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新生工作要领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新的集体、新的管理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等,大一新生能否主动接受挑战,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对他们能否积极成才、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应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引导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辅导员新生工作要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大学辅导员新生工作要领论文 篇1:

浅谈辅导员在新生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新生步入大学生活后,思想和学习方式是逐渐调整并不断适应环境的转折历程。通过辅导员与大量新生谈话中发现,多数新生还处于思想迷茫,行动未动状态里;首先建立他们对大学教育目的的认知,更多从心理辅导开启新生的目标感;并引发思考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落脚点在哪里?这样,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就有预见地掌握会遇到的问题,对新生引导培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新生;断层;引导

引言

诗人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可以说,真正的人生才开始,还有很关键的几步需要辅导员引导着他们去走。大学是确立新生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间段,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建立自己的思维观念,这正是贯穿大学教育的牵引线。

一、思想断层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新生们在刚入校时常有这样的心理困惑:“大学生活与我想象差别太大!我好失落”。由于对大学生活的认知失调导致挫折感的产生,在刚入校的大一学生中是较为常见。新生主要从生活环境变化、人际交往困顿、学习方式转变所呈现出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断层。

新生入校平均年龄在18~20岁之间,处于少年向成年过渡阶段,许多新生一时难以实现角色转换。据心理调查分析在大学期间曾有过人际交往困惑的学生多达80%以上,近20%的人会产生较强或很强的挫折感。除此,新生通常还体现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部分学生依旧沿用高中上课做笔记,下课完成作业,第二天又继续到机械学习中。他们未认识到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于不断地自主和实践中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让自己成为课本的奴隶。由于新生们在大学后的听课方式、思维模式受到巨大的改变,很多学生还在转变与体会中学习。

2.“糖果”诱惑

当今时代加速发达,在大学校园中充斥着各式吸引力。对于自制力缺乏的新生来讲,它们可称为既甜蜜又苦涩的糖果。现在的孩子往往在被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各种需求都能得到即时满足。

通过谈话调查,我们有近一半的新生在进入大学后,自制力明显降低,对未来毫无规划,常把自己当作高中生看待,凡事需要老师、家长不断督促才能完成。新生普遍对未来方向存在着困惑,源动力不强。可以说,新生在环境转变中出现严重的思想断层,大学处处充满诱惑,新生不能独立分辨,造成近20%新生刚进大学就沉迷在某几样状态中,如:网络、游戏、书籍、睡觉。还有30%新生对大学憧憬过于理想化,他们生活一段时间后忘记最初的理想,也逐渐被“糖果”同化,缺乏主见性,易随大流,依赖性强。

3.心理困惑

新生心理困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新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环境,大学是聚集各地学习优等生的新群体,很多新生却习惯了昔日耀眼的光环无法适应现实中的黯淡。这部分新生排斥沟通使自身不愿加入新环境,易产生心理疾病。其二,有些新生自小性格内向、孤僻,难与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他们容易有自闭症的倾向,在自我世界中不断徘徊。其三,随着青少年的自尊心、好胜心逐渐增强,他们情绪波动变化大,稍遇挫折便马上垂头丧气,并且他们经常将这些情绪隐藏在内心。

二、 解决问题

在大学教育中,辅导员的作用是重要的核心链。尤其对于懵懂的新生而言,我们是学生心灵中的引路人,正确的牵引直系内在行动。我们的教育要立足在真诚的关爱和科学的激励,有利于新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顺利成长。

1.辅导员引导新生开启大学之门

首先,从管理好自己时间做起。新生进入大学后,辅导员不再像高中老师时时看管。独立与自律是新生面对的首要问题。比如:学校要求新生每早7点整晨读,迟到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多数不能按时起床,他们从心理上未重视习惯的养成,行动上处于懒散的状态里;如某课在第九周考试,有部分新生处于考试前再突击复习,不惜熬通宵自习,对他们而言,前八周的学习是毫无动力。新生在适应新环境中易于做事拖拉,不理智,缺乏分析,在相对自由空间里未养成良好习惯。

其次,改善他们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社会及家庭的教育。与新生交流中,受传统的教育影响,许多学生以“随大流”思想为主,形成人云亦云,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些学生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面明显缺乏。因此,辅导员在宽泛的大学教育培养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们的思想提升为契合点。

2.辅导员引领新生找到自我导航

在大学阶段,辅导员需不断地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准确地位。辅导员对每个新生的人生规划不仅从他们性格爱好做因素,还以当下社会大环境给予建设性意见。对新生而言,在兴趣前提下及时分析个人性格特征,并结合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当他们毕业前,便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如果没有前期的发展规划,新生在初入职场时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此,这是我们辅导员要教会新生的第一堂课。

诚然,受外界诱惑多的新生在潜意识接受心理引导后,实际行动多处于自我意识强,自制力差的状态下。因而辅导员需帮助新生将思想断层中衔合好,从内在影响他们他律不如自律,从而实现有计划的执行力。

3.辅导员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拓展

首先,辅导员要学会尊重学生,恰当处理师生之间的心理矛盾,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对于现今思想变化快速的90后,教育并不意味着过多的指责和命令就能改造他们思想状况。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并且,辅导员要学会做一个平等、耐心的倾听者,听取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分析学生的认知源头,通过换位思考等方法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包袱,轻松面对学习压力。

其次,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虽然我们是第一线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中学习成绩或好或差,经济程度或富或贫,心理承受或强或弱,但我们坚信:只要付出真诚的爱,一视同仁地给予爱,辅导员的人生价值才会真正体现!

再次,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在接受知识和感受经验时,需要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反思。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平时深陷于繁多事务性工作,学习再充电,总结再思考。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言之有理,以情制胜、以理服人,在塑造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塑造自己。

三、 结束语

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我们要时刻秉持真诚与换位的品质,努力营造师生之间良好沟通、协作关系,做一名幸福完整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新生需要全面的激励,既要让他们在大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锻炼个人发展能力;更要领悟到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素质修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儒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109-111.

[2]卢婷婷.我的大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28-31.

[3]朱永新.新教育之思[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114-135.

作者:张 易

大学辅导员新生工作要领论文 篇2:

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摘 要: 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新的集体、新的管理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等,大一新生能否主动接受挑战,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对他们能否积极成才、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应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引导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大学 大一新生 角色转换

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变化,而个体的每一次适应实际上也是一次成长,适应与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大一新生从中学迈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方法、新的集体、新的管理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等,能否主动接受新的挑战,尽快适应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换对他们能否积极成才、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辅导员应该正确面对学生将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一新生将面临的改变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大多数中学生的一切生活都由父母安排,他们只需要一门心思认真读书即可,严重缺乏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衣食起居都要靠自己,导致很多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同时,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天生的优越感,认为学校的住宿环境、饮食状况不如家里;有的同学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来到大学,处处需要花钱,并且学校所在地的消费水平比家乡的有可能高了很多,而且面对很多来自富裕家庭的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此外,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加之可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在没有人严格管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学生生活散乱、精神空虚等一系列问题。尽快从过去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积极适应新的生活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导致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任务上都和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中学课程教学,教师讲得多、讲得细,学生通过听课做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大学课程教学,教师主要以讲难点、疑点和重点为主,作业相对较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开学初,经常有学生反映,他们有的在高中学的理科,在学了经济学专业以后,不太适应偏文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差,认为高数太难;有的学生不习惯于做分析型的作业,不习惯在写作业前自己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阅很多相关资料,以形成自己的想法,从而处于一种被动思考的状态;还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是完全自由,他们有选择学习地点的自由,不愿意去教室集体上晚自习,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表现。

(三)人际关系的改变。

中学阶段的人际关系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1)人际交往更多的偏向于学习,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其他的无所谓,同学之间的交际较单纯;(2)同学绝大部分都是由同一区域、范围内的人组成,大家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很容易产生语言的共鸣,交往时容易交流、沟通,彼此之间也有共同的语言。

就大学阶段而言,一方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地域差异,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学习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要想在大学阶段找某一方面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虽然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宿的需要,非常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和共鸣,非常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青春期闭锁心理,当他们与大学里的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中学时的好朋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常常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相互沟通和交流,产生了不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四)心理上的不适应。

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新生面临许多问题,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

1.角色转换的不适应。许多新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尖子、优秀学生、班干部。进大学后接触面广了,发现自己不再拥有这一优势,变得不再起眼,不再是老师、同学经常关注的对象,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接触了大学生活实际,一些学生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种种差距,如录取专业与入学志愿不符、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与所见到的大学生活不符、理想的我与真实的我有差距等。

3.发展与素质不协调。上大学是为了发展、完善自己,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知识不断增多,精神生活领域逐渐扩大,新的想法也就愈来愈多,同时又觉得自己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影响了自我发展,由此心理上感到焦虑、不安。

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种种不适应,要使大学生积极成才、健康成长,就要努力缩短大学新生的适应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培养目标发展。

(一)遵循自我适应为主的教育理念,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学校要通过相关宣传和教育,帮助大一新生转变认识,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认同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意志力;鼓励和支持大学新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实际行动去完成环境适应的任务。

具体措施有:

1.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和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好入校新生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交际、生活中获得进步。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在快乐中成长。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积极的自我肯定。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成功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

2.加强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实质是人生观问题,学生的人生观往往通过专业思想反映出来。而专业思想问题一直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始终,其中最重要的时期在新生入学阶段,所以应该把专业思想教育列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邀请高年级优秀同学介绍大学生活的经验和特点;向他们介绍本学院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同学们目前的就业状况、本专业取得的辉煌成绩等作具体讲解等。这样会使同学们更早地了解现实、面对现实,更快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

3.指导学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同学们在中学时期的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而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一时难以适应,不知该怎样学,不知如何看书,不知要领,一考试几门不及格。因此,应及时将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向同学介绍,教育同学大学里主要靠自己学习,大量的课余时间靠自己安排,要上好晚自习。学习不能仅限于听课和看教材,应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和沟通,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请教高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一些学习经验。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建立心理咨询与救济的网络体系,有效开展工作。

最好建立由学校有关部门(如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管理部门等)、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老生(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辅导员等)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的心理支持与救济网络体系,建立相应的制度与长效机制,及时给新生提供心理支持与心理救济。

同时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调整,让他们认识到适应是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步,适应是自我成长的机会。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勇敢坦然地去面对:不因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不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而产生压抑感。还可以借助积极心理暗示,比如,告诉自己“适应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我一定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生活”来增强自己适应新生活的信心,以缩短适应期。

(三)做好高中阶段与大学生活的衔接工作。

高中阶段应做好对学生适应新环境能力的培养,加大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改革力度和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导力度,做好与大学生活的衔接工作。

具体措施有:

1.加大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上下功夫,给学生多一些独立自主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学习,经过独立思考来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处理好高考与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关系,不能把教育重点仅停留在高考上面;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选择、判断,学会交往,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自我规划等。

2.丰富高中教育生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建立与大学的互动关系,在教学领域加强与大学的沟通。

3.对高三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指导,通过各种途径有效传递大学的各种信息,辅导高中学生全面认识大学,理性选择专业,提前为大学生涯做准备。

大学和高中都应重视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在高中阶段要做好衔接工作,大学则要建立长效育人机制,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各方面的不适应,努力缩短适应期,帮助学生尽快步入正常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兆信,李远熙.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2010,(05).

[2]卞玲霞.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其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3]马志国.心理解析:大学生怎样适应新生活[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4]张振松.浅谈如何引导大一新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作者:徐昊翔

大学辅导员新生工作要领论文 篇3:

高职新生适应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摘 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中存在这不同问题和困惑,对于新生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高校教育者了解当前时期学生主要存在的适应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从关键点入手,对学生的环境适应、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理想信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高职新生;适应问题;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每个学生成长发展重要转折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学习状况、人际关系等出现的巨大的变化,在每年的入学后新生心理普查中,约75%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不同的适应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带来了困扰,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了严重的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积极地教育引导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1.高职新生存在的适应问题

1.1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

高校的学生来自我国的五湖四海,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和自己从小到大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陌生的环境,语言、饮食习惯的不同都会给他们带了不小的困扰。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一直是在父辈的呵护下成长,从衣食住行、高考志愿、入校手续都被家长一手包办,自身的独立生活能力不足。而在校学习需要过集体宿舍生活,有的同学从来没有住校的经历,性格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包容他人,谦虚礼让,往往因为同寝室的室友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不同,地域、文化、个性、家庭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了种种冲突。还有的同学因为学校宿舍管理、网络管纪律与自己生活作息相冲突,对现在的学校管理方式产生不满情绪。

1.2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进入高职后,学习不再是面向应试教育,而是面对未来的就业市场,教学设置专业化、多元化、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在课堂内外出现,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阶段教学方法的新生,面对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课后不知道如何挑选参考书,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困惑。部分理论知识好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对于高职院校开设了实训课更是一筹莫展,因为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往往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来,所以难以掌握实践操作要领,导致课程成绩差,自己也由于失败而产生了畏难情绪。由于个体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和我国基础教育的地区化差异,有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能力强,对专业的学习很能适应,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有的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差,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后,仍没有较大的起色,积极性受挫,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还有很多学生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标,入学后因为没有找到新的学习目标,而导致学习动力缺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表现出学习懈怠、整天无所事事的状态。

1.3理想和现实落差而导致的适应问题

对于考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因为对生活了解较少,多是从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影视剧作里去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进入了大学后,发现校园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便产生了失望沮丧的情绪。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或志愿填报的原因,所上大学不是自己心里期望的目标,入学后心情失落,常常纠结于是继续读书还是回家复读的矛盾中。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学校、专业被家长所控制,自己不敢违抗家长的意志,导致个体行为消极、学习失去动机。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是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在文体活动、人际交往、个人特长中的差异,在班级里不再老师同学所关注的对象,从以前高中的众星捧月的人物变成了班级的“普通人”,在没有找到正确的自我认知情况下,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受挫,出现了自卑心理,进而出现了学习生活的适应障碍,有的同学甚至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1.4人际交往问题

人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相较中学时代单一的人际交往,大学的人际交往趋向多元化和开放化。新生进入大学后,内心渴望着拥有友情,中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生活在同一个地区,同样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甚至是亲缘关系,所以很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大学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共同语言较少,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往往使一些同学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缺乏朋友的孤单寂寞。再者,有的同学由于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太强,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尊重别人,也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宿舍生活的经验,在出现和室友不同的生活习惯、作息方式后,没有采取平等友善的协调方法,反而使用了过激的行为,与同学们发生了冲突,也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急剧变差。大学是个体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人际交往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社会化趋向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因为无力承担费用,只好放弃了与同学们的交往,选择了独来独往,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人际关系的不良使他们出现了焦虑、自卑、失落的不良心理,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

2.解决新生适应问题的几个建议

2.1学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促进学生适应新环境

在新生报道后,学校组织开展以全校为整体的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介绍、思想政治教育、校纪校规、安全教育、身心健康、资助工作、校园参观、社团介绍等等。另外,各院系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通过请专家,下实践现场、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对以后自己要学的知识、从事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一方面是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有专业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新生教育除了单向的传授方式以外,还需积极发挥的老生的作用,把优秀的老生介绍给新生班级,并安排其协助辅导员工作,让老生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了解校园、专业知识、就业方向、学生会组织、社团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减弱新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和离开家乡在外求学的孤独感。

2.2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培养自我调适的能力

根据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和适应问题,通过开设身心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知识宣传、举办心理讲座、座谈会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如何适应环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控制情绪调控、学习适应等方面对新生进行指导。开展新生心理测试工作,通过测试获得学生的心理情况,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并对测试时表现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困惑,使之能顺利地渡过适应期,身心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2.3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刚进校的新生,由于自身的社会视野和知识有限,往往无法给自己准确的定位。面对新生,学校应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专业发展宣传、就业行业宣传、企业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发展目标和在校期间应该掌握的技能知识,以及个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就业者还需要提升的其他素质。

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自我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良好生存状态。高校的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教会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圆满完成学习、顺利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

作者:帅成碧

上一篇:林科所基地副主任竞聘演讲稿下一篇:盐业分公司经理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