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 其病情危重, 往往会出现应激反应, 导致患者血糖增高, 血糖增高后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颅脑损伤, 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是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 对其预后尤为不利, 因此, 在颅脑损伤后, 往往需要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 以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情况, 采取及时有效处理, 避免血糖增高而加重颅脑损伤, 但临床上关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何种血糖监测方法尚未达成共识[1]。该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法, 通过对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然后进行干预, 以探讨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 选择标准如下: (1) 伤后12 h内入院, GCS评分:3~8分, 经头颅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 (2) 既往明确糖尿病史; (3) 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入院前使用影响血糖药物、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 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 30例/组,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有可比性, 其资料具体如下:对照组中,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为50~86岁, 平均 (67.05±14.62) 岁, 糖尿病病程为4~10年, 平均 (6.93±2.79) 年;观察组中,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为50~85岁, 平均 (66.89±14.45) 岁, 糖尿病病程为3~12年, 平均 (7.28±3.17) 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血糖监测,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方法, 就是在患者入院后用强生公司末稍血糖仪测指尖血糖, 第1~2天每0.5~1 h监测1次血糖, 之后每2 h监测1次血糖, 当血糖水平高于11 mmol/L水平时, 给予患者普通胰岛素50 U与0.9%生理盐水50 m L混合微量泵静脉滴注, 并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 将血糖控制在8.0~11.0 mmol/L。

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 给予患者佩戴美敦力牌动态血糖监测仪, 每天共监测288次血糖值, 根据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后第1个24 h的血糖波动幅度作为依据, 当血糖水平高于11 mmol/L水平时, 给予患者普通胰岛素50 U与0.9%生理盐水50 m L混合微量泵静脉滴注, 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 将血糖控制在8.0~11.0 mmol/L。两组患者在治疗中除血糖监测方式不同外, 其余的治疗原则均统一参照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

1.3 观察指标

两组在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等方面作比较, 其中, 预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评分进行评价, 分为1~5级, 评分为1~5分, 1分即死亡, 2分即植物生存, 3分即重度残疾, 4分即轻度残疾, 5分即预后良好, GOS最终评分>3分者判定为预后良好, <3分者判定为预后不良[2]。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发生率

对照组共发生6例低血糖、8例感染, 其低血糖发生率为20.00%, 感染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共发生1例低血糖、2例感染, 其低血糖发生率为3.33%, 感染发生率为6.67%。其低血糖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χ2=4.043、4.320, P=0.044、0.038<0.05) 。

2.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 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缩短 (P<0.05) 。见表1。

2.3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情况

相比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更高 (P<0.05) 。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常见脑外科损伤, 其病情危重, 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颅脑损伤后, 患者机体内往往会出现应激反应, 导致其血糖水平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作用下出现应激性增高, 如患者原本就患有糖尿病, 其血糖往往会出现剧烈波动, 在高血糖环境下, 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弱, 往往会加重患者脑组织损伤, 脑组织损伤后, 又会进一步引起血糖波动, 形成恶性循环[3,4], 故如何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 关系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 因此, 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 需对其血糖进行加强监测, 并根据其血糖监测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胰岛素治疗。

以往, 临床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检测方法往往采取定时血糖监测, 主要是在发现患者血糖增高至11.0 mmol/L后采取血糖控制措施, 并认为将患者血糖控制在6.0~11.0 mmol/L即可, 但在近年来, 有研究报道指出, 定时血糖监测无法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情况予以反映, 仅能够对某个固定时间血糖予以反映, 血糖记录不具有连续性,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 不利于血糖控制, 患者血糖容易发生波动, 引发低血糖事件, 对其预后较为不利[5]。

近年来,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逐渐被应用到临床血糖监测中,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 患者通过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其血糖变化情况会被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绘制成图表形式, 具有动态性、实时性、自动化的优点, 可为血糖控制方案是否需要调整提供实时依据, 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时调整提供可靠, 同时, 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可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剂量, 使其血糖较为平稳的控制在6.0~11.0 mmol/L范围内, 从而有效地减少患者感染发生, 促进其病情转归, 但临床上有学者认为将血糖控制在该水平可能会增加低血糖发生, 关于这一问题尚存在争议[6]。

该研究发现,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预后良好率更高 (P<0.05) , 通过两种血糖监测手段的对比研究, 说明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同时也避免了频繁采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综上所述, 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 对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 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 从而降低病死率, 有利于减少感染,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 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 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 30例每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 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相比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更高 (P<0.05) 。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 对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干预, 有利于减少低血糖及感染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预后。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糖尿病,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红娣, 陈慧, 贺晓映, 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J].护理与康复, 2016, 15 (4) :349-351.

[2] 隗强, 李黎明, 孟晓静, 等.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9) :81-83.

[3] 桂海枝.胰岛素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 (33) :4218-4220.

[4] 徐坡, 陆士奇, 孙腾, 等.血糖波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 (5) :400-403.

[5] 向镜芬, 杨祥, 龚剑锋,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 (1) :31-34.

[6] 陈文冲, 李德平, 温振团, 等.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8 (23) :40-42.

[7] 梁彩红.浅谈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重要性[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8) :264-265.

[8] 许秀丽.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 (1) :172-173.

上一篇:《山西农经》杂志论文投稿须知下一篇:新时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