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媒介构成的人类进化史——保罗·莱文森《软利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软利器》一书与其说是一本传播学经典, 更像是一本历史专著, 从文字到印刷、由印刷至影像、有线电至无线电、收音机至电视媒介, 这是一部由媒介构成的人类进化史。

一、从麦克卢汉到保罗·莱文森

保罗·莱文森所对待媒介的态度, 虽然师承麦克卢汉, 但绝非重蹈覆辙。《软利器》是在网络高速公路诞生后对以人文视角对传播媒介的一种新探寻。

(一) 媒介的人文性

《软利器》中首先提出了补救性媒介这一理论。他指出, 任何媒介的诞生都是由于填补人类现存媒介的技术缺陷而存在。电报延伸了人类的传播维度, 电视又补充了广播无画面的缺陷, 摄影技术的进展产生了动态影像, 而互联网的诞生, 则在一定程度上补救了所有媒介的缺陷, 因为互联网集视频、音频、文本、超链接为一体。因此, 莱文森也将其称之为所有媒介的补救性媒介。

其二, 除了在媒介意义上的“补救性”, 莱文森同时认为媒介的出现是对人类自身缺陷的一种补救, 人能够听, 所以在听觉上以现代科技构成的媒介在不断延展人类的听觉。人能够看, 因此媒介技术也在不断拓宽人的视野。而与此同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而新媒介则在不断满足人类的需求。

莱文森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但并不如麦克卢汉偏激于技术。媒介不是在驾驭人类、改变人类, 而是人类在主动改变媒介。媒介不仅仅是信息, 更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只有媒介与人相结合, 人利用媒介, 才能形成所谓的“软利器”。

(二) 利器掌握在媒介利用者的手中

所谓软利器, 即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环境下人们的结合。诚如上文所言, 莱文森所坚持的, 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抛开媒介批评和媒介决定, 媒介始终掌握在媒介使用者的手中。媒介并不是讯息, 而是讯息承接的载体。在这点上, 莱文森站在了批判和经验学派中间, 而更多的呈现出了一种实证主义。从媒介改变历史到媒介发明改变历史到媒介利用者利用媒介改变历史, 正如如果没有《圣经》和传教的需求, 则一定不会出现文字和印刷传播的热潮。这也正是软利器中“软”字的精髓所在, 而区别于麦克卢汉的“硬”。

(三) 社会进化与媒介进化

《软利器》与其说是一部传播学经典, 更不如说是一部史学专著。而这种着眼点是源于历史、源于现实的。媒介总在处于一个进化的过程。当社会环境、传播环境不断改变时, 媒介也随之进化, 在客观上不断进化到适应社会和人类传播需求的, 新的媒介总是在不断更替过时的媒介, 新媒介的诞生与发展、旧媒介的死亡在莱文森的眼中更像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 这也是媒介进化论的真谛所在。

二、评价《软利器》

麦克卢汉开创了媒介决定论的先河, 并试图通理论化的模式描述媒介的发展方式, 而保罗莱文森师从媒介批评学派, 却客观地将媒介进化论加以描绘。无论从哪种角度看, 保罗莱文森的观念都是适应信息社会的, 而以波兹曼为代表的传统的媒介批评则在实践意义上不攻自破。

(一) 媒介进化论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从伦理上, 保罗莱文森对未来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他谈到了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保罗莱文森也期待优质有序的互联网生活, 他在书中谈到了知识产权的意义。诚如学界所认同的, 保罗莱文森即将麦克卢汉带到信息化的数字时代, 以基于多媒体和超链接“媒介即讯息”解释为“网络内容”——在网络时代, 人是互联网的主人, 人驾驭着媒介, 而互联网则是所有媒介的媒介;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解释为“从窥视到参与”——在地球村时代, 电视机将世界极具的缩小, 形成地球村, 而在网络时代随着上网成本的不断降低, 网民可以直接参与到讨论, 而且发言质量和内容融合程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高。可以说, 保罗·莱文森是第一个站在媒介进化的高度, 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模式加以描述。

(二) 媒介替代:媒介进化论的局限

媒介进化论的根本理念即是新媒介取代旧媒介, 新媒介总是旧媒介在某些功能方面的延伸。彩色摄影必将取代黑白摄影, 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 互联网则是现有一切媒介的总和。即便是在网络时代, 各种网络产品也在相互替代。从博客热到微博热, 网络碎片化的表现特征逐渐呈现。莱文森谈到:在未来, 文本不会消失而书籍会消逝, 取代的则是某种电子平台。诚然, 这种趋势已经被莱文森谈到, Ipad等掌上终端整逐渐扮演着这类角色。

然而, 莱文森没有预见到的是, 在某些社会和传播情况下, 声音和图像这些媒介具有不可替代性, 甚至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占有统治地位。互联网是一切媒介的媒介, 但是仅仅拿广播来说, 在无法同时触及声音与视觉的领域里, 广播则具有着绝对的地位。尤其是在交通播报等应用中, 驾驶员不可能同时兼顾视觉与听觉, 因此, 即便广播在其他领域已经先出颓态, 而在驾驶员市场中却占有绝对优势。

三、这是一个媒介的时代

《软利器》一书中, 莱文森表现出了传播学者中不常出现的、不局限于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客观, 媒介不是一切, 人受众的媒介才是一切。在终章, 莱文森对难懂的书名《软利器》做了抽象的解释:“我们使用的信息技术的软刀刃最好是与血肉之躯的刀柄连接在一起, 与可以接触到的实物活动联系在一起。因为, 我们人类发明和应用的这些软利器的最锋利的刃口就是在这些物质活动中兴起的。”信息革命后, 我们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媒介的时代。

摘要:莱文森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但并不如麦克卢汉偏激于技术。媒介不是在驾驭人类、改变人类, 而是人类在主动改变媒介。媒介不仅仅是信息, 更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只有媒介与人相结合, 人利用媒介, 才能形成所谓的“软利器”。

关键词:媒介技术,媒介进化

上一篇:高效课堂师生活动的修正下一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