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2022-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人类社会人们行为的标准。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不知道该如何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探索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内涵与意义,阐述如何构建校本培训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校本培训

高职教育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离不开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支持,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师资培训。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开展了学历提升、岗前培训、企业实践等形式的师资培训,但大多数的培训都不能较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校本培训是立足于学校,由学校发起和规划,旨在形成学校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师资培训形式。在新形势下,立足高职院校实际,探索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内涵、意义及运行机制,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及特点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

对校本培训内涵的理解可以先从“校本”入手。有的学者认为,“校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美等国首先兴起,它是在对当时已有各种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批评与反思以后而提出来的,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推广,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关于校本培训内涵的描述,不同的学者有着各自的看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要点:校本培训是学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决策、规划和组织的;校本培训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旨在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旨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点

校本理念以及校本培训最先在中小学教育中兴起,但高职院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并不是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简单移植,而是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

高职教育在办学功能定位上,它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多层次、全方位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兼具职教性和高教性;在办学模式上,它是政府主导条件下学校主动和企业合作的有机统一;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它是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有机统一;在师资构成上,它是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有机统一。综合高职教育上述办学特点,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是:高职院校进行规划并组织实施的,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互动培训、学习和研究的培训活动,旨在加强高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并推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培训对象来源多元化的特点。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科研院所,有的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有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校本培训对象来源的多元化使培训对象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使各类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培训内容的综合性和适应性。校本培训内容是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来确定的。由于高职教育兼具职业性和高教性,对高职教师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有专业技术能力,并且要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走向。同时根据培训对象来源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内容要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校本培训内容不是单纯的理论培训,而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培训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这就决定了校本培训内容具有综合性和适应性。三是培训形式的独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强调的是校企合作,校本培训虽然是基于教师所在院校,但校本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开展校校之间、校企之间交流与合作,以及校企间横向课题的开发与研究等,以突出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二、校本培训对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学校实际,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在规模上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其办学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意识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从简单的数量粗放型发展转向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因此,各高职院校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都在努力探索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更重视提升办学质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校本培训是学校自主规划、组织开展的师资培训,学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制定符合学校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规划。校本培训立足学校实际,其灵活、多样、个性化的培训形式,更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目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以后,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才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也才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激发教师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同时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的能力,即“立地式”研发的能力,还需要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高职教师只有具备研发能力和自主学习得的能力,才能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发挥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也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以往的师资培训侧重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得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而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利用任职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实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种培训,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学习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校本培训强化了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师不仅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其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研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既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科学制定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旨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内容的确定要以教师需要为本、以提升能力为本、以促进发展为本,因此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

1.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师在进行校本培训过程中,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可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新的理论视角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该项培训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技术的现代化。

3.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培训,还包括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这既是教师任教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高职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4.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高职教学内容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的必备能力,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5.科研能力培训。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研能力培训,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以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培训目的,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导师指导式。例如,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发挥导师“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跟班听课、备课、辅导、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逐渐熟悉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可以是学校聘请校内外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专家或技术人员为导师,培训有学习需求的教师,或担任他们的助手,导师和教师们能直接沟通学习,教师在学习和协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2.实践反思式。主要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教改课题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成长进步。开展实践反思式的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与教师共同研讨的形式,即由一位教师上研讨课,并反思性说课,最后由授课者、听课者和专家共同进行评课,或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在不同班级教授相同内容的课程,并进行反思性说课,并请相关专业的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当场进行点评。

3.团队互助式。学校按专业团队、课程团队分组,发挥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开展以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为重点内容的培训。

4.网络教学式。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校本培训的网络教学资源,让教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实现校本培训的个别化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个性化。

(三)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系

1.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为了能顺利开展校本培训,高职院校要建立院(校)长负责、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相互配合、监督的管理机构,在整个校本培训中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职能。院(校) 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直接领导者;人事、教务等职能部门是主要负责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教师参与制定培训规划、制定并具体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经费预算,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负责组织安排培训事宜;教学督导部门负责对培训过程及培训效果进行督查指导;教学系(部)配合职能部门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2.合理规划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相联系的,进行校本培训规划,要充分了解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因此,在制定校本培训规划时,第一,应处理好学校整体培训规划、教(下转第117页)(上接第89页)师年度与学期培训计划以及教师具体培训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培训规划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第二,应协调教师整体、专业教学团队以及教师个人三个层次的培训需要。第三,应充分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开展培训,同时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校本培训规划的制定。第四,应校本培训规划的制定要灵活,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进行调整和修改。

3.健全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保障校本培训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是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开展校本培训,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使校本培训与教师的职称评聘、选拔任用、生活待遇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学校通过制度建设,使校本培训成为一种制度,并把制度转化为实践者的行动,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二是经费保障机制。开展校本培训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与保障,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年度的培训经费预算,确保经费足额到位,并制定根据学校办学效益,逐年按比例调整培训经费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校本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培训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质量保障机制。前两项保障机制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和经费保障,教师在培训中能否有收获,是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提高,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校本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即对校本培训进行监督和评价,建立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开展监督和评价时要注重过程性、动态性、发展性,避免出现终结性评价,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把树立自信、积极参加培训,同时也有利于对校本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2]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3]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

[4]陈新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探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5]阮彩霞.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的“校本培训”再思考[J].教育与职,2008(11)

[6]王全,陈太忠,何芳.校本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7]周明星,焦燕灵.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3(19)

[8]于华梅.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委托重点课题(2010A27)

【作者简介】余 鑫(1983- ),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 黎 原)

作者:余鑫

第2篇: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向琼(1979-),女,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汉语言文字学。(广东 河源/517000)

刘安华(1960-),男,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东 河源/517000)摘要: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依据高职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促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将校本培训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实施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 可从根本上推进教学由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向“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转变,从而更加适合高职教育教学需求。

关键词:校本培训;职教能力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简称“职教能力”)是衡量一名高职教师的基本标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的总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河职院”)在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方面,除了国(境)外学习、国内专家培训、进企业锻炼和人才引进等常规途径之外,从2008年开始,倾力实施了校内“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学校按照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将校本培训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设计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训练、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要求,同时渗透职业道德、渗透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总体方案。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是河职院建校以来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效果显著的一次教学改革活动,从根本上推进了学校课程教学由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向“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对学校教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职教能力的意义

(一)通过培训与测评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通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全校上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基本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高职教育必须确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类型特色;二是形成了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构建有特色的专业格局和专业建设思路;三是认识到举办高职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四是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通过培训与测评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注重实践。我校通过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确定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在提高实操能力的同时,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注重职业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技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职业教育应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三、教师职教能力校本培训实践

1.核心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处于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中心的不是简单的理论内容的传授,而更多的是经由职业实践——工作过程分析和归纳所确定的重要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教师的职教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能力就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运用“6+2”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的能力。“6+2”原则中的“6”是指:

(1)工学结合、行动导向。行动导向就是根据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坚持“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基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2)突出能力目标。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

(3)项目任务载体。在归纳出职业能力之后,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要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项目要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典型性、可行性、趣味性。项目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因此,课程综合项目的设计,最考验任课教师的功力和水平。

(4)能力训练。教学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项目下要确定若干个训练任务,用以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操情况及时给与指导,解决各种问题与难点,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5)学生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与主体。学生主体性教学就是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行动导向,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做)的一体化。

“6+2”原则中的“2”是指:(1)把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等)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简称渗透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2)把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外语、自学、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数字应用能力等)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去(简称渗透职业素养),而不仅仅依赖独立的某种通识课程。

·师资建设·高职教师校本培训探索与实践2.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的基本要求

(1)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与作用。职教能力培训要求教师本人先做好课程设计,再与指导教师讨论,完善设计。这个过程始终要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以发挥全体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为目的,教师是主动参与培训而不是“被培训”。同时整个培训过程需注重教师的信息反馈,关注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意见和看法,包括对培训内容、指导教师、培训方式等各方面的反映,强调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2)学校统筹,按需培训。职教能力培训由学校自主规划、自行组织,不仅培训的目标和理念由学校确定,培训方案由学校自身研究设计,培训的内容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紧密相关,可以结合实际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学其所需、学以致用。此外,职教能力培训采用的是指导教师一对一培训、二级学院评委集中点评的运行机制,培训力量多数来自学校内部。

(3)注重教师“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职教能力培训完全按照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根据教师的个性差异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并及时关注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对教师参加培训前后课程设计的比较,教师培训前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变化,了解培训的效果。

(4)实现培训机会均等。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不是极少数教师参与的培训活动,而是将培训面扩大到全体教师,建立和实施了均等机会的培训,避免传统师资培训中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3.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的实施

2008年河职院启动第一轮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每位教师自选一门正在讲授或已安排要讲授的课程,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集中培训、指导教师“一对一”培训,反复修改,根据学校的条件实际,设计最恰当的训练项目和教学任务,在完成项目设计后参与测评。测评过程分三个步骤:5分钟整体设计说明,15分钟单元授课,并接受评委的质询。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反复点评、接受测评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能力。

2011年,为了巩固培训测评成果,防止出现上课与测试“两张皮”的现象,学校又启动了“回头看”工作,即职教能力培训与复评工作,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随时督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2013年,启动了第三轮培训与测评。在复评方式的基础上,加上了团队测评环节。目前,学校已形成职教能力培训测评与复评的常态化机制。常态化职教能力培训、测评与复评程序见图1。

4.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组织保障。任何的教学改革,都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启动之初,学校成立了职教能力领导小组,由设人事处负责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常务工作。

(2)制度保障。2008年学校出台了《河职院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办法》,实施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两年后,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又于2010年和2013年两次对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相继出台《河职院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管理程序》、《河职院教师职教能力复评工作管理程序》,使职教能力测评与复评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文件进一步对该项工作的管理职责、测评标准、奖罚标准以及申请、培训、测评、复评、资料归档等工作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程序作出规定,建立了完善的申报、培训与测评程序。

(3)经费保障。在每年的师资培训预算中,设立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测评教师的奖励、指导教师的津贴、各级评委的补助等,以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

四、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成效

1.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先进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打破传统静态的知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项目的实施使全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变为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

2.促进了学校教学条件建设

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条件的建设。职教能力培训的核心是以“6+2”为基本原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项目任务对学生能力的实训,做到知识、理论和实操的时间、地点合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学校为师生教学提供真实的环境。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教学条件、环境的创造与改善,使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过程实现生产化。

一是全方位加强实训室改造与建设。通过撤销、合并和新建的方式,形成了机电类、电信类、管理类、人文类和艺术类5个校内实训室集群,各专业将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建立了多个一体化实训室、实训车间。

二是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产业,共建了万绿湖旅行社大学城营业部、丰达微电容车间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是建设技术推广及来料加工型实训基地,以产带训,以产养学。主要通过开发和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承接社会产品加工等方式,将工作任务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如西安交大快速成型粤东推广基地、河职院工模生产车间等。

3.提升了教师的职教能力

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使全体教师树立了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熟练掌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全面提升了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能力与水平。通过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强化了教师“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不仅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学校也在短时间内培养了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及教学团队,他们认真而严谨地设计了一大批优秀的课程教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学校根据教学需要,以教师在职教能力培训中精心制作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以及富有特色的讲义为基础,组织教师编写富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开发或改编课程、设计方案,以此巩固和固化教学改革的成果,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准。

4.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大面积快速凸现。通过教学任务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学校还推行以赛促学,以各种竞赛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性高。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成绩显著,共有700多人次在各类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二等奖27项,省级一等奖36项,获奖名次、数量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来,在被誉为高职院校奥运会的“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天津)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向琼 刘安华

第3篇: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质量研究

【摘要】校本培训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专家、学者早已深入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和调研,但是在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着很多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学术界的研究理论没有与教师校本培训搭建一个畅通无阻的桥梁,切实在从教师的身心发展和专业技能方面提高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种种的原因制约着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如何提升小学国学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性,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改变教师校本培训质量较低的现状,此次的研究能够深入到一线,找到课程设置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比中外教师培训课程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分析,清晰直观更加富有针对性,帮助更多的开设教师校本培训的学校借鉴,从而提高其效率和意义。

【关键词】国学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培训 培训质量

一、问题提出:当代校本培训对解决小学国学教师紧缺问题的重大意义及实践启示

国学校本课程是当前校本课程一个发展的潮流。当前,国学校本课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的读经课程在许多省份如火如荼地开展。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接受国学之精华的浸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有助于传承经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繁荣。作为一门呈上升发展趋势的课程,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但是,目前基于国学教育的宏观研究较多,基于国学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远远不够。

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国学教师的培养。因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管理创新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合格的国学师资。然而,当前师资尤其是优秀师资的缺乏却与国学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对师资高需求产生矛盾。据一项对辽宁省29所小学的国学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多数小学国学课的任教教师是由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来担任,这些教师的国学课教学水平并不是很高。本研究开始前在S小学进行了一次预调查,邀请学校国学课程研究负责人蔡老师接受访谈。蔡老师表示,国学课程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其中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占30.9%,仅占三成,可见,学校的适合于教学国学课程教师人数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且目前在国学课程校本培训上的实践探索才刚起步。小学教师素质的综合化发展是近些年教师培训领域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校本培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培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国学师资的培养,对国家高度重视国学师资的培养,对开展面向教师的中华文化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国家将国学师资的培训放到战略地位,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国学教学培训,不仅可以缓解现实国学师资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国学教师教学能力。但是,国学教师培训的缺失是当前许多学校国学课程实施的瓶颈。许多学者在研究中也反映了小学国学教师的短缺问题。本文旨在从学校课程开发者角度研究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设置以及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关注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以人员有效性推动国学校本课程的有效性。

二、研究背景:促进教学理论在国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

自国学课程广泛开展以来,学者们就对国學校本培训深入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和调研,国学课程本体的重要性决定了国学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当前教师进行国学培训最重要的渠道就是校本培训。因此,当代关于校本培训的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困境也驱使国学校本培训理论不断深化和延伸。然而,关于小学国学课程校本培训理论以及国学教学理论的研究却不多,而且集中在对国学课程的开发研究方面,针对校本培训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加强对小学国学校本培训的理论研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培训理念,完善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教学理论在国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下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参加的培训大多与小学国学教师内在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现象,培训采用的是基于培训机构要求编制的普适性教材,内容无针对性,无法兼顾个体差异;二是学校对教师的既往培训经历、既有知识结构并不十分了解,造成培训者与参训者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良性的互动,影响了培训效果,进而无法形成较好的培训质量把控策略;三是教师的工作和接受继续教育之间的矛盾也影响了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因此,对校本培训实践进行探讨以促进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已成当务之急。

从当前国学教师构成情况来看,教师的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现状对于国学课程教学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提高学校国学教师队伍的绩效是国学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本研究围绕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这一主题,针对当前国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具体分析等多种方法,归纳影响国学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原因,并以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为原则,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和提高小学国学教师校本培训质量相应策略。另外,以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定为出发点,校本培训的本质在于实现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因此,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校本培训提供长期且有效的支持。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小学国学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的质量,结合案例研究情况的分析,提出对小学国学课程教师校本培训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本研究以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为案例。S小学的国学校本课程选入国家优秀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案例集,并将国学课程作为办学特色,因此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自主开发的校本培训模式借鉴了许多优秀的校本培训案例,具有可研究的价值。

(二)观察法

本研究对教师国学课堂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观察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通过采用观察法可以了解教师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有无达成教育目标等相关现状。

(三)实物分析法

本研究在国学检测结束之后,进行试卷随机抽样,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体评价和失误分析。同时,选择平时作业等成果实物,具体实施为在征求教师同意后收集与国学课程有关的材料。

(四)访谈法

访谈法在此研究中作为研究中分析的佐证。访谈对象为S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者、S小学国学教师,访谈取样需要具有年龄的梯度性,以保证访谈结果的代表性。具体实施为,教师校本培训后,并进行了观察结果分析和事物分析后,针对分析结果调整已有访谈提纲,进行相关访谈。同时在征得访谈者同意后,用录音笔记录访谈内容,以方便后续分析工作。

(五)测评法

测评法常用于人力资源领域,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本研究使用测评法,主要采用《国学课堂有效性评分总表》、《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和《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对国学课堂活动进行观察和量化评估。教师和学生在录播教室进行教学录制。同时采用学校自主命题的国学检测卷,作为国学课程质量分析的量性评价。

四、研究结果

(一)背景介绍

研究选取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作为研究对象。S小学的国学校本课程选入国家优秀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案例集,并将国学课程作为办学特色,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与家长的一致好评。S小学是一所县级实验小学,在教学、教研方面有较为扎实经验基础和优质的师资条件。因此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然而目前S小学校本培训尚处于在实践中摸索调整的阶段,无法评估其效果;国学课程校本培训的设置与教师实际期待存在矛盾;缺乏优秀专业对口的培训教师等问题。

(二)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方案

筆者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了S小学国学课程校本培训方案包括三个项目:确立“师生同学、阶段展示、学期检测”的“三优”课程质量管理;坚持“校本培训、校本研讨、校本反思”的“三抓”培训质量管理;遵循“自研、走出去、请进来”的“三学”学习共同体。培训目标为促进教师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双提高,促进学校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训师资团队有本校国学课程负责人,以及校外国学专家、教师。培训课程以专家讲座、经典诵读、教学研讨等为主要课程。

(三)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管理

1.S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质量管理

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有效性分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研究选择S小学五年级学生国学课程学习效果作为样本。五年级学生经过国学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对课程的吸收效果能够明显体现。而且五年级教师的学历结构、教学经验相当,专业能力相对均衡,受到校本培训以外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小。S小学在国学校本课程质量管理方面,以教师校本培训为切入点,探索推动国学课程实施的有效的教学。基于对案例国学课程的实践分析,笔者认为以教学培训为基础的校本培训更有利于教师在国学课程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本研究以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质性评价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对国学校本课程质量进行有效性评价。

在期初,笔者对S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质量进行检测。此次检测遵循小学五年级国学课程的要求,以检测学生诵读能力、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为目标,设置了经典名句、古典诗歌、汉字本源、延伸的成语和人物故事及历史常识六个板块,本次检测的难易程度适中,年级的平均优分率达91.015%。

2.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

本次研究选择期中的校本研讨进行观察,对S小学校本培训质量进行评估。在期中的研讨课中,笔者对S小学的一年级的两名教师进行观察,W老师参与了国学校本培训,Z老师并没有参加。本案例研究一年级两名老师的教学研讨课中的国学课堂教学(包括设计、教学、评估与反思所有环节)和学生的学习结果,笔者对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录像,同时验收与分析学生课堂中的学习作品。通过课堂实况录像,可清晰看到:W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主动、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呈现出主动参与的态度;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耐心和毅力;学生使用的语言逻辑上较强,在表达上遇到困难较少;体现出乐意与他人合作,同伴互相讨论交流的态度。Z老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语言、社交、情感、态度、品性、意志力等非认知领域所带来的积极变化程度相对较小。通过两位老师的课堂录像比对,可以判断出国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是有效的。另外,分析收集而来的学生作品(国学小练笔)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判断学生在概念形成、推测与判断、想象与记忆、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信息的提取与储存等认知领域有所成长。

3.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模式

本文选择“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S小学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校本培训模式,构建在同一环境中有相同的学习任务,一起进行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队。国学校本培训遵循“自研、走出去、请进来”的“三学”互动原则。“自研”体现在为了让老师们吸收全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本校实际,主要以校内的日常研究作为学习的主要阵地,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交流活动,力争使教师们最大程度地转变观念。“走出去”体现在为了推进教师的持续学习,学校将研讨与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创设条件为教师架设培训平台,与育灵童研究院保持积极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参与有关培训、交流活动。“请进来”体现在学校通过聘请专家进校加强“现场指导研究”,提高老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寻找教学中存在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关于学习共同体的访谈,学校领导表示,“学校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原有实践基础上,学校领导以及专门负责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管理人,组织全体专职语文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实施《国学》校本课程研究。”“通过校本研讨,学习共同体共享备课资源,在固定时间里探索和挖掘,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课程教学模式,这也为国学校本课程的后续研究做出了切实的努力。”学校教师表示:“在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环境中,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从‘零’开始的国学研究到如今已经形成周周有国学,天天背国学的校园气氛。”

五、讨论

总体来看,S小学国学校本培训的质量是较高的。尤其体现在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的有效以及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然而尚存在着国学课程校本培训的设置与教师实际期待存在矛盾;缺乏优秀专业对口的培训教师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以下三种策略。

(一)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学科专业与教学专业相结合

教师校本培训应重视教师的主体需求,具有针对性。这体现在既强调教师学科专业,还强调教师发展需求。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专业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教育技能等;不同教师的需求不一样;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的主体应将教师排除在外。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并且有必要参与到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之中。

(二)观照教育机构教学质量,丰富在职教育课程设置

校本培训要提升培训质量,必须从培训的形式、内容、目标、方法上做相应的变化,丰富课程设置,激发教师学习热情。还要从思想观念、目标管理、组织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如目前的培训形式基本上是分层次的,对不同层次的人分别进行助教进修班、研讨班、访问学者培训,而没有对教师进行纵向的全范围的培训,因此应该从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向对一个人进行多层次的终身转轨。

(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构阶段性在职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适应贯穿时代进步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教师教育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终身教育的视域来看,教师教育必须贯穿教师人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一生各阶段的生存发展的多方面教育服务,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如果国学校本培训的开发者能够认识到了这一点,就有利于教师帮助全面培养和发展自己,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培养思想素质和陶冶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沈英.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2]肖建彬.校本培训指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董靖雯

第4篇: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东湖路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奖: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年终量化加分。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加年终量化分。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各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学能手等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加年终量化分。

4、对于在校本培训中成果突出,学校年终给予该教师年度校本培训“突出成就奖”,并加年终量化分。

5、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表现突出,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做出贡献的,学校设年终校本培训工作“突出贡献奖”,并加年终量化分。

惩: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量化分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除扣除其考勤分之外,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工资和年终量化分等处罚。

4、没有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年终量化分。

5、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5篇: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制度

调兵山市第十一小学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管理办法》、《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培训工作纲要》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素质现代化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

二、培训原则

依据“充实、优化、提高”的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质为中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培训重点,严格标准、注重实效、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原则。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重点培训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

四、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主要分为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信息中心主办的各类研讨班、培训班;参加教育局指定的培训;参加我校校本培训等。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五、组织管理

1、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由学校教务处每年制订详细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

2、在培训对象上既考虑全面性,又突出重点。应根据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特点综合考虑,必须是有利学科的发展或教学需要,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

3、培训结束后教师有义务将培训所获取的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其他教师并运用于教学中,学校各类学科教学竞赛必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4、 在培训期间无特殊原因不参加培训的视作违反学校工作纪律,考核按没完成学校工作性质处理。

5、教师培训,学校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检查登记、考核及鉴定,并将鉴定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务评优评先评职称的依据之一。

6、各级别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考核分文字考试与上机操作两方面进行,考试结果由学校统一存档。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制度

调兵山市第十一小学

第6篇: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为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坚持开展有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工作,为保证业务学习正常开展,校本培训有效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1、校本培训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展开。

2、教师业务学习每周

三、四各开展一次,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一般情况下不得请假,学习时间内不得做与业务学习无关的其它工作。

3、教师业务学习内容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基本内容,包括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方式为主要内容,同时兼顾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及市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规定的其它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内容。

4、教师业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个小时。

5、教师业务学习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各教研组长在开学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中,要有专门的教师业务学习的计划安排,计划安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时间及相关的责任人。

6、除教研组组织日常的教师业务学习外,学校创造各种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市各学科组织的区域性课改研究活动。

7、教师外出学习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对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书面向教导处汇报学习内容及学习收获,并利用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向组内教师汇报学习收获,外出听课者,还必须在教研组内利用教研活动机会上汇报课。

8、校本校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学校每学期将制定专门的校本培训方案,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实施。

9、校本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讲座、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

10、校本培训以理论讲座、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评优等不同的方式进行。

11、校本培训必须全员参与,原则上不得请假,校本培训时间依据学校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开学初,教务处制定每学期校本培训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每学期校本培训的内容,校本培训的方式,校本培训的时间安排及相关责任人。

12、教师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必须认真参与,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

13、对在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中,不按要求参与的教师,学校将对其进行经济及其它待遇上的处罚。

14、无论业务学习,还是校本培训,其中心发言人必然是老师,对教研组安排做业务学习中心发言人或教导处安排做校本培训主讲人,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不得无故推辞,否则在学期结束考评时扣除相应的得分。在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中,认真承担教研组或教务处安排的工作,学校将通过对讲稿的评比,按学校论文评比进行奖励

第7篇:封开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格局,特制订本制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要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把学校建成学习化组织。

二、保证经费,创造条件

学校应为校本培训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校本培训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建立机构,落实措施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协助抓的管理体系,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的发展策略,制订校本培训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培训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课程、专题、措施,确保培训工作优质高效。

四、加强管理,完美制度建设

把校本培训纳入到校长的办学目标管理,把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与评职晋级、评优、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

五、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资料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资料可以强化学校的管理工作,促进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为学校发展提供历史资料,必须包括学校综合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两部分,并要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六、加强力量,开发资源

培训教材和培训教师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环节。学校要根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自编培训教材,同时要大胆起用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性培训。

七、加强检查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考核和评估。

封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2年2月

第8篇: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奖罚、管理制度(1)

桂果小学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师校本培训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1、严格教师校本培训的各种培训的考勤。教师按时参加上级及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每迟到或旷会一次,学校将按教师日常考勤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2、严格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情况的检查。学校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教师要有校本培训学习心得并计入年终量化考核分。

3、严格教师的上岗培训。新毕业分配的教师及新应聘教师,无论其是否已经实习过或培训过,都必须由学校派遣再次参加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并获得岗前培训证,否则不予上岗。新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还必须及时取得社会认证的教师资格证。

4、教师必须修满最低教育学分。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最低学分必须达到40学分,达不到学分者,年终量化考核要酌情扣分。

5、严格教师学历达标。教师学历必须达到专科(含专科)以上,并且与所任教学科专业一致。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自考或函授等渠道取得相关学历证书。

6、严格教师的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不能达到培训要求,将在年终量化时视为不合格教师,年终不能评为优秀教师。

桂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激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制定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1、 每位教师在完成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任务后,在证书上给予登记认定.

2、 继续教育成绩领先者,在评选优、晋职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

3、 对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比较突出者,学校给予通报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4、 鼓励骨干教师承担“名师工程”任务。对积极承担校本培训讲座任务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5、 校本培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各级管理层既要职责明确,又要分工协作,学期末将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6、 对不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或校本培训任务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更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

7、 上一年度没有完成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任务者,第二年度必须加强自学,补齐学时。

桂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为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坚持开展有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工作,为保证业务学习正常开展,校本培训有效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1、校本培训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展开。

2、教师业务学习每周

三、四各开展一次,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一般情况下不得请假,学习时间内不得做与业务学习无关的其它工作。

3、教师业务学习内容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基本内容,包括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方式为主要内容,同时兼顾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及市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规定的其它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内容。

4、教师业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个小时。

5、教师业务学习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各教研组长在开学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中,要有专门的教师业务学习的计划安排,计划安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时间及相关的责任人。

6、除教研组组织日常的教师业务学习外,学校创造各种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市各学科组织的区域性课改研究活动。

7、教师外出学习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对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书面向教导处汇报学习内容及学习收获,并利用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向组内教师汇报学习收获,外出听课者,还必须在教研组内利用教研活动机会上汇报课。对外出培训的教师优先推荐担任少年宫辅导员进行外出选派。

8、校本校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学校每学期将制定专门的校本培训方案,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实施。

9、校本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讲座、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

10、校本培训以理论讲座、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评优等不同的方式进行。

11、校本培训必须全员参与,原则上不得请假,校本培训时间依据学校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开学初,教务处制定每学期校本培训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每学期校本培训的内容,校本培训的方式,校本培训的时间安排及相关责任人。

12、教师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必须认真参与,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

13、对在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中,不按要求参与的教师,学校将对其进行经济及其它待遇上的处罚。

14、无论业务学习,还是校本培训,其中心发言人必然是老师,对教研组安排做业务学习中心发言人或教导处安排做校本培训主讲人,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不得无故推辞,否则在学期结束考评时扣除相应的得分。在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中,认真承担教研组或教务处安排的工作,学校将通过对讲稿的评比,按学校论文评比进行奖励。

第9篇:紫金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奖惩制度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激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制定校本培训考核奖惩制度:

1、 每位教师在完成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任务后,在证书上给予登记认定;

2、 继续教育成绩领先者,在评选优、晋职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

3、 对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比较突出者,幼儿园给予通报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4、 鼓励骨干教师承担“名师工程”任务。对积极承担校本培训讲座任务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5、 校本培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各级管理层既要职责明确,又要分工协作,学期末将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6、 对不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或校本培训任务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更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

7、 上一年度没有完成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任务者,第二年度必须加强自学,补齐学时。

上一篇:职工代表巡视制度下一篇:客服部经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