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国网邱县供电公司智能电网环境下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实施,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在内的很多企业纷纷转变公司管理运营体制和发展策略。特别是在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和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营销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固有模式,进而开拓新的电力市场。由此可见,制定和创新电力营销策略成为电网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供电企业加强营销策略研究和制定,无疑是供电公司应对未来竞争市场机制的挑战和机遇的有力工具,它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县级供电企业是我国实施电能输送的终端企业,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占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基层实体。同时它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也是最多、最特殊: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城镇用户。随着县域经济和互联网及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更多的电器产品和智能终端设备也开始不断涌入用户家庭,广大的城镇和农村用户已经不再简单满足电能产品可以照明这点基本要求了,他们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大,对电能质量、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邱县工业园区的打造,多举措招商引资,很多企业入驻邱县,全县用电量越来越多。但是同时又有很多替代能源进入邱县市场,比如:煤气、天然气和分布式电源,与电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目前邱县供电公司面对的电力市场是既有机会又有威胁,在当前的背景条件下,邱县供电公司要认清当前的形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为广大的电力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供电公司在新的市场形式下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以邱县供电公司为具体分析对象,以宏、微观环境分析为依托,对县级供电公司营销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以得出供电公司发展所需要的针对性营销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力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智能电网在国内外电力市场当中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成果,分析了智能电网对电力营销的影响。其次,以智能电网发展为主线对邱县供电公司进行环境分析。通过宏观、微观环境分析及公司自身优劣的SOWT分析,明晰了当前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运行的特点及县级供电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邱县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为邱县供电公司创新和制定了一套适合公司发展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服务营销策略、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打造新型公共关系、强化营销保障策略。这些营销策略的创新和制定对邱县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希望对邱县供电公司今后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能电网;县级供电公司;SWOT分析;市场营销策略

学科专业: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智能电网下的电力营销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智能供电简介

2.1.1 智能供电的提出

2.1.2 智能电网概念

2.1.3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2.2 电力市场营销学概述

2.2.1 电力市场营销概念

2.2.2 电力市场营销特点

2.2.3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第3章 智能电网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3.1 智能电网对电力营销工作方式的影响

3.2 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3.3 智能电网对供电服务的影响

3.4 智能电网对营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4章 智能电网环境下邱县供电公司营销现状及环境分析

4.1 邱县供电公司简介

4.2 邱县供电公司营销现状

4.2.1 营销完成的主要指标情况

4.2.2 公司近年来主要营销活动

4.3 邱县供电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3.1 微观环境分析

4.3.2 宏观环境分析

4.4 邱县供电公司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4.4.5 SWOT分析战略汇总

第5章 邱县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1 邱县供电公司的企业使命

5.2 服务营销策略

5.2.1 强化现代优质服务理念培育

5.2.2 优化服务管理流程

5.2.3 创新多元化便捷服务

5.2.4 加强智能配网工程建设

5.3 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

5.3.1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及背景

5.3.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容

5.3.3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手段

5.4 打造新型公共关系

5.4.1 将公共关系纳入企业管理

5.4.2 建立与新媒体关系

5.4.3 建立与公众新关系

5.4.4 建立与政府的关系

5.5 强化营销保障策略

5.5.1 打造专业化营销队伍

5.5.2 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5.5.3 加强内部监督与投诉管控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水泥碳排放论文提纲下一篇: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