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为医院降低感染率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我院开展护理管理后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5月份未开展护理管理时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并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篇1: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价值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脑病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8例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干预与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0)低于对照组(8.33%),有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管理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可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一旦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医院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现将护理管理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48例住院患者来源于自2016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24例,给予护理管理)。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实验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手术禁忌症;精神病者;理解及语言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给予护理管理。护理方法:(1)组建护理管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当前医院感染所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对应护理对策,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2)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总护士长为最高级,其次为护士长,最后为护士,组建三级管理机构。将护理管理贯穿到医院感染控制中,临床科室设立一名责任心强及专业素质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兼职监控员。从病房建设、制度制定、措施的落实各个环节确定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参与其中,形成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确保医院感染工作的顺利进行。(3)明确护理人员职责。一方面,提高认识。长期以来,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有所欠缺,使得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不协调。医院感染管理标准上存在一定分歧,在制度落实上存在较大差距,甚至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力度,组织及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护理部沟通交流,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落实各自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做好入院患者到离院的护理干预,需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将医院感染控制落到每一个班次、每一个护理人员,侧重护理管理点,重抓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病房管理、隔离与无菌技术。监测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污物的处理,加强重点部门及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做到目标管理明确。(4)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到日常学习计划中,医院感染科每年举办2次监控学员班,并组织4次专题学习讲座。若遇到突发事件,可发放相关学习资料,观看录像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每年组织2次院感知识的相关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到护理人员的护理档案中,由护理部组织、科室配合、院感科对实习、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5)建立长效机制。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护理部门应将医院感染控制纳入到月质量检查内容,制定具体的考评细则,将量化打分与奖金挂钩,采用随机抽查与定期监测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科室内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再由护理部督促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评价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研究,计数资料用 %代表,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3所示:

3、讨论

医院感染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其感染控制情况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由于医院是个特殊场所,容易滋生各种病原菌,从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将护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可保证临床医疗的安全性。护理管理的宗旨则是服务于患者,通过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损害。此次研究,通过组建护理管理小组、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旨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由此充分表明:医院感染控制中采用目标管理可取得满意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达莉, 王中梅, 陈艳林,等. 团队制管理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038(015):2321-2323.

[2]王晓娟. PDCA循环法与常规管理方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4):46-47.

[3]盖春玲. 探讨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02):84-85.

作者:牛彩侠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篇2:

浅议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为医院降低感染率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份我院开展护理管理后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5月份未开展护理管理时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并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管理;控制作用

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医院感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1]。医院感染也就是院内感染,医院本身是消疾去病的场所,是安全的所在,然而,医院同时又是患者密集之地,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带来院内感染隐患。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很可能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产生消极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为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3年5、6月在我院连续输液三天以上的患者各100例进行对比分析,达到预期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对象来源:选取2013年5月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6月开展护理管行动后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②在观察组中:100例患者年龄12~82岁不等,平均(39.5±3.5)岁;男63例,女37例。③④在对照组中:100例患者年龄15~85岁不等,平均(41.5±1.5)岁;男59例,女41例。○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比对价值。

1.2护理管理

1.2.1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院内感染可能发生在护理的任何一个细节中,从护理人员角度来讲,其护理知识储备、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从业态度、责任意识等都将对护理结果产生影响,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率的高低[2]。因此,医院每周一次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补充,规范护理操作事项,并不定期开展检查,使护理人员能够切实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认知,力求防患于未然。

1.2.2 加强对医院环境的管理

医院里每日人来人往,医生、护士、家属往返于各病房之间,使感染可能性倍增。因此,①首先加强门诊注射室管理,30min/d通风换气加紫外线消毒;留观室床物品(床单、被套、枕套)每日更换一次。②医院关键公共区域每2天大清洁一次,并认真做好防蚊、防蝇、防鼠措施,避免其携带病菌、病毒在医院内散播。③医院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封闭定时专人运输。④每个科室供应室专人做好每天做好物表消毒及登记工作,重点科室每季度一次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等项目。

1.2.3 具体护理管理措施落实

①定期检测:医院内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隐患进行处理,主要检测对象为护理人员手部、空气以及护理使用的无菌物品。②护理人员对一次性器材与物品严格登记,认真观察其包装的密闭性、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使用前严格按照规范消毒灭菌。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由于护理操作主要靠双手完成,因此在护理人员上班期间:手部严禁佩戴各类饰品,指甲要剪短平整。护理操作前后一定要增加洗手频率,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操作,洗手需用流动水体,洗完用一次性擦手纸擦拭,避免交叉感染,并进行每月手依从性统计工作,如洗手液、擦手纸等用量统计。此外,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比如一人一针一筒一止血带一手消毒、药品空气内放置时间的把握等。④尽量避免机体损伤性操作。插管等损伤性操作可增加细菌入侵的可能性,如果确实需要,护理人员一定要彻底手部消毒,戴好手套、口罩、帽子,对所需器械物品以及患者侵入部位严格消毒,确保无菌化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以率(%)表示,两组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为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2013年6月开展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职业修养明显提升,院内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项消毒、杀菌预防感染措施得到切实的执行。在本组观察的10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护患纠纷率为0。而5月份的对照组,由于尚未开展护理管理,100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院内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率为4%,护患纠纷率为2%。通过对比显而易见: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的进步,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理念的发展,它对医护人员人性化、专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目前,医院感染已经发展为危害患者健康一大因子[3]。因此,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本次研究中,在实施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医院环境管理、落实具体操作等护理管理措施后,100例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方面都明显优于开展前的对照组。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将大大有益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参考文献

[1]周建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2(09):128

[2]金素萍.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医学,2013,(05):559

[3]刘明霞.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J].護理研究,2013(02):808

作者:何维萍

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 篇3: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摘 要 目的:加强护理部的感染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提高护士医院感染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73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为自我监测,每月负责对本病区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器械液等的监测工作,检查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对监测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二级管理为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对全院各科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当场指出,限期整改,对存在普遍性问题与护理部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对策,并在护士长例会反馈。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完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士行为规范,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和程序,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1]。因此,采取以科室为单位,护士长根据科室特点进行每月1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以严谨细致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医疗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切实保证工作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结合医院实际,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制定年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涉及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标准洗手、防护技术等多方面,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营造防范医院感染的氛围,并上升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高度来认识履行预防医院感染的职责和权力的重要性,保证了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落实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严格洗手制度: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为常见,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而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2]。

严格进行消毒灭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和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要注意有效浓度。对于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规范侵入性操作预防医院感染:①认真做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为医疗操作提供安全的医疗用具;②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做好插管患者的护理,预防插管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和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态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3]。护士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及应用原则,不同药物间的合理搭配、配伍禁忌等;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以护理部为龙头,着重抓重点科室来带动其他科室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强化病区管理:要求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卫生员保持室内湿式清扫,遇有污染即时消毒,各室拖把标志清楚,用后清洁、消毒;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消毒,患者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出院、转院进行终末消毒。每月由后勤副院长、各科室护士长和总务科主任组成的卫生评比组对全院室内卫生进行评比,并与绩效挂钩。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剂科索取种类证件并进行质量验收,供应室领取时再次验收质量,同时建立登记账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每一批号的物品进行初始菌落抽样检查,合格后才可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论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0-51.

2 邱方城,王崇玉.醫务人员洗手后葡萄球菌带菌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0-301.

3 于丽荣.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16.

作者:杨美兰 杨 俊

上一篇:三八节内衣促销活动方案下一篇: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