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共12篇)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用但不能一蹴而就的学问,需要与大学生活学习同步进行,从跨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准备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对新生的意义何在呢?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给自己尽早进行明确定位,最终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主要是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大一是大学的开端,是影响大学其他三年甚至未来求职的关键一年,所以进入大学的第一步新生一定要走好,这样才可以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只有做到了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

第一步、适应校园环境。进入大学后,新生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要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摆脱陌生感。在熟悉校园环境的同时,还需了解校园资源,学会借助网络,掌握信息。

第二步、思考自我,明确定位。这一阶段,新生需要尽可能全面的了解自我,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所长树立职业理想。

第三步、学校生活适应期。这一时期新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基础课程,掌握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高效利用大学资源。

第四步、所选专业了解期。在新生基本了解大学生活后,了解专业就提上了日程。这一阶段,新生应多向专业课老师请教,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建立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

第五步、其他专业博览期。用这些业余时间博采之长,为自己储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是个不错的选择。博览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对专业进行了解判断,确定自己的兴趣点与自己的目标专业。

第六步、专业技能体验期。在理论学习后,就该找个机会去亲自体验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验证自己的选择。如理科学生随师长去实验室做大量的专业实践,新闻类学生可以尝试去写一些文章,甚至可以利用暑假去做一些兼职,有营销目标的学生可以尝试去做一些销售的工作,这个阶段最少要两个月时间,这样有利于判断自己的目标职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点,便于调整自己的目标。第七步、大学关系建立期。人脉的积累应该从大学就开始,在大学生活中既要注重与以往同学或者朋友的交往,同时不能忽略大学同学关系的建立。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1、熟悉本班本系,确定交往对象;

2、了解学校校友,参加社团组织;

3、加强与老师交流,寻找良师益友;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2

关键词:引导,自主,管理

学生自主管理, 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管理, 是在教师指导下依靠学生主体自身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对大学新生来讲, 在大学第一年自主管理行为养成, 对他们在大学四年乃至以后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生活作风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 针对大学新生, 我们要科学规划, 积极引导他们做好自主管理,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帮助他们走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一、帮助新生调整心态, 让心理也走进“大学”

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佼佼者, 而来到大学后, 身边的同学水平都很相近, 自然就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因此, 新生要调整好心态, 学会对自己和身边的环境进行重新认识, 找到自己的优势, 同时学会从身边同学中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点和方法。

为此, 对新生进行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对比说明、适应性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规章制度理解教育等, 使新生对大学生活有较明确的认知, 使刚上大学思想上“松弦”的状态得以改善, 让他们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 需要付出比初高中更多地努力。

通过这些工作, 让新生的心理也能走进“大学”, 让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不因远离父母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孤独感, 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 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

二、帮助新生熟悉环境, 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无论从校园面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方式来说, 都与中学时期有着很大差别。许多新生上大学都是第一次脱离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是一个极大的转变, 尤其是有的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面对即将到来的独立生活感到无所适从, 所以, 在新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一些生活技能的讲解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也可事先和家长做好这方面的沟通、交流, 让家长在孩子入学前有意识的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如果新生是异地来读书的, 可以建议他们入学后利用闲暇时间在新的城市里四处走走看看, 和新同学一起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使他们尽快度过磨合期, 早日走上大学生活的正轨。

无论走到哪里, 朋友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彼此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的差异比中学时更为明显。所以, 在大学期间, 应鼓励新生大胆地与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交流、真诚地沟通。对新生班级, 可多组织班级文娱、体育方面的集体活动, 也可进行班级联谊, 使新生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同时更在活动中促进了同学之间的融合、班级之间的和谐。

三、培养良好习惯, 引导新生自主学习

在实践中, 通常学习成绩好, 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 在生活中也有比较良好的生活习惯;反之, 成绩差, 各方面表现一般甚至不好的同学, 通常生活习惯也不好, 如作息不规律、饮食无规律等。生活习惯与学生学习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比如, 作息、饮食无规律, 学生在精力方面会受影响, 导致学习精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睡懒觉等不好的生活习惯, 可能会将生活中的惰性也带入学习中, 导致迟到、旷课、不肯在学习上钻研, 更无从进行自主学习。所以, 对于新生, 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新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查寝, 引导新生在宿舍, 尤其是晚间在宿舍的生活行为;通过硬性要求进行早操、晨读、早自习等方式, 规避新生上大学后可能出现的惰性行为;组织和大学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活动, 让新生参与进来, 传达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努力, 使新生能在第一学年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惯性地保持于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

大学学习更强调自主, 因为大学授课模式已和中学有了很大不同, 没有任课老师和家长像中学那样的督促, 有些人可能会放松自己, 只等着考试前临阵磨刀, 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甚至整日玩乐, 导致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时, 成绩就高挂“红灯”, 面临劝退、留级, 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他们赢在了高中的终点站, 却输在了大学的起跑线。因此, 在新生刚进大学时, 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要成为一名成绩优秀大学生, 需要付出比中学更多地努力。同时, 要指导他们充分学习、理解学校关于学籍管理的规定, 使他们对于学籍管理的关键条款有明确、深刻的记忆, 这对于他们今后四年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 狠抓新生班课堂考勤, 完善考勤制度, 确保新生在大一学习课程不太紧张的情况下“不松劲”, 并养成无故不缺课、不逃课、不迟到、不早退的上课习惯;引导他们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要求每个新生把四年时间做一个统筹规划, 设定一些基本目标, 比如什么时候考英语四级、该掌握一项什么专业技能、在毕业前要拿到一个什么样的资格证书等, 在以后毕业找工作时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提醒他们如果到了毕业时才想起这些, 突击来做, 会把自己折磨得心力憔悴。通过这些, 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并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

四、帮助新生分析自我, 确定目标

“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就是要求自己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过:“一个人只能根据长处做出成绩, 一个人不可能把成绩建立在弱点的基础上, 更不必说把成绩建立在根本做不了的事情的基础上”。在新生实现自主管理过程中, 我们帮助他们做好自我分析, 使特长、优势得以发挥, 明确自己的长处的目的是进行自我设计。现在许多高校在新生入校时就会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设计指导, 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可以使新生结合自己的优势、今后的择业方向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确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并将这一奋斗目标逐步细化为自己每一学期乃至每一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当然, 在此过程中, 我们需要做的是指导学生的目标实施方式, 督促和监督他们的实施效果, 使他们实现自主管理。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当前, 各高校实行的“校内管理和劳动实践”, 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很好方法。从新生进校, 我们就应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与实践。围绕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 让他们参与、配合学校搞好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日常管理工作等, 无论是担任老师助理还是亲自参与食堂管理, 让新生不仅能加深对学校管理的了解、理解, 加深对同学的关爱之情, 加深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而且还能从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思考、学会建议, 提高了独立生活、独立做事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我们更可发现新生中的优秀分子, 重点培养, 树立榜样, 激励学生们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六、进行道德评价, 加强新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基本评价标准应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中学升入大学, 不是学习目标的完成, 而是塑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开始, 所以, 高校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应该有更高地培养要求。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是在道德评价中逐步实现的。因此, 在新生进校后, 要鼓励他们对他人、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我们应在新生中评先树优, 严格制定、执行奖罚制度, 通过主题班会、班团活动、民主讨论等, 参与学校多种形式的德育考评, 让新生们在评价中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从大一开始就塑造和培养健康人格。通过加强新生思想道德, 提高道德品质, 促进新生群体道德风尚的改善, 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引导大学新生规划职业生涯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76-02

大学时代的学习就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各项储备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完成了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到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大学生能够从入学开始就对将来的职业有一定的规划,使自己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完成学业,同时完成自己进入职场前的规划,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将来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适应能力。

1.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的意义

1.1有利于促进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传统教育的中小学时代,考入大学时唯一的目标,很多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之后,很难再对自己的分否目标有所定位,甚者更有一些学生在新入学阶段开始迷失自己,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其它地方,对学习的态度一落千丈,摆出一副混日子的架势。这样下去,不单单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学校为学生构建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入,可以使大学新生准确树立自己新的人生目标,使自己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开了一个好头。

1.2 有利于促进学校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一旦脱离了这个根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其它社会化活动甚至吃喝玩乐上,就造成了本末倒置,这对学校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不利的。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定位,明白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需要学习什么,这自然而然的促进了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自觉的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学业上,从而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首次就业后离职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为了职场的发展,这主要就是由于毕业生初次进入职场的盲目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积极推动新生开始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的储备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为将来的毕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对将来的工作势必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4 有利于开展专业教育

学生进入大学时所填报的志愿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生并不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规划以及未来的就业范围。通过职业规划,可以使新生对本专业未来的就业以及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有利于他在今后学习各种专业课程时候能够理清头绪,知道自己学习的重点,也增加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

2.引导大学新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

2.1 建立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

为了推动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规划课程计划,将职业生涯规划科列为教育的重点,摆脱传统单独依靠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宣讲的做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应该本着科学深入、广泛开展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教育计划、教育方法,并能够将该体系的教育内容融合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当中。这样才能系统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将职业规划融入新生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在新生入学培训中是非常重要的,将职业规划相关内容融入到思想教育课程中,对于新生建立职业规划意识大有裨益。可以使新生从相思上端正认识同时增加紧迫感,可以使新生从入学伊始就能够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所规划,这就促进了学生中形成更好的学习气氛以及集体氛围。

2.3 职业生涯规划要注重实践环节

学校应积极提供给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学习,通过到企业参观、与以供职的毕业生交流互动,可以使新生对未来就业的认识更加清晰。通过实践活动,大学新生了解了本专业涉及的相关行业、企业在该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今后在该类企业的就职方向有了主观认识,这就促进了学生系统规划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其它方面能力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完成大学学业。

2.4 通过校园文化气氛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讲座,在讲座中邀请一些已经就职的老毕业生,通过生动的实例讲授来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渴望,引导学生倾听毕业生讲述的种种经验教训,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通过总结形成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同时应该积极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校园文化氛围来促进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引导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主动认识自我,对人生进行规划,可以使新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有意识的去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这对将来步入职场开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提高社会竞争实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张 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4

大学生进入职场前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

大学生不仅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目标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就业老师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前应该注意的:

1、行为举止

你可能在学校里活泼好动、人缘极好,但是公司里要你做的是实事、稳重放在第一位,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还是那样一副无所顾忌,行为举止极不专业,甚至坐相站相都还很随意的样子,难免给人一种轻浮、不可信任的感觉,面试中给HR的第一印象不好,很难有好的工作机会。

2、社会实践

大学生在没有毕业之前主动去找几个面试的机会,不要带有压力,但是却要做相关准备:对你要面试的公司做一些了解,对你要应聘的职位做一个计划,如果你胜任了你会怎样做,做出一个什么结果。这样面试官会觉得你是一个有思想有潜力的年轻人,毕竟他也有可能是从你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在这一环节要用情感+理性博得他喜欢,让他感觉你就是他想要找的。

3、总结经验

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的同时把握他的心理,体会各种面试气氛,投其所好,甚至在面试的时候你占主动,表现出你的干练的同时又不失谦虚,

面试不成功很正常,但是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被人拒绝,面试就是把自己销售出去,抓住对方的.心理需求,把你符合他要求的东西给他,并且你是优秀的,他能不要你吗?几次下来,把握好了自己跟面试官的关系,掌握好那个度,毕业时就业轻而易举。

4、先择业后就业

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始至终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但是给自己的将来就业做一个规划不是要比别人少走很多弯路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职场就象一张地图,而你找工作就好比是在马路上找目的地,如果马路上没有交警、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任何指示标,你要到达你的目的地,是否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的时间?同样道理,一毕业先走着再说,跳来跳去距离一开始的目标越来越远,但是人的青春有限,这样宝贵的时间经不得浪费,所以在你毕业前要想清楚自己想在哪方面发展,奔着这个目标努力做准备,做一个长远的职场规划,为自己的“钱”途打好基础。

5、加强自己的竞争力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适应 篇5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为了做好职业适应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每位大学生就业前都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它能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那么大学生怎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优等生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应对各种考试更是小菜一碟,不论什么科目都能用类似的方法就能考出高分,但这些不足以说明自己更擅长更感兴趣哪一领域,这需要有意识的对自己进行更深入了解。利用在校园的时间先做好职业规划,那么等进到职场你就可能维持“遥遥领先”的状态。

第二,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

第三,要优化你的交际技能。优良的交际技能可为你谋职就业提高成功几率。如美国硅谷科技园区的许多高技术公司在聘人时不仅考察技术,同时还考察受聘者的交际技能。成功受聘者的做法是在听对方说话时要认真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含义,此后再解释自己的有关见解。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6

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不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而是一时有用,是为了某年某月某一天。初中三年是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为了高考,因此,长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将高考当作终点,殊不知,这才是人生的起点”,大学往往被许多学生虚度,四年过去只得到一纸文凭,殊不知,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走进职场的重要准备阶段,如何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和职业规划,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至关重要。

从学生的理想状态进入到职场的社会现实,我们许多大学生准备不足。一是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多。这主要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对滞后,缺少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引导,致使学生把就业多归因为社会。二是部分学生还沉浸在理想状态。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还处在理想大于现实的年龄段,幻想多于现实,梦想多于实际,缺少与社会的实质性接触。三是就业经验缺乏,心理过度紧张。在大学中,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相对较少,缺少直面就业现实的技巧和力量。

首次就业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它将带来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经历和起点。学生时代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的准备,就能在以后更快地适应职业生活,从容应对不再单纯的环境,抢先站稳脚跟,更好、更快的在职业生涯的阶梯上攀登。

一、做好由“学校人”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

“学校人”是通过努力学习获取今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能力,主要扮演者获取的角色;“职场人”是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并获得报酬,主要扮演付出的角色。从“学校人”到“职场人”,既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角色转换,也是一次人生的跨越,对每个大学生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在学生时代做好转换的心理准备,了解两种角色的定位区别,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在实习期间有意识地强化。第二:在首次就业后,结合岗位特点,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争取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其中,角色转换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

1、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的转变

“学校人”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吸取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在职业生活中奋斗搏击的本领,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成长过程。而 “职场人”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依靠自己的本领去为社会服务,完成社会分工中应尽职责。

2、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的转变

学校人际关系简单,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虽然在集体中生活,但学习活动主要由个人完成。而到了工作岗位以后,人际关系变得相对复杂,这时,团队意识就成为职业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职业任务的完成,不能只靠个人行为,要靠众人的合力,现代企业重视团队精神,重视雇员之间的合作和企业的凝聚力。所以我们要尽快的融入团队中,处理好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关系,才能在团队中得到发展。在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克服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心态,如对学生角色的依恋;对新环境的畏缩;自傲和虚荣;自卑、怯懦、焦虑和浮躁等等。

3、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

“学校人”的学习活动以思维为主,主要特点是想。而“职场人”的职业活动以行为为主,主要特点是做。基本上不允许犯错误,因为一旦犯了错误就将带来不良后果。行为不许出错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要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为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转变做好铺垫。

4、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转变

“学校人” 以学习为主。而 “职场人”以置业为主,企业效益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依靠员工之间的精诚合作,因此,企业十分重视雇员怎样处理“做人”和“做事”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最看中的品质,因此,我们在平时应多加注意,尽快了解行业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尽快适应工作。

如果我们能在学生时代为上述角色转换做好充分准备,又在首次就业后为之努力,就能更好的通过角色转换的完成,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二.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

从职业化的内在要求看,在影响和决定职业化进程的诸多因素中,角色转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态度、情商等深层的内在原因密切相关,而这一点首先取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态度。大学生职业适应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自我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

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则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或纯粹无法胜任工作,或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或太过于强势和主动,工作上总想要改造别人,让他人服从自己。这三种类型在当今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大学生首次就业时应该自觉地意识到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不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喜怒哀乐全表现出来,更不能随便发脾气,影响工作;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处理问题,不能生搬硬套理想化的模式;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不要习惯性地像在学校里一样,以对待周围老师和同学的方式与同事、上司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要试着适应不同的人,求同存异;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与别人一样的工作者,不要高高在上,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些都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将职业素养体现为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期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

常常听到长者或老师告诫学生:你毕业后的一两年,也许是你一生最痛苦、变化最大、对人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最多的时期。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7

一、自我认知

就是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条件。素质包括能力、性格、兴趣、气质。能力就是建立在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和预测力等基础上, 以认知为指导, 以经验经历为依托,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自我条件。能力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单靠学习能够掌握的, 而是在实践中训练、反思培养出来的一种素质。能力可分为书写能力、数理能力、观察能力、运动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掌握, 是确立职业目标的条件之一。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和总和。性格一般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 大学生应该留意自己的性格倾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某物的喜好情绪, 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自己一个喜爱的职业。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职业有用性判断的观点和方法。价值观直接受自我认知的影响和制约, 也属于内隐性的因素。所以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二、环境分析

就是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家政策、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 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生涯的行业因素, 有利于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职业。有助于个人目标的更好实现。

三、初步理想

初步理想就是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就业的初步规划, 就是对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 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 四野茫茫, 没有方向, 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树立了目标, 才能明确奋斗方向, 犹如海洋中的灯塔, 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 走向成功。

四、具体规划

就是在确立初步理想的前提下, 制定具体的可行性实施方案。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 目标就能难以实现, 也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 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等方面的措施。例如, 为达成目标, 在工作方面, 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 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 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所以这一部分内容极为重要, 要求学生把总目标细化成阶段性目标的同时也要根据阶段性目标制定阶段性规划。主要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

(一) 短期规划:通常是指在校的一至三年内的目标, 其主要特征主要有:目标具备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对现实目标有把握;服从于中期目标目标需要适应环境;目标要切合实际。在短期规划中最好让学生学起期为单位, 甚至在细化到每个月, 这样就能更好的完成短期目标从而为实现最终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 中期规划:一般为毕业后三到五年, 它相对长期目标要具体一些, 如参加一些旨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培训并获得等级证书等。其特征主要有:通常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是结合自己的志愿和企业的环境及要求来制定的目标;用明确的语言来定量说明;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做出评估;有比较明确的时间, 且可做适当的调整;基本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充满信心, 愿意公布于众。

(三) 长期规划:参加工作五年以上的目标, 它通常比较粗、不具体, 可能随着企业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在设计时以画轮廓为主。它的主要特征有:目标有可能实现, 具有挑战性;对现实充满渴望;非常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目标是认真选择的, 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没有明确规定实现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即可;立志改造环境。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时要保持以下几点原则:

1、清晰性原则:学生确定的目标要清晰、明确。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要有弹性或缓冲性, 是能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2、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要一致, 目标与措施要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要一致。

3、挑战性原则:目标与措施是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也不要把目标定得不切合实际。

4、激励性原则:目标要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选择的目标要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5、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要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全程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 作全程的考虑。

6、具体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 必须具体可行。

7、实际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 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 选择确定可行的途径。

8、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 一评量、检查, 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 并为规划的提供参考的依据。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学生始终要面临社会, 他们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才能发挥好自身的潜能, 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在规划过程中不断依据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定位, 保持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性和动态性相统一, 这将提高整个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的实现就业、择业、创业。

摘要: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重视, 它能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自我, 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应该由自我认知、环境分析、初步理想、具体规划。

如何做好初中新生的转化工作 篇8

关键词:过渡;初中新生;角色转化;集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41-01

在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和性格的形成关键时期,对于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发展起到最为直接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好这一时期的过渡问题,给学生所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刚步入到初中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过渡做好指导工作。

一、做好心态的调整

在初中一年级,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关于刚入学的新生的过渡阶段的引导,所以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尽快的调整心态,迅速投入到学习中。

首先做好班集体内部班会的指导,比如以“初中的开始”,“在我心中的初中”等等主题性质的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畅所欲言,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内心上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中学生。而且这种集体班会活性质的活动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拉近了距离,让班级成为彼此的大家庭;其次,请几位初二年级的学生来为初一的学生介绍经验,如何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看到先例,这样在学习的道路上也就有了风向标;最后就是需要各个任课教师的配合,记录下在课堂中不适应的学生,通过单独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渐摆脱小学式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总之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认识到角色的转变,逐渐的减轻压力,投入到初中的学习中。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中,人际关系的存在主要的是指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窗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过渡的阶段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代表着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教室的亲密程度可以直接的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出来。很多的学生对于教师都有一种畏惧之感,他们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导致教师的批评,所以很少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阻碍,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民意调查啊,鼓励发言啊,写信提建议等等,只有当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频繁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内心情感就可以大致的了解,从而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渡过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

其次,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也可以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紧密。师生的共同活动,可以极大的促进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和维系,让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能够迅速的接受教师,这也是进行接下来的教育的基础。如何能够让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最主要的是多多的和学生进行接触,对于他们所关心的,所喜欢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迅速的走进学生的内心。

三、促进集体意识的养成

集体意识在对于初一的刚组建的班级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在开学初始,就要对学生进行集体意识的教育,首先要爱集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只有学风强、班风正的班集体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更大的乐趣。

所以,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刻的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班训和班规,为班集体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做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将知识的教育落实下来,还是对于德育的一种渗透,为整个班级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班级集体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展开,比如在板报的设计上,在一些运动比赛上等等,让每一个同学都意识到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在集体活动的时候,绝不可以任何一个同学无故缺席,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必须都要参加,保持集体的一致性活动。总之,教师并非是要特意的对于初一的新生们进行培训或强调,只需要对其进行细小的指引,仅仅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集体意识出发,就可以构建起团结良好的班集体。

四、正面激励能够促使学生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

正面激励,其实就是对于学生进行表扬,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使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获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对于初一刚来的新生来说,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地不熟,所以希望将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尤其希望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肯定,这种渴望无论是在之前还是在之后都是无法可比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一方面能够对于学生起到鼓舞作用,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对于教师更加的亲近和敬重。

如果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教师就进行批评,那么学生自己就会认为自己是个不好的学生,老师都不喜欢自己,自此之后可能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抵制上进的动力和情绪。所以,教师需要对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鼓励,会让学生在内心深处长出自信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教师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前表扬了别人,那么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激励。对于初一的新生来讲,他们对于别的人或事的模仿性会更强一些,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教师对于典型的人或事进行表扬,就是为其他的学生定制了一个榜样,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讲,周围环境和人的陌生会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滋生自卑的情绪,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顺利的渡过这一时期,让学生好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袁政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如何做好新生工作演讲稿 篇9

大家好,我是xx班的xx,今天晚上我想和大家谈谈我们许多大一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走进了大学了,很多人可能或多或少感到失落和迷茫,觉得大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模样,课堂不够HAppY,功课不够给力,当然还有美女不够多,帅哥不够多。这是纯属扯淡啊.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或者是做什么都不起劲。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

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确定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会充满激情去追求,会有家长的督促,会有老师的指导。

可是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的约束,没有了应试压力,时间多了,自由多了,却不知道该怎么支配,也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时间应该去做什么,学不学完全是自己的事。

于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玩游戏玩到手抽筋,空闲时喜欢出去溜达,一个人还嫌不够爽,手上还要再牵一个人。考试坚决贯彻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原则。大家告诉我,有木有?

但是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锐气和锋芒。我老是喜欢告诉自己,我们正从被托付之人变为托付之人。我们父母曾经托付给我们的希望我们很快也将托付给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2年吧,最迟4年,我们就要成为爸爸妈妈,成为年迈父母的依靠,成为孩子的榜样。可是浑浑度日的我们能担负起这份责任么?

我这样说不是说既然时间这么紧,万一我老了怎么办?还是赶紧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考虑。明天我们就弄出下一代来,奥?不然刘老师要找我算账的,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应该分两个方面,第一,思想,第二,行动。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一盘花生米,在我们自己家里吃,成本只要五毛钱;去学校食堂,两块;去家小饭店,十块,去家大饭店,或许就要三十;如果再去花生米很少的地方呢?它的价值会超出你的想象。

我觉得,我们,人,也是这样的。同样的电脑编程员,在中国和在美国工资差距非常大。价值的差距不仅仅是在地理上。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差距。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中国有句古语,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大多数富二代总是败家子?为什么机遇到来之时,有人能抓住,并且脱贫致富,有人却只能抱怨?我觉得,这就是思想的差距。如果每天只是上上网,把把妹,你觉得你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总不见得这样好处都给你吧,如果真的那样,我就不禁要指着天上问一问,喂,住上面的那个,你是干什么吃的?

当然,我希望我们班的兄弟姐妹都有一股自己的锐气。充分利用大学的宝贵时光。所以,我组建了考研小队,为的就是帮助我们班的同学找到自己的方向,即使不考研也能帮助大家保持进取心。在回首大学生活时能够因为那些拼搏的岁月欣然一笑,在走出大学门的时候能够迅速的适应这个社会的竞争和家庭的责任。

但是,光有进取心是不够的,我觉得磨砺也是必须的。珍珠贝为什么那么美丽?就是因为它是痛苦的磨砺孕育出来的。你们看看我这张脸,你们从上面看到了什么?是不是从我黑黑的脸上看到了沧桑?我偷偷告诉你,那是因为我早上没有洗脸。【开个玩笑】

我给大家讲讲我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故事吧。说是一块钢板不经加工,只能卖五美元;捶打一千下,就会变成钢,能卖二十美元;捶打一万下,就会变成精钢,做成马蹄掌,可以卖一千美元;捶打十万下,可以做成更加精细的手表外壳,可以卖百万美元。

为什么公司招聘有经验者先得?为什么班委竞选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我想说,这就是磨砺的力量!我在班上是花了很多心血去劝说所有人都参加活动,比如我们班下周三要开展的中秋晚会,国庆假期来了之后要开展的国庆表演。为的就是让大家多多的锻炼自己。去磨砺自己的胆气和能力。

当然,我们xx班本来就是最优秀、最有凝聚力的。xx班的兄弟,大家说,是不是啊!当然参加中秋晚会,我们班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非常踊跃。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组织更多的活动,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希望以后大家可以更加自信!

我们文理学院全计算机系的兄弟们,你们愿不愿意出人头地?不说话的都是不愿意出人头地的么?重来一次,大声告诉我,你们愿不愿意?好,我看到了大家的豪情!有豪情也要有行动!总有一天,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也会响起我们的声音!为我文理学院,为我中华添光加彩!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10

以往不少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会感到不适应。在初中大家都是佼佼者,回想拿到入学通知书时激动的心情,迈进一中大门时的勃勃雄心,真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可是近一学期下来,几个回合之后便败下阵来,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众人称霸我无能的失落。产生这种失落感我想这很自然,因为我们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不适应。从初中升入高中,各个学科的知识无论从难道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大,家长和学生普遍觉得上升了一个门槛,需要经过一个过渡期,所以初、高中的衔接和所学知识的变化适应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缩短同学们的适应时间,一、调查现状,分析不衔接的因素

1.与初中化学教材有关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与初中化学教师有关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初中教材变化频繁,与高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上脱节,造成高中教师未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未能很好处理初三与高一衔接,出现高估学生能力水平,开快车,抓进度,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有的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等等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同学们的学习上的发展。

3.与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法有关

(1)大多数高中教师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初中《自然科学》教材体系的特点,不了解高一新生化学知识的真实水平。

(2)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高中教师对升入高中的新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教学过程和教法不能准确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思维能力上跨度不大,记忆多于分析,宏观思维多于微观思维,直观思维多于抽象思维,而高中教师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后者,使学生学习一下子很难适应。

(3)高中教师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的同时,往往忽视高一新生认知水平及心理发展的过程(即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由语言描述到综合推理、由定性到定量)。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过高,人为地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4.与初、高中教学的目的有关

初中化学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的课程目标;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的需要。初

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除明确“是什么”外,还要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5.与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关

(1)高一新生因环境、课程、师生等多方面的原因,心理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在初中时较为活泼,表现欲强,表现机会也多,学习激情容易被诱发。所以刚进入高中时,充满了自豪感、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然而进入高中后才发现,“强手”如云,“竞争”对手多,“竞争”气氛浓,再加上学习课程增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使他们感到了不适。

(2)学习环境改变了,师生交流不如初中多,学生自我期望有所改变,表现机会减少,感情逐渐被压抑,加之住校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亲情关系的接触时间减少,“成人感”逐渐强烈,由此变得孤言寡语,不爱交往,学习热情不易被激发。

(3)部分学生因难以实现期望的目标,没有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造成悲观失望,从而心理失调,缺乏自信心,产生紧张恐惧感,学习效率低,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越吃力越紧张恐惧,恶性循环,逐渐丧失学习信心,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的一个原因。

二、及时补救,抓好衔接教学

1.及时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概念是衔接教学的前提

高一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化学的特点及其知识体系,对待初三化学中出现的化学双基要做到心中有数。开学初可以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中出现的能力题、初中化学竞赛题或者高考中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三毕业生容易错的或者“难解答”的知识,然后编出一份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尽可能与将要学习的化学有直接的联系,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初中不少知识仍是高中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信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做好衔接工作。

另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教师仍要对初三出现的化学知识系统的总结,特别是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等,及时弥补,进行统一。

其次,特别要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如:实验装置的装配、气体收集方法等要规范操作,让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仪器图,学会填写实验报告,逐步熟练设计实验方案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总之,利用开学前的复习时间,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也使学生适应新环境、新要求,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为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2.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在转入新课时,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切忌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设计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和良好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很多时候,教师可以退到幕后或共同参与,给学生机会。如开展师生共商研讨课、辅导自学课、自学提问讨论课、小课题研讨课等,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被肯定的兴奋感。

(2)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化学教学不能仅靠一只粉笔,在重实验的基础上,有些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可以借助于媒体,如:电视、录像、投影、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才能有所收获。充分地让学生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互进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如:板块式教学、有意义地接受式教学、建构主义模式、小步子多反馈的问题探究式、愉快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恰当运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暴露头脑中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纠正片面的知识,完善不全面的知识结构,将零碎分散的知识点归纳、强化、小结,将无规律的知识变成有规律的知识,充分展现高中化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衔接教学的根本

从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上来看,记忆能力较强,但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较差。笔者就从学生的听课和作业两方面做了如下简单的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上课能听懂的占了大多数,而在完成作业方面却不容乐观。从作业的形式上看,高中作业不同于初中作业的最大之处在于:初中作业占较大比例的是记忆性题目,而高中作业则更趋于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迁移。所以,教学上更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指导。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首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树,每节课结尾时做小结示意图,每个单元结束后做单元结构图,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来画概念图,由于概念图是学生自己思维加工的结果,往往能将人们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其次,及时总结活动功能组块,如离子共存问题、离子鉴别问题、气体的性质、元素族的性质等,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固定的思路,小的功能组块可以随着问题复杂程序进行灵活的嫁接转化。

再次,逐渐培养学生用自我提问法进行元认识的训练。如在解决问题时,督促学生自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已知的条件?有哪些未知的条件?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或原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儿?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

4.重视学困生的转化是衔接教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在高一前一阶段,我们就会发现学习吃力的学生,这时我们及时了解,对症下药,多数的学生此时焦虑,缺乏自信,我们要多给他们爱心,稳定他们的情绪,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课下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同样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作业中多给他们进辅导、补习,力争杜绝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掉队现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待学困生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及时发现,关心热爱是前提。暂后进的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此时的关心和爱护是希望的前提,他们多数缺乏自尊、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是被教师、同学遗忘的角落。因此,教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爱心才是转化的前提,才有可能找出根源。

(2)多方了解,寻根求源。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学习《化学》不理想的原因,如果只有化学不理想,那是基础或方法问题;如果是多科成绩不理想,就要了解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原因。原因可以有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智商、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根据调查:大多数学困生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3)细心辅导,对症下药。教师要想办法把这部分学困生的精力汇聚到学习上来,如:

①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增加他们的学习的兴趣。②开展化学小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的心思集中到学习化学、钻研化学问题上来。③采用感情倾斜的方法,思想上对他们不歧视,更多给予关心体贴,谈话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④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上面带笑容让他们走上讲台练习简单问题,无论解题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鼓励表扬:作业高标准,有了错,当面让他们纠正,以树立他们的信心,又顾及其面子。

(4)长期坚持,巩固提高。往往,学困生在教师帮助下稍有起色,我们就松懈了,提高要求,结果前功尽弃。所以,“坚持”不只是学生,教师也要时刻督促自己坚持,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笑。要使学困生不断进步,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如每章开始多介绍一些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科学家事迹,给他们具体的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重视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增强学科吸引力;自编试题,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消除害怕心理,提高自信心,积极思考。

5.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是衔接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学生获得知识需要以教师为中介,所以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故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首要条件。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和谐宽松的氛围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具有心理治疗作用,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1)尊重学生、以平等人格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切正常学习所必须的前提条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例如,上课时提前向学生道以节日问候,作业除了认真批改之外,再加上简短的评语等等。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拉近师生的关系,在平凡的小事中进行着感情的交流。

(2)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不要全盘端出,要留给学生去发现,去学习,这样利于培养他们学科兴趣。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跃。二者之间形成的跨度势必会导致学生心理的考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繁重的学习任务,好多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焦虑,茫然。如果我们老师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只是一味的抓学习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对高中学习失去信心,为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消除对未来因感觉迷茫而产生的不安心理,引领他们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体验充实紧张的高中生活。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多帮助,因为高一新生绝大多数住校,而以前他们没住过校,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老师要多去他们的宿舍看看他们,有困难的要帮助,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少想家、少回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总之在新环境下老师家长都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消除步入高中的不适应感,让学生爱上高中生活。

由此可见,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引导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能使学生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6.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半功倍。

⑴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激发学习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关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及时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首先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融会贯通,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高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设有”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验”、“阅读”、“讨论”“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栏目,编排和教学要求上侧重了趣味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要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那么你的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你能做的事其他的同学做不到,那么你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⑵优化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①养成科学的预习习惯。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的内容的初步了解,同时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预习不是简单的念一遍课文,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最好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集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点评,相互促进。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习惯,就可以自己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行预习。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自己哪里要聚精会神地听,哪里不太明白,等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了一点点,而如果遇到了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课前不预习,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课后要补习的内容越多,就越没有时间预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②集中精力听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他们把学习比作送货进仓,认为只要自己打开了“仓门”,就可以等着老师把货物送进去。这种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学习的被动地位上,就像吃饭一样,课堂学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老师如何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听老师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等等。要对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积极去思考,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特别是实验,更应该去认真观察和参与而不是仅流于形式看热闹。

③归纳总结、提升拓展。针对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如离子反应,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拆成离子,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写成化学式;还要注意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又如氧化还原反应,除了方程式以外,只用记十个字:“升失氧还氧,降得还氧还 ”,即:化合价升高(降低),失(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做还原(氧化)剂,得到氧化(还原)产物; 顺便总结一下四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再比如复习时归类记忆每一课的方程式及各个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与现象至关重要。

④反馈训练、巩固落实。练习、整理、作业、应用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结合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典型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

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同学们要在错题整理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为了这个目的,就必须独立做作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就说明预习、听课的效果是好的,知识是真正理解了。相反,如果作业不顺利,或者无法独立完成,就说明对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时就要想方法去弥补。

7.及时反思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11

关键词:新生入学 稳定工作 流失率 自信心

做好新生入学的稳定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质量,减少学生的流失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现在中职学校都存在新生流失的问题。由于很多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上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心,所以很多学生对读书缺乏信心,态度不够端正。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做好新生入学的稳定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专业教育

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而选择了自己不太熟悉的中职学校,在这个与小学、中学学习模式不一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到困惑、茫然,对所选择的专业更是没有信心,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等。这些现象在中职学生里占不少比例,所以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让他们对中职学校和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是很必要的。

要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所需要学习的课程,让学生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和学习每门课程的必要性、在校期间能够学到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及该技能能达到什么样的专业水平,了解专业的办学模式,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进厂实习、实习多长时间、实习的单位有哪些,明确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行业、这些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薪资待遇如何。另外,本专业有没有对口大专或者继续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等等。

通过这样详细的专业教育,学生从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二、军训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要外出务工养家,关注子女学习的时间很少。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出息;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厌学、懒散、纪律性差等等。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对新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的军姿、统一的口号以及一人犯错误整体受罚等等,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重建学生自信心,养成集体观念。

三、“自主合作”的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中等职业学校出现招生难问题,致使招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被淘汰的,有的学生初中没有毕业,有的是不想学习被父母强迫送来的,还有一部分家长送孩子来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帮助管教,以防止过早混迹社会而学坏的。因此,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惰性较强,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对学校来说,管理责任重大。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自主化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主合作”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自主合作”中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比如:把班级分成四个或更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学期的课程安排组长,语文、数学、德育、专业课程等都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来担当科目的组长,负责收发作业和小组成员对该科目的学习等,使得每个人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会有事情做。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成员之间的交流就会更多,组与组之间会形成竞争、对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自主合作”需要营造氛围,营造氛围可以通过小组“五定”,即确定组长、组名、口号、组徽、组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比如,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要每个组员都记住小组成员的名字、兴趣爱好、来自哪里,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加深认识,活跃气氛。小组确定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会形成很好的默契,能够营造良好的班风。

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我们应建设一个“自主合作”的班级,营造追求一种家庭的和睦气氛,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美好的成长家园。

四、参观企业

企业的一切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都是新鲜的、神秘的。俗话说,耳闻不如目睹,让新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亲身体会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可以帮助新生快速地融入中职学校的生活。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篇12

一、确定新的奋斗目标

大学新生进入校园后感觉眼花缭乱, 一切是那么新奇, 具有挑战性, 但同时会感到混乱、迷茫和无所适从。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 就是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进入大学后由于目标缺失, 失去了方向的指引, 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 很容易使他们放松, 不能合理安排时间, 每天变得无所事事, 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娱乐上, 甚至荒废了学业。加上大学的其他业余活动丰富多彩, 要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学习不只是唯一的生活, 因此学生非常迷茫不知该怎样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的主次关系。

入学后应尽快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大学的学习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的素质, 因此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 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远期目标和每学期的近期目标, 从而为之奋斗, 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做一个规划, 这样才能克服其茫然心理, 体会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在以升学为目的的中学阶段, 这些学生是在家庭的重点照顾下长大的, 一旦进入大学必须自己照料生活, 独自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和人群, 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有的学生在学校不会理财, 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为此感到手足无措, 甚至影响新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大学新生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不断提升自己独立处理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改善新生的自我认知

一些大学新生对大学的期望值很高, 可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对所学专业也不甚了解, 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内心感到失落;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昔日的优越感与自豪感消失, 自我认知失调, 自我价值感丧失, 心灰意冷, 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有的学生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找不到新的朋友感到孤独, 而一部分农村学生和家境贫困的学生, 在与同学们交往过程中会产生自卑感。

因此要让新生首先对学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有些内容可以从寄发通知书时开始渗透 (如学校的介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 , 让学生在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 提前有所准备和计划。对自己要定位清楚, 明白同学都是和自己实力相当的, 对于昔日的优越感要有所转变, 要谦虚也要自信, 正确评价自己, 从而脚踏实地, 取长补短, 努力进步。教会学生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面对来自各地的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 新生要找到彼此的相同点, 求同存异。另外要加强班集体建设, 班班主任应多到教室和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 营造互助互爱的氛围, 形成一个温暖而具凝聚力的班集体。

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内容较多, 信息量较大, 不少大学新生产生了学习上的困难, 另外, 大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却不知道该怎样有效利用, 从而迷茫和无所适从, 继而变得焦虑和消沉。另外, 有部分学生不了解专业课程设置, 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服从了父母或师长的意见, 入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差距, 便产生了厌学、惧怕学习的心理。

因此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其具备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学校应举办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相关讲座, 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教书自身学习感受, 学习心得体会等。大学新生要学会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安排学习时间。应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新生入校后, 学校应及时对其进行适应性入学教育, 包括介绍院系概况, 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及学生管理有关规定。要进行多种教育形式, 如报告、座谈、专题班会、迎新晚会等, 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利用各种方式对新生进行宣传和教育, 如橱窗、展板、标语横幅、多媒体、网络、广播等。新生学习一段时间后, 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普测,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樊俊杰, 沈广志, 邹桂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 :81-82.

上一篇:屋面防水补漏施工技术要点下一篇:绿化工程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