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构成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在形象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蕴涵了许多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从客观理性的平面构成法则、色彩构成法则、立体构成法则到具体的形态构成方法、形式构成方法、构成原理及造型形态的材料运用。都对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制作有着指导作用。对构成课程具体的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格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篇1:

浅谈构成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文章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形式和方法出发,论述构成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要求人物形象设计以一种构成观念从造型的角度来进行,并将构成的形式法则应用于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设计人员对人物形象设计美学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运用

构成是造型设计的基础,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造型艺术角度上来讲,构成就是把造型的基本视觉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的过程。它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平面构成属于视觉形象的构成。它主要研究二维空间内的形象创作,如点、线、面的运用。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共同作用于造型艺术的创作。立体构成是一门三次元设计,是研究三维空间中不同立体形态的学科。

构成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运用广泛,主要体现在发型设计、化妆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

一、构成在发型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平面构成在发型设计中的运用主要通过点、线、面三方面来表现。首先,点的运用。点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发型轮廓形状的变化,是发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发型设计中点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时尚发型经常采用方向不一致的点元素来设计,使人感觉变化的艺术效果,增强视觉美感。在舞台发型设计中运用点的大小不同或相似点的反复出现等排列形式,进而产生了节奏美和渐变感;其次,线的应用。线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在发型设计中,直线往往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简单明了,直率果断。例如电视剧《潜行狙击》中“周望晴”的人物形象设计就运用了直线型的发型修剪方式,来体现居中女警的干练、果断的性格。曲线中的自由曲线在发型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流露出作品优雅、柔美、奔放的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型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造型的刚劲与柔弱;最后,面的运用。在发型设计时,造型师通常运用吹发、剪发、烫发、盘发等方法进行设计,这些方法会形成直线面和曲线面。直线面的发型给人以坚定、直接、果断的心理感觉。曲线面具有优雅、迷人,温暖中带有柔软的特性。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的人物形象设计,该造型在发型设计上就运用了曲线面的手推波纹发式,来体现角色的柔美、迷人。

(二)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把点、线、面、体进行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形态,它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与平面构成既有共性又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发式造型是由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顶面五个面组成的三维立体造型,运用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结合发型的结构和轮廓变化,形成风格各异的发式造型。例如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武则天的发式设计,设计师结合立体构成空间性、轮廓不确定性、动态的稳定性的特点,完成了半翻髻发式的设计。再加上发饰的点缀,形成了空间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的发式造型。

二、构成在化妆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在化妆设计上采用点、线、面等元素来完成创作是近年来的趋势,尤其是线的运用更为广泛。首先,是线粗细变化的运用。由于线具有宽度这一性质,使得它在造型中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眼部塑造时,就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来完成眼线的塑造,从而表达特定的化妆情绪。纤细的眼线给人以含蓄、干练的感觉,较粗的眼线则给人奔放、妖艳的感觉;其次,是线浓淡变化的运用。深浅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感情性。例如在角色化妆中,用较浅且具有变化的线来创作女性化的妆面,给人含蓄、谦虚的感觉。用较实且棱角分明的线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当各式各样的线条与艳丽缤纷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时,会使妆容更具时尚感、性格感。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色彩是形象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共同作用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创作,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不同波长的色彩通过视觉器官,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色彩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色彩能左右人的情绪,体现人的性格。在形象设计中,艺术家通常运用色彩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化妆设计,就运用了冷灰色调的眼影色彩,来体现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性格特点。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在塑形化妆中运用的较多。塑形化妆是指用肤蜡、棉花、硅胶等塑形零件进行雕塑化妆造型。在造型时,要结合脸部骨骼结构运用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和块材构成的创作法则进行设计,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三、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形象设计的一部分。由于它占人体的比例较大,因此服装设计对整体形象的把握及其重要。“构成设计是人物形象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平面图案设计、色彩的搭配、立体结构的把握,都在人物形象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作品的形态构图是通过形的分割或配置来完成,图形的分割构成运用最多的是线。在服装设计中,无论是结构线、装饰线的设计,还是轮廓线的设计都运用了线的元素。服装结构线的设计主要在省道、开刀线、褶等部位。一般运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放射构成等构成形式,来表现服装造型疏密、虚实、变化的艺术美感。例如百褶裙造型,就运用了平面构成中线条的重复与放射来表现它的款式特点。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人物形象中的服装除了款式以外,色彩是最为鲜明和显眼的部分。现代服装色彩的构成,更多地考虑色彩艺术与服装材质、款式地结合。而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服装设计更注重色彩构成中的色彩个性与人体肤色、人物性格、故事节的融合,传达人物的某种思想、情绪。例如影片《两个人的芭蕾》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倪萍饰演的德贵家的服装基本采用带格的冷灰色调,来体现这一家人所处的时代。而女儿所有的服饰都是红色调。运用这样的色彩主要表现人物追求芭蕾梦激情。通过这样的服装色彩构成,推动影片的情绪。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都会被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半立体构成主要在服装表面的肌理制作中使用,如缉缝、抽褶、雕绣、镂空、植加其他材料装饰等方法,都会给服装带来独特的立体感觉。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都是利用材料,以重复、渐变、扭转、面层和面群排列构成形式,使服装立体造型具有虚实变化的空间层次。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夫领造型。块材构成主要是突出服装体积感的表现,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四、构成对人物造型的影响

充分掌握构成设计的规律,通过构成在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塑造更贴切的人物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构成在人物形象中的应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构成在人物造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构成设计的深入学习,利于把握人物形象的创作方式,使构成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五、结论

构成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将基础课程的知识运用到专业中去,是我们值得探索的课题。构成的设计元素与形象设计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它是造型设计的基础,是设计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从发型设计上、化妆设计上,还是服装设计上,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设计元素成熟后通过各种造型材料把设计的最终效果体现出来。所以形象设计应充分利用构成的设计元素,设计出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 史喜珍.三大构成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孔德明.形象设计艺术导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

[3] 刘宝岳.平面构成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许 可.服装造型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吴 旭.发型设计与梳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潘 翀,江西服装学院】

作者:潘翀

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篇2:

构成课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用性探讨

【摘 要】构成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在形象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蕴涵了许多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从客观理性的平面构成法则、色彩构成法则、立体构成法则到具体的形态构成方法、形式构成方法、构成原理及造型形态的材料运用。都对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制作有着指导作用。对构成课程具体的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格局。在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上,进行实用性探讨,使教学更加的精炼。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 形象设计 构成课 三大构成 改革

一、构成课在形象设计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构成课是一门设计基础课, 所谓构成是指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构成作为一门正式的设计基础课程,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包沽斯学校,在距今80年的时间里,“构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通认可和重视,一致认为构成是设计教育中心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程。我们国家对构成教育意义的认识较晚,直到1981年,广州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才把构成列为设计基础的训练课程,正式进入大学课程。

构成课在形象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平面构成可以指导学生在设计中的构图问题、为专业的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等;《色彩构成》可以解决学生在设计中的与色彩有关的心理效应,生理效应;而《立体构成》则实际的解决在整个立体空间中的位置,构成与结构关系。

在整个的设计中,各个都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作为一门基础课,又往往被学生所忽视,认为与自己的就业与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只是一些手工课,所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与学生的心理,我将整个构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就业技能相联系,以具体的应用项目为引导,改变了原有的讲完了做的传统教学方法。让构成课更加的生动,实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积极、主动。构成课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蕴涵了许多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从客观理性的平面构成法则、色彩构成法则、立体构成法则到具体的形态构成方法,形式构成方法、构成原理及造型形态的材料运用,都对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制作有着指导作用。

二、形象设计专业对构成进行改革的理由

在《平面构成》当中,包括点、线、面的认识;重复构成、近似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常态构成、矛盾空间、肌理构成等几个知识点;《色彩构成》包括色彩产生的生理因素,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和复色,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形象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形象色彩的情感,形象色彩的联想,形象色彩的肌理与心理感受等知识点;而《立体构成》中也包括了立体的构成要素、造型原理、造型方法、等众多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一门课的知识点要达到几十个。原来的教学是将知识点一个一个地讲授,然后一样一样的做作业。学生听着累,作业任务量也大。往往一个构成就让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收效还不大。从而对这一门都有产生了厌恶感。立体构成往往又被学生当成是一门没有什么用的手工课来看。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这个东西最后能用来做什么,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所以针对我们人物形象的专业特点,对构成教学进行了改革。

三、 构成课在形象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暂各自取名为××形象设计公司。在开课的第一节,我先将三大构成的各个知识点将会形成的画面效果和立体效果,以欣赏和点评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个构成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就是发挥各个公司的力量,进行运作,以公司为单位向其他公司发出形象设计征集。其他公司就会应征向这个公司投标,最后,公司选择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形象设计作品上交作为作业。

(二)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设计目的提炼构成中的知识,并将知识点用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实践中

比如:

1)在本阶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假设××形象设计公司发出征集(小组的成员首先讨论得出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效果,其中的讨论内容就包括了对整个形象设计要用什么构成的讨论。)

2)其他小组的应征(小组成员分析这个设计要以什么样的构成组合来表现,怎样设计更具表现力,用怎样的表现手法等。最后小组通力合作完成整体的人物形象制作。)

3)各形象设计公司向发起公司当面答辩应征。(答辩应征的过程首先可以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表述能力;其次,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运用更灵活。)

四、 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及总结的经验

在形象设计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总结,如需要用什么样的构成知识比如:是色彩知识,平面图形知识.还是立体空间知识,教师就适度的讲解这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对构成知识的学习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构成打破原有的格局。

整个人物形象设计与制作用到哪个知识点,老师就针对这一知识点做具体的讲解。当平构、色构、立体相互交插运用的时候,往往就能创作出相当出色的作品来。也就是构成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这样的讲授,学生听着有目的性,学着有主动性。老师不用泛泛的讲,只对学生需要的进行实用性的讲解,使教学更加的精炼。在人物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案例可以借鉴,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地与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交流,将制作过程中的實际需要总结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更贴近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压缩了构成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 从素描走向设计. 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2]陈文捷. 我的构成教学观. 文艺研究,2007(04).

作者:周祖银

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篇3:

民族元素融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摘 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办专业,由于在我国存在的时间不长,所以其办学宗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等都还是依据国外的教学方案或是从相近的服装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化妆设计等专业借鉴而来,没有形成我国的艺术特色与体系,即没有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较好地结合。本文将主要探讨民族元素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运用与融合。

关键词:民族元素;人物形象设计;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旁支,当代艺术设计中存留的难题,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能够得到映射。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差强人意,有着明显的剽窃以及仿制的痕迹,往往对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生搬硬套”,而展现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尚属凤毛麟角。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内涵以及存留的疑问

人物形象设计是服务于社会各阶级的,其是特色化、差异化为特征的新兴领域,其服务的范畴是对个体形象实施整体设计以及引导,参考不同个体的情况,比如:人体色、毛发色、脸部五官外形、身材等等,透过专门的诊断用具,寻到最为妥帖的头型、妆容、服装颜色和风格样式的配搭办法;并依照个体的角色需要以及场合需求来设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设计外部呈现模式包含:妆容设定、头型设定、服装设定以及配搭等等。中国形象设计师的技能水准与外国优秀的设计师相比,在能力以及熟悉程度上已经不落下风;然而在文化内涵、设计创造性上,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而对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我国的设计师设计不出蕴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其自我思维以及创造性无法凸显。而怎样在形象设计方面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的风韵与当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开创出一条属于我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形象设计之路,是人物形象设计师的首要任务。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其丰满的表现力、多元化的形式、饱含深意的潜台词以及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化底蕴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然而一百个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就有一百种。由于涵盖面大,其它国家的文化都不具备对比性。其包括:中华书法、文字、雕篆刻印、山水画、莫高窟壁画、京剧脸谱、丝绸工艺、风筝、木雕、窗花、功夫、兵马俑、青花瓷、景德镇瓷器、唐卡、蜡染等等。此外,中国独有的传统节庆、礼仪以及风俗,56个民族都具备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其构成了我国内涵丰富、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元素;此外,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催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上述提及的傳统文化可以作为激发我国人物形象设计师的灵感的元素。一部分设计师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才能够填补我国人物形象设计领域民族元素使用的空白。

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融入

从大多数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来看,其课程主要设置有: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图案等;专业课程,如化妆、美容、发型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此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写生、采风、毕业设计、实习等。

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主要是建立以表现形和色的技术构成、培养灵感的思维构成和完善主题的概念构成的三大知识构成模块。为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就建立起保护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观念,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少数民族的模特着少数民族的妆容、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头饰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此模特面部五官表情或妆容特征,并牢记这一民族人物形象中的细节标志等,以素描和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民族民间器物及服饰中色彩的配置要点及文化内涵,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民族服饰、头饰、手工艺品进行色彩写生,然后将完成的写生作业进行构成的练习转变,如提取民族服饰中的图案、色彩完成图案设计、色彩构成,提取民族服饰的造型和工艺品完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民族元素的中的形、色、质、点、线、面,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提取与重塑,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积累素材。毕业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终的实踐课程,也是检验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包含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四个方面的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作品,并通过静态摄影和动态走秀的形式来展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意,但创意不是简单的假想和思考,以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创意应该是一个带有策划性的系统思维和结构体系,包含了设计师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素材的挖掘和感悟。我们身边的每一件民族元素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不断的激发创意灵感和创作热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化石性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教师可以多用民族元素和文化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并尽可能将毕业设计选题细分,以点带面。例如,“侗族织锦色彩与纹样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土家族摊堂戏面具形象在舞台人物造型中的应用”、“传统发饰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价值研究”等选题都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某个特色元素,学生也能通过这些主题去搜寻和了解一个民族或一种造型元素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等,并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思想与创意。

化妆、发型、服饰搭配等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技能,学生既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时尚的掌控能力,又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讲授、多媒体范例欣赏、教师现场技术示范、学生练习、学生互评、教师解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又有利于形成学生之间竞争的态势。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模仿后创作,在模仿掌握经典造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关注时尚前沿内容的引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把握时尚脉搏。

三、结论

民族元素与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深厚底蕴的体现,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资源。将民族元素融入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元素的创新设计的方法,还能借助高校文化传承的职能,充分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光. 浅析高等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 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60.

[2]韩雪,马丽群,何歆.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策略[J]. 辽宁高职学报,2016,(05):25-26.

[3]康晓婷. 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8):76-78.

[4]陈晶晶,陈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77-278.

[5]栀梓. 立足民族化基础 探讨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J]. 鄂州大学学报,2016,(02):56-57.

[6]张继荣. 文化创意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创新创意人才培养[J]. 艺术科技,2016,(03):77-79.

作者简介:赵丹妮(1990-1),女,籍贯:湖南益阳,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者:赵丹妮

上一篇:学校信访工作总结下一篇:民防局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