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火电厂成本管控分析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火电厂的经营困境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帷幕的拉开。此次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有效竞争,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格局,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电价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用电需求增长明显放缓,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电力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发电企业的产品具有单一性和同质性,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不断扩大,竞价规则延续“降电价”政策导向和“发电测单边让利”模式,火电厂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火电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善内部管理,加强成本管控工作,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电厂的经营效益,更好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

二、火电厂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控理念比较传统

目前火电厂的经营管理者大多数出身一线生产运行岗位,有着丰富的技术运行经验,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较为欠缺,其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层面,轻视电厂效益和成本控制,对先进的成本管控理念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

(1)只注重内部管理。目前大多数火电厂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多从自身技术水平考虑,缺乏对同业竞争者、上游供货商、下游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分析。在当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火电厂只有结合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明确自身在行业内的优劣势,通过与竞争对手对标,确定自身的竞争战略,才能实现电厂的发展目标。

(2)缺乏长期规划。目前大多数火电厂仍处于注重短期利益的成本管控模式中,缺乏长远规划。例如一些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通过购买质次价低的设备以及备品备件,短期看节约了成本,但是却造成了后期检修费用的增加以及人工成本的浪费。受制于传统的成本管控理念,火电厂往往将成本管控的范围局限在生产领域,但单纯通过控制生产过程的各项成本费用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极小,只有将电厂的长远发展利益融入战略目标中,建立符合电厂实际的现代化成本管理系统才是长久之计。

(二)成本管控手段较不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是火电厂实现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火电厂实现短期利润和长期战略目标的管理方法。但是目前火电厂的预算管理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编制存在片面性。火电厂在编制预算时多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即以历史数据为基准,根据往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增量预测,没有充分考虑电力市场化改革引起的经营环境和盈利模式的变化,存在思维定式、主管臆断、管理粗放等问题,整个预算的编制存在片面性,不符合实际情况。

(2)预算执行缺乏监督。火电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监督,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或者只是简单对预算财务指标进行监督,缺乏对业务活动的监控,未能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分,导致控制监督活动往往滞后于业务活动,因此当预算偏离目标值时无法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预算考核指标不科学。以往火电厂以装机容量和上网电量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但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导致电厂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只对电网售电的经营模式,若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指标,缺乏对市场经营指标如上网电价、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的考核,将无法改善电厂的管理现状,无法实现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挑战

受制于传统的成本管控理念,火电厂的管理者普遍缺乏先进的成本管控方法,管理理念未能跟得上市场的发展潮流。目前大部分火电厂普遍采用实际成本法来核算电厂的发电成本。在当前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实际成本法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挑战:

(1)缺乏成本预测和成本分析。实际成本法主要核算已经发生的电力产品成本,包括生产过程消耗的燃煤、燃油等原材料以及检修人工等其他成本费用。实际成本法是对发电过程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核算的过程,故对未来电力成本的预测缺乏借鉴意义。同时,该方法往往更重视核算本身的准确性,缺乏成本分析工作,导致度电成本若发生变动,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则无从下手分析。

(2)无法为电力交易报价提供决策支持。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火电厂实行竞价上网,各电厂的市场报价基本都是基于历史的成本核算结果,而实际成本法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核算基础,对成本走势缺乏事前预测,且核算过程相对较慢,无法为电力交易报价提供决策支持。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火电厂成本管控的优化措施

(一)改变成本管控观念,树立市场主体意识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逐渐形成了竞价上网、大用户直供和现货市场等多种交易方式。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火电厂应该树立电力交易市场化的观念,摒弃原来“统购统销”的电网销售模式,接受电量作为一般商品交易的概念,当好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火电厂应该改变传统的成本管控理念,逐步由注重经营和生产管理工作渐渐发展为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实现利润最大化。具体包括:

(1)打破内部管理的局限性。及时了解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主动学习电力市场化改革等相关政策;加强与上游煤炭供应商的合作,保证煤炭以合理的价格稳定及时地供应;积极寻求下游用电大客户,签订购电合同,提高上网电量,增加利润;关注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标可比电厂同类型机组的煤价和供电标煤耗等生产经营指标,明确自身的差距,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总之,火电厂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完善成本管控制度体系,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规划成本管控观念,注重长远利益,避免只看重短期效益,片面追求成本的下降,为节约而节约,反而削弱了电厂的长远发展能力。应该强调成本与电厂整体发展战略的相关性,注重对成本的整体管控,把成本管控的范围拓展到市场和用户上来,提升用户价值,保障电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预算管理,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火电厂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而预算管理作为成本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预算管理,有利于提升电厂的管理成效。火电厂在编制预算时应首先根据电厂内外部经营环境,确定总体的预算目标,然后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层级,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预算偏差并加以控制,最后结合预算考核,提高电厂员工参与成本管控的积极性,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具体包括:

(1)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火电厂应该基于发电机组的特性,结合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全面分析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打破沿用历史指标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式,制定出全面合理的预算目标,使预算指标更贴合实际情况,符合电厂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2)建立预算监督体系。为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火电厂应该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和部门,包括生产环节的车间、班组和个人;定期召开预算管理分析会议,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进行分析,商讨解决对策,并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3)完善预算考核指标。为保障预算执行的效果,火电厂应该将预算成本控制指标与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挂钩,调动职工参与成本管控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火电厂应该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盈利模式产生的影响,优化完善预算考核指标。对于成本预算指标,要结合标准成本、历史最优水平以及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预算考核指标,提高火电厂的竞争力和成本管控能力。

(三)实行标准成本法,提高管控水平

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实际成本法,它是将成本的计算和分析相结合形成的一个较为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标准成本法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包括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再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产品成本差异的一种核算方法。该方法对于现行激烈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火电厂实现成本管控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能更好对成本做出预测和分析。标准成本法要求火电厂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等资料,包括历史成本、行业成本和标杆电厂成本等数据,统筹考虑电厂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制定出符合电厂战略目标的标准成本,对未来期间产品的成本提供导向性作用。同时,火电厂可以将度电标准成本作为核算对象,对度电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准确找到电厂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和不足,从而有效地进行成本管控。

(2)满足电力交易报价的时效性要求。火电厂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核算时,燃煤燃油等原材料的入库、领用、消耗等环节的相关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记账,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电力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标准成本法核算的便捷性能够更好满足电力市场交易的时效性要求,另外科学合理的度电标准成本也可以作为市场报价的决策基础。

四、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的市场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发用电计划的逐步放开,各发电企业将竞价上网。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必然通过较低的报价占领市场用户,发电行业的竞争将逐步白热化。因此,火电厂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主动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树立市场主体意识,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实施适应市场化改革的成本核算方法,提升电厂的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摘要:2015年3月“中发9号文”的发布,再次启动了电力市场化改革。此次改革将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引入电力行业,通过构建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激发企业的竞争活力,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动,使得火电的竞争日益加剧。本文从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火电厂面临的经营困境出发,指出火电厂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成本管控工作。通过分析火电厂的成本管控现状,针对当前火电厂存在的成本管控理念较传统、成本管控手段较不完善和成本核算方法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挑战等问题,提出成本管控的优化措施,提高火电厂的竞争力,更好应对改革。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改革,火电厂,成本管控

参考文献

[1] 庄波.火力发电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7(23).

[2] 王毅涛.标准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运用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7(17).

[3] 梅馨云.基于火电企业成本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5).

[4] 唐珣珣.火力发电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8(45).

[5] 梁海涛.关于发电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9(6).

上一篇:环境大气非甲烷总烃结果偏差的原因分析下一篇:洹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