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精选11篇)
(1)财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构成,其具体内容随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而不同,其中财务现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财务评价。
例题:现金流量表由( )构成。
a、现金流入
b、现金流出
c、净现金流量
d、总成本
e、折旧、摊销
答案:a、b、c
财务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方法与常规会计方法不同,前者是只计算现金收支,不计算非现金收支(如折旧和应收应付账款等),现金收支按发生的时间列入相应的年份。
财务现金流量表按其评价的角度不同分为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和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是以项目为一独立系统,从融资前的角度进行设置的。它将项目建设所需的总投资作为计算基础,反映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其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l0l012-l所示。通过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可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并可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为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建立共同的基础。
● 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是从项目法人(或投资者整体)角度出发,以项目资本金作为计算的基础,把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作为现金流出,用以计算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反映投资者权益投资的获利能力。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101012-2所示。
● 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是分别从各个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作为计算的基础,用以计算投资各方收益率。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i0l0l2-3所示。
● 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是对既有法人项目,按“有项目”和“无项目”对比的增量现金流量,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101012-4所示。
● 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是对既有法人项目,以资本金增量作为计算的基础,用以计算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增量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101012-5所示。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1
计算指标:
财务净现值(ic= %)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
说明:在财务评价中计算销售(营业)收入及生产成本所采用的价格,可以是含增值税的价格,也可以是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应在评价时说明采用何种计价方法。本表及以下各现金流量表均是按含增值税的价格设计的。
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2
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3
计算指标:
投资各方收益率:
——————————————————————————————————————————
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2101012—4
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5
计算指标: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例题: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指标有( )。
a、财务净现值
b、财务内部收益率
c、投资回收期
d、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e、投资各方收益率
答案:a、b、c
例题:关于财务现金流量表说法正确的是( )。
a、财务现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财务评价
b、财务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方法与常规会计方法不同
c、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是以项目为一独立系统,从融资前的角度进行设置的
d、通过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可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
e、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反映投资者各方权益投资的获利能力
商业摄影具有很明显的服务艺术设计的从属性和传递商业信息的目的性。虽然商业摄影不是以审美为最终目的, 但是他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它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奇特的创意
创意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创意是商业摄影的的灵魂, 它的目的是向消费者积极传达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特征, 它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其对某个品牌的兴趣和偏好,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以达到说服消费者并激发其购买欲望, 使品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商业摄影最终是以画面的艺术表现形态, 有力地向消费者传达某种商品信息。摄影师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场景和道具, 组织模特团队, 以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保证广告创意的实现。商业摄影是将广告创意视觉化的创作过程, 视觉化的创意图像因其独特的形象语言更能表现出具体的商品特质, 使商品的特性更加直观地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因此, 商业摄影画面要有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 以便在消费者的感性和理性心理上留下深刻的记忆, 并认可所推销的产品或接受服务。
商业摄影创意的前提, 首先是应该将被拍摄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位。“定位”是广告诉求基点, 是决定营销计划的广告目标, 也是生发广告创意的基点, 这种定位的关键在于怎样确定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突出广告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特性。只有将产品放在恰当的位置, 只有恰当的产品定位信息, 才能确定广告表现的基本方针, 才能树立并强化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突出产品的特异性。只有个性突出非, 表现独特的商品, 才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唤起共鸣。成功的广告作品都是靠奇妙想来取胜。
戛纳国际广告节获奖作品的“VOLVO”轿车广告就是很好的例证:画面创意采用了一个婴儿安然而愉快地躺在母亲怀里的情节, 用以展示VOLVO这个在世界上最早安装安全气囊的轿车。虽然广告画面并没有出现轿车的外形, 也没有驾驶室内部设置的展示, 仅有一句“安全气囊”的广告语, 但通过比喻的手法, 使人联想此车的安全系数和舒适的感觉, 加之母爱这个在文学艺术中常用的题材, 更会让人乐于接受和备感亲切, 自然产生“驾驶VOLVO轿车如同在母亲的怀里那么安全”的意念。将这种别出心裁的比喻用于轿车的广告宣传, 既独到又贴切, 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 让人从一种平淡的常理中认识它的功能与作用, 达到促销的目的。
二、精巧的用光
光是商业摄影的生命。商业摄影如何利用光线进行艺术创作, 是商业摄影艺术表现需要处理的重要环节。商业摄影作品中无论是产品的特征、质感、层次, 还是模特儿的形体、表情、肌理, 都要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来形成最强烈的视觉形象, 因为只有视觉艺术性强的图像才能打动读者。
人工光源是商业摄影中常见的光源, 它使用方便, 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而且光照强度、方
向、色温等都可以由摄影者根据拍摄意图任意调控。人造光源比自然光具有更易控制并且更加稳定的优势。
商业摄影师在拍摄时要做到用光精巧, 要求摄影师布光前要有广告创意的整体意识, 针对广告的主题表现需要, 把注意力放在对多种造型光的选择和调度上, 反复布光, 仔细对比。用光来表现商品的内容, 表现商品的特性, 就要充分了解被摄休的情况, 明确艺术表现的重点。光对物体的可塑性很强, 光的性质、强度、宽窄、色温的变化, 都可以改变被摄体的形象。因此, 一个商业摄影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和熟悉人造光源照明的特性、布光方法和形式、对被摄体进行准确的测光和曝光之后, 才能真正做到准确地传递商品信息, 从而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意构想。
商业摄影拍摄中, 利用光线的强弱, 强调商业摄影作品影调的变化, 就是追求艺术效果的一种方法。低调的画面, 作品的调子显得更深沉, 更概括, 从而通过对比, 可以突出亮部的影调层次。正常曝光下的影调, 能细腻表现物体的质地, 塑造人物柔和的性格和情感, 而高反差的影调, 则能突出物体坚实、强烈的外部特征, 塑造人物坚毅、鲜明的性格, 并由此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
三、新颖的构图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术语。构图是个思维的过程, 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个组织过程, 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商业摄影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摄影画面的整体效果。一副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 要有清晰的主题、优美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商业摄影不仅要如实地记录客观存在的景物影像, 还要反映摄影者内心的主观心像。摄影作品是物像与心像的载体。所以, 摄影者在进行摄影构图前, 必须有某种希望表达的主题思想, 而且还要对这种主题思想进行发掘、加工、提炼、升华的工作, 再借助于摄影艺术作品这种载体来表达, 以达到吸引、感染、激励观看者的效果。
观看现代商业摄影作品构图就不难发现, 这些作品所体现出的鲜明主题, 都是通过摄影师出色的视觉形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视觉形式语言是使作品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形式是指摄影画面中的抽象视觉语言, 如点、线、面及相关的要素。现代视觉传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内容, 也就是运用光、影、色、线、形、质等元素来构图, 通过形式语言传递信息。
产品拍摄在商业摄影中占了大多数, 但不意味着最终的画面影像枯噪呆板、令人乏味。商业摄影的作品:或运用纪实的表现手法, 细致刻画商品的质地与形态;或借鉴感人的情感故事, 不断传达商品的情感色彩;或利用象征的含蓄意境, 形象比喻商品的内在品质。总之, 要挖掘普通商品中不同一般的内在品质及美感, 这就需要有充满活力和别具一格的构图形式。优秀的商业摄影, 能高效地传达商品信息,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并可加深企业及品牌的印象。所以构图必须符合时伐的审美特点和观众的猎奇心理, 因而能迅速地吸引消费者的视觉, 使商品的宣传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使商业摄影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在商业摄影的构图中, 无论选择哪种构图形式, 都是围绕着实现广告创意这一个目的来进行的。
四、丰富的色彩
在商业摄影中, 色彩的认知度比形体的认知度要更高, 色彩传递信息的冲击力也更强。色彩的运用不是随意的, 它既受创意和题材的限制, 同时又受人们的视觉心理和对色彩喜好的影响。色彩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考虑它所作用的对象。对很多人来说, 色彩的联想具有共通性, 这是由于传统习惯使然, 如经常以某个色表示某种特定的内容, 于是该色就变成了该事物的象征。如绿色象征生命、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鲜血。
现今的社会是个充满色彩的世界。人们时刻都在接触各种色彩, 不同的色彩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反应, 并因此产生联想和共鸣。如运用流动的清水来衬托饮料, 画面则使人感受到清凉。利用黄色滤镜来强化刚刚从烘烤箱中拿出来的面包, 让人感觉到好像嗅到了它的芳香。接触绿色的植物和蓝色的大海时, 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当我们置身于红色的环境中时, 就会产生一种热烈, 温暖的感觉等等。对于有色彩的物体, 人们总是最先看到色彩, 继而才看到其形象和内容。人们对色彩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而成的, 并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其作用, 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感。虽然色彩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有共通的东西, 但也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年龄、习俗的差异, 对不同颜色存在着不同好恶, 因此, 商业摄影的色彩运用和构成应从多方面类考虑, 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感染力量。
商业摄影中追求色彩的丰富性是基本要求, 但是不能放弃对拍摄物体色彩的真实还原,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表达被摄物体的特性。色彩的运用同样会影响着整个画面的气氛, 只有把握好色彩的基调, 才能更好地完成一幅广告摄影作品。
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都具有事发突然、难以预测、危害严重、影响面大、救援紧急等特征。因此,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治病救人是当务之急,各级各类医院都有紧急救援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就近医院要首当其冲,就是远离灾区的医院也责无旁贷。医院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据其职能、规模和任务,平战结合、常备不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高效救治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学习、参考与借鉴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理论、知识和组织构成,结合医院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管理实践体会,提出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建立一支反应快、灵敏度高、机动性能好、救治能力强,全时空、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救援力量,即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
快速应急机动医疗队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上述要素,科学编配是基础,组织指挥是关键,具体预案是前提,技术队伍是根本,规章制度是手段,药材装备是保证。组建快速机动医疗队,是一项实用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即要更新观念,有超前意识,从长远出发;又要切合自身实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满足最大限度的卫生保障和医疗救援需要。
1 科学合理的编配结构
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和卫生保障编制方法,压缩精简机构,实行合并兼管,统一调配使用的方法。建立“一部六组”,即队指挥部、外科组、内科组、护理组、医疗保障组、生活保障组和分类后送组,总编员额30-40人为宜。考虑到医疗队外出异地工作,且执行特殊任务,建议成立临时党支部,以保证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2 统一高效的指挥系统
队员从医院编制内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并具有一专多能的骨干兼任,以青年为主,中青年相搭配;以内、外科为主,有关科室相配合;以中级人员为主,高、中、初级相结合。选拔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精干,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医疗队领导。医疗队设队长1人,副队长2人。由于医疗队人员较多,且外出执行任务时间难以把握,致使大批业务骨干暂离对医院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因此要做好人员替补轮换的准备工作。
3 全面具体的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快捷应急救援的基础,预案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具体。预案制定,应立足于全方位、多样式的应急救援需求;着眼于最复杂、最艰苦、最困难情况下的保障对策。如执行不同任务的人员编组、行动方法、开进路线;药材物资的配备、保管和携行;现场救治的组织、展开与分开;对各种问题的处置方法和措施等。预案应体现出反应快捷、组织严密、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管理效能。
4 训练有素的技术队伍
首先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将其纳人经常性和规范化训练轨道,实施急救知识和救护能力的强化训练,提高队员的自身素质。其次,注重整体合练,每年进行1一2次模拟性演练,以近似实际的环境和条件,按照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各种复杂的训练科目,从难从严要求,提高整体救援水平。尔后逐渐提高训练层次,抓住训练重点,重视训练考评,提高训练效果。
5 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
要严格执行上级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规定和要求,加强战备思想教育,提高战备意识和战备水平,保持常备不懈。进一步完善和严密救援保障工作的各项制度,如战备教育制度、卫勤演练制度、应急医疗队人员管理制度、战备值班制度、装备管理制度等,克服无章可循的随意性和自由化,增强快速保障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加强战备物资管理,做好药品器械的储备、保管、更换、补充或维修。
6 先进适用的药材装备
实施快速机动,是靠装备的现代化和运输工具的摩托化来保证和实现的。药品器材以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一物多用、品种配套为原则。交通运输以配备救护车、机动性能好的车辆为宜,便于各种状况下的交通。通信器材,应配备无线电话、对讲机等。诊断设备便携易带,要有移动X光机、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等。最为理想是采用车载或专用诊断设备,如类似军用野战系列的多功能诊断车或职业病普查体检专用的X线诊断车等。考虑到购置费用和承受能力,应急装备要平战结合,即平时放在医院内正常使用,抢险救灾时列人医疗队应急设备。诊断设备和手术器械,应解决电源和消毒问题,自备柴油机可解决电力问题,电子消毒柜可解决消毒问题。具体应急装备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卫生材料等清单C(基本临床医疗设备)和红十字会(ICRC)紧急材料包配置。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主要研究了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十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商学习”设计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共同情境场 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协商学习
教学设计发展到今天,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类型。但以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设计的重点对象为划分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两大类。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从目前来看前者发展的时间较长,其理论与实践也较完善、成熟,而后者则是刚刚兴起的,但却是今后教学设计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主要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来研究它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设计模式。 一、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界定
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人才观。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创造人才,不是模仿型人才,更不是知识型人才。现代人才的具体特征是:(1)能力与知识是基础。具有宽广的知识面,1~2门有个性的`专业特长是形成较强实践能力、办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础,而综合能力又是现代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2)智商与情商是根本。既要有较高的智商,更有有较高的情商,智商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情商才是能否成功的根本。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大量能经受各种挫折与压力、坚忍不拔的人才。(3)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同样是现代人才观的灵魂。所谓现代人才,必须是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2.现代教师观与学生观。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是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现代教学观。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教的过程服务于学的过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只有科学地设计外部环境,使其适应学习的内部过程,学习才能顺利而快速地发生。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去积极参与、探索、思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充分认识学习过程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可见,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在这种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界定“学”与“教”的内涵:以“学”为中心的“学”即是以学习的问题(内容)、学习活动和学生为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以“教”为中心的“教”则是以教的内容、教的活动和教师为设计工作的主要问题,它处于设计过程的主要地位。
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首先面对的是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而它们又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所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的一些理论、原理、方法对教学设计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播活动,所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规律及其研究成果也就成为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同时还是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离开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规律的掌握而去设计教学过程是不现实的。
所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学习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www.xfhttp.com
【摘要】虽然高级财务会计这门新的学科的发展迅速,然而,理论界还没有对其定义、研究范围、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构成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也就是说,目前,一套统一的、完整的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体系还没有形成。 在笔者着重对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的构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概念;界定;构成
一、高级财务会计的概述
所谓高级财务会计,指的是处理以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为基础的企业中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相关会计理论和方法。 通常,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财务会计包括高级财务会计,也就是说,高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方面;
第二、企业所面临的特殊事项是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修正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高级财务会计主要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
二、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的界定
在当前理论界中,对于高级财务会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国内外还存在巨大的分歧,然而,在界定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方面,相关专业人士共同认为合并会计,跨国公司经营会计,破产、清算、重组会计,合伙有分支机构会计是主要组成本分,其认可率与上述顺序一致。在界定学科的基本内容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它具有自己学科的规律,所以说,如果淡出以认可率为依据来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 容进行界定,必然会导致科学的科学性、全面性的缺乏。 构成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界定的基础是高级财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除传统会计以外的会计,这是最早在学术界的界定。 然而, 传统以外的会计内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化的经济、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使得将这些内容归纳为一个学科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
(一)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取定高级财务会计的范围时要以经济事项与四项假设关系为理论基础与四项假设限定范围相符合的会计事项,我们将之归纳为中级财务会计的范畴之内;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便是与四项假设的会计事项向背离的会计事项。
第二、考虑与中级财务会计及其他会计课程的衔接需要特别注意:有些会计事项虽然未背离四个基本假设,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而业务处理的难度也较大, 不宜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如商品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租赁业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等。
(二)基本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的业务,新的业务促使原有的假设产生松动。 如:由于投资主体的多样化而导致了会计的主体的变化,即出现了复合的主体,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已不能再满足客观需要,进而产生了合并会计;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破产、清算、重组就在所难免,此时的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再适用,所以也就有了破产、清算和重组会计;同时在破产期间,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假设都有某 种程度不同的变化, 但货币计量假设的不适用主要还是在通货膨胀发生的以货币计量假设导致了物价变动会计。这样,高级财务会计基本 内容也就比较好归纳了。另外,与合并会计相对应的是合伙、分支机 构会计,也应当包括进去;物价变动会计中只讨论了通货膨胀会计, 而能源危机同样可以引起通货膨胀,也应在考虑之列;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会在某一段时间内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而引发通货萎缩, 尽管通货萎缩会计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出现,也应在考虑之列。 如此看来, 按照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形成的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体系缺少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要从其他的方面来考虑和完善。
从一门学科的完整性来看,应把序论也列入其中,使读者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框架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以便于准确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对应高级财务会计的系统性,合伙、分支机构会计和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也应当列入其中;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 步到位,公司回购股票也会提到很多的企业日程上来,所以公司会计放在高级财务会计中也是比较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伦理问题, 这也是目前会计学界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会计伦理问题在国外学者中提出的比较多,国内除学者张文贤教授外尚未发现有其他学者提出此问题。
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内容设置中,此项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此问题的规 范也没有划入到教学与研究体系中来, 导致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重大缺口。面对日益泛滥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诸多的会计问题,加强对会计伦理的.学习研究是必要的, 应将其加入到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体系中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目前,高级财务会计主要由几下方面组成:①序论; ②会计伦理; ③公司会计;④合并会计;⑤合伙、分支机构会计;⑥分部报告与中 期报告;⑦破产、清算、重组会计;⑧物价变动会计八大部分构成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是合适的。 至于没有划入到体系中来的其他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可以采用三种处理方法:一是把原本属于其他学科的内容放在相应的学科,比如:跨国经营会计本是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二是把其他的业务单独化成一门课程,可以称之为特种会计;三是鉴于衍生金融会计的发展迅猛,所涵盖的内容会逐渐增多,考虑到其特定内涵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单独划作一门课程——金融工具会计。
四、总结
一、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因素识别
从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角度来看, 新旧准则的最大差异在于新准则扩展了重大错报的风险因素, 加深了风险因素如何对重大错报的发生造成影响的认识, 以更宏观的视角, 从整个企业及其环境状况的变化去认识影响重大错报发生的风险因素, 通过考察造成重大错报的根本动因, 来实施风险评估。新准则第1211号第19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具体方面, 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以及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笔者认为, 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重大错风险的因素, 概括起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环境风险因素
有效的审计, 首先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 以了解企业在外部环境中的地位。通过分析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 从而发现潜在的重要战略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业务性质或监管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 评估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根据一些著名的审计失败案例可看出, 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可能转化为诱发虚假财务报告环境压力, 而注册会计师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或估计不足, 将导致审计的失败。注册会计师需要识别和评估的企业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有: (1) 行业环境状况, 如企业所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供求与竞争;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能源供应与成本;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 法律及监管环境, 如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等。 (3) 其他外部因素, 如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动等。
(二) 战略经营风险因素
战略经营风险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成果以及持续经营造成的风险。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 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从了解企业所制定的总体战略出发, 认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具体战略, 分析内部经营环节, 利用职业判断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注册会计师还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目标和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 (1) 对相关因素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有能够合理预计而带来的企业总体战略选择风险。如企业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或任务适应性风险、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企业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的风险、业务扩张及其可能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风险等。 (2) 企业的具体战略选择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如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可能导致的产品责任增加的风险、企业并购可能导致的运营困难的风险等; (3) 企业供、产、销等经营环节的作业链风险等。
(三) 财务风险因素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运动中存在的风险, 按照资本运动的过程, 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 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 企业筹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营效益。企业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所有者投资, 另一类是借入资金。 (2)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使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投资报酬, 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所有财务风险的主导, 主要有投资结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组合风险。 (3) 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投入的本金经过生产经营过程之后不能回到起点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生命的源泉, 是企业经营之本, 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既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金融政策紧密相关, 又取决于企业的营销策略、信用策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4) 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提高企业声誉, 调动投资者积极性, 促进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上涨, 给企业后期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但不利的收益分配, 也可能妨碍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降低企业信誉, 导致股价下跌, 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 治理结构风险因素
公司治理是企业外部的所有者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者对企业实施控制并要求企业履行经管责任的过程。公司治理的质量反映了经营者履行经营质量和财务报告的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权力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及监督层之间的分配, 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机制, 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的发生。相反, 如果公司治理机制残缺, 管理层舞弊的概率则会明显加大。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对以下因素的分析来评估公司治理的风险: (1)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等治理层的独立性和能力。 (2) 经营者的能力和诚实性。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经营者的背景、管理能力以及影响经营管理的经济激励机制, 以便识别委托动机和经营者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可能性。 (3) 主要利害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的程度。 (4) 关联方交易。不符合正常商业运作程序的关联方交易可能是舞弊的手段。 (5) 经营者报酬计划和经营激励机制。
(五) 内部控制风险因素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以下构成内部控制要素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组织的风气, 影响组织成员的控制意识。 (2) 风险评估。由于经济、行业、管制和营运条件处于变动中, 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和程序来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保证经营者的指示得以执行的方针和程序, 包括批准、授权、检验、调整、业绩复核、资产保全以及职务分工等一系列的活动。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将信息系统所识别、搜集的有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事项、活动和状况的信息在企业内部以及向企业外部进行传递。 (5)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需要监督, 监督是一个不断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机能的过程, 监督的形式可以有日常监督活动、独立评价或者两者的结合。
(六) 会计错弊风险因素
会计错弊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存在的错误或舞弊风险。错误是指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非故意行为, 主要包括:为编制财务报表而收集和处理数据时发生失误;由于疏忽和误解有关事实而作出不恰当的会计估计;在运用和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 (包括披露) 相关的会计政策时发生错误等。注册会计师应了解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作出评估。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当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重要事项: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特殊行业惯例;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 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的变更;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理论上将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审计主体风险”。从审计客体来看, 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成果和资产负债状况最终都须通过财务报表予以反映。所以, 财务报表本身的可靠不仅对是否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直接的影响, 而且对审计风险也有直接的影响, 即不公允可靠的财务报表本身的风险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即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具体包括环境风险、战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治理结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会计错弊风险等。
笔者认为, 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构成要素之间, 虽然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用, 但是在形成重大错报风险过程中, 它们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乘积因子关系, 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可叠加关系, 只不过是其在形成重大错报风险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不同。因此, 审计风险新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值应当由各风险因子观测值加权平均后求得。笔者尝试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风险评估表, 对各种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 以此评估企业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 注册会计师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审计风险总体水平, 利用风险模型来计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并据此确定审计测试的范围和工作量。采用各风险因子加权平均值作为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值, 既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又能较好地解决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对各风险因子取值范围的限制, 增强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注: (1) 表中风险评估水平概率值的取值参考标准为:高风险50%~100%;中等风险20%~50%;低风险0%~20%。 (2) 表中各种风险因素所占比例及各种情况下所赋予的权重值, 只是为举例说明方便而设定的。实际上, 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的种类和权重, 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分析而确定。 (3) 笔者认为, 本评估表可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内容存入审计档案。
参考文献
[1]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 《审计研究》2005年第4期。
[2]顾晓安:《基于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评估专家系统研究》, 《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
[3]汪国平:《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系统》,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6年第1期。
[4]黄妍、张帆:《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年第9期。
[5]谢少敏:《审计学导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社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基本属性及基本类型,掌握社区的功能,具体了解一下我国社区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1、社区概念
2、社区构成要素
具体内容: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区的概念
社 区:是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基本属性:
(一)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从它的结构上看,社区内的人们组成—定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并有自己的管理组织和管理结构;在社区中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区中不仅包括经济关系,而且包括学院、地缘等其他社会关系;社区不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个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社区包括了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它是宏观社会的一个缩影。
(二)社区具有多重功能
社区与一些目标和功能单
化的社会组织4\向的是它只有多入面的功能、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整体。足有生产和消贺等多方面的功能:
是经 济功能,主要表现为衬区什机构大都发挥昔5x织、开展、管理生产经酋活动,二、社区的类型
(一)社区的划分
1.按地域划分: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等;
2.按功能划分: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等;
3.按文化划分:民族性社区、富人区、贫民区、黑人区、白人区等;
4.按发展水平划分: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等;
5.按社区发育成熟度划分:初型社区、成型社区等;
6.按社区形成方式划分:自然型社区、法定型社区(行政区域)等
(二)三种地域型社区
1.农村社区
2.集镇社区
3.城市社区
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要素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文化
一、地域要素
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社区的地域要素是社区各种地理条件的综合,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社区的地域要素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活动场所,提供生产、生活和部分资源,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的发展。
二、人口要素
一定数量的人口。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是构成社区的首要因素,人口数量的多少、密度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等决定着社区的发展。
三、组织结构要素
一定类型的社区组织。作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一个有组织有、有秩序的社区实体。每个社区都要有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来管理社区的公共事务,调解人际关系和民间纠纷,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保证社区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文化要素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是许多社区相对独立、相互区别的一个主要标志。社区文化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五、一定规模的社区设置
一定规模的社区设置。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人们的活动总是赖于一定的设施进行的。所以,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因素。
地
域 :是社区的自然地理位置与人文地理的空间载体 人口(居民):是社区运作与变迁的主体
组 织 结 构:是社区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组织形式 文
色彩的三要素,又叫色彩三属性,是指任何一色同时含有三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它们的特性与相互间的关系上题己阐述。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范围相对较大,其一是:色彩的光感要素,即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其二是:色彩的开象要素,即色彩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其三是:色彩的视觉心理要素,即色彩的冷暖、进退、轻重、厚薄、动静,是人的心理活动影响色彩感觉的结果,
色彩三要素在色彩构成中,主要解决色彩之间的色差大小与配置问题,关键之处是整体的、三者兼顾地使用。而色彩之间的关系、色与形之间的关系、色与质之间的关系、色与人的视觉心理之间的关系、色与美感之间的关系等等。
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教案要在创新中与时俱进。
新课程教学备课的重点已经由备教材、备板书、备教法转变为备教师、备学生、备课后反思。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既包括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又包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讲授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又包括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既包括课堂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又包括课后的辅导练习和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又包括学生的课堂生成。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新课程中的教案要重点突出人的因素,既要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既要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又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优秀的教案总是既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总是在教师的高超的“导”的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演”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自由探究,掌握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备课就是一篇教材在手,找资料,翻教参,写教案,把教材研究透了再教给学生。传统的教学对于重点、难点问题仔细分析,反复琢磨,直到“嚼烂”了以后才肯“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探索、求证的过程,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精神。这种“授之以鱼”的错误做法,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大纲在改,教材在改,教法也在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之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技高超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好的教师不但要自己演技高超,还要教给学生演出的技巧,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研究学生、探索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上。上课前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但知道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教,不但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更要知道学生该怎么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先备自己,既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心理、备情绪,因为教师的心理和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只要教材不变,一本教案可以连续教好几届学生。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也许教师面对的教材年年一样,但是我们的学生却是个个不同,我们怎么能用年年一样的教案来教不同的学生呢?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与时俱进,及时去除陈旧过时的东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指导自己。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求合乎规范,但求创新实用;不求形式完美,但求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备学生上。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体现出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教案在实效性的基础上,还要有灵活的机动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次上完课后,都要认真地进行课后反思。好好地想一想这节课的成功所在和不足之处,并详细地记录在教案上。备好课后反思,并在闲暇之余,常看看自己的课后反思,必将促进自己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作者单位系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1)案例教学,导入新课;2)设计问题,引出定义;3)经典场景,分析重点;4)自主探索,理解难点;5)课堂小结,巩固提高;6)课外延展,学生也来当“导演”
1、案例教学,导入新课;
《加油吧,明小子》 “女一出场”的场景
老师:停!这一场景就拍到这里,通过了,大家可以准备下一个场景了。大三的同学请过来,大家说一说你们在此前拍摄过什么作品? 学生:我拍摄过电视新闻;我拍摄过电视散文、我拍摄过MV短片 老师:同学们拍摄电视新闻、电视散文等已经初步学会了摄像、剪辑,能够制作简短的视频,这个为我们创作微电影、电影打下基础,但是对于完成一部电影创作来说还远远不够。
学生: 老师,那我们如何创作微电影、电影?
老师:创作电影首先要学习剧本创作,而剧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场景。刚才我已让大家观摩体验了大四同学拍摄的原创喜剧电影《加油吧,明小子》的部分场景。场景创作是同学们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剧本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他需要我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进行艺术加工而成。
学生:老师,什么是场景,我们该如何创作场景,场景有哪些构成要素? 老师: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我们回到课堂上进一步学习、理解场景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课内:
2、设计问题,引出定义;
同学们,我们通对大四学生电影拍摄现场《加油吧,明小子!》的观摩,对场景及场景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优秀的场景造就优秀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的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景,而不是整部影片。
那么,什么是场景呢?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 悉德 菲尔德说:
场景是电影剧本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某件事情发生的地点—某些特定事情发生的地点。它是戏剧性(或喜剧)动作的一个特殊单元---在这里你讲述你的故事。
悉德。菲尔德只是对场景的定义提出了事件、地点要素,但是场景不仅仅是地点,还有时间以及场景中的自然氛围。因此我们把场景定义为:
影视剧中,场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主要是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连续的镜头。
我们如何理解场景的定义呢?
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如村道、场院、屋内、门外等等)内所发生的情节。
场景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每一场景的情节都是发生在一个具体且是连续的时间段内,如果空间不变而时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也应区分为不同的场景。
场景中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情节发生时的自然氛围。
3、经典场景,分析重点;
请大家想想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你能回想到哪个场景呢?大家一边观摩,一边思考:剧中有几个场景?你是如何判断场景的变化的?
下面来观摩这一片段。
影片中的这一片段是我的母亲在村口小学等待父亲的归来。地点是村小学,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镜头。来看,这有几个场景,为什么? 3 第一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在村头,是内景还是外景?外景,这都是在同一个空间范文内发生的故事。
4、自主探索,理解难点。
我们对场景的定义有了充分的理解,那么场景的构成要素是那些?同学们通过我指导学生拍摄的喜剧电影中的几个场景自主探索、归纳、理解。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数一数由几个场景。
看视频“陈明和苟戴”
采用提问的方式:学生为主。分析 由四个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发生在拳击馆,这一场景的场所是什么?内景还是外景?
第二个走廊陈明和苟戴去上课的路上 第三个场景发生在教室内 第四个场景
场景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场景内所发生的事件、人物的动作以及时间、地点、氛围等等。
5、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了场景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场景创作是同学们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剧本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我们在创作场景时必须理解两点。如果正常的话,一部90分钟长度的电影剧本,场景数应该有90---120场。一集电视剧(长度约45分钟)的场景数应该有25---35场。
总结:在设计和构成场景之前,必须理解两点:
1、如果变换了地点或者时间,那就变成另一个新的场景了。
2、为什么?每改变其中一个要素,就需要调整一次场景中的光线,并变换摄影机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照明、摄影机、移动轨道、电力设备及许多其他事物都需要随之进行调整。4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摄制组如此庞大,影片拍摄成本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
6、课外延展,学生也来当“导演”
布置作业前先观摩优秀获奖作品。
请同学们观摩大四同学的获奖作品,体会如何创作场景。教师提问场景在作品中的体现。
要求学生运用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尝试写作并拍摄一个场景。通过完成作业,以巩固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运用。
作业:学生运用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练习写作2-3个场景,并实践 拍摄练习。
华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彩电,该公司设有四个生产部门:零配件生产分厂、装配分厂、供电车间和维修车间,供电车间和维修车间这两个劳务部门向全公司(包括两个分厂)提供电力和维修服务。每个部门都设有一个部门负责人,并通过内部结算价格实行单独核算,成为成本中心。公司根据四个部门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给予奖金奖励。
年末在公司的讨论会上,主管会计提出一项成本核算改革意见,即四个部门的成本都应加上接受公司内部其他劳务部门提供的劳务费用,包括两个劳务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发生的费用。该主管会计认为两个劳务部门的费用应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或定额成本进行分配,包括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实际费用和计划或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由管理费用负担;另外,四个部门发生的材料和人工等费用也用计划或定额成本归集和分配。理由是这样处理,不仅方便核算,能及时提供信息,同时比较合理科学,也有利于分清各个受益对象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考核。假如你是华星公司的财务顾问,你认为该主管会计的意见如何?
任务四 材料成本核算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思路
1.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通常分产品领用,专门设有“原材料”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2.对于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原料和主要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是按产品的重量比例、体积比例分配。如果难于确定适当的分配方法,或者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不易取得,而原料或主要材料的消耗定额比较准确,可以按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3.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也同样直接或分配后计入某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分配方法有:
(1)对于耗用在原料及主要材料上的辅助材料,应按原料及主要材料耗用量的比例分配。
(2)对于与产品产量直接有联系的辅助材料,可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
(3)在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可按照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辅助材料费用。
4.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相应成本项目。
5.用于基本生产车间管理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账户的借方。
6.用于厂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
7.用于产品销售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营业费用”账户的借方。
(二)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1、计算步骤:
①计算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②计算单位材料定额耗用量,即计算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③计算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数量。
④求出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
2、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耗用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的材料总量×材料耗用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例:假定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分别为200件、300件,共同耗用某原材料3 740千克,该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为每千克8元,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A、B产品分别为每件8千克和6千克。分配计算如下:
A原材料定额耗用量=200×8=1600(千克)
B原材料定额耗用量=300×6=1800(千克)
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3740÷3 400=1.1
A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1600×1.1=1760(千克)
B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1800×1.1=1980(千克)
A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760×8=14080(元)
B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980×8=15840(元)
(三)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
计算公式:
某种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费用定额
=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材料费用分配率
例: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解:甲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 600×8=4800元
乙产品某种材料定额费用= 800×4=3200元
甲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4800+3200)=1.25
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为
A产品:4800×1.25=6000(元)
B产品:3200×1.25=4000(元)
二、燃料费用的分配核算
1.在燃料费用比重较大并与动力费用一起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应增设“燃料”一级账户,并将燃料费用单独进行分配。
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3.车间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辅助生产消耗的燃料费用、厂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进行产品销售消耗的燃料费用等,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费用(或成本)项目。
4.已领用的燃料费用总额,应记入“燃料”账户的贷方。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燃料
三、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低值易耗品在领用以后,其价值应该摊销计入成本、费用。用于生产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制造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则应计入管理费用。
任务五
外购动力费用核算
一、分配的原则
在不同受益单位或对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直接计算计入受益单位的成本、费用;
在没有仪表记录时,则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
二、分配的标准
生产工时、机器功率时数、定额耗用量的比例
动力费较大时,在“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中反映。如未设则将动力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三、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每月支付动力费用的日期基本固定,而且每月付款日到月末的应付动力费用相差不多,将每月支付的动力费用作为应付动力费用,在付款时直接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一般情况下要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即在付款时先作为暂付款处理,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月末按照外购动力的用途分配费用时再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冲销原来记入“应付账款”账户借方的暂付款。“应付账款”账户借方所记本月所付动力费用与贷方所记本月应付动力费用,往往不相等。如果是借方余额,为本月支付款大于应付款的多付动力费用,可以抵冲下月应付费用;如果是贷方余额,为本月应付款大于支付款的应付未付动力费用,可以在下月支付。
四、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该单独地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在没有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定额耗电量比例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通过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借方;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的动力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费用,则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应根据有关转账凭证或付款凭证记入“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如果生产工艺用的燃料和动力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可以分别记入“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作为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例]光华公司××年8月份耗用外购电力共62 500度,每度0.6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电40 000度,锅炉车间耗电13 000度,机修车间耗电6 5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1 000度,公司管理部门用电2 000度。该公司对产品生产用电按机器功率时数在两种产品间进行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机器功率时数分别为6 000小时和4 000小时。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如下表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00
——乙产品6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800
——机修车间
9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600
管理费用
200
贷:应付账款
500
任务六
折旧及其他费用的核算
一、折旧费用的核算 :
折旧费用的归集通常是采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形式进行的,而折旧费用的分配则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一)折旧的计算方法
我国目前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或工作时数)法。此外,我国会计制度还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
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每月折旧额按月初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即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折旧的计提范围,未使用和不需要的固定资产,以及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是自有固定资产)不计算折旧;房屋和建筑物由于有自然损耗,不论使用与否都应计算折旧,已经计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算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计折旧,其未计足折旧的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二)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
折旧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折旧费用一般应按固定资产使用的车间、部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记入“折旧费”费用项目)。折旧总额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二、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一)利息的核算
利息费用是财务费用项目。利息费用一般按季结算支付。季内各月应付的利息,应分月进行预提,并于季末实际支付时冲减预提费用。实际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调整计入季末月份的财务费用。
(二)税金的核算
税金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等。
印花税,可用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直接交纳。交纳时: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如果印花税票是一次购买,分月使用,而且金额较大,也可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支付时: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需要预先计算应交金额,然后交纳,应通过“应交税金”账户核算。计算应交税金时,应作如下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
交纳时应作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三)其他费用的核算
其他费用是指除了前面所述各要素以外的费用、包括邮电费、租赁费、印刷费、图书资料报刊办公用品订购费、试验检验费、排污费、差旅费、误餐补助费、交通费补贴、保险费、职工技术培训费等。
任务七
工资费用核算
工资费用的分配对象-----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一、工资总额与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国家对工资总额的组成有统一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门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帖、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在进行工资费用核算时,应划清工资总额组成与非工资总额组成的界限。
进行工资费用的核算还必须有一定的原始记录作为依据,即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
二、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专门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或“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其中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根据工资结算单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计时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奖金、津帖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按直接计入的工资比例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
对于生产工人工资费用的分配,应当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将产品所分配的工资费用与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产品数量与工时定额的乘积)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在进行费用分配时,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生产工人工资,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直接进行辅助生产的工人工资,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末专设成本项目的职工工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等工程的工资以及应由应付福利费用开支的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等,则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和“应付福利费”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作为劳动保险费,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已分配的工资总额,应记入“应付工资”账户的贷方。
工资费用的分配,应通过工资费用分配表进行。该表应根据工资结算单等有关资料编制。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应付工资
三、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
按照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应付福利费,专门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或“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应该单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借方;按照辅助生产等方面职工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应付的福利费,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在建工程”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计提福利费的总额应计入“应付福利费”账户的贷方。
对于医务及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作为管理费用开支。
应编制职工福利费分配表进行职工福利费用的计提,然后根据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分配表,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在建工程
贷:应付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务经费、职工生产困难补助以及福利部门职工的工资等,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时
此编制职工福利费分配的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96
——乙产品
148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036
——机修车间
574
制造费用
630
管理费用512
贷:应付福利费196
任务八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一)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被称为辅助生产费用。为生产和提供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构成该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成本。
(二)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两个方面。
1、归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辅助生产车间以及产品和劳务类别归集的过程,也是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计算的过程;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为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作准备,因为只有先归集起来,才能够进行分配。
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到各受益单位或产品上去的过程。分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到基本生产产品成本、经营管理费用以及经营成果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关键。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账户的设置和归集的程序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账务处理
1、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的情况
(1)对于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设有专门成本项目的辅助生产费用,如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等,发生时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相应成本项目的的借方,其中,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计入,间接计入费用则需分配计入;
(2)对于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辅助生产费用,发生时应先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归集,然后再从该账户的贷方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
2、不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的情况
“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明细账内按若干费用项目设置专栏。对于发生的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可直接计入或间接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以及所属明细账的相应费用项目。
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既可能生产产品又可能提供劳务。
所生产的产品,如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等,应在产品完工时,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货方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账户的借方;
所提供的劳务作业,如供水、供电、修理和运输等,其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通常于月末在各受益单位之间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后,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造工程”等有账户的借方。
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使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并将辅助生产费用正确地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需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通常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
所谓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例:光华公司的锅炉车间、机修车间成本总额分别为28 730元和12 300元。假定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表
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各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分配率如下:
锅炉车间费用分配率=28 730/13 000=2.21(元/吨)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12 300/3 000=4.10(元/小时)
根据费用分配率计算的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成本,用分配表列示如表
特点:不考虑辅助车间相互提供劳务,只
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优点:简便 缺点:不准确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
任务九
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费用
(二)交互分配法
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劳务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费用
=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向该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耗用劳务的交互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提供劳务的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车间交互分配转入费用-该车间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分配率
=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总量
例:
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任务十
其它方法分配辅助费用
(三)计划成本分配法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在内)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事先确定,因而简化和加速了计算分配工作;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节约或超支数额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某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 =该车间提供劳务总量*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总成本
=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转入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成本差额
=该车间实际发生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
先按劳务单位计划成本分配各受益单位费用,再将实际费用—计划费用=差异计入管理费用
优点:①简化
②考核成本计划,分清内部经济责任
(四)代数分配法
采用代数分配法,应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各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优点:最正确
适用范围:电算化企业
其基本计算步骤如下:
设未知数,并根据辅助车间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
解方程组,计算出各单位成本
用各单位成本乘以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求出各受益部门应分配计入的辅助生产费用。练习:见习题集
(五)顺序分配法:
如果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有的接受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较少,而有的则接受较多,那么,可以按受益的大小顺序排列,按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至于该车间接受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费用,则忽略不再分回);如此按顺序逐个分配下去,直至分配完毕。因此,称之为顺序分配法。但要是受益的大小排不出先后顺序来,则不能采用此法。
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费用按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行分配。特点:前者分配给后者,而后者不分配给前者。后者的分配额等于其直接费用加上前者分配来的费用之和。
适合:辅助生产部门较多的且交互服务数量有明显差异的企业。任务十一
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一、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含义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内部分厂、车间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分配原则:在基本生产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其归集的制造费用是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则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二)制造费用核算的账户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需要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发生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进行分配结转时,记入本账户的贷方,本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发生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账手续,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分析制造费用超支的原因,寻找降低费用的途径,“制造费用”账户应按生产单位别设置明细账,并在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分别反映各生产单位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
(三)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制造费用的归集按其记账依据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
1.一般费用发生时,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的其他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有关账户。如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等。
2.机物料消耗、外购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在月末应根据转账凭证及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预提费用”等账户。需要注意:
(1)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如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是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则应比照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如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单独核算,应将其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2)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借方的各生产单位当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应将各项费用发生额的合计数,分别与其预算数进行比较,以查明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一般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分配的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总额
制造费用分配率 = ——————————
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低,或生产单位内生产的各产品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单位。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以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制造费用总额
制造费用分配率 = ——————————————
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的运转工作时间的比例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制造费用总额
制造费用分配率 = ——————————————
各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耗用机器工时数×分配率
对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车间,其制造费用可以按机器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是指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各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均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的一种方法。年度内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分配率计算的分配数之间发生的差额,到年终时按已分配比例分配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
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
年度计划分配率 = ——————————————————
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月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分配率
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可随时结算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简化分配手续,最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车间。
在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下,“制造费用”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如果使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不一致,就会使“制造费用”账户有借方或贷方余额。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已归集在“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账户借方的制造费用合计为2167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为326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275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为2658小时。要求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任务十二
核算生产损失费用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与废品损失的概念
1.废品的含义
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不论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还是在入库后发现的废品,都应包括在内。
2.废品的种类
废品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种。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则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3.废品损失的含义
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需要指出:
(1)经过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不应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2)产成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也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3)实行包退、包修、包换“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
质量检验部门发现废品时,应该填制废品通知单,列明废品的种类、数量、生产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等。成本会计人员应该会同检验人员对废品通知单所列废品生产的原因和过失人等项目加强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废品通知单,才能作为废品损失核算的根据。
(二)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
1.核算科目的设置
为了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应增设“废品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废品损失”项目。
“废品损失”科目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而设立的。该科目应按车间设立明细帐,帐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应根据不可修复废品计算表:
借:废品损失
贷:基本生产成本
(2)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
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制造费用
(3)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出:
借:原材料(或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
(4)“废品损失”科目上述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就是废品损失,分配转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
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通过上述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科目月末没有余额。2.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在采用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时,由于废品报废以前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与合格产品一起计算的,因而要将废品报废以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
如果废品是在完工以后发现的,这时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产量和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废品的实际成本。按废品的实际费用计算和分配废品损失,符合实际,但核算工作量较大。
(2)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的方法
在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时,废品的生产成本则按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
按废品的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由于费用定额事先规定,不仅计算工作比较简便,而且还可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废品损失数额不受废品实际费用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说,废品损失大小只受废品数量差异(差量)的影响,不受废品成本差异(价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废品损失和产品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但是,采用这一方法计算废品生产成本,必须具备准确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资料。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停工损失的概念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
为了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应增设“停工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停工损失”项目。
“停工损失”科目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而设立的。该科目应按车间设立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
停工期间发生、应该计入停工损失的各种费用,都应在该科目的借方归集:借记“停工损失”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科目。
【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推荐阅读:
财务报表分析基本知识11-10
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10-28
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12-21
财务报表时间调整的通知10-23
银行贷款用的财务报表12-20
蒙牛财务报表分析07-04
财务报表分析考试10-13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11-23
财务报表分析作业12-07
如何分析财务报表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