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问负责制下铁路仓储管理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外资利用规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首问负责制下铁路仓储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首问负责制下铁路仓储管理论文 篇1:

试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监控

摘 要:在企业集团中,如何改进资金管理方式、强化集团财务控制力是摆在集团决策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对资金管理监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 管理 监控

一、引言

企业集团是当今重要的现代经济组织形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正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而且集团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集团型企业规模大,又分散在全国各地,这样,集团型企业的资金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加强资金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如果企业集团建立有效的银行账户管理模式,逐步减少成员企业不必要的银行账户,把闲置的资金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合作银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集团总体资金浪费现象,特别是企业集团可以监控成员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彻底改变家底不清、决策信息不对称、不准确、不充分、不及时的被动局面,强化企业集团的监管权力。目前,国内有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利用网上银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提高办公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同时,增强了企业的财务控制,使资金得到更合理的运用。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铁路局,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下,撤并许多独立核算单位,这些核算单位分散在全国各地,不能在铁路局资金结算所进行资金的统一管理,这样,有限的资金分散了,资金的管理、监控也成为难题。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出现,使原来不能提供的服务,现在很大程度都得到提高,为资金的管理、调度、监控,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当前企业集团进行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和高速运转,已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以往企业集团内部各核算单位资金分散,造成资金分布不匀、使用效率低的局面正逐渐被“资金集中、统一调度”的模式所取代。实践已充分证明,对企业集团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进行资金监控,保证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集团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手段为:

1.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企业内部银行是当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以上机构的成立,盘活了资金存量,提高资金效益,节省财务费用,使企业集团决策层从总体上把握资金运用效果、筹资融资情况,为企业的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投资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在结算中心归集的资金,是地理位置相对较集中,办理业务较方便的各核算单位,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做得较完善。

2.开展网上银行。随着网络的运用发展,银行陆续向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网上金融服务,通过网上银行,对开设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的核算单位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使得分散的资金统一归集、统一调度,从而实现资金归集、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集团账户功能是银行利用核心业务系统实现集团客户总公司和分公司账户之间实时资金划转,但同时在分子公司保留可用余额的功能,总公司通过额度控制分公司资金使用。网上银行的功能主要有:

(1)权限设定。在对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中,通过权限限定, 使控制更及时、管理更安全。

(2)资金调拨。通过网上资金划拨,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转账。

(3)账户信息查询功能。包括余额查询、当日明细查询、历史余额查询、历史明细查询等子功能。

(4)报表统计功能。包括行内管理数据的统计与输出、客户信息的统计与输出等子功能。

(5)系统监控功能。包括系统运行情况监控、客户交易情况监控、系统异常情况的监控与处理等子功能。

(6)其他功能。网上银行除上述功能,还能随时打印对账单、进行 预约服务、网上结算、代发工资等。

三、资金管理监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过去的粗放型逐步转向现在的集约型。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企业也由此面临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十分重要的、迫切的课题。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科技发展中创效益。从长远看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多数企业来说是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二是从管理中要效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把管理工作抓上去,向管理要效益,则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条出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极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同时也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长期发展,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理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集团内部各项工作的推进,对资金筹融资工作、资金运用和资金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大规模的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多渠道,使得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因此,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对业务流程重新组合,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同时针对以往在途资金大、所属单位资金监控不及时,为了更大限度集中资金,发挥资金调度作用,可以利用网上银行业务对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进行管理与监控,下面笔者就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监控,提出几点建议。

1.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1)银行账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账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网络系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中的闲置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2)充分利用网上银行功能,进行有效监管,使资金处于受控状态。所属核算单位资金若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开户,使企业集团无法对其资金运用、资金状态实施有效监控,无法掌握资金动态,也无法防范资金运作风险,通过网上银行功能,能够实时监控所属单位资金流向、资金用途是否合理,根据付款性质、额度,设定权限,保证资金支付处于严格的监督、控制状态。

2.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入账,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保障货币资金的合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保障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1)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是企业集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建立风险计量标准、风险流程,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预警体系和风险定期报告制度,来降低资金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制定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范网上银行的业务风险。

(2)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全面预算控制要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宗旨,要渗透到经济业务活动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措施、手段有机地结合。

(3)建立大额资金支付联签制度,规定资金支付额度,在额度以外的须经过集体讨论联签制度。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命脉,其高流动性使之能任意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极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因此,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支付的各项风险点,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实行集体讨论联签制度,使资金更加安全,杜绝一个人做出错误决策、“集体买单”现象,使企业资金运转良性化。

3.事后监督,将网上银行监控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网上银行资金的管理与监控往往是事后管理、事后控制,要通过所属单位经济活动的规律,及时发现资金流向的异常,并与现场检查相结合,规避资金风险,将资金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事前转移。

(1)建立重要账户资金动态报告制。根据企业集团性质,将所属单位按资金流量大小建立账户信息,及时发现资金流动的异常,并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

(2)建立定期、不定期现场检查制。到现场进行实地检查,根据所属单位经济活动规律,将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资金的使用、结余是否异常。。

(3)提高职业风险判断力。要及时识别资金安全风险,需要有很高的职业判断水平,因此,职工的岗位培训、继续再教育以及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尤为重要。

4.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集团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所属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进而促进和完善资金管理和控制。

(1)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逐步实现本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从薄弱环节人手,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减少人为因素,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3)要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5.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1)加强内部制衡和外部监管,完善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实行领导层的执行与监督权的分离。财会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实行定期轮换。轮换的形式可以在上下部门之间,也可以在本级相同业务部门之间(如财务、资金、收入、审计)。财会和部门内部岗位之间,也应实行定期轮换。实施“会计委派制”,完善首问负责制,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有些企业对其下属公司实行了会计委派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审计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有的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了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和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各级财会主管部门和资金结算部门要在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检查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社会审计力量,结合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进行资金安全审计。

6.加强培训,转变作风,努力提高财会队伍素质。

(1)加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专业水平。实行分级、分类,区别岗位、层次,开展培训。根据岗位,组织编写应知应会教材。建立财会骨干,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后备队伍的专项培训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财会学会的作用,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学组的活动,通过开展财会人员培训、财会学术问题和理论的研究、财会政策法规的宣传、财会信息的交流、财会刊物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2)开展交流,提高财会人员综合能力。创造条件,逐步建立集团内部财会部门负责人定期交流制度,探索上下级之间、横向之间定期交流的机制。加强财会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执业道德水平。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本色,管得住小节,过好权力关、人情关和利益关。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不做假账。自觉遵守财经法规,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章守纪的模范。

(3)加强任职资格管理。集团内部各财务部门负责人,必须符合财会主管任职资格。要严格财会人员上岗资格管理,凡是不符合会计人员上岗资格要求的人员,不得担任会计岗位工作。

因此,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与监控也要随之变革。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监控方法,做到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使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嵘.建立集团资金网上银行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会计之友,2008(5)

2.宋世朋.探析集团型企业资金管理的新途径.铁道财会,2005(6)

(作者单位:太原铁路资金结算所 山西太原 030013)

(责编:若佳)

作者:许学斌

首问负责制下铁路仓储管理论文 篇2:

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开放的思考

摘要: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外资利用规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改革;开放合作;项目建设

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推进沿海地区综合配套改革

(一)推进沿海地区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规划管理体制、港口管理体制、开发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体制、涉外经济体制和土地管理和供应体制、招商引资机制等改革,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增强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活力。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资、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推进沿海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区和经济区相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制定经济区城镇群规划,进一步明确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发展定位和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各市的比较优势,加强协作,功能互补。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城市间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人口流动自由迁徙、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分工配套衔接,生态旅游休闲宜居,促进城镇群健康协调发展。

(三)推进沿海地区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开发建设的港口管理体制,组建北部湾港口管理机构。整合沿海地区港口资源,创新港口管理模式,促进港口一体化经营和一体化发展。

(四)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体制改革。经批准引进的各类急需人才,不受单位增人计划和户籍限制,同时对其配偶就业、子女人学、住房补贴等给予优惠待遇。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各种方式到经济区创业,对留学人员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重点给予资助;对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重点给予扶持;凡留学人员自带项目创业并产生明显效益的,重点给予奖励。留学人员兴办企业或收购中小型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及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内创办企业同等的优惠待遇。重点支持在高新技术、石化、钢铁、海洋资源、生物制药、林浆纸、港口经营等重点企业建设人才小高地。吸引国内重点高校和国外知名大学在南宁、北海设立分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鼓励重点职业技术院校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五)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沿海沿边开放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政策,加强沿海地区投资环境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许可,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建立行政行为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政府的诚信、责任和服务意识。加大对各类收费行为的清理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和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优化金融环境,构建诚信经济区。建立完善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政策支撑体系。

(六)加快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一体化体制改革。加快编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城镇群规划和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推动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和建设南宁国际物流基地和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钦州市钦州港工业区、防城港企沙工业区等三大临海工业区,打造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组合引擎。统筹重大项目规划,对重大项目的布局、规模、资金和报批作出统一安排,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区一体化的龙头带动作用。

第一,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统筹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加快构建经济区完善、畅通、便捷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规划建设崇左至钦州、玉林至铁山港、南宁(六景)至钦州的高速公路;加快南宁至防城港铁路复线改造,新建玉林至合浦、合浦至河唇铁路,启动沿海铁路扩能和支线铁路建设,增强防城港、钦州、北海等港口疏港能力。推进与东盟国家和泛珠三角的公路、铁路和海路交通对接,形成开放型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南宁机场和北海机场改扩建,尽快开通南宁至东盟各国首都的新航线,争取把北海机场提升为国际机场,增开北海至国内主要城市的新航班。

第二,构建一体化港口群。充分挖掘港口资源优势,构建一体化港口群。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建设,推进港口群建设的市场化、国际化经营,努力建设亿吨级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形成广西沿海一体化港口群,不断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第三,构建一体化产业群。构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一体化产业群,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依托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加快沿海石化、钢铁、林浆纸、能源、铝加工、船舶修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统筹开发经济区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加快海洋矿产、油气等资源勘查与开发。建设以南宁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在沿海港口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或物流园区,并与玉林、崇左的物流园区相呼应,形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物流网络。

第四,构建一体化城市群。完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各城市功能,扩大各城市规模,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协调经济区土地资源利用、交通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城市经济优势互补。建设成为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为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内县城、中心集镇为卫星城镇的一体化城市群。南宁市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中要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相互支撑、富有活力的沿海城市群。完善玉林和崇左二市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区的交通和物流体系对接东盟和泛珠三角。统筹制定并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联手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第五,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构建一体化市场体

系,形成统一、规范、开放、有序的区域大市场。制定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市场规则,完善市场准入监管体系,形成以南宁为中心,以沿海三市和玉林、崇左为支撑的一体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市场平台作用,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基地和市场枢纽。统筹规划经济区商业网点建设,培育一批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着重为中国一东盟商品贸易服务。重点联手培育和发展资本、物流、技术、人才、产权、土地、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使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置业的热点地区。

第六,构建一体化信息交流平台。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之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会公共数据库等在内的全方位、统一的信息互通大平台,促进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政府和企业的信息交流协作机制,推动经济区新闻媒体、学术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吸引和动员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和参与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在办好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网站的基础上,开通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信息网,搭建经济区六城市信息交流平台,将经济区打造成为权威和高效的中国一东盟信息发布、传播、交流和加工中心。

第七,搭建一体化融资平台。多元化筹措资金,培植新型投融资主体,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枢纽,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政府性建设资金投入倾斜,支持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建立北部湾(广西)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及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手段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以组团贷款或集团公司形式,接受银行大额贷款扶持,加快建立面向经济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经济区公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公共公用事业。

第八,建立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取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设立北部湾(南宁)保税中心,使南宁成为拥有国际物流、转口贸易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成为链接海港、空港、边境口岸的大型物流商贸基地。同时,申请在防城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完善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经济区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制定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海岸线管理办法,规范经济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区一体化相适应的、统一的财税、海关、检验检疫、边防、金融、工商、土地、科技、户籍、人才、环保、环境保障和城乡就业等各方面政策。

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积极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继续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南宁N加坡通道经济带建设,形成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互动,发挥沟通东中西的作用。

(一)全面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建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跨国专家小组,建立健全次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泛北部湾合作行动计划,在港口基础设施、口岸合作、农林渔业、物流、能源、旅游等领域寻求合作项目,扩大合作基础,加强产业投资。抓好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印尼经济贸易合作区等一批与泛北部湾国家合作的项目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推动广西与东盟有关国家在海运、公路、铁路、航空、信息通讯等方面的对接和贯通。促进广西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领域合作开发;重点吸引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企业来广西投资创业;推动广西制糖、机械、汽车、农业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到越南、菲律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投资办厂,开展种殖养殖合作;高起点地规划和建设一批辐射境内外的国际物流中心、物流网点。继续办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

第一,开展加工制造业合作。结合广西沿海城市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的建设,在石化、能源、钢铁、林浆纸、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铝加工、农产品加工、修造船、海洋开发等产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第二,推进港口、交通方面的合作。港口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龙头,也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纽带。海上联接是东盟国家经济往来合作的最主要和最便利的形式,同时海上通道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国外向经贸联络的最重要的通道。广西北部湾地区是“海上东盟”和“10+1”自贸区的前沿和核心,我们要“积极参与海上东盟的建设”。深化港口合作,加强在码头建设、仓储物流、航线开通、港口信息化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泛北部湾港口联盟。

第三,加强能源与资源合作。加强与环北部湾的东盟国家开展能源与资源合作,推行能源与资源合作战略,加强与环北部湾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拓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与资源领域的合作空间。

第四,加强旅游、金融和文化合作。利用环北部湾地区良好的地缘人缘关系和便利的陆海交通联系条件,加快编制规划,加强客源组织和旅游机构合作,共同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加快旅游业的合作和发展,共同开发桂林山水一北海银滩—越南下龙湾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等优质旅游线路,完善交通、服务和旅游企业的配套措施。加快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加强泛北部湾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加快金融合作步伐,在共同应对和防范金融风险、支付结算、推动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把金融合作推向新的水平。

第五,加强城市群建设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沿海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交流合作,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建设,建立泛北部湾城市联盟,打造泛北部湾地区生机蓬勃的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引导不同城市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二)拓展和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构建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国际大通道和发展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投资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深入发展。积极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农业、能源、资源开发、贸易投资便利化、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开发合作,重点推动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北仑河二桥、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一站式”检查试点、大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等合作项目。改善广西境内国际大通道的基础设施,促进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交通运输的对接;建立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互动机制,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初步实现制度化、组织化、机制化。

(三)加强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开放合作。从战略高度规划跨国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构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一是建设南宁—新加坡高速公路。由

沿线国家交通部门合理规划南宁—加坡高速公路的整个路网体系,除已有的高速公路路段外,主要将中越边境(凭祥、东兴等)至河内、胡志明市、万象、金边、曼谷等走廊沿线主要城市,通过修建高速公路,将南—新高速公路整个路网连通。二是建设南宁—新加坡走廊大型物流基地。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研究、规划的南宁中国—东盟大型物流基地、南宁国际物流商贸基地、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南宁一新加坡走廊途经国家承接东盟市场的物流基地建设。三是加强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开发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规划建设国际输油管道,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共同参与石油开发。走廊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天然气资源,由中国及沿线国家开发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及相关深加工产业。四是构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跨国产业链。以出口加工区、国际工业园区等为载体,围绕区域内的重要能源开发,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围绕区域内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如农产品、海产品、林木、有色金属等,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根据各国的优势和特长,进行产业合理分工,构建跨国产业链,保证生产、贸易无国境限制,跨国产业链能够正常运转。五是构建南宁一新加坡走廊高速信息通道体系。增进南宁—新加坡走廊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共同构建南宁—新加坡走廊高速信息通道体系,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高速流动。共建信息网络平台,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国际合作的重大项目,向国际金融机构、其他国际组织申请贷款或资金扶持。

(四)进一步密切桂港澳经贸合作。大力吸引港澳企业家和驻港澳跨国公司来桂投资,重点推动北部湾集装箱码头建设及航运协作、香港工业园、香港物流园、香港商贸城、桂林一香港(九龙)直达旅客列车、港资金融机构来桂设立分支机构等合作项目。

(五)主动推进桂台合作。以两岸共同市场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桂台合作,重点加强现代农业、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等领域和优势产业的合作对接。加快推进海峡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

(六)积极加强桂日韩经贸合作。重点吸引日韩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广西设立生产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和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大型合作项目、雅马哈与玉柴集团合作项目、日韩工业园区、日韩商贸城等合作项目。

(七)积极深化国内经济合作。进一步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联合区域内各方进一步整合资源,尽快形成与周边各省及与东盟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联手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泛珠三角统一大市场的早日形成;加大“百企入桂”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江浙等地区的资金和技术。

三、加快项目投资体制改革,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抓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抓紧完善经济区内的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规划建设崇左至钦州、玉林至铁山港、南宁(六景)至钦州的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加快南宁至防城港铁路复线改造,新建玉林至合浦、合浦至河唇铁路,启动沿海铁路扩能和支线铁路建设,增强防城、钦州、北海等港口疏港能力。加快建设南宁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经济区内部完善的交通网络。二是增强经济区交通的出海通边能力。加快建设南宁至广州、南宁至桂林高速铁路;加快推进沿海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形成联结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以及越南的广宁、海防等沿海地区的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通道。三是着力提高通边能力。继续推进南宁至昆明铁路复线改造项目,连通泛亚铁路;加强与越南有关方面的协调,共同建设中越界河—北仑河上的第二座跨国公路大桥,尽快建成南宁—河内、南宁—河内—海防广宁两条客货运输线路,打通跨国陆路通道。四是着力提高出海能力。拓展与东盟各国的海上通道,增开空中航线。构建经济区通边出海的交通体系,提高开放开发程度。

(二)抓好大型组合港相关项目建设。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到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要超过8000万吨,力争突破1亿吨。一是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充分利用好岸线资源,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沿海港口开发格局。二是重点抓好大能力专用泊位、集装箱泊位以及深水航道的建设,使其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强化沿海港口岸线的资源管理,研究制定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办法,坚持统一开发建设,形成沿海港口一体化经营机制。加快实施钦州港、北海港和防城港三大港口资源的整合,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积极与国际国内港口和物流公司合作,促进沿海港口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建设。全力推进石油化工、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旅游和物流等临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工程、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工程、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等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开丁建设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防城钢铁码头、南宁物流中心等项目。抓好经济区修造船厂、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项目、防城港核电项目等前期工作。积极筹划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快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建设,促使项目尽早投产;全力支持北海中石化1000万吨重质原油加工项目的规划建设;大力推进防城港1000万吨钢铁项目建设。抓紧编制港口修造船厂的规划,在项目审批、土地、拆迁等方面提前介入,及早做准备;建设石化、林浆纸、钢铁等重大产业的上游原料和下游加工业项目,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电子工业基地;规划布局海洋渔业、海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海洋化工业等海洋产业。

(四)抓好园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园、钦州大型临海工业园、防城港企沙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电力、通讯、供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紧对各大工业园区、物流基地进行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重点抓好南宁物流商贸基地、防城港企沙工业区、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钦州港工业区、玉林市现代物流中心、崇左市国际物流中心、凭祥边境贸易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抓好海关特殊监管区规划建设。建设一批具有超前性和全局性的园区路网、环保、水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五)抓好能源项目建设。加快钦州燃煤电厂、北海燃煤电厂、防城港燃煤电厂等一批能源项目建设,保证按期或提前投产。加快北海市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南宁、北海燃料乙醇项目等新建项目建设;建设防城港核电项目;配合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引进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家丰富的煤炭资源,规划建设大型煤炭配送基地和煤化工基地。

(六)着力抓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航道、水利供水、道路、电网等项目,加强超亿吨级大型组合港建设、临海重大工业园区建设。

 (七)加快钦州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加快钦州保税港区建设,为中国与东盟港航、物流、加工制造等企业的发展搭建更加便利的平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推行中越边境“一站式”通关监管模式,推动电子口岸建设。加快南宁和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北海出口加工区、中国一东盟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落实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项目用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 莫仲宁

作者:李 伟

首问负责制下铁路仓储管理论文 篇3:

加快发展珲春出口加工区的思考

一、出口加工区发展现状

珲春出口加工区是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批15个试点出口加工区之一,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内。规划面积2.44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0.60平方公里,2001年5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该区初步完成了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0.6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0万元完成了监管设施建设,修建了2158米永久性围墙、525米过渡性铁丝网围墙、3500平方 米的验货场、200平方米的验货平台和50吨电子地磅;投资940万元建成了1012平方米的驻区海关、商检办公大楼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37500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另有16000平方米的标准工业厂房正在建设中。同时,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成功地引进了以海产品加工为主的韩国独资企业比比爱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以木制品加工为主的日新木业有限公司、以新型建材为主的世现彩板制造有限公司。封关运行以来,韩、日及国内出口企业相继进入出口加工区,区内项目投资总额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000万元。目前已有14个企业在区内登记注册。2001年至今,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339万美元,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为主要特色的产业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外通道不畅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多年来,由于珲春口岸通而不畅,致使货物量不足,运输成本高,发展缓慢,影响了俄朝资源的引进和对俄经贸的发展,制约了出口加工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许多产品出口企业不愿意到珲春加工区内投资建厂。地区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口岸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出口加工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难以形成出口加工产业的集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二)管理层次低是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珲春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对吉林省和延边地区出口基地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出口所依托的珲春市政府及合作区管委会财力、物力及人力都很薄弱,运作层次低,力度小,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对外协调等许多方面力不从心,难以形成与周边国家对等展开较大规模和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没有发挥出吉林省出口加工基地的龙头作用和功能。

(三)认识上存在误区是妨碍发展的思想根源

一种认识误区是珲春不应该设立出口加工区。一些人认为:项目建设为的是税收,而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享受免税、保税和退税的待遇,对地方财政没有任何贡献,不仅设立时地方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和将来还要注入相当的财力对其管理,得不偿失。

另一种认识误区是珲春设立出口加工区作用不大。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与区外出口加工型企业比较,区内企业是出口退税,区外企业是免、低、退税,区内享受不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水、电、气、退税等一些特殊优惠政策操作繁杂。同时区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处受到海关业务的约束,特别是向国内销售产品还要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不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出现以上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各级有关部门对出口加工区的特殊功能研究得不透,认识得不清,宣传上片面夸大,心态上急于求成,对入区企业引导不准,把关不严,这是入区项目少、规划小、发展缓慢的思想根源。

(四)政策性限制多,操作难度大,阻碍了加工区的发展

一是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区外购进基建物资时,可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办理退(免)税手续,然而珲春出口加工区在四至范围确定后,封关运行前投入的2亿元基建资金,约有3400万元的退税额因国家没有具体操作办法难以退税。

二是区内企业从国内购进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基建物资的退税,原则上是退给卖方,区内企业享受不到退税利益,不能真正得到政策的优惠,影响区内企业积极性。同时由于区内企业规模较小,从境内购进的原材料数量少、品种杂、退税额度小,不论是由区内企业还是由区外的卖方企业委托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代理退税,操作手续都很繁杂、费用较高、退税资金分散,操作难度大。

三是区内外加工贸易企业处在不平等的起跑线上,不利于区内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现政策是区内企业产品内销按成品征税,区外企业内销按原进口料件征税,虽不违背《关税条例》,但不利于区内企业调整产品销售方向、有碍于加工区的繁荣发展。

(五)设施投入不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是区内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建区初期因资金困难,投入不足,又急于验收,虽然出口加工区的起步区已完成了“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但并不完善,入区企业需要支付较大的“二次配套”费用才能正常开工生产,特别是一些厂房出租企业,无法满足承租者对水、电、气的需要,承租企业往往要自己花钱对水、电、气的一些设施进行投入和改进。

二是海关监管设施先天投入不足。由于出口加工区建设时期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海关监管设施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导致现今卡口设施线路漏电、办公楼漏雨、巡罗道塌陷、卡口设施失灵、监管库房盖被风吹掉等,致使海关监管设施目前大部分不能投入使用。驻区海关、国检局等部门多次要求启动监管设施,都因缺少改造和完善设施投入资金而落空。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珲春出口加工区的总体思路应是,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机遇,按照加快发展内外并举的原则,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请进来,强化与国内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加工区的政策优势,以畅通对外通道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设施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出口加工区总量和规模的新跨越。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计划到2005年,实现进出口额2000万美元,2008年达到8000万美元,2010年达到1亿美元,使之成为延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吉林省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东北地区对俄贸易的窗口和前沿。

一是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在基础设施上下工夫,在招商引资上卖力气,在服务管理上投精力。目前,珲春出口加工区已成为珲春乃至延边一个打得出去、叫得响的招商品牌和项目载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一如既往地支持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对出口加工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出口加工区创造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重新定位。在产业布局上应以汽车生产、水产加工、耗能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配件组装、农副特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项目。引进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和市场的加工企业。加大对周边国家木材资源、矿产资源、海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利用俄罗斯市场对我国汽车、轻工产品的需求,吸引这类企业到加工区投资办厂,努力开拓俄罗斯市场,使俄罗斯原材料短距离输入,产品近距离销售,以此整合周边资源,发挥区位优势。

三是正确宣传。对加工区的宣传上,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质量;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先省内、后省外、再国际,重点是出口加工企业。强化对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宣传,提高出口加工区的知名度。近期,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这对于出口加工区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我们应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扩大宣传力度,利用出口加工区零关税的优势,将一些资源型产品出口企业引到出口加工区内,扩大出口加工区的项目总量。

四是要大胆改革。在体制和机制上敢于创新,走市场化运作模式,把出口加工区逐步由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对出口加工区经营权实行整体出让,把区内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代理报关、仓储运输以及水、电、气协调等事务全部交由具有经营管理功能的管理公司来完成,实现企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口加工区的区域功能和政策优势。

四、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为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在具体措施和对策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力度,全方位促进项目建设

一是促进现有企业上规模。重点做好一印染、BBI水产品加工、切现彩板等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等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项目建设工作,把这几个项目做大做强,带动韩国、日本企业到加工区投资,以此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聚集度。二是促进项目上总量。下大力气做好长春一汽捷达轿车组装、3亿元化成箔、铝制品加工项目在珲春出口加工区投资建设,组装汽车向俄罗斯出口,化成箔、铝制品加工所需电能由俄罗斯进口,力争使加工区内的轿车组装和化成箔、铝制品加工成为龙头企业,配套的零部件加工在区外生产。这类企业进区后,区内企业带动区外企业的发展,区外的“卫星”企业为区内企业供应“半成品”,区外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待遇,而且还能为当地税收做出贡献。

(二)调整思路,加大对俄市场开拓力度

进一步巩固圣比德堡中俄投资洽谈会和延吉中俄经贸洽谈会的洽谈成果,加大内地企业和商家与俄罗斯地方政府、企业和商贸组织的衔接与沟通,积极促进内地对俄贸易加工企业到出口加工区办厂,鼓励区内企业到俄罗斯发展,努力促成区内出口商品和俄罗斯资源大进大出的流通格局。

(三)畅通瓶颈, 坚定不移地推进通道建设

始终不渝地坚持解决通道瓶颈问题。多层面沟通协调俄方,尽快解决铁路通而不畅问题。学习黑龙江内贸粮食过境俄罗斯换装,经海上运至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的作法,积极运作海上新通道,促进中朝路港区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在出海通道 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先以贸易或物流起步,打通东北国内货物借道罗津港至浙江嘉兴港海陆运输新通道,通过以上通道的实际运作,达到浙江等沿海地区与东北内陆地区内贸货物南北对流的局面,进而投资朝鲜公路和更新罗津港设备和设施,带动内地出口企业到珲春出口加工区投资办厂。

(四)创新方式,积极寻求招商引资新办法

一是依托存量增项目。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企业的存量资产,在企业技改扩建上下功夫,以存量换增量。企业技改扩张能力强、投产见效快、达产周期短,能迅速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二是立足资源跑项目。以资源利用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林产加工业、矿产加工业、汽车组装加工业、耗能产业等重点产业,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壮大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总量。三是把握政策争项目。四是围绕产业上项目。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上项目,以此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的集聚。

(五)整治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升出口加工区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实施两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实施区内基础设施的提升工程,在起步区基本实现“六通一平”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入区企业不再进行“二次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同时将实施区内的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建设,全面完成起步区内道路畅通和高质量的网络化建设。二是实施区内监管设施的改造和维修工程,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力争将海关监管设施修复改造投入使用。

(六)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吸引项目入区

随着我国对入世承诺保护期的陆续到位,对入区企业的经营权进一步降低门槛,以无国别歧视原则为基础,对企业管理变“审批制”为“备案制”,放开对区内仓储或运输企业经营 的限制。对有条件的企业,赋予他们以代理报关资格或专业报关资格,减少区内的企业的报关运营成本,沟通区内外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取消“电子帐册备案管理”和“单、 损耗关系的确定”制度,推动口岸与加工区功能互动的整合,实现加工区对项目入区的吸引力。

(七)转变职能,不断完善投资软环境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以务实为工作原则、以诚信为工作准则、以服务为工作宗旨、以创新为工作追求,继续推进和完善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服务告知制、定期督查制,努力为到这里投资兴业的国内外客商营造一个有钱可赚的创业环境、诚信有序的经营环境、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

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快慢,关键是入区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按市场运行规律办事,建立激励措施是激活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珲春出口加工区要参照外省区的做法,结合珲春出口加工区的区域特点,制定出激励措施,对引进项目资金的个人和中介组织,给予奖励。

(作者单位:吉林省开发办)

(责任编辑:祖大勇)

作者:姜成祖

上一篇:网页恶意代码解决方案下一篇:乡镇经济发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