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2022-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三版本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材比较及建议

摘要:本文基于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定位,结合教育学理论,从结构编排、化学感性认识的形成、化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探究学习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五个方面,比较了当前我国人教版、鲁教版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并给出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处理教材并做出优良的教学设计,力求为新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教材比较;化学思维;探究学习;科学素养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7.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教材不再是全国一本的局面,而是一纲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自然在结构设置、内容侧重、内容陈述方式、案例选择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到底哪种教材更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尤其是在教材使用一段时间、正面临全面修订的当今,教材的比较研究更加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对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材的第一单元具有先导作用。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是学生化学科学学习的入门。作为最初接触新的自然科学,教材的第一单元应该给学生一个化学科学的轮廓。首先,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科学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驱动力。其次,使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对化学科学知识形成一个模糊的轮廓并了解化学的基本特点,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了解化学思维方式,预告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最后,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化学科学学习的特点,以便学生能在化学的学习中有目的地逐步构建起化学知识的学习图式。

基于以上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定位,本文将以此为例,从结构编排、化学感性认识的形成、化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探究学习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五个方面,对三个版本教材——人教版[1]、鲁教版[2]、沪教版[3]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处理教材并做出优良的教学设计,力求为新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之处。

一、教材结构的比较与建议

由三个版本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结构(见表1)可知,在第一章的内容安排上,三个版本的教材大同小异。主要介绍了化学科学及化学科学的特点,强调了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教材的这种知识安排基本上遵循了化学学习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学科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

人教版直接进入对化学学科概念的构建,凸显其化学学科主体的化学课程观念;鲁教版的标题虽然与人教版有些差异,但实质上没什么差别,只是在陈述的方式上有所差异。这种内容选择和安排体现了学科中心课程的观念,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是较为有利的;而沪教版的内容选择相对来说更注重化学与社会,力图体现社会中心课程的观念,让学生首先就了解化学与社会密切相关,以学生们熟悉的环境为情境,引导学生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作用,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是介绍化学科学和如何达成化学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教材对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暂不作要求,而强调化学学科学习方法的介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种内容结构与传统的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章的结构有较大的突破,是有益的尝试。

从整个章节的结构设置来看,沪教版的章节设置较有层次性,对化学学科的描述较为清晰和全面。不管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笔者的建议是采用沪教版的思路进行阐述,当然在充分体现社会中心课程观念的同时,也要发挥人教版和鲁教版的特点,体现学科中心课程观念。

二、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建议

1.化学的感性认识的形成

对于化学初学者,首先需要对化学科学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往往建立在这个认识之上。沪教版第一节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标题,然后分别以三个小标题进行阐述分门别类,层层递进,内容详细,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对化学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人教版和鲁教版虽然都有这些内容,但这两个版本的内容组织不如沪教版的集中和有逻辑性,从而较难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首先,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尽可能先传授包摄性、概括性强的概念,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其次,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建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4]笔者建议采用沪教版的基本框架,即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框架组织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单元实验部分的编写和教学,最好能结合社会和生活实际,向学生介绍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以使学生顺利地了解化学科学,如人教版选择“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就较为合适。此外,在编写教材和教学时,要考虑到影响学生形成化学感性认识的情感因素。在第一单元可以设置趣味性实验,并结合化学史、化学家简介、化学科学的前沿知识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同时,爱上化学学科。

2.化学思维方式的建立

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的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在初中化学中形成这种思维方式对初中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最初是靠感观感受到事物,对感官感觉到的材料进行思维认识事物。而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等微观层次上认识事物的科学,因此学生学习化学时必须进行思维方式的重新构建,而这种微观层次思维的构建由于缺乏感官的感受,所以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较为困难。鲁教版中,通过“物质组成的奥秘”这一内容将文字与图片结合,形象地阐述了宏观物质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形成这种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化学本质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同时,提出了元素的概念。至此,学生对化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沪教版中,提到了元素,用图片给出了石英晶体和石墨的微观结构模型。人教版中,提到了原子、分子、元素,并且提到了元素周期律,使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但这两个版本在陈述方式上都不及鲁教版具体、直观、清晰。

为了使学生今后更好地认识化学世界,培养学生这种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很重要。根据心理学家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信息既可以用言语-序列贮存来编码,也可以用映象-空间贮存来编码,凭借双重编码,使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回忆,因为它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提取。而且,映象系统一般说来比言语系统更不容易遗忘。[4]因此,教材中运用图片等宏观形式说明物质的结构、形成过程等微观知识,有益于学习者进行双重编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宏观模型、实验、图片、视频、动手制作模型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3.探究学习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培养科学素养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探究技能和形成科学态度。[5]三个版本都提到了探究学习。

鲁教版中,第二节“化学之旅”对探究学习作了系统的介绍。首先,“从问题开始”,由“化学之谜”和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接着,通过“活动天地”版块,学生自己总结探究学习的一般步骤,体现了发现学习的思想。接着,在“实验探究”这个版块中,让学生实践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并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方式和控制变量法,加深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技能。最后,通过“多识一点”和“长话短说”两个版块,进一步说明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中并没有显性地说明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而是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自已构建探究学习的模式,并详细总结了探究活动体现的化学学习的特点。

沪教版对探究学习也有所介绍,但相对简单,只陈述了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其后设计了一个实验,但探究学习的理念体现不够。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4]在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5]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这正是发现学习的体现,是有益的;但是,教材和教师不应将科学探究活动程序化, 强调所谓的探究步骤和方法。这种将复杂的探究活动简单化和程序化的做法, 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 学生会误认为进行科学探究就是严格按照教科书规定的步骤, 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来获得结论, 体会不到其他因素对科学活动的影响, 使学生学到的科学与科学的本来面目大相径庭。[6]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探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待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所需要的多重智能(特别是非逻辑的思维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5]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化学名言的解读等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正确科学态度。但我们还应当认识到,探究学习并非自然就能发挥它的功能,对探究学习的片面理解,僵化的教学设计,都是导致探究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5]

4.科学素养的培养

虽然世界各国学者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见解各异,但又不乏相互共通之处。结合学者们的观点,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部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7]

三个版本的教材对科学素养的三个部分都有涉及,但各有侧重。三个版本中,对“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都有提及,如“原子论”、“分子说”、“元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绿色化学”、“化学符号”等。鲁教版对“科学的探究过程”这一部分讲解较详细,沪教版中,“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一部分阐述较全面。

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当前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显得极为重要。公民科学素养不同于科学素养,是公民在社会中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指导下的科学行为。笔者认为,中学科学教育应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目标,而不是大批量地培养科学家。科学素养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在过去一年中,您是否参观过科技馆或历史博物馆,是否去过公共图书馆,是否有E-mail地址……”这些点点滴滴之中。公众科学素养是公众靠非教育系统积累起来的科学素质修养,是公众应具备的对科学技术最基本的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因为科学素养的提高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发展,还会促进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进步。[8]

三个版本的教材都举了很多实例来证明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些实例都来源于生活和生产中,并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变化并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正是由于这些实例的涉及面广和学生的多样性,使得有些实例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难以让学生有切身感受,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笔者的建议是,首先,教师在检测学习结果时,不应该只是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应注重学生有没有用化学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和用化学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后者才能影响学生的终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它不仅仅体现在化学学习中,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其次,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尽量使学生明白这些实例与化学的关系和与生活的关系,多结合实际情况补充材料进行讲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化工厂、参观科学馆、实验室模拟化学现象等,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结语

通过第一单元内容的分析比较,三个版本的教材各有所长,虽然教材对于教学来说只是一个知识框架或说是众多参考材料之一,但不能否认教材的重要地位。教材编写者应该结合教育学原理和教学实际,汲众家之所长,以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遵循课程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理论设计教学过程,最终目标是使教材更好地为教材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美玲.化学(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4

[2]毕华林,卢巍.化学(九年级)[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2005:1-26

[3]王祖浩,王磊.化学(九年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4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224,262-263,221

[5]熊士荣.新课程化学探究学习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17,25

[6]杨玉琴,王祖浩.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J/OL].http://cnki.hunnu.edu.cn/,2010/12

[7]中国职工教育.科学素养[J/OL].http://cnki.hunnu.edu.cn/,2010/09

[8]焦禺.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J/OL].http://cnki.hunnu.edu.cn/,2010/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徐楠 肖小明 谢祥林 景一丹 周欣晔 王文 车晓霞

第2篇:三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愉快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踢足球、看书、玩电脑、出去骑车,不过,象棋才是我的最爱。我喜欢象棋,更爱下象棋,我认为,坐在一个地方下象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去陈朱琪家玩,玩了一会儿,觉得很无聊,于是,我们便下起象棋来。

下着下着,我不知不觉地羸了五盘啦!我心里开始得意起来,心想:像我这种高手跟一个不会下象棋的人PK那不是自讨没趣吗?干脆让他走两步我走一步,按照这种办法,我这个“象棋高手”也不会败下阵来的。于是,我便把我的想法告诉陈朱琪,不用说,陈朱琪欣然同意了。

我充满信心,上了无情的“战场”。结果,我刚走几步就输了,我顿时不知怎么回事,陈朱琪笑着说:“你输了吧!”我一下子脸红了,心想:我要是跟一个高手下可能会输,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会输给一个根本就不太会下象棋的人。我决定取消约定,再下一盘,陈朱琪也欣然同意。最后我终于取胜了,心里像比吃了蜜还要甜呢!这盘棋使我懂得了“虚心使我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后来,我再也不骄傲了。

这就是我愉快的课余生活,很有趣,对吧!

我的课余生活

读书

今天,我在教室读书。发现我可是个“小书虫”,又叫“小书迷”。

有时候,我读书只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时候我读《格林童话》,有时候我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还有的时候我读课内书,还有时,我读„„

我只信,读书增加知识。但我发现读书可以找到新发现,并且可以把心静下来,还有可以解开一个个谜团,我认为书是你的良师益友。书可以净化你的心,我发现书是你的智慧钥匙。

书可以把你丑陋的心变成干净的心,好比一张白纸涂上美丽的颜色一般。

书法课

我刚进书法教室时,书法老师教我拿笔,学了一分钟才学会。然后老师扶着我的手写书法,教我蘸墨。然后老师一次次教我,到最后我才会的。

老师教我写横时先顿笔,然后向右行笔,由重到轻,最后再收笔,我照着老师的字认真的描。我要每天认真地练书法,然后老师每个字教会了,以后就会像别人一样,我要天天练习。

刚练习的时候我手发抖,现在好了,练会了手就不发抖了。我练的是“立”字,我先观察这个字,我发现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是主笔,我先轻后重写点,我写的点像人的眼睛一样有神。整个字写完后真像一个人张开胳膊站在大地上。我终于写好了,我非常高兴。

观察蜘蛛

下课了,我和黄祉瑞还有其他人一起去观察蜘蛛。

我们看到了一只有9厘米大的蜘蛛,过了一会这只蜘蛛开始结网了,网像棉花糖一样粘,可是有的蜘蛛网却不那么粘。

第二天,我们刚要去给蜘蛛找食物,那只蜘蛛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估计是被撑死的,因为昨天中午我发现那只蜘蛛旁边有一条毛毛虫,好像就是那条毒毛毛虫毒死了这只蜘蛛。

过了几天,我们又发现了一只新的蜘蛛,这只蜘蛛是红色的,我估计这是一只小宝宝。过了一会又跑来了两只黑色的蜘蛛,好像是这只红色蜘蛛的爸爸妈妈。这三只蜘蛛真像一家

人,然后我们就又开始帮它们找虫吃了。

这几天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我爱画画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我最感兴趣、最喜欢的还是画画。

我从三岁半就开始学画画了。我的爸爸、妈妈都爱画画。每次妈妈在屋子里画着画,我都会坐在板凳上聚精会神地看。妈妈见我十分爱画画,就专门为我准备了绘画用具,如速写本、画板、绘画笔等。我画画就从那时开始了。

转眼间,我上小学了。在学校里,我抓紧一切时间练习画画。一下课,我就画起来,同学们都说我是小画家。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做完作业后,就抓紧时间画画,妈妈见我这样认真,就经常鼓励帮助我,我的画也越来越好了。每次我看到我在纸上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心里就特别高兴。一天晚上,我画了一幅题名为“祖国”的画。画面上有一望无际的海洋,红彤彤的太阳,一群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多美啊!我都被陶醉了。

我爱画画,我的课余生活因为画画更加美好。

开心的课余生活

“叮呤呤”放学铃声一响,我的课余生活开始喽!

我迈着欢快的脚步,回去爱的港湾“家”。到家了,一种温馨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饭菜的香味芬芳扑鼻,馋的我口水直流,但我还是要先开始写作业。今天的家庭作业是口算,在学校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题目,拿起笔来如行云流水一道道题目在我笔下完成了。检查的时候:咦,这道题怎么不对呢?我再笔算了几次,哦!原来是这样子啊!在确认了数学作业准确无误的时候我开始做语文作业。一个字一个词的认真写着,让我提高写字能力。所有的作业都已经做完,该预习了,这一段我怎么老是读不熟练,捧起书大声的朗读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我读流畅了,这时我的作业做完了。

“咕咕”什么声音?原来是我的肚子在叫了,刚才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呢?我要补充体力了。我赶快洗手,“冲”向饭桌,今天有我爱吃的粉蒸肉、西红柿炒鸡蛋和丝瓜汤,香喷喷的饭菜让我胃口大开。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心想:“啊!今天的饭菜真美味,再盛一碗吧,减肥从明天开始。好饱,好满足呀,真幸福!吃完饭躺在沙发上看课外书,哇!课外书里好多知识,我一头扎了进去。

嘟嘟„„嘟糟了,都八点钟了,“天啊,这下完了,我最爱看的喜剧片《家有儿女》已经开始了!”只有五分钟的洗澡时间,我赶忙简单的洗一下就好了,可是一冲澡十分钟就过去了,又耽误了五分钟,哎,真可惜!

打开电视调到我喜爱的频道,因为耽误了时间,没有看到题目,看这个电视剧可不能没有题目,因为没有这个题目就不好笑了,我只能看屏幕右下脚的题目,哈哈哈!真好笑„„我在笑声中渐渐地睡着了。

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一个开心的课余生活,一个丰富的充满笑声的课余生活!

第3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

四月9日 星期六 晴转阴

草莓结果了

清晨,来到院子里,我惊喜地发现:草莓结果了!瞧,果儿像个圆锥,又红又亮,头上戴着一顶小小的绿帽子,像是担心太阳晒化了她的脸蛋儿似的,还不时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西安,真诱人! “爸爸妈妈,快来看呀,草莓结果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院子里叫了起来。爸爸妈妈都出来了,和我一起观赏草莓,他们的脸上都绽开了笑容。要知道,这株不起眼的小草莓,是经我建议,由妈妈买来小苗,在爸爸和我的共同培植下,才得以茁壮成长,直至今日开花结果的。她那小小的果实里,有妈妈的爱怜、爸爸的汗水、我的希望。草莓结果,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啊! 下午,天气转阴。我突然发现,草莓上又虫,一种小小的,约二分之一颗绿豆大,有着六条细腿,浑身白色的软壳虫!咳!这该死的坏东西!它在草莓的茎上、枝叶上蠕蠕而动,一会儿不动了,却明明在那里大吸特吸草莓的汁液。我心疼极了,拿来一根竹签挑虫子,一气拔弄下来十来只。可是还有那么多,怎么办呢? 我急坏了,赶紧请来爸爸,爸爸眉头一皱,拿来一瓶杀虫剂,用小喷雾器“哧哧”地喷了几下。我一看:哈,虫子一个个缩成一团滚下来了!乐得我抱着爸爸直喊“万岁”。

望着那株重新长起来的草莓,我心里乐滋滋的,是啊,任何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刻都不能放松,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种草莓是这样,办其它事情合尝不是这样呢?

观察的乐趣

我家有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它就摆放在客厅的角落里。

它的根被埋在一个红色的花盆里头,从花盆里长出了一条条长长的藤条,绕在中间的一根支柱上。藤条上有着竹子一样的一个个竹节,就是没有竹子那么整齐,而是这一个节凸出来一点,那一个节凹进去一点。竹节上还有一条一条的竖着的纹路,摸上去很粗糙。有一些年老的藤条,它们一个劲地向上爬,有的都已经高过了支柱,好像正在昂首挺胸地向大家炫耀自己呢!还有一些年轻的藤条,它们不但不往上爬。倒往下长,全部趴到了地上,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脱离了妈妈的手掌,偷跑出去玩耍似的。

现在我们看看叶子吧!这些成片的叶子堆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像一片绿洲。走近一看,呀!瓜子型的叶片上还有许多黄色的小斑点呢,就像瓜子脸上长了许多小雀斑似的。再仔细看,上面还有着许多条纹。这些叶子非常娇嫩,好像一碰就会折断。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这棵树的许多不认真观察发现不了的特点。以后我会更加仔细地观察树木、植物,从中享受观察的乐趣。

小蚂蚁

下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菜地里观察蚂蚁。我抓了一只非常大的蚂蚁,把它关在了一个玻璃瓶里,然后边养边观察。因为它的个头特别大,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巨无霸”。

我发现,小蚂蚁的嘴巴和我们的嘴不一样,它的牙齿像一个尖尖的弯刀,也许就是这把弯刀才能够更好地把食物切割然后吃下去吧。小蚂蚁的身体分三节,第一节是它的头部,第二节是它的腹部,第三节是它的尾部。长了八条腿,有趣的是它头上长着两根触须,我想为什么它要长二根触须呢?于是我跑回菜地去想弄个明白,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蚁发现地里有只死了的青虫,它试着搬了搬可太大了搬不动,这时它急忙掉转头去寻找它的伙伴,它用触须向伴们对话,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一只只的小蚂蚁排着队像条黑色的长龙似的涌向了那条青虫,然后,大家一起奋力地拖着往洞里搬。我兴奋地对着妈妈大叫:“我明白了,原来蚂蚁的触须是用来招唤同伴的,是它们用来交流的。”

通过观察小蚂蚁我还知道了一个道理,别看蚂蚁小,但团结力量大,不论做什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成功。

蜗牛

蜗牛是一种软体甲壳类小生物。它爬行的很慢,背着一个大大的“房子”,呈螺旋状,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左旋的非常少见。

我把十几只蜗牛装在塑料碗里,拿出最大的一只放到另一个碗里,找来放大镜,开始观察。

听说把蜗牛放进水里,就可以使它探出头来。恰巧,这只蜗牛被我吓得把头缩进去了,我打了一些水,往里面倒。不一会儿,蜗牛就乖乖地探出头来,并伸出两个长长的触角。我仔细地用放大镜观察它。发现,蜗牛的下腹部有很多点点,这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我又继续观察,发现蜗牛的壳上还有一个小洞,这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于是,我带着这两个疑问来到妈妈面前询问。妈妈回答说:“蜗牛腹部下面的小点是它的腹足,蜗牛就是依靠这些腹足爬行的,壳上的洞是蜗牛的气孔呀!”“噢!”我恍然大悟。

爷爷告诉我,蜗牛通常是晚上出来活动。因为它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所以一般太阳下山后才出来。它慢慢地爬到青菜叶子上,伸出触角轻轻地尝一尝味道,再慢慢地开始美餐。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蜗牛的小知识。

观察蚂蚁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正巧刚走到门口,看见有几个孩子正在捉蚂蚁,我看着看着觉得非常有趣,也参加了进去。

当我们正挖开蚂蚁窝的时候,突然从蚂蚁窝我的另一头,出来了一群蚂蚁,而且还拖着一些白色的“小米粒”拿了下来。扒开一看,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小点点。

刚扒开那个“米粒”的时候。我还以为那里面生了小黑虫了呢!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爸爸走了过来。看到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奇怪的问我:“又有什么难题把你难住了?”我对爸爸说:“爸爸,蚂蚁吃的米里怎么带着虫子呀?”爸爸听了大笑了起来。这时,妈妈走了过来,看见爸爸这样开心,便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对我说:“桐桐,刚才你看到的是蚂蚁的卵。”“卵!不可能吧!明明就是米呀!”我反驳说。妈妈又对我说:“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米粒像不像蚂蚁?”我仔细一看,“真的,很像蚂蚁。”我大叫道。这时爸爸有对我说:“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不要只看它的表面,要仔细观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问题弄明白,懂了吗?我点点头。 从这次观察中,我又学到了知识,我非常开心。

水仙花

我们家养着一盆水仙花,这花特别好养,只要给它一点清水,和一些小石头就能生长,可想而知,它的生命力有多强啊!水仙花生长速度很快,差不多一个星期就已经长得很高了,我发现我家的水仙花生长速度更快,早上还只是个小花骨朵儿,到了下午,花骨朵儿就含苞欲放了,这也太夸张了吧!

水仙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它淡雅、高贵,有“凌波仙子”的美称。

水仙花的花朵由六片纯白色的花瓣组成,中间的花芯是淡黄色的,显得非常的小巧、娇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发现水仙花的花朵是弯着长的,它不像向日葵那样迎着太阳,感觉有点高傲自大的样子。她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有礼貌,就像淑女一样。水仙花的鳞茎就像一个大蒜头,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用处却非常的大,它可以把营养传播给上面的花朵。水仙花的茎越往下颜色越淡,呈嫩绿色,就像刚刷过一层嫩绿色的油漆。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要去看看水仙花,看看它有没有长高,顺便欣赏一下它那迷人的花朵,闻一下它那淡淡的清香。

观察蚂蚁

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带领我们去操场上观察小昆虫,我选择观察蚂蚁,听到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便闪电般地冲到花坛边,迅速地挖起土来。

不一会儿,我们就挖到了一个蚁巢,那里的蚂蚁可真多呀!我抓起一只放到手心上,仔细观察起来,我发现蚂蚁小小的头上长了一对细细的触角,细细的脖子上连着小小的身体,鼓起的“大”肚子下面长着三对细细的腿,我还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头部、胸部、腹部。我又抓起一只蚂蚁放到我的边上,好像要爬到我的手上跟我“决一死战”,我立即把它放回土里。这时听孙瑞辰说发现蚁王了,我便跑过去看,刚走过去,蚁王就飞走了,我看见它的背部是红色的。这时,我想起蚂蚁是“小小大力士”的试验,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饼干屑,饼干屑对我来说非常小,但是对蚂蚁来说却很大,我抓来一只蚂蚁放到饼干屑上,蚂蚁用触角碰了碰,立即返回洞里,不一会儿,一群蚂蚁走了出来,把饼干屑抬进洞里去了。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我对昆虫了解了许多,下次有时间我还要去观察昆虫。

蜘蛛捕食

今天中午,我正在追杀一只蚊子,这蚊子太可恶了,把我的手上呵了一个大大的包。怕以我要为民除害。追着追着,它突然不动了。

我定晴看,原来挂在一张蜘蛛网上了,我哈哈大笑。心想,你也有今天啊!这时,一只蜘蛛敏捷地跑来,用丝把它层层包裹起来,就象一个蚕茧,蜘蛛又把它拖到自己的卧室里,慢慢享受这美食。

看完之后,我就在一点疑问,怎么蚊子一碰到网就粘住?而蜘蛛却不会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于是,我就上网查资料,原来蜘蛛的肚子里有很多丝浆,尾端有很多小孔眼,结网的时侯,它就把这些丝浆喷出去,丝浆一遇到空气就凝结成细细的丝,带有粘性。

不论是什么飞虫,一碰到网就别想跑掉,另外蜘蛛的身上和腿上,经常会分泌一种油质;而蜘蛛丝是不会粘油的,可是一般的飞虫却没有这一层油质,所以蜘蛛网可以粘住飞虫,却粘不住蜘蛛。

没想到那么不起眼的蜘蛛捕食里竟有这么多的学问。

文竹

我家的阳台有很多盆美丽、有名的花。但是阳台一角的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文竹却是我最喜欢、最珍惜的植物。

文竹刚生出叶子的时候颜色是嫩绿的,她逐渐长大,颜色就变成翠绿的。叶上稍微带点黄。把她看得大一些,就好象秋天的枫叶那般美丽。

文竹的枝干是嫩绿的,下面的颜色是棕色中稍带点绿。枝干上有一个个的枝节,越往上就越嫩,到了叶尖儿的时候,就一点绿都差不多看不见了,只有一点点的黄。叶子往左右两边伸开,叶子精细得就象一根根银针一样。谁也想不到这么美丽的植物竟然是大自然制造的呢?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文竹还都是那么坚强不息、坚韧不拔。文竹—向是我们做人的好榜样。刮风,只会把文竹刮得更加柔美;下雨,只会把文竹冲得更加美丽。无论遭遇到什么,都不能抵挡得了文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

聪明的蚂蚁

今天下午,我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吃面包,掉在地上一些面包渣。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十几只小蚂蚁围过来搬运面包渣,看着它们忙忙碌碌的样子,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起蚂蚁来。

只见蚂蚁们围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面包渣,有的拖,有的拉,还有的推,有的背,十几只蚂蚁来回穿梭,忙碌却不杂乱。不一会儿,那些细碎的面包渣都被它们搬到洞里去了,只剩下两块比较大的面包渣,蚂蚁们好像搬不动了。

哈哈,看来小小的蚂蚁是搬不动这两座"大山"了,当我正要起身走时,从洞口方向来了一大群蚂蚁。只见它们浩浩荡荡来到面包渣前,自动分成两组,两组蚂蚁分别围住一块面包渣,使劲往洞口方向拖。前面的蚂蚁使劲拉着,后面的蚂蚁用力推着,慢慢地,两座"大山"竟被它们拖进了洞口。

这下我震惊了,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聪明,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泡豆芽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泡豆芽,并让我们准备写观察日记。

第一天,我挑选了一大把完好饱满的豆子,豆子没泡的时候是黄黄的、圆圆的、小小的,像一个个小精灵,我把豆子浸泡在装满水的碗里。

一天后,豆子的颜色变浅了,像喝饱了水的小娃娃挺着小肚子,在碗里舒服地躺着,透明的衣服里包着娇嫩的胚芽。我把小精灵们转移到滤勺里,盖上湿棉布,这块湿棉布要始终保持湿润,不然,会使豆子变绿影响豆芽的正常生长。

又过了一天,豆子把衣服撑破了,豆子的一侧长出了小芽,像妞妞头上扎的羊角辫,又像小娃娃伸出的手臂在向我招手。

第四天,我亟不可待地掀开棉布,豆芽又长长了。豆芽千姿百态,有的向前伸着像小象的鼻子,有的向下垂着像小女孩扎的马尾辫,还有的绕着弯,像个小弹簧。

第六天,我掀开棉布,用尺子量了量,豆芽已经有十公分长了。我泡的豆芽终于成熟了,它和菜市场卖的豆芽没什么两样,我感觉自己的这项作业完成得很棒!

通过这次泡豆芽,我发现:一粒小小的干黄豆,竟然有这么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一直向前生长,最后终于变成了鲜嫩的豆芽。我不仅从黄豆身上学到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还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含羞草

最近,爸爸从花草市场里买了一盆花草。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新朋友,它长得比较矮小,茎比较细,但很直,还长着许多小刺。它的叶子像水杉的一样,一对一对的,好像两个好朋友在拉着手玩似的。

我用手一碰它的叶子,叶子马上就合拢了,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下来了,更多的叶子也跟着合起来了,就像不敢见人似的。我以为它枯死了,就大声地尖叫。爸爸急切地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是含羞草,过一会儿它就会变回原样了。”“它为什么会自动把叶子合上?”我好奇地问。“含羞草的叶柄里面有很多水分,当你用手去摸叶子的时候,叶子的水分会流到别的地方去,叶子失去水分就会合拢。”

后来,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看到关于含羞草的知识和爸爸说的一样,而且还说了含羞草的“害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技能。

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啊!

蚂蚁的力量

星期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几粒米掉在地上,我低头一看,一只“侦察兵”蚂蚁急急匆匆地来到米粒旁边,那样子好像是一个三月滴水未尽的饿汉,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面包——想将食物全搬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使出全身力气,却只搬的动一粒米。“唉,它太小了!”我自言自语道,蚂蚁“吃”心未死,它又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将米粒挪动一下,可就像一个人要搬走一座山一样,毫无希望,它只好悻悻而去。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情况出现了,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马,一阵瞠目结舌后,我平静了: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我讥讽着这些小生灵,觉得它们搬走米粒是痴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象是返乡归国似的移向蚁穴。

听了我的叙述,你还觉得蚂蚁力量小吗?有时,人的力量可能比蚂蚁还小,有时,蚂蚁的力量可能比人的力量还大!这就是“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 !

泡茶

爸爸看报时总喜欢先泡茶,然后捧着一杯清茶,时不时美美地喝一口,今天看见爸爸下班一脸的疲惫,我就给爸爸泡了一杯绿茶。

我先拿了一撮茶叶放进玻璃杯,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开水冲下去,杯子里马上出现一股旋涡,茶叶像一群受惊的鱼一样,争先恐后地往上逃。水慢慢地静下来了,茶叶都停在热气腾腾的水面上,过了一会茶叶开始往下落,千姿万态,变化万千,有的像刀一样斜斜地落下来;有的像剑一样笔直地刺下来;有的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地沉下来;有的像蜘蛛侠沿着杯壁往下爬,还有的落了一半又浮上去,上升到顶了,再飞下来,在水中旋转,就像是芭蕾舞演员在跳舞似的!水面上水气夹着茶的清香,缕缕上升,飘得很远。

这时,落在杯底的茶叶全舒展开来,像花儿开放,杯底变成了花的世界。同时,茶水变得越来越绿、越来越清。

我把泡好的清茶端给爸爸,爸爸开心地笑了。

可爱的蚯蚓

周末,我和朋友出去玩,我们发现一只蚯蚓躺在花坛边,小蚯蚓在那里爬来爬去,好像在找吃的。我小心翼翼地抓起它,把它放在手心带回了家。

我们把蚯蚓放在饲养盒里,它好像还不适应这的新环境,在盒子里面爬来爬去,它爬的时候身子前半部分往前一弓,后半部分一缩,就这样一弓一缩就很轻松地爬到前面去了。可是一到了盒子的边缘,它就探出身子摆来摆去,仔细地研究地形,可总是鼓不起勇气爬到盒子外面去。就这样重复了几次后,蚯蚓似乎也累了,就趴在盒子里一动也不动,它看起来好像在睡觉,又好像在计划着一次周详的逃跑计划。趁这个时候我仔细观察起这个小东西。蚯蚓的身体是由一节一节组成的,大概有二十节左右。另外我还发现了藏在它皮肤下面的血管。

正在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她一看见蚯蚓就说:“蚯蚓是益虫,它会疏松土壤帮助植物更好的生长,另外它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呢。”我一听这话,赶紧把这条小蚯蚓又放回了花坛里。一到花坛里,它就迅速地爬进草丛里,也许它急着去找自己的妈妈吧。

第4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作文

★秋天的图画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真美啊!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

秋天的雨细细的、斜斜的,像一根根细细的线,他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带走了夏的炎热,带来了秋的凉爽,人们都加上了外套。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笑红了脸,像一个个小灯笼;梨子一定是连夜赶来的,身上沾满了月光的色彩;一串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太阳照在上面像一颗颗紫色的宝石;一个个金黄的橘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咬一口;稻谷穿上了金色的“西装”

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

秋天,树叶变黄了,像一只只蝴蝶似的在空中飞舞。

秋天的早晨,乳白色的雾迷迷蒙蒙,各种事物都沐浴在晨雾里,蒙蒙昽昽,若隐若现。

秋天真美啊!我爱秋天。

★秋

有人说春天赋予我们蓬勃向上的生机,夏天点燃我们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冬天鼓起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那么,秋天又能给我们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到公园、到田野去寻求答案。

走进公园,只见如火如荼的枫林是那么可爱,就像早晨火红的太阳,正如古人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漫步在公园,路旁开满了白色的野菊花,他们虽没有菊花那样绚丽,但它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默默奉献的精神是那么伟大。公园旁的树也开始落叶了。枯黄的叶子慢慢的落在地上堆成了小山,踏上去软绵绵的。真是“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你看,农田里那成熟的稻子,就像神话故事中的金子地一样黄灿灿的;还有那引人注目的棉花地,雪白雪白的,像下过了一场大雪,真美呀!还不只是这些呢!看,那边果园里还有苹果树和柿子树呢!树上的果实,每个都大大的圆圆的,好像是树梢上挂着一个个红灯笼。正在收获的农民们笑得多么开心呀!

常言道:“春华秋实”。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了成功的希望。啊,秋天是美丽。

简评:小作者逼真地把秋的美丽再现于读者面前。在写秋景的同时也写出了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与成功的希望。

★秋天的图画

天气渐渐凉快起来了,大雁从北方飞来了,秋天向我们悄悄走来.

你看,田野里,玉米伯伯长出了长长的胡子,水稻哥哥头顶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摆,就像在做广播体操.

你看,果园里,西瓜姐姐越长越胖了,圆圆的,大大的,还穿着绿色的衣裳呢.你看,公园里,树叶婆婆掉了头发,像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菊花妹妹戴着金色的帽子,显得真精神.

秋天像一位画家,把大地涂得五彩缤纷,真美丽啊!

★迷人的秋天

几场秋雨送来了迷人的秋天。

看,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就像我们吃的棉花糖,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往南飞。

秋天,是放风筝的最佳时间。广场上,风筝乘着秋风越飞越高,自由自在!

田野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就像是许许多多运动员举着火

炬奔向2008北京奥运会。黄澄澄的玉米像一个个胖娃娃,它们都穿着用金色珍珠串成的衣服呢。一阵阵秋风吹过来,金色的波浪一起一伏,沉甸甸的谷穗向我们点头鞠躬,好像说:“农民伯伯怎么还不来收割我们呢?”小麦最好看了!每根麦秸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令人陶醉。

一到秋季,树上的绿叶没有那么鲜绿了,慢慢地由绿变黄,秋风沙沙响,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似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最有意思的就是扫落叶。带上丝袋子,三三两两,结伴去树林。在劳动的同时,几个人互相打落叶仗,你砸我,我扔你,其乐融融。扫累了,玩累了,就仰面朝天躺在厚厚的落叶堆上歇着,美着呢。

秋天,你像一位邮递员,送来了渐凉的通知;秋天,你像一位魔术师,将整个大地变为五彩缤纷。

秋天,实在迷人!我要把你画下来,瞧,这就是我画的《迷人的秋天》。

★秋天的图画

我爱百花齐放的春天,爱火辣辣的夏天,也爱那雪花飞舞的冬天,但我更爱那绚丽多彩的秋天.

秋天是五颜六色的,你瞧,苹果树,梨树都结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勤劳的农民伯伯带者甜蜜的微笑来到树下,把它们都摘下来,蝴蝶们看着农民伯伯那辛苦的汗水,一个个跑过来采花粉.

秋天像一个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枫叶飘到树妈妈脚下,大雁正在飞往南方的路途中,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我爱美丽的秋天,喜欢这丰收的季节.★秋天的图画

我看到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上有长满了果树的果园,有金黄色的田野,有南飞的大雁和燕子,还有一片松树林.

天上,有几朵洁白的云,有几群大雁飞过,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飞到南方去过冬.天上还有一群燕子,它们没有大雁排得那么整齐,但是,它们也是一块飞的.地上,左边一大片松树林,松树的叶子在秋天是墨绿色的,松果是土黄色的,还有一只松鼠在摘松果当粮食,准备冬天吃.右边,是田野,田野里有小麦、有大豆、有高粱、有玉米.小麦结的麦穗可真不少,都把腰给压弯了!旁边的高粱结的也不少,好象要和小麦比谁结的多.高粱旁的玉米,结的玉米可真多!每个叶和杆之间都有一个.大豆也不想落后,它结的和小麦差不多,它也弯下了腰,默默的等着人们去收割.画的前面是一条路,通到了果园里,果园里有苹果树、桃树和梨树.苹果树和桃树的果子的颜色差不多,都快分不清了.苹果树上的苹果太多了,苹果都连成一片了,偶尔能看见几片黄叶.梨树上也结满了梨,黄黄的梨都呆在一起你挤我碰.

这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秋天的图画啊!

忠实地记录了图画上的内容,先总后分,由上到下,顺序合理,语句也很通顺.需要注意的是,写看图作文的时候,不仅要描述图画上的内容,还需要作者加入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以丰富画面内容.★秋天的图画

秋天到了,秋娃娃好像是个魔术师;这点点,那点点,把秋天变得非常漂亮.

他去果园里.秋娃娃好像把梨变成了一个个金色小灯笼.苹果路出红彤彤的脸颊在想秋娃娃微笑着.秋娃娃把柿子的绿衣服,变成了橙红色的旗袍.柿子们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它又跑到庄稼地里去了!秋娃娃给稻子讲笑话,稻子笑弯了腰,秋娃娃告诉高粱:你真漂亮,把高粱说的胀红了脸.

跳绳、放风筝,是秋天最适合的运动了,在校园里大操场上,挤满了跳绳和跳大八字的同学,跳短绳的和跳长绳的,都是迎接11月17日的跳绳比赛.

秋娃娃带给农民的是丰收的喜悦,带给小朋友的的是快乐的微笑.★秋天我家的花园

历经了纯静的冬季,明丽的春季,火热的夏季之后,我的脚步又踏入秋天的领域。在我家的花园里,花儿没有春季那样多了。而对菊花来说,此时都正是开花的季节。它开得多么热烈啊!有的像一个金发女郎;有的像一个大圆灯笼,给花园点上了火亮的光芒;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它们红的似火,白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丽,使人们百看不厌。这时,菊花似乎要把自己所有的美丽送给秋天,让秋天更漂亮。在花园的周围还有一年四季开放的??月季花。它开得多么奔放啊!血红血红的,每一朵都是那么大,重得把枝干都压弯了腰。

随着秋冬地到来,阵阵秋风把树叶吹落,但它是充满希望的„„

简评:小作者抓住菊花的特点形象而生动的进行了描写,从而衬托出了秋天的美丽。结尾又体现秋天孕育的希望。

★秋天的图画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果园里,桔子像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苹果涨红了脸,像是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菜园里,一根根黄瓜像是一根根油条,挂在瓜藤上;南瓜躺在地上,正在比着大小呢!田野里,高粱举着火把;稻谷正向人们低着头,像一群承认错误的孩子。树林里,一片片树叶随风舞动,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蛐蛐发出“嚁——嚁”的响声,是一曲动听的小夜曲。

星期六的下午,老师和我们准备好筐子、书夹,登上汽车,准备去大自然里找秋天。一来到果园,我们便被那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苹果树依然茂盛,树上结满了宝石般的苹果。桂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它有四片花瓣,顏色淡黄淡黄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灌木丛像大树的卫士,紧紧地围住,树丛中隐藏着朵朵野花,它们互相比美,为碧绿的灌木丛增添了几分美意。我们兵分两组,老师和我、小军、小红去采集苹果;小明、小丽去采集树叶标本。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苹果树下,大家踮起脚尖来摘,老师个子高,伸出两只手,嗨!一下就摘了两个苹果。我把脚尖一踮,伸出一只手,抓住了一个苹果,用力一扯,苹果就落入筐中。小军个子矮,只能跳起来摘,好不容易摘到了一个苹果,就已累得他满头大汗。小红在地上捡着掉落的苹果,她头一次看见这么多苹果,很高兴,喜笑颜开地说:“看,我捡了这么多苹果!”这时,大家已经汗流浃背了,老师看见大家这么累心疼地说:“大家休息一会儿吧?”同学们齐声回答说:“老师,我们不累!”大家继续干了起来。瞧,旁边那几个同学正在拾树叶呢。小明对小丽高兴地说:“小丽,我捡到了活化石——银杏叶!”小丽也发现了一片火红的枫叶,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书夹里。

天色已不早了,大家开始互相展示自己的成果了。那苹果圆圆的,像是一个个涨红了脸的孩子。它红中带点黄,“屁股”上还有一块“疤”呢!拿起来一闻,啊!真香!我忍不住啃了一口,又甜又脆,真好吃!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果园。真希望明年再来啊!

★美丽的秋天

早晨,我醒啦,推开窗户感到一阵凉爽。那时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她告诉我,美丽的秋

天来临了。

我奔向田野,寻找秋的踪迹。小草刚刚脱去绿色的衣裳,换上了黄色的秋装。躺在草地上,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像只只绵羊,在空中漫步,天显得格外高,格外蓝。

这时,吹来一阵微风,我闻到一股香味,我跟着秋风寻找,走过小树林,我看见一片果林,果树上挂着正待成熟的果子,有橘子、苹果、柿子„„我正想摘一个解馋,忽然听见“唰唰”几声,连忙回头,只见身后正有几片枯叶在林子中飘荡„„穿过果林,金黄色的稻田展现眼前,谷穗被风儿一挠,笑得弯下了腰。

这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多么美丽的秋天。

画龙点睛:小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的景物写活了,使读者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你是一位热爱写作、文思敏捷的小作家。

习作要求:

1、写秋天的一种景物,突出秋天的特点。

2、要求抓住顺序描写、写出这种景物的特点,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

3、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或同学们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习作重点、难点:

根据学习要求,学会重点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秋天的景色》

秋天的景色丰富多采,在田野,在路边......到处可见.

田野里,火红的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秋,热情地同玉米打招呼,玉米露出了一颗颗黄灿灿饱满的玉米粒儿,向大家展现出秋天独有的风采......

路边,小草不象夏天一样绿了,而是绿中带黄.树林里,大树上的叶子变成红色的,黄色的,半红半黄的......从树枝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银杏树的叶子象一把把黄黄的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送来了秋天的凉爽.

花园里,桂花开了.菊花的颜色有紫色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极了!秋天的景色美不胜收......

秋天真美!我爱秋天!

★《北方的秋天》

我在天津的时候正好是秋天,那里瓜果飘香,“美丽极了”。

我姥姥家是有一个小院子的,我姥姥家还有两棵枣树、枣树非常细,枣子也非常甜。还有又大又粗的梧桐树。

北方的秋天鸟儿们会飞走很多,因为北方很凉,所以才会飞走很多鸟。

秋天,很多人摘自己院子里的水果,也又人们去田野里收穗子,有些人们也会在田野里放风筝,那里的风筝好像一只只鸟在空中飞来飞去,美丽极了。

那里过节了,经常会有人们去集市,秋天的时候,集市上会有很多卖风筝的人。

要是你站在山坡上往下看,往下面一看都是金黄色,这金黄色好像金子一样,“非常漂亮,也非常美丽。”

我非常喜欢北方的秋,也喜欢北方。

我在天津的时候,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丰收的秋天》

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

我来到了一个果园里看到了一棵柿子树,我摘了一个吃下去好像糖那么甜,我真想再尝一个,我又摘了一个吃,比第一个的更甜,甜的像蜂蜜那么甜,我回到家的路上,肚子跟我说:“今天不用回家吃饭了。”

快回到家里的时候了,我还想每天住再果园里。

今天,真好啊,我吃了那么多柿子,我真高兴啊!秋天真好啊,我爱秋天。

★《凉爽的秋天》

秋天来了,小孩子都冲出家门在草地上玩。

秋风一吹来,小朋友都很凉爽。小朋友又的在踢球,有的放风筝,还有的在玩捉迷藏。踢球的孩子都跑来跑去,抢球。放风筝的在比谁风筝放的高,只有一个人飞的高。因为,他把线放光了,所以他的风筝飞的很高。有的线碰在一起飞了下来,他们也开心。捉迷藏的很容易找到。因为,风把树枝吹斜了,更容易暴露了。

秋天真是个凉爽的秋天。

语文园地三

主题:秋天的图画

要求:选一副或画一副秋天的图画,再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写一写自己选的或画的画,听取同学的意见,认真修改,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提示:

1、选一副或画一副秋天的图画,先和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自己选的图画。

2、写的时候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3、写好后和同桌交流,互相提出意见或建议,根据同桌的意见或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4、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

范文一

★秋天在哪里

王楠茜

秋天到了。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在这迷人的金秋十月,我在身边找到了秋天。你瞧,那边的杨树和槐树的脚下布满了淘气的叶子娃娃,他们早早地离开了树妈妈,来到了叶子妈妈的怀抱。这时,温柔的秋风姑娘把那些叶子娃娃们都卷了起来,又掉下去,又卷起来,好像荡秋千一样。你再仔细瞧瞧,原来那边的枫姑娘在向你打招呼。枫叶姑娘可真漂亮,秋天来临,她已经换了一件红衣裳了。那件火红的衣裳,比春天的绿衣裳更漂亮。

一年四季中,我喜欢春天的柳绿花香,夏天的赤日炎炎,冬天的银白世界。但我更喜欢月圆花谢的秋天,不仅是它的美丽,更是因为这是个收获的季节,就像我们平时付出了努力,考试得到了好成绩的报答一样。

简评:这篇习作抓住了秋天的叶子的典型特点,生动优美的展现了美丽的秋天。行文流畅自然,语言准确生动。

范文二

★秋

周思奇

有人说春天赋予我们蓬勃向上的生机,夏天点燃我们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冬天鼓起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那么,秋天又能给我们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到公园、到田野去寻求答案。

走进公园,只见如火如荼的枫林是那么可爱,就像早晨火红的太阳,正如古人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漫步在公园,路旁开满了白色的野菊花,他们虽没有菊花那样绚丽,但它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默默奉献的精神是那么伟大。公园旁的树也开始落叶了。枯黄的叶子慢慢的落在地上堆成了小山,踏上去软绵绵的。真是“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你看,农田里那成熟的稻子,就像神话故事中的金子地一样黄灿灿的;还有那引人注目的棉花地,雪白雪白的,像下过了一场大雪,真美呀!还不只是这些呢!看,那边果园里还有苹果树和柿子树呢!树上的果实,每个都大大的圆圆的,好像是树梢上挂着一个个红灯笼。正在收获的农民们笑得多么开心呀!

常言道:“春华秋实”。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了成功的希望。啊,秋天是美丽。

简评 :小作者逼真地把秋的美丽再现于读者面前。在写秋景的同时也写出了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与成功的希望。

范文三

★秋天的家乡

赵振宇

秋天和其它季节没什么两样。迎面吹来一阵微风,感到丝丝的凉意,才感到秋天来了。你瞧,公路两旁盛开着各色的菊花,有黄的、白的„„五光十色,煞是好看!它们正迎着秋风左右摆动,像是在翩翩起,又像是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致意,还像是许多顽皮的小朋友在做有趣的游戏。每次上学,望着它们,好像在向我微笑,又像在对我说:“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天气转凉了,要多穿衣服,小心感冒了,影响了学习。”

让我们去家乡的果园看看吧!果园里有许许多多的树,可是,我最喜欢的时桔子树。你看,桔子树上结了一个个像小灯笼的桔子,我馋得直流口水。我摘了一个,开来,小心翼翼地下一小片,放入嘴里,轻轻地咬开它,嘴上、头上同时染满了汁水,我不禁赞叹道:“真好吃啊!”

秋天的菊花是美丽的,秋天的果园是丰收的,我能不爱秋天的家乡吗?

简评:小作者写秋天的景色特点很鲜明,多处用了拟人句,使秋天的景色活起来了。 范文四

★秋天我家的花园

赵振宇

历经了纯静的冬季,明丽的春季,火热的夏季之后,我的脚步又踏入秋天的领域。

在我家的花园里,花儿没有春季那样多了。而对菊花来说,此时都正是开花的季节。它开得多么热烈啊!有的像一个金发女郎;有的像一个大圆灯笼,给花园点上了火亮的光芒;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它们红的似火,白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丽,使人们百看不厌。这时,菊花似乎要把自己所有的美丽送给秋天,让秋天更漂亮。在花园的周围还有一年四季开放的??月季花。它开得多么奔放啊!血红血红的,每一朵都是那么大,重得把枝干都压弯了腰。

随着秋冬地到来,阵阵秋风把树叶吹落,但它是充满希望的„„

简评:小作者抓住菊花的特点形象而生动的进行了描写,从而衬托出了秋天的美丽。结尾又体现秋天孕育的希望。

第5篇: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习作要求: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太迷人了。雷声,风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

习作例文

雨之乐章

一面神秘的黑纱,打破了蓝天的静谧,随着轻微的风,伴着飘落的叶。雨,向我们走近。

“轰隆隆,轰隆隆......”雷声仿佛是这场音乐盛会的前奏。行人的步伐加快了,树木摇曳的声音更响了。“轰隆隆,轰隆隆......”雷声激越高昂!雨像坠落的珍珠项链,“滴答,滴答......”大地接受了这场洗礼。我站在门前,欣赏着这雨中的美景——一片朦胧,一片水润。

花儿不胜负荷地低下了娇弱的身躯,树叶展得更开了,仿佛在保护这些娇弱的少女。“答,答,答......”雨滴不停的拍打在树叶上,滑落,滴落入地中,渗入泥土,滋润万物。雨中的一切都是水淋淋的嫩绿。风儿更加肆虐地奔跑。“哗哗哗......”雨被吹斜了;“沙沙沙......”树叶更加顽皮地拍打着树枝。雨,滴落在房顶,滑下像一把长剑“答答答...啪啪啪...”由轻而重,由轻而重„„远处,路人行色匆匆地赶路,宛如这场盛会的音符,在这片朦胧中行走,是一种享受!这雨中的一切勃勃生气,这雨中的一切披上了白纱。“哗哗.....”聆听这场大自然的音乐盛会!

雨,悄悄地停了,风,也不再嬉戏,远处。树叶不再打闹——像一幅淡雅的画,深深的刻入了我的心灵。

这场音乐盛会萦绕耳畔——“哗啦啦,答答答......”

点评:真是有心人啊,小作者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绘了这“雨之乐章”。雷声“轰隆隆”,雨声“答,答,答”,树叶“沙沙沙”„„快来一起聆听这场大自然的音乐盛会吧!

第6篇: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全套教学设计(表格式)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全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科学探索:

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点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点 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 学生猜测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究1 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 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教师点拨: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展示示意图) 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2)活动手册 活动 体验 探究 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 …… (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2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探索3:模拟实验 1、导入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1) (1)实验过程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1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现象 怎么解释 依据 封口水杯 开口水杯 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

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 (1)实验过程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③观察盒中变化 (2)研讨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教师点拨:

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

5、研讨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师点拨: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二)问答题 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 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 教师点拨:

1、①把衣服展开 ②放在阳光下 ③挂在通风的地方 2、①提高液体温度 ②加快空气流动 五、拓展提高:动脑筋,想一想 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 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教师点拨:

蒸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六、作业布置 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怎样减少蒸发? 学生试着去解释交流:跑到空气里去了。

学生回答:水蒸气 学生依次做活动,并认真体验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交流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工具材料 学生按步骤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加快蒸发速度,缩短实验时间 学生回答:防止水蒸气外逃,更好地进行对照实验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实验并观察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课后完成 初步让学生了解水蒸发是怎么回事 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了解蒸发吸热的特点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

总结课堂 板书 蒸发 水 水蒸气 (液体) 吸热 (气体)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沸腾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科学探索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科学态度 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 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 重点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难点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引发思索,进入学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探索1:怎么测量水温 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师点拨:

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 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指导: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实战演练 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C.正确 二、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2)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3)酒精灯的结构 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展示结构示意图) (4)酒精灯的火焰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展示结构示意图) (5)酒精灯的使用 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

◆酒精灯灯体无破损;

◆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0.3~0.5cm。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④酒精灯的熄灭 ◆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 吹灭。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

(6)实战演练 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 教师点拨:

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 (7)实验操作与要求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8)温馨提示 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秒 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2、填写活动手册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 温度 声音 教师点拨:

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

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2)实战演练 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 (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温度 教师总结:水加热时温度一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展示图像) 3、活动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拓展: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4、讨论 (1)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提示:

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

(2)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教师提示: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 教师提示:

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探索3:比较蒸发和沸腾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教师适当点拨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2、水的沸点是100℃。(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二)问答题 想一想: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 教师点拨: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五、拓展提高:几种液体的沸点 六、作业布置:魔术揭秘 我们常常在一些魔术表演或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中看到“油锅取物”这个表演。锅里的油冒着热气沸腾着,这么烫的油,手不会烫伤吗?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有关知识解释原因。

学生或说或画,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演练 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学生按老师指导进行组装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 学生演练 学生按要求实验 学生观察填写各项活动体验记录 学生演练:第一个是水沸腾前,第二是是沸腾时 学生继续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在图像上画出不同时间的温度点,用线平滑连接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答:水会停止沸腾 学生回答:

a、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学生回答:塑料袋会膨胀起来 学生回答:体积变大 学生探究研讨并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阅读 培养学生先对现象进行猜测,为下步的验证做准备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巩固温度计的使用要领 、 学生会安装实验设备 了解酒精灯的结构、火焰结构以及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巩固酒精灯使用方法 学生做给水加热实验,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特点 巩固沸腾特点 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学生认识了解温度变化曲线图 了解沸腾、沸点的科学概念 通过讨论,了解沸腾的条件等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了解不同液体的沸点,拓宽学生知识面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结课堂 板书 温度计、酒精灯使用 沸腾 水沸腾了 给水加热 沸点 蒸发和沸腾区别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结冰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水在0℃结冰 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态度 1、认识冰对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比较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 1、水在0℃结冰 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难点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水,在常温下会蒸发;

如果温度升高,在蒸发的同时,达到一定温度还会沸腾。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师小结:

水会结冰,例如冬天房檐下的冰、冬天水面的冰等。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1:你见过冰吗? 你见过冰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点拨:

①冰瀑 ②冰川 ③漂浮的冰块 ④枝条上的冰 …… (展示图片) 二、探索2:活动体验 1、导入 水是怎样结成冰的?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橡皮筋、烧杯、试管、食盐、碎冰、温度计 (2)实验操作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人约四分之一的清水,温度计固定在橡皮塞上插入试管,测出水温,并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 ②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往容器里加入食盐,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碰到试管壁 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特别是观察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③维护课堂纪律,实验时轻声交流 (4)疑难解答 碎冰中为什么要加盐? 教师点拨:

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称为溶解。

(5)实验观察,填写活动手册 温度 其他变化 在试管清水中 插入碎冰中 碎冰加入食盐后 试管水开始结冰 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

水在0℃时会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三、研讨 1、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2、冰还是水吗? 教师通过水的三态讲解来引导学生选择回答 水的三种形态表 形态 种类 形成 液态 云、雨、雾、露 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固态 冰、雪、霜、冰雹 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气态 水蒸气 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3、观察并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点拨: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

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液体 冰:固定形状、不流动、固体 4、拓展 什么是汽化和凝固? 教师点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展示示意图) 5、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 教师点拨:

①保存海鲜 ②降温 ③冰雕 ④冷饮 …… 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 5、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 6、水在常温下蒸发,在0℃结冰,在100℃沸腾。( ) 五、拓展提高:怎么样制造冰花 1、制作过程 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在器皿中放满水,注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 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 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 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 2、自制冰花欣赏(展示图片) 六、作业布置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学生回答:盐可加速冰的溶解,降低水温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互相交流 学生研讨回答: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 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忆、查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课后可以制作 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认识冰 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检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冰装点生活作用的理解 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0℃下会结冰,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通过模拟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比较中辨别水与冰的异同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认识到冰的重要性,培养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结课堂 板书 水结冰了 0℃ 水 冰 (液体) 凝固 (固体) 板书设计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课题 冰融化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什么是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 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 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态度 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重点 1、什么是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 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 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用碎冰和加食盐的方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想一想,反过来,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冰融化。

单刀直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1、你见过冰融化的现象或景观吗? 教师点拨:

北极冰川融化、河冰融化、冰柱融化、冰花融化等 2、活动体验 (1)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2)填写活动观察 冰 吹热气 解释现象 我的疑问 3、让冰融化的办法有哪些? 教师提示:

用吹风机的热风吹、用手捂热冰块、冰块放到太阳底下等。

4、冰在融化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器材:温度计、冰块、烧杯 (2)实验操作 ①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②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③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3)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分 1 2 3 4 5 6 温度/℃ 我的发现 教师点拨:

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当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

5、冰为什么会融化? 教师点拨:

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热量是使冰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6、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继续活动体验 (1)活动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变化记录 形态 体积 快慢 教师点拨:

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

7、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冰 水 水蒸气 教师点拨:

相同点:①都属于同一种物质 ②都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①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形状 ③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是气态的水 8、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 水蒸气 冰 教师点拨(展示示意图):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

水遇冷(0℃以下)变成冰,冰受热融化成水;

冰受热在融化成水的同时还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0℃以结成冰。

9、自然界中哪些现象能说明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转化?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冰之间的转化。

教师点拨:

①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形成的小冰晶。温度升高,霜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

②雪是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温度升高,雪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

10、小牛试刀 夏天取出一瓶冰镇啤酒,倒入茶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 教师点拨:

杯子外面有水珠。因为杯壁温度很低,杯子周围的空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

二、课堂练习:选出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1、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投人到一大桶0℃的水中,则( ) 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冰全部融化成水 C、有少量水凝固成 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 A、用火烤 B、用手捂C、放在0 ℃以下的地方 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 A、10 ℃ B、50 ℃ C、90 ℃ 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冷却 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 A.受热了 B.受冷了 C.温度不变 6、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C.桌子产生了热 三、拓展提高:熔化、凝固、汽化(蒸发和沸腾)、液化(凝结)、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区别 展示示意图 熔化:固态到液态 凝固:液态到固态 汽化:液态到气态 液化:气态到液态 升华:固态到气态 凝华:气态到固态 四、作业布置 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试一试吧!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描述 学生填写,相互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 学生填写 学生回答 学生按要求活动,注意观察 学生填写交流 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自己做,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研讨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听 学生课后完成 认识冰融化现象 了解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探究冰融化时温度変化 研讨冰融化的原因 探索冰融化后体积变化 明确融化概念 辨别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 了解水、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和冰之间的转化 学以致用 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宽知识面 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总结课堂 板书 融化 冰 水 (固体) 吸热 (液体) 板书设计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课题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有的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 2、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 3、了解溶解的特点 科学探索 1、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情况,辨别哪些物质溶解于水,哪些不能溶解于水 2、通过对比模拟试验活动,探索体会物质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3、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溶解的特点 科学态度 认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生活带来便利 重点 1、有的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 2、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 3、了解溶解的特点 难点 1、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情况,辨别哪些物质溶解于水,哪些不能溶解于水 2、通过模拟试验活动,探索体会物质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3、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溶解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 学生猜测回答 激发兴趣,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探索与研讨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教师点拨:

小苏打、食用碱、味精、墨水、醋、味精等。

二、探索与研讨2:水的溶解能力 1、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食盐、小苏打、透明杯、小勺、搅拌棒、水 (2)实验操作 ①在两个透明杯中分别放入50毫升清水 ②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为8份 ③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④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⑤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数 (3)温馨提示 ◆可以用小勺一份一份地取食盐或小苏打 ◆水要一样多 ◆ 要一份一份加入水中 ◆须等完全溶解再加入 ◆记录溶解份数 (4)填写: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比较 实验结论 食盐 小苏打 教师点拨:

食盐比小苏打溶解能力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4)研讨 ①怎么计算溶解份数? 教师点拨:

到食盐等物质再怎么搅拌也不能溶解时就达到了“最后溶解”。这时计算最后溶解在第几份的方法是最后一份数减去一份数。

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什么不是无限的? 教师点拨: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当物质和水已经形成饱和溶液时就不再溶解。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③实验时为什么一份份加入? 三、探索与研讨3:溶解的特点 1、把食盐、红糖和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怎样的不同变化? 2、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还有哪些? 教师点拨:

铁钉、木炭、食用油、胡萝卜、塑料、玻璃等 3、小结 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于水。

4、仔细观察,物质溶解于水之后有什么变化? 教师归纳溶解特点:

①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②静止后不会沉淀。

③过滤后物质不能被分离。

提示学生:可以用滤布(或滤纸)过滤试试 四、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白糖、木屑、食盐、醋、油、面粉都能溶解于水。( ) 2、物质溶解于水后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 3、物质溶解于水后就消失了。( ) 4、小苏打比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 5、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于水。( ) 6、当物质和水形成饱和溶液时,物质不再溶解于水。( ) 五、拓展提高:什么是溶解度? ①100毫升水能溶解的量即(饱和溶液)叫做“溶解度”。

②20℃的环境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六、作业布置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学生按步骤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交流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研讨交流 学生研讨交流回答: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学生继续做活动,仔细观察,回答:食盐、红糖能溶解在水中,石子不能溶解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研讨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听 学生课后完成 了解常见的溶解于水的物质 通过对比模拟试验活动,探索体会物质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溶解的特点 检测课堂掌握情况 了解一下什么是溶解度,拓宽知识面 培养继续探索精神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的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于水;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 ;

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强有弱。通过科学实验活动的体验,探索研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体会到溶解在生活中被广泛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总结课堂 板书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溶解 溶解 食盐 水 小苏打 (强) (弱)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课题 单元 学科 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2、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 科学探索 1、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 2、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 科学态度 1、细致观察生活、互相合作 2、科学改变生活 重点 1、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2、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 难点 1、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 2、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平时父母煲汤的时候,你注意到了没有,他们什么时候往汤里加盐或味精?为什么要这要做呢 学生回答:加快溶解 单刀直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1:加快溶解的猜测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探索2:实验方法 导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 教师补充:

①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实验过程,叫对比实验。

②控制变量实验法注意事项: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也就是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才能够判断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

三、探索3: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工具与材料:食盐、杯子2个、冷水、热水 (2)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②分别加到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③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④将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事项:

①相同条件 食盐质量和水量 ②不同条件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4)观察记录 实验目的 改变条件 不变条件 实验结论 教师点拨:

热水能加快溶解。

四、探索4: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工具与材料:食盐、杯子2个、水、搅拌棒 (2)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②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度、同样多水的烧杯中 ③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④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⑤将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事项 ①相同条件 食盐质量、水量和水温 ②不同条件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4)观察记录 实验目的 改变条件 不变条件 实验结论 教师点拨:

搅拌能加快溶解。

五、探索5: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比比看,谁能让糖块溶解得更快些? 注意:每组同学要按规则吃糖。

2、糖溶解时间记录 溶解糖块方法 溶解所用时间(平均值) 第一组 含在嘴里不动 第二组 用舌头翻动搅拌 第三组 把糖块嚼碎 第四组 既嚼碎又搅拌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以把整块糖分成几份) 3、教师小结:

①研碎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②研碎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六、研讨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有哪些? 七、研讨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快速溶解? 教师点拨:

冲咖啡、含服金嗓子喉宝、冲服小儿感冒颗粒等 八、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控制变量实验法的前提是必须有变量和不变量。( ) 2、加热、搅拌、研碎是加快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 ) 3、锅热的时候给菜加味精是为了加快味精溶解速度。( ) 4、加热、搅拌和研碎三种方法不能混合应用。( ) 5、研钵是供研碎物质使用的。( ) 6、粉末比颗粒溶解速度快。( ) 九、拓展提高:物质在热水中总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多吗? 严格地说,世界上一切物质在水中,只有溶解多少之别,而没有不溶于水的物质。

对于大部分固体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多,但石膏例外。

气体相反,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少。在达到100℃时,大部分气体的溶解度几乎都为零。

十、作业布置 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用热水 ◆搅拌 ◆将物体研碎 学生回答:对比实验 学生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按要求操作实验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按要求实验操作 学生填写,交流 学生按规则吃糖,记录时间,求出平均值,填写表格 学生回答: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听 学生课后完成 培养学生科学猜测能力 了解控制变量实验法 实验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实验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实验探索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因素 了解快速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检测课堂掌握情况 拓宽知识面 继续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快物质溶解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快速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探究中,通过问题、猜想、实验和证实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和研碎等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养成细致观察、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

总结课堂 板书 用热水 加快溶解 搅拌 研碎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 课题 混合与分离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什么是混合物 2、常见的混合物有哪些 3、常见混合物分离方法 4、食盐溶解于水是可逆过程 科学探索 1、通过实验探索食盐与沙、食盐与水如何进行分离 2、实验表明: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进行分离 科学态度 激发课外探索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兴趣 重点 1、什么是混合物 2、常见的混合物有哪些 3、常见混合物分离方法 4、食盐溶解于水是可逆过程 难点 1、通过实验探索食盐与沙、食盐与水如何进行分离 2、实验表明: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进行分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1、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食盐洒落在沙子里。我们把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你知道的混合物有哪些?说说理由。

教师点拨:

①空气(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污染物、灰尘等) ②海水(含有盐、鱼、泥沙、污水等) ③土壤(含有草根、石子、矿物质、水分、空气等) ④饮料(含有水、果肉、果汁、糖、色素等) 3、教师小结:

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还有很多,比如自来水、煤、石油、天然气、牛奶、水泥、胶水、岩石、雨、雾、雪、橡胶等。

4、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分离出来呢?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认真听、思考 了解混合物概念及其常见的混合物名称 讲授新课 一、探索盐与沙的分离 1、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区分哪些是食盐,哪些是沙。

2、怎样将食盐和沙分离?引导学生先猜想并验证。

3、教师指导学生用水溶解食盐和沙子后如何进行分离实验。

(1)工具与材料:水杯、搅拌棒、水、滤纸 (2)实验操作 ①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②用滤布(或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4、食盐和水怎么分离?引导学生继续实验。

(1)工具与材料:蒸发皿、火柴、三脚架、酒精灯、搅拌棒 (2)试着做一做 ①将盐水溶液倒人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②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③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5、实验注意事项 ①沙子用水洗干净 ②正确使用酒精灯 ③要在盐水还未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④加热后的器皿会很烫,注意安全 5、实验记录 混合物 分离方法 分离结果 沙与盐 食盐与水 概念解释:

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 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固体) 二、研讨 1、为什么要在盐水还未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教师点拨:

防止在临近蒸干时,盐因局部过热发生迸溅。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是安全的。

2、水在食盐和沙的分离中起什么作用? 3、食盐和水的分离后,水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

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于水中的食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4、混合物都可采用过滤、结晶进行分离吗? (1)猜猜看,绿豆和沙子、食用油和水、酒精和水,这些混合物怎么分离? (2)填写表格 混合物 分离方法 沙和绿豆 食用油和水 酒精和水 教师讲解:

用筛选法把绿豆与沙分离;

用分液法,用分液漏斗把油和水分离;

用蒸馏法先把酒精蒸发再冷却,把酒精和水分离。

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 2、混合物都可以轻易进行分离。( ) 3、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有可能产生新的物质,如食盐和水。( ) 4、实验时,须在盐水还未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 5、混合物分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过滤法、结晶法等。( ) 6、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 四、拓展提高: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进行分离 1、往小苏打里倒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点拨:

说明产生新的物质——气体(二氧化碳) 2、教师讲解:

实验表明:两种物质混合后如果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能分离出来的;

如果产生新的物质,是不易分离的。

比如 混合物 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能否分离 水和沙 否 能 油和水 否 能 小苏打和醋 是 否 五、作业布置 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怎么进行分离? 学生观察回答:沙子黄色,食盐白色。

学生猜想验证①用筛子筛,结果分离不出来。

②用水溶解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实验,采用过滤法把沙分离出来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继续做实验,采用结晶法把食盐分离出来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溶解 学生回答:蒸发了 学生猜测 学生认真听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实验观察:瞬间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学生认真听与理解 学生课后完成 通过实验探索食盐与沙、食盐与水如何进行分离 掌握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检测课堂学习掌握情况 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混合物都能进行分离 培养探索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什么是混合物,常见的混合物有哪些,了解混合物常见的分离方法。在科学实验中,探索沙和食盐、食盐和水如何进行分离,得出实验结论是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兴趣。

总结课堂 板书 过滤 结晶 混合和分离 蒸馏 分液 筛选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物体在改变形状、大小时,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2、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探索 1、通过实践操作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探究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之处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的广泛应用 科学态度 留心观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 1、物体在改变形状、大小时,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2、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 1、通过实践操作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探究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之处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生活中,我们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思维,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探索1:橡皮泥做东西 1、活动要求 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2、介绍橡皮泥特点与功能 橡皮泥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可以捏玩各种各样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等作品。

3、橡皮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彩泥、剪刀、牙签、小刀(刮刀) 4、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①分泥:用目测的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物体的比例和制作的需要,分成若干小块来准备塑造 ②团圆:将泥放在手心中间,双手均匀转动,将手中泥团成圆球 ③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长条状或圆柱体 ④压扁:用手掌或工具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圆球压成片状 ⑤抻拉:从一整块泥中,按物体的结构抻拉出各细节部位(如大象鼻子、天鹅脖子等) ⑥连接:

◆直接粘接——将需要粘接的部分塑成一边凹进一边凸出,插接后压紧。

◆使用连接道具(竹签或小棒)插接两端,压紧后完成 5、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 6、讨论交流 (1)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 (2)我们对橡皮泥都做了什么? (3)这些橡皮泥作品都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探索2:用纸做东西 1、活动要求 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 2、我们用纸可以做些什么东西? 3、比比看,哪组做得最好? 4、纸作品展示 5、讨论 (1)我们对纸都做了什么? (2)想一想,纸被折叠、撕扯后还是纸吗? (3)这些纸作品都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探索3:回顾水的形态变化 1、结合图片说说诗句中水的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 (1)冰消雪又释 (2)千里冰封 (3)水澹澹兮生烟 (4)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朝露待日晞 2、讨论 (1)我们对水都做了什么? (2)想一想,水的形态发生变化后还是水吗? 四、研讨 1、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纸 水 2、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 教师提示:

吹气球,气球变大 压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 劈柴 酒精挥发 …… 五、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用橡皮泥捏出各种玩具,其物质是一样的。( ) 3、水的三态变化的结果导致物质发生改变。( ) 4、热胀冷缩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物质本身没变。( ) 5、酒精挥发的结果是酒精在空气中变成其他物质。( ) 六、拓展提高:热胀冷缩 1、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解释原因:

因为在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2、煮熟的鸡蛋为什么放到凉水里浸一浸容易剥皮? 教师点拨:

因为外壳先受冷,而里面的蛋白后受冷,里外受冷程度不一样,造成蛋壳与蛋白分离。

3、小结: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4、教师列举生活现象 (1)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

(2)夏天,电工在架设电线时,如果把线绷得太紧,那么到冬天,电线受冷缩短时就会断裂。所以一般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都要略有下垂。

(3)水泥混凝土路面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定的空隙,为了防止热胀冷缩。

七、作业布置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识并准备工具 学生认真听 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捏玩橡皮泥,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回答:是的,还是橡皮泥,没变! 学生回答:团、搓、捏、压、抻、拉、接等 学生回答:形状、大小 学生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回答:折、叠、撕、剪、粘等 学生回答:是的,还是纸,没变! 学生回答:形状、大小 学生回答:固态变成液态 学生回答:液态变成固态 学生回答:液态变成气态 学生回答:气态变成固态 学生回答:气态变成液态 学生回答:受热、遇冷 学生回答:是的,还是水,没变! 学生填写手册,互相交流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会膨胀起来 学生回答 学生认真听 学生课后完成 了解橡皮泥的特点与功能 在活动中体验橡皮泥的变化特点 在折叠等过程中了解纸变化特点 在诗句中了解水的形态变化特点 总结归纳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之处 检测课堂掌握情况 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留心观察生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物体只是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其物质本身保持不变。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胀冷缩的结果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物质本身也没有发生改变。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总结课堂 板书 橡皮泥 形状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纸 大小 水 颜色 板书设计

第7篇:八上第三单元作文

例文

校园一景

学校办公楼前有四个花坛,一个梅花形的,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长方形的,四个花坛连成一片,景色优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坛中各有一棵青葱翠绿的雪松,远远望去,犹如四座绿色的宝塔矗立在那里。走近看,几棵雪松枝繁叶茂,仿佛在伸开双臂热情的欢迎我们。一根根绿色的针形的叶子,摸上去挺扎手的。雪松具有高贵的品质,正如陈毅元帅所写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喜欢雪松,我要学习雪松的精神。

花坛四周各有一圈翠绿的冬青树,这些树整整齐齐地围绕着雪松,显得无限亲密。每到课间,我们总喜欢坐在花坛上面,聊聊天,说说理想,谈谈未来。

我爱我们的学校,更爱校园的这一景。

写作训练一(片段写作)

校园中美景众多,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处?下面的片段写的是校园的荷花池,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校园一景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一年四季,红绿分明,相映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而这些美景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学校东北角的荷花池了。

如果说荷花是舞台上的女主角,那么男主角非荷叶莫属了。荷花没有开放的时候,那一片片荷叶就如一个个守护公主的骑士般站立着,仿佛在侦查敌情。更妙的是如果将一捧水撒在荷叶上,那些水会立马被劈成两半,但还没等你看清楚,它们就又组合在一起了,真是有趣至极。

(方法点拨:)这个片段重在写校园的荷花池。荷花池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春天荷叶碧绿;夏天荷花盛开。荷叶荷花交融在一起使荷花池焕发勃勃生机。将这样的景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就能让人感受到荷花池的美,感受到校园的美。由文段中”如果说荷花是舞台上的女主角……”一句可知我们应着重描写荷花盛开的美景。

北宋周敦颐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水中仙子,我细想也认为确是如此。夏天,那荷花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露出了粉扑扑的脸蛋,拼命汲取营养让自己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荷花朵朵盛情绽放,在风中轻轻摇曳的美景了。一场雨过后,荷花里盛满了晶莹剔透的小雨珠,不知有多么清新脱俗。放学后,在回寝的路上稍稍驻足观望,一天的浮躁和劳累都烟消云散。

1、站在小路上,远远就能望见长提上一排青青的杨柳。杨柳的叶子是翠绿的,像一块块无瑕的翡翠;杨柳的枝条是细长的,像春姑娘长长的辫子;杨柳的树干是笔直的,像一排排正在放哨的士兵,日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在杨柳的前面摆放着十二生肖雕塑。三只小老鼠正在假山上兴致勃勃地玩耍,一头老牛昂首挺胸地站在假山上,一条大蛇舒舒服服地盘在一块长长的石头上……

2、我站在松林里,春雨如雾、如沙,笼罩着山林、小河、村庄。雨,落在松针上,像春蚕咀嚼桑落在小花上,像蚂蚁在谈心,那么多情那么多义,生怕把小花弄疼了;雨,落在小草上,像落花飘零水上,那么轻柔那么温馨,生怕小草折弯了腰。啊,站在春雨织成的轻纱罗绮里,像聆听高人弹奏悠悠古琴,声声曲曲令我沉迷;像感受母亲亲吻嗷嗷幼子,点点滴滴令我陶醉。

3、透过窗户,我看到外面一片葱茏的景象:黄莺和百灵在树梢间唱着、闹着,小草们随风摇曳着;平静的湖面被调皮的蜻蜓轻轻一触,荡开了一圈圈涟漪……我沐浴在阳光中,贪婪的允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这瞬间的美好。

4、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植物的成熟。看!那葡萄,犹如一颗颗紫色的大玛瑙,靓丽迷人,显得格外耀眼。瞧!那苹果,脸蛋红嘟嘟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惹人喜爱。看!那山楂,红彤彤地挂在枝头上,似乎要跟苹果比一比到底谁更美。瞧!那石榴,也不知听了谁的笑话,咧开了嘴,露出一排排迷人的牙齿。 窗外

审题(抓住关键信息,获得写作方向分不跑题) 审题关键1.:“写景” ,而且规定了观察点一一窗,透过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捕捉写作角度及内容。

审题关键2.:提示中的要点,观察的角度可以是窗户“画框”内的风景。可以是窗外的近景,还可以是远观;可以是眼前的景色,还可以是由眼前而联想到的景色;写作对象可以是物景,还可以是人景;可以是单纯地发对景色的喜爱,还可以是通过景物抒发对时代的赞美……

审题关键3.:文章性质可以是单纯的状物,也可以是借物抒情,还可以是托物言志;可以选择小的角度抒发自己对一景一物的喜爱,还可以是大而广之伛歌祖国的日益变化……

列提纲(构思行文脉络,树立写作框架分,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提纲1

【歌颂生命力】 开头:看门见山,点明写作对象。

主体: 1.由窗外的牵牛花香,忆起爸爸栽种的牵牛花,引发对生命的关注。

2.由牵牛花顽强的生命力、蓬勃的生机而引发感想。 3.展开丰富的想象,由牵牛花而引发感慨及想象。

结尾:采用抒情方式,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理解,对牵牛花的赞美。

提纲2

【赞自然美】

开头:采用对比,点明自己对夕阳的喜爱。

主体: 1.太阳西下前的变化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2.按时间顺序,抓住不同瞬间太阳颜色的微变,以及所触发的感想。

3.当晚霞铺满天空时丰富的想象。

结尾:夜色袭来后,心中充满了另一个新的希望,深化了主题。

提纲3 【歌颂繁荣】

开头:直接点明自己对“窗”的态度,以及喜爱的原因。 主体: 1.窗外小公园的建设变化。

2.人们的休闲娱乐、强健身体。

3.夜晚,窗外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结尾:直抒胸臆,通过窗巨大的大变化,感受到祖国经济的繁荣。

窗外

有人喜欢天上的繁星、皎洁的月光,费尽心思把它们画下来,用各种浓浓的色彩去渲染它们。然而我喜欢夕阳。(采用对比的手法开头,进一步突出强调自己对夕阳的喜爱。) 倚在家里的阳台上,我托着下巴,静静地望着远方的天空。天空中,疲惫了一天的太阳仿佛已经困了,它将自己的杯子慢慢地盖上,阳光变的柔和起来。忽然,天边的一朵云彩给太阳披上了一件随风起舞的披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日落前太阳的状态,为下文作铺垫)

开始,天空是一片深蓝色,太阳缓缓地向西方坠去,几乎薄纱似的轻云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太阳红彤彤的,放射出五彩的光芒,照射在即将沉睡的大地上。房屋、花草、动物和人,都沉浸在夕阳的柔光中。(语段抓住了颜色的变化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进一步生动的表现出了太阳西坠时的华美景象。)

慢慢地,太阳落到树梢了,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它伸了一个临睡之前的懒腰,放射出最后的光芒,它身旁的云更红了,像胭脂似的。(展开丰富的联想,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太阳落到树梢时的特征极诱人的景色。)

过了一会儿,阳光更弱了。可小姑娘的更红了,向着大地,向着海洋,向着森林,发出红艳艳的柔光。它身旁的云不断的扩张,更换着艳丽的棉衣,深红橙黄的、淡粉的……五彩缤纷,变化多端。(抓住太阳光的细微变化,颜色的差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太阳西下时的景色差异。可见小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精细、认真)

刹那间,晚霞弥漫了整个天空,仿佛一张巨大艳丽、雄伟壮观的天然油画。

天空中似乎有一群穿着红装的小孩,在互相打闹、嬉戏。闹着闹着,天空的红艳渐渐变淡了。接着又来了一位姑娘,披着深蓝的长沙、顺着暗黑的飘带,挎着一个篮子,缓缓地把美丽的花瓣洒向人间。(语段采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将太阳最后的迷人的风景展现得淋淋尽致)

夕阳献出了最后一抹余晖,微笑着逝去了。大地融入一片苍茫的暮色之中,然而,明天早晨,一轮红日又将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照亮整个大地……(结尾描绘出了太阳西下的整体感受,尤其是想象了明天的朝阳,提升了文章的立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窗外

我总认为,去外边游玩,是欣赏风景的最好方法,可以亲身去体验甚至触摸那些看到的美景,这样才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屋子里面同样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

这天,我趴在窗台上看书,不经意间,发现了窗外的那块地,它曾是空阔却没有生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变得郁郁葱葱的了。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棵很大的白玉兰树,它的枝干有一个碗口那么大,挺直而修长的枝干,看上去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芭蕾舞女。它的叶子和我们的手掌一般大小,嫩绿嫩绿的,这种绿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夏天都那么惹人喜爱,看着它,就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看,一根树枝伸向我的窗前,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

树下,有一个花坛,虽然叫花坛,但并无花朵。那里生长着许多绿色植物,有直接栽在花坛里的,也有种在花盆里放在花坛上的,但这些植物却一点儿也不失生机,它们伴着风儿摇摇晃晃,翩翩起舞。

我的目光被一只狗吸引了。它有着土黄色的绒毛,两只眼睛巡视前方,它有可能在觅食吧。看啊,它来到了植物们的身边,它们静静的对视着,好像在互诉心声。狗愁眉苦脸地对草说:“今天真不走运,一根骨头都没捡到,还早人家的训斥。”草安慰道:“哎,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到主人身边吧,那样就不会愁吃愁喝了。”它们就这样聊着,把自己的快乐、悲伤都与彼此分享。

人们也不会闲着,一些人拿着羽毛球拍,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羽毛球对决;孩子们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在小区里追逐;老人们搬来桌椅凳,坐在玉兰树下,互相谈笑,寻起年轻时的记忆……

我渐渐的发觉,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竟然也是如此的美丽,大概是因为手不能触到,便能更用心地去观察吧。俗话说:“世界上美的的东西很多,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这窗外的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

上一篇:平针毛衣编织图案图解下一篇:爱情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