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感染, 即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是患者在住院、就诊或者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被感染, 引起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包括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患者在入院后2 d后发生的感染, 有潜伏期且从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出现;或患者感染与上次住院直接有关[1];原有感染又出现其他新的感染等。为了探讨研究不同手术室管理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分析控制效果, 该院该次实验以2010年3月—2012年2月该院住院时间在2 d以上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2年2月该院住院时间在2 d以上患者400例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采用择期手术治疗, 无认知功能障碍, 无精神疾病, 无精神病家族史, 无严重肝肾疾病, 无严重心肌疾病等。

随机将4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 男110例, 女90例, 患者年龄最大为70岁, 最小为19岁, 平均为 (54.62±10.24) 岁。实验组200例, 男100例, 女100例, 患者年龄最大为70岁, 最小为20岁, 平均为 (54.14±10.97) 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实验组采用手术室流程管理方法, 以手术室的工作流程为指导方向, 根据该院手术室自身发展并结合患者需要, 建立新的流程。 (1) 首先, 要保证以患者为中心, 手术室内各个环节均为增值环节, 避免浪费。同时, 要使医务人员意识到工作流程的改进和修正[2]。 (2) 具体方法:首先, 要识别组织的核心业务, 并评价核心业务流程的实施现状。对现状较好的环节, 要进行维持, 避免缺陷发生。对有缺陷的环节, 要及时分析缺陷的发生, 并进行规避。对有较大问题的环节, 要重新对流程进行设计, 并创新流程。随后, 制定流程的负责人并制定规范, 及时改进。第三, 要对新的流程管理知识进行宣传, 让员工认知到新的流程的改变, 并明确自身的职责。同时还要及时改变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 以满足流程管理的需求。最后, 要鼓励并提倡护理人员进行积极学习和变革, 建立竞争意识。 (3) 流程实施期间, 要及时反馈, 以分析新的流程的效果。

实验组流程管理中的改革项目包括: (1) 空气消毒:手术室定期做到开窗通风, 并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可以采用层流方法, 以降低生物及细菌含量。控制手术室内进修和实习的人员进入, 并保证手术室人数, 并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手术室内定期清扫和消毒, 并利用空气净化方法消毒。使用紫外线限度方法在无人时常规消毒[3]。严格区分无菌区与有菌区, 按照要求保证紫外线消毒次数和持续时间, 并详细记录。医疗垃圾采用双层包装和无害化处理。 (2) 加强手术室人员手卫生, 强调严格洗手和消毒, 并增设洗手设施及消毒液, 由专人进行监督。 (3) 加强学习培训:对手术室内护理人员要及时培训, 组织学习消毒灭菌工作, 提高其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 并培养其较好的卫生习惯, 严格规范洗手制度, 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充分考虑手术室内的移动、操作、等待。其中移动包括患者在手术室内移动所消耗的时间, 比米娜患者的体力消耗, 并及时调整科室的线路。操作方面, 要分析护士操作的方法是否合理, 是否有必要, 以节省不必要的环节。此外, 等待方面, 要及时缩短患者、医生、护士的等待时间, 分析等待原因, 及时解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 科室内每个月对消毒、无菌等进行监测, 并定时抽查, 以分析卫生监测、消毒隔离的合格率。卫生监测包括:空气细菌监测结果、医护人员的手部细菌学监测、物品表明细菌学监测、手术室医疗器械细菌学监测、消毒液染菌监测。

1.4 统计方法

感染率、卫生监测合格率和消毒隔离合格率为计数资料, 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 可信区间范围为95%。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流程管理下, 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卫生监测、消毒合格率等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实验组8例院内感染包括:3例下呼吸道感染, 2例上呼吸道感染, 2例手术切口感染, 1例泌尿感染。对照组24例感染包括:6例下呼吸道感染, 3例上呼吸道感染, 9例手术切口感染, 3例泌尿感染, 2例耳鼻喉感染, 1例骨和关节感染。

注:#P<0.05。

3 讨论

传统手术室管理在医疗机构内会出现工作效率较低, 反应不敏感等[4], 严重地影响手术室进一步发展。因此, 进行流程管理十分重要。

通过流程管理, 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 流程管理以手术室工作效率为主, 使手术室的组织结构更科学更高效, 每位护士均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并保证了科室运行[5]。其次, 手术室历次能更好地监督和发现流程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 并避免了问题的堆积, 最短时间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断继续改进和优化。第三, 流程管理在手术室中实施是一项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每一位护士均为一个流程的实施者, 发挥其护理服务的高效性和优质性[6]。第四, 手术连台时间回得到明显的缩短, 医生护士及患者的等待时间缩短, 不必要操作减少, 手术室效率提高, 进而使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此外, 研究还发现, 通过流程管理的改变,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文化逐渐完善, 使手术室的护士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使患者感受到更好的护理。

从该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患者的卫生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空气消毒合格率的提高, 消毒隔离的合格率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消毒合格率, 进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手术室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2月该院住院时间在2d以上患者400例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 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流程管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下的医院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流程管理下, 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卫生监测、消毒合格率等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消毒合格率, 进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值得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卫生监测

参考文献

[1] 王素娟, 胡炜, 张学利, 等.脊柱外科手术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 :115-117.

[2] 王娜娜.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3上旬刊) :1669.

[3] 杨云美.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6) :174.

[4] 侯智容, 徐春梅, 郭文哲, 等.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9) :121-122.

[5] 郝桂娥, 王悦.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集中式管理实施效果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3) :15-16.

[6] Diaz, Guerra-TM, Mellado, E, Cuenca, Estrella-M, et al.Genetic similarity among one Aspergillus flavus strain isolated from a patient who under-went heart surgery and two environmental strains obtained from the op-erating room[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0, 38 (6) :2419-2422.

上一篇:大型湿法磷酸生产中浓密机的改造下一篇: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