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确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当前农村土地确权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群众对土地权证不够重视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很多农民进城务工, 大量儿童、妇女和老人留守农村。在进行土地确权工作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与这些留守人员进行协商起来十分困难, 他们仅仅关注土地补贴等利益问题, 而对土地权证不够重视, 缺乏兴趣和热情。另外, 由于这些留守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他们不了解土地权证所代表的权利和法律关系, 不会使用这些权利, 严重阻碍了以后土地的流转, 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非农化使用的情况, 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1.2 缺乏经费和技术支持

先进的勘察设备和测绘技术是保证土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但是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实际过程中, 很多地方缺乏经费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减少开支和顺利完成土地确权的工作, 在大部分情况下, 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只是依靠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土地勘察和测绘工作, 降低了勘查和测量的准确性, 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严重影响了土地确权的精准度。

1.3 对“四荒”土地进行确权困难

在我国农村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大量荒丘、荒山、荒滩、荒沟 (“四荒”) , 但是在没有向有关部门进行登记申请的情况下, 很多农民私自耕作, 因此在进行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 必然会发生一些矛盾和争议。农村地区的土地确权工作开展中必然遇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这“四荒”土地的确权问题。如果根据“先占为先”方式进行土地确权, 一定会产生一些纠纷和争端, 明显失去了确权的公正和公平。如果对“四荒”不进行土地确权, 会打击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有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4 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盲点

长期以来, 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农村土地权属的法律、法规等文件, 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甚至出现了很多盲点,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法规等文件的操作性不强。面对文件中的盲点, 很多政府工作人员感觉束手无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确权的进度。例如:对于土地确权中的“集体所有”一词, 有两项法律的表述都不清楚, 很多从事土地确权的工作人员不能确认“集体”指的是自然行政村还是村民小组。

2 有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开展的相关对策

2.1 为务工农民实现市民化提供保障

目前, 我国有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 他们中很多人都处在“半市民化”的状态,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并不能弄清农村土地的权属关系。因此, 必须为这些人员提供一定的保障, 从而保证土地确权的顺利开展, 实现土地确权和流转的目标, 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式: (1) 可以将土地确权、流转中的一部分税费, 用来设置创业安家等形式的基金, 资助一些满足条件的务工农民。 (2) 让一些有能力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教育补贴基金 (注:这些企业中存在大量土地流转的工人) 。 (3) 优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将其作为务工农民过渡时期的落脚点, 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

2.2 建立完善的土地确权机制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 农村情况复杂, 土地确权任务量巨大, 十分繁琐, 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 难以顺利进行, 很可能出现耗时、费钱的问题, 因此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土地确权机制。例如对于“四荒”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3种方式: (1) 对“四荒”土地进行规模化耕种的农民或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先权; (2) 通过提高政府资金补贴和减税、免税等政策, 增加农民群众开垦“四荒”土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科学、有序、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四荒”土地, 禁止有关组织或个人私自转让。

2.3 引入人才和新技术推动土地确权工作

在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时, 尽可能地使用新技术,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长时间以来, 很多地方都会有土地产权的纠纷和争端, 增加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难度。在最近几年,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很多地方政府开始从新重视土地确权工作, 不再使用传统落后的测绘方法, 而是引入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新技术来划分土地权属, 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因此,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当地土地确权的精确性, 从而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目标, 而农村土地确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后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土地确权,农村,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韩重香.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管理观察, 2015 (28) :160-161.

[2] 杨俊卿, 涂维亮.当前农村土地确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 (01) :32+34.

上一篇:着力提高数字环境下档案工作质量下一篇:隔离开关IED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