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精选8篇)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 篇1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本书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多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指导我们思想和行动的一个核心词:负责。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就决定了他在人生中的表现和成就。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工作我们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从而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提高自己的性价比。然后我们才有机会更进一步,才能离梦想更近一点。

所以我们不是在为老板打工,不是在为单位打工,而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在为自己以后的前程打拼。我们只有勇于负责,把工作做到位,才能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重用,才可能获得机遇。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做好工作相关的每一件事,无关职责内还是职责外。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自然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再抓住机遇,成功自然就水到渠成。

工作能力就相当于水,必须在工作中练就;机遇就是渠,只有渠没有水就是舍本逐末;只有水没有渠,水就无法流动,就会成为死水。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是不会出现有渠无水的现象,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水源。故我们只有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工作,努力获取工作赋予我们的经验、知识,并在工作中充实自我、表达自我以及强化个人使命感,我们才有可能在众多的水源中脱颖而出。

工作中的表现往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如果你不愿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那就最好负责任的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到职业道德,我认为职业道德除了遵守相应的规范、规定外,其实就是负责。无论职责内外,只要是与工作相关,就应该报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去尝试。付出总会有回报,无论回报的大小。那怕付出得到的是失败的责任,那么也为以后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和处理类似工作的方法。

大学时在就业指导课听到过一句话:“工作的时候不要去计较得失,而是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管明天你是继续在这里工作还是会换一个新环境,今天的工作都要完成好。”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深思,只是简单的听。工作之后,渐渐的这句话越来越多的引起我的反思: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环境,都不可以忘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你不对工作负责,工作自然也不会对你负责。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同理如果我们荒废了工作,也就荒废了人生。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而是抱着为自己盈利的态度工作。这样才有主人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才会积极地去处理各种事务。从而苦练内功。为以后做准备。如果只为工资而工作,对其他事务事不关己,就会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在机会面前最终无能为力。

将工作视为自我实现的途径,而不是为薪水或生存而工作。这样才能主动且持续地负责任的工作。这样的态度需要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动力或是阶段性的热情。而是一种持续的热情,一种发自内心地持续的追求。随意最好将工作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尽量产生联系,即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是行业选择了你,最终也要变为你选择了行业。

要想到薪水以外的价值,看到工作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否则就会因为与梦想的差距而丧失热情,而不能以主动的心态去负担责任。如果只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而不是在工作中积极锻炼学习,那么我们就只是能对得起当下的薪水,而丧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前途。

老板只能决定你的工资,而不能遮住你的眼睛;捂住你的耳朵;即不能阻止你通过工作来思考和学习,阻止你为未来而打拼,这才是工作最本质的价值。

从宏观上认识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所做的工作对于整体乃至社会的意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工作的好坏不仅是影响自己,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人工作的完成情况。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使之产生更强烈的责任感,去促使自己做好每件事情。而做好每件事情,我们自然就能把工作做好,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自我实现,而达到心理满足,形成良性循环。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 篇2

一、利用法律约束, 严把合同签订关

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初设开始, 就需要有人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全盘考虑和统筹规划, 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和档案建设形成的规律, 坚持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自全面实行招投标制以来, 合同就成为约束双方的法律依据。当合同部门在签订相关工程合同、协议时, 必须要把工程档案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要求纳入合同中, 这样才能对各参建单位日后的竣工档案起到保质保量的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加强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 既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协调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的依据。在我厂这个项目里, 有许多施工单位和监理队伍参加建设, 各自都习惯按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的规定和标准管理档案和编制竣工图, 工程完成后, 各方移交的档案资料就会标准不一、分类混乱、排列不规范。健全基建项目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就可以使项目档案工作摆脱被动局面, 防止出现“摁倒葫芦漂起来”的现象。

到目前为止, 我公司先后制定了《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工程联系单管理工作程序》《图纸管理工作程序》《施工文件和记录的编制管理规定》等21项工程流转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并下发到各参建单位, 严格要求各参建单位按标准规范编写符合档案要求的工程文件, 使工程档案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三、建立系统、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

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各个方面的工作, 贯穿工程全过程, 点多线长, 而且人员流动性强, 这给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建立系统和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是很必要和适用的。

(一) 按照建设项目的布局和档案工作的特点。布网建点设人, 以点接线, 以线联网, 明确档案专、兼职档案人员的职责、归档范围和归档时间等;对重要的档案资料状况及其流向进行追踪管理, 既使工程建设人员、相关负责人员调动、变更, 也可以做到“人在档案在, 人走档案留”。

(二)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档案人员的事情。一组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 是参加工程建设各方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工程的管理者、建设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为了解, 大量的工程档案也产生于他们的手中, 他们也是今后档案利用的主体。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 进行及时的指导, 向他们加大宣传档案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使他们自觉地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四、各参建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由于各参建单位来自全国各地, 工程施工中人员变动大, 一个新项目可能又是一批新人。而且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施工单位一般对业内资料不太重视。到工程完工后, 即将竣工验收, 才开始慌忙整理, 有的施工单位甚至人也难以找到, 给档案整编带来很大难度。主要原因一是整理资料是苦差事, 没有人愿意去干;二是工程到了收尾阶段, 大部分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又撤离到新的工作岗位;三是一般施工单位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业内资料分散于工程技术科、试验室、合同管理等部门。工程后期人员继续撤离后, 有些施工单位留下的人员对资料不熟悉, 有些资料签字手续也不完备, 需要施工单位或监理人员签字, 人员很难召来, 这就拖延了资料整理的时间。

所以, 为了避免资料整理返工和重复劳动, 在工程开工前, 就首先应与各参建单位做好沟通, 要求他们重视工程档案工作, 并应设专人管理。其次是细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资料整理范围;最后需具体向其说明组卷要求, 特别是各种施工用表的排序, 如何使质量评定表、试验表格与工序检查表有机结合和规范案卷的格式和具体要求, 便于施工技术人员操作。

五、要认真做好基建项目档案的预验收工作

做好基建项目档案验收工作是保证项目档案质量的重要步骤。基建项目正式验收大都规格高、活动多、时间紧。在正式验收前, 要组织成立预验收小组, 按照国家或省级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认认真真地进行抽查, 发现问题, 及时查缺补漏, 纠错改误。档案验收的重点分两个方面:

(一) 项目档案工作。包括:1.领导重视与否、档案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质、素质如何, 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保障;2.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情况如何;3.档案工作是否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二) 项目档案的完整情况。有以下几个重点:1.前期档案的收集情况;2.检查隐蔽工程的档案, 这些部位容易被施工单位做手脚或偷工减料;3.竣工图的编制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4.设备材料的相关证明资料是否齐全。

工程档案既是基建项目的宝贵财产, 也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工作;是工程建设者智慧的结晶, 更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档案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宗旨, 同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这项工作。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基本建设任务非常繁重, 相应的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 篇3

因角色丰满接拍《巾帼大将军》

《巾帼大将军》是三年前接的戏。在《北京爱情故事》之前接的。我接古装戏比较少,但拍完“北爱”之后,想放松,拍一些轻松点的东西。这个剧本比较严谨,导演田有良是我的老师,都是北电毕业的。他和片方一起找到我来主演三皇子杨俊这个角色。我很喜欢这个人物,他为了国家命运,为了大我放弃小我,为了百姓的长治久安,放弃自己的爱情,选择了成全之爱。这个人性比较完美,角色完美大气。

其实这是一部戏说花木兰的作品。虽然较少接拍古装戏,不过既然接了这个角色,就尽量往好里演。演员只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负责。

当时拍摄中最难忘的是自然条件特别恶劣,气候特别干,温度特别低,沙尘大,就着沙子吃饭。这部戏打戏不少,我喜欢拳拳到肉,喜欢打戏,喜欢学习。因为演戏最好玩的一点就是“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中不能杀敌,但戏里杀敌像切菜一样,感觉自己像个英雄,特别痛快。演了这部戏以后,我想以后不排斥继续扮演英雄角色。

巾帼并不只局限在战场上

“巾帼”中的感情戏是有看头的,首先在“巾帼”中,看似三角恋,其实不算三角恋。江若琳的角色爱我演的三皇子杨俊更多一点。但他自己后来退出了,为了大隋江山和柔然的安危,加上与赵宇是结盟的兄弟,他与木兰又有婚约在前。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没碰到过。

这部戏虽然有不少感情戏,却没有太多亲热戏。因为古代的爱情不可能有什么。另外,江若琳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纯爷们的性格,大大咧咧,与花木兰的角色定位非常匹配。剧本中写过我会看到她洗澡。但拍的时候完全清场了,只有导演和摄影师在。我和她的戏也是分开拍的,然后剪到一起。说实话,我根本没看到什么!

这部戏拍的时间比较长,相对来说,与杨坚等兄长的宫斗戏也是这部戏的一个亮点。希望大家喜欢这部戏,喜欢我演的角色。

对于自导自演,陈思成说:“如果要拍,希望自己能拍一部真正的历史大剧,正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戏说的。”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 篇4

——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

在读《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使我对“责任”和“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整本书并没有多么华丽的语言和精彩的修辞方法,所叙述的故事和观点也都是我们所知晓的,但是这些文章中却蕴涵了许多关于做人、做事的真谛。随着章节内容的深入,我切实感受到了一种震撼,震撼的是作者居然能从一件小事中引出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

其中书中讲的责任感的内涵之一——责任力,是我们每个干部职工应必备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责任”并不只是一个道德的概念,而是必须强制性承担和完成的任务。就如俗语所说:责任不是用嘴承担的,责任是用行动承担的。责任最终是要以正当和正确的行为来实现。因此,我们能否胜任自己的岗位,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要看行动和结果。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我们要求注重默默无闻的行动,用行动说话。

还有第二章第四节中标题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我想很多人都有过和我同样的想法,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的意义并不大。其实这种

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工作不是为了领导,如果你始终认为你的工作只是应付领导,那你可能永远处于一种下属的地位,无法真正获得独立自主。工作也决不是为了金钱,薪水只是生活的手段,是工作价值的体现,而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作为一名古汉山矿供应科的一名管理人员,没有那么宏伟的人生计划,有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我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工作,就需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顺利完成它是我应当履行的责任;为自己工作,就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工作机会,每个人都是供应科的一员,供应科的发展成败将决定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为自己工作,明确自身在科室所承担的责任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时刻关注科室利益,并持之以恒地担负起责任来,最终才能实现科室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因此,我们要抱着为自己工作的信念,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科室中得到实现。要相信自己——这就是责任的力量。责任就是机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一个不敢负责的人,机会是不会垂青他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是给哪些有准备,敢于负责的人。责任在工作中获取快乐与尊严。

对工作负责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篇5

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我们从工作中获得和所享受的一切,都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许多人共同创造/奉献给我们的,这其中便包括我们的老板。

`老板给我们一个机会,给我们一个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作环境/办公环境和各项福利,使我们成就了事业和梦想,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一件礼物!工作是老板送给员工最珍贵的礼物,没有企业,员工也没有了工作机遇。

在这平台中,我们还有有爱的同事们,在企业主创造的运营机器上,有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质量部门,试想一下无论身处哪个部门,若没有其他部门同事的工作/本部门同事的配合,我们能实现我们的劳动价值吗?我们不论身处哪个部门,都要与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同事配合。在这里我们与他人建立友谊,融入团队,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要知道老板/同事合作伙伴/客户/他们对我们都是有恩德的,因此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应该对工作心存感激,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

公司安全教育/检查预防工作落实到实处

安全管理是公司生产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公司发展前景和形象,也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为此公司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制度和规程管人管事。做到安全工作天天讲/时时抓。从制度管理着手,从教育检查推进预防工作。

公司是医药化工企业,一直来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每周例会都会强调和部署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都会召开安全生产和综治工作会议,并与个部门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到个人。安全教育工作常年不懈,公司员工三级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新员工岗前必须经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质量管理等各项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也落实到实处,除公司日常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法定节日前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月的检查,检查中查出的各类事故和不安全因素,均及时进行整改,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交待。切实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工作却得实效。

勇气、对自己负责 篇6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是的,人人都需要勇气。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是与非,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一切的事物。

自幼我就知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她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了我。是什么驱使她不顾宫中金银珠宝,锦绣绸缎,舒服奢华的生活,来到环境恶劣,渺无人烟的边塞 ? 这是一个人说做就做的事吗?谁都知道,去了边塞是一去不返的选择,是不可能再回过头来的事了。昭君想过吗?她想过,是什么让她这样做,是勇气!当年曹操兵败赤壁,狼狈不堪地逃到华容道,但他还是中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计,而等候与他搏斗的却是与他有过君臣交情的关羽。关羽满骨子里都是刚强与正义。这时,关羽面临了两种选择:一是擒曹操回去,获取功名。二是放掉曹操,回去受罚。而关羽已在军师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必须擒曹,否则一死。但是他擒住曹操是违背良心的事,毕竟人心是肉做的,曹操待他不薄,人有情呀!所以,他最终放掉了曹操,回去领死。当他做出选择的这一刹那间,是什么让他这样做,除了他本身的正义,还有勇气。这关系到个人甚至国家安危的事,是需要勇气才能做出来的。

同学们,当你面对一个选择时,你有勇气去选择?去面对吗?当你上讲台在老师同学面前读一篇演讲稿。你有勇气吗?当自愿竞选班干部时你有勇气吗?把你的勇气拿出来吧!每一件事,当你决定要做时,那已是成功了一半,因为你有勇气去做它,你很有胆量。古往今来,有多少件事不是因为有勇气才去做的?可能寥寥无几。小鸟飞过大海,它一定能飞过去吗?那必须要尝试。在尝试之前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每当你做一件事时,把你的勇气,把你的胆量,把你的信心拿出来吧!拥有了这些,你已经站在比起跑线远的地方了。

勇 气

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为欢乐了。——罗曼·罗兰

“你认为我很有勇气?”她问道。

“没错,你很有勇气。”

“如果我有几分勇气,那也是因为经过几位良师的启蒙,我可以举一位给你听听。多年前,我曾在史丹福医院担任义工,那时认识了一个叫丽莎的小女孩。她身患重疾,病情十分罕见,唯一能挽回她性命的机会,便是接受五岁幼弟的输血,因为她弟弟也曾罹患此病,后来奇迹般地被救活,现在体内产生出了能对抗病毒的抗体。医生向这个小男生解释了情况,问他是否愿意输血给姐姐。我见他只迟疑了半秒钟,便深深地吸口气说:“如果能救活丽莎,我愿意。”

“进行输血时,他静静躺在姐姐身旁,见到姐姐双颊恢复红润,他不禁面露微笑。

但接着他收起了笑容,脸色苍白地望着医生,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我会马上死掉吗?”

“原来他年纪太小,误解了医生的意思,以为要将全身的血都输给姐姐。”

“是的,我学到了什么叫勇气,”她补充道:“因为我见到了一个榜样。”

话题作文“勇气”

[题目]

人们常用“大智大勇”来夸奖一个人的非凡才能。那么到底何谓“勇”呢?是勇于克服困难,还是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或是能战胜自身的怯懦?

请你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本题可作如下构思:

1、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记一个有勇气的人。例如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齐凭着一身勇气,采访了诸多国家的首脑(如里根、邓小平等),为人们做出了榜样。她认为,人只要有勇气,1

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参考拟题:勇气让她如此成功。

2、虚拟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勇气与鲁莽的争辩阐明两者的区别。比如,勇气和鲁莽是亲兄弟,但勇气做事常取得成功,因而受人喜爱;鲁莽常做错事情,因而受人讨厌。鲁莽不服,便去找勇气论理。鲁莽说:“你凭什么比我强?”勇气说:“我并不比你强,只是我做事前都深思熟虑过,不像你单凭一时的冲动。”鲁莽说:“谁说的?我也动脑筋呀。”勇气说:“你动脑筋是想怎样做,而我还要想会有什么后果。”参考拟题:争辩。

[精彩例文]

生命维他命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到中国旅游的美国小伙子,奋不顾身地为一名中国老人夺回被抢的包,而在场的中国人却个个无动于衷。我看后不禁感到心寒和疑惑:为什么素不相识的美国青年会挺身而出,而身为同胞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呢?听说美国人好吃维他命,是不是他们的维他命中含有什么特殊成分,能教人见义勇为?如果有的话,我想这种维他命应该叫“勇气”。而国人恰恰缺少这种生命维他命。

人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的人就像失去了脊柱,直不起腰,挺不起背来,只能匍匐在人生之路上,阳光照不到他的身上,幸运女神也绝不眷顾这样的人。综观历史,没有哪一个伟人名士缺乏勇气。正因为有了勇气,他们才变得出类拔萃,能站在时代的巅峰傲视群雄。伽利略的勇气在于他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人类物理学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哥白尼、布鲁诺为什么名垂千古?不仅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成就卓著,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正的勇士,即使受到生命的威胁,仍然坚持科学真理。至今人们在鲜花广场似乎还能听到布鲁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定地宣传“太阳中心说”的铿锵语调。又如,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仍未散去的情况下,“恢复良知”从一个弱女子的口中道出,震撼了整个神州。这位弱女子就是戴厚英,说出这短短的四个字,在当时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生命中不能缺少勇气。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磨难,这时候,我们需要勇气,用它来武装自己,披荆斩棘,以到达人生的巅峰。拥有勇气,你就有了风帆,一路乘风破浪;拥有勇气,你就有了开道的长戟,一路过关斩将;拥有勇气,你才拥有完整的人生。

朋友,如果你已经拥有勇气这种生命的维他命,请好好地珍惜并利用它;如果你缺少这一生命维他命,请为你的生命注入这不可或缺的活力。下一次你发现一些丑恶现象时,请勇敢地站出来,因为你有勇气,而那些违法犯罪的人肯定没有这种维他命。

拥有勇气,你将得到最大的馈赠。

[点评]

这篇文章把“勇气”比作“生命维他命”,道明勇气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贴切、自然、新颖。全文观点明确,例证得当,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话题:对自己负责作文指导及范文

一个在家乡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的同学比,自己的成绩稍差,好就抱怨老师的“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有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

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他(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请“对自己负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文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构想]

“对自己负责”,负什么“责”,那就是“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构想:

(一)理论到现实,针砭时弊。先讲“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条件”。接着说“当代存在的弊端”。最后阐明正确的观点。

(二)观点:对自己负责——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什么:内外因。怎么样(心

态):善于自我批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成功时,不以物喜,挫败时,不以己悲。要“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思想。

[材料理论]

1、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俗语:“好汉怨自个儿,赖汉子怨别人。”

[范文结构]

开头——点题;中间——承上详写;结尾——照应深化。

自知智明(宋明磊下水作文)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说,人要做到智慧、通达,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办何事、处何人,自己是主动者,做事、为人前,要充分了解自己,不能依靠他人。这样,我们心态就会端正,心理就会平衡,对于成功、失败也会坦然处之了。

人,处于社会中,不可能离开环境。有人说,人是生活在网中的。然而,这张生活的网,个中不如人意者十常有八九。出生时,人不可能选择父母,父母具有唯一性,而父母的地位,有可能让你不满意;学生时,你所在的班级和老师有可能不尽人意;工作时,你的单位及你的职位有可能不如意;有家时,你的家庭有可能不全美满„„

于是乎,地位不显赫,经济不充裕,我们埋怨父母无能;学业不理想,成绩不突出,我们疾恨老师低能;单位不如意,工作不顺利,我们感叹生不逢时;家庭不美满,孩子不争气,我们痛恨对象不好„„我们怨天尤人,我们牢骚满腹。

成功时,人往往称自己能耐;失败时,人常常说环境无奈。究其原因,我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惮正视生活,甚至是不愿解剖自我。越王勾践认清了自己,没有抱怨,从自身出发,公开自我批评,什么地方倒下,什么地方爬起,十年积蓄,终报仇雪恨。假使当时栖于会稽之上的勾践,恨父亲与吴结仇,怨越国小而无能,他可能就自暴自弃,终身为奴于吴了,也决不会有东山再起的辉煌了。齐王纳谏,认识自我,战胜于朝廷;李士民接收魏征,认清自己,贞观之治„„古名君,之所以圣明,流芳百世,主要是他们有自知之明,敢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敢于承担自己的重但,担负自己的责任。

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大都具有这种品质,而大多人都在迷失了自我。面对复杂的人生,怎样才能拥有一份坦然?

关键是认识自我——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地位。知道“我是谁?”遇事常常从自身想想:缺什么,还应做什么;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范畴,什么是自己能力达不到的。这样,我们可能就缩短与成功的距离,我们也不至于失意一生。基于此,我们可能减少了盲目的攀比,消灭了失衡心态,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让我们为快乐人生而努力奋斗吧,找回自我。俗语说:“好汉子怨自己,赖汉子怨别人。”就让我们做一个“好汉”,挑起为自己负责的担子,使自己成为自知智明的人吧!

学会对自己负责

有人生于富贵之家,却成了一贫如洗的穷汉;有人生于诗书世家,却站在目不识丁者之列;有人生于帝王之家,却苦求为一布衣而不得。他们责备他人或苛求命运,却自命不凡地吟诵着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诉说着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然而他们为自己做了什么呢?他们既没有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也没有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更没有对自己负责。

小仲马初涉文坛时,屡屡碰壁。他的父亲大仲马对他说:“如果你写上你是大仲马的儿子,情况或许会好一点。”“不,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到的苹果不甜。”小仲马为自己拟了

大量笔名,以免使人把他与大仲马连在一起。终于,他的《茶花女》问世出版,一鸣惊人,堪与其父的《基督山伯爵》相提并论。

小仲马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苛求父亲的帮助,不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泪水打拼出自己的事业,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更对自己的八斗之才负责。

仲永不对自己的才华负责,将其当作哗众取宠的资本,结果文坛上只留下了警示世人的《伤仲永》。而西蜀的阿斗,东吴的孙皓,南唐的李煜,则是置家国于不顾,或沉迷酒色或残暴凶恶或沉湎于风花雪月。而蜀国后主孟昶更是自甘堕落,14万大军在区区3万宋军前投降,只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千古嘲讽。

他们没有对自己负责,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努力,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承担起责任,是十足的懦夫!倒让人对毫无权柄却自强不息力图变法的光绪帝肃然起敬。

生在顺境中的人尚且对自己负责,而身处逆境中的人更应自强不息,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问的陈胜、吴广,在报馆中孜孜求学的狄更斯,在火车上专心致志实验的爱迪生,惜时发愤在厕所里读书的童第周,哪一个不是对自己的命运、才华负责?命运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用来寻找光明!

朋友,行动起来!鼓起你的勇气,激起你的热情,让日月为证,让头脑定夺,用你的行动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小说)

阿辉考上大学了!村里的人放着礼花,送他上车.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颤微微的上前抓住他的手说:“到了城里,要好好学,对自己负责!”

村里的人逢人便说:阿辉那孩子真聪明啊!大学苗子!

初到城里的新鲜感过了,阿辉便开始想家,开始讨厌这里.听不进去课.因为老师把他安排到后边,从前,都是第一排的.学不进去习.因为老师来去匆匆.从前,老师都会留下来问他::“听懂了吗?”

吃不好饭.因为这儿买饭太麻烦.从前,妈妈帮着买饭.睡不好觉.因为这的棉被凉.躺进去,就惊醒了.从前.妈妈总会把棉被弄的热热的.既然这样,阿辉背起书包,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阿辉回来了,便惊奇的问:“阿辉,这才一个多月,你怎么就回来了?““城里不好,不想念了!“

阿辉不念了瞬间传遍了村,传到了老人那里,他颤微微的让人扶着来到阿辉家。门开了,阿辉一家坐在一起,母亲的眼红红的,父亲则低着头-----“阿辉!还记不记得你走的时候我和你说过什么?”“这----对自己负责!”“那你为什么回来呀?”“因为-----”阿辉把他回来的理由说了。“唉,你总说这不好那不好,难道不能克服它吗?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咱们村就出了你一个大学生,你要明白,对自己负责呀!“老人似乎很生气.回去吧”

为自己负责(小说)

一直以来,叶子就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子凡,你说人活着是为了甚麽。”

我说,为了自己。

叶子:“为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叶子,难道你还真的不明白吗?我们与生俱来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记得四维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国度里飞扬拔扈。”然而,当真的有一天我们再度回首俯仰我们曾经的那些功绩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彼此都错了,我们彼此都活在彼此的陷阱里,到头来我们还是得为自己负责。

“子凡,也许你所的对,的确,我们个人有个人得思想,我们有时抱怨的太多了,然而当我们真正在时间转瞬即逝的时候,我们却都已经曲终人散了,是该为自己负责了。”

“一直以来,我运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是好人,社会把人害了,’现在想想,这是多么稚嫩的想法啊!我们只顾自己把心中的愤怒发泄于世,但真正明智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不是社会把人给害了,相反,我们自己却正在贱他踏社会。”

“子凡,你说的我都懂了,我们不能只是在别人的缺陷中找问题,而应从自身发现不足,我们和父母之间稍有不快,这就称之为代沟,其实,这只是我们的片面之词,什么是代沟,我却搞不明白,你懂吗?”

“我知道了,我们活在世上不止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活着,也为别人活着,我们一次次自私的评论别人的长短,但真正有几人注意过自己本质的问题,这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

“子凡,我明白了,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活,也为别人而活,再注重自己的同时,我们应弥补我们所不能及的,为自己负责。”

为自己负责

南方的天空,阳光照在身上如沐春风的温暖,心柔柔的.从不认为只有寂寞的夜里才有灵感,才有萌动,就在今天,我在无聊空闲的工作中找个角落,有阳光的角落,我独个缩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给我的温暖,给我的幸福.我喜欢自然,喜欢一切未作雕饰的东西,蓝的天,白的云,清的水,冬的阳光......虽然这些在离我们渐渐远去,我仍为偶然获得欣喜万分,而激动嘘嘘.同一片天空下,有的人感恩快乐,有的却冷如窑水,太多人在麻木生活着,而那些为所谓物质东奔西波,却不知在追求这些东西时,我们本质上的东西被它们掳去,看似我们在享受感官快乐的时候,我们与生俱来的快乐被它们享受,作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物质所控制,所役使.常常抱怨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常常不平富人与穷人的不公,愤恨背叛,诉说情深缘浅的无奈......而这些只会加重我们更大的不公,更大的愤恨,我们把握不住敌人会何时袭击我们,爱人何时会背叛我们,我们能把握的唯有自已,y对我说:有空时多做义工,关心那些癌症病人,你的心会多些感恩,多些平和......好久没有联系大哥了,前几天打过电话去,问他好不好?y说:我没有事,到现在我还能工作就是上帝对我最大的恩赐......曾几何心情低落时,一个花白头发却快乐满足,奔波风雨中的香港老头跃现眼前,感动着我.不要丢失我们的爱,去爱我们周围的人,虽然他们中间的那个人突然成了敌人,有一天朋友离弃我们,爱人会背叛我们,但我们不会有损失,收获得将是他们今生的疚愧!收获得是我们立于天地的无愧之心!

写了这么多,是缘于今日的阳光,缘于众多的良朋益友,我做不到这么好,但我会慢慢做.一些与生带来的东西还是不要丢掉的好,为自己负责吧.有阳光,今日真好

请对自己负责(初一)

生活,我们都努力地追寻完美,在过程中迷失过,犹豫过,但是我们依然怀着一颗坚韧不拔的赤子之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花季的我们对知识充满着无限的渴望与遐想,我们热爱在生活中追求真理,对科学,对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的探讨。因此,我们也热衷于在网络的协助下对不同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但是,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青少年朋友陷入了误区。他们认为,网络既然是虚幻的,便可以为所欲为,尽情地放弃对真理的热忱,嬉戏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于是不爱学习,最终对网络游戏沉迷了。

于是,网吧的非法建构对青少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对家庭管教甚严的孩子而言,好象为他们提供了方便的桥梁。

在许多报上、杂志上,我也读到过。许多非法网吧对青少年以“优惠政策”进行诱惑,被中圈套而自己无法识别的少年,于是视网吧老板为天神,父母、朋友的忠心劝告反倒成了耳旁风,他们不愿意听了。他们迷惑在了花言巧语中。一再地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于是人也渐渐消瘦,以致于最后地死亡。

这一切,怎能不为之痛心?

在多少孩子的死亡后,我想,那些噬人于无形中的网吧老板,你们是否能为中华民族的明天考虑?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中国人虽多,但真正成材的又有多少,请你们为祖国保护每一个将来的社会栋梁。请你们为青年的亲人们想想,现在的家庭中,每个孩子几乎都成了宝,并将孩子视为了掌上明珠,而你们,却因为你们的非法网吧,轻易的打碎了许多家庭的“明珠”,整个家庭都有可能会为之破灭,甚至消亡。

现在很多非法网站上,都刊登暴力的相关内容,因此,许多不洁身自好的孩子们,看了这些,起初,可能只是为了好玩,在学校里搞一些恶作剧,可是后来,慢慢地,许多孩子不知道反抗,于是他们更肆虐了,抢劫、暴力、恐吓、威胁„„许多许多不堪入目的不良倾向影响了本性善良的孩子们。杀人、暴力的网络游戏成了罪魁祸首,或许有些益智游戏使许多不自觉的孩子走向了沉迷和死亡。

这么多后果,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想过吗?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惩罚,你们的亲人,会怎么样?他们也许就会因此哭得双眼泪干,但已无法挽回了。

这一切,怎能不为之惋惜?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读后感 篇7

关键词:道德主体性,“他者”责任,伦理

“负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是促使教师拓宽职业道路、培养职业情感的必由之路。然而这一种“负责”是教师的一种“忘我”的负责还是“有我”的负责?是一种在对学生的负责中隐匿自我、退居幕后还是一种把握主导、引领价值的先行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使得教师越来越能够发挥主体权利,使得“有我”的教师有演变成教育视野中“无他”的危险境地。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则为教师主体性的体现提供了一种来自“他者”的主体性证明,即教师的道德主体性不是自我的赋予,而是真切地来自于对“他者”的负责。

一、教师道德主体性的“虚假繁荣”

教师作为传道者,秉承着社会的优秀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时发挥着道德教育的主体作用。然而当代道德教育中不乏一种权威式的道德主体的存在,道德培养缺乏教师的能动性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性建构,表现出一种道德权威下的教师独白。教师发挥的不是主体性,而是主观性、独断性,教师在主体性的光环下失去了对学生道德选择的关怀、对多元价值观的解释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

1. 道德权威的化身

教师成为道德的权威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的道德权威表现为教师的单边性独白、道德价值的单一预设、忽视多元文化等方面。其中,对道德价值的预设行为明显带有独裁性质。讲解道德故事时,道德故事内在存在着两种或多种价值的对立,当教师作为拥有道德话语权的主体,强调一种道德取向时也同时隐藏了与之相冲突的道德取向,把道德故事背后存在的价值取向绝对化。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取向是懂得谦让与孝敬长辈、尊敬兄长,但隐藏的还有关于个人权利、私利的价值观。教师急于将后一种价值观藏匿起来,恐惧后者对于前者价值观的冲击。那末,每每希望传达一种价值观,便是精心设计陷阱的开始。教师通过循循善诱,使学生掉入预先设好的陷阱才算是获得了成功。而学生一旦没有落入教师的“陷阱”,则被认为是道德教育的不成功或是缺乏对学生进一步的指导。这样便是根据预设好的标准的价值取向,否定或不顾异己的声音。教师在这种霸权下实施的道德教育是迎合固定道德价值取向的结果,这样的道德教育实则令人惋惜,给予学生回答的权利却又害怕威胁教师权威,这样只能加速权利向教师主体倾斜。

2. 师生关系

自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之后,主体性哲学就开始笼罩在西方哲学的上空。目前师生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主体间性的关系都是主体性哲学的范畴。师生的双主体关系与师生的主体间性关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主客二分,二元对立,追求同一……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虽然也寻求交往、对话和沟通,但这种交往、对话和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对方,同化对方,最终更好地‘消灭’对方”[1]。建立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师生关系使得双方特别是教师有自我为“第一性”的优越感,教师被长久地禁锢在自我的深渊中,对话与沟通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对话与沟通达成与自我的同一,这只会使得教师越来越成为独裁者。

二、“他者”———消解道德主体权威

最早将“他者”引入哲学的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对于“同一”与“他者”的描述似乎从源头上规定了“他者”的命运:造物者取来三种元素,同、异、存在,把三者混合起来,他强行使同和异结合起来,尽管异的本性拒绝这种结合[2]。“同”与“异”是通过何种方式结合起来无从得知,也不知能够强制他们结合起来的物质或力量是什么,但可以知道的是“异”是需要被“同一”的。后来胡塞尔、德里达、海德格尔等都对“他者”问题有过相关研究,列维纳斯是在揭示了西方哲学“唯我”性的基础上批判长期以来“他者”的被同化和被压制,列维纳斯希望在占有和同一的泥潭中拉“他者”一把,使“他者”从奴役中看到曙光。

1. 自我的同一性

“除自我以外的一切都源出于自我,为了自我并为自我所决定……在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追求中遗忘了他者。”[3]可以看出,列维纳斯认为这种主体是一种排除异己、压制他者的自我主体。可以说,作为人类,不管他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群体的一部分,都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保持一种自我中心态度。可以从柏拉图的描述中看出“他者”即“异”的命运一开始在造物者那里就被当作是需要与“同一”结合的,尽管他意识到“他者”可能不是那么情愿。然而不断地“同一”势必会造成理性与精神的孤独,“同一”中蕴藏了对“他者”的镣铐。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便不难想象,当“他者”这一哲学角色转换为教学当中的学生这一角色时,“他者”的呼喊也早已声嘶力竭。制度化、社会化身份下的教师代表着国家与社会的长久以来的期望,伦理化的教师正在形成,这使得教师在体现自身伦理存在的同时必定会带有来自上层的美好愿望,这种美好愿望给教师带来憧憬也带来压力,实现这种美好愿望的同时也压制了不同的声音。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目的便是为学生描绘一种大众性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图景,使学生对这个具有普遍价值认同性的生活马首是瞻。尽管教师觉得人的生活应该具备多元性与个性,但不得不承认她们在教学中主导的、或者用来作为衡量标准的仍然是那种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当然,“同一”化学生并非是出自教师的本意,教师本身作为社会人也有其迫不得已的义务。鉴于自上而下的同一化的道德原则、价值观、美好生活,教师的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也仅仅只是一种传话罢了。

2. 异质性他者

“自我同一性”使得教师往往在道德教育中自主决定教授的内容,把学生只是作为“自我的扩展”,作为实现自己教学目的的配合者。而列维纳斯则认为“他者”不能够被等同于自我或者同一化,是保留自我独立性、具有完全他异性的他者。显然列维纳斯强调“他者”的绝对性,目的是保证他者作为他者的存在,作为拒绝被同一的存在。他更指出,“我的真实的主体性不是基于我自己,更不是基于我对他者的同一与整合,真正的主体依赖于他者……他者的他性构成了主体性概念的前提”[4]。这一他者的理念将主体的主动地位变成了依赖于他者存在的、需要对他者负责的被动地位。这种地位的改变使得主体性的体现需要他者为我证明,是对教师的道德权威性的消解。这种权威的消解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具备的异质性不是教师可以随意忽视,可以强制将其纳入主体框架,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将因为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他异性而得到凸显;其次教师主体性的体现不再是源于教师的自我赋予而是扎根于学生这一对象之中,他的主体性离不开对学生的负责。

三、道德主体性的体现

“教师想要获得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应该尊重作为他者的学生,承担对他者的伦理责任,回应他者的诉求,具备倾听能力。”[5]在道德教育中,教师道德主体性的体现是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需要与作为“他者”的学生面对面、对他们进行回应以达到对学生的负责。

1. 与“他者”面对面

“我只有在接近‘他者’、与‘他者’交流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6]我对“他者”负责首先表现在我与“他者”的相遇,“他者”以面貌的形式与我相遇。“‘他者’展现自己的方式……我们把它称作面貌(face)。”[6]列维纳斯所说的面貌不仅是指人的面部特征或是体型特征这些可见的东西,更是指仅仅通过肉眼观察不到的人的精神面貌和品质。但是在这种面貌呈现时,“他者”是超越于我的、与我相独立的存在,不能仅仅通过我与面貌的相遇就对“他者”下了定义。列维纳斯想要用一种非暴力性的伦理关系来替代本体论中我对他者的占有和统治的关系。他期待一种“伦理的相遇”,在这种面对面中,“他者”不必担心来自主体的精神统摄和暴力,而“他者”也不会对主我有所限制,“他者”允许我超越自己来达到更好。这种将一切暴力与特权拒之门外的伦理相遇将是人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主体不再需要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说服性的观念与“他者”相遇,“他者”也不再需要惶恐。教师对学生不再是控制与占有,而是彼此相遇的互助。教师不再站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价值与经验之外,用科学主义的方法建构学生的道德情感世界,他将以一种低姿态的谦虚态度去对待学生的经验、知识、人生观。学生作为一种具有他异性的存在,在这种没有权威与压迫的关系中发挥个性与自由。

2. 对“他者”回应

“交流如要顺利进行,则必须有一种回应,必须有负责任的回答。”[6]“他者”面貌在我的面前呈现,我则需要对之予以回应。学者孙庆斌从英语单词response和responsibility出发,发现“回应”与“责任”的英文单词词根相同,进而认为这两个词本身就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对“他者”的回应就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列维纳斯指出了我之于回应他人当中的责任关系,并且认为如果在这种回应中拒绝负责任,那么他的主体性也会受到损失。巴赫金对话论也有与之相似之处,他认为“我”的存在,需要通过与“他者”进行对话才能得以体现,这个“他者”可以是我身边的人,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存于我心中的不同意见,我与“他者”通过对话,互证了各自的理性存在。就如两块磁铁,倘若只有一块磁铁,那无法得知它是否有磁性,唯有拿另一块磁铁或者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将它们放在一起,产生引力,那才能觉察到第一块磁铁。正是通过这种相互回应,使得相互的存在得以证明。那么,教师作为单边的道德主体便不能自身证明自身,而在于在有效回应学生的教学中才能得以体现主体性。这是对教师的人性关怀的呼唤,要求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情感交流,“是不是”或者“对不对”的判断是一种回答而不是回应,他不能给予学生道德的思考进而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感认同。具有责任感的回应是一种情感的相互连通,是通过感性的交流互证理性的存在。教育独白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已经渐渐失去了牢固的根基,教师的主体性越来越多的体现于回应式的对话。

3. 对“他者”的负责

道德教育中无论是教师作为主体还是学生作为主体,都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即在走向对话时,总有一方的主体性会受损。按照列维纳斯的观点,主体之所以成为主体不在于自我标榜,而是聚焦于他者这一他性存在,他认为主体是一种非主动性的为了他者而存在的,自我的主体性展现于对“他者”的负责中,是“他者”在证明主体的主体性,而不是自我赋予自我以主体性。如此一来,便给教师的道德主体性增添了一种自觉性与必要性。教师之所以能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具有某种权威,是作为学生的“他者”赋予的,没有学生的认同,再权威的权威也只是空谈。这足以使某些自恃拥有道德权杖,在道德教育中无视学生道德声音的教师犹如醍醐灌顶。

由此看来,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强调的是主体与他者之间的伦理性关系,期待的是一种伦理的相遇,为教师主体性的体现提供了新的路径,即教师主体性的体现不是自我赋予的过程,而是表现在对学生的负责中。这种主体性的体现是一种自我的让位,是一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与责任感在“他者”伦理视角下的不可割裂性使得教师能够在与学生的交往、回应中发挥主体性,而不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

参考文献

[1]柳士彬.从主体性到他者性——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2]柏拉图.蒂迈欧篇[M].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李荣.列维纳斯他者视阈中的伦理主体[J].学术研究,2011(8).

[4]孙庆斌.为“他者”与主体的责任: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伦理诉求[J].江海学刊,2009(4).

[5]旷剑敏,袁怀宇.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9(3).

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篇8

我们真正开始有想去了解身体的动机,竟是从“身体感觉不舒服”开始,或是从“身体出毛病”了才开始。在健康日子里,欲望和热情驱使我们去忙这忙那,身体被“人”冷落一旁——直到有一天,它被迫发出尖锐的信号,我们慌了,满怀无助地去找医生。“疼痛改变了你,你的思想和你的身体暂时成为敌人,你的身体占了上风。”一个病人带着他并不了解的身体,去找医生。

来自身体的生理性常常让我们感到尴尬、自卑。在安静、肃穆场合的一阵尖锐肠鸣音,就像往波平如镜的水面里扔进一块大石头,尴尬无比。但其实,从生理意义上说,无非空空如也的肠子发出了抗议。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大多数人会有一种逃离复杂、轻取简单的趋向。对身体,也是一样。我们多希望去阅读一张一目了然的身体地图,它最好不要太复杂,最好不要彼此牵连太多,最好不要还有很多未解的谜团。如果实在很复杂,我们就直奔新奇好玩的地方而去。比如大脑,比如眼球,比如心脏。至于肠胃,至于肾脏这些先扔一边去吧。那些最能愉悦我们的神奇之处,往往最先吸引我们的眼球。于是那些对身体的包裹着甜蜜外衣的赞赏,首先被我们高兴地接受了。但这些,并不能代表身体的所有真相,我们需要去主动了解“身体地图”。

以“弱者”自居的患者

在医疗新时代,“医生无所不知”的模式已经过时。提倡的是,知情的病人和医生一起共同决定,共同选择治疗方案。可惜,虽然病人权利运动开始如火如荼,我们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渐渐要求平等,但其实仔细审视一下,会发现我们要求的仅仅只是结果的平等,却不寻求过程的参与。

病了,把身体寄托给“强者”

在这种关系建立的最初,我们甘心以“弱者”自居。病人甚至对自己的身体都没什么了解,就和疾病、医生发生了联系。

从进医院去看医生的一开始,我们内心极其希望把自己交给一个能掌控全局的医生。医生手持先进机械,脑装各种门类的检查和疾病知识,是权威的说话算数的家长。我们却两眼无助、诚惶诚恐,精神上那么弱小,对自己出错的身体一无所知。这一刻,其实是谈不上什么平等的。医生处于控制的角色,起先是在技术上,后来也在心理上。

寄托以后,患者依然不能全身而退

当你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一无所知时,把所有的责任尽数交给一位专业人士,由他来承担所有的责任,在当时可以算是一种轻松、偷懒也是最容易的选择。但是一旦有一天,你发现,你全心信任的医生并没有让你保有健康,那么,所有的希望顷刻破灭了。病人希望能从医生那里得到承诺——健康的承诺,而医生就必须去实现这个诺言。如果不实现,只能法庭见。

仔细审视一下这种关系就会发现,病人将责任尽数交出,看似轻松,其实偷懒被动。病人似乎是被动地被疾病袭击,于是也被动地等待医生(或者医生背后站着的医学)的处置发落。病人甘心以“弱势”自居,很少主动、积极地意识到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心理的关爱,去弥补医生把你看成一台机器的缺憾,努力和医生一起平等对话……这些其实是我们的分内事。聪明病人要求的是平等,这种平等是贯穿始终,是需要自己也投入努力的平等。

病了,把身体交给谁?

交给医生

事实上,并不是我们一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应该去找医生。现在的大多数医生已经被培养成无药不欢,看见你发热,给你一盒退烧药,“先吃两片阿司匹林,再来找我”。看见你疼痛难忍,给你一堆止痛片,其实未必对你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时,你该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需要自己为自己的身体作点决定。在我们尽己所能了解身体后,我们过分依赖医生的关系,才开始存在松绑的可能。

我们轻而易举地,甚至不负责任地就把身体的所有权和盘托出,尽数交给了医生。而医生,从接受医学训练的那天起,基本就一步跨入了和身体作战的干预阵营,自此他就相信非干预不可,非用药不可。就像郝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暗示的,在未来世界,人们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人们会淹没在汪洋似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这样的预言在我们对身体的控制上,似乎同样恰当。

留给自己

其实,能站在我们身体这边的,终归是我们自己。我们总在要求最好的医生其实是和病人作战的,反过来,最好的病人其实是和医生一起作战的,属于病人的名字并非“弱者”。但为什么病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呢?在看病这件事上,我们为什么更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但也拒绝扫盲的文盲呢?我们为什么轻易就把太多的控制权交给医生,自己从不去承担任何判断的责任,也不要求知道得更多呢?

如此被动的关系带来的结果,只能让我们一味依附医学的“干涉哲学”。我们把身体带到医院,交给医生,交给医学,任他处置。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依附于他。越依附,越离不开。越依附,越对细节和态度敏感,越对结果怀抱过高期望。当这结果达不到期望值时,我们总算才开始要求平等了,才开始想到去动用权利了。

聪明病人,是聪明地与医学的“干涉哲学”保持着距离,为自己的健康也作一份打算,身体最终还是要留给自己去照顾。

谁为你的健康打算?除了医生,还有你自己

创造积极的精神状态

病人改变不了医疗世界,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可以为自己的健康打算!

在控制糖尿病的“五架马车”一说中,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匹马,其他四匹马都离不开病人自己的努力。这四匹马包括:饮食控制、保持心理平衡、有效的运动锻炼、定期检测病情。只有这五匹马齐头并进,朝着一个方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糖尿病。

以19、20世纪之交的外科奇迹为开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神奇药物为高潮,针对特殊疾病的医学发明的效力有了提高。人们依赖药物和手术治疗,轻视其他控制疾病环节的管理,导致人们形成一种现代迷信——把全部信赖寄托在药物和手术治疗上。

到20世纪20年代,对科学医学的新希望已导致美国人把健康等同于药物健康护理,这导致四五十年代——正值对医药的信任增加之时——典型的健康普及短暂衰退。

而“五架马车”再次形象地说明,我们不能交出所有的控制权,把身体全部交给医生,我们也需为自己的健康打算。

运用自己的能力,参与治疗的过程

在信息泛滥的美丽新世界,我们确实有一个习惯,就是一病了,就交给医生,就应该吃药。人们似乎也习惯这样的被控制感,而且我们还习惯于从医生那里得到所有的信息。

医生手中掌握着所有专业的信息,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交出判断力,成了被动的受体。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的格局已经改变了。我们有许多可以主动得到信息的渠道。

在网络中,有不少网站可以提供基本的医学信息,有些专业医学网站还有定期的专家网上咨询。一些病友也组织了相关疾病的论坛。如果你可以阅读英文,那么可以看到的角度更多,得到的知识更多。原先存在于我们和医生之间的信息沟壑,虽不可能填平,通过我们的主动努力是可以变得越来越小。

在一个积极的病人眼里,他总是能发现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那部分。有些视角是医生可能永远不会关注的、永远触及不到的,甚至可能因此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判断,而它们正好落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可以运用自己能控制得了的那部分力量,和医生一起对付疾病。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获得的信息、自己的判断,去和医生商讨更好的方案。

上一篇:噪音来源分析下一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