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精选12篇)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响应“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贯彻落实好中卫市教育局关于开张“冬季体育锻炼”活动通知的文件精神,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冬季体育锻炼氛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冬季,我校从11月起。继续开展“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策划开展踢毽子、跳绳活动,有序开展冬季锻炼活动。

二、组织领导:

由校长统一领导,由教务处、体育组协同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各项体育竞赛的组织、协调工作。

组 长:王守国 副组长:张学宏

组员:张希春 张玉玺 任宏斌 高凤琴 贾淑珍 李海燕 吴萍

三、活动项目及活动内容:

1、项目:

长跑:每天五、六年级1500米;

三、四年级1000米;

一、二年级800米。

踢毽子:每天五、六年级300个;

三、四年级200个;

一、二年级100个。

跳绳:每天五、六年级800个;

三、四年级600个;

一、二年级400个。

2、要求:

(1)、掌握冬季三项的动作技术要领及要求,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班级比赛活动。各班利用课外活动、体育课、课余时间,班级内部举行冬季三项比赛,选取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校内比赛。

(3)、各班上报参加校级比赛名单。

(4)、校级比赛。由教务处负责,全体老师参加工作。(5)、整理、上报学校活动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总结、参加活动人数、开展活动计划、总结、参加活动人数、开展比赛的通知、成绩册和照片等书面材料。)

五、目标及要求:

活动目标:

1、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

2、争取在“冬三项”比赛中获得的好成绩。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人人参加长跑活动,个个有绳有毽并学会跳绳、踢毽子。通过“东锻”,达到人人耐久力提高,学生长跑能力和体质都得以增强。

2、量力而行。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

3、天天活动。在校内利用课余时间及体育课进行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每个学生节假日也要积极锻炼。每个班级举办小型多样的友谊比赛,班主任组织。

4、安全第一。开展“冬季锻炼活动”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对体弱多病的学生不要勉强,让他们谨遵医嘱进行锻炼,即使身体健康的学生,也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按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进行身体全面锻炼的原则,确保安全。

5、积累资料。班级活动资料由班主任负责收集,学校活动资料由少先大队部负责。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包头市三所高校的300名高校教师。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高校教师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分析

2.1.1 工作学习时间、业余时间、闲暇时间概念分析

通常我们会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工作学习时间以及业余时间两类。所谓工作时间主要指的是按照相关法规所规定的进行劳动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时间,所谓学习时间主要指的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通过学习以提高自身精神生活的时间。业余时间的组成相对工作学习时间来讲就较为复杂,业余时间它包括个人吃饭、休息、家务劳动以及闲暇时间等多个方面。因而必须理清业余时间并不等同于闲暇时间,闲暇时间仅是业余时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闲暇时间,主要指的是个人排除了劳动时间,排除了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以及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所需的时间之后的用于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个人的闲暇时间的多少是其直接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前提条件。

2.1.2 体育锻炼概念分析

所谓体育锻炼,主要指的是运动者通过自身的需求来自由选择相应的锻炼项目,需同一定的自然力与卫生措施相结合,以提高运动者身心健康水平、丰富运动者的业余文化生活、支配运动者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当前,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物质极具丰富的条件之下,“久静少动”的生活方式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针对这一现象,世界各国也都在呼吁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2.2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分析

所谓体育锻炼,它是个体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对于提高运动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2.1 体育锻炼对提高运动者身体健康水平的分析

有相关研究表明,参与体育锻炼在增强运动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运动者呼吸系统功能、改善运动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帮助运动者保持体型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运动者血液当中红血球、白血球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强运动者血管弹性,增强其心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有效提高运动者的心脏储存以及供血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运动还能够起到降低血脂、血压,控制血糖的作用。其次,体育锻炼在提高运动者呼吸系统功能主要表现在增强运动者的肺活量、提高运动者的肺功能,从而使得运动者的呼吸能够更加平缓、深沉,也能够减慢呼吸频率。再次,在改善运动者神经系统功能上发现,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能够使运动者耳聪目明,使其精力充沛。最后,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消耗掉运动者多余的脂肪,增加运动者的肌肉面积,增强运动者的柔韧素质,因而可见参与体育锻炼在帮助运动者保持体型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2.2.2 体育锻炼对提高运动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

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所进行的,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与一定的人群产生交往与联系。有相关研究证实,个体通过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对于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孤僻个性、减轻生活压力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体育竞赛当中,还能够让人感受到一定的竞争感与成功感。通过参与一些团体运动项目,对于扩大运动者的社会交往,提高个体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强运动者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运动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3 包头市高校教师闲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特征分析

2.3.1 包头市高校教师锻炼频次与锻炼时间特征分析

从表1给出的数据可见,在所调查访问的300名高校教师当中。从其锻炼频度特征方面来分析,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在两次以下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7%,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在3~4次的占总人数的32%,而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为5次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21.3%。并且还可明显发现,女教师参加运动锻炼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教师。再从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特征方面来分析,从男女教师的总和来讲,每次锻炼时间在30 min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0.3%,每天锻炼时间为30~60 min的占总人数的40%,每天锻炼时间为60 min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9.7%。但是还可明显发现,女教师通过选择的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 min,而男教师则更多是选择每天进行60 min以上的锻炼时间。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大部分高校教师仍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而,必须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以及锻炼意识,从而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自身体质。

2.3.2 包头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社会特征分析

从表2给出的统计数据可见,从总的来讲,高校教师参加集体锻炼的人数占大多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8%,个人锻炼占29%,与家人共同锻炼的仅占13%。从而可见,高校教师闲暇时间所参加的体育锻炼还是以集体锻炼为主,以个人锻炼为辅,只有少数一部分人会选择同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能够体现了一定的团体性活动的社会特征。

2.3.3 包头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场所特征分析

从表3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高校教师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上,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公路、街道或者是一些收费场所来进行体育锻炼,选择公路、街道来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2%,选择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5.7%,而选择在家中以及免费场所进行锻炼的比例不高。由此可见,免费锻炼场所的不足也是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

2.3.4 包头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特征分析

从表4的数据可见,高校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总体来讲是以慢跑、快走、羽毛球、排球、篮球为主,男教师主要是以慢跑、快走为主,女教师主要是以羽毛球项目为主。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通常都是选择一些较为常见,对于场地器材没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项目,也是以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为主。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包头市高校体育教师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方面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的锻炼意识,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教师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薛阳.包头市高校教师与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常生,陈及治.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9):69-73.

[3]胥爱红,贾维海,黄正廩.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7):92-93.

[4]赵亮.高职院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现状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7.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培养 终身体育 优秀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终身体育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新的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立足点长时期来一直局限于在校学习期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体育任务虽然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按照终身体育的要求,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或大学毕业生,随着学业的结束,体育也随之而结束。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求一个人始终应把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中或大学毕业生并不能自觉、自愿地适应这种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要宣传好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各种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为体育行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开辟体育小常识橱窗、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等等。体育教师可从如下角度宣传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

1.打好身体基础

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到了成年以后,时过境迁再进行锻炼,虽然也有效果,但由于基础未打好,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要放眼未来,首先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就开始体育锻炼。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

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差异,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培养自我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自我体育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3.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自我体育意识”是从意识、自我意识衍生出来的。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关键是体育意识的培养。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由此引申体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体育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体育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包括感觉、评价和调控等心理过程。“自我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和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体育教师选用最适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

要选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学以致用”、“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尤其是社会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和个人兴趣的发挥,努力挖掘体育活动课的多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了十几年体育的学生真正走出“体育盲”的尴尬境地,让学生个个都学会认知、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锻炼、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评价、学会生存,让学生更健康、更轻松、更愉快地去锻炼、娱乐、消遣、生活与学习。可把竞技项目群众化,即简化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这样可解禁学生的竞赛思维,使学生个个感到自己具备参加竞技比赛的条件和实力等,使学生组织宿舍与宿舍、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同水平和规模的竞赛活动,变过去竞赛活动少数人“独享”为众人“公有”。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4

一:现实背景

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欢迎。营养餐关系到中国农村孩子体质、学习和未来的民生改善计划,还存在很多棘手问题亟需我们反思和解决,如营养虽然加强了,但是学生体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国家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1/4,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2/3。在2000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改革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让“每天锻炼一小时,才能让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

各学校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向时间要分数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但是学校应试教育现象仍然存在,这就决定了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缩短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取消。这样学生在校期间的每天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就无法得到保障。

虽然近几年来上级各有关部门不断通过招考来充实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但是小学体育专职教师的缺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校一师较为普遍,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大多数学校每班一周只能上一节体育课,远远低于课标所要求的三节。此外,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由兼职教师担任,他们有的连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更不可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活动组织起来形式较为单一。

体育场地、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尽管上级有关部门每年都为学校配备一些体育器材,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 随着当代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裕,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那些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家庭劳动和身体活动都被自动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家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比较少,学生放学回家,包括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也比较少,加上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种种因素,家长也不放心让孩子到户外活动。现在学生放学回家后,主要任务就是做作业、复习功课,娱乐活动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打游戏机,基本没有身体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最基本保证。

(二)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和改善小学生的情绪

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悦,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学校组织学生竞赛,如赛跑、拔河等,在比赛的过程中,气氛热烈,学生特别是本班学生空前地团结、拉拉队、后勤服务,现场指导一应俱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凝聚了一个班级的人心,给小学生今后的人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三)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社会,小学生与外界交流不多,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每天坚持开展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建立和谐共处的平等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对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严格确保体育课时

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对一些文化课老师向体育课老师要课的现象必须禁止,有特殊情况调课的,要充分考虑,使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保证顺利开展。

(二)挖掘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

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比如在下午放学后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制定出体育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交流,充分使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三)领导带头,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保证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认真落实。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均应计算工作量,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健全专项督导评估方案与评估细则

突出组织领导、组织形式、组织管理、活动效果和奖惩措施等方面的指标。制定评估方案时,要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落实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使方案既切实可行又便于操作,并严格按照方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四:总结

一小时体育锻炼方案 篇5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内容安排:

学校每天1小时学生集体运动时间构成为: 30分钟的课间操、45分钟的体育课、20分钟的课间体育、25分钟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课间操: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课间操,包括两部分内容:(1)广播操(2)毽球练习或跳绳练习。

3、体育课:每班每周2节体育课。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每一节体育课都要认真备好课,课堂内容应丰富、合理、科学,要求课堂中有准备部分、游戏部分、训练部分、放松部分;要求每节体育课必须有10分钟的体质训练,并且必须包含5分钟的踢跳训练。

4、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每天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间25分钟。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毽球、跳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掷实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竞赛及“快乐体育活动”。

5、眼保健操: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之间,组织学生做好1次眼保健操。

三、组织实施

教务处:负责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安排和检查。

政教处:负责眼保健操、课间操、体育艺术节的安排、检查、考评。

体育组:负责早操、体育课、校内体育竞赛,运动队的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

总务处:负责体育课活动器材设施的保障(结合学校实际,增添必要的器材)、产地器材的检查、对场地器材的维修提出建议,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确保活动课的正常开展。

体育锻炼的活动总结 篇6

一、学校体育新课标课程必要性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也就不局限只按体育大纲或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课,也不拘泥于原本只是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体育课,而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按新体育课程标准和推进课程改革都要落实到课内外,校内外体育锻炼的一体化的一小时锻炼上,从而取得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和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上。

二、学校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乐园

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包含四种组织类型:

1、课堂体育:

(1)学科类体育课基本知识课和体育技能课;

(2)活动类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课。

2、校园体育:

包括班级体育竞赛、全校体育竞赛、运动队训练、全校运动会等。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属于学校教育计划中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在实施体育大课程体系,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还需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学科类体育课是基础,完成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标准或体育教学过渡大纲的要求,以掌握技能为主。活动类体育课以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活跃学生身心,以校本活动为主。校园体育是培养体育兴趣,满足身心,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主。生态体育是以感受大自然,陶冶身心、磨炼生活能力为主。社区体育从一定意义说是课堂体育,校园体育的继续,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一小时锻炼最有力的举措。课间操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一种体育活动课程。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可集中做操,也可分班活动学生喜爱项目),练习负荷适宜(先小中强度,后小强度)。现在的课外活动呈现出多种模式,如有序的入列主体活动集中操练有序回归;又如:有序入列集体操练分班活动游戏竞赛有序回归等。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7

杨扬说, 这几年保证中小学生一小时锻炼的工作正在实践中, 也有人提出每天要保证一堂体育课, 但是, 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就是体育老师缺编。“任何事情缺了人操作都不可能实现, 去年教育部王司长公布, 全国 (体育教师) 缺编30万人, 北京 (学生与体育教师数量比) 200比1, 西部地区500比1, 缺编30万就相当于7000万学生没有体育老师!如果没有人, 根本就谈不上其他问题。没有人 (体育教师) 的话, 体育课的科学性、包括教育的权益都难以保障。”

杨扬认为, “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想落到实处,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编制保障是一个基本条件, 体育在学校的地位、包括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体育教师的奖励机制都跟其他教师不一样, 多少受到点歧视。很多时候不一定是编制不够, 而是被挤占。缺编不一定是根本问题, 忽视才是问题的重点。也不是家长意识不到、学校意识不到, 归根到底还是高考指挥棒的问题。有人提出要把体育教育纳入高考, 可能是目前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杨扬看来, 科学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 还能帮助孩子提高抗压能力。“如果科学锻炼、从小就有准备的话, 不应该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还可以调剂功课压力, 同时会让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更强。从小到大, 让体育融入孩子日常生活, 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孩子就不会感觉很辛苦。通过锻炼, 身体得到了保障, 他的抗压能力、应对学业能力会增强。”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8

人们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肌肉、各器官系统都要参加活动。要使人体适应剧烈运动,就必须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带来伤害。剧烈运动后,要使人体逐渐进入安静状态,就必须做好整理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内容、量和时间

1准备活动的意义

(1)准备活动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使身体由相对静止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的适应性过程,否则会造成多种损伤。准备活动还能提高机体对突然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突然加大运动量会使神经系统来不及传递兴奋,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功能的不协调,而发生心慌、腹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2)从运动生理意义上讲。准备活动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韧带伸展性加强,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易于运动时的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另外,准备活动不仅使人体运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使内脏系统和神经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利于运动。

(3)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特点之一是生理惰性较大,当运动开始,肌肉发生最大功能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好的状态。运动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内脏器官的功能逐渐达到运动时状态水平,可以减轻开始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带来的不舒服感。

(4)准备活动可以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肺活量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兴奋,使各器官系统逐渐协调工作,做好参加运动时的必要准备。

(5)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锻炼,也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心理,接通各运动中枢的神经联系,使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2准备活动的内容、量和时间

(1)准备活动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一般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两部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走、跑、跳、徒手操等,活动部位较全面,从颈、躯干、臂、腿直到脚:练习时应柔和细致。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而采用的一些练习,其作用是使大脑皮层对某一项运动或某一技能产生特有的适宜兴奋性。

(2)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一般是冬季时间较长,夏季时间较短,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强度以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准,心率、血压都应比安静时增强为宜。运动到四肢关节灵活,身体轻松,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为好。

二、整理活动的意义

进行整理活动是使肌体由紧张状态过度到相对静止状态。它的意义不亚于准备活动。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心脏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突然停止运动后,心脏在短时间内仍然继续按剧烈运动的需要,将大量的血液送到上下肢。此时,由于运动突然停止,肌体不再收缩,心脏的回流量减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补充,且在重力作用下,原有的大脑血液还会流向心脏,会造成大脑暂时贫血。于是就会发生眼前发黑、头晕、呕吐等现象。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的氧,内脏器官的工作不能满足肌肉的需氧,导致许多运动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这样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等。这些物质需要在运动后逐渐增加氧的供应来消除,因此,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仍有加速的现象。为了增加氧的吸收和运输而做整理运动,做一些放松和调整呼吸运动帮助恢复所欠的氧,做一些整理活动,就会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代谢产物容易排出,有利于消除疲劳,避免不良反应。通过做整理活动,身心会得到充分的恢复。

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总结 篇9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文件要求,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实施“每天活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吸引同学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成立机构,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认识。

为了切实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陈校长;副组长:杨校长;组员:体育组、班主任以及全体老师组成。领导小组对校园体育工作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制定 “每天锻炼一小时” 的实施方案,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教师、年级组与班主任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安全。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坚持与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课相结合,坚持课间操、大课间、体育课外活动、社团训练相结合,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机制,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经费保证,支持校园体育各项活动。

二、营造氛围,向全体师生宣传。

学期初,我校便将阳光体育活动写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校领导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参与方法。我校80个班级由班主任先宣传,各班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进行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理念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我校每年“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运动会、球类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越野接力赛、《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上报、以及我校学生参加市级田径、男篮、女排、男、女毽球、男足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体育各项活动,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为扩大影响,学校还订制了横幅悬挂于校门口,扩大了对外宣传力度,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认真开展活动,提高健康水平。

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营造寓教于乐、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教学氛围,教导处、体育教师同各班主任及配班老师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在加强、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上开动脑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1、时间安排科学,项目安排合理。

每周二上午9:20—9:50,师生大课间活动,进行眼保健操、跑操等活动,每天下午16:05—16:50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每天下午16:05—17:40进行各训练队体育训练。另外我们的体育课的课时安排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来开设的体育课。

2、在传统项目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

为了培养体育人才、健全身体机能、丰富课余生活,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组织专职体育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成立了足球队、田径队、排球队、毽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对,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晨读前和下午后两节的时间进行培训。在各负责人的有效的管理、精心的安排下训练。前提是不能耽误自己学习,而且家长要支持训练,各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我校在市田径比赛中取团体总分第四名、排球第五名、毽球第五名,尤其是男篮获得第二名、乒乓女单第一名、男单第六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辛勤的汗水。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本学期,我校还开展了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高一年级足球比赛、高二年级拔河比赛、高三年级跳绳比赛以及全校越野接力赛,赢得了家长、老师高度关注和赞誉,又为形成良好校风、全面育人奠定了基础。每次活动都先由体育组制定出比赛规则、赛程安排等,然后由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对比赛项目进行专门指导。每次活动都做到了赛前有计划预案、过程有记载、赛后有总结,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力图通过体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总结 篇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实施“每天活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吸引同学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们临江二小克服了学生多、活动场地小等实际困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

一、营造舆论氛围,传播健康理念

学期初,我校便将阳光体育活动写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校领导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参与方法。随后的一周内,我校所有班级都召开了主题班队会,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理念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以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

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二、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健康水平时间安排:

9:40----10:10师生大课间活动 :55----11:00眼保健操 下午14:50----14:55眼保健操 15:05----15:35师生大课间活动。

另外我们的体育课的课时安排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来开设的:一、二、三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11

关键词 泉州市 高校青年教师 体育锻炼意识 行为

目前,我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锻炼意识、行为研究甚少。高校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们脑力劳动者,他们不但知识水平较高,而且工作形式相对自由,课余的时间相对较多,他们是现代知识的传播者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健康状况而言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没有合理的科学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因此,本课题通过对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的调查并分析影响这些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研究高校的研究者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法。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自然情况及影响运动因素:参与运动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强度、内容、体育消费情况共九个方面,25个问题。问答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95%,问卷发放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3)数据统计法。运用了调查数据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归纳整理法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

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为整体研究对象。(华侨大学、泉州师院、泉州黎明大学、泉州理工学院)青年教师界定为35周岁以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400名(其中男250名、女1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量根据各高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1.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现状分析

体育人口是指总人口中从事体育或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那些人口。我国体育界把符合每周身体活动3次(含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出汗者视为“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反映人体的锻炼意识和行为客观属性,调查显示,泉州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仅占28.7%远低于全国和福建省的体育人口。从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这说明女性锻炼意识行为更为极少,其原因由于自身条件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2.泉州市学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1)从体育活动内容和体育消费方面分析。从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中(图表略)可以看出,青年教师集中于首选跑步,散步,其次是球类和低消费的场馆设施活动。而从事的项目过于倾向于单一和大众的体育项目。一些新兴、休闲、高雅的项目却极少人去锻炼。另一项数据说明了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并不乐观。而这些行为却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相制约。一个健康、文明、科学的运动方式应逐步为年轻人所爱好。内容更应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的选择转向。

(2)从参加运动的频度和时间分析。频度是指锻炼次数,时间是指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频度是保证锻炼效果的前提,只有长期稳定的锻炼意识和行为才能取到一定的健康和保健的作用。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出于自身的锻炼意识,而是交流或个人的兴趣为出发点。因此是人非主动参与者,对朋友的依赖性强,自觉锻炼习惯差,从而影响锻炼频度和时间。体育锻炼通常选择于傍晚或双休日,目的是为了使大脑得到放松,缓解疲劳,调整生活为主要目的而采用低强度的运动。由于教师对体育锻炼认识的粗浅,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无法实现人生的精神生活價值取向。

(3)从运动效果分析。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健康,使自己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况投入于实际工作中。但除此之外,还能通过体育运动促进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趋势。

3.影响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的开展,综合以上现状,归纳起来有5个因素。即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育因素,经济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中的内外激励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中的锻炼氛围缺乏是第二成因,社会因素中的校园教育文化开展是第三成因,体育因素中的场地器材缺乏是第四成因,经济原因中体育投资比率是第五成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宗教,伦理观念及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体育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也是青年教师缺少体育锻炼的潜在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泉州市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平均仅为28.7%,体育消费水平低,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传统。女性稍有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跑步,散步为首选。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外锻炼时间过于集中在傍晚和双休日,运动形式过依赖于家人、朋友、同事、无形成锻炼的习惯。锻炼地点集中于校园较多。其次家附近的公园、马路。虽然已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真正身体力行付之实际的只是小部分人。体育正逐渐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中的一部分。参与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身心放松,通过锻炼获得最大健康,参加锻炼以低强度的方式为主并随着年龄、职称增高趋势越明显。

2.建议

(1)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健康意识,使其自觉自愿的体育行为。人人行为角度讲,体育锻炼是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由主体内在需要所致,激发出动机,最终产生行动。

(2)营造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沙爀特提出“情绪三因素说”认为,情绪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和认知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锻炼气氛越浓越吸引人们投入于锻炼之中。

(3)要建立有组织机构,使无序的群体纳入有组织有制度有管理的轨道上。因为,学校的一些体育职能部门如体委、学生处、体育教学部等。其主要对象是学生,教职工群体工作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4)政府要努力改善和营造体育设施场地的同时,还要依托社会,走多元化的道路,充分调动社会、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发展体育。

(5)实施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当今社会的全民健身运动是为了整体适应能力、智力、事业、社群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良好发展。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加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需要。如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刘桐华.试证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2.2

[3]沈国平.影响高校知识分子体育行为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

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篇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吉林市各高校纷纷合并扩招, 扩大教学规模。教师的数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同时高校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和体质水平已经成为了制约教师本人和各高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 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 就成为一个我们值得去研究的课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吉林市高校教师每天拥有闲暇时间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知, 吉林市高校教师平均每天的闲暇时间为4.278小时。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全国职工每天闲暇时间的平均水平是2小时37分钟。可见吉林市高校教师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为参加体育锻炼和进行体育消费提够了时间保障。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闲暇时间差距不大。在不同年龄段上有一定区别, 随着年龄的增大, 教师所拥有的闲暇时间在逐渐减少。41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闲暇时间已经低于4.278小时的总体平均水平。

2.2 吉林市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吉林市高校教师中有39.1%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有52.4%的人偶尔参加, 只有8.5%的教师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这个结果从整体上看吉林市高校教师对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男教师与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有很大区别。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指标上, 男教师占52.2%, 而女教师只占23.7%, 不到男教师所占比率的一半。在“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指标上, 女教师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教师, 女教师占到了13.0%, 而男教师只占4.7%。说明了吉林市高校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女教师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指标上, 随着年龄的增大, 选择比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 吉林市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并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体质。

2.3 吉林市高校教师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影响吉林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工作忙没时间锻炼”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 还面临着评职晋级职称的压力, 搞科学研究占用了高校教师大部分的闲暇时间。排在第二位的是“家务繁重没有时间锻炼”。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在各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差别不是很大, 可见, 各年龄段的教师对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基本相似。较为突出的是30岁以下的教师选择“不喜欢运动”的指标占据了第一位, 这一点也说明了年轻教师对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应该进一步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男女教师在各指标的选择上差别不大。在“无人指导不会锻炼”的指标上, 各年龄段和男女教师选择比率相差不多, 说明部分高校教师在体育锻炼的技术上需要普及和学习。

2.4 吉林市高校教师体育人口的统计分析

体育人口是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 具有统计意义的人群。根据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 吉林市高校教师中体育人口的比例为21.9%, 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中国教科文人员在2000年调查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34.3%。男教师远远高于女教师的数量, 分别为28.5%和13.9%;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有一定差别。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播文化知识以及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任。而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不足, 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 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提高他们的体育人口数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吉林市高校教师每天拥有4.387小时的闲暇时间, 能够为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 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吉林市高校教师中年轻教师对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应该进一步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在体育锻炼的技术上需要普及和学习;吉林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吉林市高校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主要选择免费的运动场所, 去收费场所锻炼的比例很低。吉林市高校教师中具备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为21.9%, 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中国教科文人员在2000年调查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34.3%。不同年龄段的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有一定差别。

3.2 建议

3.2.1 学校和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法规及制度, 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

增加免费体育场所的建设, 对高校各种体育场馆定期向社会开放。增加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及各类体育辅导站的资金投入, 鼓励社会投资兴办体育健身场馆, 倡导高校教师积极地进行体育消费, 优化体育消费结构。学校工会要做好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管理工作, 树立健身骨干教师来带动全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

3.2.2 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 提高教师体育健身意识。

各高校领导应该对学校的体育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加大对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学校应多安排一些体育健身知识讲座, 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体育锻炼和科研教学之间的关系, 提高教师健身意识。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促进高校教师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3.2.3

利用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在闲暇时间指导其他教师掌握科学规范的运动技能, 提高教师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以期为高校教师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秀珍, 王利森, 洪峰, 等.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人群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 2008 (4) .

上一篇:抒情散文阅读指导答案下一篇:问题学生原因与对策