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是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生活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大局,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和谐社会构建的实现,因此其权益保护问题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论文 篇1:

乌鲁木齐市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信息支持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弱势群体用户提供了的信息支持,并且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简称“社保”)信息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图分析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社保信息服务中各个网络成员对弱势群体信息支持的因素影响,包括信息支持网络主体和客体两个因素出发。

关键词:弱势群体;信息支持;社会支持网络;社会保障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把个体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交往描述为一种相互关联的网络。该理论研究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维持生活正常运行。我国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方面,包括情感、资金、社交以及信息支持等内容。弱势群体获取社保信息是保障日常生活和维持生计的重要行为之一。所以,通过实地调查,本文以信息支持为主展开研究,有助于当地社保信息服务开展。文中主体指社保信息服务者,客体指弱势群体信息用户。

一、信息支持网络主体因素

(一)法治因素

乌市出台的针对弱势群体信息需求特点的信息保障规定较少,多以文件形式发布,缺少法律效力,还没有针对弱势群体基本信息需求的公共信息服务政策。因此,建立信息低保制度是在法制层面的重要保障途径。该制度是一种保障公民能够获取与自身切身利益(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方面)紧密相关的、基本的和必要的信息的制度,是公开透明的、便于获取的[1]。

(二)服务供给因素

目前乌市针对弱势群体社保信息服务的供给也有很多不足:

第一,供给主体单一。乌市城市社区是弱势群体信息服务最主要、直接的供给主体。第二,服务对象覆盖面。贫困边缘户是人均月收入略高于低保和特困救助标准的家庭,不能享受救助待遇和相应优惠政策,是现行社保制度无法覆盖的。第三,信息量服务不足。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保信息服务常忽略满足其连带问题的信息需求,如教育救助金等信息。第四,供给方式简单。政府行政部门为主导供给社保信息资源,社会团体服务为辅。而电子政务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又导致用户网络信息利用率不高。第五,制度缺失。目前乌市尚没有健全的社保信息服务体制,存在少部分服务不专业现象。

(三)政府管理因素

服务设施方面,设施还不健全,位置设置缺少便捷性。而“行动不便”是弱势群体获取社保信息的最大障碍。传递方面,不同级行政单位信息传达常有不一致问题,导致群众上下级部门两头跑的现象。所以,统一不同级别单位的信息政策和操作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运作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服务质量方面,近几年乌鲁木齐市公共信息服务管理不断完善,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2011年天山网一则名为“乌鲁木齐市民质疑社保大厅效率低下[2]”新闻真实反映出信息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可见,要改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政府行政部门服务人员应主动倾听用户的诉求和需求,增强服务意识。沟通方面,乌市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语言不通是信息服务过程中的障碍。部分少数民族老年群体和疆内非乌市人口成为服务对象的空白区,沟通障碍现象突出。

(四)服务监督与反馈因素

监督方面,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科学监督,还需社会群众和媒体监督与宣传。目前,乌市公共服务部门通过结合内外部的监督,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监督功能服务体系,但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如服务人员态度难监管问题。反馈方面,民政部门和基层组织更应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把他们社保信息需求及时反馈到决策者。群众及时、有效反馈和如实表达自己的信息意愿,也是完善信息服務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弱势群体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和心理因素,会限制反馈力度和效率。

二、信息支持网络客体因素

(一)经济因素

收入低是影响弱势群体信息支持网络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第一,收入多用于生计,硬件条件缺少电脑及网络资源。第二,教育致贫。下岗失业人员群体在解决生计需要外,还要面对高比例的子女教育支出问题。第三,因病致贫。很多家庭每月所得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医药费用,有时医疗费用不能及时报销。第四,社交障碍。贫困导致该群体的社会网络相当狭窄,社交常处于被动状态,甚至与亲友间都疏于来往。这已成为阻碍获取信息的主要因素。

(二)文化因素

调查地区具有穆斯林文化独特性,是研究乌市社保信息服务影响因素重要工作之一。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其中穆斯林占多数。以维吾尔族为代表,在信息支持网络中展现出典型民族文化特色。调查对象中维吾尔族中的中老年人数居多。多数老年人普通话较差,与同族用维语沟通,汉语沟通有障碍。他们以亲属为主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密切程度较大,但是异质性很低。此外,伊斯兰教会是一种宗教社会支持,通过教会参与可发挥特殊的支持作用(如清真寺的礼拜和活动)。它可以是物质、信息上的帮助或是情感上的鼓励,也可以是针对生活中突发性的事件,给予当事人的多种帮助[3]。

(三)利益表达因素

信息利益表达包含信息利益表达模式和信息利益表达意识两方面内容。通过调查和访问,目前乌市城镇弱势群体居民多方面处于社会底层,应享有的社保信息服务也易被忽视。在信息利益表达模式方面主要包括利益表达的主体、客体、渠道和方式四个方面[4]。

弱势群体居民通过合理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方式向信息服务提供者(公共信息服务部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诉求,提供者通过接收这些信息利益表达后进行协调和综合,满足弱势群体利益需求。但是,由于乌市的利益表达机制还有不足之处,即便通过合理表达方式,其反馈有时难以及时满足弱势群体需求,因此引起了许多弱势群体通过非理性方式来表达不满(如上访),造成了社会不安全因素。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作为利益表达的客体,应该及时反馈群众的意见,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乌市弱势群体居民还存在信息利益表达意识严重缺失的现象。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利益表达意识缺失的三点原因:一是利益表达成本高,精力集中在生计方面,表达成本有时会大于收益;二是缺乏组织依靠,利益不能完全整合;三是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会影响利益表达的意识。

(四)服务需求因素

乌市弱势群体的社保信息需求包括社保(以社会救助、医疗保险为主)相关法律政策与标准、就业信息和住房救助信息等。信息服务可满足用户的信息渴望,使他们产生对这类信息服务的需求。但弱势群体用户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常不能对应和完整意识自己的客观需求。因此,只有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深入调查,分析其客观需求,主动获取其潜在需求。

三、结论

通过对乌市社保信息支持网络主体和客体两个因素研究分析,科学、及时性和人性化地为弱势群体用户提供社保信息服务,有助于乌市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改进。此外,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不仅能够补充社保体系,缓解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作者单位:成都东软学院)

参考文献:

[1] 莫亚之.论信息低保制度[D].湖南:湘潭大学,2010.22

[2] 天山网.乌鲁木齐市民质疑社保大厅效率低下[EB/OL].http://roll.sohu.com/20110527/n308750370.shtml,2013.6.10

[3] 王潇雅.穆斯林的社会支持[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2.12-17

[4] 陈嘉文.城镇弱势群体的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28-29

[5] 张文宏,阮丹青.天津市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03):12-23

作者:张克晖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论文 篇2: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是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生活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大局,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和谐社会构建的实现,因此其权益保护问题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将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出发,剖析弱势群体社保制度建设对国家、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完善弱势群体社保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等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近年来所取得的改革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弱势群体的出现就是其一。当前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维护好、保障好弱势群体的利益至关重要,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也是刻不容缓的。

一、弱势群体的定义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一般意义来讲,弱势群体指的是需要社会给予特殊援助和关怀的人群。

二、我国弱势群体现状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重转型。不仅有经济体制转型,还有社会、文化、政治领域的改革。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大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权力、利益分化,弱势群体就是这两极分化中的弱者。由于他们表达意愿的渠道不畅通。影响力、话语权较弱。逐渐成为了被社会排斥、歧视的对象。这种弱势状态主要表现在:经济上,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有的甚至在贫困线上徘徊,经济上的低收入决定了物质水平的低下以及生活质量的低水平,这部分成员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几乎没有多余的钱去满足精神、娱乐等其他层次的需要。生活上。弱势群体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缺少一技之长,在就业中竞争力不强。社会地位低下。心理上,由于长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歧视,许多成员内心缺乏安全感,常处于消极状态,社会承受能力十分脆弱。

三、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阶层中占多数的是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两个阶级又恰恰是弱势群体的构成主体。因此,如果不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必定会影响到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对党执政地位的拥护,也会损害到他们对党的信任和依赖。

(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中包含了促进社会公平。而目前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地位低下、影响力弱。因此需要社会公正公平来保护其自身利益。由此看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把对弱势群体的公平也考虑在内,才能实现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公平,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此外。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社会问题,多是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部分社会成员产生仇富、仇富心理,再者由于自身权益得不到保护、重视。许多人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念头甚至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报复行动,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如果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困难不被解决,社会就很难稳定。

(三)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越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受到的剥削就越严重,两极分化也会越严重并最终引发利益冲突,这似乎是一个规律。然而,弱势群体的存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矛盾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反而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果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弱势群体的优点及价值,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势必会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四)保障人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尊重人权的社会。是平等、公平的照顾到每一个人。每个社会群体的社会,弱势群体当然也被包含在内。近两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宣称我国人权方面存在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在作出相关回应时称这种言论是没有依据的,但人权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意识到,和谐社会是一个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得到起码尊重的公平社会。只有妥善处理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才能更好地保障其人权、尊重其人权。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完备

我国社保制度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时经历了波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社保制度改革。由于社保改革起步晚,制度本身存在着不配套、衔接不紧密。机制单一、不灵活等缺陷。因此何谈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制度建设。而且目前社保制度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缺乏严格、规范的法律保护体系。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公平性有待加强

虽然政府在建国之初就着手建立了面向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T作人员的社保制度,在农村也实行了家庭与集体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但改革后社保制度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被忽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居民社保制度、政策的差异越来越大,大多数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被排除在社保制度之外,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此外,我国针对残疾人、老年人、青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三)保障水平低

我国目前城镇人均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很小。救助水平低,农村的水平更低。近年来物价增长速度过快,而最低救助金数额却未适当增加,使弱势群体成员很难维持基本生活。

五、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制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加强规范与监管

我国应首先建立相应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保证弱势群体能按时足额的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此外,在完善政策的同时,还要保障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作为救助弱势群体的核心力量,政府每年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并不少。但由于弱势群体人口基数大,分配到弱势群体个人的份额就远远低于政府所预期的值。再加上执行人的态度问题,随着政策的层层下达,个别层级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也导致了政策、资金的隐性损失。因此。不仅要完善政策,还要颁布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以保证弱势群体真正受到援助。

(二)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1.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是保障公民因工伤、疾病、失业和年老收入减少或丧失时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证基本生活所需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社会

作者:胡阳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论文 篇3:

浅谈弱势群体社会保障

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目前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

一、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

1、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从规模和劣势程度上首先当推贫困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城镇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职工。据社会统计专家朱庆方测算,城镇贫困人口约有3000万人,贫困面为8%左右。再加上我国农村的8000万贫困人口,贫困群体的总规模约在1亿人口左右。而有关专家估计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郾4-1?郾8亿人左右,因此贫困群体构成了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其次是残疾人群体。再次是老年群体。此外,我国还有一些正在形成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单亲家庭,其中多数是由妇女与孩子组成的;犯罪及处于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戒毒者群体;劳改犯的子女;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的城市流动人口等。

2、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可用一组数据说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原因,目前社会弱势群体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其弱势地位,尽管他们并非不想改变上述困境。在资本发展的早期,社会强调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人们更多地将弱势群体的贫困处境归咎于个人原因,社会对弱势群体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这种状况后来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更多地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形成的原因,人们认识到外力的帮助和支持应成为改善、改变他们的状况的主要力量。当然,现代意义的社会支持不是一种被动的帮助或施予;它强调借助外力的支持,同时以通过与弱势群体成员自身的力量的结合,提升社会弱者的能力,增加他们社会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改变他们弱势处境的目的。这便是现代社会工作所强调的“助人自助”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意义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贫富的分化,贫富分化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矛盾,随时可能引发冲突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平衡社会财富,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扶助,促进社会的公平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底线。

2、是在对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经济动因开始的,但我们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社会保险制度滞后于企业改革,“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建设中重视城市形象和房地产开发商利益轻视拆迁居民利益和失地农民利益,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等等。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改革开放应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并重,要实现这种全面发展,将我国由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水平共同富裕建成全面小康的高水平共同富裕,保护弱势群体必然刻不容缓。

3、是人权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大趋势的要求。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为难中国的一个攻击点。“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也确确实实是日益关注人权,特别是工人的权益。身处世界贸易圈内的中国,当然要服从这一大趋势,重视人权,保护人权。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包括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等,应该是我们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几点措施

1、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尽快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覆盖面小、负担重、城乡“二元化”等问题,即便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解决的只是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确定的最低营养需求问题,而事实上,相当多的贫困人口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至少应涵括以下内容:一是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贫困人口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制定贫困家庭子女享有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的相关政策(可通过教育补贴或教育费减免等手段);其次针对遭遇天灾人祸的贫困人口,还有必要建立紧急救助机制。

2、迅速、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社会保险并非以弱势群体为中心,但社会保险通过向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疾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有效地解除了国民的后顾之忧,并为避免受保者沦为弱势群体创造了条件。因此,必须摒弃只要社会救助不要社会保险或者只重贫困救助而忽略社会保险的倾向,根据现实国情和就业格局新变化,在完善现行制度的条件下迅速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据国家统计局调查,1999年只有36?郾6%的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1?郾8%的人参加了失业保险,这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差距);二是尽快全面推进医疗制度改革(2001年底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人口还不到20%,城乡社会均存在着低收入家庭有病不敢医、部分居民因病致贫的现象);三是从速确立并强制推广工伤保险制度。

3、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首先应建立固定的财政拨款制度。政府应该承担着保护弱势群体和主导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当然责任,因此政府应当明确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投入比重,并明确相应的增长机制,并且要强化征缴管理,提高基金收缴率。其次是要明确界定企业的责任。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应当按照一个统一的费率标准向所有符合法律规范的企业征收社会保险费,包括企业应当承担的基本养老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三是要落实个人承担的责任。就是要让劳动者分担相应的社会保险费,比如征收个人社会保险费,按照不营利的原则对相关社会福利收取服务费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及制定遗产税、赠与税、特别消费税制等措施来适度调节国民个人收入分配,让先富起来的居民更多地分担一些社会保障责任。四是要引导社会各界分担相应的责任。

4、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重视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权益。据统计,我国目前贫困群体的总规模约在1亿人口左右,其中农村占8000万。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流动人口达1亿多人,但城市农民工完全处在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在此背景下,要真正保护农村居民中的弱势人口并促使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免于沦为弱势群体,就有必要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三是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民工,首先应保障他们获得相当于自己劳动价值的工资收入,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此外应该尽快将尽可能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工伤保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问题。

5、要为弱势群体铸就刚性的权益保护网。法律是弱势群体权益得以保障的根本所在,应该从立法、执法、普法及法律援助等多角度入手,为弱势群体铸就刚性的权益保障网。尤其是政府要带头杜绝在保障合法权益方面的“行政不作为”现象,要积极组织公益性普法讲座,强化弱势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是诉讼意识,引导和鼓励弱势人员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作为司法部门,要把弱势群体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对象。同时也应该看到弱势群体的需要是双重的,他们不仅需要经济或法律帮助,而且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和理解。

6、加强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的措施。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为弱势群体创造各种职业学习机会。政府应加大实施知识富民的力度,建立贫困地区农民享受真正的义务职业教育制度,围绕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增强农村劳动力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知识的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支付转移力度,并应用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卫生和基础电信服务方面。二是加强下岗职工的创业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首先要增加贫困群体再就业培训支出,以加强免费培训城市贫困无业人员,提高再就业能力;其次在挖掘就业机会的同时,做好对贫困劳动者的职业指导;另外还可设立政府基金,实行小额贷款担保,帮助其获得小额创业贷款。

(作者单位:西安消防指挥学校)

作者:韩 燕

上一篇: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幼儿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