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护

2023-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icu危重患者护

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本研究目的 针对ICU危重患者,分析静脉用药的安全护理策略和管理。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危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管理策略,在观察组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产生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产生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9%)显著优于对照组(82.5%),P<0.05。结论是针对ICU危重患者,使用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用药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治疗的患者多以病情急、重等为主,医护人员在ICU护理患者,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存在紧密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前ICU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每年呈上升的趋势,约占总纠纷事故的36%。在對患者实施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采取的救治措施对于患者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增强对危重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方式,能够在整个ICU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体现。此次研究为了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风险,制定合理的安全护理管理方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有64例患者,包含男34例,女性30例,年龄51~78岁,均龄(63.39±9.78)岁;在观察组中,有64例患者,包含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53~79岁,均龄(64.12±9.53)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对应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制定实行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严密观察患者静脉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保障静脉用药安全。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科室主任担任小组长,护士长担任小组副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定期参加静脉用药基础知识、沟通技巧等基础护理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2)静脉用药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分析可能发生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包括用药错误、局部外渗、血压或血糖不稳、镇静过度等,针对存在高风险的相关环节、重点部位、危险时段、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控。(3)强化药品管理:建立三级管理组织(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小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委员会、各科室风险管理小组),完善三级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一级为监控护士,二级为护士长,三级为护理部)。积极主动进行风险评估,重点排查和监督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重点部位和环节,并及时整改。(4)尽量减少串联静脉输液: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导管,如需输注三种以上药物或特殊药物应建立静脉多通道,防止发生浑浊、降解、失效等情况。(5)合理安排静脉用药顺序:关注药物禁忌证,对存在用药禁忌的药物应间隔开,并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管道,严格按照规定用药时间使用甘露醇、抗生素、呋塞米、白蛋白等。(6)强化静脉用药期间细节管理力度:①静脉管道应妥善固定,且高于床面,确保静脉通道不受污染,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②交班应有记录,内容包括导管刻度、位置等,密切关注穿刺点有无红肿、血液外渗、皮下积液等情况发生,发现脱出应立即通报并做好记录,隔日对穿刺保护膜进行更换,发现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③确保三通管畅通,接口连接牢固。④多管道应用小标签区分,方便日后识别和输注。⑤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时,应实时监控患者血压、心率、尿量、四肢温度等生命体征。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用药错误、局部外渗、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镇静过度、血糖或血压不稳等。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按照>80分、60~80分、<60分分别界定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9.0分析,数据统计使用均数±方差表示,用以对计量资料的描述,计量资料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以对计数资料的描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产生概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对应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明显要低(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可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对静脉用药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从对药品管理的强化、减少串联静脉输液、合理安排静脉用药顺序、强化静脉用药期间细节管理力度着手,将静脉用药涉及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细化及安全化处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避免护理缺陷、差错、事故,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研究中,观察组用药错误、局部外渗、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镇静过度、血糖或血压不稳各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ICU危重患者采取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降低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可见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风险高,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要设置合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J].周海月,夏玲飞.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8).

[2]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潜在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J].何小玲,苏志仙,李家乐.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

[3]PDCA循环在综合ICU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李虹芬,张娟.现代医院.2016(08).

作者:明娇

第2篇: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对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治疗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ICU危重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5.0%,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20)2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20/20)100.0%,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7/20)85.0%。结论: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需对患者应用各类静脉药物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在为患者应用静脉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安全管理

ICU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科室,ICU患者病情严重,病因复杂,病情病情变化比较快,因此,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需为患者应用静脉药物进行治疗,提升水电解质平衡。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ICU危重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ICU危重患者静脉用药治疗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ICU危重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7例;患者年龄20岁~81岁,平均(37.2±5.5)岁;ICU住院时间4天~9天,平均(6.2±1.2)天。实验组患者中,男14例,女6例;患者年龄21岁~87岁,平均(35.5±6.4)岁;ICU住院时间3天~7天,平均(5.5±0.4)天。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制定静脉用药管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当及时反馈给医师,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1.2.2实验组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措施。

(1)组织成立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副主任以及护士长可作为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的组长、副组长,科室内其他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定期组织开展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活动,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以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1]。

(2)静脉用药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ICU患者静脉用药治疗中的常见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包括用药错误、局部外渗等等,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控管理。

(3)强化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对不同静脉用药危险等级进行评估,如果危险等级比较高,则应当组织专人负责保存和管理。专职人员应当定期对各类药物的存放情况、数量、有效期等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药物变质或者过期,则应当及时更换和补充[2]。

(4)尽量减少串联静脉输液。对ICU危重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患者选择适宜的中心静脉导管,如果为患者应用三种以上药物,则应当创建静脉通道,避免在为患者应用静脉药物时出现失效、降解等问题。

(5)合理安排静脉用药顺序。对各类药物禁忌症进行密切监测,对于存在用药禁忌的药物,应当间隔使用,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合理应用白蛋白、抗生素等各类药物。

(6)加强静脉用药细节管理。①对静脉用药管道做好固定处理,并且管道应当高于床面,避免静脉用药管道受到污染,如果发现堵塞、损坏,则应及时更换。②在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对导管刻度、位置以及穿刺部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告知医生,及时更换穿刺保护膜,对已污染、破损的管道进行更换。③对于多管道,可张贴小标签进行区分,便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能够识别,保证静脉用药准确性[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于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时,采用ICU自制问卷调查表,满分100分,患者根据实际情况答卷,评分在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评分60分至84分之间为一般满意,评分低于59分则为不满意。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5.0%,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20)20.0%。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20/20)100.0%,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7/20)85.0%。

3讨论

ICU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ICU危重患者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治疗难度较大,而ICU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在ICU患者治疗中,需对患者应用各类静脉药物,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在为ICU危重患者应用静脉药物治疗时,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如果防控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对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曾双双,陈曦,刘万里,等.某院重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6):5.

[2]姚青.试述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182+184.

作者:张煌

第3篇: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0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由ICU小组实施护理,对比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小组应用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小组能够显著改善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临床意外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患者;ICU护理小组;护理质量;护理意外;并发症

333

危重症患者是临床ICU病房收治的主要患者,这类患者因身体免疫机能和代谢功能下降等原因,临床护理难度大,高风险因素多,对于长期治疗和康复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可以说,ICU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为积极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在病房建立ICU护理小组能够显著改善护理现状,减少各类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几率。为分析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0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0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在我院ICU进行医治,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1.2±4.7)岁,患者危重症原因为肠胃手术、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休克、颅脑损伤、重度中毒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由ICU小组实施护理。

常规护理:身体护理、肠外营养支持液,给予维生素、氨基酸、电解质以及微量元素等,心理指导与护理、导管护理、舒适护理、病情观察与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

ICU护理小组:将我院ICU病房内建立护理领导小组,由多名护理人员和一名组长共同负责ICU危重患者临床护理。ICU小组内护理人员要结合病房护理情况和患者需求共同参与制定护理质量工作评价标准、日常护理培训与学习,在组内做好沟通、宣教与学习,并坚持各项举措的贯彻与实施。随时记录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积极解决的同时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并进行讨论学习,降低再次出现率,制定改善方案。尤其是危重患者的静脉输液管理、气管护理、预防感染和导管留置管理,要做到细致、谨慎、全面。护理期间,组内人员之间与患者及家属之间要做好医护协作沟通,落实改进措施,及时结合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

1.3评价指标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国家护理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本院ICU护理情况联合制定,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件书写等多项内容,对比两组患者合格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静脉导管感染、尿管感染、压疮、建立人工气道比率。

1.4统计分析临床数据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以(χ±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结果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发生率对比情况见表2。对比结果显示,ICU护理小组应用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护理小组的建立能够通过团队的方式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全員参与的方式贯穿护理全程,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次研究中ICU护理小组的建立显著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和护理意外的发生率,说明其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ICU护理小组能够显著改善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临床意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安有仲.试论我国重症监加强治疗病房(ICU)的管理[J].中国医院,2011,11(2):19-22.

[2]李旭英,谌永毅,袁忠.成立PICC护理小组对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5(5):117-118.

[3]杜斌.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J].中国医刊,2012,12(3):95-96.

[4]林玉丹,黄顺红,黄书润,等.质量管理小组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8(9):20-21.

[5]席修明.医院ICU管理[J].中国医院,2011,10(7):11-13.

作者:谭美群

第4篇:ICU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针对ICU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总结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强调护理人员在压疮预防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预防压疮的关键;同时指出领导者在压疮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PU),为临床常见护理问题。预防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ICU患者病情危重,均需卧床休息,有的因病情需要需制动禁止翻身等,这些都给ICU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带来困难,因此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ICU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我科获得性压疮患病率约24.69%左右,国外报道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介于4%~56%,我科介于国外研究报道的中等水平[1]。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性,在预防和护理压疮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科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

1 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1.1体位的限制 ICU患者常因各种原因有体位限制。一些颈椎、脊柱的外伤或病变需平卧或者禁止翻身;病情重、血压低也禁止翻身;有人工气道患者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将床头抬高30°或以上,给患者骶尾部带来较大的压力,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1.2心理因素 患者因伤口疼痛及身上各种管道过多等不愿自主活动甚至不愿翻身;有的患者担心翻身会导致伤口裂开或管道脱落也不愿翻身等。

1.3腹泻 腹泻导致骶尾部、肛周、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引起压疮的发生。

1.4其他 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状态、高热、肥胖、消瘦、老龄等。

2 预防及护理措施

2.1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任命一名护士为压疮管理组长。压疮组长为我院伤口管理小组成员,护师职称或以上,经过严格的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能熟练应用各种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正确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和压疮分期评估,对于各期压疮能给予正确处理和指导。实行责任护士-压疮组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患者入科时,有责任护士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皮肤护理计划。每24h需重新评估,严格交接班,重视皮肤情况,如有变化应立即重新制定护理计划,及时给予处理。遇有疑问或护理难度程度大的压疮应立即报告压疮组长处理,组长根据情况给予指导或上报护士长处理。压疮组长每天对疑难压疮给予评估和指导,并做好记录。

2.2加强全科压疮知识学习 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压疮相关知识,正确应用压疮评分量表,把握具体测量的准确度。高风险患者需密切观察,并针对各种因素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皮肤护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全科压疮风险意识,重视预防,强调压疮护理的延续性,不断改进质量。

2.3体位改变 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定时更换卧位,可使受压部位得到放松,使组织活力得到恢复。长期卧床患者每2h翻身一次,左右交替进行。为降低摩擦力和剪切力患者抬高床头尽量不超过30°,翻身时动作宜轻柔,禁止拖拉拽等。一般不建议按摩受压部位,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 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过多按摩还可出现脉搏增加,静脉含氧量降低,皮肤湿度降低等问题。

2.4预防用具的使用 尽量使患者卧于气垫床,特别是老年患者、外伤禁止翻身者、极度消瘦者、肥胖者以及生命体征不稳需减少翻身者等。也可将海绵垫、水枕或软枕垫于易受压部位,如脚跟、肘关节、肩胛部。颈椎受伤者还应注意枕部压疮的预防,可垫水枕于枕部并预防性贴减压贴。

2.5加强营养 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ICU患者一般处于昏迷状态,特别是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均无法经口进食,因此应给予管饲营养。ICU患者病情危重,存在高分解代谢状态,易引起负氮平衡,使皮下组织变薄,尤其是骨突部位更加明显。另外由于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丰富的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预防压疮发生。一般首选用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可结合肠外营养。

2.6皮肤护理 避免大小便刺激,预防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皮肤浸渍后在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时更易受到伤害而导致压疮发生。ICU患者应病情需要一般都给予的留置导尿管,小便失禁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对大便失禁的患者,首先应及时清理干净,用软毛巾擦干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等部位的清洁干燥,床单及被服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预防压疮的发生。保持床铺平整、整洁、干燥、无渣屑。

2.7健康教育 对于可床上活动的患者,鼓励自主活动,告知患者产生压疮的危害,加强患者对压疮的认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病情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刺激,提高患者配合程度。

3 小结

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作用。护士是压疮预防和处理的主导者,护士的相关知识将会影响压疮的发生率、现患率。因此应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压疮的认识,提高预防压疮的意识。同时管理者对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也起到重要作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有力保障。医院应从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层层监控,使管理者与护士共同参与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护理工作中。从而有效地达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ICU压疮的预防是一项持续的、不断完善的服务过程。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促进ICU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段征征,刘义兰.ICU患者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情况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1):3799-3800.

[2]Paul JB,Keller A. Pressure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review of risks and prevention [J].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2,28.1379-1388 .

[3]Pender LR,Frazier S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rmal pressure ulcer,oxygenation and perfus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5,21(01):29-38 .

[4]何华英,杜峻,王素芳. 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09):803-805.

编辑/哈涛

第5篇: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实施危重程度评分制度

一、对入住与出ICU 病房的患者实施危重程度评分的目的是用于评价ICU 治疗效能、护理质量、预测死亡风险的状况,指导合理利用ICU 资源。

二、入住与出ICU 病房的患者在接受监测和治疗前后应进行危重程度评分。

三、常用评分方法包括:

(一)APACHE Ⅱ 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

(二)MODS 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

(三)MODS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症评分

(四)ISS-RTS-TRISS 创伤损伤严重性评分

(五)TISS-28 治疗干预评分

(六)Glasgow 昏迷评分(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昏迷的患者)。

(七)根据自身ICU 的性质与功能选用其它认为适宜的评分方法

评分的途径可有“实时”评分及“回顾”评分,均应严格遵循其规定的评分方法与程序,以确保科间、院际的评价信息比较可信度。

四、评分工作在医务科领导下实施,定期将评分结果报告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用于医院ICU 资源利用状况及对危重症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可作为外部(第三方)评价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指标。

五、要求ICU 患者APACHE Ⅱ 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15 分以上患者比例≥30%。

第6篇:危重患者ICU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的研究

第一作者 高艳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方法 对1208例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室分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住ICU时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721例,占59.7%。其中外科系统发生率48.4%,内科系统发生率47.2%。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025例,占84.9%。营养支持中能耐受单纯EN途径占12.7%;EN联合补充的PN(EN+PN)占75.8%;全肠外营养(TPN)占11.4%。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sALB)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N与PN相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ICU中占重要地位,再评价PN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营养支持与器官功能支持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到代谢调理,免疫营养,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和代谢改变的研究正在从基础走向临床。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但在应用的普及性与规范化方面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现对我院综合ICU使用营养支持的营养素补充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营养支持的合理性。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选取我院2005年7月~2007年12月入住ICU患者1372例,去除因术后在ICU观察治疗时间不足48 h者164例,观察对象共1208例。其中来源于外科系统患者592例,内科系统546例,其他70例。男性663例,女性545例;平均年龄52.7±21.5岁。观察内外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按照营养支持途径分为三组,EN组354例,EN+PN组716例,PN组138例,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后sALB变化情况,判断支持途径的可行性。

2.营养状况评估

采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方法,ICU多数患者无法站立和或存在胸水和腹水,结合sALB<35 g/L判定为营养不良[1]。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1025例,占84.9%。入住ICU后48 h内进行EN。

3.营养液组成及配制

肠内营养:存在部分消化吸收障碍的患者选用百普素(荷兰 Nutrica公司),胃肠道功能正常者选用能全力。肠外营养:采用葡萄糖和脂肪乳剂双能源供能,营养液由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各种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组成,用3 L袋的形式配置供给营养,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按无菌室操作常规在层流室进行配制,营养液在室温22℃~25℃于12~24小时内使用完,当天配置当天使用。

4.方法

患者进入ICU后如无EN禁忌证,即开始肠道营养。经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空肠造口途径,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10~100 ml/h,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和数量。记录每位患者开始EN的时间,如患者不能耐受EN,即给予EN+PN或者全肠外营养(TPN),记录不能耐受全肠内营养(TEN)的原因,EN、PN营养液的基本内容,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复查sALB。能量供给根据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意见(草案)推荐,急性应激期进行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量喂养”的原则(83.7~104.6 kJ·kg-1·d-1);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C级适当的增加(125.5~146.4 kJ·kg-1·d-1)[2]。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入住ICU时sALB<35 g/L患者721例,平均sALB为26.5±7.2 g/L,营养不良发生率59.7%。其中来自外科系统患者349例,营养不良发生率48.4%;来自内科系统340,营养不良发生率47.2%;其他32例,营养不良发生率4.4%。内外两科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1025例,占84.9%,916例EN途径能量摄入小于目标喂养,予实施EN+PN治疗,占19.8%;单纯EN者154例,占12.7%;因存在EN禁忌实施PN治疗患者138例,占11.4%。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按营养状况评估,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sALB水平有所升高,以EN+PN和PN营养支持为显著。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营养支持1周后各组sALB变化的比较(略) 讨 论

患者合理营养支持是治疗危重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临床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仍未见下降。本文对我院ICU危重患者采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方法结合参考sALB<35 g/L评定患者营养不良,结果显示危重患者营养不良比例高达59.7%。长期来,由于外科系统中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等,部分患者需要禁食,外科营养支持一直受到重视[3],外科系统PN治疗所占比例远高于内科系统,但研究结果显示内外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内科重症患者营养不良在内科系统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可能原因是慢性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慢性心肺等功能不全,体力,意识,消化功能等),防碍重症患者进食,患者虽能进食,但远不能达到目标喂养;普通病房住院期间可能忽视了营养支持治疗等,提示营养支持在内科系统应引起足够重视,全面加强临床营养支持的培训是必要的。

根据营养素补充途径,临床营养支持分为EN支持与PN支持两种方法。研究证实,只要提供不低于总热量20%的肠内营养,就可以避免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与肠道的菌群易位。多项研究证实早期EN能减少脓毒症的死亡率、ICU的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4,5]。EN比TPN便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有利于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免疫功能和肠屏障功能;而TPN的应用中发现感染、代谢紊乱、肠黏膜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的比例增高,可能导致感染和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并增加医疗费用。目前,营养支持方式已由过去以PN为主要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EN。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5月制定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意见(草案)推荐[2],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积极采用EN支持(B级)。本研究显示,在临床早期运用EN过程中,仅有12.7%的患者能基本达到目标喂养,大多数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内毒素血症、休克、创伤、长期运用广谱抗生素、脏器功能衰竭、机械通气导致腹胀等多种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约有75.8%的患者单纯EN不能达到目标喂养,同时部分开始可以耐受足量EN的患者,在入住ICU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需减少肠内营养量。国外有多项研究显示,发现在临床实践中单纯EN治疗患者因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摄入,导致或加重营养不良,与ICU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增加相关[6,7]。因此,对EN不能达到目标喂养的患者, PN的补充能保证足量能量的摄入,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我们认为尽管EN是危重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途径,但是单纯EN治疗能量摄入不足发生率高,PN补充支持是合并肠功能障碍患者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部分肠内营养与部分肠外营养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在ICU中占重要地位。EN联合PN治疗与疾病预后的关系、PN开始治疗的时机及EN与PN治疗的合适比例等方面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 伟,蒋朱明,张永梅,等. 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在中国住院患者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5):137-141.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582-590.

[3]刘晓丽,袁静珏,王 莹,等.肠外营养输液途径合理性和适应证分析——3979例患者回顾性调查[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5):263-267.

[4]Marik PE,Zaloga GP.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acutely ill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Care Med,2001,29(12):2264-2270.

[5]Artinian V,Krayem H,DiGiovine B,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on the Outcome of Critically ill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Medical Patients[J].Chest,2006,129:960-967.

[6]Reid CL,Campbell IT,Little RA. Muscle wasting and energy balance in critical illness[J].Gin Nutr,2004,23(2):273-280.

[7]De Jonghe B,Appere-De-Vechi C,Fournier M,et al.A prospective surve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practic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hat is prescribed? What is delivered? [J].Crit Care Med,2001,29(1):8-12.

第7篇: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 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值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3、对急诊抢救病人,遵循先抢救后补付款的原则。对突发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平稳后方可移动。

4、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5、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 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7、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括病史首页危重、抢救人次的填写)

8、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9、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由医务处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10、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11、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推诿,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设备处保障设 备的临时供应。

第8篇: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

、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护士长做好护理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如护士长不在班,领班护士负责组织抢救,不得延误,必要时报请护士长参加抢救。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分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危重,第一发现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吸痰、输氧等,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

、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要服从分配,严守岗位,严肃工作纪律,不得擅自离职,抢救患者过程中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嘱示,但对抢救患者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患者,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各种用药处置要准确、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几率。

4

、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5

、危重患者的各项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记录,记录要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时间应精确到分钟。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6

、要保证抢救药品及器材的供应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齐全完备

要定人保管

定位放置

定量储存

用后随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

以保证使用。

7

、在抢救患者的同时,由抢救工作主持者或指定人员,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未签署病危通知书的及时与患者代理人或近亲属签署。

8

、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用拒绝或推迟,后勤管理处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9

、特殊情况如高级干部、港、澳、台胞,或已产生纠纷的病例,可由医务科到场协调,必要时设立科室或院抢救小组,选派专人负责治疗或护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科室间或院间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10

、重症医学科每日须留有床位,以备急、重症患者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11

、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变化、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12

、抢救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消毒外,将抢救实施办法、措施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书写在病历中,各项处置按实际执行时间补充医嘱。

第9篇: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病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萎缩、退化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因此对其各系统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整体状态、疾病危险程度以及各系统脏器的损害程度,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处理极为重要。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内容较多,最基本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监测等。

1.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包括意识水平监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CT与MRI、颅内压测定和脑死亡的判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水平监测,可采用GCS计分。颅内压的测定可了解脑积液压力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2. 循环系统监测

包括心率、心律、无刨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功能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及心脏指数等。 3. 呼吸系统监测

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呼吸音、潮气量、死腔量、呼气压力测定、肺胸顺应性监测;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的结果;血气分析;胸片等。其中血气分析是较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护士应了解其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4. 肾功能监测

肾脏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它负责保留体内所需物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同时它也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因而对其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包括尿量,血、尿钠浓度,血、尿的尿素氮,血、尿肌酐,血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5. 体温监测

是一项简便易行、反映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率的指标。正常人体温较恒定,当代谢旺盛、感染、创伤、手术后体温多有升高,而极重度或临终患者体温反而下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应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1. 保持患者良好的个人卫生

按要求为患者进行晨晚间护理,必要时行床上擦浴,及时更换污浊的床单位及病号服。保持口腔卫生,根据需要进行口腔护理,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更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注意眼睛护理,涂敷眼药膏或用盐水纱布覆盖患者双眼,以防角膜干燥而引起的溃疡、结膜炎。排便后清洁会阴部,定时会阴冲洗以保持会阴部清洁。

2. 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通过规律翻身变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清洁,使用缓解局部压力的装置来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3. 维持排泄功能

排便护理,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留置尿管者应执行留置导尿护理常规。

4. 保持肢体功能

经常为患者翻身.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患者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其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或3次,轮流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及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矫形装置。

5. 做好呼吸咳嗽训练,防止坠积性肺炎

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来预防呼吸道分泌物淤积、肺炎、肺不张等。

6. 注意患者安全

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用具约束患者,防止坠床或自行拔管等;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7. 保持导管通畅

危重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包括:①病情危重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②突然在短时间内丧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身体功能的控制,完全依赖于他人;③不断地进行身体检查,甚至触及身体隐私部分;④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⑤治疗仪器所产生的声音、影像、灯光等对患者的刺激;⑥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而引起的沟通障碍等等。患者的家人也会因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经历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应做到: 1. 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敬和接受。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有同情心。

2. 在任何操作前向患者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精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3. 对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并向患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

4. 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应与患者建立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5.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6. 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患者注意,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7. 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递爱、关心与支持。减少环境因素刺激,病室光线宜柔和,夜问减低灯光亮度,使患者有昼夜差别感,防止睡眠剥夺。病室内应安静,尽量降低各种机器发出的噪音,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病室内适当位置悬挂时钟,令患者有时问概念;在操作检查治疗时使用床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发热的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 体温过高 2. 体液不足的危险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 焦虑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2. 活动与休息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室温在18-22℃,温度在50%-70%。 3. 药物治疗及护理

1) 药物降温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静脉补液。

2) 物理降温 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敷冰袋、降温贴;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对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疾病的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

4)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4. 观察要点

1) 定时测体温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2) 观察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 如是否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伴随症状。 3) 观察饮水量及饮食摄取量、尿量变化 5. 心理护理 1) 体温上升期 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应加强巡视,给予精神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2) 高热持续期 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6. 其他

1) 口腔护理 鼓励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行口腔护理,口唇干燥时给予涂护唇膏。

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其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7. 健康教育

1) 告知患者和家属保证充足营养及足量饮水的意义。 2) 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

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 观察要点

1. 意识与瞳孔 2. 肢体温度和色泽 3. 血压 4. 尿量 5. 心率、脉搏 6. 呼吸 7. 全身状况

二、 护理措施

1. 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3) 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4) 动态自主监测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变化。 2. 维持有效循环

1) 快速补液 开放静脉通路(1-2条),并保持通畅,一条扩容,一条输抢救用药。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根据病情动态监测CVP、co等。 3) 体位 平卧或仰卧中凹位,更换体位后密切观察病情。 4) 正确记录出入量,记每小时尿量。 3.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 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

2) 由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防止渗漏。 3) 使用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药量。 4. 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意外拔管。

5. 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安抚家属。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 清理呼吸道无效 2. 有误吸的危险 3. 有感染的危险 4.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 营养失调 6. 排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 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流食;4-6次/日200-300ml/次。 2. 休息与活动

1) 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2)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早期遵医嘱中频/气压治疗,预防肢体血栓形成。 3) 谵妄、烦躁不安者,立起床边护栏,避免坠床;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适当约束,防止外伤,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3. 观察要点

1) 神志、瞳孔、T、P、R、BP、Sao2. 2) 皮肤黏膜 有无压疮、感染等。 3) 进食情况 有无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4)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 4. 其他

1)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翻身、拍背q2h,按需吸痰。

2) 眼睑不能闭合者,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上,以免角膜干燥或受伤;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覆盖。 3) 腕带标识要准确、清楚。 5. 健康教育

1) 保持肢体功能位,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2) 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遵医嘱调整用药。

上一篇: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下一篇:毕业生推荐表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