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

浅谈小学生交通安全养成教育的方式

[摘 要:以相关报告为研究,在小学阶段,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明显高于成年人,为此,学校应该重视交通安全知识讲解,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并能够通过学习到的交通安全法规,积极实践,并教会学生遵章守法,力求降低交通风险,切实保证学生安全。

关键词:交通安全;小学教学;策略]

基于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策略分析,总结了几点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的策略,希望分析能够提高认识,以助力小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出行安全。具体分析如下。

1让学生有效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1.1交通安全常识读本

《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读本,内容涵盖了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安全出行常识、自我防护和应急等方面。文字通俗易懂,故事性和趣味性强。教师要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明白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1.2学科安全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要求教师要熟悉大纲,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把教学内容中的交通安全教育因素与学生生活接轨,使交通安全知识有效地强化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2让学生体验,从而有效掌握交通安全技能

2.1环境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隐性课程建设,努力形成一种浓重的校园精神氛围,全力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安全教育环境。如设立交通安全图书角,用阅读为行为导向;布置交通安全文化长廊,把交通安全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长廊上体现;教室内布置手抄报、板报,用教室文化熏陶学生。这些都是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有效载体。

2.2主题安全教育活动

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不可缺,而交通安全主题活动则是对交通安全教育课的一个补充和督促,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使安全知识实效内化。我们可以依托少先队组织开展交通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如设计一套可供小学生学习测试的交通安全测试题库,让学生在测试中巩固交通安全知识;开展交通安全手工制品竞赛,组织学生积极策划设计制作各种交通标志、交通场景;开展“安全小黄帽,平安伴我行”交通安全系列活动,让学生戴上小黄帽,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等。学生通过在认知实践中的体验,促进知与行的相互促进转化,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3重视交通安全知识的生活化

3.1家庭的榜样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与学校为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我们可以利用校讯通、QQ群等方式来与家长联系,并结合家访和家长会来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沟通与联系,保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并通过与学生家长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向学生家长发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措施,督促学生家长带头遵守交通法规,关注孩子的交通安全。同时,学校可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让学生带回家,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传播给他所能影响的亲戚朋友,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

3.2社会的丰富资源

社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学校每学期都要设法与公安交警合作,请他们来校做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如开展“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红绿灯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加“小交警夏令营”或“警营开放日”活动;与交警一起上路分发交通安全传单、维持交通秩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进一步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保障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4在社会课堂中实践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如:每年5月5日交通安全宣传日,开展叫“小手拉大手,共筑美好氛围”活动,组织交通安全小卫队、小卫士走上公路,挥动小黄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让小卫士们像交警叔叔那样,精神抖擞,严格执法,不准非机动车辆超过停车线、行人靠右走等,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拉起粗壮的大手,共同筑起维护交通的长堤。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向不文明告别”、“规范骑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交通形势,切实维护孩子的安全。

5結束语

总之,在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并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此才能充分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并进一步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交通安全法规与安全出行习惯,希望本文分析能够保障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文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傅爱军.公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刍议[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06).

作者:舒福翠

第2篇:农村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风险研究

摘 要:通过典型省份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困难及乘车安全调研,总结当前农村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以及交通安全风险,梳理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主要涉及的机动车安全风险、道路安全风险和交通参与者安全风险,指出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存在突出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生;交通安全;乘车;安全风险

Research on the safety risk of rural students commuting to and from school

HU Yanbin, LIU Jun

(Road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Beijing 100062, China)

近年来,涉及农村学生上下学乘车的交通事故仍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文章通过安徽、山东、湖南、广西、四川、贵州、新疆、云南等典型省份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困难及乘车安全调研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以及交通安全风险,梳理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最后针对预防和减少农村学生伤亡道路交通事故提出对策建议。

1 农村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农村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主要从农村学生上下学主要通行道路特点、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情况等方面分析。

1.1 农村学生上下学主要通行道路特点

农村学生上下学主要通行道路等级偏低、道路安全性普遍较差、上下学道路距离较远以及道路通行冲突较多。农村学生上下学主要通行道路等级偏低。农村公路普遍采用较低的技术标准,其中县道一般采用三、四级公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公路或等外路标准,此外,近年来新建的农村通村公路、硬化路普遍存在等级低、路况差、防护弱等问题。以四川为例,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道路以县道、乡道以及通村公路为主,四级公路占52.8%,等外公路占30.3%,其余一、二、三级公路仅占16.9%。农村道路安全性普遍较差。农村道路地形复杂,弯多路窄,有的破损严重,险象环生,由于养护人员缺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致使农村公路破损后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距离较远。农村大部分乡镇都只有一所中学,小学也主要聚集在乡镇,学生上下学路途遥远。以贵州省为例,农村地区上下学距离在10km以内的学生选择走读,超出10km范围的大多选择住校或租住学校附近的房子,贵州省毕节市超过85%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通过步行的方式上下学,只有15%的学生通过家长集中接送和乘坐客运班车的方式上下学。

1.2 接送农村学生上下学车辆交通违法行为

农村地区道路线长面广,交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覆盖密度低,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较为突出。非法载客、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涉及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违法行为在农村道路上尤为突出,给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使用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学生上下学出行需求难以满足,车辆供给仍然不足,除了少部分学生乘校车和合法客运车辆外,绝大部分只能乘坐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甚至乘坐拼装或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動车,这些机动车稳定性、防护装置、制动等安全性能较差。机动车超员超速现象多发。家长为方便学生上下学出行,基本上都是能装多少是多少,忽视机动车超员的严重后果,货车载人、客车超员等违法现象司空见惯。无牌无证驾驶情况普遍。农村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等机动车由于达不到落户条件等原因,长期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管理难度大,安全系数低,尤其是摩托车,基本上每家必备,但主动上牌办证比例小,无牌、无证、无保险“三无”现象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

1.3 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情况

涉及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的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人、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客观原因是机动车安全性能、道路状况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引发事故。农村地区的非等级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表现形式多为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山区道路临水临崖路段多、缺乏交通安全标志标线。根据贵州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农村公路因安全防护设施缺失、防护能力不足导致群死群伤的翻坠事故高发,农村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单车翻坠事故占比高达49%,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翻坠事故占比为58.5%,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00%为翻坠事故。“黑校车”易造成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农村地区“黑校车”一般多为微型面包车,平时穿行在县乡村道路,该类道路交通设施薄弱,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较多,而车辆严重超员,容易引发爆胎、制动失灵等意外,也会增加车辆的行驶不稳定性,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就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

2 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

从机动车安全风险、道路安全风险、交通参与者安全风险三个方面梳理农村学生上下学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

2.1 农村学生上下学机动车安全风险

随着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接送学生上下学机动车以摩托车、电动车、农村面包车居多。校车数量少且安全设施不齐全,除少部分学校有统一包车外,没有配备校车的学校,仍需家长接送或乘坐非法营运电动车、摩托车、农村面包车往返,甚或步行往返。部分校车企业、学校未严格执行校车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部分校车存在标志标牌过期,逃生锤、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不齐全等隐患。以四川为例,乘坐专用校车学生仅占1.2%、电动车和摩托车占43.6%、农村面包车占6.8%。机动车安全性能低,农村地区用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接送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些车辆安全性偏低、行驶稳定性较差,车辆上牌率、检验率较低。农村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自用车辆和社会非法营运车辆,存在不按规定年检、安全技术性能差、驾驶人安全观念淡薄等问题,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农村客运车辆车况偏低,安全性能差,车型杂乱不规范,机动车“带病”上路行驶现象普遍。

2.2 农村学生上下学道路安全风险

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低,由于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农村道路在设计时往往会采用降低的技术标准的方式来规避,导致公路没有达到与出行需求相匹配的安全标准,忽视了道路交通本质安全。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临水、临崖、陡坡、深沟、桥梁等路段未设置护栏或护栏严重损毁、不连续,村庄接入口存在冲破和下坡,在弯道、坡道等视距不良路段开设接入口,接入口密集等隐患突出。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不足,农村道路与主干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较多,缺乏限速、警示标志,减速让行和停车让行标志标线设置不规范。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地区,农村道路“重建轻养”的现象长期存在,导致部分农村道路“通而不畅”,成了不少农村道路共同面临的窘境。农村道路上超限超载车辆随意行驶,造成道路翻浆、路面沉陷、坑槽等破损,道路沿线居民在公路两旁私搭乱建,遮挡驾驶人视线,占道晾晒谷物,影响行车安全。

2.3 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参与者安全风险

农村机动车驾驶人不良驾驶习惯突出,农村交通文明氛围尚未形成,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员、超速、转向、调头等不安全行为突出,在农村道路交通执法管控、安全教育均较薄弱的现实条件下,上述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纠正,易形成不良驾驶习惯,与日益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不相适应。家长及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家长及学生对非法载客等交通违法听之任之,部分学生在上下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家长安全意识淡薄,乘坐“黑校车”等非法客运车辆或让学生自己骑乘电动车、摩托车上下学,导致交通安全风险增大,无证驾驶、超员载人等现象突出。

3 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存在的突出困难及问题

3.1 校车供求矛盾突出

农村地区校车数量较少,组织管理不规范。以四川为例,农村地区中学(初中)总量为3722所,小学总量为10313所,幼儿园总量为13864所,但是目前农村校车全部保有量仅有2504辆,另有15078辆7座以上客车接送学生。学生上下学耗费时间长,除少部分学校能提供寄宿外,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生依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往返在上下学路上,而偏远地区由于路途遥远、路况差等原因,学生上下学路程远,耗费时间长,甚至需要步行几个小时往返。农村客运车辆分担率低,农村地区通行班线客车或公交车覆盖率较低,加之公交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乘坐农村公交上下学的学生较少,农村公交分担学生上下学出行需求的比重微乎其微。

3.2 人车路安全风险突出

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一些农村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涉及的人、车、路源头治理存在短板。教育部门和家长对农村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学生对乘坐非法客运车辆不以为然。交通部门对农村客运班线依然采用粗犷化管理,农村客运班线数量少且线路不合理现象存在,对分担农村学生上下学的出行需求效果甚微。公路部门在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低的客观条件下,养护不足导致道路通行条件差,各类道路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公安交管部门警力短缺,导致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教育力度不够,由于农村地区驾驶人等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较低,对交通违法行为心存侥幸,超员超速等现象依然存在。

3.3 交通执法难度大

部分农村民办学校为了招揽学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方便快捷,提供免费接送服务,但为降低成本,选择使用低廉、车况差甚至是濒临报废的车辆接送学生。农村学生居住地较为分散,上下学距离学校较远,客流单一而且固定,且时间都集中在早晚,导致部分车辆趁虚而入,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家长驾驶摩托车接送学生,无牌无证、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地区由于管理面宽,警力少,交通违法行为管理难度大,警力配置难以保障。农村警力不足问题十分严峻,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3.7万多个乡镇仅有1万多个乡镇中队,大多中队只有1到3名民警,而农村公路里程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400万公里,很多地区民警人均管理里程达到百余公里,有限的农村警力难以覆盖到长距离的道路里程,甚至部分路段只是在事故发生后才有交警赶到现场进行事故处理,日常的巡逻管控缺失,对涉及农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违法打击和交通秩序保障还处在失控漏管状态。

3.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部门间协作机制运转不良,目前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体系基本形成,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尚需进一步细化健全。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管理涉及部门众多,部门间协作机制运转不良现象突出,教育、交通、公安、安监、工信、质检等部门间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有很多地方认为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管理是路面的事情,涉及源头管理的部门工作不主动、不负责,大多停留在公安交管部门单打独斗层面。各地公安交管部門虽然组织开展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公路安全隐患报请政府部门督促公路、交通部门加大治理力度,但是由于国家未出台相关强制安全标准和养护资金不足等原因,部分道路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影响学生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

4 加强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对策建议

为了推动相关部门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深层次问题,预防和减少农村学生伤亡道路交通事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推行农村定制公交和学生寄宿制,以县级区域为单位,鼓励公司化经营校车或定制公交业务,试点推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减少学生上下学交通往返。

(2)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建立由政府分管安全的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治理机制。

(3)加强严重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突出违法行为的整治行动。

(4)做好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顶层设计,确保农村学生上下学都享有可靠的、可持续的、安全的交通服务体系,并建立农村接送学生上下学客运车辆和校车统一监管平台。

参考文献

[1] 陈明庆.公交进校园:破解农村孩子上学交通安全难题[J].教育科学论坛,2020(08):10-11.

[2] 胡雁宾,刘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研究[J].道路交通管理,2019(09):44-45.

[3]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汽车与安全,2019(08):39-40.

[4] 公安交管部门多举措全力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汽车与安全,2018(10):12-15.

[5] 夏良,尹耀霄,杨曼娟.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08):250-252.

作者:胡雁宾 刘君

第3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

摘 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二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指导,使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养成生态文明习惯的教育[1]。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的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所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新时期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应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把生态文明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进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材)内容中充实生态文明相关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其他部分的反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所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为其服务[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生态文明观不会自发地在大学生脑海里生成,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其教学范畴。比如,思政课老师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可在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的时候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向大学生介绍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让大学生了解现时代中国与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等问题的讲授,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和义务。

(二)尝试增设《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要发挥高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并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设目标,将有利于对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充分体现对生态文明的重视。高校可尝试增设《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规划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指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在课堂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呼吁是非常强烈的,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大学生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技能。其次,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励大学生去自觉维护自然界的权利。再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强调大学生生态保护的社会责任,提倡绿色环保、理性消费等理念,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程,为了切实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状况,必须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具备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学生活动于校园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来培养和塑造校园生态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学生成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团,支持绿色社团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通过校园艺术节、班会和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的生态文化教育,比如举办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积极营造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聘请环保专家和公益组织负责人定期在学校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普及生态知识,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通过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塑造校园生态文化,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二)综合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宣传

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如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校内广播、电视台、宣传牌、橱窗、校园报以及校园网络、微信、微博等现代传媒,定期组织有关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宣传和贯彻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生态文明观,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营造建设环境良好型、资源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校园氛围。其次,利用环境宣传月和各种绿色纪念日举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大学生养成环保、节约的生态理念,以及节约水电、理性消费的生态道德行为。最后,树立环保先进典型,表彰环保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宣讲会、表彰会等形式宣传先进思想和行为,倡导大学生参与环保宣传,积极做环保志愿者,激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世界观,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延伸性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在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宣传生态环保、倡导低碳节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一)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活动

实践出真知,只有践行生态实践,才能产生生态价值,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将生态理论教育与生态实践教育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戒烟日”、“植树节”等节日开展灵活多样的公益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现在的一些公益活动诸如“保护母亲河”、“绿色出行”、“植树日”等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高校要注意开展公益活动一定要重视实际效果,有了实际效果人们才能更信任、更拥护,才能将公益活动长久坚持下去,大学生公益活动才能显现出价值,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目的。另外,高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要防止形式主义倾向,比如说清除白色污染,只注重活动过程中清除白色污染而在日后生活中不关注白色污染等的形式主义。

(二)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生态践行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生态文明的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只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锻炼,才能加深對生态文明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开展社会实践的最佳时期是寒暑假,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以及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提高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寒暑假实践之中。一是通过基地参观学习和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态状况,使大学生在亲力亲为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达到提高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目的。二是通过课题立项,设立专项基金赞助大学生节能减排的研究项目,鼓励大学生探索先进的生态文化。三是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区县、企业、街道和社区,开展环保相关的调研,深入了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断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必春.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7):125-12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68.

作者:余旭力

第4篇:菏泽市市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调查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既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愿望,也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中,预防和减少学生上下学途中尤其是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更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圆满甚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完成这个使命不光需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责任明确,各方齐抓共管,尤其需要广大学生、家长、老师的不懈努力。

我们首先要求家长和学校配合,坚持对学生的日常交通安全教育。其次家长要替学生选择安全有保障的上下学交通方式,坚决不让学生乘坐(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变形拖拉机等)非客类车以及报废车、拼装车、无牌无证车,学生也要拒绝乘坐这些车辆。学校要提供合格的校车,要严格要求司机及随车教师,做到指挥学生上下车安全有序,行驶途中遵守交通法特别不要超载、超速。

请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做好下面的调查。

一、 你是住校生吗?

1、是

2、不是

(以下住校生不填写)

二、 你家住在________镇_______________(新)村距离学校约____

公里。

三、 你主要通过下列哪种交通方式上下学?在□内打“∨”选择。(其他方式请写具体)

1、校车

2、步行

3、自行车

4、家人接送

5、公交车

6、出租车

7、租用其他车辆(租用车车主______________车号________________)

8、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你最喜欢哪种上下学交通方式?(填写上题的选项编号)_______

五、 上下学途中,你看到别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会制止吗?在□内打“∨”选择。

1、会

2、不会

第5篇: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葛公镇大华小学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为打造和谐校园,防范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吴文模 副组长:吴新华

员:各班主任

二、安全工作措施

加强管理

1、建立在开学初和节假日前集中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制度。

2、建立路队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放学统一排队,在路上要求学生靠右边行走,确保安全。

3、值班人员要按时到岗,在学生集中上下学的时段,维护好校门前道路交通秩序,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遇到雨雪天气时应提前通知各年级学生提前放学或者延迟上学,并在大门口引导学生安全离开学校。

5、要对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整改。

6、在距离学校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立“前方有学校 车辆慢行”等警示牌,提醒司机减速慢行,注意过往学生,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加强教育

1、学校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展览、安全出行班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和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知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规律,提高防范意识,科学减少事故的发生。

2、要利用家长会、电话等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和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提醒学生在上下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让孩子过早到校,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斜穿马路,避免上下学途中交通事故发生。

三、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1、迅速启动《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立即拨打电话120,请求急救中心抢救伤员。同时拨打110电话请求交管部门处理事故。

2、学校领导如在现场要迅速报告上级领导部门;如不在现场,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要迅速赶到现场。

3、要尽快采取科学措施抢救伤员。对伤口大量出血的伤员可立刻用手捂住出血处;对骨折的伤员,不要移动骨折部位,应等待救护人员进行处理。

4、要维护现场秩序,记录肇事车辆车牌号码,等待交管部门处理。

5、做好伤亡学生家长的工作、保险理赔以及协助交管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等。

6、未尽事宜,以紧急通知为准。

大华小学

2016年2月29日

第6篇: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1.编制目的

为预防我校学生上下学途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在第一时间内做好抢救和消除隐患工作,确保学生安全。

2.编制依据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指由于突发性人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学校师生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严重影校正常上课的紧急事件。

4.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⑵统一领导,学校在安排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工作时要统一部署,校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⑶统一组织,协同管理。实行区域一体化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学校校长担任本单位应急指挥组组长;应急期间,

1 / 7

一般性工作服从应急工作。

⑷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尽可能损失和影响消除或降低到最低程度。

5.事故分级

各类交通事故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等因素分为四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

第二章 指挥机构及职责

学校应急指挥部是学校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和社区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救援队伍的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成立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组 长:杨士新 (校 长) 电话:13694027066 副组长:夏国英 (副校长) 电话:13630970563 王立艳 (副校长) 电话:13894430840 卢宝华 (副书记) 电话:13630965070 郑爱娟 (副校长) 电话:13894476222 叶红波(工会主席)电话:13844451755 成 员:尹相君(安保科长)电话:15943479979 段国华(后勤主任)电话:13596612475

2 / 7

杜颖华(总务人员)电话:13596618077 孔立明(总务人员)电话:13844450289 何亚波(总务人员)电话:15774450631 1.学校应急总指挥职责

①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②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统一领导,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和资源的调动;

③向公安、消防、安监、技监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交警等部门人员到达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④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和要求提供救援事项; ⑤向单位员工通报事故情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权,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情况;

⑥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和善后工作。

2.事故现场指挥职责

①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②指挥现场无关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③负责救护受重伤人员和轻伤人员。

④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⑤把事故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3 / 7

⑥与交警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

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⑧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工作。

3.现场值班主任职责

①在事故发生初始阶段,担当事故现场指挥

②在确认事故发生后,向单位领导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

③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学校事故应急预案。

④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4.应急救援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分别设置:

⑴通讯联络小组 负责人:张旭东 电话:13500842531 ⑵机动应急小组 负责人:赵亚华 电话:13944431219 ⑶医疗救护小组 负责人:孙晓红 电话:15843483698 ⑷警戒保卫小组 负责人:高宏禹 电话:15665928715 ⑸后勤保障小组 负责人:杜颖华 电话:13596618807 5.应急责任制

⑴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保证学校安全,是学校应急预案指挥者。

⑵事故现场指挥,现场值班主任承担本预案规定的职责,指挥有关人员进行抢险排难。

⑶分管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4 / 7

①社会人员进入校园造成安全事故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及安保科长。

②火灾、爆炸、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车辆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及总务主任。

③学生群体斗殴、校内大型活动安全事故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及各年组长。

④在突发交通安全事故中因学生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及各年组长。

应急电话:火灾119 报警110 紧急救护120

第三章 监测预警

学生上下学班主任要和家长保持信息联系,上课后如果学生没有到校又没有请假要及时联系学生家长问明情况,校车照管员也要保持信息畅通保证学校随时了解情况,按照早 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按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四章 应急救援与处置

1.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应立即投入工作,相关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应急救援情况报教育局。

5 / 7

2.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配合有关部门的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等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3.在抢救过程中紧急调运的设备、物资人员和占用场地,学校现场指挥部要派专人保护。

4.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第五章 恢复与健康

善后处置,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后勤保障组成员必须第一时间对受到伤害的师生进行慰问、抚恤,确保伤员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否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监督管理

本预案由双辽市实验小学安保科负责管理,预案每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一次。

第七章 宣传、培训和演练

1.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上下学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使师生了解应急知识,提高应急意识;

2.定期对应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并掌握应急预案要求和应急救援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6 / 7

3.每年组织一次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习。

第八章 附件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双辽市实验小学

7 / 7

2017年7月10日

第7篇: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记录

1、继11月“安全消防月”绘画、征文、手抄报活动后,11月23日下发《交通安全告家长书》签字回收。

2、11月调查全校学生上下学情况,排查学校与居住地路程及上放学方式。

3、11月召开交通“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4、橱窗、电子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

5、各处室进行安全工作自查、刀具火种排查。12月4日安全教育日活动。

6、12月再次调查全校学生上下学情况,排查学校与居住地路程及上放学方式。

7、12月15日一天分别召开全体校干安全会议、教师安全会议、家长自租车辆接送的学生会议。成立接送学生车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8、组织校干疏导校门口两侧道路。在校门口进行家长自租车辆接送排查。

9、12月16日上午全体师生进行集体安全教育。

10、12月16日下午召开自租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家长会议。

11、各班召开“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出一期交通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橱窗、电子屏滚动宣传。

第8篇:关于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告全体学生家长书

阆中市千佛交警中队 阆中市金子中心校 关于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告全体学生家长书

各位学生家长: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的接送学生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我市部分学生家长自发组织私家车、非营运车、摩托车接送学生上下学,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招揽生员对接送幼儿上下学车辆暗地支持,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一是个别接送学生车辆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存在私家车、报废车、“病态”车、面包车、摩托车等“黑车”接送学生的现象;驾驶员未取得“校车驾驶员”资质,驾驶技术无保障;车辆未经有关部门定期检测,安全状况无保障。二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超员、超速、超路线等违章驾驶情况十分严重,车辆躲避监控,违章得不到及时纠正,行车安全无保障。三是农村机耕道坡陡路窄弯多、路面凹凸不平,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四是接送车辆大都没有按照运营客车参加各类保险,一旦发生事故无赔偿能力。为此,就以下事宜敬告各位学生家长,请大家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共同确保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

一、请您确保孩子就近入学或者在学校寄宿,减少孩子上下学交通风险。

二、请您叮嘱孩子掌握交通安全知识,熟悉安全警示标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养成“安全出行”的好习惯。

三、请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上下学用车标准。《国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接送学生集体上下学,接送初中生、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进行接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规定:骑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骑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满18周岁,不能驾驶机动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5条规定: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

四、当您和孩子需要搭乘车辆时,请选择客运或公交站(点)发出的有线路标志牌的客车或公交车,或乘座有“出租”标志灯、装有计价器、持有服务质量监督卡、车门有监督电话的合法经营的出租车。千万不要搭乘无上述特征、以揽客为目的、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黑车”。

五、自觉遵守、积极支持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认真履行责任条款。

六、配合监督“专用校车”运营情况。如发现调换车辆或驾驶员、证照过期无效、无随车护送人员、未安装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超载、超速、超路线、混搭其他人或物,以及没有取得“小学生专用校车”或“幼儿专用校车”标牌的车辆非法接送学生等情形,请立即拨打举报电话(交警110 运政96515 安监12350 教科局6306027)。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携手,呵护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阆中市千佛交警中队(派出所)

阆中市金子中心校

二O一五年三月六日

第9篇: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沙沟中心校关于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

调研报告

西吉县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的通知》(西教体发【2011】115号)文件精神,现就我校学生上下学时乘坐车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沙沟乡地处西海固交界处,属纯回族乡。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过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和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中心小学下辖完小11所,初小6所;下设7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2名,教师120名。

二、排查结果

1、排查摸底,建立台帐。我乡小学大都建在村庄内,学生上下学都是步行,学校也不配接送车辆。

2、强化教育,增强意识。为了有效地杜绝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一是督促学校强化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拒乘不合格车辆,拒乘超载车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等阵地进行宣传,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营造浓烈的交通安全氛围。

3、层层落实,明确责任。一是中心校与各校校长就学生安全乘车问题签定责任书;二是各校校长与各位班主任、教师签定责任书;

三是各校分别与家长签定责任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4、通过排查,从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问题分析

由于我乡地处山区,地域广、交通不发达、道路基础差、各项交通安全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加上山区农民与外界接触不多,村民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都为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管理埋下不少隐患。我乡有四所学校在202省道沿线,虽然学校门口设有警示牌,但过往车辆对学生的上下学安全都有安全隐患,学校严格实行路队制并加大力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尽管各级领导、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家长的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家长漠视学生搭乘机动车辆的危险性,对学生搭乘车辆不闻不问。

2、家长接送学生用农用车。沙沟小学六年级学生部分是其他村学生,周末回家,家长易用农用车、摩托车来接送。

3、农村“三无车辆”多。近年来,农村车辆管理不到位,“三无车辆”在农村横行。加上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四、解决问题建议

1、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同心同力,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2、学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学生拒乘不合格机动车辆,拒乘超载车辆,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3、公安交警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禁止机动三轮车等不合格机动车辆搭载学生,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要持之以恒,净化学生安全乘车的环境。

以上是我校的调研工作汇报以及一些粗浅分析与思考。我们相信,共同的努力一定会实现一个相同的目标——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家长、教师、社会真正三放心。

沙沟中心校2011年5月15日

关于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的调研报告

沙沟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上一篇:生物科普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校园诚信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