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

【摘要】 目的 做好護理管理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查阅2011年院病历结合床旁询问、体检。分析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之关系。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无菌操作,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管理;院内感染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3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或得的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诊疗手段的多样化。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广泛的关注。据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30%-47%医院感染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以及护理管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贯穿于护理活动中。所以,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护理管理者成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这一系统工作的主力军。WHO提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护理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显示得尤为重要,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关键。

1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1.1 护理工作中至医院感染的原因 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例:无菌物品被损过期,消毒器械的效果监测,使用消毒剂超有效期,含氯消毒不定时监测,医疗器械在使用中消毒措施不当,消毒灭菌质量缺乏规范性监测。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知识,医护人员手消毒意识不强,感染管理学知识教育为得到普及。科护士长管理不强,治疗室空气、操作台、地面、空气细菌培养超标。治疗碗、止血带、无菌缸等消毒不严。病室环境污染,室内空气未进行消毒终末消毒不彻底等都科造成医学感染。

1.2 技术质量原因 质控检查按自己的标准进行检查,达不到检查标准的一致性。床护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医院感染几率相对增加。

2 做好组织管理

2.1 为加强医院感染工作,我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科,由资深的护师担任,由护理部制定了消毒隔离评价标准,建立了护理质量管控小组,立期检查,随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各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消毒隔离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流行的基础。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应及时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控制动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参加医院感染控制等护理管理培训班,应用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带领科室护理人员规范相应操作技术使之标准化,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术等。对临床护士及卫生院,做好医院感染的培训教育,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 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有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消毒液的使用实践,有效浓度,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做到配置后,使用前、使用中均用专用指示卡测量,紫外线应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3.2 治疗室、病室:空气、地面、桌椅的消毒符合要求,并定期监测,病室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布。

3.3 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用于临床的诊疗中,用量相当大,是各种医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各护理科室严格按照医用垃圾处理办法执行,做到分类放置。毁形、浸泡、登记、专人保管、立时焚烧,降低医院感染率

3.4 治疗室整洁,区域符合规范物品定点、定位 例:拖把立点放置有标记,重视贮菌所(便器、水池、抹布、垃圾桶等)的清洁。

3.5 消毒灭菌 严格消毒灭菌观念,选择正确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每位护士熟悉各类物品的消毒法、消毒液名称浓度及配制方法。无菌物品定位放置,无菌柜定期消毒,无菌物品标记。

3.6 加强重点科学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重视供应室管理。加强无菌空气及无菌物品监测,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手术室严格把好手术过程的各个关口。血液净化室要求护理人员无菌观念更强,各技术操作更加行规范。避免因其病人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医院内感染。各种医疗用具,如污染的湿化瓶、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体温计等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部分,运用现代护理管理手段、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程。遵守无菌技术合理用药等,是保障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李旭

第2篇: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控制

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醫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临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换药室、导管室、临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与院感科一道分别制定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活动都在制度控制之下进行,定期考核,量化评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 发挥护理部质控作用:护理部每周有重点地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如:下病房时对护士操作过程,锐器盒使用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抽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3]。

2.3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4]。

3 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体现在落实过程,制度的落实一方面靠医护人员的自觉性,部分护理人员对这项工作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深度,对质控管理制度不够坚持,对质量控制的范围模糊不清[5]。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出院患者床单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护理操作不当;护理用具消毒落实不到位,配制消毒液浓度不准确,导致影响器具的消毒效果;护理中对手的清洗、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治疗室卫生不达标、病室环境污染等,均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因此,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护士长或当事人,令其拿出整改措施,并将其作为下次检查重点,检查考评结果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3.2 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洗手和消毒。棉球、纱布、棉签全部实行小包装,每天更换,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碘酒、酒精或碘伏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溶器按灭菌物品要求处理。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且有标识。进入病室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及消毒手设施和用物。

3.3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制订严格的医用废物处理管理规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严防因医疗废弃物流失、泄露而导致传染病传播扩散。

3.4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5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物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护士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做到及时采样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用药,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3.6 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护士长即是学科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双重职责于一身,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由于护士长又全都是各科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通过每季度1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会议及每个月的护士长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進行传达和落实。同时,各科平时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如洗手、消毒液的定时更换及浓度监测、空气紫外线消毒及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领取使用及用后的消毒及毁形等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教育护理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危害的,促使护理人员自觉地认真地落实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贯彻执行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因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护理工作失误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勤.病房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

[2] 林丽春,林美华.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29-130.

[3] 姚丽英.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9):853.

[4] 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11(1):50-51.

[5] 林惠,孙淑华.发挥护士长管理作用.预防医院感染.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

作者:代后珍 戴明亮

第3篇:基层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

母婴同室是指产后母亲与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如有医疗或其他操作母婴分离一天内不超过1小时。由于分娩使产妇的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新生儿机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对外界细菌、病毒的抵抗力低下,故产妇及新生儿均属于医院中的易感人群。因此,做好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是预防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1.1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和家属的手以及产妇和新生儿的日常用物等。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产后不开窗通风,空气不流通,常用物品不清洁或清洁不及时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产妇因素。产妇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产妇产后恶露排出,皮肤代谢旺盛,出汗较多,易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增加了产妇切口和全身感染的发生率。

1.3 新生儿因素。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的抵抗力差,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等各种感染。

1.4 医源性因素。在母婴同室内由于部分产妇及家属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不好,不能自觉地执行医疗废物收集规定,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按照医院规定规范收集,从而造成对病室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机会。

2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

2.1 加强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室控制医院感min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强化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意识,同时不定期检查各项质量标准的落实情况,从而提高執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依从性。

2.2 强化健康宣教,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产妇入院时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母婴同室内每天通风换气的好处和重要性,并在住院期间不断强化,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陪侍和探视,探视时间<30min。

2.3 注重室内空气环境管理,保障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效。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①.每日对室内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2次;②.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min,通风时注意不可使空气直接对流,冬季注意产妇和婴儿保暖,避免着凉,有条件的可安装循环风空气消毒柜,采用联合空气消毒法,即自然通风换气和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相结合,增强空气中自然菌和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30min,保持室内温度22-25℃,相对湿度50-60%。③.采用湿式清扫床单元、桌面及地面,母婴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④.每月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必须达到合格,对不合格的环境要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改正。

2.4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杜绝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①.工作中,医务人员在接触产妇伤口及新生儿时要认真执行七步洗手法或使用速效手消毒剂,同时要反复向家属宣教手卫生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正确洗手,并在接触产妇和婴儿前后认真洗手。②.新生儿所用的衣物、毛巾、奶具、浴具等物品以及医疗护理用品实行一婴一用一消毒。

2.5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母婴健康。

2.5.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纤毛发育不全,缺乏自净功能,应清洁鼻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应使新生儿保持正确的卧位:抬高头肩部,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分泌物和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

2.5.2 消化道感染的预防。提倡母乳喂养,产妇、家属和医务人员接触乳房和新生儿前后要做到手的清洁,人工喂养时用具必须每日煮沸消毒10-15min,以防止新生儿发生胃肠道感染。

2.5.3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为新生儿沐浴,沐浴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如皮肤有无斑点、皮疹、感染,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及渗血。沐浴时要防止水流入耳、鼻、口、眼内造成感染。加强对新生儿眼部、脐部、皮肤皱褶处及臀部、口腔等的护理。

作者:王玉梅

第4篇: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级网络。

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网络。

 由专职医生、专职护士、专职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  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兼职监控护士组成。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

 2005年12月11日,安徽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发生严重医源性感染、造成9例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8名新生儿死亡。

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18日到19日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造成5名患儿死亡。

 2009年3月30日,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发生20名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的事件。

存在诸多医疗安全隐患

 宿州市立医院管理混乱,与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公司签订协议,与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合作,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并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极坏。

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无进行检测,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  两所医院违反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病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存在交叉感染和安全隐患。

标准化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各项有关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而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操作等工作是保证临床护理活动安全的基础,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医院感染检查内容

 医院感染制度、规范、流程落实是否到位;  紫外线灯管、动态消毒机的使用是否正确;  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是否熟练;  科室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 科室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是否正确;  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是否规范;

 医疗废物管理是否符合《条例》规定;

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有无不当之处;  消毒隔离、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是否合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存在问题:

1、紫外线灯管配备不足,悬挂位置不正确,紫外线灯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灯管有灰不清洁、不亮。

2、动态消毒机未定期清洁、未按时消毒,甚至拔掉插头。

3、 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未掌握。洗手时间不够。 无/不用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不使用。 洗手指征未能做到。手卫生依从性不够。

4、 科室对无菌容器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有过期。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无菌物品使用后无开启标记。

5、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无菌物品随意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包包布脏,有洞。

6、医疗器械有血迹、锈斑、清洁不彻底。

7、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84消毒液)没有熟练掌握,未进行浓度监测。过淡、过浓。存有过期的消毒用品。 

8、 加药一把抓。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9、不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技术,防护不当,隔离标识及隔离措施落实不够。 

10、医疗垃圾有混装。用黄色垃圾袋装私人用品、杂物等。利器盒未及时更换焚烧,登记本不规范交接。

.紫外线灯管配备不足,悬挂位置不正确,紫外线灯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灯管有灰不清洁、不亮。

对策:

1、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10平方米面积装30瓦灯管1支,悬挂高度距地面2米-2.5米。(紫外线消毒有效距离2米)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的清洁,每周一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灯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紫外线灯管尾部要贴有灯管启用时间标记,并要记录下来。 .动态消毒机未定期清洁、未按时消毒,甚至拔掉插头。 对策:

1、按照动态消毒机使用说明书使用。(及时了解有效时间)

2、空气过滤网、扇叶、格栅经常或不定期的检查、清洗、使之保持正常的空气洁净功能。

3、安装定时器。

4、不能超空间范围使用。应根据说明书安装合适台数的空气消毒机。

5、注意房间的密闭性。消毒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房间有良好的密闭性,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尽可能减少室内人员数量,以确保消毒效果。 对策

1、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掌握手卫生指征和六步洗手法。

2、洗手指证: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3、掌握六步洗手方法。

4、卫生手、手消毒效果监测。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5、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手卫生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这是在病区外的公用洗手间

看到大堂电梯门边的快速手消毒装置了吗?在它的上方是一套简易呼吸器抢救设备装置

病区门边

病区各个不同区域设有不同级别的门禁装置,凭工作卡出入 病区内的办公场所 到处放有快速手消毒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科室对无菌容器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有过期。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无菌物品使用后无开启标记。

.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无菌物品随意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包包布脏,有洞。

.医疗器械有血迹、锈斑、清洁不彻底。 对策:

1、按无菌物品的管理、消毒、灭菌要求。

2、按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84消毒液)没有熟练掌握,未进行浓度监测。过淡、过浓。存有过期的消毒用品。 对策:

1、正确配置消毒剂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所需 浓度准确配置,并要求登记配置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2、配制方法。

3、消毒剂细菌总数卫生标准:使用中消毒液≤100 cfu/ml

使用中灭菌液:无菌生长。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不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技术,防护不当,隔离标识及隔离措施落实不够。 对策:解读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术语和定义

 1 感染源

 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 2 传播途径

 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  3 易感人群

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 4 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的人员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术语和定义

5 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6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8 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术语和定义

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 

——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 

——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

—— 锐器的正确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目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

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 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患者病情容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传播距离较远。

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麻疹、肺鼠疫、 肺出血热等。

原则: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 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 应严格空气消毒。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 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1、MRSA(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葡菌) 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遵循WS/T 313

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口罩、防护镜。 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要穿隔离衣  仪器设备用后清洁、消毒/灭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用后消毒  床单位终末消毒  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 医疗废物密闭容器运送  生活用品无需特殊处理

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解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2、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 单间隔离

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 严格遵循WS/T 313

 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 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仪器设备专用,用后严格清洁与灭菌。

 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抹布专用。  终末清洁消毒。

 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 生活用品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3、其他多重耐药菌

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遵循WS/T 313

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口罩、防护镜。 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要穿隔离衣

 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灭菌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加药一把抓,无菌操作时未戴口罩/口罩配戴不正确,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策:

1、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2、按照《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要求。

3、正确使用医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在有效期内使用。  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PPE)的种类

 口罩  护目镜  手套

 隔离衣和防护服  鞋套

 防水围裙  帽子

口罩(1)

 口罩的作用

 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

 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腔粘膜。  口罩产品要求

 符合GB 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或选用符合N95标准防护口罩。  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 符合GB 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标准。 

口罩(2)

常用口罩分类:

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 常用口罩的特点:

 不同类型的口罩有不同的特点。  口罩选用原则: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3)

 注意事项:

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 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有混装。

.黄色医疗废物袋超过3/4 过满。袋口未扎紧。封口贴(中文标签)方法不正确,未注明废物产生的科室、日期、类别、备注等。 .

随意用黄色垃圾袋装私人用品、杂物。 .由于利器盒造价较贵,一次性使用增加了科室的负担,因此出现重复使用或减少使用的现象。利器盒未及时更换焚烧。 对策:

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2、医疗废物正确交接、登记(移交者/接收者签名)。

医疗废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等。 (2)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刀片、手术锯等。 (3)病理性废物: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手术和诊疗过程遗弃的人体器官等。 (4)化学性废物: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实验中废弃的化学试剂。 (5)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物、过期药品、血制品、免疫制剂等。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ª¡ª包装袋 ¡ª¡ª利器盒

¡ª¡ª周转箱(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造成患者住院日的延长,使患者、家庭、社会加大了经济支出,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与安危,同时阻碍着医疗质量的提高,甚 至对医院声誉,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第5篇: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

【关键词】 护理工作;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一项主体工作,护理队伍也是医院的主要群体,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指导时都与病人密切接触,因此,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能有效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1 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

1.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1.2 置入性操作 如呼吸机的使用和气管切开插管均可增加感染机会,泌尿系统的感染与导尿及导尿管的留置有密切关系。

1.3 环境污染因素 医院中传染源多,环境污染严重,病区中的公用卫生用具如水池、便器、拖把、抹布等常有污染。

1.4 探视与陪留人员过多 由探视者或陪留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给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增加了感染机会。

2 预防控制感染的对策

2.1 强化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感染意识 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从职业的社会义务方面理解医院感染工作,从心理上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定势,进而形成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自觉按照要求完成工作,用高尚的医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提倡和弘扬慎独精神。

2.2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预防医院感染

2.2.1 重视手卫生,操作前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集中操作时必须坚持一人一项一洗手。

2.2.2 引流管护理操作时要带乳胶手套,严格按程序擦洗消毒,尿管夹闭,定时开放,位置不得高于膀胱位。

2.2.3 测量体温时推治疗车,带清洁弯盘,将体温计从消毒液内取出擦干,放在弯盘内,测完体温后及时将体温计浸泡在消毒液内。

3 规范消毒措施

3.1 输液用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3.2 治疗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

3.3 病房内床头桌、门把手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巾一消毒。

3.4 病区内湿化瓶、湿化液、氧气管每日更换消毒,定期监测。

3.5 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紫外线消毒。

3.6 病区内拖把统一悬挂,标识鲜明,不交叉使用。

4 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

4.1 医疗垃圾容器盛放,标识明确,专用朔料袋封口运送。

4.2 感染性垃圾装入规定颜色的塑料袋内,封口贴上特殊感染垃圾标识。

4.3 全院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统一运送。

5 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5.1 限制探视,减少病房空气污染机会,创造清洁、整齐、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

5.2 同病种患者收住同一房间,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居住管理。

5.3 特使感染患者住单人房间,物品专用,禁止串病房。

6 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医院感染

6.1 指导患者饭前便后认真洗手,根据病情进食易消化饮食,不宜进食生冷、剩菜、剩饭。

6.2 预防交叉感染,根据气候变化增加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3 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饭后要漱口,及时更换清洁内衣。

6.4 留置管道的病人要注意预防管道脱出,引流管口要放低,防止引流液逆行。

总之,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广大护理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程序,为患者创造安全可靠的修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手册[M].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0.10.

[2] 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5.

第6篇: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1、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 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 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 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 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8、

9、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发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进行调查,落实应急措施。

第7篇: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

管理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我院于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住的新生儿319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7例,皮肤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率为5.3%;脓疮症感染率为1.8% ,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

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2、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新生儿室过于密集,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口、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3、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管理及护理措施为: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尤其是加强产科、儿科、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督导他们的无菌技术行为,并认真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3.2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消毒:

合理设置新生儿床单元,病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每日开窗进行有效通风30分钟,避免直流风。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陪护及探视人员。对病室物体表面、门把手每日用250mg/L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隔离新生儿病室采用3%过氧化氢水溶液20ml/m3喷雾消毒。

3.3医疗用品的消毒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4小时更换(使用灭菌蒸馏水)听诊器、体温表等用品一婴一用一消毒。

3.4婴儿暖箱的消毒:

做好婴儿暖箱全面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监测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严格执行每培养完一个婴儿,对暖箱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制度,尤其是对水槽、水杯、操作窗、垫圈、圆窗塑料套空气输入管及床搁板的清洗和消毒,对以上易受污染,藏污纳垢的关键部件,用500mg/L84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再用洁净无水布擦干;对操作窗、圆窗塑料套、水槽、水杯采样经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达到清除感染隐患的目的,避免由此引起的新生儿医院感染。

3.5医护人员手卫生:

每个新生儿床单元均放置洁夫柔消毒凝胶一瓶,供操作前后或连续操作时手卫生使用,做到每次接触每次消毒,为切断传播途径起到

有效的控制作用。

3.6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奶瓶、奶嘴、毛巾、婴儿用品每次使用、清洗后均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做到一婴一用一灭菌,取消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婴儿用品的方法。

3.7分组护理:

对隔离新生儿采取分组护理措施,床头标明隔离种类,护理用品床旁固定使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隔离婴儿暖箱用后做好终末消毒,经监测合格,贴消毒合格标示。

3.8加强呼吸道护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粉,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

4.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4.2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5、小结

我院将新生儿病室作为重点监控部门,开展目标性监测,对存在的隐患、实施早期干预和防范。针对新生儿易感因素和部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第8篇: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

2017-10-23阳炎 护理学毕业论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现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 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终末处理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研究表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护理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院感染,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医院的治疗成本。经过总结,本文将从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来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

1.1对新护士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的岗前培训 由于新护士还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是薄弱环节,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消除不安全医疗行为,增强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通过请感染科专职专家授课,并将培训相关内容制成手册,采用图片、讲解、演示、操作训练等方式,对其进行规范护理操作示范及“慎独”教育;最后进行理论、操作考核,逐步达到全程质量标准。这样有助于将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重点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

1.2加强全院护士职业道德的培训 护士是治疗、护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 护理行为结果的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及责任心相关。护士经常独自进行护理工作, 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这与院内感染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即提高护士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因此, 在护士培训项目中加入职业道德的培训至关重要,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教育, 建立质量第

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完成每一步工作。同时提高护士对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度, 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1]。

2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确保护理质量

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前,滥用抗菌药物被列为发生医院感染的第一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合理用药,正确、处理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前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物半衰期给出用药频次,积极观察药物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提供停用或更换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药物的作用,降低抗药率。

2.2提高洗手的执行率 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为手卫生的控制。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数脉、协助病人换体位、为病人铺床等工作时,手上污染的细菌数为103~105 CFU/手,护士平均洗手率仅为(16.36±0.95)%”[2]。从这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科强调护士七步洗手法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院内感染率,前提是医院应该护理人员提高良好的手卫生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成功率。

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透析术、动静脉插管术、气管切开、吸痰、导尿、穿刺等。医院应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消毒供应中心对高压灭菌器按时做好各种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3]。做到消毒液现配现用,严格浓度,对易挥发的消毒液应每天进行浓度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对戊二醛消毒液应每周进行浓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2.4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社会、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我院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发放、回收专人负责制的全程管理。对设备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买,必须在院感科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保证有效“三证”俱全。护理部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起到了使用监督作用。供应室负责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保管发放。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及采购部门严把临床使用关。对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消毒、毁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5加强环境的管理 每一次的无菌操作都要求开窗通风15~20分钟以上,30分钟内无人员走动及没有打扫卫生,目的就是防止灰尘等造成空气污染,从而为院内感染埋下伏笔。病房卫生及治疗室的卫生都必要严格按照质控要求进行通风和环境消毒。除隔离病房外, 一般病房应保持相对湿度50%~60%, 护士及保洁员要严格按规定每日湿式扫床湿式擦地, 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对出院患者的病床的消毒需严格按照出院病人进行终末处理。尤其是危重患者比较多的病房,更需重视环境的控制,防止空气中灰尘量超过标准,需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

3 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

3.1建立监控网络 在院内感染率极高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很重视这方面的控制,护理部也极力加强控制,为加强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2],分别是病区护士长和监测员为一级管理、部分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二级管理,护理部为三级管理。一级管理即在病区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科室负责制,从病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浓度检测等方面进行监测,每月对检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措施和完化。二级管理即从管理小组的层面按照消毒隔离标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相同的问题进行通报,统一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表扬和惩罚,以便加强重视度。三级管理则是护理部随时监督,不定时对病区护士正在进行的操作过程、一次性物品处理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其目的主要是督导、教育,以不断增加护士的院感意识。

3.2 强化护理监控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流程,量化考核标准,规范操作方法,以便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使其更具实用性,可行性。加强不同层面的管理,发现和纠正问题,统一整改,排除感染隐患。每位护理人员要将制度、规范和措施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4 小结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现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 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终末处理等。每一次的护理工作都可能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所以慎独精神对护理人员由其重要,独自当班时需要我们提高关注度,不可懒散、懈怠,在病人安全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快速度,不可麻木不仁,失去自我。医院完善的预防监测网络也为护理工作提高了保障,进一步的加强监督,不断强化标准预防的流程。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不可丢弃, 是预防院内感染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加强医疗用具管理, 加强医疗环境管理, 采取预防各种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马玉茹,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1-352

[2]杨晓枫,彭懿,汪丽红,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90

[3]李丽娟, 新护士岗前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243

[4]张爱萍,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62-3363

尚秀娟,李素新,李广茹, 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69-3670

[5]季萍,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2):183-184

[6]董桂珍, 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17-5018

[7]魏爱旺.疾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15(5):66.

[8]黄玉辉.护理管理五到位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5(5):72-73

[9]郦娜.医院护理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7):53-54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2.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浅谈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4.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5.护理对断指植术中的应用 6.断指植术中的护理应用

7.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8.护理管理内科院内感染研究 9.对护理管理内科院内感染研究

10.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第9篇: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流动水洗手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如体温表、吸氧面罩等)。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五、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3次。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九、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清洁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十、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十一、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十

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十三、手卫生执行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十

四、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十五、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

十六、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十七、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十八、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十九、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十、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

上一篇:公司总工程师岗位职责下一篇: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