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降钙素原值的高低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疾病类型、住院时间、贫血、中性粒细胞数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有其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采用有效的预防及抗感染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篇1:

上海市某儿童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准确度研究

摘 要 目的:评估上海市某儿童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准确度,在实现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基础上,提高系统准确度。方法:取上海市某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感染预警系统的警报数据,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系统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应用系统后,2016—2018每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每年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46%,82.56%,3.67%,99.71%;98.90%,85.05%,6.38%,99.99%和99.21%,85.24%,6.84%,99.99%。结论: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明显效果。医院应成立多学科团队制定系统的预警条件。系统应具备自动删除重复预警的功能。针对不同科室制定不同的预警条件。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预警系统 感染控制 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医院管理建设项目重点项目(CHDI-2017-A-01)

Research on the accuracy of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a children’s hospital in Shanghai*

JI Heyu1**, XU Jiangjiang2, GAO Jie2, YU Guangjun2***(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China; 2.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infection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a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ghai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realiz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The alarm data happen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8 in this hospital were extract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was evaluated b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early warning system,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2016-2018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P< 0.05).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system each year in 2016-2018 were 73.46%, 82.56%, 3.67%, 99.71%; 98.90%, 85.05%, 6.38%, 99.99% and 99.21%, 85.24%, 6.84%, 99.9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early-warning system has a clear effec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develop early warning conditions for the system and the system should include a function that the duplicate alert can be automatically deleted, and some different pre-warning condition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departments.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early warning system;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近年來,医院感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当今世界的普遍关注[1]。医院感染的巨大破坏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医院感染经常意外发生,几乎没有时间对其做好应对准备[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地对感染提供合适的治疗。因此,目前许多医院都在利用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发生。

实行信息化管理对医院感染监测势在必行,这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和计算机系统发展的必然产物[3]。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系统综合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等自动识别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再由临床医生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预警病例进行双处理,从而确定医院感染的发生。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利用医院感染预警系统,提升医院感染的管理内涵,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日益关注的内容。尽管不是所有医院感染的发生都可以通过实施预警系统加以避免,但只有使用者友好且设计良好的系统才可以达到对医院感染的最佳控制。因此,本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某儿童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警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准确度,为有效利用院感预警系统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上海市某儿童医院感染预警系统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产生的警报数据,包括系统产生的警报总数、系统监测的实际感染病例数和医生证实的感染病例数。对2016、2017和2018每年院感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了评估。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关键部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科、血液科和呼吸科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因此,本研究分别对这四个科的系统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了评估。

1.2 监测方法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医院感染预警系统设立预警条件。医院感染的确诊是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对住院患者电子病历进行主动监测,每日下病房查看患者,与临床医生沟通,一起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凡是医院感染的病例,均通过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用出院病人数代替新生儿科、血液科和呼吸科的住院病人总数,用转诊病人数代替PICU的住院病人总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通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的计算,对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评价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准确度的主要指标有:①灵敏度=某时期医院感染系统正确预警的医院感染病例例次/同期医院感染病例例次×100%;②特异度=某时期院感系统未预警的医院非感染病例例次/同期医院未感染病例例次×100%;③阳性预测值=某时期预警正确识别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预警患者总病例数×100%;④阴性预测值=某时期未预警医院非感染病例数/同期未预警患者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016—2018年,每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对血液科、呼吸科、新生儿科、PICU分别进行统计,发现各科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血液科、新生儿科、PICU均P<0.05,呼吸科P值接近0.05)。

2.2 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2016-2018年,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不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四个不同科室都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新生儿科系统的灵敏度达到了100%。系统的特异度基本维持不变,在呼吸科每年都低于60%。系統的阴性预测值每年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阴性预测值则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表2)。

2.3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四个重点科室院感预警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有所不同。对他们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963 1和2 535.796 0,均P<0.01)。其中,新生儿科系统的灵敏度最高,高于总体水平,其他三个科室均低于总体水平,其中PICU最低。血液科系统的特异度最高,高于总体水平,其他三个科室均低于总体水平,其中呼吸科最低。血液科系统的阳性预测值最高,显著高于总体水平,其他三个科室均低于总体水平,其中呼吸科最低。阴性预测值各个科室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表3)。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预警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在实施医院感染预警系统之后,每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对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网上能够掌握各科室,特别是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能够进行主动和连续地监测、统计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反馈临床,增强了感染控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达到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4]。通过运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医院在实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同时,实现了科学的数据收集、筛查、分析、统计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总体水平,是医院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运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从而减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5]。

3.2 医院应成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系统的预警条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某儿童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灵敏度自2017年起整体虽然超过95%的水平,但特异度却始终维持在85%左右的水平。可见,现阶段虽维持了系统较高的灵敏度,却忽视了对系统特异度的关注。系统的特异度较低就意味着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人工排除非感染预警的工作量大。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为了识别一个真正的医院感染,医生至少需要处理34个系统产生的警报。显然,由于儿童这类人群的特殊性,系统放宽了警报的预警条件,从而可识别尽可能多的医院感染。而自动化本身又缺乏将指南与病人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产生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警报。这些过多的警报将会使临床医生出现“警报疲劳”,而忽略一些警报,就会导致一些真正的医院感染未被及时处理[6]。

系统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平衡显然是限制系统达到它预期目标的因素[7]。如何在维持系统灵敏度较高的同时,增加系统的特异度是促进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有效实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医院应该建立一个多学科团队,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就如何设置系统的预警条件进行讨论。多学科团队应该包括临床医生、信息技术人员和流行病学专家,同时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使预警条件更加精准,从而提高系统的准确度。

3.3 使用预警模型剔除重复预警

本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警报是针对同一感染病例的重复警报。这种毫无意义的警报在打断医生工作的同时也造成医生对警报的厌烦心理而故意去忽略一些警报,从而造成真正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现阶段已经有很多预警模型能够做到在不降低灵敏度的情况下提高特异度,通过重复预警信号剔除的计算规则去除重复警报[8]。系统应该做到已经处理过的警报不再预警,而未被处理的警报进行重复预警。

3.4 分科室针对性设置预警条件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科室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不同。灵敏度最高的是新生儿科达到了92.67%,而PICU仅仅有69.70%。特异度最高的是血液科达到了84.79%,而呼吸科仅有57.62%。分析原因为各科室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及诊疗操作的不同,血常规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均不同。目前使用相同的预警指标难以适用于不同的科室。因此,医院预警系统应该使用风险评估模型去融合和加权各项参数,让其在不同科室具备不同的适用条件,从而产生“智能警报”。从而做到以科室分层对医院感染进行预警。

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但是单纯的依靠人力监测远远不能全面、快速、准确地掌握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9]。医院感染预警系统的实施,使医院做到了及时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度进行预测、预警、监控,变被动的控制为主动的预防,可以真正实现及时发现散在感染,时时警惕感染的流行与暴发[10]。然而,只有使用者友好且与临床工作相融合的系统才能切实做到提高医务人员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和高效早期预警。

参考文献

[1] Brouqui P, Boudjema S, Soto Aladro A, et al. New approaches to prevent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J]. Clin Infect Dis, 2017, 65(Suppl 1): S50-S54.

[2] Han BA, Drake JM. Future directions in analytics for infectious disease intelligence: toward an integrated warning system for emerging pathogens[J]. EMBO Rep, 2016, 17(6): 785-789.

[3] 范靖, 陳倩, 周炯, 等. 医疗安全预警体系构建与信息化实现[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 38(1): 40-41.

[4] 孙明洁, 李健, 张付华.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应用与实践[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 4023-4024; 4038.

[5] 朱会英, 韩鹏, 田燕, 等. 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7): 3808-3810.

[6] Kane-Gill SL, O’Connor MF, Rothschild JM, et al. Technologic distractions (part 1): summary of approaches to manage alert quantity with intent to reduce alert fatigue and suggestions for alert fatigue metrics[J]. Crit Care Med, 2017, 45(9): 1481-1488.

[7] 周欣彤, 于晓松.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及在医院感染病例预警中应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9, 35(4): 445-450.

[8] 钱子煜, 张越文, 马小越, 等. CUSUM预警模型在医院感染性腹泻暴发预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19): 3011-3015.

[9] 王鹏, 丁丽丽, 喻玲丽, 等. 医院感染预警信息对医院感染诊断的价值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8): 1867-1870.

[10] 姚希, 贾建侠, 赵艳春, 等.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病例预警策略的评价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 18(4): 326-330.

作者:纪和雨 许姜姜 高洁 于广军

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篇2:

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摘要] 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降钙素原值的高低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疾病类型、住院时间、贫血、中性粒细胞数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有其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采用有效的预防及抗感染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病原菌;预防

[Key words] Acute Leukemia; Nosocomi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Pathogen; Prevention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之一,是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儿童以急性白血病最多见,约占70%~8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约占20%~30%[1]。近年来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联合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的应用,儿童白血病的5 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0%以上[2]。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特别是有功能的白细胞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患儿的免疫功能,感染是最常见、最致命的治疗相关并发症。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恶性血液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5.63%)[3]。国内相关报道显示白血病患儿感染发生率为(30.57%~77.59%),感染率最高[4-6]。明确感染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现对儿童白血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综述。

1 急性白血病与感染部位

肖秀红等[6]回顾性分析儿科血液病区2531例的临床资料发现原发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肺部、上呼吸道、口腔黏膜、肠道及肛周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18.97%、13.79%、12.07%、10.34% 及6.90%。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细菌病毒等易定植于此,患儿呼吸系统本身较为娇嫩,化疗后患者全身及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定植于口咽部的细菌大量繁殖。化疗药对口腔、呼吸道黏膜也有损害。感染也与普通病房空气清洁度差、细菌气溶胶的吸入及口咽部灭菌困难有关。另外,还与白血病细胞浸润等原因造成支气管机械阻塞有关[7]。

2 急性白血病感染与降钙素原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前肽物质,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并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8]。研究发现正常人的PCT 数值应<0.5 ng/mL,慢性感染、病毒感染、轻中度细菌感染时PCT也<0.5 ng/mL,而在SIRS发生时,PCT则介于0.5~2.0 ng/mL之间,在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中降钙素则>2.0 ng/mL(多>10.0 ng/mL)[9]。Hatzistilianou M等[10]报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免疫抑制状态下以PCT为2.0 ng/mL作为临界值时,对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

3 急性白血病与感染相关因素

3.1感染与疾病类型

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Castagnola E等[11]收集统计352例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的感染情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感染率为42.6%(115/27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感染率为73.2%(60/82)。国内杨林华[12]对3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感染的发生率(28.6%)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1.4%)(P<0.05)。

3.2 感染与住院时间

由于化疗等原因,白血病患儿住院时间普遍较长。研究发现住院天数≥30 d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率高达71%[13]。病房本身就是病原菌的聚居地,随着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与细菌接触的机会,造成感染的机会增大。感染又会延长住院时间,形成恶性循环。

3.3 感染与贫血

红细胞膜具有许多免疫功能,红细胞通过其膜上C3b受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它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直接增强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14]。白血病患儿往往都伴有贫血。吕晓娟等[15]研究发现,Hb≤80 g/L时,感染率74%;80 g/L100 g/L时,感染率16.3%;白血病患儿血红蛋白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贫血越重,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

3.4 感染与中性粒细胞数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有白细胞质量与数目的异常,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减低。粒缺又是白血病化疗常见的骨髓毒性副作用,其发生率高达51%[16]。粒缺指的是外周血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或预期在48 h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当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0.5×109/L时易感性迅速增加,<0.1×109/L时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17]。2010年美国感染学会(IDSA)指南、2012年中国指南及2013年德国指南考虑到粒缺的持续时间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将粒缺持续时间>7 d与持续时间≤7 d视为感染高危组与低危组的分界值[18-20]。

3.5感染与化疗强度

化疗强度与发生院内感染显著相关(P<0.001)[15]。白血病患儿化疗分为诱导化疗阶段、强化治疗阶段、巩固治疗阶段。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研究表明,儿童白血病患儿感染的好发阶段依次是:诱导化疗阶段、巩固治疗阶段、强化治疗阶段,尤以诱导化疗期感染率最高[21]。原因可能为:在化疗的诱导及巩固阶段会对患儿产生较为强烈的骨髓抑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在较长一段时间出现粒细胞缺乏,感染率因此较高。随着化疗疗程的不断增加,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逐渐恢复,机体免疫力及对外界病菌防御能力逐渐增强,感染率逐渐降低。

3.6 感染与其他

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性别、使用激素及感染时的清蛋白水平、有创诊疗操作等。年龄和性别与感染率无关。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感染时清蛋白<30 g/L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2]。糖皮质激素不仅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感染发生初期会掩盖感染,表现为症状不典型。在感染发生后会加重感染,使感染不易控制。研究表明,若导管在体内留置超过15 d,发生感染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23]。

4 急性白血病与血流感染

患儿血流感染的发生主要与疾病的危险度及自身状况有关[24,25]。国外报道对白血病患儿的管理进行相关的系统化培训,血流感染率可减少46%[26],相关报道国内鲜有。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1.3%~21.0%[27,28],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感染菌谱有所不同,欧美国家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亚太地区如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文细毛等[29]通过全国医院感染检测网调查77 家医院1310株病原菌分布情况,显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34%,革兰阳性菌占24.73%,真菌占28.24%。革兰阴性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易通过皮肤或黏膜的损伤处进入体内;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引起的感染有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侵入性操作将外界的病原菌带入体内,在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发生感染[7]。

5 感染相关治疗与预防

5.1感染相关治疗

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部分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30]。白血病患儿免疫力低,感染发生时,病原菌检出率低且检出时间长,在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未明确之前,多先采用经验用药,尽早、足量、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一般首选抗革兰阴性杆菌头孢他啶等;一旦获得细菌学诊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需长期用抗生素者,加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31]。2010年IDSA指南推荐粒缺高危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感染,但对低危患者不推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2]。临床证实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并不能减少院内感染(P>0.05)[33]。因此要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及时根据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尽量缩短抗生素的累积使用时间,使抗生素治疗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及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缓解粒细胞缺乏的程度,从而可能减少败血症的发病率,降低抗感染治疗的难度[34]。对已发生感染者,积极查找感染灶及致病菌并及时处理,同时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有助于进一步缩短感染时间,减少病死率。使用胸腺五肽等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35]。

5.2 感染的预防

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平均水平。院内感染的发生会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因此,加强白血病患儿的日常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减少环境中的病原菌;通过相关检查尽早发现感染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感染高危患儿适当的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提高免疫力,入住层流病房等,将感染率降到最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于梦鸽,郑胡镛.儿童及青少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第57届美国血液会议(ASH)儿科继续教育白血病部分介绍[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6, 21(1):51-54.

[2] Pui CH,Pei D,Sandlund J,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St Jude Total Therapy Studies 11,12,13A,13B,and 14 for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Leukemia,2010,24(2):371-382.

[3] Dunm CJ,Plosker GL.Insulin lispro:A pharmacoeconomic review of its use in diabetes mellitus[J]. Pharmacoeconomics,2002,20(14):989-1025.

[4] 曹炳丽. 急性白血病合并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34-136.

[5] 常鑫,陈英,劳永聪.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医院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237-238.

[6] 肖秀红,徐凤琴,卢妤,等.儿科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25-126,127.

[7] O’Brien SN,Blijlevens NM,Mahfouz TH,et al.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cancer:Recent developments[J].Hematology,2003:438-472.

[8] Garnachomontero J,Huicimoreno MJ,Gutierrezpizarraya A,et al. Prognostic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eosinopenia,C-reactive protein,procalcitonin,and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with suspicion of sepsis[J]. Critical Care,2014,18(3):R116.

[9] 岳茂兴,杨鹤鸣. 新型感染参数Procalcitonin[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10.

[10] Hatzistilianou M,Rekliti A,Athanassiadou F,et al.Procalcitonin as an early marker of bacterial infection in neutropenic febrile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InflammRes,2010,59(5):339.

[11] Castagnola E,Caviglia I,Pistorio A,et 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d invasive mycoses in children undergoing acute leukaemia treatment:A 13-year experience at a single Italian institution[J].European J Cancer,2005,41(10):1439-1445.

[12] 杨林华.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母婴世界,2016,(5):65-66.

[13] 孔兴美,周丽丽,叶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35-137.

[1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38.

[15] 吕晓娟,龚晓丽,李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34-136.

[16] Lay JY,Chauvin F,Le Cesne A,et al. Early lymphopenia after cytotoxic chemotherapy as a risk factor for febrile neutropenia[J]. J Clin Oncol,1996,14(2):636-643.

[17] Asada M.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neutrophils-dual action of neutrophils[J].Rinsho Ketsueki,2003,44:351-357.

[18] Reifeld AG,Bow EJ,Sepkowitz KA,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cancer:2010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 Infect Dis,2011, 52:e56-e93.

[19]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2012年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8):693-696.

[20] Neumann S,Krause SW,Maschmeyer G,et al. Primary prophylax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solid tumors: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Working Party(AGIHO)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DGHO)[J]. Ann Hematol,2013,92(4):433-442.

[21] 于皎乐,张永红,吴敏媛,等.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膿毒症69例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8,13(3):117-120.

[22] 陈梅,顾俊,张静芳,等.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12,21(8):495-497.

[23] Advani S,Reich NG,Sengupta A,et al.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Extending risk analyses outside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lin Infect Dis,2011,52(9):1108-1115.

[24] Rinke ML,Chen AR,Bundy DG,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central line maintenance care bundle in hospitalized p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J].Pediatrics,2012,130:e996-e1004.

[25] Choi SW,Chang L,Hanauer DA,et al. Rapid reduction of central line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ediatric oncology patients through simple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s[J].Pediatr Blood Cancer,2013,60:262-269.

[26] Andrea LV,Joshua K,SchaffzinEliana R,et al. Reduced central line infection rates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 following caregiver training:A quality improvement study[J].Medicine,2016,95(25):1-6.

[27] Pereira CA,Marra AR,Camargo LF,et al.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Brazilian pediatric patients:Microbiology,epidemiology,and clinical features[J].Plos One,2013,8(7):e68144.

[28] Goto M,Al-Hasan MN.Overall burde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3,19(6):501-509.

[29] 文细毛,任南,吴安华,等.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1310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 96-99.

[30] 李宜真. 140例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4):19-21.

[31] 卢燕.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2(2):132-133.

[32] de Naurois J,Novitzky-Basso I,Gill MJ,et al. Management of febrile neutropenia: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Ann Oncol,2010,21(Supp 15):v252-v256.

[33] 黃先豹,卢玮,纪德香,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1702-1704.

[34] 安琪,季强,方代华,等.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7-9,28.

[35] 高怡瑾.儿童白血病并发感染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3):164-166.

(收稿日期:2017-04-25)

作者:李婧祎 郝国平

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篇3:

综合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横断面的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1天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查当天住院患者661人,发生医院感染4例,现患率为0.60%,感染部位分别为上呼吸道2例,下呼吸道1例,口腔感染1例,检出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以血液科和神经外科感染率居高。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General Hospital of infection prevalence survey

Zhang Yuqin Ai Demei Xu Xiuping Deng Xiaohua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Prevalence;Analysis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对2010年11月25日8:00-2010年11月26日8: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0年11月25日8:00-2010年11月26日8:00住院患者,应调查住院患者706人,实际调查661人,包括当日出院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的患者。

1.2 资料收集及整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各科室兼职感控医师对2010年11月25日8:00-2010年11月26日8:00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巡视病房, 床旁访视患者,查阅病案和护理记录,确定医院感染病例。

1.3 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应调查住院患者706例,实际调查661例,实查率93.6%,发生医院感染4例,现患率为0.60%,其中男性患者370人,感染2例,现患率0.3%,女性291人,感染2例,现患率0.3%,血液科感染率最高0.46%,神经外科0.14%其次。

2.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上呼吸道2例(50%)、下呼吸道1例(25%)、口腔感染1例(25%)。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4例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2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各1株。

2.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39%(386/661),其中,预防用药占51.44%,治疗用药占34.45%,治疗+预防占14.11%。一联用药占85.75 %,二联用药占11.92 %,三联用药占2.33%。

3 讨论

此次调查我院2010年11月25日8:00-2010年11月26日8:00共有住院患者661人,有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0.60%,医院感染现患率与往年感染率基本一致,但与全国发病率与横断面调查相比较低[1],我院在2002年已开始进行回顾性调查,说明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所提高,本次调查发现,本院医院感染的部位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是口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患血液病的病人,长期应用药物,化疗,机体免疫力低下,神经外科因机体创伤或患有恶性肿瘤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多再加上长期卧床等导致较高的医院感染率[2], 医院感染病例均进行了细菌培养, 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感染部位分别为上呼吸道2例、下呼吸道1例、口腔感染1例,病原菌及耐药菌均无聚集的现象,从抗菌药物来看,以单剂用药比例大, 一联用药占85.75%,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比较规范, 预防用药占51.44%,高于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抗菌药物使用率≤50%的标准[3],也高于全国医院抗菌药物横断面调查使用率[4-6],预防用药率仍较高,表明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普遍,根据药敏用药较少,今后要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宣传, 科学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避免经验用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切实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任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2] 黄琼华,许佳芬,雷家英,等.65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21

[3] 韩金红,李雅琴,刘国英,等.基层二级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978-980

[4]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13-814

[5] 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5

[6] 任南,吴安华,冯丽,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杂志,2006,16(9):1048-1050

作者:张玉芹 艾德梅 许秀萍 邓晓华

上一篇:竞选宣传部副部长演讲稿下一篇:语文心得体会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