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23-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前税务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中遏制税款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监控、提升征管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近几年从事财税审计工作,通过审查税务稽查部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与分析评价税务部门履行税务稽查职能情况相结合,发现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本篇简要的阐述了税务稽查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税务稽查问题对策;选案质量;实施程序;审理流于形式;税收执行力度

一、当前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税务稽查选案质量不高,影响稽查效果。从目前计算机选案的运行情况看,由于软件选案模块的设计缺陷,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选案分析指标,导致软件程序缺乏综合分析和模糊处理的能力,仅限于在纳税人报送资料之间进行逻辑关系上的判断;或给定一个范围,由电脑随机抽取产生选案名单,往往选中的纳税大户查出来的问题不一定多。人工选案则多是举报案件和上级指派的案件,在对待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上,税务稽查干部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对具名举报的案件查处率要高于匿名举报的,而从近年来查处举报案件的实际结果看,匿名举报后经税务稽查干部查实的偷税大案也不在少数。有些基层局在当地税收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有压案、压税现象。以上影响选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因素都会导致稽查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其次是稽查实施程序不规范,实施缺乏深度和广度。一是自新的稽查软件使用后,对于取证文书没有统一规范的样本,新软件受技术限制,录入打印出的文书与实际要求不相符,需要修改又没有统一的样本,往往使制作出的文书五花八门,容易导致案件诉讼、复议隐患;税务稽查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只注重查补税款,忽视了执法程序,如未按规定的时间出具税务文书、送达对象不准确等程序不合法现象。部分稽查人员在实施检查时往往只限于“就账查账”,不注重延伸检查,导致稽查工作无法查深查透。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和處罚标准的一致性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发现很多对同类的违纪问题,稽查部门有的对其实施处罚,有的则不罚;将查补收入擅自转化成自查收入,使稽查质量大打折扣。

第三是稽查审理流于形式,延压期长。审理部门是对稽查合法性进行审查,对税务稽查实施环节中的弄虚作假、查而不实、查多报少,避重就轻、徇私舞弊等深层次问题揭露得不够。《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审理人员接到稽查人员提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十日内审理完毕”,实际上很多项目不能按规定期限结束审理,不能按期出具《税务处理决定》并执行。

第四是稽查结果的执行难,采取税收执行措施不到位。税务稽查执行是税务稽查成果的实现保证。审计发现,现有的税务稽查计算机系统并不完善,导致稽查执行有漏洞可钻,稽查部门执行部分企业查补的税款在填写税单时“税款所属期限”填写不准确,“税款限缴日期”也带有随意性,如2008年审计一笔税款所属日期应为2006年12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税款限缴日期为2007年1月10日,而稽查局填写的限缴日期是按出具稽查决定当月的税款征期填写的,造成少收企业滞纳金108775元;对自查入库税款不征收滞纳金等;查补的税款长时间不能入库,执行部门不进行催缴或不采取强制措施等不作为行为,直接影响稽查的总体工作成效。

二、改进税务稽查工作的建议

1.提高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稽查工作成效。

选案前要对稽查对象的财务、经营、纳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所选的行业进行纳税评估,根据现有的信息资料筛选和归纳出主要选案疑点供稽查人员参考。实行稽查选案考核评议制度,通过考核稽查的户中有问题户的比率,以及公民举报案件查处率,促使提高选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提高稽查质量,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

要做好查前的准备工作,详尽地掌握纳税人可能采取的各种手段,有的放矢地开展检查工作;加强对税务稽查人员的稽查技巧培训、税收及相关法律的培训等等,不断改进稽查工作方法,加强取证工作,把握税务稽查调查取证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把好案件审核定性关,确保税务稽查案件的质量,

在对案件审核定性时应严格根据违法事实和已获取的证据资料定性,而不是根据稽查人员的结论定性。对证据不足难于定性的案件应退回稽查环节进行补证。同时审理部门应耐心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认真进行核实,要公正执法,准确定性。

4.加大稽查执行力度,增强稽查震慑力。

加强队伍建设,使税务稽查执行人员真正认识到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和税务机关的公共服务角色,提高税务稽查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大稽查案件执行力度,用足用活《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强制手段,增强稽查威慑力。

作者:莫苏芳

第2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德育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学校德育是以人为目的,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而发展人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德育工作位置摆放不准确,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不清晰,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在升学和应试压力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目前,我国在评判和选拔人才上侧重于文化和专业才能的考核,导致中小学教育中的“分数至上”,以至于“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或不要”,长此以往,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疲软和低效。

2.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内容单一

部分学校德育课的开展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及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效果也不理想,德育工作缺少必要的活动载体和阵地。很多德育工作重形式、走过场,教师讲授的多,学生参与的也多,但真正体验少,很多形式并非是学生所需要的。一些教师甚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机械性、形式化地给学生强行灌输一些理念,流于形式。

3.德育内容滞后,实效性不强

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联系,内容稍显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在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中,也不能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只重目标不重内容,使德育缺乏实效性。

4.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很多学校的德育没有做到课程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机动性。德育工作没有周密的规划与方案,没有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所有学科和学校各项工作中,德育工作体系不完善,工作中出现的盲区较多,德育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德育工作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建立中小学校德育日常工作长效机制。从国家层面上讲,不仅要出台德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更主要的要让德育课程进课堂、进大脑,并严格规定,无论考试招生,还是岗位用人都必须把品德当作不可或缺的依据,让品德修为成为每个人终身必修课程。从学校层面上讲,要切實落实做到抓平常,平常抓。所谓“抓平常”,就是抓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抓容易忽视却又关系到学生成长的细微环节;所谓“平常抓”,就是持续不断,不搞突击,以求滴水穿石。

1.订立校本德育目标,设计和推行相关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为重点,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规划各阶段德育内容和要求,抓课程渗透、活动载体和阵地建设,增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要借助于具体的课程和活动载体才可能实现各种正向价值的传递,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订立德育目标,并在这一基础之上,设计德育课程,形成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风格的德育体系。

2.充分利用学校空间、环境和各种资源,以配合德育需要

近年来,学校已经认识到开展德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笔者所在的学校做了以下尝试,大开社会窗口,让学生通过“每周新闻”了解世界风云、国家大政、人间万象、自然风貌,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养育家国情怀,弘扬责任担当精神。通过每天的新闻早知道、每周的新闻综述评,潜移默化,让学生的视野渐渐开阔。

同时,要从封闭的校园走向社会生活实践。实际上,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和开展各种社区活动,目的也就是为了让道德回归生活。

3.丰富德育的形式,重视德育阵地建设

第一,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语文、政治、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等学科,在这些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发挥德育的阵地作用。第二,依托学校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朗读、演讲、征文等比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践效果。第三,开展新生入学规范化教育等,以挖掘闪光点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通过采取措施,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作为德育的重点,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生活有序、行为有度。

4.调整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学校应增加素质教育考核的方式。教学活动的丰富度会调动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相互的评价更为中肯,既可以避免教师以分数为尊的思想,也可以在方方面面检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对教师来说包括工作细节,如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是否合理、有无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有没有向学生家长索要礼物的不良行为等。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靠分数一决高下。教师应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评价,如待人是否礼貌、是否做到恪守承诺等。再次,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目前的状况是学生们往往会惧于师威而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及时反映或交流问题。这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难以处理。因此,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经常表达心声。

总之,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相关人员要切实落实,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让德育渗透进生活,体现细节,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作者:汪明虎

第3篇:当前城乡居民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对尤溪县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来的工作成效及采取的工作做法进行阐述,并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尤溪县 城乡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

一、尤溪县城乡居民保工作主要成效

尤溪县自2011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以来,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5月,尤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福建省新农保工作先进单位”,同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单位”。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县15个乡镇已有21.41萬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参保缴费15.9万人,累计收取保费9550.9万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5.51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8997.55万元。适龄居民参保率高达99.02%,基本实现了对城乡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二、尤溪县城乡居民保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尤溪县政府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城乡居民社保工作组,引导农民积极参保。同时尤溪县加强了工作机构建设,实现了县、乡村经办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五有”目标、

(二)强势宣传。造浓氛围。通过会议、宣传栏、宣传车、广播电视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城乡居民社保政策,让城乡居民保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居民参保意识。

(三)加强考评。落实责任。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尤溪县政府通过与各乡镇各乡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工作任务细致分解。二是实行考评奖惩制。尤溪县政府对完成任务快质节高的前三名乡镇和乡村干部进行经费补助。三是实行督查通报制。县委、县政府对城乡居民社保参保缴费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跟踪督查。

(四)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尤溪县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城乡居民社保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一是专门建设标准化服务窗口大厅。二是信息化建设到位,建立城乡居民社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三是人员队伍建设到位,调整充实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合作银行建设到位,通过提高城乡居民保合作银行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覆盖率,方便群众缴纳保费和待遇领取。

(五)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一是完善基金收支机制。基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二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严格遵守国家社保基金管理相关法规和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完善基金稽核审计制度,确保各个环节不留漏洞和隐患。三是完善经办管理机制,合理制定岗位职责,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当前尤溪县城乡居民保工作存在问题

(一)年轻人参保难度大。从尤溪县实际来看,部分农民对城乡居民社保政策还没有完全理解。35岁以下年轻人认为参加城乡居民社保时间过早;部分45岁以上的人错误理解城乡居民社保现行政策,认为只需等到59岁时缴费一年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受老农保政策的低缴费、低待遇及当前新老农保衔接过渡中出现的一问题影响,部分农民担心现行城乡居民社保政策处在试点阶段政策不稳定,存在等待观望思想。

(二)总体缴费水平低。尤溪县根据居民实际收入情况设立了20个正常参保缴费档次,即年缴费100元~2000元自行选择、省县两级对参保缴费人员按每人每年30元~100元给予缴费补贴。从2012至2015年实施情况来看,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档次普遍较低,人均缴费标准分别为:111。78元112.27元、111.88元、112元。

(三)生存认证工作难度大。由于与民政部门信息交流不协调,与公安部门信息的不对称及土葬陋习和冒领心态,部分皈依佛教人员死亡后直接在寺庙内火化,乡村干部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及时上报信息等原因,都增加了生存认证工作难度,导致冒领养老金现象时有发生。

(四)乡村业务人员不稳定。部分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偏少,身兼多职,任务繁重,且变动频繁,村级协理员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四、解决措施

(一)做好扩面征缴工作。一是符合参保登记未登记的应参保对象一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办理参保手续,促其做好参保缴费工作,二是已登记未缴费的对象,要督促乡村两级干部开展上门参保服务活动,入户办理参保手续,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保缴费激励机制。首先,要调整财政缴费补贴的设计,加大对多缴多得的倾斜力度,鼓励引导参保人在经济条件允许前提下选择较高档次长期缴费,缴费档次越高,政府补贴力度越大、其次,要加大政府对缴费年限养老金补贴力度,缴费年限越长,年平均缴费金额越高,年限养老金补贴就越高,鼓励引导参保人长缴多得、多缴多得,从而促进整体缴费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生存认证工作机制。对于逐步到龄人员,严格审查其享受待遇资格,确保在其到龄的次月领取养老金。对已享受待遇人员,严格公示制度,及时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对接当月人口信息变动情况,每年年底由乡镇保障所组织乡村干部进行调查认证,认证结果由驻村工作组组长、村协理员、包片村干部签字确认,将土葬情况比较多的乡村列为重点,防止养老金错发、漏发、重发。

(四)稳定乡村业务人员。积极与乡镇领导沟通协调,提高其对城乡居民保工作重要性及任务繁重性的认识,配齐配强乡镇保障所工作人员,对村协理员,在现行每月补贴100元的基础上给予适当提高待遇标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城乡居民保中心)

作者:罗晓丽

第4篇: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垒,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种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垒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

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来谈谈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

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

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

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

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

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

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

统计。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

下职能:

(1)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

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

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3)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

协调备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

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

应该包括:

1.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备职能部门的

汇总需要;

2.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

要;

3.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

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4.加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实现资料共享,充分开发利用信

息源,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第四,所有企业实行“一张表”,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一张表”的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同时指标设置全部采用绝对数指标(基本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业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企业从事多种经营行业的特点上,如: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运输业营业收入等。财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方面,财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收入要素设置的科目上,例如: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批发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的工程结算收入、餐饮及运输邮电业的营业收入、银行的利息收入等都作为业务收入范畴的指标。其他方面的指标(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资等)都属于企业共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人员在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相对数指标(派生指标),

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

第5篇:当前招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所引进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偏少,不仅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占用了园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园区后期招商引资工作增添了难度。

2. 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观望心态加重,招商引资难度大。

3. 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成为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

4. 招商引资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新,仍停留于小区域、小资源和小市场层面。

对做好2014年招商工作的建议

1. 建议加大对引资项目服务奖惩力度。对于服务态度好,招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招商引资工作中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差、的工作人员要严厉问责。力促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

2. 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组团招商。将招商局分成几个招商引资小组,每个组确定一名组长,明确目标任务。 3. 适时送招商团队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招商引资的知识,掌握招商引资的技能,制定出台专项奖励规定,努力打造一支想招商、会招商、善招商的工作队伍。

4. 在巩固发展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注重引进一批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以此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5. 改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硬环境。无论吸引投资还是改善人民生活,基础设施必须先行。提高能源、通讯、设备、基本生活设施等的综合配套能力,交通要通畅、通讯要快捷、供水要充足、供电要及时等。

6. 加强招商项目的后续管理, 坚持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增大引资项目的存活率,客商既招得来,又留得住。要把服务工作贯穿于项目生产周期的全过程。

7. 要改变那种“重引进、轻利用、重审批、轻管理”的倾向,做到“合理引进,高效利用,有序审批,从严管理”,使利用外资的管理工作逐渐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

第6篇:当前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企业的监管执法方面

1.监管执法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局部检查多,全面监督少;表面检查多,深入分析少;查细小问题多,查大系统、大隐患少;查静态问题多,查动态问题少(生产过程中的违章指挥、操作,颁发许可证后的安全条件监管)。主要原因:一是监管人员少,力量分散,专业不齐全,二是监管目的不明确,监管方案不具体,不详细,甚至没有监管方案,三是监管时间短,有时难免走马观花,应提倡分级监管。

2.行政处罚裁量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一是同一违法事实,运用法律不一致。二是同一处罚条款,不同县市区局、不同科室,不同承办人之间处罚尺度把握不一致。主要原因:一是对法律法规选择和适用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对上位法与下位法、新法于旧法、特别法与普通法的从属关系理解不准;二是公正、公平执法的意识不强;三是有执人情法、关系法的现象;四是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相互矛盾、冲突,存在“打架”问题。

3.执法程序不合法、不完善、不闭合。主要表现:一是该复查未复查或没有及时复查(特别是不复查会留下很大隐患);二是处罚告知后未留足够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时间即做出处罚决定;三是只有处罚告知没有处罚决定;四是对事故的处罚案卷中没有调查取证文书,直接下达处罚告知。主要原因:一是对程序合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程序不合法,执法行为不合法);二是监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三是对法律、法规规定执法程序把握不准;四是缺乏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4.执法文书的制作存在漏洞,案卷管理不严。主要表现:一是文书制作不注重细节,填写不规范,漏填、随意省略。特别是一些县市区局,此类情况不少,如检查路线、许可证号、违法事实的描述;二是法律条款引用不具体,没有确切表述到条、款、项;三是违法事实的描述与法律、法规条款不能准确吻合(如未持证上岗与无证上岗概念不一致);四是未使用重大处罚集体讨论文书;五是执法文书不按时整理归档,统一管理。原因在于: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小问题无关大局;二是嫌麻烦图省事;三是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四是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欠缺。

5.部分行政处罚(罚款)执行难。主要表现:一是罚款收缴率低;二是处罚案件因执行不到位而长期不能结案;三是财务已列入收账款的则成了呆坏账。原因在于:一是执法力度不够,不敢于碰硬,怕得罪人,不愿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罚款数额大,企业确有困难,不能按时上缴罚款;三是企业被关闭,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被判刑或逃匿,找人没人要钱没钱,处罚无法落实。

6.监管执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一是市局计划受省局、国家总局临时性工作冲击大,调整较大;二是有的计划变更没有报批,影响计划的权

威性和严肃性,甚至可能在事故调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对未批准的计划不予认可;三是部分计划在执行时与县市区局计划衔接不好,如有的专项监管时间不能提前确定,也影响了县市区局月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四是制订计划的限制条件太多,太复杂,操作性差,如以工作日计算工作量,限定监管人数比例,监管工作日数比例,覆盖面,高危企业监管次数等。主要原因:一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局根据安全形势及时调整对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市局要认真贯彻执行,有时工作难以按照既定计划执行;二是市局个别部门执行计划时主动沟通、统筹协调不够;三是有的县市区局执行计划审批制度不严格;四是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监管计划的有关规定不尽科学、合理。

(二)对市属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方面

1.检查指导的方式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一是仅仅向政府通报检查情况或送达加强安全监管建议书,对政府是否监督企业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对同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等情况没有跟踪监管;二是对政府企业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情况、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检查指导。主要原因:一是监管体制没有理顺,监管职责界定不清,相互关系不明确;二是监管执法人员思想有顾虑,认为自己职务低、部门级别低,对政府检查指导底气不足,还怕影响同政府的关系。

2.检查指导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定期检查、定期通报情况制度;二是没有建立定期参加政府安全工作会议,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不能知己知彼,三是各县市区局检查指导工作不平衡。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二是缺乏上级部门有效的工作示范。

3.检查指导的效果不很显著。主要表现:一是检查指导的带动作用和放大作用没能很好体现;二是个别县市区政府对检查指导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情况也有发生;三是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一是对国家监管职责宣传不够;二是检查指导缺少抓手;三是查出的问题没有典型性、代表性,引不起震动和高度重视。 对策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理性看待执法环境问题

今年以来,全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我省今年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发生的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在全国造成较大影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直保持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事故责任追究的高压态势,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但是从近几年安全监管人员受到责任追究的情况看,并没有走进“不去是失职,去了是渎职”的怪圈,只要按执法计划执行,不去并不失职,去了只是有渎职的可能。所以每个监管人员只有把思想压力、危机感、风险意识转化为从严、从细、从实做好执法工作的动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自身的“本质安全”。另外,只要执法到位,尽职尽责,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即使发生事故,也能有效避免追究的风险。

(二)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执法水平

1.认真学习研究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实体法与学习程序法并重,不但学习安全专门法律法规,还要学习公共行政法律,学习刑法及其修正案。通过学习弥补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专业技术强、执法能力相对较弱的不足。

2.开展多种形式执法培训。一是聘请法律专家开办讲座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开阔视野,丰富法律知识;二是邀请司法、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案例教学,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三是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开展研讨式培训,每个监管执法人员都带着问题参加讨论座谈,研究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多走出去学习交流。一是各县局之间相互派出监管人员参与对方的执法监管,事故调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到其他地市局考察,学习他们安全监管执法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三是到系统外执法部门,如国土、环保、技术监督部门取经。总之,必须克服保守封闭意识,走出去海阔天空。

(三)继续解放思想,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1.切实履行国家监管职责,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一是日常检查情况及时向各县市区政府通报,对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向各县市区政府提出加强安全监管建议书;二是定期对各县市区政府安全监管工作进行集中检查指导;三是按照执法计划确定的“示范检查指导”企业,邀请各县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相关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检查指导。

2.积极推广解剖式(精品式)监管。突出监管重点,明确监管目的,制定监管方案,细化监管内容,集中监管力量,甚至可以抽调专家和其他县市区局监管力量,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大检查。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查出的问题,做出现场处理决定,对限期整改问题按时复查,由各县市区监管部门复查的要监督复查工作的落实。该处罚的下达处罚告知书、决定书,对不按期缴纳罚款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逐步完善执法计划的制定、执行标准。一是执法计划要突出重点监管;二是专项监管以市局为主,各县市区局配合;三是取消监管覆盖率、监管次数、工作日数等限制,实现从求数量到保质量的转变;四是执法计划要突出对各县市区政府的检查指导工作,要详细具体操作性强。

4.以国家局积极推进安全工程为契机,逐步实现执法文书电子化,行政许可、执法监督网络化,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

1.树立广义执法监督的理念。执法监督不单是执法机构的职责,应形成领导全面抓,部门系统抓,执法机构具体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执法监督新格局。执法监督主体要多元化,上级下级之间要相互监督,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企业、社会群众、新闻媒体也要对监管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2.正确认识执法和执法监督的关系。从工作性质看,二者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一对矛盾(执法监督要查问题、找毛病);从工作目标看,二者处在服务安全生产的统一体中,是一致的和谐的;从工作关系看,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把执法监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各县市区局要明确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执法监督工作;二是各县市区局每月召开执法分析会;三是市局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执法监督检查,并不定期抽查,执法案卷评查每年不少于1次;四是认真执行执法计划审批制度和重大处罚报备案制度;五是深入企业现场跟踪监督,积极开展效能检查;六是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保证行政相对人法律救济渠道的畅通;七是加强行政执法考核,县市区局可组织月度、季度、考核,市局组织执法情况综合考核,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八是市、县两级安监局公布执法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宣传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重点宣传国家监管对地方政府安全监管的检查指导作用,维护国家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

2.大力宣传企业安全监管先进集体,个人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示企业安全监管队伍良好的素质,扎实的作风,优异的成绩,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3.大力宣传企业安全监管工作新动态,工作新思路、新成效,曝光违法生产行为,剖析事故案例,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第7篇:浅谈当前税收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税收实践来看,税收执法还不尽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税收法规的贯彻实施和依法治税的进程。依法治税要求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按照税收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征收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对国家履行职责义务的同时,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但在现实税收执法中,依法治税原则的贯彻落实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

一、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计划管理与推进“依法治税”之间的矛盾

目前制定税收计划任务的主要依据是上年税收完成数和计划预计的经济增长速度。税收计划指标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与客观经济发展情况和税源变化很难保持协调和一致。

(二)“地方政策”代替税收法律的问题严重

新的经济形势下,一些地方政府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往往超越法律的权限,对税收执法进行干扰,增加了税务机关的执法难度,妨碍了税收征管基本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干扰和阻碍了依法治税。

(三)税务机关执法存在的问题

税务机关执法中存在“重人治,轻法治”、“ 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现象。越权、滥用权力与随意处置的现象同时存在。许多税务人员对各税种的税收政策法规掌握得很熟练,但对《税收征管法》的运用却相对生疏。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税法的刚性。

(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偷逃税普遍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制度设计的缺陷和管理上的问题等诸因素影响,我国税源流失非常严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较差,这种现象一旦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必然会使税务执法失去公平和公正。

二、税务执法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税务执法依据不完备

现行税制总体看来是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不合理的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现在:税收实体法中很多要素不确定,难以操作,使得税法优先权缺乏保障;税收程序法中有关规定不严密,税收执法中许多主要问题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税收法律与其它法律不衔接,影响了税收法律的实施效力。

(二)税务司法保障体系不健全,难以为税务执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是发挥国家司法力量的强制、威慑作用,严厉制裁破坏国家税收秩序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保证税务执法严肃性的重要方面。我国现行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没有体现其保障

税务执法的基本功能,使得以罚代刑的现象普遍发生,打击力度不够,税务违法犯罪活动猖撅,降低了税务执法的水平和质量。

(三)征管力度不足,制约征管质量的内在因素较多

一是征管手段。现行《税收征管法》及《刑法》对保护依法征税作了不少规定,但是,确保税务机关强制征税的手段仍显不足,税务机关的征管条件也明显落后。

二是征管方式。税务机关仍在沿袭过去查账征收、双定征收的老方式,“账外经营”、“额外收入”大量存在,缺乏相应的控管措施。

三是征管模式。对现行的申报纳税、优化服务、集中征收、重点稽查、计算机监控模式的理解存在许多偏差,直接影响实际征管。

四是考核标准不完善。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因而从上到下的考核标准主要就是收入计划完成得如何。但它也必然导致税务机关以任务为中心,依率计征、照章纳税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是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人员责任意识差,工作懒散。少数人员法纪观念淡薄,执法违法,知法犯法,经不起诱惑,为偷抗骗税开绿灯,甚至直接参与涉税犯罪。

(四)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一是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严重淡化,不少人对税收的含义产生了曲解,纳税意识淡薄。

二是涉税犯罪得不到应有的追究,重案轻判或不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法治环境难以维护依法治税,有时甚至削弱了依法治税。

三是少数地方行政领导干预税收执法,有的地方以发展经济为名,超越权限,擅自变通,强行要求税务机关执行。同时存在说情庇护的情况,致使该收税的收不上来,该查的案件不能依法查处。

三、解决税收执法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加强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是推进依法治税、治理税收流失的基础。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加快地方税立法的步伐,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税收法律体系。

(二)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和护税观念

强化纳税人的义务观,通过广泛的税法宣传教育,促使广大纳税人树立新型纳税观念,为依法治税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起密切联系的协税护税网络,相关部门自觉依法代扣代缴,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广大群众积极举报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监督力量。

(三)改进征管,完善内部制约机制

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征管模式;改进征管手段和征管方式,加快各种税控机的研制、推广和运用;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完整

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法制和业务建设;强化税务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全面实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是将税收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及其对各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对地方行政领导在任期内自立章法,变通税收政策,截留税款,混淆级次的,应依法追究。对说情包庇纳税人的,实行登记制度,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对于干扰税收执法的,既要承担行政责任,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惩治司法腐败。对在税收上徇私枉法的司法人员予以严惩;对涉税案件该办不办,久拖不决,造成税收流失的,应追查相关人员责任;对银行等部门该协助扣款不履行义务的,除由其负责赔偿流失的税收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关注税法宣传。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法制部门、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使税法宣传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8篇: 当前公安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领导干部和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回避监督。一些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手中拥有很大的管理权和执法权,往往一支笔、一句话都可以决定很多事项和问题,无论是对于普通民警还是一般老百姓来说都显得举足轻重。一些民警虽然不担任领导职务,但是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手中也往往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和“自由度”,其权力行使情况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执法质量。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少数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民警动辄以管理者自居,对人民群众指手画脚、吆五喝六,态度飞扬跋扈,表现出“霸气”和“特权”,自认为高人一等。自身接受监督的意识较差,有的担心监督会影响自身的权威和形象;有的认为自己素质高、坐得正、行得端,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支持等,从而容不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正是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回避监督,往往导致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监督渠道不畅通。在当前的监督体系下,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内部监督主要来自于上级公安机关领导的监督、专职监督部门的监督和同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下级的监督。外部监督则主要是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各界 的监督以及地方专职监督部门如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的监督。由于外部非专业监督机构无法了解公安机关内部繁杂的程序,往往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而对于外部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公安机关往往持一种表面欢迎、内心抵制和排斥的态度,一方面主观以为外部专门监督机构出手太“狠”,动辄将民警“双规”、拘留甚至逮捕,感到于心不忍;另一方面受“家丑不可外扬”思想影响,担心因此影响队伍形象,影响政绩。在内部监督工作中,班子成员和一般民警对主要领导的监督作用有限,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则更多的考虑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常常以成绩论“英雄”。在实际操作中,内部专门监督机关是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实际、最有效的监督方式,但也往往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监督效果也不够理想。作为内部监督来说,由于决策透明度不够,案件办理、行政审批、事务决策等不公开,致使对一些热点和敏感问题只能“雾里看花”,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同时,一些有效的监督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如党内民主生活会,缺乏思想上坦诚交流和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甚至把民主生活会变成互相恭维、评功摆好会。

监督制度不健全。首先是制度不完善。这些年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许多方面,如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选拔使用、执法工作、财务管理、警务公开等方面,还 有一些制度不够健全。并且我省公安机关在制度建设中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治标性规定多,治本性规定少;原则性规定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少;正面要求性规定多,处置措施和责任追究性规定少等问题,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刚性。其次是制度不落实。一些单位制定制度严,执行制度松,缺乏常抓不懈、严抓严管的精神。特别是有些领导同志对监督规定的严肃性缺乏足够认识,为违法违纪说情、开脱、袒护,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干扰了制度的落实。监督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够,对制度不落实、触犯“高压线”的,追究责任的较少。

监督力量薄弱。从我省情况来看,相对于日益复杂的公安管理和执法工作以及庞大的公安队伍来说,监督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说,都显得较为薄弱,很不适应工作需要。就省辖市公安局内部监督力量而言,部分省辖市局内部监督部门不健全,人员数量偏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特别是在近期的县级公安机关内部监督部门机构改革中,由于一些地方认识出现偏差,内部监督机构设置模式五花八门,少数地方内部监督工作有明显被削弱的倾向。如,有的把纪委作为党委的内设部门,不在行政编制范围,单设纪委或纪委监察室,与督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设政工监督室,政工部门和监督部门合署办公,相对独立;有的设政工监督室,加挂纪委、监察室、督察大队牌子,个别县区公安局有的还 一度取消了专职纪委书记和督察长,多数属于兼职。部分县级公安机构合并后,纪检、督察、审计力量弱化,专职监督人员数量减少较多。

二、加强公安监督工作的对策

加强公安监督工作,是从严治党、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抓紧抓好。结合我省的情况,我们认为要加强公安监督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强化思想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愿意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领导和民警: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要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认识到,监督是一种关心和爱护,要把群众和组织对自己的监督,看做是对自己在政治上的最大的关爱,从思想深处摆正监督与被监督的位置,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浓厚意识和良好习惯。二是要增强严格自律的意识。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和民警要严格按照中央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表里如一的人格和实际行动,努力创造一个广开言路、善纳批评、从谏如流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结合公安部部署的“反特权思想,创无违纪所队”教育活 动,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正确认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正确认识个人与组织、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不断克服和抵制特权思想,自觉把自己置于各种监督之下。

要进一步理顺监督渠道。首先要理顺外部监督体制,增强监督的广泛性。一是扩大警务公开范围,增强透明度。对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事情,实行阳光操作,及时把相关的政策、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公布于众,让群众了解、监督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对于来不及直接与群众见面和接受群众监督的重大决策、程序、结果的警务要事后公布,并采取多种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的事后监督。二是建立群众监督的绿色通道。整合纪委、监察、督察、审计、控申等部门的职能作用,集中公布举报电话,强化对群众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告来告去,领导批来批去,监督部门转来转去,基层推来推去,最后还是哪来哪去”的问题。三是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通过上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受理转办案件、组织到公安机关视察等形式,自觉接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相对于外部监督而言,内部监督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有效性,必须重点予以加强。一是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上级领导和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通过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措施,加 强对基层领导的教育、提醒和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限期纠正,限期整改。对犯下一般性错误,不宜继续担任原职务的,采取责令辞职等措施进行调整,防止“小错”转化为大错。二是通过贯彻民主集中制,硬化同级监督。要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对“一把手”或班子其他成员的帮助教育。完善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权力要分散,用票决权制约决策权,防止“一言堂”一人说了算。三是广泛发扬民主,实行自下而上的监督。要推广民主评议、质询问责等民主形式,让广大民警对重大事务、重大决策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各级公安机关的权力行使处于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真正达到使之不能、不敢违法违纪的目的。四是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对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纪检监督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碰硬和顶住压力,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做到案件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务必把“从严治警”措施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在监督工作中,制度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大力抓好。从制度建设的内容来说甚为广泛,但从实践中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体措施是把责任分解到班子成员和各警种、各单位,明确职责,制度具体的量化指标,建立个人责任制考核档案,每年组织考核问责。谁不抓不管 或假抓假管就追究谁。不仅考核问题出了多少后果如何,还考核平时教育、管理、监督如何,作为政绩评定的重要依据。考核要有奖有惩,而且通报。这样各级领导才有压力,才能认真主动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公安机关选拔领导干部现在大多数还是采用推荐任命的方式。针对这种任命方式先内定后走程序比较普遍,容易产生跑官买官的问题,预防关键是严格按制度办事。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规定,不能颠倒有关程序,党委讨论决定任用干部前先充分要听取监督部门的意见,对德才不兼备、群众不公认的干部坚决不用。对用人违反规定和失误失察的上一级公安机关要倒查问责,依党纪条规严肃追究责任。同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完善竞岗方案,严密进行组织,通过制度创新尽可能减少用人把关不严的问题。三是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执法方面要通过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追究抓落实。监督部门应主动深入基层,在事前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对事后发现有执法过错和滥用权力的要严格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要把执法质量考评从县级公安机关延伸到基层科股所队、基层民警,将考评结果直接与科股所队长和民警的去留挂钩,促使其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四是要严格财务监督制度。要重点监督各级公安机关“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挪用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和私设“小金库” 的问题;审计部门要定期和不不定期地对其财务情况进行审计,认真分析研究执法办案环节涉及经济事项存在的问题,加大对问题较多基层单位、薄弱环节的审计监督力度;要检查督促重大财务开支集体审批制度、财务开支内部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认真落实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根据近年来制度建设的情况,在制度建设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要在易发生问题的各时段、各环节、各部位完善相关制度,尽力消除制度建设中的盲区。其次,要加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少单位的制度不可谓不多,但一些制度之间不配套,冲突较多,有的只规定了实体,没有规定程序,有的只有抽象的要求,没有具体化措施,缺乏操作性。要遵循有效管理的原则,借鉴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套具体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其三,要加强制度的刚性。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实等于无用。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建立和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执行制度者,必须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制度建设的权威,实现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的目的,有效预防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建设。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力量薄弱,缺乏权威,导致监督工作薄弱。各级公安机关党委 要进一步强化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意识,特别是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一定要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部监督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一是要挑选精干年富力强的人才加强监督部门,配套制订定期轮岗制度,做到优进高发,优升劣汰。尤其要按照省厅要求,在规范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工作中,确保公安机关的监督力量、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县级公安机关必须设置纪委书记,纪委书记必须进入县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从而建立起与公安执法权力相配套、相适应的,监督功能强大、制约有效到位的监督队伍,并注意理顺监督部门与作为党委、纪委办事机构的政工监督室的关系,切实加强监督力量建设。二是要针对监督部门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问题,整合力量,理顺合作机制。如定期通报重大案件、专项整治的协调机制,每季度的定期分析监督工作机制,人事等重大问题的联席会议监督机制等等;三是要树立监督部门的权威。党委应奖惩分明,对监督部门监督到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不姑息迁就。把监督结果纳入基层领导的政绩评定,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同时,公安监督部门也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素质和能力建设,大胆监督,主动监督,有所作为,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 工作落实,为各级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9篇: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监所检察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是否合法和对劳教机关执行劳动教养决定以及看守所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的总称,其任务是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正确实施,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监管秩序的稳定,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所检察工作执行的法律依据零散分布于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检察系统的内部规定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缺乏操作性。检察机关的监督,如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工作等包括其具体的监督手段——审查批捕、通知立案、审查起诉、退回补充侦查、抗诉等——在刑事诉讼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监督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其监督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约束力,而监所检察所依据的法律,除在刑事诉讼法中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以外,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四个办法”(即:《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办法》),而作为内部规定的“四个办法”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司法机关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其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相反,如看守所的监管活动,除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外,更多依据的是国务院、公安部颁布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部门法规,一旦监所检察与看守所就某一具体监管行为

认识发生分歧,检察监督更多依据的是看守所条例等法规来审查看守所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

2、监所检察监督信息获取滞后,有的甚至不能获取。获取监督信息,如看守所在押人员的诉讼环节变动情况、案件延期审理情况以及监管场所的监管信息等,是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但在实际的检察监督工作中,监所检察获取所需的信息渠道极为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案单位不执行换押制度,换押文书以及案件延期审理文书等根本不送达看守所和驻所检察室,这类现象主要发生在上级办案机关,如被告人张某某等七人故意伤害一案,于2009年10月23日一审宣判以后,被告人张某某等上诉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没有换押,案件至今没有二审终结,却没有任何延期审理的文书送达看守所和驻所检察室;二是逮捕证、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等相关法律文书,办案机关只送达看守所而不送达驻所检察室,行使监所检察监督,则必须先到看守所或相关单位查阅相关法律文书,从而使监督的及时性、准确性大打折扣;三是监管机关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节假日也不例外,而驻所检察实行的是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在节假日,上级检察机关虽然规定了节假日值班制度,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基层检察院的驻所检察工作任务基本上都是由一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驻所检察不可能保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展监督。在没有驻所期间,监管场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无从知晓,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还必须由监管机关提供,监管单位对发生在监管场所的问题是否全部如实告知?其中不排除监管单位根据自身利害关系进行取舍。

3、监督体制不顺,监督渠道不畅。监所检察对监管机关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但许多的违法行为并不是看守所造成的,而是办案单位的责任,如超期羁押、单人提审等,因此,驻所检察监督是对看守所的监督往往体现在对办案单位的监督,但有的办案单位,派驻驻所检察的检察院并没有监督的权力,如前述被告人张某某等7人故意伤害一案,2009年10月23日一审宣判以后,被告人张某某等上诉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至今没有二审判决,而对于办案单位省高级人民法院我们没有监督的权利,只能每月层报上级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呈报监督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反馈,对于这种情况,驻所检察室、看守所只能放任张某某等7人处于超期羁押状态而处于一种无奈的尴尬之中;此外对办案单位的监督,当然应包括对检察院的监督,而驻所检察室作为人民检察院的派驻机构或一个业务科室要对派驻它的检察院开展监督,对于出现的违法情况要以派驻它的检察院之名对派驻它的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自己纠正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有违监督的根本原则。

4、监督手段匮乏,监督效果不理想。在监所检察中,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况,只能采取向有关单位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的手段,而相关单位对于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是否采纳则不是取决于法律的规定而是其自身的认知态度,一旦相关单位不予采纳,则只能提请相关部门解决,使得监督流于形式,监所检察监督不同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的最大特点在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如一旦抗诉,则使判决不能生效,退查则使案件重新进入侦查程序,这些都是刑

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而监所检察则都是原则性的规定,不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

二、完善监所检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所检察监督的成效,为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服务刑事诉讼,结合监所检察工作实际,就完善监所检察工作提如下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是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法律依据做支撑,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没有监督的权威性,监所检察工作贯穿了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监督的直接对象间接对象涵盖了所有的司法机关,这就需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就监所检察作出专门明确的规定;制定统一的、能够协调不同执行机关关系的、能够保证执行公正和高效率的刑事执行法律规范,明确各机关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检察建议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规范文书送达,真正提高监所检察的效率和质量。

2、健全落实监督机制是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基础。一是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包括驻所检察制度、安全检察制度、日常监管活动检察制度等,确保监督到位不越位;二是建立完善的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案件换押制度、案件提示催办制度、检察官约见制度、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度等,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党委机关的监督作用,对超期羁押的除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外,还要形成向同级人大、政法委的报告制度,这些监督机制的内容应当包括监所检察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享有的权利、失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责任追究的程序等,

确保权责统一。

3、加强监所检察干警素质建设,提高监督水平,是监所检察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监所检察工作涉及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承担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承担又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工作,这就要求监所检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丰富的业务知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这必然要求监所检察干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所检察工作流程以及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法院有关监管工作的各项规定,具备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监所检察干警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监所检察干警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敢监督、能监督、善于监督,同时要不断提高政策观念,计算机操作、组织协调、工作方法等能力和水平,真正提高监督效力。

上一篇:预防传染病广播稿下一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