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父母的心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十五父母的心

十五,父母的心·同步评价与测试

十五,父母的心·同步评价与测试 课前预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濑户()吩咐()冷酷()犹豫() 褴褛()酬谢()妥当()缘故()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吩付风度极佳痛哭失生无精打彩冷酷无情如数俸还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

(2)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

4、在横线上选择适当的词语。 A、贫穷贫困

(1)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2)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B、酬谢感谢

(1)我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2)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吧。

5、本文作者,(国别)小说家,著有散文名篇。

6、写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话虽这么说,但绝不会将他们扔了。

(2)到了她家的孩子,不仅能够过好日子,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另外,我家太太还要赠送你们一百元,作为酬谢。

(3)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课内练习: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道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怎么啦?”财主夫人赶忙问道。

“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1.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为什么“难为情”? 3.“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当爹妈的心是怎样的心?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看。 4.“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5.这一部分是小说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穷男人: 贵妇人: 6.贵妇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7.“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

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

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颗心是天下父母对于女的爱心。

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模仿造句。

与其舍掉一个教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与其„„不如„„

9.小说这样结局,而不是将穷人一家以后的情况交代清楚,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为这篇小说续写一篇文章,将怎样设计这六口之家的命运?为什么?

课后评价: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着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和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摆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的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静静的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第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1)

(2)

2、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3、你认为第④段中“我”失去了什么呢?

4、在全文结构中与最后一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是

5、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第2篇:关于父母的作文:父母的心

关于父母的作文:父母的心

小捷是一名初中学生,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性格不算开朗,平时说话不多,有些内向。他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每周六下午回家一次。

又是一个周六下午,刚下了雪,天冷路滑,小捷回到家时已经四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一把崭新的大锁,不但防止了贼的侵入,也把小捷挡在了外面。小捷拿出的已没用的钥匙又放回了口袋。他看看那崭新的大锁,似乎叹了口气,便慢慢向奶奶家走去。小捷的奶奶年老体弱,有早早休息的习惯,小捷去时,屋子里已没有了灯光。小捷心中感到些许郁闷。无奈,只好又回家。

大门紧闭。小捷垂头丧气的坐在了自家门前的石块上,盯着西边残留在天空的几缕太阳的余晖,等待着。月光逐渐明亮,映着雪花,再配合上嗖嗖的风,格外寒冷、寂寞。

小捷心中一股委屈之感不觉生出。夜这样冷,小捷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石块上,父母不在身边,小捷感到深深的寂寞、空虚与孤独。他此刻多么希望父母赶快回来,好享受家的温暖与快乐。

熟悉的身影渐渐清晰的迅速向小捷走来。一身风尘的母亲一边向儿子打着招呼,一边伸手掏着钥匙。旁边的儿子一动不动,仍旧坐着,一声不吭。映着月光,他的眼睛里亮闪闪的,脸上则是盼望、亲切、苦楚、不满、与怨怒相互交织的复杂表情。他所盼望的人来了,但小捷此刻对父母的盼望已经消失,代之以更多的心头的埋怨。

母亲进了门,迅速洗手换衣,开始张罗晚饭。母亲像往常一样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却没有回应。在屋内寻看一周,没人。走到大门处,见儿子仍旧坐在那儿,便呼唤着儿子回屋,同时要为儿子提起那沉甸甸的书包。不料,却被儿子一把拽了回去。母亲一怔,刚想开口说话,儿子已迅速站起,扯起书包,径自走向自己的屋里,将门摔上,把书包一丢,趴在了床上。

母亲额头上荡起了波纹。她走进儿子的房间,“怎么啦?干吗不高兴?有什么事?”她伸手轻拍儿子的背,忽而又大悟似的说:“是不是家中没人,让你等烦了?今天正好单位里有事,不巧你爸又加班,没办法,才让你等这么久。别躺着了,快,起来洗洗手,看会儿电视,一会儿吃饭啦。你爸也差不多该回来了。”母亲边说边出去了。

小捷不动。

厨房里正演奏着一首锅、碗、瓢、盆的交响曲。

摩托车的声音渐响,小捷的父亲回来了。母亲和他说了几句话,父亲向小捷走过来。

“怎么啦,好久才回家一趟,别不高兴。你明天不是还有一场考试吗?赶紧起来,洗手吃饭吧。啊。”

父亲边说边出去了。小捷仍旧躺着,父母的话反而令他更觉委屈,他脑中显现出幅幅画面:当小捷沉浸于他最喜欢的电视剧时,父母却硬要让他去睡觉,去完成作业;当他看中他喜欢的东西时,父母总是斟酌良久,才下定论;当他领自己的同学到家玩时,父母却难得露出笑脸;而这次,他们又让小捷在寒风中苦等了几个小时„„他越想心中越觉酸楚,眼泪不觉流了出来,他又陷入了思索,甚至怀疑父母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到底爱不爱他来了。

开门声打断了思索,饭菜的香气招引着他,“来,吃饭吧,刚做好,可香哪!知道你今天回来,所以早就买来你最爱吃的肉、菜。快尝尝吧。”

妈妈的几句话使小捷再一次落下了眼泪,但他用手臂挡着,不让妈妈看见——他不想让妈妈伤心。此时,他想起了自己因为看电视而下降的视力,因为看电视迟到而受的老师的批评;他想起了自己对父母要求的无理,想起了自己并不宽裕的家境;他想起了父母工作一天后回家时劳累的样子,想起了同学来后父母收拾屋子的辛苦;他想起了父母在单位繁忙的工作,想起了父母为了家而加班加点的疲惫;他想起了每次回家,父母都准备好丰盛的饭菜;他想起了平日里父母对他的鼓励和教导„„

小捷偷偷拭干泪水,站起来,接过饭菜,走进了餐室,坐在了父母的旁边。

小捷拿起筷子,将饭菜夹到了父母的碗中。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将饭菜夹给了父母。父母相视无言,忽而又面露微笑,愉快的吃下了孩子为自己夹的第一口菜„„

父母的心是无私的,他永远都装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心是宽容的,它能包藏孩子的过失,但父母的心也需要温暖,需要孩子这束阳光的温暖。

第3篇:父母的心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学习小说方法的基础上,解读这篇小说,理解“父母的心”的含义。

了解川端康成“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作品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细读小说内容,找出并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的字词句,联系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父母的心”,体会拥有父母之爱的幸福感,并激发学生感恩父母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描写文字,感受父母对子女崇高的爱心。

学会运用小说解读的方法理解小说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小说解读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

教学准备:

1、文章内容较长,课前组织学生充分预习。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课文写作背景。

3、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关键语句、关键语段,感悟父母的心的内涵。

2、研讨点拨法:用于对小说主题、作者作品风格的探究上。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较简单,他们很容易理解文本。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韩红的《天亮了》渲染气氛。

师:在这个动人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9 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听了这样的歌曲和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表达父母崇高爱心的文章,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板书课题)

二、 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濑户

褴褛

酬谢 不妥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2、解释下列词语。

衣衫褴褛:

无精打采: 失魂落魄:

3、文学常识积累。

《父母的心》作者____ __, 是______著名小说家。他于1968年获 ___奖。其成名作是《____ 》。代表作有《____ 》、《___ 》等。_______

四、学习文本

1、 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大声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抓住小说三要素)

2、 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

生生讨论合作,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情节 表情

贵夫人要小孩 犹豫不决

送走长子 难割难舍 浓浓的爱心 送走次子 无精打采

送走女儿 失魂落魄 淡淡的哀愁 要回女儿 失声痛哭 (此环节穿插介绍作者的成长经历,是学生能体会作品中那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3、 三读课文,评价父母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告诫自己:遇事要理智点,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说:本文中父母的似乎没有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生自由发言,师适当补充。

4、 四读课文,感恩父母心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节将至,江苏电视台“情感天下”栏目有幸邀请到这三位孩子,他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经历,节目结束前,主持人请三位嘉宾各说一小段话,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以其中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一段话。

学生发言,师生讨论。

五、拓展延伸

1、真情表白

川端康成穷其一生无法得到的爱,我们却幸福地拥有着。文中财主夫人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自由发言)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引导]:

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等你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预设]: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

2、感情升华

同学们,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连“乌鸦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愿望,可我们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诗句告诉我们:小草报答不完太阳的光辉,我们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父母养育之恩情。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六、总结全文。

(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一家人因为有了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七、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跟父母有关的格言、诗歌等,确定一个主题,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

【附:板书设计】

十五、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情节 表情

贵夫人要小孩 犹豫不决

送走长子

难割难舍 浓浓的爱心 送走次子 无精打采

送走女儿

失魂落魄 淡淡的哀愁 要回女儿

失声痛哭

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第4篇:《父母的心》教案

[个人简介]

王军胜,鹤山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教学教研成就突出,获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市“三勤四环节”赛课二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省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三等奖,河南文化小论文优秀辅导教师,市、区教学教研先进工作者,区语文学科教学人才,区“三规范”教师,多篇教学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获省市

一、二等奖等。教学风格多样,既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又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有时亲切自然,又常机智诙谐。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从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父母的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赏析语言;训练想像能力。

2、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课文进行学习,让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知道了亲情的伟大。一个背影,可以融 1

注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可以蕴含着母爱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的是兄弟手足情深。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父母的心》,她将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父母之爱。

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检查预习

1、需掌握的注音

濑户(lài) 女佣(yōng) 褴褛(lán lǚ) 酬谢(chóu) .....

2、词语积累

褴褛:(衣服)破烂。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四、学习文本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明确:

①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渡: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孩子的爱。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提示: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明确:

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②引导学生活动。(教师适时板书)

3、三读感悟:

过渡: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可以说一波三折。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学生可以想象:

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

4、四读探究:

过渡: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教师可以从理性和感性(感觉和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从理性上说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却是经不住情感的考验,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相比。

[引导]:文中几次换孩子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对贫穷的父母在整件事中经历了何等曲折、复杂、痛苦的心路历程。一方面,他们爱孩子,舍不得丢弃任何一个孩子,这种浓浓的爱子之心令人动容。另一方面,他们又迫于生计,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举步难行,淡淡的哀愁萦绕我们心头。

[提问]:为什么作品中会有这样血浓于水的爱的赞歌,又有让人黯然泪下的哀愁呢?(了解作者的心结)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他的很多作品正是他这种心绪的反映。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寓所自杀。

五、拓展延伸

1、真情表白

川端康成穷其一生无法得到的爱,我们却幸福地拥有着。文中财主夫人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自由发言)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引导]:

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等你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预设]: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

2、感情升华

同学们,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连“乌鸦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愿望,可我们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诗句告诉我们:小草报答不完太阳的光辉,我们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父母养育之恩情。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六、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

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度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七、作业

制作一张卡片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引用格言,诗歌或自创诗歌等。

【附: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首先送大儿子眼含热泪,难舍难分

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无精打采

用三岁的女儿换二儿子失魂落魄

最后请求归还女儿痛哭失声

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第5篇:15 父母的心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第五篇课文。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这 单元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些课文都是某个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爱,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 感较完整。作者川端康成的坎坷经历也造就了这篇致力追求的美好亲情,这篇小小说情节短小但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父母的形象也在其中得以升华。

2、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教学目标:

1、感受父母浓浓的爱

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3、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练习法

学法:研读法等,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设置的情境中,利用老师准备的和自我原有的资源有效学习。 课前准备:

1、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2、收集古今中外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收集有关亲情类的歌曲,如《让爱住我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语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 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 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决定

表情

原因

当天傍晚

送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第二天早上

要回长子送次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要回次子送女儿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归还一百元要回女儿

痛苦

太小冷酷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 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 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到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请同学先指出地方,然后齐声朗读这些语段。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幻)

学生活动:1.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思考“父母的心”的内涵

2.四人小组讨论各自的观点。 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 老师明确:爱心、孝心、责任心(幻灯)

第11小节, “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 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第15小节,从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对孩子的爱,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从感情的角度,父母 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 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第11小节,“我就实话跟您说吧,我这心里呀,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再说也对不起我们当家的。”写出了母 亲对于当家的一种忠诚,对当家的高度负责一种的责任心,维护当家的利益。

第9小节,“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 也不对,如果可能„„”,体现了父亲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

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都明白了,父母在送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彷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 着这么多东西。

同学们,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能立刻作出某种决定的时候,心情往往是比较轻松愉快的,而当我们犹豫不决难 以作出决定的时候,内心往往是很沉重的、痛苦的,有时甚至受着情感的煎熬。文中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内心深处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煎熬,然而,他们却无怨无 悔,因为他们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真挚,那么执着。

在川端康成笔下,亲情是这么美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和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下面让我们共同了解川端康成的 经历。(幻)

川端康成刚满2岁父亲即病故,3岁时母亲也离开人世,7岁时祖母病故,后来他被寄养在姨妈家,在他10岁时姐姐 也因病死去,15岁时祖父又病逝。这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谓“孤儿的根性”。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 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3、三读课文,感恩父母心 过渡语: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节将至,江苏电视台“情感天下”栏目有幸邀 请到这三位孩子,他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经历,节目结束前,主持人请三位嘉宾各说一小段话,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以其中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一段话。 学生写作 学生发言 师生讨论

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精彩,你们都能体会父母的这颗心,看来,平常你们的父母没白疼你们,你们都是父母的 好孩子。

4、再读课文,评价父母心

过渡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告诫自己:遇事要理智点,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说:本文中父 母的似乎没有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 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学生发言 师生评价 总结:老师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报道:有一个叫黄留平的人,自幼流落到河南洛阳,等到他成家立业后,一直都有一个心 愿,到常州来寻找双亲。他说:亲生父母啊,我和你们血脉相连,一生牵挂。无论当年你们是什么原因放我一条生路,我都不会怪你们,我只是想见见你们,你们在 哪里啊?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知道亲人的爱不是靠生活条件的好坏来衡量的,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的,所谓“亲情无 价”。

过渡语: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 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 因为——孝心无价。

最后,我想改用艾青的诗句来结束这节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父母爱得深沉!”希望同学们学会用 感恩的心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同学们,将感恩进行到底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回家拟一条感恩父母短信。(音乐《让爱住我家》)

作业:

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结合名言名句)

第6篇:写给父母的心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想借着这此跟你们说说心里话。

有件事情我一直记忆犹新。一个周末早上我心血来潮要给你们准备早餐。我早起后回忆着妈妈煮鸡蛋的程序煮了三个鸡蛋,之后像妈妈为我细致的准备早餐那样把果酱涂在面包上,牛奶倒进杯子里。当你们起床后看着餐桌上的早餐时,我看到妈妈感动得泪花在眼里打转。我突然很难受,想到妈妈天天任劳任怨的为我准备早餐,我却习以为常的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忽视了每顿早餐中饱含的母爱,顿时一种愧疚感涌上心头。爸妈说那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一顿早餐,那也是我最有意义的一顿早餐,让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忽略小事中家人对我的爱,要学会感恩。

感恩爸妈给我生命,给我良好的生活,虽然我有时不听话会惹你们生气,但你们始终关心我、爱护我。儿子不善表达,但这份恩情我会永远牢记,长大后一定会孝顺、努力报答你们。希望你们一直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此致 敬礼!

爱你们的儿子

2016年12月20日

上一篇:操作岗位作业指导书下一篇: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