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辅导员教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共8篇)
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原则
第一条 智力引进是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指导思想下,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从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管理等部门中可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相应兼职教师职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在我校建立兼职岗位与专聘岗位相结合的聘用机制。
第二条 聘请兼职教师必须明确具体的教学、合作研究、人才培养等任务,兼职岗位主要设置在新兴学科和新学科方向、前端领域、高水平学科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科。
第三条 学校聘任与兼职教师本人在原单位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同级的兼职教师职务,原则上不得高于本人在原单位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如原单位尚未确定专业技术职务,一般不宜聘任兼职教师职务。
第四条 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临时讲学、作报告或短期学术交流,以及高等学校之间互聘教师兼课,不聘任兼职教师职务。
第五条 兼职教师职务,只在高等学校兼任教学科研工作期间有效,如不再兼任我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兼职教师职务应随之取消。
第二章 职务设置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 根据被聘教师的学术地位、工作内容和境内外有别分别授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客座教授。
第七条 兼职教师职责:
1.为学校的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咨询。
2.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3.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
4.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讲座,提供学术信息。5.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或协助指导研究生。6.担任与学校中心工作相关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 聘任条件
第八条 兼职教师基本聘任条件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愿参加南京理工大学的建设,并承担相应工作任务。
2.学识渊博,贡献突出,为某一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在本人从事的专业学术界有较高的声望。
3.年龄一般在58岁以下,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知名科学家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4.能够对我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作出一定贡献。
第九条 名誉教授聘任条件
名誉教授是授予境内外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集团等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的荣誉称号,聘请名誉教授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院士称号(包括相等同的学术荣誉);
2.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曾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获得国际学术界公认。
第十条 对我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境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公务员、社会名人等可聘为顾问教授。
第十一条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某一学科有较高知名度,具 3 备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授或相当于教授职务的境内专家、学者可聘为兼职教授。
第十二条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某一学科有较高知名度,并具有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授或相当于教授职务的境外专家、学者可聘为客座教授。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三条 兼职教师聘任程序
1.学院(系)提出聘任的书面申请报告,在报告中说明拟聘人选的基本情况、拟聘理由及拟承担工作任务。
2.学校人事处初审后,学院(系)填写《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师审批表》(一式两份),经学院(系)学术委员会评议,学院(系)签署相关意见后将《审批表》报学校人事处审批。3.学校人事处审核形成承办意见后,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其中,聘请名誉教授需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4.办理相关聘请手续,如需签订聘任协议,则签订聘任协议。5.聘请单位安排受聘仪式。
第五章 管理及考核
第十四条 所聘人员的管理工作由聘请单位负责,聘期一般为1-3年,确需延聘的经考核后办理延聘手续,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可长期聘请,但不超过本人退休年龄。
第十五条 聘请单位与聘任教师签订聘任协议,明确兼职教师的具体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以及相关待遇。
第十六条 对于在聘期内不能履行职责或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单位应及时报人事处师资办,经查属实后,应按一定程序予以解聘。
第十七条 对兼职教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除外)聘期内工作 4 完成情况要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
第十八条 学院(系)管理职责
1.负责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包括聘任协议的签订、兼职教师工作任务的落实等。
2.委派专门联系人经常与兼职教师保持联系,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学校、学院的大型活动。
3.通过定期邮寄校报、学报、学校信息、节日贺卡等形式将学校的相关情况及时传递给兼职教师。
4.负责考核兼职教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报送职称办。
第十九条 职称办管理职责
1.负责聘请兼职教师的初审及报批,并制作聘书。
2.统一管理学校所有兼职教师信息,及时更新学校兼职教师信息库。
3.根据学院(系)的考核情况,报请校领导决定对聘期已满的人员是否续聘。
4.负责组织考核实际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并经签订协议由学校支付相关费用的兼职教师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十条 兼职教师聘任期间必须遵守学校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如参与工作涉及秘密事项,必须按有关规定与学校签订保密协议书。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一条 学校原则上不向名誉、顾问教授支付酬金,对承担实质性工作的兼职教师,由有关学院或部门支付酬金。具体原则如下:
1.兼职教师在教学计划内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指导研究生的酬金,应从相关学院(系)业绩津贴中支出。
2.兼职教师从事合作研究的酬金,从相关研究经费中支出。
3.兼职教师来校为学生讲学的酬金,由学院(系)从相关经费中支出。
4.如聘任前与学校签署聘任协议的,按协议给予相应待遇。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兼职教师属学校非编制人员,不发工作证。第二十三条 如授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界要人、高级公务员、知名人士名誉教授称号,须按规定程序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 聘请境外人员为我校兼职教师,由人事处与国交处会商后承办相应手续。
第二十五条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管理方法见人事处另发的有关文件。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在人事处。
武汉大学文件
武大人字〔2012〕99号
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
聘任试行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同意,并由学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试行办法
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人才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坚持总量控制、分类指导、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 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要强化岗位意识,严格掌握聘任条件,坚持德才兼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条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岗位任务和职责分为四类: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型。按岗位级别,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科研为主型教师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教授)。社会服务型教师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第四条 教师应聘同一高级职务岗位实行隔年申报,当年申报未能受聘高一级职务岗位的,次年停止申报。申报认定以二级单位受理材料为准。
第五条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目标相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充分发挥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和各级聘任组织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的作用。在学术评议中逐步增加正高级岗位海外专家评议的比重。
第七条 学校制定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基本条件,各单位在不低于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学科特点和岗位实际,制定本单位岗位聘任具体条件。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八条 设岗原则。岗位设置应本着科学、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按照岗位结构比例,规范设置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完善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
第九条 设岗方式。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需要和编制总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教师岗位总量。教师高级岗位按二级学科点设岗,设岗学科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B类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C类为一般学科。各学科可选择最高类别核岗,不得重复计算。A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65%,B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50%,C类学科高级岗位数原则上控制在本学科教师编制总数的45%。学校可根据各单位学科以及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调节高级岗位比例,原则上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校长具有一定的岗位调节权。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总量以及结构比例制定本单位具体岗位设置方案,其中,中级及以下岗位由各单位自主设置,高级岗位设置方案须报学校审批。
第十条 岗位类型
(一)教学为主型岗位:承担全校通识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制图课程(由教务部认定)教学的教师以及通识必修课程(由教务部认定)的教师可以申请教学为主型岗位。非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可按教学为主型高级岗位科研条件进行申报,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教学科研型岗位: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可以申请教学科研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是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
(三)科研为主型岗位: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可以申请科研为主型岗位,该岗位主要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中设置,其他单位也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研为主型岗位。
(四)社会服务型岗位:在成果推广、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可以申请社会服务型岗位。
第十一条 岗位结构比例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包括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包括十一至十二级。各级岗位结构比例如下:
(一)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3∶5。
(二)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
(三)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四)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条件见附件。
第三章 聘任条件
第十二条 应聘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风端正,身心健康,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近三年考核须合格及以上。
第十三条 聘任资格
(一)学历条件 应聘高级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正高级岗位,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应聘副高级岗位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大学英语、体育、军事、艺术等学科的教师应聘副高级岗位可以放宽至硕士学位,应聘正高级岗位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应聘中级和初级岗位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
(二)任职年限
1.正高级岗位: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岗位满5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岗位满8年;
2.副高级岗位: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中级岗位满2年,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中级岗位满5年;
3.中级岗位:获博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受聘初级岗位满3年;
4.初级岗位:获硕士学位后,经3-6个月试用合格。
(三)外语条件
应聘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者均应参加学校规定的外语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中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为PETS5)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成绩,或在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外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艺术、体育、考古与古汉语等专业的教师外语合格线可适当降低。持有合格成绩在申报同一高级岗位时有效。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免试外语: 1.任现职以来拥有有效TOFEL成绩85分及以上,GRE成绩1800分及以上(总分2400分)或1200分及以上(总分1600分),IELTS(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有效TESTTAF(德福)成绩达到3级及以上,有效TEF(法语水平考试)成绩300分及以上者;
2.非外语教学教师获外语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者;
3.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须经教育部学位认证)回国者;
4.博士毕业应聘中级岗位者;
5.任现职期间在国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用外文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并被SCI、SSCI、A&HCI收录者。
(四)海外研修经历
申报高级岗位,自然科学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连续1年及以上,人文社科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连续6个月及以上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工作经历。军事、艺术、体育和涉古专业类教师可不作要求。
第十四条 教学科研条件
(一)教学科研具体条件见附件。
(二)教学工作除了对“量”的考核外,还应注重“质”的要求,应聘教师近三年学生评教结果平均排名应位于学院前60%,对教学工作业绩突出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三)各单位在制定具体条件时须坚持新聘高级岗位教师的学术水平不低于同级岗位现有教师的平均水平。对发表高水平论文、取得重大科研突破、获得重要教学科研奖励以及在社会服务中有突出贡献(须权威部门认定)的应聘者可适当降低“量”的要求。
第十五条 所有教学科研业绩重点考虑任现职近五年的成果。
第十六条 以下情况下实行专家举荐制度:
(一)海内外引进人才应聘高级岗位。
(二)增岗破格。
举荐专家至少3名,举荐专家应为海外知名大学正教授、国内正高二级及以上岗位专家。同一举荐专家每年只能举荐1人。
第十七条 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破格申请高级岗位,其中35岁以下申请正高级岗位的可增岗破格,破格条件见附件。
第四章 聘任组织
第十八条 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特殊情况下行使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职责。
第十九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由全体校领导和5-7名专家组成,校长任主任,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任副主任,主要职责为:
(一)审批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及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组成成员。
(二)审定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三)确定每年各单位高级岗位聘任指标。
(四)审批教师增岗破格指标及拟聘人选。
(五)审批高层次引进人才高级岗位拟聘人选。
(六)受理复议及申诉申请。
(七)协调和处理各级岗位聘任中的有关事宜。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下设资格审查小组和秘书处。资格审查小组由纪委、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人事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审查或复核全校应聘高级岗位人员的申报材料;秘书处设在人事部,负责处理全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日常事务。
第二十条 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由11-15名相关学科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
(一)评定副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审定各单位推荐的正高二、三、四级岗位推荐人选。
(二)受理学科内部各单位复议及申诉申请。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由院长(主任)、党委(总支)书记和9-11名教授(研究员)组成(教授人数不足9人的单位,由学校统一安排,纳入相近领域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或几个单位共同组织),院长(主任)任主任。兼任单位行政职务者不得超过聘任分委员会总人数的40%。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主要职责为:
(一)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
(二)制定本单位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具体条件。
(三)确定岗位职责和任务。
(四)推荐本单位教师正高级岗位人选,议定副高级及以下岗位拟聘任人选。
(五)处理本单位复议申请及岗位聘任中的其它事宜。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下设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审查应聘者的申报资格。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均应建立健全“教授会”或教授委员会评议制度,对应聘者进行学术评价。“教授会”原则上由本单位在职教授(研究员)组成,不足15人的,由学科相近单位教授(研究员)共同组成教授会。
第二十三条 与应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不能担任当年各级聘任组织成员;应聘人可以对同行专家提出回避申请,请求回避的专家不超过3名。
第五章 聘任程序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根据学校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提出当年高级岗位招聘计划,报学校审批后,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级及以下岗位可由各单位按学校要求及本单位实际需要自行聘任。
第二十五条 聘任程序
(一)学校公布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信息。
(二)单位接受应聘申请,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开展示申请材料。
(三)应聘者向教授会(教授委员会)陈述申报理由,教授会(教授委员会)对应聘者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评议,原则上评议通过的候选人不超过推荐岗位数的2倍。
(四)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对高级岗位应聘者进行评议。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正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5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申报副高级岗位者至少应有3名校外同行专家评议。评议采取匿名形式,逐步加大海外同行专家评议的比例;
2.应聘者如有2位同行专家评议未通过,则不能进入下一聘任程序。破格申请高级岗位的,校外同行专家评议必须全部通过,且评价优秀达到半数及以上方能进入下一程序;
3.具有“985”重点高校或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正高级职务或海外知名大学终身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应聘者,可申请免除校外同行专家评议;
4.同一岗位有多个应聘者申报,参与评议的同行专家原则上应相同。
(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分委员会议定本单位副高级及以下岗位拟聘人选和正高级岗位推荐人选,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上报学校。
(六)学校资格审查小组复核各单位上报的高级岗位人员材料。
(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学科评议组审定高级岗位推荐人选。
(八)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确定正高级岗位拟聘人选并公示。
(九)校长授权各单位负责人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第二十六条 评审投票规则
(一)各级评审组织到会成员须达到应到成员的三分之二方能开会。
(二)各级评审组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单位评审组织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成员的二分之一(破格申请高级岗位同意票达到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学校评审组织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破格申请正高级岗位同意票达到参会成员的五分之四)方为通过。
(三)未出席评审会的成员不得委托投票。
第二十七条 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单位岗位限制,经校长特批,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评议通过后,按相应程序聘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组织成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评审聘任信息。评审结果由聘任组织统一对外发布,如有泄密行为,一经发现,五年内不得担任聘任组织成员,工作人员按相关管理条例处分。
第六章 聘期与考核
第二十九条 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四年。各单位在学校岗位聘任合同范本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各级各类教师岗位聘任合同。
第三十条 各单位根据教师岗位职责以及合同中的岗位任务要求,采取述职和绩效评估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降聘、转岗、解聘、终止聘用的主要依据。聘期考核的规定见学校相关考核文件。
第七章 申诉及争议处理
第三十一条 处理程序
(一)当事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应在结果公布后一周内,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各级评聘组织在接到申诉后,应及时调查取证,在一个月内形成书面处理意见并反馈给当事人。
(二)当事人如对处理意见不服,可在收到处理结果一周内向上一级聘任组织提出申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的处理意见为最终结果。最终结果确定后,若无新的证据,学校不受理重复申请。
(三)申诉程序启动后,处理时间不与当年聘任时间同步。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在制订教师岗位聘任具体条件时可参照本文件相关规定,报学校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高级岗位,除规定的教学科研要求外,满足教学科研型高级岗位教学条件中选项条件之一的,可申报副教授和教授岗位。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应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按我校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文件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申报教师高级岗位资格原则上要求受聘同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满一年。
第三十七条 在学校岗位聘任工作期间,对于公派出国一年以下或因工作需要未在校者,经本人申请,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组织同意,可委托他人代为述职。若通过评审,应聘者返校工作后再予聘任相应岗位。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出站留校后即具备申请副高级岗位资格,其在博士后工作期间的成果可计算为任职期间的成果。
第三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符合对应岗位聘任条件,经单位同意,学校审批后,可以转聘教师岗位,转聘两年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应聘高一级职务岗位。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起实施,学校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文件自行废止。本办法由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委员会授权学校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附件)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11月21日印制
各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经校八届四次教代会审议表决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 2013年8月26日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精神,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根据《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闽人发〔2012〕206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评价、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掘教师潜力、增强教师活力、提高教师竞争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按需设岗,评聘结合。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结合起来,根据岗位实际和需要,科学设岗,实行评聘合一。
(二)合理定位,分类管理。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合理定位,建立教师分类管理、指导、评价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保障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重视考核,强化评价。重视师德、业绩、能力、贡献的考核,坚持专家评价、业内评价、分类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五)保持稳定,逐步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学校安定和教师队伍稳定,根据学校发展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进程稳步推进。
三、实施范围与对象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我校已获授权自主评聘的、申请晋升相应职务聘任的教师(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未获授权,仍按原系列要求推荐申报。
四、基本任职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规范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不予聘任。
(二)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三)具备本学科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履行相应职务岗位职责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管理等任务,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五)取得职称外语相应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外语考试的免试规定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继续教育达到相应职务任职要求。
(七)非从事本专业的人员转岗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具有中级职务的须经过1年、具有副高级职务的须经过2年以上本专业工作实践后,方能按高一级职务的任职条件和程序实施聘任。
(八)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相关任职条件,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省有关规定,以及我校相应职务聘任基本条件的要求执行。
(九)学校设定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基本条件,并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于2014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2012—2014两个学年职务聘任条件仍按原职称评审条件执行。
各学院可根据本学科特点、教师队伍实际和岗位情况,在不低于学校聘任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自行设定本学院教师职务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审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并报学校核准后实施。
五、教师分类
根据学校教师基本情况和各岗位任务、性质,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含应用推广类)等,实行分类管理。其中教学为主型以讲授大学公共课程、本科课程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型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承担科研任务;科研为主型主要以科学研究任务为主(应用推广类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各类型岗位的比例由各单位自行设定,其中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应占本单位教师总数60%以上,实行按需设岗、自选申报、分类评价、动态管理。
六、聘任组织及职责
(一)学校聘任委员会
学校聘任委员会负责全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处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的有关重要问题;研究决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包括审核各分委员会评议通过的拟聘人选、研究评议特别优秀人才的聘任;指导校内各级聘任组织开展工作。
学校聘任委员会根据岗位特点和学科类别分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体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技术、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等7个分委员会。学校聘任委员会及各分委员会人数不少于15人,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其中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学校组建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库,在聘任实施前随机抽取产生。
学校聘任委员会授权各分委员会负责评议确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拟聘人选。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不含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理科类教师;工程技术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工科类教师;艺术体育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艺术、体育类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验技术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实验技术人员;社会科学(教育管理)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人员。 有条件和意愿的学院,可向学校聘任委员会申请高级职务聘任试点,经批准,授权学院相应聘任组织负责评议确定本单位教师高级职务拟聘人选,经公示报学校聘任委员会审核批准。
学校聘任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办公室成员为: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校工会等。负责研制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聘任基本条件等;审核各二级单位聘任实施细则、聘任条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人员名单等;接收各二级单位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的报备;处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关的具体事务。
学校聘任委员会设立校聘任申诉受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受理全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争议、投诉和申诉,并根据调查情况予以调解或处理。
(二)学科评议组
校学科评议组原则上按照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组建;也可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经专家论证后组建涵盖若干相关学科专业的评议组。
校学科评议组由本学科领域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学科评议组成员不少于7人。
校学科评议组应由校内外专家担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高级职务学科评议组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校学科评议组负责对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或建议。学校组建学科评议组专家库,成员在召开学科评议组前随机抽取产生。
(三)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由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工会主席和学院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委员组成,成员不少于7人。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聘任实施细则(由学院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施行)、聘任条件等;对本单位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校学科评议组和学校相应聘任委员会推荐教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拟聘人选;研究确定本单位教师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 校聘任委员会、各分委员会、校学科评议组和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有关成员在聘任、评议、考核本人或直系亲属时,应实行回避。
七、聘任基本程序
(一)学校、学院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和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实际,制定并公布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
(二)学院公布拟聘岗位信息。包括职务岗位名称、类型和数量、职务岗位任职条件、职务岗位职责等信息。
(三)受理应聘人员申请。符合聘任条件的应聘人员应如实提交学历、资历、业绩、专业成果等材料。晋升职务人员的专业成果应是聘任相应职务(或具有任职资格)后取得的。应聘人员申报的简明表,经职能部门审核后,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
(四)学术成果鉴定。
应聘副高级职务人员需提交2篇、应聘正高级和破格应聘高级职务人员需提交3篇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的学术论文或专著(限1部)作为送审代表作,由3位正高级职务同行专家鉴定。 代表作送审应符合以下原则:
1.送审单位应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外高校和科研院所。 2.应聘正高级和破格应聘高级职务人员的代表作须由具有正高级职务的博士生导师鉴定。 3.鉴定须回避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和导师。
代表作送审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校统一组织,学院可推荐省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送审单位10家以上,并提出3家以内回避单位,实行随机抽取委托送审单位组织匿名鉴定。鉴定意见两年内有效。
(五)学院考核推荐。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对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工作表现、资格、业绩和成果进行综合考核,根据岗位职责、聘任条件和代表作鉴定意见,在岗位定额内向校学科评议组和学校相应聘任委员会等额推荐应聘人选。
(六)学科组评议推荐。校学科评议组对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推荐的应聘人员进行评议,并将考核评议意见分别提交学校相应聘任委员会。校学科评议组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成员出席方可开会,校学科评议组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获到会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方可提交相应聘任组织审议聘任。
(七)各分委员会审议确定拟聘人选。各分委员会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开会,应聘人员必须获得到会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各分委员会对学科组推荐的人选进行综合评审,根据得票数和公布的岗位数,确定拟聘人选。
(八)根据不同聘任权限公示拟聘人选,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九)学校聘任委员会审核批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如有异议或公示期发现问题,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学校聘任委员会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开会,表决时必须获得到会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方为通过。
(十)学校、各二级单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根据聘任权限分别颁发聘任证书。
(十一)已获应聘岗位任职资格人员,经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考核审议并在本单位职数定额内推荐和公示,提请校聘任委员会审核批准。
(十二)对岗位职数已满额单位中的优秀拔尖人才,可申请学校高级职务机动岗,按上述程序和破格聘任基本条件中的必备条件择优聘任,经相应分委员会组织答辩和审议推荐,由校聘任委员会终审决定。所使用学校机动岗在后续聘期中计入本单位岗位职数。
(十三)对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由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负责考察推荐,经国内外5名同行知名专家匿名评议,提交校聘任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研究评议后直接聘任。所使用学校预留岗位按引进协议在首聘期满后计入所在单位岗位职数。
八、聘任管理
(一)严格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制度,对聘任人员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由各二级单位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学校人事处备案。
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或晋升的依据。
(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退休的法规,对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未办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手续的教师等人员,不接受应聘高一级职务申请。
(三)对未能履行岗位职责、未完成学校和各单位额定的基本工作任务,或未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学校和各单位不得续聘或聘其担任高一级职务。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精心组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教师等各类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校和各单位办学水平和队伍建设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
(三)强化监督。规范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程序,严格公示制度,完善备案制度;要做好聘任事务公开工作,凡应公开的事项和程序都要公开。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聘任工作全程监督;要加强聘任工作纪律教育,各级聘任组织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对应聘人员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在评聘工作中徇私舞弊、干扰聘任工作的人员,取消其有关工作资格,情形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四)积极稳妥。在推进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充分认识聘任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妥善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工会、教代会等的作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引导教师等各类人员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营造和谐氛围,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十、本实施方案自2013年7月1日起实行,本轮聘期四年,试行至2017年12月31日止。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严守学术道德规范,鼓励教师在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绩,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三条 学校教师考核坚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
第四条 学校教师考核遵循“分类指导、分级考核、合同管理、奖惩结合”的原则,要求各院系在学校考核导向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以合同为基础,分类分层次开展考核工作。
—1—
第五条 教师考核的形式包括考核、聘期考核等形式。第六条 本办法所指的考核对象为校本部专任教师。
二、考核的组织及工作要求
第七条 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设立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负责审议确定教师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运用。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成员一般由学校分管人力资源部门的校领导以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学校工会、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列席参加。相关学科专家应根据参加考核教师的情况从相应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成就和声誉的教授中产生。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的人数须为单数,不少于11 人。
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负责对各院系的教师考核工作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审核各院系提交的教师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运用的建议,重点审核各院系教师考核工作中的特殊情况。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会议须2/3以上成员出席方为有效,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获得超过2/3到会专家赞成视为通过。
第八条 各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设立教师考核工作小组,负责院系层面考核的具体工作。小组成员一般由院系党政领导、系所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人数须为单数,不少于5人,其中,教师代表不少于2人。各院系需将考核小组名单在单位内进行公示。
院系教师考核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教师考核工作,形成院系层面的教师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运用的建议,向学—2— 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报告本单位教师考核工作中的特殊情况。院系教师考核工作小组会议须2/3以上成员出席方为有效,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获得超过2/3到会成员赞成,方可进入一下环节。
第九条 教师考核工作分级进行。学校制定教师考核实施办法,明确各院系教师考核的导向和原则,从总体上对全校教师考核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各院系依据学校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民主审议程序,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各院系需将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进行公示并报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审核、备案。
第十条 各院系应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为本单位教师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聘期考核目标任务。考核的目标任务应根据教师所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规律,对聘期考核的目标任务进行合理分解。
第十一条 各院系应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考核的基本要求,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考核和思想政治考察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
院系组成师德考核小组,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考核,并深入了解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情况。小组由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师德考核小组成员人数须为单数,不少于5人。师德考核小组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3—
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通过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师德情况,并形成评价意见。师德考核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档次,考核结果应通知教师本人,并向考核结果确定为不合格的教师说明理由,听取教师本人意见。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师德考核具体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中山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中大人力资源〔2016〕11号)等文件执行。
第十二条 各院系应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建立教师考核结果反馈机制。考核结果应及时通知教师本人。注重科学分析教师在考核评价中体现出的优势和不足,掌握教师现有表现与职业发展目标的差距以及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并依此制订教师培训培养计划,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引,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三条 学校及各院系应以《中山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对教师的师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应包括:
1.师德和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协作精神等方面。中山大学教师必须—4—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团结协作。
中山大学教师不得有下列情形: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2.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纪律、指导学生情况等方面,着重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中山大学教师应主动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完成教师职务聘任合同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效果良好。
3.科研工作。包括发表和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获得科研奖励、转化科研成果产生效益等方面,着重考核教师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影响力。
4.社会服务。包括参加学术团体,担任社会兼职,承担学校、院系及相关部门安排的公共事务及社会服务工作,以及进行
—5—
科技推广、文化传播、专家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四、考核的程序
第十四条 教师考核的程序: 1.学校在每年年底发布考核通知;2.各院系通知教师填写《中山大学教师考核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各院系接收考核材料并予以审核,同时对参加考核教师的业绩情况等材料进行公示;
4.各院系师德考核小组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考核; 5.各院系教师考核工作小组评议,提出考核意见; 6.人力资源管理处对院系考核意见进行审核,并报校领导审批;对于考核中的特殊情况,可由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进行审议,确定考核结果;
7.学校将考核结果通知各院系,各院系将书面考核结果通知到教师本人。
教师考核的具体安排按照学校当年教职工考核工作的通知执行。
第十五条 教师聘期考核的程序:
1.各院系在本单位教师聘期考核期满前,至少提前3个月通知教师填写《中山大学教师聘期考核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各院系接收考核材料并予以审核,同时对参加聘期考核教师的业绩等材料进行公示;
—6— 3.各院系师德考核小组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考核; 4.各院系教师考核工作小组评议,提出考核意见并报学校审议;对于考核不合格等特殊情况,各院系应提早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审议;
5.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会议审议,确定考核结果; 6.学校将考核结果通知各院系,各院系将书面考核结果通知到教师本人。
五、考核结果及其运用
第十六条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与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任、岗位调整、岗位等级聘用、薪酬调整、公派出国以及评优奖励等依据。
1.完成目标任务且业绩突出者,给予考核优秀; 2.完成目标任务者,给予考核合格;
3.部分完成目标任务,且完成情况有一定差距者,给予考核基本合格;
4.对于完成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者,或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或经学校教学、科研部门认定,在教学、科研等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者,给予考核不合格。
对于给予处分的教师:受警告处分的,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考核结果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受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受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期间,考核结果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
—7—
第十七条 考核的结果运用。
1.考核结果优秀者,继续执行聘任合同,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2.考核结果合格者,继续执行聘任合同; 给予警示;
4.考核结果不合格者,由所在院系给予书面警告。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学校提前30日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后,可解除聘任合同。
六、聘期考核结果及其运用
第十八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合同续签、职务聘任、岗位调整、岗位等级聘用、薪酬调整、公派出国以及评优奖励等依据。
1.完成聘期目标任务者,给予考核合格;
2.对于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特别突出的业绩者,如有少量未完成聘期合同约定的目标任务,经院系考核工作小组认定,并予以重点审议,可提出考核合格的建议,经学校考核工作专家组审议,可给予考核合格。
3.聘期内出现以下情形者,给予考核不合格:(1)师德考核不合格;
(2)经学校教学、科研部门认定,教学、科研等工作出现重大失误;
—8—
3.考核结果基本合格者,继续执行聘任合同,由所在院系(3)距完成聘期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经所在院系教师考核工作小组和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评议,给予考核不合格;
(4)教学工作量不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不合格(访学、进修、培训、组织派遣、产假等原因除外)。
第十九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运用。
1.考核结果合格者,学校将续签聘任合同并约定下一聘期的目标任务。
2.聘期考核结果不合格者:
(1)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不予续聘。
(2)如经学校教学、科研部门认定,教学、科研等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学校将降低1-2级岗位等级,并按照降低后的岗位等级签订新的教师职务聘任合同。
(3)距完成聘期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经所在院系教师考核工作小组和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评议,给予考核不合格的,以及教学工作量不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不合格(访学、进修、培训、组织派遣、产假等原因除外)的,学校将给予书面警告,续签新的教师职务聘任合同,并约定对新聘任合同前12个月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经学校教师考核工作专家组审议,如考核合格,则继续执行原聘任合同;如考核不合格,学校提前30日通知教师本人后,可解除聘任合同。
3.聘任满三个聘期的讲师,或2014年之后进校的聘任满两个聘期的讲师的考核结果运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9—
七、争议与解决
第二十条 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申请人应在收到考核结果的30日内,向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第二十一条 教师对考核结果的争议与解决,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人社部发〔2014〕45号)等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办理。
八、附则
第二十二条 学校人事部门和各院系对教师考核履行职能监督,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履行专责监督。
第二十三条 对于担任学校机关部处、院系党政负责人等领导职务的教师,应按照学校组织部关于干部考核的程序进行考核。
第二十四条 对于入选各类人才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根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另行制定高层次人才考核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山大学教师聘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中大人事〔2006〕6号)自本办法生效之日起废止。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管理处负责解释。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上海市和学校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坚持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 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强化岗位意识,严格掌握聘任条件,坚持德才兼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条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目标相结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根据《上海市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沪教委人〔2010〕68号),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总编制数和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总数内设置岗位。
第五条 学校在教师、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图书档案、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等系列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第六条 岗位设置坚持总量控制、重点扶持、合理优化和动态平衡原则。
第七条 学校根据岗位设置与人员编制管理规定,确定各学院(部门)岗位数,并根据学院(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第三章 聘任条件
第八条 应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对于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人员,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或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弄虚作假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不聘任其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职务。
三、应聘人员应履行《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上大内〔2003〕64号)规定的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的近五年考核合格。申报应聘的岗位必须有空缺岗位。
四、应聘人员应具备规定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体要求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五、应聘教师职务的人员必须经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或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应当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符合教师职务基本任职条件,必须既从事教学工作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第九条 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
一、初聘各级教师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规定的学历及任职经历。
(一)教授:195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晋升教授职务,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实际担任5年以上相当副教授职务;
(二)副教授:195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晋升副教授职务,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实际担任2年以上相当讲师职务;
(三)讲师:应具备博士学位;
(四)博士后出站人员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可视同于担任讲师职务的年限;
(五)1962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的教师,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业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可适当放宽学位要求。
二、应聘各级教师职务的人员应当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应聘教师职务的人员,须严格遵循“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原则,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若不能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则不能应聘教师职务岗位。
应聘教师职务应同时具备工作量、论文(著)和专利、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中教授、副教授论文(著)和专利、项目的要求按照各学科制定的标准执行,讲师按各学院(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工作量要求按本细则执行。
(一)教授岗位应具备的工作量要求
1.每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不低于40课时,教学质量优良; 2.每学年系统开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3.指导青年教师讲课,传授教学经验;
4.独立指导2届以上合格研究生,或独立指导1届以上合格博士研究生;
5.指导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6.每学年完成34教分以上工作量(教分的计算按照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人文社会科学处对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方法执行,下同),其中为本科生授课教分不低于4教分(以10课时为1教分计算,下同),且不得用科研教分及其他工作量教分抵冲授课教分;
7.每学年在校内外作1次以上反映教学研究成果或介绍学科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 8.根据工作需要,担任本科生导师。
(二)副教授岗位应具备的工作量要求
1.每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不低于60课时,教学质量良好;
2.每学年系统开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3.独立指导1届以上合格硕士研究生;或协助指导1届以上博士研究生;
4.独立指导2届以上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5.每学年完成32教分以上工作量,其中为本科生授课教分不低于6教分,且不得用科研教分及其他工作量教分抵冲授课教分;
6.每学年在校内作1次以上反映教学研究成果或介绍学科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
7.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兼职辅导员或本科生导师。
(三)讲师岗位应具备的工作量要求
1.每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不低于40课时,教学质量良好;
2.指导2届以上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协助指导研究生或进修教师;
3.每学年完成30教分以上工作量,其中为本科生授课教分不低于4教分,且不得用科研教分及其他工作量教分抵冲授课教分;
4.每学年在校内做作1次以上学术报告;
5.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兼职辅导员或本科生导师。第十条 研究系列人员的具体任职条件
一、初聘各级研究系列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任职经历。
(一)研究员:195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晋升研究员职务,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实际担任5年以上副研究员职务;
(二)副研究员:1957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晋升副研究员职务,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实际担任2年以上相当助理研究员职务;
(三)助理研究员:应具备博士学位;
(四)博士后出站人员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可视同于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的年限;
(五)1962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的教师,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业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可适当放宽学位要求。
二、应聘各级研究系列职务的人员应当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应聘研究系列职务应同时具备工作量、论文(著)和专利、科学研究项目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论文(著)和专利、科研项目的要求按照各学科制定的标准执行,若学科没有明确规定,则参照教师系列要求的1.5倍执行。助理研究员按照学院(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工作量要求按本细则执行。
(一)研究员岗位应具备的工作量要求
1.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学院(部门),研究员岗位每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不低于20课时,教学质量优良;
2.每学年系统开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3.指导青年教师,传授科研经验;
4.独立指导2届以上合格硕士研究生,或独立指导1届以上合格博士研究生;
5.每学年完成34教分以上工作量,其中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学院(部门),研究员为本科生授课教分不低于2教分,且不得用科研教分及其他工作量教分抵冲授课教分;
6.每学年在校内外各作1次以上反映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 7.根据工作需要,担任本科生导师。
(二)副研究员岗位应具备的工作量要求
1.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学院(部门),副研究员岗位每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不低于30课时,教学质量良好;
2.每学年系统开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3.指导2届以上合格的硕士研究生;
4.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或国内外访问学者;
5.每学年完成32教分以上工作量,其中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学院(部门),副研究员为本科生授课教分不低于3教分,且不得用科研教分及其他工作量教分抵冲授课教分;
6.每学年在校内作2次以上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
7.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兼职辅导员或本科生导师。
(三)助理研究员岗位应具备的工作量要求
1.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学院(部门),助理研究员岗位每学年承担本科生课程不低于20课时,教学质量良好;
2.指导2届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协助指导1届以上研究生;
3.每学年完成30教分以上工作量,其中有本科生培养任务的学院(部门),助理研究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分不低于2教分,且不得用科研教分及其他工作量教分抵冲授课教分;
4.每学年在校内作2次以上学术报告;
5.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兼职辅导员或本科生导师。第十一条 工程系列人员的具体任职条件
一、初聘各级工程系列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学历及任职经历,参照教师系列的要求执行。
二、应聘各级工程系列职务的人员应当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
(一)高级工程师岗位应完成的任务 1.专业技术工作
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管某一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2年以上并承担重要工程设计项目一项以上,具有较高的工程技术研究能力或设计实践经验,做出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
2.论文(著)、科研项目及获奖要求按照各学科制定的标准执行。
3.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每学年完成相当于32教分以上的工作量。
(二)工程师职务应当完成的任务
1.专业技术工作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结合实际工作至少完成1项服务性研究课题;或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取得具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济效益;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论文(著)、科研项目及获奖要求按照各学院(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3.指导和培养初级工程技术人员,每学年完成相当于30教分以上的工作量。
(三)助理工程师应当完成的任务
各部门根据学校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行规定助理工程师应当完成的任务,报人事处备案。
第十二条 双肩挑人员应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完成相应系列岗位规定的授课教分,其他工作量可适当减免。
第十三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设置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岗位,具体任职条件和职务聘任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军工涉密人员的职务聘任办法另行制定。第十五条 高等教育研究系列设置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岗位,具体任职条件和职务聘任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完善上海市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意见》(沪教委人〔2012〕1号)执行。第十六条 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等系列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按国家和上海市现行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七条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年3月开始。申报人员的科研成果、本科教学评价、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等认定日期截至当年2月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新闻出版等系列聘任工作开始时间根据上海市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聘任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填写《上海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请表》、《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评议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学院(部门)将申请人员填写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放在指定地点内展示3天,供教职员工自由翻阅。
三、学院(部门)思想品德考察小组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等提出考察意见。
四、学院(部门)聘任领导小组按照聘任条件,提出初步推荐意见。
五、人事处审核材料,审核通过人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
六、学校下达各学院(部门)当年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数。
七、人事处将申请人代表性成果送校外专家评议,代表性成果必须是任现职以来的近五年内取得。申报正高级岗位应有5名校外专家评议,其中至少3名专家认为已达到所聘岗位要求,且认为尚未达到要求的专家不超过1名,专家评议方为通过;申报副高级岗位应有3名校外专家评议,其中至少2名专家认为已达到所聘岗位要求,专家评议方为通过。
八、学科评议组对申报正、副高级岗位人员进行学术能力评议,学校在部分学科,探索按照学部评议、择优竞聘等方式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九、人事处将评议结果返回相关学院(部门),学院(部门)聘任领导小组对申报正、副高级岗位人员进行综合评议,提出正式推荐名单并在学院(部门)内部公示。经学校批准进行副高级职务聘任试点工作的学院(部门),按学校审核批准的方案执行。
十、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并确定拟聘人员名单。
十一、审议通过的拟聘人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
十二、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发文公布,签订聘任合同,颁发聘书。第十八条 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工作,一般每年10月开始。首次参加工作执行见习期的人员,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申请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聘任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在线填写《上海大学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审批表(申请表)》
二、学院(部门)思想品德考察小组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等提出考察意见。
三、学院(部门)聘任领导小组按照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对申报中级及以下岗位人员提出聘任意见。同意聘任的人员名单报人事处审核备案。
四、学院(部门)发文聘任,签订合同,颁发聘书。第十九条 申诉程序
学校人事工作监督仲裁领导小组在监察处设立个人申诉受理点,申报者可对涉及违反聘任程序、违反政策规定等情况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 申报规则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行隔年申报制度,逐步向有限次申报过渡。申报当年未通过者,须暂停一年方可再次申报。再次申报时,须至少补充1份被否决之后取得的可作为代表性成果送审的新材料。
二、申请人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提供真实有效的申报材料,如有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为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取消其3年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资格。
三、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研修经历,并与国外单位或学校联合发表1篇以上高水平论文,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可优先推荐。
第二十一条 议事规则
一、思想品德考察组、学科评议组、聘任领导小组、监督仲裁组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等各类聘任机构的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会议方为有效。
二、各类聘任机构会议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票中同意票超过全体应到成员的二分之一,方为通过。
三、未出席会议的成员,不可委托他人代为投票或补投票。
四、各类聘任机构的成员,在考察、评议、票决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时,应予回避。
第五章 聘期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 专业技术岗位聘期一般为3年。各学院(部门)在学校聘任合同范本的基础上,细化本单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合同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具体任务要求和量化考核指标。
第二十三条 2015年起,新入职的博士及博士后人员,在连续二个聘期内未能达到副高级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将不再续签聘用合同。
第二十四条
考核分为日常考核、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日常考核和考核按现行考核办法执行,聘期考核根据所聘岗位职责以及聘任合同约定的任务要求进行。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低聘、解聘和岗位调整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双肩挑人员的聘期考核由学校另行制订考核办法。
第六章 解聘与辞聘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条款之一,学校可将其解聘: 1.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2.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
3.在聘期内,未经学校同意与其他单位建立正式聘用关系或在其他单位兼职,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4.未经学校同意,擅自出国或出国逾期不归;
5.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教学纪律,发生教学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 6.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本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7.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 8.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并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 9.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
第二十七条 受聘者辞聘需提前一个月向学院(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在学校作出明确答复之前,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所规定的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当完成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是指应聘者为初聘(晋升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的任职条件,其中工作量要求以原聘专业技术职务应完成的工作量为依据。
第二十九条 同级岗位聘任人员应完成本细则规定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完成的工作量,论文(著)和专利以及教改和科研项目的要求按照聘任合同规定执行。第三十条 任现职以来的学术成果是指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不包含全日制学习期间)取得的成果。
第三十一条 当年已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且未办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手续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律不得应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的规定与学科条例出现不一致的,采取就高、从严原则,按照高标准执行。
一、总则
第一条青年人才是我校教学科研队伍中最具活力的学术力量,培养和凝聚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创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条件,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条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旨在面向我校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需求,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计划内容和目标
第三条通过国家公派留学计划、中国科学院公派留学青年骨干人才专项、王宽诚基金项目和我校单位公派等多种形式,多渠道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去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研修。
第四条学校建立专项基金,在未来五年内每年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我校单位公派的形式资助出国研修。
第五条按照学校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统筹兼顾各学科发展需要安排出国人选。主要从急需要发展的信息与工程学科选派,兼顾管理、人文和其他学科建设的需要。优先选拔
德才兼备和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青年教师。
第六条各学院、直属系及直属科研单位推荐候选人应依据其人才队伍建设长远整体规划,按需有序推荐。派出不应影响本单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项目期限、名额及资助范围
第七条学校单位公派在外研修期限为一年。
第八条学校每年选派单位公派名额为25名左右。
第九条学校单位公派全额资助教师出国研修期间必要的费用,包括一次往返的差旅费和国外学习生活费用,标准参照国家公派有关规定执行。教师出国期间的工资参照国家公派有关规定发放。
四、选派候选人条件
第十条申请人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为人师表、德才兼备、潜心教学科研工作。
第十一条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较大。
第十二条截至当年的7月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者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三条具备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外语水平要求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制定的标准,或具有相应的TOEFL、雅思和国家外语水平考试成绩。
第十四条身体健康,能在科研教学一线努力工作。
五、选拔
第十五条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第十六条选拔工作通常于每年上半年进行。
第十七条选拔程序:
1.个人向所属学院、直属系及直属科研单位提出申请;
2.学院根据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择优推荐;
3.人事师资处组织专家评审选出拟派人选;
4.学校批准。
第十八条申请人需提供如下材料: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申请表。
2.有代表性的学术水平证明材料。
3.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4.学位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5.拟研修机构出具的邀请信。
六、管理
第十九条入选者出国前须与学校签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协议书》,并严格履行协议。
第二十条入选者应及时将在国外的工作安排及联系方式告知所在学院、直属系及直属科研单位,应与所在单位经常保持联系。每三个月应向单位汇报研修情况。
第二十一条入选者应珍惜机遇、潜心科研,按规定期限完成研修任务,期满后按时回国工作。回国时须向人事师资处提交国外研修工作总结报告和合作机构关于本人研修情况的评价意见。
第二十二条获资助者在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时应注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国研修基金资助项目”字样。英文标注为The Project Sponsored by the Oversea Academic Training Fund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缩写为The Project-sponsored by OATF,USTC.七、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教师聘任工作实施办法
一、教师聘任工作牵涉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力求客观、科学、公正。
二、教师聘任实行百分考核办法,按从高分到低分聘任的原则聘任,实现末尾淘汰,凡聘任考核分为倒数一、二名的老师将给予聘任警告,连续两个学期居于倒数一、二名的老师将不予聘任教学岗位,转聘后勤岗位或安排到偏远地区支教。
三、连续两个学期在全镇统考中获得倒数一名的教师,将不论考核分高低,直接转聘后勤岗位或安排到其他学校工作。
四、教师聘任考核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实行“两考”合一。
五、学校成立由文兆年校长任组长,中心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和本部成员为成员的聘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主持本部教师聘任工作。
六、聘任结果不予公示,但被转聘人员可以在得到通知后两个星期内申请行政复查,聘任工作领导小组必须在接到复查中请报告后一星期内给予答复。
七、教师聘任工作未尽事宜由聘任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
为加强与校外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聘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工作,充分发挥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聘任条件
(一)兼职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高,有较高知名度,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能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的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且每年能亲身来校进行讲学、讲座、学术交流或与学校开展业务合作。
(二)客座教授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及技术水平,能在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或联合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
二、岗位职责
聘任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协助、指导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或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
(三)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联合指导研究生;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
(五)以各种方式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聘期
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期一般为2年;期满后,聘请单位需提供聘期工作总结。聘期满后如确因工作需要,须重新申请,经批准可办理续聘手续。
四、聘任程序
(一)推荐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充分考察、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拟聘人选,填写《江南大学兼职(客座)教授申请表》,提出拟聘意见,并附上受聘人员的个人简历、相关证书复印件及主要业绩等材料;
(二)人事处审核,聘请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需报送国际交流合作处审核;
(三)分管校长审批;
(四)聘请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协议或合同,举行授聘仪式,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五、受聘者待遇
根据受聘者在学校承担工作任务情况,一事一议确定报酬,费用由相关部门支付。
六、其他事项
(一)聘请的兼职(客座)教授原则上需经拟聘人选所在单位同意。
(二)每个推荐单位需在本单位内确定兼职(客座)教授的具体联系人。由联系人负责与所聘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学校外聘研究生导师原则上从学校聘任的兼职教授中遴选。
(四)受聘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相关费用原则上由聘请的相关部门负责。
(五)受聘人员有以下情况之一,学校有权单方解除聘任协议或合同:
1.有违纪违规行为的;
2.损害学校利益的,或做出有损学校声誉事情的; 3.未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的。
【厦门大学辅导员教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推荐阅读:
聊城大学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07-25
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10-15
大学辅导员岗位聘任申请书05-31
上海理工大学试卷规范及管理办法(试行)10-01
海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10-26
长江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06-22
兰州大学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06-07
厦门大学09-13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暂行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