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工作会讲话稿

2022-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教师工作会讲话稿

陈桦副省长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今年教师节前夕,卢展工书记专门视察福州温泉小学,对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黄小晶省长在今天上午召开的第二届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表彰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这次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研究部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刚才,九个设区市领导汇报交流了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的情况,从总体上看,各地都比较重视,采取不少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还不平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不移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政策框架、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去年,省委、省政府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教育、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反复研究破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难题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省委常委会议、省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门研究,出台了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根据新形势下教育发展需要对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的一次全面部署,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省政府《意见》出台后,省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研究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意见》的贯彻实施。厦门、漳州、南平等设区市结合实际出台了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的实施意见。全省上下各级各部门关心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长期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根据省政府《意见》,我省在全国率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核增了6500个编制用于补充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打破了农村学校“超编缺人”的困局。同时,针对农村教师补充难的问题,制定实施了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今年,还制订出台了经济困难县新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省级财政在三年内每年资助20个县600名新补充农村教师的工资性支出。近几年各地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教师管理体制,广泛实施了县域内教师校际交流轮岗交流制度和城镇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在加强薄弱校建设,推动均衡教育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是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以来,我省集中开展了“师德建设年”活动,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建立了教师教书育人评价体系和师德激励机制,评选表彰一批省杰出人民教师和优秀教师,涌现了阮文发等一批师德典型,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厦门市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南平市开展师德师风“十查”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规范从教行为。今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了33名杰出人民教师,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关心爱护。

四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已分别达66.5%和63.6%,均比2000年提高近50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也达到91.2%,比2000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52.8%,是2000年的2.5倍,中学高级教师比例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近五年来全省累计培训教师达100万人次,省级还培训了1000多名学科带头人,福州、泉州等地着力打造名师队伍,组建了“名师工作室”,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龙岩市投入专项资金,将1600多名农村骨干教师免费送到龙岩学院脱产培训半年,促进农村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五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教育工委,基本理顺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以聘任制为核心,“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正在全省中小学校逐步建立。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基本建立,今年全省还首次组织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统一公开招聘考试,推动了新补充教师质量的提升。职称改革不断深化,岗位设置管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六是中小学教师待遇明显提高。2004年,我省全面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国库统发机制,解决了农村教师被拖欠工资的问题。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提高了全省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目前,全省已全面兑现了增资,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地还积极探索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同时,大部分县(市、区)都能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教师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上述措施有力有效地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激励了广大中小学教师为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持续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发展指标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60%以上的县已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6.3%,幼儿入园率达89.24%。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寄宿生资助体系,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步伐。2006年春季,我省比全国要求提前一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并推广“免费营养早餐工程”。2008年将免除学杂费政策覆盖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同时,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消除全省345万平方米D级危房任务,今年又新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并将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23亿元历史债务;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启动中小学合格校建设与评估;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为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学点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农村中小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造了初步条件。可以说,基础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发展成就。

当前,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的三大战略性任务,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推进三大战略任务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牛鼻子”,各地要立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当前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省基础教育已步入由全面发展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必须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海西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参与推动。

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来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质量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按照新课程设置比例要求,小学语文、数学课程占33%~37%,体音美、外语、科学课程应占32%~39%,目前我省小学语文、数学教师为76.9%,明显过剩;体音美、外语、科学教师仅11%,严重不足。教师学科结构的严重失衡,造成了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部分学校特别是大量农村学校,由于缺乏专任教师,难以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点不下决心改变,以素质教育为主的高招改革就有可能对农村学生产生新的不公平。在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农村学校不能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不能再继续下去,必须力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予以解决。二是教师专业素养与实施素质教育还不相适应。一些教师安于现状,被动应对,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知识储备和教学方式都还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灌输和“题海战术”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评价机制,与教育教学改革衔接不够紧密。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标准的倾向,在不少地方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教师对从事班主任工作、德育美育体育工作重视不够。教师培训对一线教学的指导和支持作用不够明显,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不够活跃,教师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结构。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择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我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客观存在。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城区优质学校生源爆满,薄弱学校缺乏吸引力,“择校”现象难以有效遏制。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十分迫切。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义务教育法》也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也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应该承担的义务。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师资不均衡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是同一区域内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师资源在城区校和新区校、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同一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亟待加强,在一个区域内群众择校主要是择教师,在现阶段均衡教育既要关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也要关注同一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问题。二是农村教师队伍仍然相对薄弱。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个别设区市46岁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比例已高达46%;农村学校大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事业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任重道远,这些问题必须勇于面对,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规范从教行为,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教师是教育行业的窗口。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关键要通过教师这扇窗口,让群众了解教育、认同教育,支持教育。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育乱收费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中小学校的办学行为逐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总体比较有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教育行风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管理薄弱。中小学违规收费,统一征订或变相统一征订各类提纲、试卷、练习册、辅导材料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在今年春季的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收费检查中,仍有109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存在乱收费行为,占受检学校的1.6%,查处的违规收费金额达300万元。二是部分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足,职业行为不规范。有偿补课、变相补课等行为仍然在一些教师中存在。个别教师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也有的教师置学生于不顾,采取了不恰当方式表达个人利益诉求;极个别教师的违法乱纪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严重损害了教育系统的形象。有的涉案教师(校长)道德之败坏、行径之恶劣,令人愤慨。在教育行风建设上,不敢管、不愿管,管不严、管不实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办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大力促进教育行风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三、突出重点,实干实效,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作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要提升思路求作为,牢固树立教师队伍优先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上下功夫。要精心谋划求作为,各地要科学分析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结合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细化量化具体任务,在统筹规划、精心运作上下功夫。要突破重点求作为,以师德建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在破解难题、培育新亮点上下功夫。要艰苦奋斗求作为,强化责任意识、作为意识,加大投入,勤俭办学,在主动运作、实干实效上下功夫。要通过3到5年努力,使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促进基础教育在新时期的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当前,要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一)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

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加强中小学教师队

伍建设。

一要强化师德教育。师德教育要贯穿于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日常管理全过程,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要改进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各地、各校要结合庆祝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集中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感、光荣感,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在中小学教师评优评先中,要坚持正确导向,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基层农村等困难地区教师倾斜,推出一批长期默默无闻、扎根基层,为教育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典型,让“平凡之中的伟人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的福建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唱响。

二要践行师德规范。要以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的“四点希望”为目标,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明确教师岗位责任和行为规范,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是学生人生第一引路人,教师的师德规范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要强化教师的育人责任,在全省广泛开展“教师进家庭、进社区”等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三要落实师德监督。要把师德放在教师考核评价内容的首位,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职务聘任和晋升、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检查评估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达标升级、评先评优和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管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补课、有偿托管、弄虚作假、学术腐败等突出问题,对师德表现不良的,要及时进行诫勉、警示以至予以处分;对道德败坏、影响恶劣的,要依法取消教师资格、调离教师岗位;对校风师风不正、师德建设不力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并追究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各地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局出发,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力争在3年内使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5年内基本实现农村教师结构合理,编制数、实有人数和财政供养人数相对应。

一要尽快核定并用好教师编制。编制是补充教师的前提,各地要尽快按照新编制标准开展编制核定工作,年底前全部核编到位,确保今年起就“有编可用”,能够补充一批新教师。教育、编制、人事部门要调整好本地中小学教师编制,满足教师补充需要,规范编制管理,提高编制使用效益,不仅要按编配齐教师,更重要的是配好配强教师。针对城镇学校大量接收进城务工子女和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要统一掌握教师编制需求,做到总量调控、城乡统筹、互补余缺。教师编制总量有限,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还应立足于教育系统内部调整结构。各地要认真清理被挤占挪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要限期归队或与学校脱离关系。结合实际,通过竞聘上岗、转岗、离岗退养等多种途径,分流不具备教师资格、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要及时补充农村紧缺学科教师。把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师资作为当前教师补充工作的重点,着力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各地和教育厅、公务员局要一起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把教师补充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事紧缺学科教学工作。要大力开展教师转岗培训,解决好转岗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等问题,遴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富余学科专任教师,通过专业学习,转岗从事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紧缺学科的教学工作,满足农村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三要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和幼儿师资的培养。我省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后,大量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撤消、转制或合并,目前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任务不够落实。必须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切实培养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师资。近几年要重点培养小学外语、信息技术、艺术、科学、综合实践和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师资。各设区市要支持当地本科院校,整合原有师范院校的办学资源,使之成为当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可以探索农村小学教师“五年专”定向培养模式,适当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要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及时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办好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使之成为我省幼儿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考虑到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需求,近几年还要保留一定规模的中等幼儿师范教育,各设区市也可以选择1所办学基础好的中等职业学校,经评估合格后,培养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四要把好新增教师的“入口关”。教师补充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必须坚持“凡进必考”,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教育部已经要求各地建立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公开招聘考试制度。今年,省里首次组织公开招聘考试,这一做法有利于规范招聘程序、严格选人标准、保证新增教师质量,也有利于保障就业公平。省教育厅、公务员局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各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真配合。新增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严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条件,规范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严格教学见习期考核,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训练,提高新教师对教育教学岗位的适应能力。厦门市对非师范类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要接受一学期的专业培训;新录用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后,要到优质学校跟岗实习半年。这些措施对于帮助新教师掌握教学常规、积累教学实践经验都十分有益,值得各地借鉴。

(三)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研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时,提出了以师资均衡配置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思路,提出了在体制上建立完善“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新模式;在政策上出台了学费代偿制等一系列措施。当前,师资均衡配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各地要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意见》上来,进一步重视起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求在重点问题上取得明显突破。

一要立足师资均衡配置推进综合改革。推进教师均衡配置,首先要着力解决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问题,解决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问题,改变农村教师队伍总体比较薄弱的状况,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其次要解决好同一区域内,师资资源均衡配置问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创造条件。目前在一些市区、县城群众对市、县区域内学校差距引发的教育不公平意见较大,这里有基础设施的差距,但更主要是教师教学差距、学校管理差距。推动教师均衡配置,要着眼于上述两方面,从先易后难入手,坚定不移加强农村和城市薄弱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要立足于教师均衡配置,推进综合改革,如一些地方实行优质校托管薄弱校,从管理、人力资源上有效地加强薄弱校建设,一些地方通过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有效地改善了现阶段教育不公平问题。

二要抓紧建立“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体制机制。完善“以县为主”教师管理体制,将中小学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是省委常委会议慎重研究做出的重要决定,目的是消除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中小学教师在身份、待遇上的差异,使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区域人”,构建有利于解决农村教师补充问题,推动教师交流,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的管理体制。教育、人事、编制、财政部门要按照“管人”“管事”相一致、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意见》规定,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教师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出台操作性措施,努力建立一个分工合理、责权明晰、精简高效、协调有序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

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后,要探索建立“县管校用”的新模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切实增强农村师资力量。各地这几年广泛开展的城乡教师对口支援、城镇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活动,对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很有帮助,要进一步深化、推广。要按照省政府《意见》提出原则上各县(市、区)域内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一般是6~9年)的教师,任满两届(每届3~5年)的校长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中心小学与完小(教学点)之间交流,并形成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这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分析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均衡教育的要求,遵循“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增强农村校和薄弱校师资力量为重点,统筹规划教师合理流动的工作方案,要坚持规范公平、公平操作,确保教师队伍稳定。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严防人事腐败。

三要完善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措施。认真研究适应教师“县管校用”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教师交流过程中的职称评聘、待遇衔接、生活保障等问题。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充分发挥职称评聘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校际交流。二要配套解决校际交流教师的住房问题。各地要通过改建、新建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修建教师周转房,产权属于政府,使用和管理由学校负责,不得出售、外租。三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各地要落实绩效工资改革中设立农村教师津贴的政策,适当提高偏远山区、海岛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省里将设立农村教师奖励基金,定期表彰奖励长期在农村从教的优秀教师。

今年,省教育厅和公务员局在全省确定了11个县(市、区),进行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各试点县(市、区)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省新体制的建立积累经验,省教育厅、公务员局要善于总结各地试点工作经验,指导全省,稳步推进这项重大改革的全面实施。

(四)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一要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后,我省教师培训工作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着重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一个时期,教师培训要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以师德修养、新课程改革、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为重点,突出抓好两支队伍的培养培训。一是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抓好农村教师培训。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轮训农村教师。各市、县(区)教育部门也要结全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培训实施方案,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认真完成本级的培训任务。二是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支能够引领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级遴选培养百名名师和名校长、千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校长,努力造就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家。各地也要制定有效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和校长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能力,进一步壮大我省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三是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具有覆盖面广、实践性强、工学矛盾易协调等特点,要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成为实现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着力建立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专题讲座、课堂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岗位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对校本培训要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评价、有总结,营造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积极为校本培训提供培训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和各种服务。校本培训情况要列入学校办学评估范围。

二要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以教学基本功、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位大练兵和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调动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尽快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岗位大练兵和教学技能竞赛应该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教师参与岗位大练兵和教学技能竞赛的情况,应当作为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之一。各地要广泛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做到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员提高。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第一线,掌握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省教师中形成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要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要努力建设好。继续把福建教育学院建设成为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的主要基地和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询及业务指导中心。各设区市也要重点建设1~2个市级培训基地,每个县要认真办好1所教师进修学校。要充分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资源,把教师进修学校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功能、适应多种学习模式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从学历教育为主向教学能力培训转变,从师资力量、教材、教学体系上全面改革,提高培训实效性。要建立健全培训师资库,实现优质师资共享。积极探索培训模式改革,大力开展名师“送培下乡”、远程网络培训等,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一要切实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是引导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从教行为、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管理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中小学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要进一步发挥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激励作用,各地要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及时改革原有的教师评价体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量、业务能力、专业发展、工作成效等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把师德和育人放在首位,突出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育教学能力和教书育人实绩的考核,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二要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管理。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带头人,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校长是具备教育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不同于一般行政干部,必须坚持“五重五不简单”的原则,选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力突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担任。各级教育工委、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明确校长任职资格和条件,全而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把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中小学校长主要选拔方式。要加强对校长的绩效考核和任期考核,加强对学校办学的督导评估,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民主监督机制。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能力的培训。

三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从事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教师的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切实选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大力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保障班主任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班主任工作;并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向班主任倾斜,在学校管理中注意倾听班主任的意见,突出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班主任成为广大教师踊跃担当的光荣而重要的岗位。

(六)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教师,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教育事业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要组织实施好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是教育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建立符合中小学校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实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深入研究解决调整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切实维护好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工资改革关系教师切身利益,事关教师队伍稳定,要坚持“阳光操作”,绩效工资的考评标准、分配方案要公开,并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各地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面引导,切实发挥绩效工资打破大锅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要妥善解决代课人员问题。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省民办教师退养工作总体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好。这次绩效工资改革也统筹考虑了这个群体,希望各地继续落实好省有关政策,确保稳定。对于全省现有的3000多名代课人员,有关地市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按照“政府统筹、坚持标准、有进有出、积极稳妥、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招聘、转岗、辞退、补偿等多种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对于具有教师资格、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代课教师,要优先予以招聘。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后,各地要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规范中小学校的用人行为,坚决杜绝产生新的代课人员,严禁“一边清理、一边新聘”。

三要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受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民办学校在办学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各地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权益。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进一步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教龄和工龄计算、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利。规范民办学校教职工聘用合同,明确民办学校与聘用教职工的权利义务,并督促民办学校按合同兑现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并参照公办学校岗位结构标准聘任具备相应职称的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督促民办学校落实教职工法定待遇。

同志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谐奋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四求作为”,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实干实效,努力开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2009年9月3日)

第2篇:在云南省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实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国务院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出来。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政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政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政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州市、县市区要抓紧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联系教育教学业务,熟悉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优势,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三,要落实到位,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本次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师队伍状况,认真培训好相关工作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工作,根据改革后新的职称制度体系,做好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组织评审、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要宣传到位,营造改革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改革涉及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全面改革的宣传解读,将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加强对改革实施工作的跟踪和信息沟通,注意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政治敏锐性,做好各种矛盾的化解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第3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今天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学校体育工作,总结交流经验,查找差距问题,分析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运会开幕前,会见了全国群众体育与体育系统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以及全运会群众比赛获奖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战略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對体育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书记深刻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追求。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强调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一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要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强调促进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充分肯定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学校体育既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校体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学校体育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2016年国办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工作思路、政策任务和工作机制。此外,通过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完善标准建设,以规范工作开展,引领质量提升。同时,围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制定管理规范,把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纳入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督导检查,学校体育办学条件、质量控制、绩效评价等有了制度依据。总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实现了“六纳入”,即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到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是学校体育条件保障更加坚实。各地在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建设项目过程中,加大体育教学设备器材配置、场地设备建设力度。各地各校加强管理,有效化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风险,促进学校体育安全有序开展。着力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是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富有成效。过去5年来,阳光体育运动普遍开展,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各地各校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牢固树立体育育人理念,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总的来说,学校体育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为全民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指标稳步上升,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指标止“跌”回升、稳中向好。

四是校园足球引领作用得到发挥。继2014年召开首次青少年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后,2015年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校园足球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软硬件建设水平都在稳步提高,设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扶持资金,培训20余万师资、裁判、教练和管理人员。以点带面拓展推广范围,全国共认定和命名超过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2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12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赛促练提升实效,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制度。可以说,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局良好、形势喜人。校园足球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明显,并辐射到校园篮球、排球等项目中,校园足球服务立德树人、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和奠基中国足球事业的作用正在显现。

五是各级各界支持学校体育氛围更加浓厚。“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天天锻炼、人人健康”“体质强、做栋梁”等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行动。很多企业、新型社会组织和体育机构支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项目和师资建设。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员志愿服务学校体育,媒体积极宣传学校体育工作,营造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立足大局,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自觉服务于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二是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校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促进科学发展,努力构建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体制机制。四是坚持依法保障,把学校体育治理纳入依法治教之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学校体育治理法治化水平。五是坚持凝聚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和大力推进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切实提高责任感紧迫感

在充分肯定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无论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群众多元多样的体育需求,还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都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握新要求,直面新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既出现了不少“显忧”、又存在着不少“隐忧”。这就需要学校体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

二是要从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高度,把握学校体育工作的更高要求。我们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将体育事业与国运兴衰的关联提升到新的高度,既是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彰显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在,参与体育、促进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目前,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5%左右,但运动理念和方法不科学、场地设施建设不配套等,制约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学校体育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为孩子们培养受用终身的运动技能和健身习惯,也为竞技体育发展培育后备人才。

三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总体上看,虽然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然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一方面,学校体育有自身发展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同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存在较大差距。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还很薄弱,不少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仍不能保证。体育教师和场地设施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等。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发展也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外部政策的不配套。比如,部分家长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对在体育课上开展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训练顾虑重重。社区支持和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软硬件条件严重不足,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力度不够等。必须强化对学校体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要攻坚克难、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学校体育再上新台阶

还有一个半月,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今后贯穿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良好态势,坚持改革探索,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促进学校体育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一要明确定位,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要聚焦身心健康这个“基本点”,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认知观念,让学生带着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受益终身的锻炼习惯健康成长、走向社会、走好一生。要围绕健全人格,把学校体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塑造学生阳光、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要坚持面向人人,既要支持部分学生发展体育特长,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打牢全体学生的健康基础。要着眼运动技能,既让学生“动起来”,还要有“一技之长”。要注重依靠制度,不仅要发挥重大活动的示范带动效应,又要以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二要遵循规律,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校体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擎,遵循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律。一方面,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解决好体育教学简单化、应试化、随意性大、不够科学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防控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要巩固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开足上好”体育课为标尺,既要保证课时,又要防范“注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和推广体育教学资源,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要因地因校制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体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项目。要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发展校园冰雪运动。要注重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特点和运动能力,开展分专项、分阶段、分层次的体育教学。要研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要深化体教结合,既要以丰富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又要着力解决影响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畅通校园体育与专业体育、职业体育协调互动的通道。要坚持育人为本,打牢教学根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校园足球普及面并提高技术水平,辐射带动其他体育项目发展,构建体教深度融合的青少年训练竞赛体系。要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自覺、自愿接受体育教育和感受健康文化的机会。要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健全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校方责任险,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三要完善机制,强化课外锻炼和竞赛体系建设。要把课外锻炼作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常坚持、重养成。要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特别要保证必要的运动强度。要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要加强青少年人群的社区体育建设,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协力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局面。要完善竞赛体系,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构建县、市、省、国家四级竞赛体系,畅通体育特长学生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四要强化保障,提升体育教学基础能力。体育教师队伍是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人才基础。要利用现有政策和渠道,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教研人员,大力培育骨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基础设施是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障。政策已经明确要求,把學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督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经费投入是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给予倾斜。各级教育部门要根据需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要完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要落实责任,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学校体育工作基础薄弱、面广量大、点多线长,迫切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推动改革发展。各地要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和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要发挥好教育督导的作用,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校园足球等专项督导检查,督导各地落实发展学校体育相关政策。要发挥好体育教学质量监测的“风向标”作用。实施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制度,定期开展体育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发挥好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完善和规范体育运动项目考核和学业水平考试。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在高校招生录取时,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既坚持教育部门主导,又落实多方责任,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要加大宣传力度,交流典型经验,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体育观和健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学校体育工作事关亿万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开创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4篇:体育教师-体育教师 体育老师工作总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完善自我。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工作,严格按来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主动承担工作职责和应尽义务,能按时保质完成本职工作和学校临时指派的工作任务,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

健康地发展。体育教师体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四年级和初三年级二班三班的体育课教学,除此之外我还负责学校广播室的管理、课间操、升旗和学校集会时的音乐播放,我首先根据各年级体育教育教学大纲,体育教材,学校的体育器材,场地,以及各个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可行性的教育教学计划。每周能够按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上课。(1)、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常规教育:即、建立病事假制度,必须穿运动鞋,穿的衣服必须宽松有利于体育运动,要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等。(2)、在教育教育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处做学生的表率。(3)、在教育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采用讲解、示范、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尝试和体会,充分发挥了

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4)、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5)、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差学生的教育,对他们采取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态度,找出学生差的原因,及时找他们谈心,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上,稍微有发光点就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差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和提高。体育老师工作总结。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

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学校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基本功,积极参加中区体育教研活动,通过听课活动加强了个人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必要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一学期来没有出现危险事故,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体能、掌握了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了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上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上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学校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第5篇:体育教师工作总结-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

xx年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又到了本学期教学总结的时间,反思在这一学期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体育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下总结,并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认识

在一学期里,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在思想上严格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

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的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好同志。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

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八年级的学生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教学,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

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

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和课余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作为体育组的一员,通过其他教师和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xx年年“太保寿险杯”赣榆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径运组织工作,成功的组织了学校“迎奥运。庆元旦”系列体育活动,增加了全校师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在

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我克服了自己单身居住等许多困难,在考勤、例会以及值班等情况没有无故缺席过一次,在值班时,能够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工作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年里,在全组老师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给国家数据库上报《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工作。通过的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终于把数据上报成功。除此之外,在这一年中,我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并

在连云港市体育优质课评比中都取得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上交的体育教案在县教育局的论文教案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个人通过不断努力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和指点使我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6篇:体育教师个人总结-体育教师个人总结 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体育组 储开鸿

现将本人2016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服从分工,积极进取,乐于奉献,为人师表。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法规,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教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能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坚持教学“六认真”,认真学习2016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新的课程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认真专研教材教法,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关注学生体能、技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努力,一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点滴成绩:

1.上学期所教初三班级的中考体育满分率均为100%;下学期所教班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均在90%以上。

月份被市局聘为xx市初中体育教学基地指导组成员。

月被县局推荐为xx市初中资源研究指导组成员。

月去栟茶中学参加xx市中小学体育优秀课教学展示观摩活动。

月指导青年教师于卫军参加xx市

体育优课评比获市一等奖。

月份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本人所执教的八年级武术《少年拳》参加了初中组教学视频评比。

月份在淮安参加第六届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比赛,获八段锦项目铜牌、五禽戏项目获第六名、六字诀项目获第四名,本人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

月份被xx市继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为xx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班班级管理员,具体负责我县初中体育教师暑期培训班级管理工作。

月参加海安县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同材异构”手足球教学评比活动。

月份成功开设校级公开课《五步拳》,受到组内同仁的一致好评。

三、运动训练

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合理选材,组建运动队,并能

进行严格训练,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月带队参加县第五届中小学体能运动会学校获初中组团体成绩一等奖,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月3—6日去淮安参加第六届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比赛,获八段锦铜牌、五禽戏第六名、六字诀第四名,本人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

月份指导的中学生广播操《舞动青春》和自编的健身啦啦操代表海安队参加xx市第二届中学生阳光体育节分获市二等奖。

月份协助训练的我校男子篮球队和女子排球队参加县比赛分获县

一、二等奖。

四、教科研

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时间,广泛阅读,不断钻研业务,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

月份撰写的文章《立足体育课堂教

学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发表于国家级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杂志2016年第三期。

月份去xx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参加省级立项课题《中小学补偿性体能有效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的结题工作和暑期中小学教师体育培训备课会议。

月份撰写的《手足双门球校本特色项目的开发与技能规格设计》作为

2016年xx市体育教师暑期培训材料。体育教师个人总结

月份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时间为我县少儿体校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做资料,整档案。

月底为我县少儿体校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执笔撰写总结报告。

月份撰写的文章《健身气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参加江苏省首届健身气功论文报告会征文比赛,获省三等奖。

月份撰写文章《中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表于国家级体育核心期刊《青

少年体育》杂志2016年第一期。

月份撰写文章《全面协调师生关系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发表于国家级教育核心期刊《教师》杂志。

8.利用闲暇之余,认真收集整理学校体育档案,在上级多次验收检查中获得好评。体育教师个人总结

五、继续教育与社会实践

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7篇:体育教师工作反思

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回顾过去,虽很繁忙但也很充实。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各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现将本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师德表现方面:

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二、 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让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嬉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有效的完成一节课的内容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三、 班主任工作方面:

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针对初二学生的思想偏激、情绪不稳定、多变的特点,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进行谈心,而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将情绪正常的宣泄,尽可能的调整他们的心态,积极的投身于班级的学习生活中来。

其次,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做好各科的协调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再其次,积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班会课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

四、课外体育训练工作

我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比今年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本人工作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准备着,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勇攀教育事业的高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8篇:体育教师工作反思

反思了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即学生生活需求适应体育教育的“育才”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师工作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体育教师工作反思篇一

在开展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汽车都很感兴趣,记得有一天,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我爸爸买了一辆好大的车呢,你到我家来,我们开车出去玩好吗?”于是,很多孩子都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老师,路上有红绿灯的”;“我也坐过小汽车”;“我奶奶送我一辆小汽车,我能开的”……对于马路上的事,孩子们似乎都特别感兴趣,如果让他们做一回司机的话,相信一定会很开心的,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将目标定位:1、会看红绿灯,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2.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活动后,效果较好,现将整个活动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以兴趣为基础,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

《纲要》中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次活动,通过“开汽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以小司机的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看红绿灯,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也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导入自然

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洗车”。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特设的学车情景中。

个走,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3、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本次活动我主要有一下五部分组成:热身运动——自由练习——学会开车——提升经验——小结,放松运动。其中,在自由练习时先自由学习正走和倒走,然后在一个跟着一个正走或倒走,最后再通过情境式游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大多数幼儿基本知道了简单的交通规则也掌握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技能。

二、不足之处:

1、不注重情感的交流。

小班的幼儿非常需要老师情感上的沟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孩子们学会开车时,我应该及时的肯定他们的开车技能。表扬以及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个活动中,我参与的太多,以至于干涩了他们的自主性。

3、材料的准备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呼啦圈来当汽车的“方向盘”,有些孩子好像对呼啦圈不是很感兴趣,以至于在开车时,没有很好得运用呼啦圈。我觉得可以利用纸盒给孩子们做辆小汽车,这样孩子们参与和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体育教师工作反思篇二

体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学生的身体姿态为中心,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发现以下几类问题:

一、缺乏运动常识

在与学生的初步交流中,基本掌握了学生的信息(身体素质情况,患运动禁忌症的情况)。学生在小学六年的体育学习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是以游戏为主,讲授的内容非常少,学生只要参与了就好,针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不是很清楚,更不要说一些运动的技术动作。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带领大家做游戏,从而造成了学生运动常识的缺乏。

二、学生身体姿态不端正

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加之生活条件优越,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许多学生肥胖、身体姿态不端正,身体不对称、不协调。介于此种情况,开学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队列队形的学习。起初,学生认为队列队形课程枯燥乏味很难上,没有什么积极性,更有甚者认为队列队形的学习是教师的一种处罚手段。而后,通过讲解、引导、鼓励,学生逐步接受和喜欢队列队形的学习了。现在,学生每到上课时总是积极表现,站的又端又直,一个比一个精神。通过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了队列队形是班级整体风貌的一个展示。

三、学生课堂常规缺乏

有句话“无规不成方圆”说得好,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规则和规矩。体育课堂也不例外,也有基本课堂常规。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常规没有概念,相当模糊,教师就利用第一节课互相介绍的时候给大家讲课堂常规,并随时要求和检查。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学生明确了课堂常规的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规范了课堂要求和程序。

总之,通过这几个周的教育教学,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运动常识,明确了基本的课堂要求和程序,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方法和运动能力。在这段时间教师与大家有了共同的收获和进步,相处也更加融洽了。

体育教师工作反思篇三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必须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下面略谈下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12班4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

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

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三、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

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第9篇: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执教

二、三年级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十八节课。并负责学校日常田径队的训练和比赛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本人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积极进取,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作风整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为自己当前首要任务是:加强学习、加强团结,务实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将教育教学做得更出色,切实履行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

本学期我负责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录像课评比,经过学校综合科组、教导处、班主任、校长、区教研室及中心组、市教研室、省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与科学指导,经过天河区、广州市、广东省、全国级级评选,获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在肇庆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评比”活动中再获特等奖的第一名,为黄村小学、天河区、广州市、广东省争得了荣誉。

充分利用早上、中午、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与比赛;根据区教研室的要求,积极开展“三操”工作,创编了

二、三年级自编操并组织

二、三年级学生学习,组织全校学生训练,在区第五片评比中表现出色。11月份组织了全校“三操”比赛。12月份组织了全校“拔河”比赛。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完善资料整理工作。积极参加科组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探讨教学设计和公开课。根据学校教导处要求,开展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区培训要求,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理念,体育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有了较大提高。

本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学校上下班制度,经常利用早上与放学时间做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训练、比赛,工作中认真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求功利,但求教学实效。教学与训练一齐抓,校内教学工作与校外教研活动两不误。同时虚心学习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教学管理经验,学习兄弟学校做“三操”与体育教学的经验,用以提高自身教学、教研及训练能力,提升我校体育工作水平。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体育教学、体育比赛工作中取得了点滴收获:在教学上,加强新课标学习,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教案,围绕“快乐体育”实施教学,执教三年(3)班体育课“篮球——运球”获市一等奖、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现场作课全国特等奖,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撰写的体育教学论文参加区评比获得天河区二等奖。通过与科组老师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在已经创编一套自编操的基础上本学期又改编自编操、放松操与健身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排练、音乐剪辑工作,在区级评比中获第一名出线。学生通过 “三操”练习,体质有了较大的增强,练习兴趣与以往早操相比明显提高。

本学期也有许多工作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逐步提高:如在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田径比赛中成绩不佳,取得的分数与市一级学校不相符;开展广播操、模仿操教学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学生进退场管理与音乐选择欠缺效果等。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刻苦钻研新“课标”,在课堂上落实新课程标准。加强思想学习与知识结构调整,密切掌握教改动态,积极开展教研实验工作和课题研究,撰写出更多优质教学教研论文。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与训练成绩,把体育工作干得更出色。《小学体育教师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上一篇:园林工程师岗位职责下一篇:创新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