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年级之星活动方案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评选年级之星活动方案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评选年级之星活动方案1

为了进一步加强年级德育工作,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高二年级同学中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和激发广大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努力营造良好校风、班风、学风,增强校园活力;经年级研究决定,将在本学期开展“年级之星”的评选活动。现将评比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项目:

“年级之星”分别设立学习之星、纪律之星。

三、评选办法:

年级制定年级之星的项目及评选标准,各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申报,由班级先评选并确定班级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再由班级推荐到年级评选,最终确定年级之星。年级之星每次考后评选一期,每期评出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各3名,具体时间如下:

各班级根据“纪律之星”、“学习之星”评选标准,确定1名,写出关于该生事迹简介的推荐词。

四、评选条件

(一)纪律之星

1、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自习课十不准”的内容,举止文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班集体。

2、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宿舍、集体活动中,能带头模范的遵守纪律。

3、能严格要求自我,并以自身规范行为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周围同学,做遵规守纪的学生。

4、能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5、学习成绩良好。

(二)学习之星

1、学习态度端正,勤学好问,能较好地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善于分析,勤于思考总结,具有良好学习习惯。

3、学习成绩突出,各科学成绩均名列班级前茅,在评选前的最后一次大考(包括期中、期末或月考)中,总分必须在班级前5名。

4、能够主动帮助他人一起提高学习成绩。

5、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作业,作业书写整洁、美观且正确率高。

6、学习刻苦,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

7、积极配合班级提升班级的学习氛围。

8、积极协助老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的进行转化。

五、奖励办法:

评选出的班级之星,班级将设“班级明星榜”宣传表扬;评选出的年级之星,年级将通过橱窗“校园明星榜”、班级竞赛等途径进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评选年级之星活动方案2

根据“青春*”首届青少年文化节的总体安排,为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选树和宣传近年来在我市经济建设中涌现的青年创业典型,营造有利于青年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的青年奋勇投身创业热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日报社、*市广播电视总台决定联合开展*市“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选对象

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之间,在*的非公有制企业创办人或主要负责人,或*籍在外创业青年。

二、参选条件

1、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积极带领职工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大贡献。

2、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在本行业有一定影响的青年企业家。

3、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4、企业诚信状况好,社会信誉好,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防治环境污染、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方面成绩显著,并且连续多年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违法违纪案件。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密切联系群众,企业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6、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三、推荐办法

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接到本通知后,要重视做好宣传发动、人选推报工作。每个县(市、区)限推报1-2名,市直共推报3-5名。上报材料包括候选人申报表、事迹材料(3000字以内),同时提供相应软盘备份。申报表和事迹材料须经本人签字,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团委,税务、工商、公安部门联合复核盖章方为有效。请各地将有关材料(一式四份)于5月10日前报送团市委青农部,联系人:*,电话:*,邮箱:*

四、有关要求

1、各地要切实加强对评选表彰活动的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推荐,深入挖掘青年创业典型,把此次推荐上报的典型和以往创业创新方面的典型有效衔接起来,以青年创业者创业创新的实绩和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要依据,严格按照评选要求和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推荐上报工作。

2、要深入宣传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本地区本系统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营造有利于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青年创业,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创业实践。

上一篇:专家辅助人制度民事诉讼法论文下一篇: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