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学校管理制度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或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员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他们行动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寄宿生学校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寄宿生学校管理制度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学校寄宿生的管理

现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脏表现为:室内脏、墙壁脏、乱写乱划(画);乱表现为:室内摆设乱、床上乱、乱丢垃圾、午休和晚上睡觉乱、乱进出校园;差表现为行为习惯差,没有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抛砖引玉,求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经验,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该如何才能抓好农村寄宿生的管理。

一、现状分析

现在的农村多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大多都出去打工了,由于学校生源少,许多的教学点已经撤并,老人又不能接送,只好把小孩子送去学校寄宿,因此很多农村学校原来不是寄宿制学校改成了寄宿制学校,由于是新成立的寄宿制学校,学校的各种设施都没完备,如把教室改装成学生宿舍,教室改成食堂,教室严重不足,功能室不全……虽然教室不够,但不得不改,因为学生没有地方睡,有好多的教室还是多用:白天上课,晚上当宿舍。现在农村教师缺编较多,在编的后勤人员更是缺少。

二、导致寄宿生难管理的原因

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导致农村寄宿生难管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建设施不足,寄宿学生较多,学校没有专用的学生宿舍,一般都是用教室来做宿舍,宿舍较大,几个年级的内宿生合在一起住,且住得比较挤,这是造成学校对寄宿生难于管理的直接原因。如西林县西平乡中心小学就没有专用的学生宿舍,住宿面积太少,2013年春季学期420个寄宿生分住6间教室内,每间38平方米,平均每间教室将近住70位学生,住宿非常拥挤。住宿上无法按年级、班级和学生的大小来安排;学生住宿年级(大小)混乱,容易出现大同学欺负小同学的现象,对学生很难做到统一的要求,指定的各宿舍长也难于维持本宿舍的纪律,内务也很难做到统一的要求。

2.教室当作宿舍使用,室内没有卫生间。不管天冷或是雨天,所有住宿生要想方便必须到学校公用厕所方便,有的小学生年纪非常小,大小便很不方便,半夜偶尔有在宿舍内外乱拉大小便的现象。

3.学校没有专职的后勤管理人员,给寄宿生规范管理带来了不便。像我校在管理上只能采取全体教职员工每日轮班的办法,有部分值班人员工作不够尽责,对内宿学生的管理要求不到位,导致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如我校要求学生排队领饭,有值班老师监督,但有的老师在学生吃饭的时间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到位,又没能及时调换好或告诉值周领导,造成监管缺位,致使少部分学生插队、或不排队;规定学生吃不完的饭要倒入潲桶、吃饭时不能有饭菜掉落在桌子上或地上,谁给掉谁负责清理,但由于监督缺失,桌上、地上常有饭菜而无学生自觉清理;内宿生不按时休息,午休和晚上睡觉,由于教师做不到全程监督,造成学生很难养成午休和按时休息的习惯……

4.由于学校食堂面积小,学生没有固定的餐桌吃饭,只能排队领饭之后自由活动。天气太热或是雨天学生只能领饭回宿舍吃,卫生就成了问题。

5.学校教师对寄宿生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不到位。如个别教师明接到报告学生受到了,没有及时安慰受欺负的学生和批评霸道的学生;个别学生的床板损坏或被其他同学拿走也不帮及时换、补等等。

三、如何转变寄宿生的管理

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我认为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抓好寄宿生的管理。

(一)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职工有爱心、责任心、耐心:教职工不能说我是教师只管上课的、我是校警只管平安……,学生只要在校,教职工就要用心管好、为学生做好服务。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丢垃圾。

2.培养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洗澡、洗衣服。各班主任在这方面开展一些检查评比活动。

3.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求必须关心爱护寄宿生。一是关心他们的思想:寄宿生远离父母,学校教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教师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要有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关心他们的学习:因为寄宿生远离父母,无家长监督和检查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加上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较差,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对寄宿生要严格要求,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晚上,安排教师认真组织班级学生自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配强力量,健全制度。成立寄宿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住宿、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校长、值周领导、班主任定期巡查的寄宿生宿舍和学生食堂。

5.细化主管人员职责。严格执行夜间巡查制度、值班登记制度、查铺登记制度。每天晚上检查登记内宿生在校情况,将内宿生名单贴在所睡的床边上(如X号床:上床XXX 下床XXX),校警夜间每小时必须巡查一次以上,查看是否有学生睡觉后外出、是否有外人进入校园宿舍,以及是否有其它的不正常事件,并做好夜间的安全保卫,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非寄宿生不得在学校留宿,出现内宿生擅自出走或外宿擅自留宿的及时报告给班主任处理。做好夜间的安全保卫及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非寄宿生不得在学校留宿,出现内宿生擅自出走或外宿生擅自留宿的将及时报告班主任处理。寄宿生在学校规定的住校期间因病因事离校的,要实行报告审批、登记手续。认真落实寄宿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6.制定文明宿舍条例,定期进行评比和表彰。

7.培养小助手。每个宿舍选两个正副舍长,让他们负责本宿舍的同学考勤,监督和督促值日搞好卫生,休息时间督促本宿舍同学按时休息,对不按时休息的同学做好登记,过后交给班主任处理。

8.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向上级反映情况,给局改善办打报告,争取项目,建标准的学生宿舍和食堂,让寄宿生住上有卫生间的宿舍,有较宽的食堂用餐。

四、认真总结,考评表彰

1.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寄宿生管理的工作的科学方法,推行人性化管理,让学生在学校养成文明习惯,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时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

2.考核表彰,优先评选。计划将寄宿生管理纳入“教师年度量化考核”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中,结合日常与年终考评,对寄宿生管理进行测评,对寄宿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成绩突出的老师,学校在“先进工作者”人员推荐时,予以优先考虑。

3.责任事故,依章处理。凡在寄宿生管理工作中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玩忽职守,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当年考核为不合格,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凡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触犯刑律的,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总之,学校的好与坏取决于管理,只有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特别是抓好寄宿生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蔡华军

第2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策略

摘 要:寄宿制学校与留守儿童密切相关,随着留守儿童队伍不断扩大,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策略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儿童主体。寄宿制学校是一种与留守儿童密切相关的学校管理模式,它区别于走读制,由学校为学生提供膳宿,统一管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实理性选择,它可以有效解决因父母外出、家庭教育环境的弱化和监护职能的缺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贾伟,2017)。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固然有诸多好处,但是其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和质疑的焦点。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在观念、知识、能力诸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者、教师应该多反思自己的工作职责,作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我们有必要认真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探索了以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理念及对策。

一、“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是基础

“手榴弹炸跳蚤”事倍功半。正如党和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一样要精准,这是达到有效帮扶的前提和基础。寄宿制学校要认真对本校所有留守儿童调查研究摸底,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其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托管情况、托管监护人、联系电话等具体信息。留守儿童档案要由学校相关处室存档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如有留守儿童变动情况,要及时对联系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要安排部分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帮扶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狀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抽出时间去家访,并及时与外出的家长进行沟通,家校双方共同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思想问题,正确引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此,才可以逐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关爱网络,帮扶留守儿童。

二、多方面帮扶留守儿童是核心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一家人”管理中心,坚持“优先辅导学习、优先照顾生活、优先安排活动”的理念,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帮助,为他们营造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

学习上,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对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结合留守儿童的年龄、学习差异等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制订留守儿童学习帮扶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辅导。学校每天安排任课教师轮流为留守儿童辅导文化课。要求每一位有帮扶任务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计划,认真备课,为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熟悉其学习进度,并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检测,确保辅导的有效性,真正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确保留守儿童学有人管,学有人教。

生活上,学校要增配专门的寄宿生管理教师岗位,挑选责任心较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既要确保管理正常化,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减少他们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比如在茶余饭后要多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当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比如他们是否吃饱穿暖,心里有什么想法想告诉老师等等。这样既加深了师生情感,同时让寄宿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爱和关怀,也牵动了他们感恩的心。

此外,学校要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既要使留守儿童身心愉悦,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例如诗词朗诵、百科知识、排篮乒羽等球类运动,美术、书法、手工、趣味英语、文艺等活动。负责兴趣活动的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让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劳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功课的劲头也会更足,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龙锦华,2013)

三、搭建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平台是动力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与父母分离时间较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较为欠缺。这就需要学校格外关注他们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例如,校方可加大投入,安装公共电话、亲情视频教室,定时向学生开放,使得留守儿童可以经常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再如,逐渐将心理咨询室引进学校,并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共同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提高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调节能力是补充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学校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生存教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并做到及时表扬鼓励,给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机会;设置“留守儿童四自管理中心”,强化留守儿童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之心。由此,他们在内心中可渐渐构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样他们的自觉性和自立能力都会不断提高。学校应努力增强留守儿童的独立意识,提升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和不足,自主规划人生成长计划。引导他们自我评价,对照学校要求以及自己的目标计划,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学习和交际行为进行总结反思,逐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家校协同,各尽其能,尽全力解决好留守儿童身心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贾伟,陈景红.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审视[J].教学与管理,2017(4):12-14.

[2]龙锦华.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194-196.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120。

作者:殷世新

第3篇: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地位与管理

牧区寄宿制学校作为牧区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在推动和发展牧区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牧区寄宿制学校(简称牧寄校)是总结了近几十年牧区教育发展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走出的一条切合实际的、解决牧区教育分散办学矛盾的成功之路。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受到牧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经济占很大的比例。全地区辖六县一市人口约56万,其中哈萨克族占50%左右,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左右。富饶辽阔的阿勒泰草原是哈萨克牧民世代生活居住的地方,牧民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转场,每年往返于冬夏牧场的行程最长约一千六百公里、最短的也有四百公里左右,搬迁次数最多每年可达九十多次,分散在11.7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牧民游牧行程之长,居住之分散,搬迁次数之多在新疆乃至全国牧区也是少见的。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发展教育可谓艰难,难就难在“流动”和“分散”上。

1949年,阿勒泰地区只有67所学校,316名教师,在校生10025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根据牧区当时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特点,在牧区办起了“流动学校”和“马背学校”,但这类学校既无教室、课桌凳,也无办公地点,教师在山崖旁、松树下露天,上课,学生席地而坐,膝盖当桌,教师把一周或几周的课文读一遍,布置一下作业就算完事,教学时间和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巩固率只有20%-50%之间。例如哈巴河县牧区1974年有522名儿童进人“流动学校”,到1977年毕业时只剩242人,福海县科克阿尕什乡牧区1977年人学儿童80人,到1982年毕业时只有27人。从这两组数字可以看出,“流动学校"和“马背学校”作为牧区的主要办学形式,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新形势的要求下,牧区寄宿制学校这一新型的办学形式在阿勒泰草原牧区应运而生。

1977年开始,我们总结了牧区流动教学的经验,在群众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的吉尔乃县恰勒什海乡办起了阿勒泰地区第一所牧区寄宿制学校,这也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一所牧区寄宿制学校。1980年以来,特别是全国山区、牧区寄宿制学校经验交流会以后,阿勒泰地区牧寄校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各族千部群众和广大牧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迅速发展。阿勒泰地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80)84号文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1981)255号文件精神,根据阿勒泰地区的教育现状,于1982年制定了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牧区教育以寄宿制为主,集中办学为主、公办为主、全日制为主的发展方向,并作出在1985年以前集中人力、物力,每个乡办一所牧寄校的规划,提出了“四个一点”(县、乡财政各一点、学校一点、学生本人一点)的筹资方案,对在校生的助学金也提出了具体解决的办法。如1980年至1989年,全地区地方财政和乡、村、农牧民为教育集资达1318万余元。

实践证明,阿勒泰地区普及初等教育的成果是与牧寄校有直接关系的。以1989年为例,全地区有牧寄校48所,在牧寄校本部上学的中学生4710人,其中纯牧区学生1771名,寄宿率为48.5%;小学生10042人,其中纯牧区学生7725人,寄宿率为36%。在牧寄校本部上学的牧区子女占牧寄校所属牧区学生的58%。牧区学龄儿童人学率为94%,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5.2%,毕业率为81.3%,12-15周岁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为88.3%。牧区寄宿制学校在阿勒泰地区普及初等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牧寄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集中办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第一,在教学时间上,为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提供了保障,从而为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由于有了相对稳定的学习场所,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有了可靠的保证。使体音美器材实验仪器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有利于集中师资力量,有利于教师互相交流,为教师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提高教学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四、提高了牧区初等教育的“四率”,从而为普及初等教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由于学生从小受到集体生活和现代文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养成集体主义思想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将对他们走上社会后的生活甚至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阿勒泰地区的牧寄校发展与管理已逐渐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特别是进人九十年代,牧寄校年年有变化,年年有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牧区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在管理与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保证了牧区教育的稳步发展。

97-98学年,阿勒泰地区共有牧寄校49所,其中小学18所。在校生达29573人,其中小学生20029人,专职教师2077人,其中小学专职教师1391人,学生平均占有校舍面积3.97平方米。

牧区教育的稳步发展,为阿勒泰地区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牧区教育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充分认识牧区教育的重要性,把牧区教育的发展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

阿勒泰地区各级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发展牧区教育,把牧区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991年3月,阿勒泰行署下发了关于《印发地区教育处<阿勒泰地区牧业寄宿制学校管理规定>的通知》,《管理规定》共分为十章五十条,对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牧寄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6月,在哈巴阿县召开的“自治区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为阿勒泰地区牧区教育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92年3月,阿勒泰地委、行署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教育工作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使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并适当超前。并且作出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决定,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各族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与此同时,各县(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牧区教育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办法,有力地促进了牧区教育的健康发展。哈巴河县在牧区教育工作中提出了“五先一评比”的办法,即下去检查工作先检查牧寄校,先调配牧寄校所需人员,先配备牧寄校器材,先解决牧寄校经费,先照顾牧寄校职工待遇,每年年终牧寄校进行一次评比。吉木乃县加大对牧寄校的投人,保证了牧区学龄儿童就近人学,从根本上解决了牧民子女人学难的问题,为1997年率先成为地区乃至全自治区第一个“两基”验收合格的牧业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富蕴县提出牧寄校的管理要不断向“一流的管理、现代学校管理模式”迈进,近几年,牧寄校的管理和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8年10月,自治区在富蕴县召开了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現场会,总结了自治区牧寄校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为牧寄校是一种既适应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重要办学形式,对牧区普及义务教育和加快提高牧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

二、积极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努力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不断提高牧区教育教学质量,阿勒泰地区各级党政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真正把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落到牧区教育的实处,建立了一整套检查、监督、奖惩制度,并将行政、经济及法律手段运用到管理中,使社会、政府、家长都尽到各自的义务。各县(市)都依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催办制度》,采取一定的经济、法律手段督促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加大对“三法一纲”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做到了家喻户晓,使广大牧民的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显著增强。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善牧区办学条件,振兴牧区教育已势在必行。各县(市)制定了牧区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大大改善了牧寄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近几年,各县(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增加对牧寄校的投人,保证了牧寄校的各项费用。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开征以及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大力开展,牧寄校又有了新的发展。不断改善牧寄校的办学条件,是办好牧寄校的重要保证。阿勒泰地区牧寄校在地方财政困难、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不要,掀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师生们自己动手平整校园、硬化路面、植树栽花,修筑围墙、翻新校舍、修建运动场等,大大改变了牧寄校的面貌。现在,阿勒泰地区牧寄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1993年开始实施的世界银行“贫困I”项目和1997年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三片区)的启动,为牧寄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阿勒泰地区充分抓住了这个时机,有力地促进了牧区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今,牧区最好的建筑就是牧寄校了。

三、加强牧寄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是牧寄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阿勒泰地区牧寄校管理提出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人心管理为核心,不断强化目标管理,实行计划管理,狠抓制度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有一名好校长,就等于有一所好学校。阿勒泰地区非常重视牧寄校校长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把那些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熟悉牧区教育规律的优秀人才配备到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建立校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为确保牧寄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人手,注重抓好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彻底改变过去人管人的办法,而是通过纪律、制度来约束人,教师实行聘用制,能者上,庸者下,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进心,增强了责任心。并采取多种办法提高牧寄校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师范院校毕业生择优分配到牧寄校,在有计划地送出去学习进修的同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加强教师间相互交流。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照顾,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优秀教师的评定等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首先考虑牧寄校的教师,从而稳定了牧寄校教师队伍,为提高牧寄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阿勒泰地区牧寄校的师资水平已远远高出其他学校。

其次,加强对牧寄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牧寄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立德育工作机构——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以团支部、工会、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包括全体教职工在内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德育工作为中心改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近几年,在自治区内外发生的任何事件中,阿勒泰地区的教育系统以其稳定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受到有关部门的赞誉。同时,牧寄校狠抓了体育卫生工作,從而保障了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工作是保障向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进得来、留得住”的关键,也是发展牧区教育的重要环节。

阿勒泰地委、行署非常关心牧寄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办法,在牧寄校初创时期就为学校解决了一群羊、草场、耕地等勤工俭学基地,基本上配备了生活专用车,从而保证了寄宿生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学校都配有保育员、卫生室等。在各方面都对寄宿生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照顾。由于加大了对牧寄校各个环节的管理,牧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1997-1998学年,牧区适龄儿童人学率为96.8%,巩固率为97%,小学毕业率为98.4%,小学升初中的比例为75%。

阿勒泰地区重视牧区教育的管理,采取了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了牧区教育的稳步发展,涌现出一批管理与质量上乘的牧寄校,为阿勒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中,阿勒泰地区的牧区教育工作在中央、自治区的关怀下,在广大牧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牧寄校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其时代的背景,她适应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完善。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广大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改变。一些牧区定居工程的实施促使牧民改变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也给牧区发展规模办学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建立精品型和高效型学校提出了新课题。

牧区寄宿制学校在今后和将来一段时间,仍然是牧区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牧寄校办得如何,直接影响阿勒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完善,以及招生、分配和用人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投人,保证各项费用足额到位,加大对牧寄校的管理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督导和评估,真正落实“两基”、“两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改变单一的办学模式,立足牧区、面向牧区、服务于牧区,真正使学生既学文化知识,又掌握一定技术和技能。要加强牧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学力度,提高牧寄校学生,的汉语水平,使他们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十年来,阿勒泰地区的牧区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相信,只要发挥优势、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阿勒泰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为二十一世纪经济的腾飞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作者:阿达克

第4篇:**学校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

1 .凡住校学生须经学校批准,手续完备,方可人校住宿。

2.寄宿生人校后必须严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宿舍公约》,服从学校有关人员及宿舍室长的管理。

3.寄宿生实行集体食宿制,全体住宿同学必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学校设立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定期对各宿舍的学习、生活、卫生、纪律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优胜集体将给予表扬和鼓励。

5.寄宿生必须严守作息时间,早锻炼、上课、课间及自修时间不得在宿舍逗留,晚自习应上足、上好,保持安静,晚上熄灯后不得在宿舍讲话或弄出声音影响他人休息。早晨按时起床,参加早锻炼,不迟到,不缺席。

6.寄宿生必须严格执行请假制度,除学校规定的假期外,均应在校住宿,如因特殊原因不到校住宿者,须向班主任请假。晚自习时间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须征得值班人员同意履行有关手续,无故不参加晚自习者以旷课论处。请假手续办理后,学校有关人员将对请假学生去向进行确认。如果发现去向或事由与请假条不符者,通知家长给予追查,除进行退宿外,并进行严重警告处分。

7.寄宿生必须注意宿舍的物品安全,衣物、现金要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不要带到学校。离开宿舍要关锁门窗,睡觉时应关紧、锁好大门。

8.寄宿生在宿舍内不得打扑克、赌博;不得带各种含有酒精的物品入舍;寄宿生在校内外喝酒,一经发现,给予处分。

9.寄宿生必须按指定床位就宿,不得随意挪动床位,物品摆放应有序,宿舍内不得留其他同学或来客住宿、玩耍。

10.爱护公物,不准在墙上、门上乱涂乱画,不准在室内乱贴纸张,乱拉绳带,损坏公物者要照价赔偿,故意损坏公物者,要加倍赔偿。

11.注意节约水、电。宿舍内不得乱拉电线,乱接电灯及电器设备,水龙头用完后要关好。

12.搞好公共卫生,宿舍内每天安排值日生进行卫生值日,整理内务。认真做好周末宿舍卫生大扫除工作,不得乱倒垃圾、污水,禁止向水池及便池内乱扔杂物,不在宿舍内吃零食。

1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衣服被褥,勤洗澡理发,个人生活用品放到指定位置,禁止在室内悬挂衣物,不能将书籍堆放在床上,努力做到净、齐、美。

14.按时用餐,服从就餐管理,协助食堂搞好卫生,做到不浪费粮食,不得将饭菜带入宿舍区,禁止乱倒剩饭剩菜。

15.严禁在宿舍区内进行体育活动,宿舍区严禁带入打火机、火柴、电瓶灯等易燃易爆物品及管制刀具,宿舍内禁止点蚊香。

16.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寄宿生不得在校外购买无证摊贩的食品。

17.寄宿生应坚决服从生活管理教师和室长的管理,接受生活管理教师和室长的检查,不得顶撞、辱骂教师和室长。

18.以上条例,全体寄宿生必须遵照执行,凡违反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处分或取消住宿资格。

第5篇:莲花中学校外寄宿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校外寄宿生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我校周围环境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校外寄宿生。

第三条

寄宿生地点房主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一、管理职责

第四条

按照有关规定,校外寄宿生实行由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负责,由当地公安派出所检查,学校监管,房主负总责。

第五条 学校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单位,做好住宿地点的监督督查。由派出所负责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第六条

寄宿地点房主的主要职责:建立安全责任制,签定安全管理协议书,确保寄宿地点学生的安全。

第七条 学校要建立学校、家长沟通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寄宿生管理。协助派出所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建立健全寄宿生档案,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

二、安全管理

第八条

建立健全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制定落实预防措施,建立安全应急机制。学校配合当地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防疫部门定期采取“拉网式”,对各寄宿地点开展以“防破坏、防火灾、防事故、防爆炸、防坍塌、防中毒”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对不符合住宿要求的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实行优胜劣汰,由派出所查封,停止办寄宿点。

第九条

开展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存、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禁止学生将刀具、棍棒、有毒有害物品带入寄宿地点。

第十条

加强学校校舍、设施、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保卫,设立防火防盗设施,定期检查并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汛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对学生的安全威胁。

第十一条

严格门卫值班、巡逻制度和学生请、销假制度,全面掌握学生请假、到校、离校等情况。寄宿生住校期间未经准假不得擅自离去。

第十二条

住宿点按时负责关锁大门,如有紧急情况向当地政府或学校报告。

三、卫生管理

第十三条

建立卫生负责和检查制度。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重大疫情报告制度,做好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十四条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

第十五条

加强与县(乡)医院、卫生院的联系,建立与医疗机构及时沟通、救助的机制。寄宿生如有疾病,应及时治疗。

第十六条

配备必需的清洁卫生工具,切实做好寄宿点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保持寄宿点干净、整洁、卫生。

四、饮食管理

第十七条 教育寄宿生不吃零食、不饮生水,严禁房主摆摊设点,向学生出售过期食品。

五、住宿管理

第十八条

建立宿舍管理制度,按标准配备学生,不得超员住宿。

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学生宿舍。严禁通校生在寄宿地点逗留和留宿。

第十九条

对学生宿舍实行由校领导带队、班主任协助夜间巡查、值班制度,督促学生遵守住宿纪律,按时作息。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

按照男、女学生相对独立的原则安排住宿,尽量做到女生相对集中住宿。 第二十一条

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

第二十二条

建立寄宿生信息档案,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开始 附:校外住宿舍管理机构。

2016年9月

附件:

莲花中学校外寄宿生个管理机构

组长:贾建平

副组长:闫相福 邓建宏

组员:赵国荣王茂林 吴小平 李斌 冯耀军

张雄明 车建辉 赵彦鸿 各班班主任

包片负责人及检查人员安排:

上河村: 闫相福 吴小平 马建忠

王晓东 陈旭东 郑小龙 车来仓

仁义村: 贾建平 王茂林 李 斌

车建辉 赵建斌 张雄明 王振强

小户村: 邓建宏 赵国荣 王启家 盛特喜

第6篇:小学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

阳坡中心小学校外寄宿生

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外寄宿生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创建平安校园,为校外寄宿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依据县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组 长:

刘挽银

副组长

周恒明

李江平

组 员:

张永珍

田宏旺

李嘉斌

李艳花 李觅宁

朱引霞

李亮亮

张艳丽

柴天庆

师军军 程小刚

钱喜生

二、制度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学校与房东签订安全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存档。

2、学校(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校外寄宿生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和家长(房东)协商解决。

3、班主任对本班校外寄宿生建立信息系统,摸清校外寄宿生的实际情况,并造册登记。

4、学校、班主任定期召开会议,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学习寄宿生有关安全制度及行为要求。并做好记录。 5.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深入校外寄宿学生生活,实际查看学生寄宿情况。对有安全隐患与家长(房东或委托人)协商解决。并做好记录。

(二)房东(委托人方面)

1、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较差,校外寄宿生应有监护人(受家长委托的房东)负责并承担安全责任。。

2、房东(家长)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护自救意识和能力,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安全工作,按时学习和休息。

3、寄宿生不得在危房、漏房中居住,灶房和卧室必须隔离。

4、学校(房东)教育学生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和饮食卫生,严防火灾、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煤气灶要注意通风 。煤炉不得在室内摆放,过期食品不得食用。

5、房东督促教育学生关好门窗,严防偷盗和坏人投毒。

6、房东(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安全检查,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

三.本办法从二零一二年三月十日起实施。

阳坡中心小学

第7篇: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北沟中心小学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评定工作实施办法

为认真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规范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县教育局、财政局有关要求,以及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和发放细则。

一、使用原则

对农村寄宿贫困生进行资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要严格标准,坚持“扶持贫困、公正客观、保证效益”的原则,把扶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贫困寄宿生界定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在本校就读的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住校学生。其优先照顾八类学生: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

2、家在农村人均年收入低,生活贫困的家庭子女;

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

4、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5、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困难的子女;

6、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7、因建设征地导致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学生;

8、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

少数民族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寄宿生优先予以资助。

三、资助标准

小学生每生补助人民币伍佰元整(500.00元)。

四、健全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杨建生为贫困寄宿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召集会议审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并上报,成员为其它班子成员、各班班主任参与审定。

五、评审程序

1、确定补助学生数。

2、公开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信息。学校将贫困寄宿生补助名额、补助条件和申请补助程序在校内进行公示。

3、申请。学校根据什字学区下达的补助名额,组织各班级根据规定的补助条件,认真摸排,确定对象,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初步拟定各班补助名额和对象,组织填写申请报告和《什字学区2013年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4、评审。学校评审小组在收到班级提交的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逐一审核,认真评议,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对象。评审小组会议要有规范、完整的会议记录。

5、公示。学校将拟定补助学生名单在校内公示栏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补助学生姓名、补助金额、家长姓名、家庭困难情况、举报投诉电话等。公示内容要书面存档。

6、申诉。在公示期间内,教师或学生家长(监护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学校领导小组在接到提请复议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7、上报。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填写《北沟中心小学贫困寄宿生汇总表》,将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申请表》和《汇总表》上报学区。

8、档案管理。学校要将相关文件、学校工作组织、工作制度、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汇总表》、会议记录、发放生活补助费凭证和表册等资料集中整理归档,专人管理。

六、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北沟中心小学

2017年3月21日

第8篇: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榆中县东古城小学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发放细则

为认真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规范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县教育局、财政局有关要求,以及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和发放细则。

一、使用原则

对农村寄宿贫困生进行资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要严格标准,坚持“扶持贫困、公正客观、保证效益”的原则,把扶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使用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在本校就读的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住校学生。其优先照顾七类学生:

1、享受农村低保的家庭子女。

2、孤儿或单亲单亲家庭学生。

3、父母或本人残疾的学生。

4、两女结扎户的学生。

5、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6、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7、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三、资助标准

小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如上级补助标准提高,学校将及时执行新标准)。

四、健全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长蒋伟为组长的贫困寄宿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小组成员为席辉,许维革、岳玉凯、赵永安。学校成立由总务主任许维革为为组长的贫困寄宿生资金发放领导小

组,具体负责寄宿生生活费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其成员为各班班主任。同时,学校成立了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为蒋伟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评审小组负责贫困寄宿生的评审认定工作。

五、评审程序

1、确定补助学生数。

2、公开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信息。学校将贫困寄宿生补助名额、补助条件和申请补助程序在校内进行公示。

3、申请。学校根据清水驿学区下达的补助名额,组织各班级根据规定的补助条件,认真摸排,确定对象,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初步拟定各班补助名额和对象,组织填写申请报告和《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报告和申请表要经所在行政村政府盖章。

4、评审。学校评审小组在收到班级提交的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逐一审核,认真评议,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对象。评审小组会议要有规范、完整的会议记录。

5、公示。学校将拟定补助学生名单在校内公示栏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补助学生姓名、补助金额、家长姓名、家庭困难情况、举报投诉电话等。公示内容要书面存档。

6、申诉。在公示期间内,教师或学生家长(监护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学校领导小组在接到提请复议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7、上报。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总务处(会计)填写《榆中县东古城小学贫困寄宿生汇总表》,将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申请表》和《汇总表》上报学区,再由学区上报县教育局、财政局进行审核汇总。

8、档案管理。学校要将相关文件、学校工作组织、工作制度、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汇总表》、会议记录、发放生活补助费凭证和表册等资料集中整理归档,专人管理。

五、费用发放

1、学校贫困寄宿生人员确定后,由学校按补助标准统一填制《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并报学区、县教育局、财政局审批。财政局审批后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拨入所属银

行,然后学区账户分拨我校。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到位发放后,学校要让享受生活补助费的学生进行签字,以确认生活补助费是否及时发放到位。

六、监督检查

1、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事关落实党和国家扶贫助学政策,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学校要成立评审组织并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资助工作公正及时,落到实处。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位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坚持原则,规范操作,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将补助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补助的贫困寄宿生身上。

2、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足额用于寄宿生在校期间的伙食开支,学校和任何教职工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学校也不得任何理由虚假冒领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

3、加大宣传力度,让有关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心送到千家万户。

4、农村寄宿制贫困生每学期评定一次,期间学校可根据学生家庭脱贫、返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

5、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应。

6、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有关规定、弄虚作假、挪用资金和拒不落实寄宿生补助费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七、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榆中县东古城小学

2012年2月26日

第9篇:万泉镇中心小学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教育局、学区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特对我校校外寄宿生的管理作以下规定:

一、寄宿要求

1、认真听取分管寄宿教师、班主任、值周教师进行的安全教育和常规安排。

2、早上按时起床,按要求整理好自己的床铺,进行洗漱、打扫卫生和早餐,按时早读,和其他学生一样遵守学校的一日常规要求。

3、放学后,按时做饭;按时息灯就寝,不能有侵犯他人休息的现象。

4、寄宿学生要积极配合相关管理教师,认真履行既定职责,并不得随时非常规外出。

5、寄宿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严禁以大欺小,以众欺寡;相互之间团结友爱,有了磨擦或分歧,要冷静处理,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寻求妥善解决。不得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6、周末放假期间,若未经班主任和分管寄宿教师的同意,要一律回家,不得在校内外逗留。

7、保护环境、爱护财物,不得损坏宿舍、教室和校园内的一切公私财产。

8、杜绝非住宿人员乱进宿舍和男女生互窜宿舍,严禁宿舍晚上留宿他人。

9、除了照明电以外,谨慎使用其他电器,最好使用煤炭、煤气做饭或取暖,同时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晚上熄灯前一定要做好

通风换气工作,一旦出现其他问题及时向分管教师、班主任或房东汇报,不得私自接电或侍弄电源开关等。

10、全体寄宿学生要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纪律,处理好与房东的关系。

二、安全管理与责任

1、对寄宿学生施行“三层管理、三组配合”的管理责任制,即学生寄宿房东、班主任和寄宿管理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各尽其责,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全面搞好寄宿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安全工作。

2、学生寄宿房东要按《寄宿学生管理责任制》的要求,担负起对寄宿学生的住宿、卫生、摆放、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责任,要勤检查,勤了解,定期对分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疾病、饮食、防火、防盗、用电)教育并兼顾学校的要求做好提示(或警告)和督促落实。

3、寄宿生管理管理教师要配合值周要求,把对寄宿学生的管理纳入学校的专项常规管理,高度重视,要对寄宿学生进行两周至少一次的常规督查,做好一日考核,落实到个人德育量化进行考核。

4、班主任要加强对本班寄宿学生的安全教育,经常了解寄宿学生的思想动向及生活情况,积极配合其他管理人员搞好工作。寄宿学生一旦生病,班主任要高度重视,随时掌握情况,必要时负责送学生回家治疗,不能放任学生在宿舍内长期睡床。

二○一一年九月

万泉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主题党日活动记录表下一篇:幼儿园半日活动计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