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由于小儿生理及解剖特点的特殊性,不能采取成人的麻醉方式或缩小剂量进行麻醉[1],小儿麻醉成为目前医生关注的热点而备受关注,因此急需寻找更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丙泊酚为非巴比妥类的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药[2],麻醉效果好,但镇痛效果较弱,而氯胺酮具有“分离麻醉”作用的特点,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以上2种麻醉药物联合应用,不但可增强麻醉效果,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且能保持患儿麻醉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为探讨观察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该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29例手术患儿进行术前和术中麻醉,并以单独应用氯胺酮麻醉的患儿作为对照,密切观察患儿麻醉期间的各种反应,并记录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患儿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58例行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的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10岁,平均(5.2±1.4)岁,体重5~23 kg,平均(12.1±3.5)kg;ASA分级Ⅰ级13例,Ⅱ级16例;手术种类:四肢骨折12例,急性阑尾炎7例,腹股沟斜疝6例,多指(趾)4例;手术时间30~130 min,平均(64.0±10.9)min。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9岁,平均(5.0±1.2)岁,体重5~22 kg,平均(11.7±3.7)kg;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8例;手术种类:四肢骨折13例,急性阑尾炎6例,腹股沟斜疝5例,多指(趾)5例;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62.8±11.8)min。

1.2 麻醉方法

手术前1 d询问患儿的病史,进行各项体格检查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均于术前常规禁食6 h、禁水4 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对照组患儿术前给予氯胺酮5~10 mg/kg麻醉,待患儿入睡后给予面罩吸氧,同时开放外周静脉,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10 min停药;观察组患儿术前给予氯胺酮5~10 mg/kg麻醉,待患儿入睡后给予面罩吸氧,同时开放外周静脉,术中采用微量泵静脉注射丙泊酚3~9 mg/(kg·h),手术中根据个体情况追加氯胺酮0.5~1.0 mg/kg,手术结束前5~10 min停药。手术中密切注意患儿的各项反应,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1.3 观察指标

采用Philips监测仪严密监测术中及术后两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自动睁眼和指令性反应恢复)、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指标

每例患儿的麻醉效果根据术中患儿的面部表情、体动来进行观察,将麻醉效果等为四级,优:患儿保持安静,无任何痛苦表情,肌肉松弛度良好,不需要采取其他辅助药物;良:患儿术中有稍微疼痛感,肌肉松弛较好;差:麻醉效果不理想,患儿术中表现出痛苦表情,有明显的肢体躁动。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25例(86.2%),良3例(10.3%),差1例(3.5%)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优18例(62.1%),良6例(20.7%),差5例(17.2%)总有效率为82.8%,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停药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经t检验,两组停药后HR、MAP、Sp O2及RR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经t检验及χ2检验,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为(20.2±4.1)min,对照组清醒时间为(41.3±6.5)min(P<0.05)。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麻醉工作中,因小儿不易配合,施行气管插管全麻将增加术中管理的难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小儿麻醉方式及药物的选择是目前医务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小儿手术如四肢骨折、急性阑尾炎、腹股沟斜疝、多指(趾)等,以短时手术居多,因此单纯静脉麻醉是常见的小儿手术麻醉方式,氯胺酮和丙泊酚是目前应用于小儿手术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苏醒快而完全,可控性强,但镇痛作用较弱,氯胺酮起效快,具有轻度镇静和显著镇痛作用,两种药物联合麻醉,可起到优缺互补的作用,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氯胺酮苯环已哌啶的衍生物,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3],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对呼吸系统影响较轻等优点,但由于对交感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容易产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物,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病人镇静等,其诱导平稳,具有麻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不良反应,其代谢产物无活性,连续输注无蓄积,苏醒迅速而完全,目前应用于婴幼儿麻醉日趋增多,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丙泊酚可通过激活GABA受体-Cl-复合物,增强Cl-的传导,使GABA受体脱敏,从而抑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催眠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从而减轻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同时丙泊酚还对钙离子通道有轻度的阻滞作用,可降低外周阻力和心室压,从而部分抵消氯胺酮的不良反应[4],但由于丙泊酚可通过抑制心肌和扩张外周血管,并具有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而产生降低患儿心率、血压等不良反应。

满意的小儿静脉麻醉应该达到起效迅速,术中镇静镇痛完全,不良反应少且术后苏醒快的要求。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应用能够减轻氯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缩短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该研究结果也表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不仅能提高临床麻醉效果,而且可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平稳,术后清醒时间、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仅用氯胺酮麻醉的对照组,提示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二者作用互补,可大大降低麻醉药物的用量,加快苏醒、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后HR、MAP、SpO2及RR各项生命体征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术前麻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胺酮,丙泊酚,小儿麻醉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程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82.

[2] 窦友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536-537.

[3] 刘丽.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2-83.

[4] 金军.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小儿麻醉60例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2,31(3):206-207.

上一篇:基层供电企业财务分析优化对策探析下一篇:吉林省体育社团活动方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