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大气的诗歌朗诵

2023-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欢快的大气的诗歌朗诵

有关春天的欢快诗歌

导语:说到春天,大家一定都会非常喜欢。因为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有一种给人重生的感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春天的欢快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1、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花如霞

芳草吐新

辗转三季

依然如旧

清风拂面

细雨润眉

失眠三宿

红颜似衰

不是清纯

亦非妩媚

凝神三秒

心情

有如美酒般沉醉

为你降临

为你无眠

岂止三秋

回忆

那胜似古龙的馨香

辞旧迎新

新亦如故

2、推开春的大门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3、把春天遗忘

春夜无人的庭院

轻轻的风儿在梦中歌唱

听,有人远去天涯的脚步声

有人又回到了故乡

如果我的枕畔有一片月光

今晚我便无法安眠

只因那心里还有她的倩影

在舞动我沉寞的眼神

每次仰望蓝天

云都飘往日落的地方

每次拥抱黑黑的夜

星都在最远处闪烁

想在灯下流几滴眼泪

又怕泪水反射昨日的心碎

离开温暖的软床

却不知道春天在等待着谁

你就在明亮的窗下

想着春天的爱

想着秋天的霜

想着一切甜美的花香

我已在梦醒的路上

偷偷地哭

悄悄地笑

慢慢地把自己的心遗忘

遗忘给春天

遗忘给思念的烛光

或是寂寞的希望

第2篇:诗歌品味芦苇尽欢快

读完一本精彩的书籍,往往会遐想着作者的睿智、勤奋和欢快,而今读《欢快的芦苇》,却有幸第一时间与作者王茂长老师一同分享书香带来的欢快。

我恭敬的捧着王老师递给我的新作,吸允着淡淡的墨香迫不及待的欣赏起来。

《欢快的芦苇》淡蓝色的封面赫然印着书名,芦苇丛随风飘荡,芦苇丛上几只大鸟在蓝天白云间翱翔,远处是无边的天际及深邃的苍穹。我看着这朴素大方的封面想,这不正是王老师自画像吗?你看,他那颗不老的心像随风芦苇般的欢快,创作的思绪如鸟儿般翱翔,睿智的心智向往着无边的天际。

《欢快的芦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那片热土的眷恋,作者深知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故乡,只有连根养根才能枝繁叶茂。他在《根》中写道,“有了根,变有了树,有了森林。有了根,变有了花,有了花园。有了根,便有了草,有了草原。有了根,便有了丰收。有了根,便有了生命,有了绿色的世界有了万紫千红的世界......根啊,在大地上深深的扎下,根啊,在祖国的怀抱里深深的扎下”。《欢快的芦苇》中深情的写道:“一株株芦苇不乏野气和韧性,一阵阵风袭来了,芦苇后浪推前浪,状如彭拜的海洋,洋面荡漾着一层起伏的白浪。金秋来了,洼地的芦苇仍挺立如初。总之,无论盛夏酷暑,风袭雨浸,他的根部总是紧紧抓住大地母亲不放。”是啊,他生命的根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他创作的根也在这里深深的扎下。

《欢快的芦苇》展现着祖国山河的魅力,作者时时将自己融入这美丽而多情的画卷,时而为它而陶醉,时而为它颠狂,时而为它而赞美。在《走进夏天的圣母山观光园》中,他赞美之言溢于言表。“漫步盛夏的园中园的水泥大道上,两侧的青桐、枫槭、合欢、白腊、柏桧等向你昂首致意,它们身下的百日红、红叶桃、紫叶梨、木荆花及身旁身后的枚瑰、月季、迎春、花椒、妁药等草本藤本植物均拍打或摇晃各自不同形状的叶子向来人招手致礼,向你发出迷人的清香。蝴蝶在其间戏嘻,蛾类在冠上飞舞。这时,来人的闷惓、烦躁全被不知不觉地赶跑”。《长久的白皮松》一段“走进墓园,耀入眼帘的是那经历四百多年风雨沧桑的通直的44株白皮松。通圆的树干,围径约有两米有余,干躯直向蓝天,遮天蔽日。苍劲的枝叶飘逸芳香,鸟儿在上面嬉笑歌唱。面对高大苍劲的古松,让我穿越四百年的历史隧道,来到了泱泱大国的大明王朝”的描述,从而流露出了他满怀的豪情。在《品味山水》中写道,“有山有水的世界,山者仁也,水者智也,失去理智则陷入丧人性,丢掉仁义则失掉气节,任人踩踏宰割。一个完美之人,恐怕要有骨气,水之柔性。或许才是智勇双全,仁智合一,乐于奉献的乐山乐水之人”。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欢快的芦苇》呈现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积极对待生活、工作、学习、创作、交往等,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作者欣赏芦苇的生命状态,从中悟出为人的真谛。“它们不畏酷暑严寒,昂首挺立,可歌可泣。狂风吹来,弯弯腰,暂屈己身,等待来时,也并不一定不好,硬对硬的对抗,也许是敌人所希望的”,这何尝不是做人的策略呢?“面对生物难生的沼泽地,面对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目视年年岁岁快快乐乐的芦苇,我找到了生命的本质,找到了生命的元素”。联想作者一生走过的坎坎坷坷,从农村到上学、再到祖国华南大三线建设、再到家乡工作,从完成本职工作到勤于文学创作,确实像芦苇一样,面对艰难却快快乐乐。

品味芦苇尽欢快,情深之处笑开怀。莫道书中抒梦想,满腹文章流淌来。愿王茂长老师的笔尖上流淌出更多、更欢快的文章。

第3篇:中秋节的诗歌朗诵-中秋节的诗歌朗诵 中秋节经典诗歌朗诵稿71

中秋节的诗歌朗诵-中秋节的诗歌朗诵 中秋节经典诗歌朗诵稿71

中秋节经典诗歌朗诵稿;同心邀明月中秋诗词诵读【开篇】伴奏音乐《高山流水;早春,绿江,繁花,银月,静夜,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串词)伴奏音乐《西江月》;月色如水,清风似酒.夜正醉,人正酣,看那一轮明月;【第二篇章:睹月思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人有悲欢离

中秋节经典诗歌朗诵稿

同心邀明月中秋诗词诵读 【开篇】 伴奏音乐《高山流水》

明月当空洒银

玉,又是一年团圆日. 自古中秋月最明,且把思念遥相寄. 月色如水,流淌着我们不尽的思念. 月光如织,扯不断我们永远的挂牵. 月华如歌,鸣奏出我们心中的绝响…… (串词) 伴奏音乐《月光》

早春,绿江,繁花,银月,静夜,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浅吟低唱.月在水里,月在天上,月在画里,月在心上…… 【第一篇章:望月怀古——举杯邀明月 皎月照无眠】

《春江花月夜》 伴奏音乐《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串词) 伴奏音乐《西江月》

月色如水,清风似酒.夜正醉,人正酣,看那一轮明月,几许惆怅 月依旧,人不

同,遥忆旧事,任心绪淡淡飞扬……

【第二篇章:睹月思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伴奏音乐《关山月》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串词) 伴奏音乐《月光小夜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淡淡的乡愁酿成一杯酒,浓浓的乡愁化作两行泪,浓浓淡淡的乡愁凝成了一首诗……

【第三篇章:对月思乡——故乡秋忆月 异国夜惊潮】

《乡愁》 伴奏音乐《思乡曲》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串词) 伴奏音乐《月光》

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皎洁的月亮传达一

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金秋如锦,描绘祖国山河灿烂的画卷;皓月如歌,唱响我们心中永远的激昂.

【第四篇章:神州共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金秋皓月》 伴奏音乐《彩云追月》

凝结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轮浩月, 辐射出万人向往的季节, 金秋, 黄金般的天地, 酿造着丰收的美酒; 干杯的啸吼, 划出明天的灿烂. 忆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

举杯邀月慨叹家国的忧思, 看今朝, 我们如痴如醉,

举杯同庆国盛家合的盛世! 我们追忆,

追忆那共同播种的春雨, 追忆那披星戴月的艰辛, 追忆那团结进取的高风; 我们畅想,

畅想那喷薄欲出的宏图大业, 畅想那你追我赶的彩云, 畅想那辉煌你我的红日. 金秋浩月, 我们永远爱你!

【结尾】 伴奏音乐《月圆曲》

月是期盼,月是挂牵; 月是思念,月是圆满. 长河落日圆,中天悬明月, 大江流日夜,明月照古今.

来吧,让我们举杯!莫辜负山间朗月,江上清风; 来吧,让我们举杯!莫忘真挚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 来吧,让我们举杯!不管你住长江头,还是长江尾; 来吧,让我们举杯!不管你在海峡西,还是海峡东! 让我们举杯——

合:同心邀明月,千里共婵娟!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中秋节经典诗歌朗诵稿71等内容。

第4篇:适体朗诵的诗歌

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适合集体朗诵的诗歌精选 ,欢迎阅读。

【篇一:《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篇二:《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篇三:《当你老了》】

作者/叶芝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篇四:《梦想·现实》】

我们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梦想

另一个是现实

梦想的翅膀总是轻盈的

有无穷尽的幸福与满足

我们可以驾驭轻快的翅膀

任天空遨游,任自我高唱

现实的脚步总是残忍的

有无休止的痛苦与烦恼

我们只能放慢沉重的脚步

任大地践踏,任自我低吟

人们在梦想与现实中徘徊

不知是梦想创造现实

还是现实摧残梦想那年冬天我迈开了脚步

虽然不知会僵硬在何方

但还是迈出了第一步

别无他求

只想找到一点温暖

来融化冰凉的心

今年冬天我寻找足迹

虽然身后有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却不知哪是我的

没有目的

只想知道哪是我前进的路

来延续我的脚步

明天应该是灿烂的

我肯定

昨天和今天我都在抗击风雨

风雨之后应该是彩虹

明天应该是辉煌的

我坚信

昨天和今天我都在赶路

赶在日出时分是最美的

明天应该是我的出现

我保证

昨天和今天我就有所准备

准备我人生中的每一刻

【篇五:《国庆节诗歌集体朗诵》】

男:这是我的梦

女:这也是我的梦

大合:这是我们的中国梦

(一)

女:今夜

你入我梦来

带着女娲补天的彩石

男:今夜

你入我梦来

携着伏羲老祖的故事

女:你用最轻柔的话语呼唤我

男:这一声却让我的整个身躯血液沸腾

大合:于是,

我聆听着清越的战国编钟走向你

我摩挲漫天黄沙的丝绸之路走向你

我感受着泰山一览众山小的巍峨

长城一去万里的雄浑

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柔情

北国雪野的无垠

女:我看见了,看见了这令我心醉神迷的一切

你看见了么?

男:是的,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游侠泛着寒光的剑身

是的,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大汉羽林军头盔耀眼的红缨

女:你听,那是什么声音?

男:这是铁木真驰骋草原战马的嘶鸣声

这是郑和下西洋的楫声

这是戚继光横刀立马、誓斩倭寇的呐喊声

大合:那是赤壁的惊涛拍岸

那是长白山的松涛林海,那是仁人志士的悲天悯人

那是天之涯,海之角最动听的啼鸣

那是涌入我们灵魂的五千年的光辉

(二)

男:今夜

你入我梦来

我却分明听到你的啜泣

女:是列强瓜分的铁蹄践踏神圣的土地

是割地求和给万里河山留下伤害几许

是破碎的卢沟晓月、八年风霜、山河失色

大合:中国,中国,屈辱的中国!

我的心同你一样啊

痛到了极致!

男: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不屈的信念在磨炼中孕育

多灾多难的母亲啊!

我用泣血的心祈盼你苏生的一刻

(三)

大合:中国人民喝着滚滚的长江水

体内奔流着黄河般沸腾的血液

换上了万里长城般坚强的脊梁

顶天立地的形象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

男:雪灾,让我们措手不及

一座绿色的钢铁长城

让满目疮痍的土地春回大地

女:2008年5月12日,天崩地裂

无数生灵瞬息离去

一个个美丽的家园成了人间炼狱

女合:我们会屈服吗?

大合:不,永远不会

党和政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十三亿人民的爱心足以战胜任何困境

中国,中国,英雄的中国!

男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不再依赖过去的四大发明

已有让世界瞩目的现代国防科技

百年奥运,一朝梦圆

六十年的艰辛奋斗,让千年古国焕发了青春的容颜

和平的信鸽飞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人们奔向小康之路的步伐迈得更加雄健有力

大合:啊,中国,中国,不朽的中国!

女:我骄傲,我是炎黄子孙

男:我自豪,我是龙的传人

大合:当雄鸡在那遥远的东方高唱的时候

中华民族腾飞的捷报一定会频频传扬

中国人民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去铸就明天的辉煌!

男合:这是我的梦

女合:这也是我的梦

大合:这是我们的中国梦

【篇六:《班集体诗歌朗诵》】

男:你做一个制作,我来设计方案。

女:你创造个作品,我来实现节能。

全:把心放在创新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男1:一把小剪刀、一瓶小胶水,拼出我们五彩的梦想。

女2:一次小假设、一次小尝试,修正我们幼稚的方案。

男:放飞科技的梦想,把一个个的成果洒向我司小。

女:寻找突破的窗口,用心体验我们的改造的乐趣。

男:即使胶水粘满了我的手,我们都不会放弃梦想

女:即使实践一次次的失败,我们也不会放下我们的追求

全:因为我们知道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男:一次次的实践,我们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技能

女:一回回的体验,我们提高了本领,迅速成长

男:实践中有苦有甜,

女:体验中有酸有辣

全:但正是这样的酸、甜、苦、辣才能放飞我们的梦想。

男:我们钻研,我们不断探索

女:我们尝试,我们不断进取

全:我们实践,我们拥有明天;拥有未来

男:在我们司小人的努力下:

女:创新的蓝天会更瑰丽,节能的世界会更精彩,

全:创造的梦想会更甜美,环保的生活会更清新!

男:让我们在科技创新中,留下我们的成长足迹!

女:让我们在科技创新中,放飞我们的梦想。

全: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燃起科技创新的希望

全:改造我们的生活。谱写创新的篇章。

第5篇:诗歌朗诵的技巧

意境是一首诗最美妙的部分,它包含“意”和“境”两方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事物的意象。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境意象,获得美的享受。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现在的古诗教学常常采用“释题──读通诗句──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老五步法,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引导,引领学生感悟意境,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的境界达到情境相融的境地呢?

一、通过意读,展开想象,体会古诗之意境美

所谓意读,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时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体会诗的意境美。古诗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 1 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 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古诗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歌中的画面。

在意境的创设中,作者有时会故意留有空白,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积累去填补这些空白。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空白”,以调动学生的想象,从而对作品的境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如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学生1:院子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得充满生机。学生2:杏树高高地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学生3: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这首诗并没有具体描绘园中的美好春色,但“满园春色关 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自由想象驰骋的空间。蕴涵着蒙娜丽莎微笑式的神秘朦胧美。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遐想,畅谈心中春天的美景。

再如贺知章《咏柳》中千古佳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如果教学仅停留在串讲句意上:“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这无疑把鲜活的诗句缢死于苍

2 白的解释中。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想象,“春风看不见,摸不着,作者为什么把它比作剪刀呢?”学生说:春风轻轻地吹过柳条,柳叶悉悉梭梭响,仿佛春风正在修剪柳叶,等等,这样的再造想象,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能使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各种物象所构成的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接着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是谁在握着这把剪刀呢?”学生的想象进一步被激活了,是“春姑娘”,“春天的使者”,“风婆婆”,“春天的力量”,“大自然”„„学生思维的灵性和创造的活力,升华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诗的情韵徐徐展开。

我们在指导学生透析古诗意境的过程中,首先也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意境的艺术美。

二、抓“诗眼”,感悟诗魂

古诗中“诗眼”是通向古诗意境的桥梁。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诗眼”,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为通往古诗的意境铺路架桥。重点词语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词语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避免了繁琐的逐字逐句串讲。

贾岛“推敲”的故事,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 进行“推敲”了。贾岛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时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 两个字词中,

3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应该抓住这些字词设疑置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反复斟酌,舍 弃了“来”、“过”、“到”、“入”、“满”,而用“绿”字。一个“绿”字牵全文,“绿”字有色,形象地再现了万物争春的景象。教学中,我问学生,这 “绿”是否能换成“到”、“过”等词,想想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绿”字,不难使学生感受到一片绿色锦绣,激起他重返政坛的美好愿望,于是发出“明 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感叹。

又如在教学《咏柳》时抓住“不知细叶谁裁出”句中的“裁” 字,让学生想想:“裁”是否用错了?树叶能是“裁”出来的吗?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悟,体会到了“裁”字不仅写出柳 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更是让人感觉到春风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在装扮着美丽的春天。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光是为了让学生抓住“诗眼”,领 悟到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这些关键的字词,表面看学生似乎懂了,其实不然,正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道驻足欣赏,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诗魂。

三、了解诗人,走近诗心

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明确地指出,学生要更准确地了解诗歌的意境,就必须“知人论世”。通过查找相关信息,了解诗人的 4 阅历、情趣、心境以至创作风格,了解这一作品是诗人在怎样一个特定时期创作。

人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曾说过:“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古诗的意境,必然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更好地体会诗境。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杜甫“平生第一快诗”。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当时诗人正携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地平息的喜讯后不禁大喜若狂,恨不得乘着大好春 光马上回到家乡。全诗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的二十个字,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极品意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体味,在深思。“诗心”何在,莫衷一是。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诗人,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就会使我们受到不小的启迪。《江雪》,通篇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孤独心情。白雪皑皑,鸟雀无影,阒无人迹,烘托了孤舟寒江、孑孓独钓的意境。当然,我们面对 的是小学生,教学要把握好“度”,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诗画合一,入意境

5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意境仅凭教师的讲解是力所不能及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手法多样性的特点,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不知不觉地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闻 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挖掘古诗意境。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柴烟”中的“生”字用得绝妙,如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 体会。而录像就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恋叠嶂,而香炉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一团团柴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色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意 象,让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生”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去雾僚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及深层含义。

古人作诗非常讲究“诗中有画”。在文学史上,可以说很多诗歌 是一幅幅无形又美妙的画,在每位读者的心目意象中有大同也有小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副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教学中我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来作画。“你认为该画些什么呢?你打算怎么来画呢?你在白纸上怎么来描绘出这份诗意呢?”学生反复诵读仔细琢磨之后,描绘出了心目中的诗境:繁盛 的春花,遮盖了小路,压低了花枝。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

6 自在的小黄鹂在花间不断地欢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绘就了一幅万紫 千红、繁花似锦的诗意画面。大家充分感悟到了这首诗的意境,也在快乐的说说画画中理解掌握了这首诗。

现在的教科书很精美,文中教学的古诗都有作为背景配置的一幅插图画,这正是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的。拿到古诗,先别忙着教,不妨先让孩子们细细观赏诗里的插图。

当然,根据诗意的不同,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不同的“画技”。可以用白描,也可以用彩绘,可以用线条简单内勒,也可以抓住细节重点描绘。画得不像也没关系,因为真正的“画”在诗中,在每个孩子不同的感悟中。

五、设境实践,入意境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抒情诗,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或借助当时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如教学《游子吟》时,我让学生上台扮演母亲与儿子的角色:儿子准备远行,老母亲牵挂儿子久行不归,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在扮演过程中,有些学生加入老母亲老眼昏花被针刺痛的情形,也有学生加上母 亲叮嘱儿子在外要好好保重身体的唠叨话„„从学生的精彩表演中,无处不体现出母爱是伟大的主题。

7 再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儿童,老师扮演作者,然后叫学生表演“笑问客从何处来”,通过这个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在表演的评议中,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就更易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既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比较形象生动。在教学中,第一个学生是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第二个学生是说: “您从什么地方来?”第三个学生则是笑眯眯地说:“老爷爷,您从什么地方来?”通过让学生评议“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好”,让学生更加着眼于儿童当时的神 态,第三个小朋友是笑眯眯的,体现了笑问,而且很有礼貌,所以第三个小朋友是表演得最好的。通过设境实践的方法,既寓教于乐又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学 习的机会,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更易于体会诗歌里面所蕴涵的意境。

六、多元诵读,入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由于诵读以直觉和意会为主要解读方式,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感悟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独特性,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其主体性特征尤为显著,这样诵读就充当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是一个传 情达意的再创造过程。古诗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创造性地了解诗人心声,把握诗歌内涵。

8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如我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领悟意境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 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 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 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

9 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学生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在教学中,教师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及意境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诚然,古诗教学中意境的引入法是多样的。至于采用哪种方法,可根据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运用,也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运用,或根据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皆可。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

第6篇:中秋节诗歌朗诵稿-中秋节诗歌朗诵稿 中秋节的诗歌朗诵稿

中秋节的诗歌朗诵稿

夜色渐浓,清露初寒;今夜,我独守窗畔,谱银虹之幽曲;原以为,今晚会是月圆之夜;所以,想邀与我有着同样落寂的明月做伴;却未想,乌云做怪,今宵,月无踪。无月的中秋夜,还有谁人来与我同伴!秋,在我的心中,有的只是整片的沧凉!可是,秋,却又是一个多情的季节。秋,是廊然空阔的心绪;秋,是落落的洒脱和飘逸的季节。

独坐中秋夜,看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于一色”不由起想,长河落日,在江东去,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只剩这满目的秋泓碧水,与清风共起舞!

秋,也是个收获的季节;但,这个季节的收获也刻着岁月的沧桑。仿佛有一个美丽少女,用那双柔软的素手,在秋日的夕阳下,俯身轻轻拾起一片落叶,放于掌心轻拂——因为,那落叶上有她的一段尘封的岁月、有她的不舍与无奈、还有她一滴泪水的凝聚!

当季节的更替定格在秋天的时候,那片片落叶挣扎着飘荡在空中,犹如,一位老人,在风中唱着最后的挽歌,然后便随风飘散而去……

历经了春夏的繁荣与茂盛,在秋日的寂寞中,依然无法摆脱归不了根的命运。叶子,终究都被定义为落叶。春种、夏盛,秋落、冬收;这也是生命的自然法则,是定律。秋天,是落叶离死亡的最后期限。中秋节诗歌朗诵稿

秋风萧瑟,阵阵微风轻起,也吹动了我那轻柔的发丝,那枫叶也随风而沙沙作响,犹如那没有节奏的旋律。枫叶也有尽时,可是我呢?那多年的等待,

究竟要到何时才能够终结。

凝伫在窗台,听着筝儿声声;想起曾经的牵手,想起曾经共同许下的心愿;而今却是,人依旧,梦已空。中秋节诗歌朗诵稿是谁,把三生石上的誓言刻入了广寒宫?又是谁,把今世之情写入素丝之中?

今夜,本该是月圆之即,可却无从寻月;是月也有无奈之苦,还是月怜我孤独!才不愿将她的圆满,展现于沉浸在伤感与思念的我面前!

在这样的一个人月两圆之夜,竟是我一个人独行、孤处。迎面有风吹来,有着一种透心的凉意;想着你,是否也在这样的夜色里,独行、孤处于这浊世间,品读那一份清冷,细数着那一些过往。

走遍了多少的角落,才有了心底最真、最美的那一份情怀!可如今,一份守望,一句誓言,都已化成了思念里的锦曲……

站在这无月的中秋夜,情落几重,

思绪无限;心底那一层淡淡的惆怅慢慢涌起,象是平静的湖面泛起的一阵链漪,感受到阵阵酸楚。对你的牵挂已然成就了一种痛,沉淀在心底——隐藏在记忆里,久久不能消除!

但愿,在来年的中秋之夜,能够再邀明月,能够得圆月相伴;但愿,在来年的秋的季节里,再不会有忧伤;不会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悲哀!

上一篇:初级粮油化验员试题下一篇:关于检讨书的结尾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