等8处, 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目前, 红安已被中宣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命名并授牌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等, 红安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传统教育圣地。先后有七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友人来这里考察研究, 被外宾称为“山地游击圣地”。有200多个省内外单位及大专院校在红安县烈士陵园、七里坪等纪念地挂牌建立了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约有60万人次来此参观游览,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 借助书籍出版、影视片、歌曲、戏剧的媒体传播进行红安精神宣传。
红安精神作为革命战争年代在红安的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作风、共同信念、共同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的体现, 不仅蕴含在固态的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中, 也蕴含在共产党领导红安人民革命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故事、革命歌曲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中。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支持下, 出版了关于红安革命历史和英雄的书籍有《黄麻起义》、《黄安战役》、《红安革命史》、《红安开国将军》、《红安烈士传》、《孙玉清传》、《董必武传》等近二十部, 制作了以大别山革命斗争历史为题材的故事片、影视剧、纪录片有《黄麻惊雷》、《大别山之魂》、《巍巍丰碑》等近二十部;收录出版红安红色歌曲如《黄安谣》、《送郎当红军》等一百多首;整理、改编和上演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多部, 其中大型楚剧《风雨情缘》获多项大奖。借助于这些文化的、艺术的形式, 红安精神在民间得以传播,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我们的调研, 红安当地居民普遍表示对红安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很了解, “一要三不要”和“一图三不图”的红安精神几乎是家喻户晓。
3. 通过宣讲和办展进行红安精神的宣传教育。
开展红色革命宣讲是传播红安精神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在红安, 有着一批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自觉传播红安精神的党员干部。如被红安人民誉为“党的宣传员”的胡耿就是其中一个。胡耿所作的关于红安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报告高达2500余场, 直接听众达150万余人次。凡听过胡耿报告的人, 都表示深受震撼。除了宣讲, 办展也是宣传红安精神重要方式。如1999年在位于汉口的市青少年宫举办的《血染的丰碑》———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红安革命史展, 也是震撼江城。
4. 借助学校教育平台进行红安精神宣传教育。
学校是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平台。湖北省政府在充分认识到新的条件下对湖北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也效仿中央开辟延安、井冈山、上海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干部教育学院培训党员干部的做法, 把建立红安干部教育学院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加以重视,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对湖北省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另外, 红安当地相关部门也积极编写本土教材, 发放给各级中小学校, 对中小学生进行红色革命传统和红安精神教育,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红安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 在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下, 红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也不可否认, 红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综观制约红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因素,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红安精神的研究不够。
红安精神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 历史上的文本表述并不统一。尽管2004年12月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召开的红安精神研讨会上, 把红安精神表述为“万众一心, 为党为民, 朴诚勇毅, 不胜不休”, 但这也只是对红安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提炼。事实上, 红安精神作为在红安的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历程中所体现的共同作风、共同信念、共同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 其传承与弘扬,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原生形态来实现更具有直接的感染力。目前关于红安精神的原生形态研究成果并不多, 所出版的书籍、影视作品, 大多数集中在介绍历史及英雄事迹, 在精神提炼总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憾, 减弱了红安精神在广大民众间的影响和作用。
2. 资源开发形式缺乏新意, 不足以吸引游客自发地来此参观学习。
红安的红色旅游景点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形式向游客开放, 形式有些单调, 难以调动人们参观的兴趣。纪念馆内设置了少量革命烈士真人蜡像、语音解说及3D图像展示, 但大多数都关闭了电源,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长胜街虽然是不可多得的革命遗迹, 保护得比较完善, 但是去旅游的外地人很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胜街旅游形式单调, 也受附近天台山漂流的影响。而我们的调查数据则表明, 超过84%的人也认为, 红安红色资源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形式开放, 形式过于单调;56%的人则认为, 红安红色资源的开发不具特色, 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 削弱了其经济价值和红色精神的利用价值, 与其他地方的红色景区开发方式趋同, 缺乏新意, 不足以吸引游客自发地来此参观学习。
3. 纪念馆解说员专业知识不足。
解说员在讲解纪念馆内陈列品和宣传红安革命老区英雄事迹以及革命精神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解说员的水平高低决定了纪念馆宣传效果的好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 仅有两成的游客明确地对解说员的工作表示满意, 超过半数的人对解说员的解说表示不满意或完全不满意。根据我们的访谈分析及实地考察发现, 纪念馆内大多数解说员在解说时条理较为混乱, 对于陈列品的描述流于表象, 极少进行深入的介绍;解说语速过快, 没有与游客互动产生交流;大部分解说员视工作为任务, 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解说工作, 使游客来往于各个纪念场馆, 疲于奔命。
4.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力。
主要表现为道路交通建设较为落后, 街道脏乱差现象严重;公共交通不发达, 县城内没有规范和干净整洁的公交, 从县城到周围郊区也没有规范的车辆, 大多是私人小巴;纪念园、展馆等主要旅游地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餐饮业卫生较差, 给游客造成较差的印象;完全忽视周边服务行业的发展。
四、弘扬红安革命精神的路径探析
1. 加强接受教育人群的引进。
红安革命精神接受的主体是个人, 因此, 有效弘扬红安革命精神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吸引人群自觉走进红安, 走进革命老区去接受吸收宝贵的红安革命精神。
(1) 要加大提高红安县自身的知名度, 要让群众“想进来”。红安红色资源丰富, 红色革命精神极其宝贵。要想更好地弘扬红安红色革命精神, 就要使人们知道红安, 了解红安, 想来红安。
(2) 要完善相应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要让群众“能进来”。首先, 要注重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良好的道路设施建设使群众能亲身感受红色遗迹, 亲身领悟革命精神的保证。其次, 要重视市容的干净整洁。红安市区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与其自身所拥有的崇高的红色革命精神形成极大的反差, 也使红安精神在参观学习者的心中大打折扣。最后, 要定期对宣传设施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维护, 使得宣传设施能真正地发挥弘扬红安红色革命精神的作用。
(3) 要注重革命精神宣传的方式方法, 要让群众“能带走”。要注重红色革命精神宣传方式的多样性。红安在进行红色革命精神宣传时不仅要依靠实物资料展示, 更要注重红安各种革命精神的提炼总结和宣传。让学习者在参观中领悟精神, 在了解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参观加深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与内化。
(4) 要强化运用红色旅游的引带效应, 要让群众“能再来”。精神文化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反复学习, 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优秀的革命精神用于指导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当中去。因此, 红安在进行红色革命精神宣传时要主要强化运用红色旅游的引带效应, 能让群众多次来学习, 能吸取更多的“回头客”。这样, 不仅能促进红安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同时也能为红安的经济以及各方面的进步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2. 注重红色革命精神的外出。
红安红色革命精神是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因此, 宣传运用红安红色革命精神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在注重受教育人群的引进的同时, 也要注重红色革命精神的外出。采取多元化方式, 让红色革命精神走出红安, 使其他地方的人也能学习到宝贵的红安红色革命精神。
(1) 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具有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接受人群广等优势, 因此,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红色精神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调查研究得知, 表现红安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影视作品存在一些, 但对于红安红色革命精神的外传来讲, 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 以红安将军王近山为原型所创作的电视剧《亮剑》, 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百看不厌, 人们看完电视剧后都被李云龙的精神所激励, 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了解到李云龙的原型人物是在红安, 这样, 在传播红安红色革命精神的效果上就大大折扣了。因此, 在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时, 要注重与红安红色革命精神相关联,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体在传播发扬红安红色革命精神中的重大作用。
(2) 开展全国红色革命精神宣讲。开展红色革命宣讲是传播红安红色革命精神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因此, 更应该重视利用这一方法。红安拥有宝贵的红色革命精神资源, 但在红色革命精神宣讲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因此, 应注重大力培养相关宣讲人才, 将宝贵的红安红色革命精神带出去, 让全国广大群众学习, 让全国广大群众都能了解红安, 了解红安革命精神。这样既促进了红安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 又扩大了红安的知名度,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地促进红安的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要:红安精神是我们党保持其先进性的一份宝贵财富, 在今天我们改革创新的攻坚时刻, 继承和弘扬红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湖北省政府和红安当地政府的重视下,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与弘扬红安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红安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弘扬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记者:自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2006年投入建设以来,西安会展业在这9年时间里飞速发展壮大,请您介绍一下曲江会展给西安会展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马建明:西安会展业在曲江会展集团的龙头带动下,会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城市会展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西安会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会展活动题材所涉行业范围更加广泛、平衡,几乎涵盖了所有基本产业门类。
(二)展会数量持续增加。2014年全年共累计承办各类展览、会议、演出及宴会等活动433场,较2013年稳步增长,展览与会议项目发展更加均衡,区域性会展项目更具专业特色。2014年,曲江场馆累计展出面积173.8万平米,特装面积37.71万平米,累计接待人流量406万人次。
(三)品牌展会特色彰显。2014年,西安市品牌展会项目继续稳步增长,与其他展会项目相比较,这类项目在展会规模、影响力、经济社会效益等分项指标对比上均占据较大优势。
记者:据了解,去年曲江会展在会议、展览两大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会议和展览这两大业务,集团是分别有着怎样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马建明:在展馆运营方面,我们的发展定位是从目前的场地租赁为主,逐步升级为专业化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信息化服务运营商。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带来的机遇,曲江会展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建立與中亚、东亚对接的“西向国际化特色”,建立与西北区域关联产业形成互动的“西北特色”,通过硬件服务提升,升级会展产业承载功能;会展项目提质增效,场馆利用挖潜提效;完善会展产业链,拓展会展关联服务、配套性产业的合作引进;改造升级场馆互联网基础服务,以及信息化会展平台建设等途径,将曲江会展打造成国内一流会展产业综合体。
在会议运营方面,我们的定位是从目前的会场租赁和会务服务为主,升级为会议组织者(PCO)和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延伸为企业、集团和政府提供会议组织、展览、会奖旅行等业务的专业化综合服务商。针对会议方面,我们通过建立会议产业链联盟,与国内大型会议企业、国际接轨,交流合作;加强展览、会议产业链合作发展;强化区域旅游产业战略合作,以及引入大型知名会议(论坛),尤其是国外高端会议(论坛),秉持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企业理念,突出高质量、专业化、人性化会议服务、培养会议品牌,服务和品牌拉动会议活动,保证会议市场份额,推动会议产业持续发展。
记者: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展业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以会议市场为例,受新会风影响,近两年会议尤其是官方会议数量规模出现缩水,在这个阶段,西安曲江是怎样调整运营思路,保证了会议业务的效益?
马建明:面对会议行业的新形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整合发掘区内资源,产业联动横向联合。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隶属于的西安曲江新区汇聚了会展、演出、文化旅游等9大文化企业集团和2000家专业文化经营机构,我们进一步挖掘资源和市场潜力,与区内曲江文旅集团、曲江演出集团、西安演艺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动资源共享,在各自领域获取延伸增值效应。
二是拓展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由单纯的会议场地承租服务,向会议综合运营与服务转变,向上、向下拓展延伸,打造会议产业链开发概念。面向市场广泛寻求会议策划、运营战略合作机构,整合区内广告制作、设备租赁、婚庆策划、节庆礼仪、教育培训、旅游服务等合作商资源,开展会议增值服务,延伸“大会议”产业服务,积极拓展外埠会务合作,尝试会议管理品牌输出,加大力度引入大型品牌会议论坛。
三是场馆经营转变方向,拓展新的增长点。在场馆经营方面,升级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会议+演出+宴会+精品展示”经营策略,促进“以展带会”、“以会带展”,积极参与会议产业链联盟的建立和区域旅游产业的战略合作,继续扩大“曲江会议”的品牌影响力。
记者:曲江会展集团坚持自办展和引进展双轮驱动,请问目前集团自办展发展情况如何?展览场馆自办展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马建明: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曲江会展集团的发展,我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自2006年集团成立以来,先后实现了会展繁荣、产业优化,再到今天的会展布局,藉此提升会展集团的整体发展潜力。
集团自办展会运营项目,目前已达5个,涉及“动漫、时尚、文创、科技”等领域,整体而言,发展格局呈百花齐放态势。2015年,是集团各自办展业务的转型升级之年,且已处在一个质与量涅槃、整合的关键时期。在今年下半年度,集团将进一步梳理各项目优势,通过整合、优化与重组,最终实现专业性综合大展,以提升展会市场核心竞争力。
展馆自办展项目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准确定位,走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路子,作为自办展会,一定要具有品牌化发展意识,并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市场修正,最终实现展会品牌化,品牌市场化,市场创意引领化。
记者:随着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发展,各行各业正在面临着一场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您认为“会联网+会展”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曲江会展集团在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推进展会信息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建明:2014年,会展集团加大在会展信息化领域的投入与运用。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扩大为会展合作伙伴的服务领域,启动自媒体宣传模式,通过微博、微信预告、宣传大型展览、会议信息,会展集团官方微博、微信共发布1400余条,网站发布信息1000余条,点击量约25.9万人次,将科技与宣传相结合,通过网络宣传,推动展会发展。
展会现场与网络会展相结合,在运营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项目上,大胆创新,开拓互联网+网上文博会,一期PC端在建成后,经历了测试与官网实现双网合一,二期APP已投入使用,成功完成第七届文博会现场360数据采集工作,并实现APP同步更新,全面实现西部文博会科技化提升。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两年以来,敏锐的西安会展人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创办各类与丝路紧密关联的专业展会,大都落地曲江国际会展园区。深入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丝路商道上,千年古都获得重新焕发雄姿的历史机遇。马建明认为,传承丝路精神,会展经济理应成为拓展新丝路的火车头。他告诉记者,2015年曲江国际会展集团将继续支持各类会展机构、策展人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并不断提升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为各行各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助力。
一、活动背景: 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纪念日,40多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进步,茁壮成才。共青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后备军和生力军,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雷锋月里,为提高广大团员的思想意识,为了激发广大团员乐于助人的热情,为了传承了弘扬雷锋精神,经管院分团委开展了“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二、活动主题:
“ 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三、活动目的:
分团委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宣传活动,向院系广大青年团员宣传雷锋精神,提高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的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团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活动流程:
1、制作以雷锋同志为主题的展板,放置在学院的宣传栏;
2、批教室放映电影,贴海报宣传,组织观看电影《雷锋》,通过影片雷锋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向广大同学展示雷锋真实的生活,宣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3、分团委通过飞信和人人网络平台向广大同学推荐一些与学习雷锋事迹和精神的书籍,如《雷锋日记》等,并于三月下旬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以此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开卷的方式更进一步的了解雷锋。
五、后期工作:
1、总结报告会;
2、活动照片收集;
3、后期宣传:新闻稿;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艰辛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坚强的强大精神力量。离开爱国主义这个灵魂,任何精神都不能凝聚全民族的思想,都不可能成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是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懂得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地同危害祖国、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本价值,是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继承和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对于提高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革命传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对传统美德的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邓小平同志把革命传统概括为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这些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勤奋学习的精神,特别是独生子女,一定要强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光讲享乐,不讲奋斗是不可能成才的,这是一个基本观点。
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都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广大青少年一定要自觉得接受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柴光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上午家好!
我今天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薪火相传的历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多少中华儿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已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十”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由尧舜禅让的精神、苏秦刺骨的精神、苏武牧羊的精神、孔融让梨的精神、卧薪尝胆的精神等等无数崇高的精神组成的。杨利伟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他又一次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当神州五号作为辉煌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神州十号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纪念馆保存着这样两封遗书, 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 信中表达了一个丈夫对妻子、对家人深深的爱意与眷恋, 更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憧憬与希望!另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 信中更是声泪俱下地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刚出生就要成为孤儿的不舍与愧疚, 尤其是当已经做了母亲的人读到这封信, 无不为之落泪!
在陵园像这样的历史档案还有很多, 看到这些资料带给我们的除了悲痛更多的应该是力量!
一、英烈精神的基本内涵
英烈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用鲜血和生命为我党铸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英烈精神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其核心是不怕牺牲。其本质是共产主义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勇敢奉献精神。英烈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 实事求是、立国兴邦的创造精神, 严守纪律、军民一致的团结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 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挥笔题词, 对英烈们“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革命精神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题词是:“为国牺牲, 永垂不朽!”邓小平同志题词是:“继承英烈遗志, 为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奋斗!”江泽民同志题词是:“学英烈精神, 创中华伟业!”省委、省政府也撰写碑文:“在历次革命战争中,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 保卫世界和平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的革命英烈永垂不朽!”英烈精神作为一种穿越时空、穿越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始终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弘扬英烈精神, 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当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西方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用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腐蚀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 特别是中青年干部。这必然会影响到党内, 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需要作出新的艰苦努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要不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怎样坚定理想信念?英烈们用事实做出了坚定回答。
英烈们在生死关头, 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充分发扬“共产主义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勇敢奉献精神”, 抛头颅, 洒热血, 成为铭刻千古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革命英烈的鲜血浇灌了革命胜利之花, 革命英烈的身躯铺就了革命胜利之路。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英烈们, 理想如火, 信念如钢, 视死如归。革命先驱李大钊面对绞刑架, 发出了“我们深信, 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 必然要得到光辉的胜利”的豪迈誓言。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 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烈士临刑前, 挥笔写就了成为千古绝唱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安葬在我园的著名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毛泽东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个外国人, 毫无利已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英烈作出巨大牺牲所赋予的理想。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铸就了这些永远的丰碑。
一个英烈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英烈人物, 能够带动一批人, 影响一大片;一个英烈典型, 能够影响一代人, 甚至几代人, 十几代人。英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多少事实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会失去精神支柱, 就会最终走向垮台;一个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等于没有灵魂, 迟早会发生问题;一个党员公职人员, 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越是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激励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
三、弘扬英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就是按照党性的要求 (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 , 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 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 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良好的党性修养是引领潮流的星火, 是一支内化于心的不灭的航标。良好的党性修养, 既是一种品质, 又是一种能力, 还是一种行为, 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党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英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誓言, “对党忠诚, 积极工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永不叛党”。英烈们的事迹为广大党员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党的意识和党性修养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烈士陵园等英烈纪念机构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 是重要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对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 是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教育深刻的党性培育基地。
无论是战争年代革命烈士的遗书还是和平时代普通生命的遗书, 它们向我们传递着爱的温情与力量, 除了鲜花、掌声和眼泪, 我们给他们送上的, 也许还有铭记。陈觉、赵云霄的女儿在5岁时不幸夭折了。但是, 直到今天, 我们依然聆听着他们用生命书写的永恒的爱情与亲情。
残疾工匠赵书贤正在编织柳编花篮,十多年来,依靠编织的柳编的手艺,她不仅解决了家里两个大学生的读书费用问题,还盖起了的新楼房。近日,“2016首届湖北(程河)柳编工匠技能大赛决赛”在湖北柳编之乡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举办,现场96名柳编工匠同台展示柳编技能,比拼编织实力和创意工艺。
大赛设置了柳编技能大赛奖、柳编设计创意奖、柳乡木兰奖和残疾人技能奖等6类奖项。参赛选手是从襄阳市200余名编工艺人中脱颖而出的。每名选手要在2小时内,编织出具有创意的作品。现场的7位评委根据技术含量、选材、市场和外观等情况打分,同时邀请20名场外观众现场参与作品评选。经过激烈角逐,55岁的柳编艺人赵海平创作的“柳乡中国结”作品获得特等奖,被授予“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技能状元”,获奖1万元。
据了解,程河柳编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程河不仅种植柳条,还流传着“家家是工厂,个个是编工”的说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柳编制品就开始由内贸转外贸,最辉煌的时期,产值过亿元。
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领军人物,襄阳市程河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刘定文从事柳编事业已有30多年。他告诉记者,1979年前后,他主要给贸易公司做代加工,产品由当时的供销社收购。1990年开始,柳编势头发展迅猛,但仍以个体户、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加工为主。后来镇上陆续成立几家柳编企业,并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在刘定文的公司,90%以上的柳编用于出口,国内市场供货占比不到10%。在柳编销售高峰期,程河镇的柳条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万亩,年产值近6亿元,从事柳编的工匠达1.2万人,一天能挣百元左右。
近年来,由于柳编品种单一没有创新,柳编制品附加值不高,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加上受市场因素影响,柳编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降低,程河柳编渐露颓势,柳条种植面积锐减,熟练编工严重流失。据了解,目前仅程河镇就有近8000人在外闯荡,而这些人中,大部分成了当地柳编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顾问。
为改变程河柳编发展现状,重塑柳编之乡的辉煌,程河镇政府一方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合作改良柳条品种和新品研发,拿出专项资金对柳条种植户进行补贴,提升程河柳编柳条质量,让程河柳编由低端小件往高端大件领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市人社、林业等部门开展对接合作,举办首届程河镇柳编工匠技能大赛,吸引全社会关注柳编产品,鼓励柳编工匠传承柳编技艺,弘扬工匠精神,擦亮程河柳编这个劳务品牌。在大赛现场的柳编售卖摊位上,来自全市各地的市民争相购买各类富有创意的柳编产品。
-----省教科院附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的通知》, 根据江干区教育局“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工作指导意见,省教科院附校确立本次活动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我校结合实际,及时部署,认真策划,将9月的工作重点放在弘扬民族精神上,在学校师生中了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真正内涵,活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
9月初,我校全体学生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结合我校“闪亮星少年”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以“文明礼仪,我先行”为主题的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各年级设置“文明示范岗”,每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及强化。加大学风建设的力度,在各年级各班举行学风评比,在开学第一天上,校长向全校同学提出要求: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要培养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全校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本学期结合区“精彩一课”评比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班会课、中队课的评选活动,同时,特别要求语文、社会、艺术等人文学科,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自然等理科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人文滋养。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为了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升旗仪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浓厚校园气氛,全校各班在开学初就布置了“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评比活动。同时制定升降国旗制度,并开展“我是护旗手”评选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周升旗,学校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均认真参与,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重、肃穆与自豪。每次升旗时国旗下热情洋溢的讲话都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4. 以活动为契机,寓民族精神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活动一:开展“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主题队日活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7月1日上午,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带领七、八年级部分团员和少先队员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党团队员渐成长”主题队日活动。活动通过播放建党初期、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及新时期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视频,向团员队员们展现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飞速发展。虽然天气很热,但是队员们觉得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还把视频放在校园网上,要求在校学生暑期里观看,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二:“强体魄,铸意志”七年级暑期夏令营活动
为了更好的做好初小衔接,让六年级毕业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在暑期我校邀请了杭州9478部队教官,针对新七年级学生进行“铸意志,塑风采”暑期夏令营,在为期4天的活动时间里,七年级的同学们认真学习中学生的各项规范,并进行了学唱红歌、队列训练,提前学习了中学的广播操。展示活动期间,看到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统一的节奏进场时,看到同学们动作一致地进行队列变化时,看到同学们精神饱满、准确到位地做着广播操时,家长、老师们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同学们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打好了基础。
活动三:《幸福的校园 我的家》开学典礼
开学的第一天,结合《开学第一课》主题“理解幸福”,我校精心组织了以“幸福校园我的家”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本次活动通过一年级新生走进“幸福桥” 这别样的入场方式步入新历程,全校师生玩《信任的凳子》游戏,集体朗诵《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及校长给感动人物颁奖的四个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幸福活泼的含义,在现场的采访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说:“这样的开学典礼太棒了,我在游戏中体验了团结、互助,感受到了我们班级的力量,还分享了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真的很开心哦!”本次活动杭州少儿频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活动四:《开学第一课》感受“什么是幸福”
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了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开学第一课》,这一堂关于“幸福”课,课中重点讲述了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重庆跳太空舞步的校园师生和带着养母上学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温馨感人,震撼人心,让现场所有学生为之动容。课后,五(3)班夏瑜告诉记者“其实,幸福只要你用心去体会,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生活在幸福之中,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不幸,就会有激情去过好每一天”。
活动五:出一期黑板报《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结合低中高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新学期畅想”黑板报比赛,不同主题的的板报分别表达了学生传承和发扬祖国语言、祖国文化、民族精神的热情。
活动六:《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教师节庆祝活动
本届教师节,学校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了“感恩章”的考章活动,通过“五个一”的考核内容: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标准的敬礼,一张自制的敬师卡,一份整洁干净的作业,一个文明守纪的行为,对全校学生进行考章。同时,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学校还开展以“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教师节庆祝活动。午休时间,校广播台还专门组织了一场“献给老师的歌”的专题广播,一首首动听的歌,一片片深情的短文充满了学生对教师们的感激和爱,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切祝福。本次活动浙江少儿电视台进行报道播出,不少家长表示这样实在而单纯的教师节感恩活动,值得大家学习!
此外,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学校还结合推普周活动“啄木鸟在行动”寻找错别字大行动、每班召开一次推普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为“推普”的黑板报,推出一场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广播,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普通话宣传卡制作比赛,全校开展“一笔一划写人生”写字比赛。结合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开展“明理章”“社会实践章”“运动章”的考章大行动,以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热情活泼、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至上的精神宝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努力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传承红色记忆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章程,中国红军长征为其添加浓厚多彩的一笔。长征精神也被不断传承和弘扬。
长征是中国空前的伟大事业,它不仅完成了革命战略转移保存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力量,而且发扬了共产党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时代的发展推动文化变迁,因而有的人认为长征精神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已不具备大力弘扬的意义,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经济文化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向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外,同时应该学习红军长征所表现的敢于创新,团结合作,蔑视困难等精神。只有敢为人先,面对挑战不畏首畏尾,另辟蹊径,与人合作,相互交流,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国家和民族能与时俱进。同样的,生活也像一场人生的长征。
还记得《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章程,中国红军长征为其添加浓厚多彩的一笔。长征精神也被不断传承和弘扬。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心中永存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我校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我校学生阅读了《慈善读本》。学生在学习《慈善读本》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有同学在读后感中写到“只要献出一点爱,生命因你而精彩。”“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有很多方式。”“亲人朋友的爱,陌生人无私奉献的爱……没有爱就没有这个和谐的家园,也没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爱是一种循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分享和交流,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此外,结合“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了我校传统的“义工制”活动。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2001年在全国中学范围内率先创立了“义工制”。这是一种由在校中学生向社会(主要是社会公益组织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机制。开展“义工”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该活动开展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社会反响强烈。
我校义工制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开展义工活动。规定每名学生全年要完成50小时义工工作。具体时间分配为每学期8小时、暑假20小时、寒假14小时。“义工制”活动要求班班有基地、人人有岗位。通过实行学生联络员制、班级指导教师制及学分制对学生义工活动进行管理。
义工活动与以前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活动中更强调“服务社会”,强调慈善精神的践行。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活动中除了“体验社会”的意义以外,应该让他们的工作更具有实际价值,同时也应向社会公益组织和弱势群体倾斜,切切实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他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在活动中能够直接看到自身工作的实际成果,这种良性反馈自然会促进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目前,据统计我校义工涉及的实践点达300多个。除在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市图书馆、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长期开展的基地活动外,还出现许多新颖的活动形式。有的学生到医院导诊处做引导员,有的慰问农民工并为其子女讲课,有的为社区困难家庭学生进行一帮一学习辅导等。在多样的活动中,“服务、公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和慈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义工制”活动使学生为社会做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对受助的组织或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帮助,最为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这正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所在。参加义工活动的学生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办事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平日里家长、老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条件。
学校里活跃的“爱心联盟”作为学校专门从事慈善活动的社团,一直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他们曾与河南金色阳光艾滋病救助组织、天津血友病之友协会、天津圆梦学校(民间脑瘫患儿救助组织)等组织联合开展了大量活动,并于2011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学生社团”。
天津市义工服务队帮我们联系到一位贫困独居老人,住在没有煤气和暖气的平房中,最好的饭菜就是馒头和咸菜,一日三餐皆如此,但他吃得津津有味,每次去领政府补助时好几站地的路程他都步行前往,他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知足。每次去,我们帮助他打扫卫生和陪他聊天,他做饭需要烧柴,我们还帮他砍出够烧三天的劈柴,虽然没有掌握熟练的劈柴技巧,经常累得满头大汗浑身是灰,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在意式风情街,我们穿着笨拙的人偶服装,为圆梦基地的孩子们募捐;在西站消防队,我们重复着站起与蹲下,忙碌于整理满地的捐赠物资,直到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在养老院,在滨江道,在中心妇产医院,在河南,在山东,在内蒙古,在所有有南开身影的地方……我们看到这种慈善精神,正在延续着时代的强音,并在南开,被赋予了新的力量。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推荐阅读:
传承孝德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10-03
传承及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06-23
暑期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先锋精神心得体会06-08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06-29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个人心得感悟11-05
弘扬孝道传承美德09-08
弘扬传承家风家训的倡议书11-0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基因05-26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敬老新风讲话高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